㈠ 為什麼高原上的湖泊都稱為海子
1、海子,海,源於蒙古語,指湖泊水潭。源自元朝統治中國時期.北京、內蒙、青海、西藏、新疆許多湖泊都是以海命名的。
2、蒙語稱湖或高山湖泊為「海子」。這些湖泊廣闊無邊,象極了大海,因為地處內陸,區別於真正的海洋。
3、海子是青海西藏等地人們對內陸湖泊的地方叫法,高原上的人們叫內陸湖為「措」,也就是海的意思。
(1)印度斯利那加的高山湖泊叫什麼擴展閱讀:
1、高原湖泊在地質構造上是構造湖,水深岸陡,入湖水系比較多,出流水系比較少。高原湖泊換水周期長,水體容量大,而且流動性較差,具有高度的生態脆弱性。這類湖泊水土流失嚴重、物種穩定性差,一旦遭到破壞,在短時間內難以恢復。
2、青藏高原湖泊群是世界上最大、最多的高原湖泊,,面積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一半。青藏高原由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撞擠壓隆升形成,而且這個過程還在繼續,因此地殼活動強烈,地表斷層容易形成溝谷和窪地,再加上冰川的侵蝕作用和常年冰川融化,就形成了湖泊。
㈡ 高加索最大的高山湖泊,在亞美尼亞境內,這是亞美尼亞的「海洋」
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是個內陸小國家,國土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里,都沒有我國的海南大。亞美尼亞四周被喬治亞、土耳其、亞塞拜然和伊朗包圍,沒有出海口,由於和土耳其、亞塞拜然不和,亞美尼亞只能是通過鄰國喬治亞出海,不過,亞美尼亞境內竟然有一個高加索最大的湖泊,這可以說是亞美尼亞的「海洋」了。
距離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60公里遠的地方,有一個湖泊叫做塞凡湖,這個湖泊是高山湖,湖面海拔1900米,最深處86米,周邊有28條小河流入湖中。湖泊面積1360平方公里,占亞美尼亞國土總面積的3%左右,算是一個比較大的湖泊了,成為亞美尼亞重要的 旅遊 勝地。
據說,在公元前六世紀就有部落在湖邊生活了,兩三千多年來,無數的教堂、古堡和十字架石沿湖建起,無數的古代商隊從這里經過。塞凡湖的得名與湖中小島上一座黑色的修道院有關,湖名由亞美尼亞語「黑色寺院」轉化而來,只是今日,修道院早已空無一物,只留下保存完好的建築。
塞凡湖名因它而來,修道院的山頂三面環湖,能欣賞到絕佳的湖景,湖泊與修道院結合在一起,真是一道絕美的風景。修道院始建於公元874年,曾經是作為軍事要塞,原來是由三座教堂組成,現存的教堂有兩座,歷經千年風霜,仍堅固如初,讓人一瞬間彷彿回到了中古時期的歐洲。
修道院附近有各色十字架石,其實就是一個墓地的墓碑,上千塊有一定 歷史 的十字架石墓碑矗立在這里,齊身朝拜著西面的雪山。這些十字架石墓碑很多已經超過千年了,也許是那時經過這里的商隊或者當地人死後就埋葬在這里,留下了這么多墓碑。死亡也許就是永恆,就是這湖與山之間的十字架石。
塞凡湖四面環山,雪山環繞的湖水如同寶石般碧藍,湖面倒映著天上的白雲,湖邊沙灘雪白,湖的風景是非常美的,成為亞美尼亞人的度假天堂。塞凡湖中盛產各種魚類,其中以鱒魚尤多,真是大自然的饋贈,造福當地人,湖水由拉茲丹河經阿拉斯河流入海中。
這個湖泊在上個世紀前蘇聯時期因為引水工程而造成湖泊乾涸,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後來的亞美尼亞修復了塞凡湖的生態環境,讓湖泊恢復了昔日的面貌。不過,跟以前相比塞凡湖水位下降很多了,氣候變暖使塞凡湖的水量正在不斷減少,為了保護塞凡湖,亞美尼亞禁止 引用 湖水,從而保護亞美尼亞唯一的一個「海洋」。
㈢ 克什米爾的前世今生,為何500年來爭斗不斷
克什米爾在我們印象中就是一個戰爭不息,特別是近七十多年來來流血不斷,當地人提心吊膽生活的地方。但同時克什米爾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不然怎麼會有2000多年來,無數君王都對他夢寐以求呢?
