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有靠山

印度為什麼有靠山

發布時間:2023-02-09 06:26:47

A. 印度的國民經濟的增長主要是依靠什麼

提起印度,可能許多人都會想到歌舞,咖喱和神油。印度作為一個南亞地區的大國,其經濟體兩還是不小的。之所以印度的國民經濟能夠快速增長,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新德里地區的電子科技非常發達,而且這些企業都是印度的龍頭奇特。其次就是印度的旅遊業還是非常發達的,所以帶動著印度的服務行業也開始快速發展。最後就是印度的制葯業和石油加工行業這幾年的發展勢頭也是不小的。這三者基本上是印度經濟發展最主要的依靠和依賴了。

最後就是印度的制葯行業和石油加工行業,近幾年發展勢頭也是非常厲害的。從《我不是葯神》這部片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印度的制葯業的力量。而且實際上印度的制葯業也的確非常發達,許多生產葯品的大廠都選擇印度作為代工廠。其次還有印度的石油加工業,印度的石油加工業也非常發達,畢竟印度緊挨著印度洋,有大量對海底石油進行開採的技術和需求。

B. 都說印度地緣優勢,印度所處的地方,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

印度有地緣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土地孕育更多的人口,地理上有利於軍事發展,交通便利,國力日漸強盛!

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不可否認近幾年印度的國力在持續增強,尤其這一次印度戰機世界更是向世界證明了印度的軍事實力在不斷增強。而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則變相的驗證了印度的經濟才不能增強,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物理和財力上的支持,軍事經濟體育文化的方面是不會得到長足的發展的!而印度之所以在建築行業和軍事行業上主要依靠便利的交通。南亞地處亞洲和大洋洲以及歐洲的交界處,能夠同時利用印度洋利用太平洋進行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C. 印軍非法進入中國領土 印度背後靠山是誰

美國
印度現在和美國走得很近,急於交投名狀
印度很清楚,美國現在巴不得有人出頭,挑釁中國,印度出頭正好獲得美國支持

D.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人住在火山口附近

1。因為印度尼西亞是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所以他們需要大量的糧食和耕地,火山口周圍有火山灰,因此周圍的土地比較肥沃,糧食產量高。
2。加之印度尼西亞的火山噴發頻率底,甚至有的人一生都不會碰到會上噴發。
3。即使火山噴發,他們也會提前獲知,可以安全撤離。

E. 自然環境等於位置優勢為何說印度的地理位置非常惡劣

自然環境並不等同於位置優勢,如果單從自然環境來講,印度絕對是得天獨厚的存在。印度國土面積在世界排行第七,降水量豐厚,而且種植面積也不少,養活大量的人口根本沒有問題。不過從位置上來看,印度就處於劣勢。從地圖上來看,印度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

印度現在的地理位置很明顯處於劣勢,明面上是佔有印度洋,實際上是處處提心吊膽。不管從哪方面來看,印度的發展都是有限制的。

F. 印度的海陸位置有什麼特點

印度三面臨海,背靠世界最大的高山喜馬拉雅山,是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G. 自然環境等於位置優勢為何說印度的地理位置實際上非常惡劣

自然環境跟地理位置完全是兩個概念,不可以等同的。地理位置指的是這個國家處於什麼地方,而自然環境指的是這個國家中的所有自然因素總和,也就是我們說的自然資源、天氣等,所以完全是兩個概念。不過地理位置倒是可以影響自然環境。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為什麼印度地理位置惡劣吧

其三,印度本身地理位置已經非常受壓了,雖然國土面積達到298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但這樣的體量絕對稱不上世界大國,因為窘迫的國土面積除了無法提供大國崛起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布置工業和國防所需要的巨大空間,更使得印度無法毗鄰更多的政治板塊。雖然印度認為印度洋屬於自己,但是他們似乎忽略了十分關注海洋和天空的m國。

因此印度的地理位置其實十分劣勢,雖然它的自然環境還算優勢,但當代已經不是農耕社會了。大家覺得呢?

