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出口量持續下滑,和哪幾個因素有關
印度這幾年的經濟一直增長得非常快,尤其是2014年,莫迪擔任印度總統之後,他帶領印度走向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而印度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全球經濟上也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不過似乎從今年開始,印度的經濟就開始走向下滑,如今連續三個季度都下跌。隨著印度經濟的下滑,印度的出口量也受到了影響,連續下滑。印度出口量持續下滑和那幾個因素有關?
集裝箱短缺
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放緩,很多港口被封鎖,同時一些企業資金周轉不過來,導致很多的集裝箱在碼頭堆積,造成了集裝箱周轉時間過長,如今很多地方都嚴重缺乏集裝箱,這也是導致印度出口下滑的一個原因。
在眾多的因素當中,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經濟下滑,如今早就已經是國際化,全球化的時代,國際大環境不理想,自然對其他的國家也是出現不利的影響,所以印度想要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㈡ 印度進出口貿易情況如何
哪裡人很窮,但是有豐富的資源,不錯不錯
㈢ 為什麼印度糧食產量那麼少還能出口。
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過去三個市場年度,印度大米出口均超過1000萬噸,占據1/4強的全球大米出口市場。印度也是小麥凈出口國。2012/13年度小麥出口甚至超過有小麥出口大國烏克蘭。
一般人的印象,一個國家不缺糧才會出口糧食。
但是,飢餓的印度,自己都吃不飽,怎麼反而有大把的糧食出口呢?
印度早就是市場經濟國家,政府並不能強制低價收購農民的糧食。那麼,在一個相對自由的市場中,印度人為什麼也自願「勒緊褲帶」出口糧食呢?
其實,這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問題。不需要考慮看似比較復雜的國際貿易問題,我們就看看一國內部的情況。在一個國家裡面,農民總是賣糧食,市民總是買糧食。那麼,有餘糧賣的農民是否比需要買糧食的市民吃的更飽更好呢?不但不是,事實往往恰恰相反,市民的營養水平整體上比農民更高。「飢餓」的農民為什麼不先喂飽自己呢?
其實,也可以同樣問:為什麼沒有房子的建築工人反而在給別人蓋房子?為什麼沒有iphone的工人在給別人生產iphone?為什麼沒有LV手袋的女工在工廠為別人生產LV手袋?…「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古人早就發出了類似的感慨。養蠶的人穿不起絲綢,種田的人吃不飽,這其實並非社會不公,而是因為社會整體生產水平相對低下。對於種糧的農民來說,種糧只是謀生的手段。他當然可以自己吃掉更多的糧食,但是由此拿來賣錢的糧食就變少了。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吃僅僅是農民眾多需求中的一個,還有穿衣、住房、醫療、教育等一系列需求。在生產效率低下的社會,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糧食並不足以滿足農民全部的需求。這個時候,他就需要權衡。他可能會為了小孩的上學會減少一些口糧的消費,他也可能會為多添置一件新衣而壓縮自己的口糧。然而,在一個生產高度發達的社會,一個農民可以耕種幾百乃至上千畝土地,農民的多樣性需求基本上都可以通過出售糧食獲得滿足,不需要以降低自己的營養水平為代價。
國際貿易是同樣的道理。飢餓的印度成為糧食出口大國這一事實只能說明印度社會發展水平仍處於很低下的階段。他們為了滿足其他方面的最低需求,只能以降低自己的糧食消費為代價來進口他們更為緊缺的商品。印度5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而農業只佔GDP的18%。這意味著印度農業從業人員收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36%,而印度全國人均GDP排在世界第129位(2011年),印度很大程度上仍是一個農業國。
印度是糧食出口大國,從糧食的進出口是難以判斷一國的糧食安全水平,更大程度上,糧食安全水平應該從收入水平去判斷。高收入水平才是糧食安全的終極保證。任何形式的糧食危機總是要通過價格表現出來,而收入水平高的國家總能夠通過出價更高來獲得食物的優先分配權。
有人可能說,有錢就一定能買到糧食嗎?沒錯,有錢不一定能買到糧食,但是沒有錢就一定買不到糧食。
那麼如何提高一個國家的整體收入水平?