1846年3月9日,英國與錫克教國家簽訂了《拉合爾條約》,其中有一條款,允許古拉布·辛格另外單獨與英國簽訂條約。於是古拉布.辛格與不列顛政府另於1846年3.月16日簽訂《阿姆利則條約》,查謨一克什米爾地區正式歸古拉布·辛格所有,而他則付給不列顛政府七百五十萬盧比。
從1846年直到印巴分治,克什米爾一直處於多格拉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這個土邦起初一直拒絕在其朝廷中派駐不列顛公使,但1885年以後終於接受了不列顛駐節公使。英國加強了對這個土邦的控制。十九世紀下半葉以後,整個南亞次大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克什米爾也掀起了民族民主運動,多格拉家族與被統治的以穆斯林為主的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後來就有了英國殖民者的印巴分治方案,“蒙巴頓方案”不僅沒有解決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反而讓沖突和仇恨不斷地延續。
㈣ 為什麼說賽里木湖是太平洋最後一滴眼淚其美景如何
七月的北疆,是一年中最為奔放的時節;自然美景最為有代表性的季節。應建設兵團朋友相邀,來到了博爾塔拉,開啟了我們的新疆之行。 歡迎晚宴設在雙河郊外的農家樂,新老朋友圍坐在一起,品嘗著當地 美食 ,諸如紅柳串、饢坑肉、高白鮭、香辣羊蹄、大盤雞、熏馬肉、白水羊排,還有叫不出名的各種野菜。開胃的酸奶,濃烈的伊力特曲,交杯換盞,熱熱鬧鬧,敘舊情,聊當下;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拓疆者,浸染了疆北的淳樸和豪放,晚宴持續到晚上十點,夕陽還在絢爛著西邊的天際線。
第二天,在朋友的陪伴下考察我們在疆生態農業示範項目;走進棉田,綠油油的棉田,隱著乳白粉色的、黃色的、深紅色的花朵;還有綠色的蒴果,也稱為棉鈴。晨曦中的棉田,一望無際,氤氳著薄霧裊裊,深遠無際。這才是大農業的遠景。 我們又來到葡萄種植基地,葡萄架間一串串綠色的葡萄,像翡翠,似瑪瑙,在葉子間,若隱若現。更像哈薩克族少女,朦朦朧朧楚楚動人。葡萄在陽光撫慰下和晝夜溫差下,慢慢把物質沉澱,填滿自己的心房,飽含自己的心願,在秋日裡走向成熟;走進千家萬戶,帶去香甜,捎去來自北疆的問候。 我們為北疆的農產品的增產提標,實現零農殘的目標眼看要實現了。心情如北疆的天空湛藍,似北疆的田野開闊。帶著初心,不虛此行。
第三天,推不開朋友的盛情,邀去賽里木湖觀光。一早,我們分乘兩輛越野車向目的地馳騁。一路風光旖旎,遠處的皚皚雪山,逶迤綿延;近處的蒙古包隨地可見,啃食草兒的牛、羊、馬,悠閑徜徉,牧民穿行在開滿花兒的野坡上,忙忙碌碌。 我們一邊行駛一邊議論,突然前方路面上出現了馬群,太感到愕然?聽朋友解說,方知是轉場的牧民所帶的隊伍。兩個小時的行程,我們來到了賽里木湖。下車後我們奔向湖畔,確切的說是跑。眼前的景象震撼我的視覺,也驚呆我的靈魂。順著前景展望就是湛藍色的湖水了。這湖水擁有最為神奇的色彩,不但因為不同視角前景背景的不同,呈現不同的藍色,還能夠在神奇多變的雲朵的影響下,變換湖水的顏色,置身於湖之大美的景緻中,感受自然神奇偉大的創造力,靜心領悟天地深邃的意蘊。「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唐朝詩人杜甫解答了此情此景,和此時的感受,盡管景物不同,意境卻是恰如其分。