H. 1971年的印巴戰爭,為什麼印度獲勝達到了戰略目的

二戰結束後,歐洲英法等國家無法阻止各處殖民地的獨立運動,紛紛敗退,但臨走也不忘給這些國家挖一個大坑。1947年英國人分割印度,巴基斯坦從印度獨立出來,克什米爾爭端等問題成為三次印巴戰爭的導火索。

當時的巴基斯坦比今天要大,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國。1947年10月,印巴兩國因克什米爾問題開打,第一次印巴戰爭爆發。克什米爾原本也是英國殖民期間搞出來的「獨立」地區,印巴兩國自然要爭搶該地區的主權。

第三次印巴戰爭地圖

我們分析一下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為什麼能順利獲勝,分裂巴基斯坦,達到戰略目的。這並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雖然東巴地區人民對西巴不滿,印軍力量又強於巴國,但這只是前提條件。還有兩個背後原因。

第一,前蘇聯在背後支持印度

七十年代前蘇聯的軍事力量非常強大,不弱於美國。1958年中蘇鬧崩後,蘇聯轉頭支持印度,牽制中國,同時抗衡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當時印度的許多武器裝備以及兵員訓練都得到了前蘇聯的援助。這是印度獲勝的一個原因。

第二,美國、中國均未出面干涉

中國不出面好理解,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只要不牽涉到國家安全等核心問題,中國從來不幹涉他國。

對美國來說,雖然不願意看到當時最強大的對手前蘇聯支持印度,攻城掠地,但東巴問題同樣不是美國的重大利益所在。何況美國自身當時還深陷越戰泥潭,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美國也沒有必要在這種局面下強出頭與蘇俄、印度對著干。

綜上所述,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獲勝,不是簡單的大國擊敗了小國。

I. 印度的國民經濟的增長主要是依靠什麼

印度的經濟主要靠部分工業產業拉動增長,例如,軟體、電子、醫葯等領域。

近幾年,印度經濟發展迅速,發展速度也一直排在世界前列。所以印度方面也普遍的保持樂觀態度,認為自己國家將會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風口。那麼印度的經濟增長主要靠什麼產業來拉動的呢?


綜上所述。目前印度的經濟增長主要靠少部分工業產業來拉動。由於國內財富差距不斷拉大,所以無法形成足夠的消費人群,這就使得印度經濟的抗壓能力比較差。除了靠部分工業拉動經濟之外,前幾年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後推力,也給到印度一定的幫助。

J. 為什麼我們普通人能綿延幾千年,而不斷代

中華文明有記載的歷史是3700年,是一個古文明向現代文明邁進的過度性文明,與中華文明並列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羅馬、古印度都因為內憂外患和外族入侵而滅亡了,為什麼只有中華文明綿延幾千年不斷絕?

第一:腹地廣闊足夠折騰、四周封閉阻隔外來文明:看亞洲地形圖,中國四周是一個封閉的自然環境,中國的西方是大面積的高山大漠---青藏高原、塔克拉瑪乾和戈壁灘,古羅馬和伊斯蘭文明千里奔襲入侵中國非常困難,取勝的可能性極小。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唐朝發生了怛羅斯戰役遠在中亞,伊斯蘭雖然勝利了,但無能力入侵中華本土。

西南是橫斷山脈、雲貴高原及其延伸緬甸寮國越南的層巒疊嶂的地形,印度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無法從西南方向攻入中國,南方嶺南是厲氣煙瘴之地,北方是嚴寒的蒙古高原,蒙古高原之北是極寒的人煙稀少西伯利亞,東方是風急浪高的大海,古代中國人出不去。

而中國腹地廣闊,華北、江漢、淮河、東北平原,四川盆地,長江、珠江三角洲,種什麼有什麼廣闊內陸,足夠中國人繁衍生息眾多人口,而不需要出去折騰,鑄就了中國人保守內斂、安土重遷的農業文明。

