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那麼貧窮,為什麼IT業卻很發達,程序員數量也比其它國家多
大多數人對印度的第一印象是落後,其次是婦女問題、健康問題、文盲率高、貧富差距等社會制度落後造成的問題。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在如此大的環境下,印度的it產業非常發達,印度程序員也受到業界的高度關注和青睞。此外,印度也是程序員數量最多的國家。
如上所述,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包公司。然而,外包企業之間的人才競爭非常激烈。因為印度沒有計劃生育,一個印度家庭一般會有3到6個孩子,社會福利好,而程序員是家庭的支柱。如果他們失去工作,就意味著他們將無法支付家庭和孩子的生活費用,因此他們將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再加上整個行業的成熟和規范,這些原因將使他們成為尖端程序員。
2. 中國駐印度人口
中國駐印度人口有11萬人。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ia,India),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千米,國土約298萬平方千米(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自稱有29個邦和7個中央直轄區,首都為新德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2022年6月更新顯示印度人口13.9億人。
3. 印度那麼貧窮,為什麼IT業卻很發達,程序員數量也比其它國家多
大多數人對印度的第一印象是落後的,然後還有落後的社會制度造成的問題,如婦女問題、健康問題、高文盲率、貧富差距嚴重等。然而,奇怪的是,在如此大的環境下,印度的信息技術產業非常發達,印度程序員也受到該產業的高度關注和青睞。不僅如此,印度也是程序員數量最多的國家。為什麼印度的程序員比其他亞洲國家多?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貧窮的低種姓印度人不想每天都呆在垃圾里,不想每天都吃腹瀉,不想看到他們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地死去,然後他們想通過成為程序員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畢竟,程序員是印度最與世界接軌的主流行業之一。
4. 印度尼西亞有多少人口
2.536億人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是也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2.536多億人口散居在約6000個島嶼上。印尼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總人口的40.6%,華族佔1.2%。全國約87.2%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所2014年最新估計,印尼人口總數為: 253,609,643人 (2014年)。
據印尼中央統計局志錄,至2014年2月,印尼工作年齡人口有1.81億人,其中1.25億為適合工作年齡的一代,剩下的是非工作年齡一代如學生、大學生與其他不積極尋找工作的人。
在2014年2月,中央統計局有更改數據,從之前的估計改為根據已有的資料進行預測。之前所統計的印尼人口2.38億改為2.51億人。 印度尼西亞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人口佔45%,巽他族14%,馬都拉族7.5%,馬來族7.5%,其他26%。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5. 讀施展老師的《溢出》對於製造業的延展思考:印度轉移的痛點
談到中國製造業的溢出,除了越南,印度絕對是永遠繞不開的最重要話題。印度什麼時候可以承接第四次產業轉移的接力棒。 為什麼印度的呼聲會這么高?
當然大家第一時間一定會想到的就是印度的人口紅利。印度目前據官方統計有14億人口,從2020年到2030年,印度政府報道中顯示還將會增加約9000萬的適齡工作人員,如果再加上適齡工作的女性的話,這個增加的數字可以接近於1.5億,這個新增加的勞動力都是現在越南的2倍多。而且印度目前的人工成本不到200美元,約為中國的三分之一,越南的三分之二。再加上地緣政治的因素,美日澳都極力地支持印度的製造業崛起以抵消中國的製造業優勢。
看到這里,想像一下,印度的製造業想不崛起都難啊,可是幻想總是很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在2008年-2018年的十年間,從中國溢出的製造業產值約為1400億美元,可是印度僅僅承接了其中的非常小的比例,遠遠落後於越南和孟加拉等。按理說,資本家都是趨利的,為什麼有這么好的人口紅利,都沒有人過來投資製造業呢?我僅拿鞋業的轉移做舉例,在過去十五年間有很多的台資鞋廠前赴後繼地去印度考察,但也僅僅有兩家鞋廠在南印開了分廠,我們工廠就是其中的一家。可以想像得到,商人們對於印度的製造業環境還是在持幣觀望的。 那到底又是那些因素讓他們不願意去印度投資呢?