通過朋友介紹,了解到賽里木湖,海拔兩千多米,是山脊上的湖泊。她是大西洋暖溫氣流最後眷顧的地方,被稱作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她還有一個凄美的愛情傳說,是一對蒙古青年殉情的眼淚。這是怎樣的眼淚啊,給人無限的暢想。 走近湖邊,岸邊的湖水清澈見底,各色各型的鵝卵石誘我去撈,沁涼的湖水,激發我掬起品嘗,咸鹹的苦苦的,確如凄清淚滴,平靜了我澎湃的激情。 大美無言。面對著大美的賽里木湖,我努力的斟酌,絞盡腦汁遣片語句,總也難以表達這奧妙的大美。憶起清代詩人洪亮吉詩語:「誠西來之異境,世外之靈壤矣。」用異境其妙,用靈壤其巧。賽里木湖,像一顆璀璨奪目的藍寶石,鑲嵌在群山環抱之中。遠山含黛,波平如鏡,倒映出對岸山巒美麗的身姿,與其山體上下對稱,甚為壯觀。
賽里木湖,藍色才是其奇妙神韻之魂。超凡無比的藍,天是蔚藍的,水是湛藍的;蔚藍的天融於湛藍的水,那藍,藍得沁人心田,藍的如夢如幻,藍得縹縹緲緲,藍得刻骨銘心,充滿詩情也寫滿畫意。 我們一行驅車來到南面的駱駝山下,據說此山海拔三千米左右,我們延著曲折蜿蜒的木棧道爬行山頂。挺拔的雲杉間下草坪如氈,上面點綴繁花點點。登高望遠,賽里木湖盡收眼底。 有人靠著雲杉回眸淺笑。有人張開雙臂,擁抱自然。有人迎風而立,長發飄飄。還有人提著長裙,尋目草地,是在嗅花兒的芬芳,還是在找原野的靈氣。離湖漸遠,山頂漸近。仰望天穹,俯瞰湖面,我真的融入這氤氳的環境中。遠眺山頂背面,絢麗的畫面映入眼簾:一條巨龍騰空而起,跨過崇山峻嶺,穿越藍天白雲,通過一個橢圓形的引橋進入了賽里木湖隧道。這條巨龍就是果子溝大橋,它溝通伊寧和烏魯木齊,使其往返距離最短,在原生態的環境中融入了時代步伐。
賽里木湖四面環山,盤桓在奇特的盆地中,湖水共藍天一色,白雲與雪山相映,雲杉和草甸相依,草甸與湖邊相依。淡藍、蔚藍、深藍、湛藍、墨藍,彷彿世上所有的藍都容納在此,神靈都不能凝固絕妙的顏色,美輪美奐;一碧萬頃,空曠悠遠,寧靜神秘;湖濱草坪有白花、紅花,黃花、紫花展現,像仙女的裙裾溫柔的鋪灑著賽里木湖,靈動韻致,氤氤氳氳。陽光灑滿湖面,波光粼粼。此時的賽里木湖猶如大海宏闊,但比大海雋秀。湖水折射出深淺不同的藍,晶瑩剔透,明媚耀眼。 賽里木湖,我迷戀你的眼神,太息般的柔曼;那鑽石般的幽藍,如聖女的淚珠。我還沒有來得及讀懂你的心,也膽怯走進你的心。期待來日,讀你春天的清秀,讀你夏日的瑰麗,讀你秋天的豐饒,讀你冬日的恬靜。 中、晚餐的特色美味沒有勾起我的食慾,沉浸在賽里木湖的意境中,久久不能自拔。忘了疲勞,丟了凡念,賽里木湖的極致和純粹滌盪了我的心靈,留住了我的深思。
第四天,我們依依不捨的告別朋友,在飛機上透過舷窗看著巍峨的雪山,蒼茫的北疆,彷彿又看到了賽里木湖,那魂牽夢繞的藍,那山水一色的天。 2017年夏於濟南
因為那理是大西洋暖濕氣流最後眷顧的地方,因此有「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的說法。
賽里木湖介紹:
賽里木湖(Sayram Lake):省級 旅遊 名勝景區,第五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賽里木湖古稱「凈海」,位於新疆博爾塔拉州博樂市境內北天山山脈中,緊鄰伊犁州霍城縣,湖面海拔2071米,東西長30公里,南北寬25公里,面積453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10億立方米,湖水清澈透底,透明度達12米。
賽里木湖原本沒有魚,1998年從俄羅斯引進高白鮭、凹目白鮭等冷水魚養殖,2000年首次捕撈成品魚,結束了賽里木湖不產魚的 歷史 ,經過十年的發展,已成為新疆重要的冷水魚生產基地。
賽里木湖景區共劃分為環湖風光游覽區域、草原游牧風情區域、生態景觀保育區、天鵝及其他珍稀鳥類棲息地保護區、 旅遊 綜合服務區、原生態環境保持區等6個功能區。確定了賽里木湖中央核心部位水體、西海天鵝濕地草甸水體棲息地、查干郭勒冰雪生態探險景區3塊特級保護區。2018年4月13日,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4)印度斯利那加的高山湖泊叫什麼擴展閱讀
賽里木湖形成演變介紹:
根據地理中國雜志與中國中央電視台推出的《賽里木湖之謎》及《乾旱區地理》雜志資料:賽里木湖位於伊利盆地谷地,是天山造山帶中的山間盆地,與其直接鄰接的南北構造單元分別為哈爾克——那拉提中、南天山板塊間的早、中古生物帶碰撞造山帶(簡稱哈——那帶)與科古琴——波羅特奴早、中古生代造山帶(簡稱科——博帶),在大地構造上屬於天山造山帶中的伊犁——中天山微地塊。綜合現有研究資料可將賽里木湖區構造演化歸納為三個階段:
1、前震旦紀眾多古老地塊的拼合過程。至震旦紀主體開始形成統一的克拉通地塊,普遍接受了以震旦紀冰磧岩和寒武紀初含磷岩系為代表的統一蓋層沉積。
2、早、中古生代新疆板塊的裂解和再拼合演化過程。從寒武紀中期開始裂解,到最後於晚石炭世末期,全部完成了復雜多樣的大陸板塊的擴張分離、俯沖碰撞的拼合 歷史 ,最終形成了新疆現今的基本大地構造格架,結束了早、中古生代多板塊和陸地的分離拼合構造演化階段,而進入同一的板內,即陸內的大地構造演化階段。
3、晚古生代至今的新疆陸內構造演化階段。石炭紀之末,二疊紀之初,現今歐亞板塊的雛形已經形成,新疆已成為這一全球性巨型板塊的組成部分,但在它的南側,還面臨著先後古特提斯洋的封閉,新特提斯的打開與最終關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兩期最終促成了構造陷落湖——賽里木湖。
賽里木湖是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
賽里木湖位於新疆伊犁,由於深居內陸,受地形的重重阻擋,太平洋的水汽難以到達。降水主要來自於大西洋。但即使是大西洋的暖濕氣流,抵達新疆的伊犁河谷一帶也是強弩之末。這里是大西洋水汽最後能輸送到的地方,因此賽里木湖被稱為「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
我是在八月份的時候到的賽里木湖,當時天氣晴朗,藍天白雲,刮著涼爽的風。那風讓湖水變得靈動,掀動著遊人的裙擺。湖面波光粼粼,湖水的顏色深藍與淺藍、碧綠相交,似乎在神秘地變化。湖周圍是草地,遍地開著不知名的花,湖的盡頭是綿延的雪山。給人的感覺似乎來到了海邊,卻又與海不一樣。讓人特別振奮、激動的感覺!
