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有多少宗教
印度主要教派有: 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宗教的影響深入到它的社會與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這個國家及其絕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決定性的角色。
印度被稱為「宗教博物館」,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約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雅利安人創立的婆羅門教,公元8世紀左右,商羯羅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義,發展成為印度教。
(1)印度有多少穆斯林擴展閱讀:
伊斯蘭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蘭教。由於印度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印度已經超過印度尼西亞,成為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
伊斯蘭教是在公元8世紀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而傳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紀後,北印的大多數王朝統治者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特別是莫卧兒王朝,印度也因此留下了相當多的伊斯蘭教建築。
作為外來宗教的伊斯蘭教和本土的主要宗教印度教在印度導致了一系列的宗教沖突,印巴分治局面也是因為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矛盾造成的,在印巴分治時造成了宗教仇殺的慘劇。在現代,印度這兩個主要教派依然存在深刻的矛盾。
錫克教、佛教和耆那教都是起源於印度的宗教,不僅在印度,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基督教、祆教、猶太教和巴哈伊教也是有影響的宗教,但人數稍少。
盡管宗教在印度的影響很大,但是也有不少人接受無神論和不可知論。
2. 印度穆斯林佔全國百分之幾的人口
13
3. 全球穆斯林一共多少人
穆斯林十大人口所在國
1. 印度尼西亞,穆斯林人口:2億零9百萬
2. 巴基斯坦,穆斯林人口:1億4千3百萬
3. 印度,穆斯林人口:1億2千6百萬
4. 孟加拉,穆斯林人口:1億1千1百萬
5. 土耳其,穆斯林人口:6千7百萬
6. 埃及,穆斯林人口:6千6百萬
7. 伊朗,穆斯林人口:6千6百萬
8. 奈及利亞,穆斯林人口:5千5百萬
9. 阿爾及利亞,穆斯林人口:3千2百萬
10.摩洛哥,穆斯林人口:3千1百萬
4. 世界穆斯林國家有57個.具體是那些國家
穆斯林國家指的是「伊斯蘭國家」,截止到2019年伊斯蘭國家分別有:
1、阿爾巴尼亞 2、阿爾及利亞 3、亞塞拜然 4、孟加拉國 5、葉門 6、貝南 7、布吉納法索
8、喀麥隆 9、葛摩 10、查德 11、加彭 12、吉布地 13、埃及 14、象牙海岸 15、甘比亞
16、 土庫曼 17、幾內亞比索 18、幾內亞 19、印度尼西亞 20、阿聯酋 21、哈薩克
22、 伊朗 23、利比亞 24、阿富汗 25、科威特 26、 烏拉圭 27、黎巴嫩 28、塔吉克
29、吉爾吉斯斯坦 30、馬來西亞 31、奈及利亞阿曼 32、茅利塔尼亞 33、摩洛哥 34、莫三比克
35、尼日 36、約旦 37、巴基斯坦 38、巴勒斯坦 39、 沙烏地阿拉伯 40、 卡達 41、塞內加爾
42、獅子山 43、索馬里 44、蘇丹 45、蘇利南 46、敘利亞 47、馬里 48、多哥 49、土庫曼
50、土耳其 51、突尼西亞 52、烏干達 53、阿聯酋 54、馬爾地夫 55、烏茲別克 56、伊拉克 57、蓋亞那
(4)印度有多少穆斯林擴展閱讀
伊斯蘭國家成寧夏重要入境游市場
2015中阿旅行商大會在銀川開幕。來自約旦、阿聯酋、埃及、馬來西亞、韓國等21個國家的150餘政府機構和旅行商齊聚銀川。會議期間將舉行開幕式、B2B洽談、旅遊資源推介、項目簽約、線路產品考察、中阿旅遊商品展等6個分項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將向國外旅行商展示寧夏旅遊資源,開拓寧夏旅遊市場。
2015中國·阿拉伯國家旅行商大會將以「傳承友誼深化合作共同發展」為宗旨,以「走進美麗中國·感受魅力絲路·暢游神奇寧夏」為主題。本次大會既有高密度的項目洽談,又有特色旅遊線路的實地考察;既有中阿旅遊商品展,又有中外旅遊特色鮮明的演藝活動。
據了解,目前全球穆斯林人口達18億,穆斯林民眾年出境遊人數達1億人次,伊斯蘭國家已成為全球爭相吸引的重要客源市場。近年來,隨著到訪中國的穆斯林遊客人數逐年上升,中國也加大對伊斯蘭國家旅遊市場的開拓;
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李世宏認為:「寧夏是我國唯一的回族自治區,開拓伊斯蘭國家旅遊市場獨具優勢。中阿旅行商大會為寧夏與伊斯蘭國家旅遊企業搭建交流平台,增進旅行商之間的聯系和溝通,為寧夏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5. 印度的穆斯林
這個是導演按照劇情需要做的。 並非實際的印度穆斯林會這樣子。沒有人願意天天打打殺殺。
6. 印度有多少民族
印度號稱人種博物館,這主要是世界性的民族大遷移,大融合的產物。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達羅毗荼人就居住在這里。此後,習慣上稱之為雅利安人的游牧部落從西北部遷入;以後又有波斯人、大月氏人、厭噠人等陸續從西北部進入,形成了印度民族的復雜現象。全國現有幾百個民族和部族,其中印度斯坦族人數最多,約佔全國人口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旁遮普邦、比哈爾邦、拉賈斯坦邦和中央邦等地;次為泰盧固族、馬拉地族、泰米爾族、古吉拉特族、坎納拉族、馬拉雅拉姆族、奧里亞族、旁遮普族,孟加拉族等,人口均超過1000萬。
