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印度文明是蘇美爾人創造的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創作了精美的繪畫和雕塑,還有世界上最長的史詩。這塊古老的土地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考古學家麥克唐奈爾認為,從時間上看,蘇美爾文明比印度河流域文明要早一千年,而且蘇美爾文明曾經有過向其他地區擴張的歷史,因此他斷言,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從兩河流域傳入的,創始人是蘇美爾人。
B. 古印度文明是白人創立的
是白人創立的。
北方的雅利安人從中亞地區南下,征服了南亞的土著部落,建立了古印度文明。雅利安人建立了種姓制度,把被征服的黑色土著部落劃為最低下的賤民。
所以,實際上現在的印度人和西方白人是同樣的人種,都是雅利安人的後裔。只不過因為長期生活在熱帶,皮膚已經變黑了,但白種人的特徵依然存在,薄嘴唇,高鼻樑,深眼窩,波浪形頭發,少數的印度人依然很白。但印度的賤民階層的人卻是很黑,他們才是真正的南亞土著居民。
C. 誰創造了古印度文明,主要有哪些方法和觀點
印度古文明,是古印度人創造的。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印度總理莫迪等高種姓制度的人,其實說是印度的外來人。或者說,現在的印度人很多都不是印度的本土人。
古印度,可以追溯到公元數千年前。其實很久以前,古印度的文明是領先世界一大截的,別人都在村裡住草房的時候,古印度人已經用磚頭蓋起了大城市,下水道,洗澡堂花園等,相當會享受啊。但是突然有一天,這個文明消失了,後世很多人說因為病毒肆虐,甚至有的人說是外星人入侵,總而言之,它就是跪了。古印度遺址摩亨佐·達羅遺址,又稱『死亡之丘』,發現了大量古印度人民的遺體。
這幫人掛掉之後,從西北方向來了一群游牧民族,在這里建立了『吠陀文明』,同時也帶來了一種叫『婆羅門教』的宗教,但是這幫游牧民族面臨兩個難題。
第一:怎麼保證國家各行各業都有人做事,如何大家都去當官,沒人種地,那全國人只能等死。
第二:作為外來人口,如何防止原居民推到自己建立起來的政權。
種姓制度就是他們用來壓制這一切的手段,而施行種姓制度手段的,就是婆羅門教,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印度教』。
種姓制度,按職業把人分成了四個等級,分別對應婆羅門教的神的部位。
第一種最高級:婆羅門,對應的是神的頭,由祭司,皇帝等組成,簡單來說就是裝神弄鬼,坐吃等死的。
第二種:剎帝利,又王宮貴族,武士將軍之類組成,對應神的手臂,負責管理國家,打敗敵人的職位。
第三種:吠舍,對應身的大腿,主要就是商人或農民,簡單來說,就是好好勞動,讓國家有稅收就好了。
第四種:首陀羅,對應神的腳,簡單來說就是奴隸。
還有一種被稱為『不可接觸者』,對應被神踩在腳下的罪犯。
而且種姓制度是代代相傳,假如你是第三種的話,那麼你的子孫後代也只是第三種,不能往上升級。這才是出身決定命運啊。我們現在看到的印度,其實就是當初的那幫外來人建立起來的。古印度,其實早已經消失在了歷史河流之中。
公元前3500年之後,農業文明遍布印度河平原。公元前2500年前後,印度河流域出現高度發達的城市文明,先民開始使用文字。公元前1500年左右,吠陀時代開始。印度文明的中心漸次由西向東推進到恆河流域。其後數百年間《梨俱吠陀》和其他吠陀經典問世,成為印度文學和哲學的源頭。吠陀文明為後來印度教的發展和印度文明的騰飛奠定基礎。公元前6世紀,各種哲學流派和社會學說並起紛呈,佛教和耆那教應運而生。公元前3世紀,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專制帝國。公元3至6世紀的笈多王朝時期,是印度古代文明發展的黃金時代,科學、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婆羅門教在這一時期經過改革演化為印度教。
公元10世紀之後,隨著穆斯林入侵並建立政權,印度古典文明開始衰落。在莫卧兒王朝統治中期,印度國力臻於鼎盛。19世紀中葉,英國完成對印度的征服。1947年8月15日,印度獲得獨立。古老文明獲得新生。
印度古代文明最顯著的特色是其宗教性。歷史上,宗教一直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中心。印度教、佛教和伊斯蘭教在印度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構成印度文明的三大板塊。印度教在建築和雕刻方面,佛教在建築、雕刻和繪畫方面,伊斯蘭教在建築和繪畫方面,都分別創造了眾多傳世藝術珍品。因此,印度文明在世界文明體系中佔有極其重要和獨特的地位。
D. 古代印度創建人是誰
古代印度的創建不在於某個具體的人,而顯著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
古印度文明起源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那的社會。4個瓦爾納中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

(4)古印度的建立者是是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古印度的相關階層:
在古代印度時期,因為當時印度是奴隸制社會,共有四個階級,分別是:
婆羅門(主要掌管宗教祭祀,充任不同層級的祭司。其中一些人參與政治,享有很大政治權力)。剎帝利(掌握軍事和政治大權的等級)。吠舍(平民,從事農業、牧業和商業)。首陀羅(從事農、牧、漁、獵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各職業,其中有人淪為僱工,甚至淪為奴隸)。