伊犁的民族主要是哈薩克族,特別友好!到湖邊的 旅遊 商店去找開水,問多少錢?哈薩克大媽熱情地回答說,不要錢,你們要喝開水,是因為身體不好嘛,怎麼會要你們的錢呢?
那裡的飯菜也很新鮮、干凈`,特別懷念那裡的大盤雞,羊肉串也很好!
今年5月新疆游第一站――賽里木湖。來自千湖之省的我也不禁被這高原湖泊所震撼,實在是太美了。
應該是題主筆誤,只有「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的說法。賽里木湖位於我國新疆西部,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湖泊,賽里木湖濕地由雪山、冰川、高山草甸、山地森林、裸岩等多種地質類型構成,地形地貌獨特,具有特殊的保護和觀賞價值。2016年秋,我去了賽里木湖,一汪碧水清澈透明,映襯著天空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遠處雪山綿延,近處駿馬馳騁。不同於其他湖泊,賽里木湖悠遠遼闊,讓人想縱身其中,融為一體。導游介紹說,賽里木湖被稱為「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這個名字為賽里木湖憑空增添了很多神秘和浪漫色彩,要知道大西洋與中國相去萬里,賽里木湖怎麼會有這樣一個洋派的別稱呢?大家都知道,海水蒸發行程暖濕氣流向大陸漂移,遇冷凝結降落地面,再通過河流匯聚大海,形成一個循環。我國的新疆地處歐亞板塊的中心位置,東南西分別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的暖濕氣流都會向內陸移動,其中印度洋雖然距離最近,但是暖濕氣流難以逾越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而在太平洋氣流西進的同時,大西洋暖濕氣流也在向東跋涉,但是越遠離海洋,力量越來越弱,水量越來越少,在到達中哈(哈薩克)邊境一帶後已經是強弩之末,並在我國的新疆西部形成最後的降雨,而賽里木正處在大西洋暖濕氣流最後眷顧的地方,因此賽里木湖就有"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的說法,想想這里的湖水竟然來自萬里之外的大西洋,讓人不由感概大自然的神奇,而這個稱謂也吸引了更多人前往,一睹賽里木湖的神韻。賽里木湖景區在我國最長的高速公路連霍高速一線上,西距霍爾果斯口岸八十多公里,最適合自駕游,景區共劃分為環湖風光游覽區域、草原游牧風情區域、生態景觀保育區、天鵝及其它珍稀鳥類棲息地保護區等,每年7月底8月初,是賽里木湖最好的 旅遊 季節,當地的蒙古族和哈薩克族的牧民,都要在這里舉行賽里木湖那達慕大會,在賽里木湖旁邊是著名的果子溝,果子溝以野果多而得名,溝內峰巒聳峙、峽谷回轉、松樺繁茂、果樹叢生、野花競放、飛瀑湧泉,被清朝的祁韻士稱為"奇絕仙境"。
太平洋or 大西洋?