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希臘半島瀕臨的地中海是內海,不像黃海東海風急浪高,可風平浪靜地出海貿易,希臘半島無地可耕,只有發展商業,形成了契約精神、開拓進取的商業文明。

中華文明的自唐宋衰落後,先後被北方蒙元和東北滿清兩個落後的游牧民族滅國,現代中華民國被中蘇共聯合驅逐也是來自東北。西方的遠洋航海發展起來後,其擴張能力相比伊斯蘭文明強悍多了,近代西方列強和日本從海上過來就很容易入侵中國,這些入侵的多是軍事強大而文化落後的暴發戶文明。

西方文明的巔峰----英美文明,不會暴力霸佔中國,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是要求貿易通商,英美先進文明影響中國非常有限,影響最集中的只局限在統治了百年的香港。

第二、中國體量大發源早,外族可以滅掉政權,但無法滅族及其文化。中華文明雖不如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歷史悠久,但古代中國的近鄰沒有一個文明程度超越中國的,中華疆域廣闊,人口眾多,分布太廣,即使大屠殺和大災難也無法滅族。

中華文明歷史上曾有多次危機,比如五胡亂中華、蒙元、滿清、小日本滅漢人政權等,都因漢人太多太廣,不僅無法滅族,即使滅了漢人政權,不得不反過來學習漢語和漢文化。

公元前538年(中國春秋末年),位於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被波斯王國所滅。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屋大維攻佔埃及,克利奧帕特拉七世自殺,托勒密王朝覆滅,埃及並入羅馬帝國。16世紀,西班牙帝國滅掉瑪雅文明的阿茲特克帝國。

這些古文明的滅亡除了缺乏地理阻隔外,還因為疆域和人口體量不大,滅其政權混雜其人口,假以時日改變其語言和文化就相對容易,而漢族的人口太多,蒙古人、滿族、小日本無法改變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文化。

觀察近代殖民歷史,西班牙、葡萄牙、英國這些國家殖民的地區都是落後、分散或小體量文明,面對中華這種龐大又統一的文明,這些殖民列強只能分而食之,誰也沒有能力吞並,即便能獨家吞並也不長久,自然也無法改變中華文化。

印度大陸疆域廣闊,人口眾多,為什麼古印度文明沒有中華文明的連續性?

公元前2000年前後,來自伊朗高原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滅亡了古印度;中世紀,伊斯蘭文明佔領印度;1858年英國統一印度大陸,1947年英國人撤走後,印度大陸很快分裂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由於印度大陸政權的四分五裂,印度的語言文字也缺乏統一,印度有1652種語言,400多種文字,印度鈔票上有17種文字,近代英國統治印度大陸近百年,英語和印地語成了官方語言。

相比之下,中國有80多種語言約30種文字,全國通用的文字只有漢語和漢字,這是中國統一的主要因素。印度文明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很強,但統一性和連續性就無法和中華文明相比,這是為什麼?

一是印度缺乏天險阻隔,無論從陸地和海上,外族入侵印度相對容易;由於印度歷史多次被外族入侵,印度的語言文字與歐洲成為同一語種---印歐語系,中國卻是獨特的漢藏語系。

二是印度大陸有一個重要特點----背靠弧形的喜馬拉雅山,印度有靠山的風水很好,但印度大陸被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反弓,這種被反弓的風水不利於印度大陸的統一(被環抱有利於統一)。

印度大陸也有統一的力量,東邊是從中國綿延到緬甸的橫斷山脈,西邊是伊朗高原的眾多山脈,這符合左青龍右白虎的格局,美中不足就是背後的大靠山反弓,總體來說印度大陸還是分裂多於統一。

第三、多子多福的孝道傳統使人口恢復迅速,使中華民族順利度過危機,文化道統得以綿延。古羅馬文明的滅亡原因很多,如元首制帶來的權力繼承混亂和內亂、奴隸主荒淫無度導致社會的荒淫之風、鉛中毒等,其中都古羅馬導致人口出生率過低,羅馬帝國經濟越來越萎縮,人口恢復和增長遠不如中華帝國,1453年古羅馬帝國在內憂外患中被興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滅。