全國現有語言和方言1652種,分屬四大語系: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漢藏語系、孟達(南亞)語系。其中使用人數超過1000萬的有15種,並被憲法列為主要語言,使用人數占總人口91%的印地語為官方用語。
宗教對印度社會有深刻的影響。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錫克教都起源於此。印度教(又稱新婆羅門教)信徒佔全國人口80%以上。佛教和耆那教13世紀前流行於印度,後衰落。目前耆那教僅在古吉拉特邦和拉賈斯坦邦有少量信徒。佛教則僅在東北部有少量流行。錫克教流行於旁遮普邦、哈里亞那邦和德里。伊斯蘭教信徒居全國第二位(占人口11%),主要流行於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以及阿薩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爾等邦。基督教(占人口的3%)流行於那加蘭邦和米佐拉姆中央直轄區。還有少數人信奉猶太教和瑣羅亞斯德教(即波斯教)。
社會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尚存在著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梵語為瓦爾納)。印度的種姓制度由來已久,
在雅利安人最早的宗教典籍《梨俱吠陀》中,就出現了4個最初的種姓,即婆羅門(僧侶)、剎帝利(貴族和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羅(奴隸)4個等級。以後又演變為三大等級,即大體由原來的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所組成的高級種姓;由原首陀羅組成的低等種姓;第三等級是一些沒有種姓身份的「賤民」,社會地位最低,即所謂不可接觸者,為數竟近1億人,約佔全國人口總數1/7。種姓制度的實質是階級壓迫。種姓之間,由於社會政治、經濟地位懸殊,經常引起沖突。目前在城市和較發達地區,種姓間的隔閡有所消除,但農村中仍有很大影響。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印度的民族構成與其分布情況:
人口1000萬以上的民族:
1.印度斯坦人(Hinstanis)
南亞印度民族集團之一。又譯「興都斯坦人」。約18050萬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比哈爾邦,以及全國各大城市。中國史籍中稱其居住地為「身毒」、「賢豆」、「天竺」、「印度」等。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混有澳大利亞人種成分。一般認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紀左右遷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與當地達羅毗荼人的混血後裔,故有人稱之為「雅利安-達羅毗荼人」。膚色從淺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層較白,下層較黑。系由許多族源相同、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區性民族集團組成。印度並不把他們作為一個民族看待。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語,其中包括印地語和烏爾都語,均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印地語以天城字體的梵文字母為基礎,包含較多梵語詞彙,是印度的官方語言。烏爾都語則是在莫卧兒王朝時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中既有印地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又有土耳其語和其他語言的詞彙。其書面語用阿拉伯字母拼寫。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蘭教。公元前7世紀在吠陀教基礎上形成婆羅門教,主張吠陀天啟、祭司萬能和婆羅門至上;把人分成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武士)、吠舍(農民和工商業者)和首陀羅(無技術的勞動者)4大種姓,並另有賤民等級。爾後,又由4大種姓演變出許多亞種姓。種姓之間界線森嚴,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8~9世紀,經商羯羅改革,逐漸形成目前的印度教,為大多數南亞人所信仰。公元前6~前5世紀,作為反婆羅門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興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13世紀印度教復興,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擠,但在亞洲其他地區得到廣泛傳播。耆那教目前信徒雖少,但還有相當勢力。早期商人帶來伊斯蘭教。隨著12世紀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蘭教勢力越來越大,至16世紀占據統治地位。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種姓制度影響,穆斯林中也有等級之分(有人稱之為「族姓」),分為賽義德、謝克、穆格爾等,但等級界線不及印度教種姓那麼嚴格。