新疆地區的水汽基本不可能來自太平洋,東南信風的水汽是基本不可能跨過崇山峻嶺來到新疆的,更別提伊犁了。不過整個新疆的緯度處於西風帶,所以西風會把大西洋的水汽,主要是黑海和地中海,向西吹到新疆北部,整個中亞沒有大的高山,以致於會有一部分水汽到了伊犁,由於伊犁河谷兩邊的博羅科努山與天山主脈形成夾角,造成了降水。賽里木湖的水源來源於此。我覺得這個最後一滴眼淚是一種極其浪漫的形容,指大西洋水汽影響下水汽降落形成地最後一個湖泊,再向東一些已經沒有大的湖泊,而再向東就不是大西洋水汽的影響了。
故,賽里木湖是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賽里木湖的美
賽里木湖背靠雪山,湖邊是廣闊的草原,湖水清澈蔚藍,因風景絕美一直是新疆最著名的幾大景點之一。
賽里木湖邊終年不化的雪山主要位於西側,從湖東區域拍照視角較好,可以拍到雪山下面有湖水的美景。
最佳遊玩季節是每年的六七月份,此時湖邊草原上開滿了各色的野花,應照著雪山下的蔚藍湖水。
每年7月底至8月初,當地少數民族的牧民會在這舉行那達慕盛會,冬季銀裝素裹景的色也非常美麗。
賽里木湖初體驗
第一眼看到這湛藍的湖水,就被驚艷到了! 由南門進景區,天還蒙蒙著,湖面深邃而靜謐,呈暗青色。天際已微現曙光。到湖邊時太陽剛剛由天水相接處完整地冒出頭來,將湖面照耀出一道金燦燦的天路,也將身邊的一草一木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輝,一切都是溫潤而美好、充滿生氣的樣子。坐在湖邊石頭上看呆了,沉浸在這如夢如幻的晨景中。隨著太陽的升起,身上的寒氣也被一絲絲驅散。感謝老天厚愛!
環湖而行,公路左側連綿的黃綠色山巒上是墨綠色的松林,右側是清澈而又深邃的一泓碧水,頭頂是如洗的湛藍色天空,前方墨色公路延伸出去是遠方皚皚的白色雪山。微風吹過水面,賽里木湖好似一匹靛藍色的綢緞,映襯著纖塵不染的藍色天空,隨風招展出深淺不一、充滿了魅惑感的藍色。天接水、水連天,水天一色,更顯純凈!而沿湖邊陪襯著湖水的景色也在不停的變換著,時而芳草萋萋、時而山花爛漫、時而白石為練、時而棧道盤旋。圍欄扶疏、枝影橫斜,淺水轉彎處馬兒悠閑地啃著青草,不時有水鳥掠過水面。
環湖、環湖、環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如果你也來這里,請你一定要環湖!而且一定要一早從南門進入景區,沿湖邊公路環湖而行,光線的作用會將湖水照得和大海一樣。越往裡走人越少,行至最深,便可獨享這天地盛宴!
賽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位於天山西段,准噶爾盆地西南端,之所以被稱為'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是因為賽里木湖是大西洋暖流最後眷顧的地方。
賽里木湖有一個凄美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還沒有賽里木湖時,這里是一片開滿鮮花的草原,草原上生活著一個美麗可愛的少女叫切丹,她與一位叫做雪得克的青年相愛了,但是可惡的魔鬼貪戀著切丹的美貌,將切丹抓來關在他的魔宮中,切丹誓死不從,伺機逃出魔宮,後來在魔鬼們的追趕下,切丹跳入了一個深潭,在雪得克跟魔鬼經歷了一番斗爭之後趕來營救自己心愛的女子時,發現切丹已經死了,雪得克悲傷至極,也跳入了深潭殉情而死,他們的故事感動了上天,在那之後,深潭裡就湧出了滾滾濤水,這片水便是今日的賽里木湖,而雪得克也化作了周圍的高山永遠守護著賽里木湖。帶著這個傳說再看賽里木湖,更加感覺賽里木湖宛如一個美麗害羞的少女,靜靜的和她的愛人相依相伴。