中國歷史上有五胡亂中華、蒙元、滿清殺了很多漢人,滅了漢人政權,但無法改變中華民族的孝道和多子多福的傳統,所以中國歷經戰亂雖然人口銳減,但人口恢復迅速。五胡、蒙元、滿清雖滅了漢人政權但反被漢人同化,日本入侵中國也只能占據沿海和沿江和大中城市,無法深入中國廣闊的腹地。

日不落帝國英國能統治分裂的古老的印度大陸,但無法像統治印度一樣統治龐大而統一的中國。滅政權容易,改變文化傳統很難,中華文明實際上從來沒有被徹底征服過(徹底征服指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傳統被改變)。

易富賢的《大國空巢》對當今計劃生育的批評和反思是極具遠見的,當今中國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經濟增長的同時人口出生率過低,中華文明圈的人口出生率幾乎全球最低,無論大陸港澳台還是日本韓國其人口出生率遠低於伊斯蘭文明圈、美國、印度、非洲,這才是當今中華文明最大的危機。

第四、統一的文字、悠久的文化、祖先和歷史崇拜凝聚了海內外華人,歷史上五胡、蒙元、滿清欲滅漢族,他們的文明比漢族低,只能向漢族學習,被漢族同化,蒙元拒絕同化最終滾回老家。

比中華文明更高的文明比如西方現代文明,不再愚蠢地殺人滅族,而要求通商賺錢,過好生活。中國人雖無統一的宗教信仰,不像伊斯蘭全民信教,但凝聚中國人的有統一的文字、悠久的儒釋道文化和家族祖先歷史的崇拜的傳統。

第五、中華文明的陰柔溫順、忍辱負重特性往往讓征服者無可奈何,這一點被很多人罵為奴性,這是衰落的弱勢民族保全生命與希望的哲學。一個文化長壽的民族,必然是一個傾向陰柔平和的民族,人老了,牙齒沒了舌頭還在,柔能克剛,剛烈註定是不長久的,這是老子《道德經》的智慧。

一個封閉的文明如果沒有相當或更高的文明與之交流,必因寂寞走向沒落。如果說春秋戰國是中華文明的青春期,秦漢走向成熟,到了唐朝達到全盛期,環顧四周中華文明是孤獨的,缺乏真正交流的。

宋朝之後,中華文明的視野不斷收縮,從閨房滑向褲襠,滿清低到了膝蓋。這種明哲保身之道避免了蒙元、滿清和小日本毀滅文化的重重危機,但自身也傷痕累累。

文化綿延幾千年至今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了解和研究祖先相對方便,以史為鑒少犯錯誤,壞處是重傳承而少創新。與年輕的英美現代文明相比,中華文明雖然倖存至今但也老了。現代中國除了向西方現代文明虛心學習,更需要靜靜療傷,休養生息並重新發現自己,煥發精神再出發。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有靠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好聲音在哪裡看不用會員 瀏覽:565
越南芒街都開什麼車 瀏覽:906
為什麼要去印尼旅遊 瀏覽:652
銀河號是中國什麼公司船舶 瀏覽:946
義大利高端包包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369
伊朗核計劃遭受什麼病毒侵襲 瀏覽:582
印尼地震海嘯28樓有多少米 瀏覽:619
印度9億人參加哪些大選 瀏覽:211
怎麼加入英國外賣 瀏覽:583
印尼巴談島哪裡好玩 瀏覽:671
印度拉達是什麼車 瀏覽:647
中國象棋如何玩斗獸棋 瀏覽:608
英國地鐵什麼時候出現 瀏覽:211
印度用什麼錢最貴 瀏覽:689
印尼黑酸枝傢具保養用什麼材料 瀏覽:5
越南政權如何交接 瀏覽:811
義大利什麼時候能成立 瀏覽:696
在中國哪裡賣房子 瀏覽:511
為什麼英國沒有威爾士元素 瀏覽:148
英國貨幣對人民幣多少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