這是因為婆羅門教宣傳婆羅門種姓至上,說梵天用口造婆羅門,用手造剎帝利,用雙腿造吠舍,用雙腳造首陀羅,並為他們規定了社會職業,永世不可改變。各族間不可通婚,下一等級的人不允許從事上一等級從事的職業。這種森嚴的等級制度被視為古印度文明的象徵。
E. 古印度人是什麼人種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徵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亞人
由於身體特徵和澳大利亞的土著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們大都長頭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爾人,傑糾人,蒙達人,奧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為典型代表,所以又稱維達類型人。
3、達羅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歐羅巴人種,這一人種從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據有關人類學家研究,它分幾支,早於雅利安人,從不同時期進入印度。這種人的特徵是:長臉型,中等身材,卷發呈淺褐色,唇薄,皮膚為淺褐色。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譯亞利安人,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後納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將北歐五國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地區的金發碧眼的日耳曼人定義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狀,實際上兩者毫無關系,相距甚遠。
5、東亞人種
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東亞的東亞人種在不同時期,從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進入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南亞次大陸,東亞人種其膚色多呈紅潤色、白色、淡黃色。
長顱型的分布在阿薩姆和邊疆地區的土著民中,圓顱型分布在傑德崗等地。

(5)古印度的建立者是是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印度人有著自己的文明,印度人的祖先,是印第安人與蘇門答臘人的後裔,在幾千年的雜婚風俗下,印度出現了白色人種與棕色人。而真正的印度次大陸土著部落人種是像阿育王一樣的尼、藏人種,也都是高度文明的,可是已經消亡了,現在的印度人有七、八成是非洲人的後裔。
從解剖學上來說,印度人和標准白種人的性狀是差不多的。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
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人種
F. 古印度文明主要是以下哪一民族創造的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文學方面,創作了不朽的史詩《摩訶婆國多》和《羅摩衍那》.在哲學方面,創立了「因明學」,相當於今天的邏輯學.在自然科學方面,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元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於印度,只是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紀,在古代印度還產生了佛教,後來先後傳入中國、朝鮮、日本.
G. 古印度人祖先是非洲人嘛
印度的人種極為復雜。黑、白、黃都有。大概有以下幾種。 1、尼格利陀人和維達人。典型的熱帶人種,黑皮膚,卷頭發,印度最早的原始居民。 2、達羅毗荼人。象黃色人種。在尼格利陀人和維達人之後進入印度,是古印度文明的創造者。 3、雅利安人。也就是印歐白人,4000多年前入侵印度,造成了古印度文明的消亡和斷層。雅利安人是優勢人種,成為印度種姓中的高階種姓。 4、後來的印度歷史上還有遭受了多次蒙古人的入侵。所以還有一部分黃色人種。 一般外族入侵都是從北方進入的,所以印度北方的雅利安人(白人)比較多,越往南走,人的膚色越黑,土著也越多。
H. 古印度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是其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創造的。1922年考古學家在印度河流域發現了「哈拉巴文化」遺址。從公元前2000年代中葉起,直至古代歷史結束,印度次大陸先後遭到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馬其頓人、安息人、塞種人和大月氏人的入侵。在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9世紀時,出現了一部《梨俱吠陀》公元前6世紀初,印度形成16國的「列國時代。大約在公元前324年孔雀帝國建立。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國滅亡後,外族不斷入侵,其間300多年的史實模糊不清,直至公元4世紀時「笈多帝國」建立後,標志著印度封建社會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