印度斯坦人歷史悠久,與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創造了輝煌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間寫成《吠陀》,成為婆羅門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經典。後來成書的還有《奧義書》、《往世書》、《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摩奴法典》以及大量佛經,流傳至今,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遺產。在天文、歷算、醫學、音韻學、繪畫、音樂、舞蹈、建築、雕刻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印度斯坦人與中國人民早有友好交往。公元前117年,張騫出使西域曾派副使前往。5世紀及以後,中國高僧法顯、玄奘曾游學其地,許多印度僧人也曾前來中國講經。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組成。印度教徒實行種姓內婚,多為父母包辦。婦女地位低下,寡婦不許再嫁。寡婦殉葬之事,至今時有發生。印度教徒一般採用火葬,余燼投河。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認為骨灰投入聖河是人生最好的歸宿,可來世得福。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長途跋涉來到恆河岸邊,等待最後時刻的降臨。男子一般穿無領長袖寬衣,下著圍褲或著寬大衣褲。婦女上穿淺色開襟短袖緊身衣,下圍彩色紗麗,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紗麗與緊身衣之間袒露一段腰身。婦女首飾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飾。
印度斯坦人歷史上長期遭受殖民統治。1757年爆發印度和英國的普拉西大戰,印度戰敗,逐步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英侵佔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斯坦人與全國人民一道掀起了反英大起義,受到無產階級革命導師K.馬克思、F.恩格斯的關切和重視。1947年印度斯坦人與國內其他民族一起獲得獨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從事農業。農村實行種姓服務制度,按傳統職業分工。恆河地區是印度主要農業區之一,北部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麥和豆類;南部種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廠、礦山做工;手工紡織普遍,以棉紡、喇綉及金屬製品等精巧手工藝著稱於世。近年來資本主義有較大發展,但在農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農經濟。
2.達羅毗荼人 (Dravidians)
南亞使用達羅毗荼語言各民族的統稱。屬不同人種類型。泰盧固人、泰米爾人、馬拉雅蘭人以及坎納拉人等屬達羅毗荼人種類型。多信印度教的濕婆教派。對其起源,學術界意見不一。一般研究者認為他們是從地中海沿岸或小亞細亞進入印度的,使用達羅毗荼語言的布拉灰人是其滯留部分。原有相當高的文化,聞名於世的莫亨覺達羅和哈拉巴文化(現在巴基斯坦境內),即達羅毗荼人所創造。但也有人認為他們本來就是印度的土著民族,發源於今泰米爾納德地區。游牧的雅利安人進入印度,迫使達羅毗荼人南遷或逃往其他地區。目前這些民族的經濟文化均較發達。
另有一些較為原始的民族雖在不同程度上受上述民族的影響,而且使用達羅毗荼語言,但主要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中的維達類型(如托達人、科塔人、奧朗人、坎德人及貢德人等)和尼格利陀類型(如馬勒爾人、潘尼安人、卡達爾人等)。他們的經濟、文化均很落後,許多尚處在母系或父系氏族社會階段,靠採集和射獵為生,保留萬物有靈信仰。民族學家有時稱他們為「前達羅毗荼人」,認為他們是達羅毗荼種人來到前就生活在印度的土著居民。
3.泰盧固人 (Telugus)
南亞印度民族之一。又稱「安得拉人」,約5450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相鄰各邦亦有分布。屬達羅毗荼人種類型。使用泰盧固語,屬達羅毗荼語系東南語族,受梵語影響很大,吸收大量梵語詞彙。字母與坎納拉文近似,系由梵文天城體演化而來。信仰濕婆教和毗濕奴教混合的印度教;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或伊斯蘭教。有人認為泰盧固人是雅利安人、達羅毗荼人和蒙古人的混血後裔。公元前3~公元3世紀曾建立安度羅國,有發達的文學藝術。19世紀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備受嚴重剝削。印度獨立後,於1953年建立安得拉邦。
7. 印度有多少人信仰伊斯蘭教
印度是一個印度教大國,我手頭只有1981年印度分各邦宗教比例數據,各邦的 宗教側重不太一樣,但是大致算下來印度教佔印度總人口的近82%,而伊斯蘭教能占約11%,至於佛教則只佔到總人口的0.7%,所以千萬不要瞎說。
8. 世界上有多少穆斯林國家有多少穆斯林
十大伊斯蘭人口所在國
1. 印度尼西亞,穆斯林人口:2億零9百萬
2. 巴基斯坦,穆斯林人口:1億4千3百萬
3. 印度,穆斯林人口:1億2千6百萬
4. 孟加拉,穆斯林人口:1億1千1百萬
5. 土耳其,穆斯林人口:6千7百萬
6. 埃及,穆斯林人口:6千6百萬
7. 伊朗,穆斯林人口:6千6百萬
8. 奈及利亞,穆斯林人口:5千5百萬
9. 阿爾及利亞,穆斯林人口:3千2百萬