歷史早已證明城市化、工業化是唯一出路。如果一個國家農業產值佔主導地位,農業人口比例又很高,也即所謂的農業國,其收入水平往往是低下的。
因為農業的生產率提高速度是遠遠落後於工業的,發達國家富裕的農民其收入來源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來自於非農部門的補貼。如果沒有補貼,完全依賴農業收入,發達國家的農民收入在內部也是處於底層的。
㈣ 印度國力如何
印度我們也叫他「阿三」,是什麼意思我也不清楚,反正就是對印度的一個昵稱把。印度最近在大力發展其軍事實力,空軍方面印度大力與俄羅斯合作,大量進口國外戰斗機,所以我認為印度的空軍就是外國戰斗機的博物館,什麼機型都有,蘇-30、幻影-2000、米格-29、27、25等等很多很多,印度也在積極與歐洲各國發展軍事合作關系,從法國等國學習航電技術,印度空軍的王牌戰機蘇-30MKI的航電系統就是法國的,但是,這樣的話我認為印度的空軍很亂,各種戰斗機的性能還有維護方法都不一樣,這樣的話,一旦一種機型受損,那麼將得不到有效的零部件補充。所以說印度現在100架幻影-2000就30架能飛。另外在陸軍方面,印度積極引進俄羅斯的T-90主戰坦克,印度陸軍現在的主要主戰坦克有T-73還有T-90,全部是俄羅斯裝備,在火力上十分強悍,裝甲保護方面也是不錯的,但是鑒於現代反坦克兵器差不多都是以攻擊俄羅斯和美國造的坦克為主,所以,我認為印度買的這些坦克其實也不怎麼經打。海軍方面,印度最近要建造一支能夠控制整個印度洋的艦隊,印度最近向俄羅斯購買了一艘航空母艦,再加上本身就擁有的一艘老古董航母。印度擁有2-3艘航母。其艦載機主要以英國造的「鷗」式戰斗機為主!
而中國就不是,中國最近大力提倡自主開發,我國空軍已經擁有很多自主機型了,只要在加把勁攻破發動機還有航電系統這兩關,我們就是十分強大的了,海軍方面我軍正在籌劃建立「藍水海軍」,像太平洋邁進!突破第一島鏈指日可待!陸軍方面就不用我多說了,我們擁有世界上最為強大的陸軍!中印兩國曾經發生過武裝沖突,印度以慘敗告終,我相信,一旦再次發生沖突,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定能再勝印軍!
㈤ 為什麼印度會成為世界上最大出口國家
他們窮,不出口就沒法養家糊口了
㈥ 貨物出口印度清關難搞嗎
在印度,如果進出口商沒有獲得印度外貿總局(DFGT)頒發的IEC代碼,其進口貨物是不允許入境的。但...一般情況下進口自用物品不需要IEC代碼.
寄件人及收件人在貨件報關前必須遵守以下海關規定並按要求提供資料,否則貨件不能正常中轉。
清關資料准備:
1.發貨發票需提交的信息
a.收件人為公司,進口商須提供GSTIN(GST識別號碼)或PAN(永久賬戶號碼)及收方公司IEC.
b.收件人為私人,提供Aadhar號碼(唯一身份證號碼)或PAN(永久賬戶號碼)或護照號碼代替GSTIN.
