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星堆出土大量「海貝幣」,三星堆處於內陸,它的海貝幣是怎麼來的
三星堆的海貝應該是來源於印度洋北部地區(主要是孟加拉國灣和阿拉伯海之間的地區)。它是因為商賈貿易用海貝幣交易而進入古蜀的。
所以,三星堆雖然處於內陸,但通過出土的“海貝幣”來分析,早在幾千年前,印度地區和我國古蜀有了商賈往來和信息文化的交流,那麼貝幣就是主要是充當對外貿易的手段和方法,在古蜀,為了方便兩地人們之間方便、有效、快捷的交流,就會儲存大量的外幣。
㈡ 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發掘於
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發掘於1934年。 從1934年以來,三星堆遺址共進行了16次、面積近100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工作。由於種種原因,迄今為止,只有不到3000平方米的發掘資料正式對外公布,且多為發掘簡報或發掘追記。 今日是我國第5個文化遺產日。昨天,三星堆研究院院長肖先進、省博物館協會會長徐榮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四川大學教授林向等,齊聚三星堆,就三星堆在成都平原和長江上游新石器時代的地位展開觀點碰撞。發掘1萬平方米 公布不到三分之一 「從1934年以來,三星堆遺址共進行了16次、面積近100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工作。」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雷雨說,由於種種原因,迄今為止,只有不到3000平方米的發掘資料正式對外公布,且多為發掘簡報或發掘追記。比如,對外公布的,只有《三星堆祭祀坑》為較為全面和大型的正式報告。因此,外界對三星堆遺址的認識大多局限在青銅時代,而對三星堆遺址新石器時代文化(第一期文化)的認識少之又少,僅限於1963年月亮灣地點和1980年三星堆地點,以及發表的少量器物,且分布范圍小,遺物偏少,遺址等級不高,這是外界對三星堆遺址第一期文化的普遍認識。三星堆是長江上游新石器時代中心遺址?「三星堆,是成都平原和長江上游新石器時代最大的中心遺址。」三星堆研究院院長肖先進、省博物館協會會長徐榮旋等專家,用數據對比佐證他們的說法。比如,新津寶墩古城,以外城牆外側牆基為界,面積約268萬平方米,其中內城面積66萬平方米;溫江魚鳧古城,城內面積40萬平方米;郫縣古城,城內面積32.5萬平方米;崇州紫竹古城,城內面積近20萬平方米;崇州雙河古城,城內面積約15萬平方米;都江堰芒城古城,城內面積約12萬平方米。但是,三星堆遺址一期分布范圍,就達到了3.7平方公里到5平方公里。據不完全統計,三星堆遺址一期文化陶片約58388片(件),占已統計出土陶片總數530000片(件)的11%左右。由於各種原因並未發掘至底,一期陶器的數量還應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未來遺址總面積達12平方公里據介紹,目前,三星堆的災後重建項目已經全面啟動。按照最新規劃,未來的三星堆總面積達12平方公里,展廳面積2萬多平方米,將形成一個對外開放線路8公里長,集兩個文物陳列館、三大重要遺跡展示區、文物博覽、科考探秘、具有國際文化旅遊精品地位的大遺址區。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是中國20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遺址於1929年首次被當地一位農民發現,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揚四海的是1986年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兩坑上千件青銅器等國寶的出土震驚世界。
㈢ 三星堆遺址在什麼地方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的鴨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會成都40公里,東距廣漢市區7公里。遺址群平面呈南寬北窄的不規則梯形,沿河一帶東西長5~6千米,南北寬2~3千米,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處古文化遺存。
三星堆遺址依託鴨子河,橫跨馬牧河,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優越,形成了經東、西、南三面城牆及北側鴨子河為防禦體系的古城。古城內外可分作祭祀區、居住區、作坊區、墓葬區,並有三星堆、月亮灣等重要夯土建築遺跡,體現出高度繁榮,布局嚴整的古代王國的都城氣象。
(3)三星堆來自於印度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三星堆遺址發掘的意義
從三星堆出土的縱目面具、神樹等器物來看,這就是對青銅文明的一種創新。在這些器物中,具有本土文化基因的長江流域居民,吸收和接納中原青銅冶鑄技術,他們將青銅這一物質載體與本土精神信仰、生活傳統和審美趣味結合起來,進行創新,反過來影響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
三星堆遺址是研究人類由野蠻走向文明的絕佳實物標本,對其進一步的發掘及研究和保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