10.摩洛哥,穆斯林人口:3千1百萬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面積194平方公里,兩億零九百萬穆斯林。95%左右的居民信仰伊斯蘭教,而且絕大多數屬遜尼派。還有少數基督教徒、佛教徒和印度教徒。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面積約224萬平方公里。人口2276萬(2001年),其中外籍人口約佔30%,絕大部分為阿拉伯人。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伊斯蘭教為國教、遜尼派約佔85%,什葉派約佔15%。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面積1 6 4 .8 萬平方千米,人口6 千6百萬多,波斯人約佔6 6 %。穆斯林人口99%,什葉派佔大多數。波斯語為官方語言,是中東軍事力量最強的穆斯林國家,石油天然氣資源儲備、生產均位居世界前列控制著波斯灣到阿拉伯海的戰略通道,對世界石油戰略格局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控制力。
伊拉克共和國面積48萬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二千一百四十二萬,其中79%是阿拉伯人;20%是庫爾德人穆斯林2,078萬。占人口總數97%。憲法規定,伊斯蘭教是國教。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面積97萬平方公里,人口1. 49億(2004年)。9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國教)。烏爾都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南亞軍事強國。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面積100.2萬平方公里,人口6521萬(2000年),穆斯林佔94%。伊斯蘭教為國教。
土耳其共和國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人口6326.6萬人,穆斯林98%,伊斯蘭教為國教。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面積1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一億兩千四百萬,穆斯林人口1億1千1百萬,約90%。伊斯蘭教為國教。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面積238萬平方公里, 人口3200萬(2002年),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爾人。穆斯林占人口的99. 9%,全部屬遜尼派。伊斯蘭教是國教。
蘇丹共和國面積250萬平方公里人口3447萬,7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
哈薩克共和國面積為272萬平方公里,人口1495萬(2005年)。居民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
總之,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從人口上來看是印度尼西亞,從面積來看是哈薩克,從綜合國力看是伊朗或巴基斯坦。
9. 為什麼印巴分治後印度還有那麼多穆斯林而巴基斯坦沒有多少印度
我給一個解釋好了。
根據憲法,印度(Republic of India)是一個世俗(secular)的國家;但巴基斯坦(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不是。
「世俗」的定義我就不展開了。這既是你問題中說的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是它的結果。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互相仇恨在印巴分治之前就已經被點得火熱——主要是政治原因驅使,宗教信仰成為了渠道。
10. 世界上的穆斯林國家有多少 穆斯林人口又有多少呢
十大伊斯蘭人口所在國。
1、印度尼西亞,穆斯林人口:2億零9百萬。
2、巴基斯坦,穆斯林人口:1億4千3百萬。
3、印度,穆斯林人口:1億2千6百萬。
4、孟加拉,穆斯林人口:1億1千1百萬。
5、土耳其,穆斯林人口:6千7百萬。
6、埃及,穆斯林人口:6千6百萬。
7、伊朗,穆斯林人口:6千6百萬。
8、奈及利亞,穆斯林人口:5千5百萬。
9、阿爾及利亞,穆斯林人口:3千2百萬。
10、摩洛哥,穆斯林人口:3千1百萬。
發展歷程:
中國穆斯林絕大多數屬遜尼派,遵行哈乃斐學派教法,新疆極少數為什葉派的伊斯瑪儀派。蘇菲主義各學派在西北地區有廣泛影響。歷史上,由於伊斯蘭教傳入各民族地區的時間、途徑以及各民族的社會歷史環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又分為內地伊斯蘭教(漢語系)和新疆地區伊斯蘭教(突厥語系)兩大系。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內地的年代,學術界尚無定論。一般認為是在公歷651年(唐朝永徽二年)從阿拉伯傳入中國的泉州、廣州等地。
據中國史籍《舊唐書》與《冊府元龜》記載,這一年伊斯蘭教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644~656在位)派使節到唐朝首都長安,晉見了唐高宗並介紹了伊斯蘭教義和阿拉伯國家統一的經過。阿拉伯帝國第一次正式派使節來華,對後來中阿兩國在政治。
經濟和文化上的廣泛交流,以及穆斯林商人的東來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故歷史學家一般將這一年作為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開始。另外,中國史料中還有「隋開皇中」、「唐武德中」、「唐貞觀初年」、「八世紀初年』傳入等諸說。這些說法多為一些學者的一家之言或對明、清以來穆斯林民間傳說的記述,因此還難以定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中國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