-- 基礎設施太差,電力不穩定,交通條件不好。
-- 宗教因素和種姓制度,民眾不如中越民眾的入世心態和經濟願望那般強烈。很多人都會甘願拿200美金的收入做十年同一份工,這是我親眼所見的。
-- 飲食和生活習慣,我們過去的中國幹部有些已經好幾年了,依然無法適應印度的餐食,當然這個可以克服,我們自己請了中國廚師。可是在印度就很難像在越南一樣形成產業鏈的積聚,更不可能會形成願意留在本地長期工作生活的「印度姑爺」群體。( 部分內容可以參見昨日更新日記的「越南姑爺」群體。)
-- 政府的辦事效率太低,勞動法很多保障勞工的條例也不合理;可是這些都必須需要投資者長期深耕在當地,才會慢慢理順這些關系。
-- 最關鍵的其實是政策導向。印度政府限於各方政治勢力的博弈,並沒有想要大力發展製造業的魄力和意願。再來印度雖然是一個名義上的獨立政府,但是每個州又有獨立的政策,這相較於中國的執行力度差距太大。
我們再來舉例看看印度的棉花種植和紡織業的情況,
-- 中國的棉花畝產量是117公斤,而印度是34公斤,這還是改良過後的,以前平均僅在約20公斤左右。中國已經逐步使用無人機進行棉花採摘,而印度只能全部依靠人工。其實印度的其他很多農業種植都是差不多,完全靠人工,靠天吃飯,缺乏水利設施,沒有精耕細作。
-- 中國已經實現了從棉紗,織布,漂染,制衣全流程的工業化,智能化,機械化的產業鏈。而印度卻依然實行的是全產業鏈的人工化,任何一樣機械化的產業改革都可能導致數百萬的農民失業或是自殺。印度依然到中國去買淘汰的80-90年代的紡織機器,但就是這樣,依然會對整個紡織業鏈的棉農,紡織工人形成巨大沖擊,會讓很多人失去工作失去生活的來源。
政府擔心國外的製造業涌進印度會造成大批的農民和國內低端製造業的倒閉和失業,這必然會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鑒於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更加重要,就沒必要去強勢地進行這種傷筋動骨的改革。甚至有很多農民是在用非暴力合作的方式抵抗這種現代化的進程,他們認為西方文明和現代化是魔鬼。我呆在印度的這幾年,依然看到像建築/除草/採摘,很多行業都是完全手工的,這只能在30幾年以前的中國才會看到。
中國是積極地把自己嵌入到世界的貿易體系中間,可印度不敢,從獨立到現在,他們都深深地害怕這種沖擊,所以在印度看到一些部分的行業是可以的,但是這些需要大量密集型勞動力的製造業卻並沒有在印度真正地發展壯大起來;如下圖,印度有佔全世界的勞動力適齡人口,製造業佔比卻只有3.5%,這就是製造業的現實差距,再換句話說就是: 印度有大量的人口,卻沒有挖掘出人口紅利。
印度的一些智庫和精英階層當然也認識到這些差距,可是誰能夠改變這一殘酷現實。印度內向型貿易保護政策如果沒辦法改變,是不可能取代中國全球製造業大國和供應鏈地位的。路還很長,也有很多的中國商人已經在向非洲開始轉移來替代印度的人口紅利,國家也是在引導資產往這個方向發展。大家都知道這是製造業的未來黃金之國,可是橫亘在這路上的沼澤到底有多寬,要花多久時間穿越,還要如何跨越,依然是迷霧重重。
-- 部分數據和信息參考自 得到課程-徐棄郁老師的全球智庫報告 。
6. 印尼有多少中國人工作
印尼有700多萬中國人工作,他們大多是為了能夠在國外多賺點回來貼補家用!也有很多中國人在印尼經商,已經發了財!
7. 印度有多少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2021年2月更新顯示印度人口13.24億人。
印度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人口數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男性人口6.237億,女性人口5.865億。根據普查結果,過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長率為1.764%,較2001年人口普查時的2.115%出現明顯下降。
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
印度的經濟: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
1991年以前,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影響,印度政府過分干預勞工及金融市場並監管商業活動,由於1991年印度經濟危機,加上蘇聯解體,新國大黨政府使印度開始實行經濟自由化改革,藉由外國貿易及直接投資,逐步轉型為自由市場,印度的經濟規模獲得了較快速度的增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8. 印度有多少人口
印度人口有13.24億。
印度的人口為13.26億人(2016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人口數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男性人口6.237億,女性人口5.865億。
根據普查結果,過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長率為1.764%,較2001年人口普查時的2.115%出現明顯下降。普查結果還顯示,印度擁有自獨立以來的最低兒童性別比例,即男女比例為1000:914。
B.s.古哈於1935年,將印度的種族劃分為五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亞人(the Proto-Austr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納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印度土著人。
印度的民族及人口佔比:
1、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2、泰盧固族(TELUGU)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3、孟加拉族(BENGAL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4、馬拉地族(MARAT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5、古吉拉特族(GUJARATH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語,多數人信仰印度教,少數人信伊斯蘭教和耆那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較發達。
6、加拿達族(KANNADA)
佔印人口3.87%,說加拿達語,分布在卡納塔卡邦。
7、馬拉亞拉姆族(MALAYALAM)
佔印人口3.59%,說馬拉亞拉姆語,分布在喀拉拉邦。
8、旁遮普族(PUNJAB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語,少數操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信奉錫克教和印度教。多數人從事農業,少數人從事畜牧業和手工業。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9、阿薩姆族(ASSAMESE)
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薩姆邦,操阿薩姆語。信奉濕婆神。多從事農業、畜牧業。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喜歡喝茶。
10、奧里薩族(ORISSAI)
主要分布在奧里薩邦。奧里薩人主要信奉印度教,奧里薩一向被譽為印度教之鄉,素有印度教聖地之稱。奧里薩人以米飯為主食,衣著簡單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