請留意,所有貨件在進口前,收件人需提前准備好KYC文件(印度政府認可的身份和地址證明)資料備案
* 說明:海關KYC 驗證政策並不涉及貨物價值評估和關稅徵收
2.發票要求填寫准確的郵政編碼及收件人地址、聯系方式,作為GST重要的輔助說明。
3.有些商品可能需要其他政府機構的無異議證書,這一過程可能需要24至48小時。
4.托運給個人,包括禮品,無論價值如何,海關都需徵收關稅和消費稅。5.為避免貨物在清關過程中出現延誤或棄件,寄件方可以提供以下信息協助:
a.在運單「Phone/Faxor Email」項下填寫收件人的有效電話號碼或者電子郵箱。
b.在運單 「ReceiverVAT/GST」項下填寫收件人的有效證件編號,如身份證號,護照編號等。
c.在運單上清晰填寫寄件人和收件人真實詳細信息(如公司名稱,地址,電話,聯系人等),且必須與隨貨發票信息完全一致,否則容易出現卡關。
6.任何一切包含黃金,白銀和其他貴重金屬(包括半寶石/寶石)的貨件禁止進口至印度。7.海關核價指引:USD150以下是指低價值,USD150-1300(含1300USD)以上是指高價值,超過USD1300價值需要做進口正式報關,必須提供當地收件公司的進口委託文件才能清關,清關時效會延誤。
㈦ 印度的實力到底怎麼樣各方面
以上回答可以忽略掉了 樓主 印度相對於東亞小國來說 確實是個龐然大物 但是對於中國來說 只能是一頭笨牛 先沖軍事上講:印度國產的阿瓊坦克 花費無數人力物力 結果准備量產的時候 他們本國陸軍都不願意使用 而我們國家的99式 可以正面擊穿現有任何坦克的裝甲 綜合性能世界一流 印度的所謂國產飛機 70%的零件需要進口 完全就是組裝下 而我們的J-10B 在亞洲可以橫掃 更別說J-20了 還有航母 三天一大修 五天一小修 他們的主戰裝備都是進口的 打一件少一件 至於作戰能力 當初的邊防軍就打得他們王牌雞飛狗跳的 更別說主力野戰軍了 除了是一個有核國家 常規軍力 我們國家可以絕對壓制印度 經濟方面:很多人以為印度的軟體行業很給力 其實這是個誤區 他們做的都是外包產品 真正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極少 變相的加工基地而已 目前中國在IT方面的實力都已經遠遠超過印度 工業的話 更糾結 他們的基礎工業非常薄弱 很多零件設備都是進口的 偏偏他們底子薄 卻喜歡爭創高新技術 導致頭重腳輕 連摩托車都沒辦法完全國產的國家 卻花大錢去搞航天 社會制度方面:印度是目前唯一的等級制度的大國 就是大家所知道的種姓制度 有上等人和下等人之分 下等人想要進入上曾社會 幾乎不可能 姓氏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在這方面 只要丟進去一個小火苗 就能引發他們的內部混亂 所以印度只能充當某些勢力抑制中國的棋子 想單挑中國 他們還沒這資格
㈧ 印度產業現狀
經濟: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米、小麥、油料、甘蔗、茶葉、棉花和黃麻等。全國耕地面積約1. 6億公頃,人均0. 17公頃。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牛、山羊、綿羊、水牛頭數居世界第一。
印度資源豐富,擁有雲母、煤、鐵、鋁、鉻、錳、鋅、銅、鉛、磷酸鹽、黃金、石油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雲母的產量和儲量為世界之首,鋁土產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工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其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電力、礦業、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製造、軟體製造和航空等行業。
近年來,印度政府實行全面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目前,印度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較高水平。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寶製品、棉紗及棉織品、化工製品、機械及五金製品、石油製品、皮革、海產品、鐵礦砂及礦產品等。
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80%的客運量和6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1盧比=100派士。
㈨ 印度到底是個怎麼樣的國家
印度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9)印度出口能力如何擴展閱讀: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
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
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據歐盟報告:印度已成為農產品凈出口國。
因為印度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其中西南季風很不穩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頻繁,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
印度認為,戰爭是人類的社會現象,是實現國家政治目標的一種斗爭形式。印度進行戰爭的目的是保衛國家領土完整和民族統一,維護民族利益,實現國家戰略的總目標。印度自認為其陸軍實力名列全球第三,海軍名列第五、空軍名列第六,印度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
㈩ 真實的印度社會和實力到底怎麼樣
印度的實力增長較快,但和中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1、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是多大差距,經濟上從匯率GDP比較印度大約是中國的40%,即中國GDP為15000億美元,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PPP比較印度是中國的50%強。中國超過60000億美元,印度超過30000億美元。但我從另外角度觀察,印度的農業佔GDP的28%,中國佔12%。而印度糧食產量大約是中國的40%到45%,印度糧食產量2億噸左右,中國最高超過5億噸,去年為4.7億噸以上。另外在經濟作物和畜牧生產上中國遠遠超過印度,中國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蔬菜,5000萬噸水果,5000萬噸水產品,另外各種肉類、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國都遠遠超過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產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類生產非常少。印度的農業產值從好的方面估計也不會超過中國農業產值的30%,差的估計大約也就20%到25%。中國實際上GDP應該超過印度至少4倍。工業生產中國佔GDP的56%,印度佔30%左右。但實際上中國的工業超過印度大約6到8倍。中國在1978年其主要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能源產業都遠遠超過2000年印度的產量。
2、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3、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4、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5、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