賽里木湖古稱"凈海",當你站在湖邊,捧起一捧清水,非常清涼純凈,絲絲縷縷都沁入心脾,你的心也會跟著融化成水。賽里木湖還是有名的變色湖之一,隨著波浪湖流和天空的變幻,湖水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好像用盡了世間所有的藍色。浩渺的湖光與山色渾然一體,每一個角度,每一個時間,每一張畫面,都吸引著不同的光線不同的雲彩,塑造出獨一無二的美,仿若一副無邊無際的水墨畫,真印證了詩里所雲的"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的境界了。
賽里木湖的水是清澈的,這里的雲更加漂亮,一條條仙境般的雲帶映入眼簾,飄搖在深藍純凈的天空,美得讓人窒息。賽里木湖便在這一條條雲帶中靜靜的沉睡著。
天、水、地由連綿的群山連接著,絲絲相扣,緊密相連,像書脊一樣合訂成密不可分的三頁濃濃的畫卷,構築成燦爛多姿的立體風景畫。山光、水色、天空、草原、牛羊融為一體,讓人流連忘返。
不是太平洋,是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賽里木湖擔得這稱號。美得令人窒息。
因為賽里木湖地處迎風坡,是大西洋暖濕氣流能夠到達的最東端,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跨越平原,深入天山山脈伊犁河谷停下來,充足的水汽受地形的抬升形成了充足的水,造就了永遠蔚藍晶瑩的降的賽里木湖。所以就有了」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的美稱。
在這個大西洋暖濕氣流最後眷顧的地方,擁有著你所能想像到的所有的藍色。由淡及深、層次豐富的藍色,背靠著白色的雪山,延伸在綠油油的無邊草原上,與粉的黃的紫的花兒交相輝映。賽里木湖有一種魔力,它的美麗存在於無論何種天氣,都能被美到絕倫的顏色迷的神魂顛倒。
身臨其境你會感覺到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的、藍瑩瑩的湖水,好像是天空把自己獨有的、純凈的色彩毫無保留地塗在了這片湖面上,水天相映,美不勝收。
而且近年來,這里還狠抓 旅遊 宣傳,突出品牌形象,景區豐富奇特冰雪資源,連續三年舉辦冬季冰雪 旅遊 季,著力打造「藍冰之約」 冬季 旅遊 品牌,推動博州實現全域、全季 旅遊 ;成功舉辦環湖自行車比賽、半程馬拉松賽、冬季馬拉松賽、露營大會、模特大賽、攝影大賽等大型主題活動。景區遊客量逐年遞增,已成為新疆最令人神往的 旅遊 目的地之一。
以上資料來源於網路
我整理,提供參考,不喜勿噴
有人說高山上的湖水是地球的的一滴眼淚。當你開車不論是從五台還是從果子溝一路辛苦爬上陡坡,視覺疲憊的時候突然看見一汪湛藍如寶石般清澈的賽里木湖時心中是震撼,激動還是想策馬奔騰的沖動。看著清澈的湖水心中的靜寧是無法表述的,放下心中所有的執念,靜靜地走在湖邊彷彿心靈得到解脫,找到心中的答案。藍天白雲倒映在湖中,分不清那是天那是水。
因為海拔2073米,又是重要的山口,所以冬天這里是壞天氣最愛的地方。狂風暴雪常常光臨這里。湖面覆蓋厚厚的冰雪。每年初暖還寒時能看見很多天鵝在剛化的冰水中游弋,大膽的靠近遊客優雅的吃著遊客給的食物。春夏相交時湖邊開起片片黃花,白花映襯這藍色寶石般的湖水。隨手拍就是大片能當電腦桌面。
賽里木的形成是因為天山變動,西天山和天南南脈向西形成展開的喇叭口,大西洋的暖濕氣流行徑一萬余公里,從喇叭開口一路向東走到伊犁河谷,翻不過天山,充足的降水匯集在這里形成的,面積約500平方公里。湖水清澈。但是最近幾年當地建景區門票70元,區間車搞得遊客意見很大。景雖美,心情不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