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主要人種
印度主要有以下人種: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徵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亞人
由於身體特徵和澳大利亞的土著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們大都長頭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爾人,傑糾人,蒙達人,奧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為典型代表,所以又稱維達類型人。有學者認為,這種人早於達羅毗荼人,所以也稱他們為"前達羅毗荼人"。
3、達羅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歐羅巴人種,這一人種從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據有關人類學家研究,它分幾支,早於雅利安人,從不同時期進入印度。這種人的特徵是:長臉型,中等身材,卷發呈淺褐色,唇薄,皮膚為淺褐色。操達羅毗荼系語言,使用象形文字,是這一人種創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譯亞利安人,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後納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將北歐五國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地區的金發碧眼的日耳曼人定義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狀,實際上兩者毫無關系,相距甚遠。
5、東亞人種
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東亞的東亞人種在不同時期,從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進入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南亞次大陸,東亞人種其膚色多呈紅潤色、白色、淡黃色。長顱型的分布在阿薩姆和邊疆地區的土著民中,圓顱型分布在傑德崗等地。
(1)印度什麼人種最富擴展閱讀:
印度各個民族:
1、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2、泰盧固族(TELUGU)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3、孟加拉族(BENGAL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4、馬拉地族(MARAT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5、古吉拉特族 (GUJARATH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語,多數人信仰印度教,少數人信伊斯蘭教和耆那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較發達。
6、加拿達族 (KANNADA)
佔印人口3.87%, 說加拿達語,分布在卡納塔卡邦。
7、馬拉亞拉姆族 (MALAYALAM)
佔印人口3.59%,說馬拉亞拉姆語,分布在喀拉拉邦。
8、旁遮普族 (PUNJAB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語,少數操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信奉錫克教和印度教。多數人從事農業,少數人從事畜牧業和手工業。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⑵ 如果按照人種(黃、白、黑)分別計算財富,誰的最多
目前,全球人口超過76億。在這76億人口中,白種人約佔54%,黃種人佔37%,黑色人種約佔9%。
那麼剩下的4%世界財富,就屬於黑人其他有色人種。
當然以上只是簡單的分,因為有些數據沒法統計。比如美國三個人種都有,那每個人都有貢獻了,多少經濟產出呢?這個是難以統計的。再比如在統計,黃種人佔有的財富時,我們只是統計了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實際上黃種人已經在其他大洲有大量的人口存在,他們佔有了大量的社會財富,但是沒有數據。
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贊,關注小編,每日分享財經知識,理財技巧,財經問題。
⑶ 印度首富是什麼種姓
印度的首富的名字叫穆克什·安巴尼,他的姓就是 安巴尼,然而他很早就加入了英國國籍。
⑷ 為何印度高種姓都那麼白,他們是什麼人種
印度接近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明確規定了種姓制度。按照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主要分為四大種姓,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首陀羅與吠舍。在四大種姓之外,還有所謂的不可接觸者。按照印度教的規定,婆羅門主管宗教事務,而剎帝利主管世俗政權,算是統治階級,也是高等種姓。在電視報道或新聞媒體中,看到的印度種姓皮膚都很白。那麼,印度高等種姓是什麼人種?其實,印度前三個種姓,也就是婆羅門、剎帝利與吠舍都是雅利安人,而首陀羅則是被征服的印度土著居民。
伊朗女性
當然,印度的血統問題比較復雜,不僅僅有白色人種,還存在著黃色人種、黑色人種與棕色人種。所以,印度有非常復雜的宗教問題、種姓問題與民族問題!
⑸ 印度種族等級制度
(婆羅門)
首先,讓大家了解一下不同種姓的差別。婆羅門地位最尊崇,因為在遠古時代雅利安人尊崇神權,婆羅門僧侶具有天然的神聖性,也是少數掌握文化話語權的群體,因此被認定為第一種姓,神聖不可侵犯。即便到了現在,重要的宗教儀式依舊由他們主持,婆羅門階層在印度的教育,文化界勢力很大。
其次是剎帝利,不管是實行軍事民主制的原始社會末期還是到了中世紀封建時代,國家的武力階層和行政官僚都是高高在上的。剎帝利階層的人是天生的軍人和公職人員,君主。他們直接管理世俗社會,因此位居第二種姓。
再次是吠舍和首陀羅,他們是商人,手工業勞動者和農民。比如,印度總理莫迪,家裡以前是賣油郎,標準的吠舍階層。他們是國家重要的稅收來源,也是古代社會中的良民,構成了社會的中下層。與吠舍不同的是,首陀羅在古代大多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半奴身份,不屬於自由民。今天在印度看到的小商販,司機,大商人基本都是吠舍和首陀羅。
(吠舍)
當然,最可憐的是達利特。在印度教社會中,達利特屬於最底層的人,即便到了現在,達利特也被人看不起。人們認為欺負達利特是理所應當的,他們很難去做良民能從事的職業,大多數從事屠宰,喪葬,排污工作。
對於大多數印度人來說,想知道另一個人屬於什麼種姓,只要知道對方的姓名就可以了。印度人的名字都和他們的職業,祖先,居住地息息相關,具有特殊含義。
有些人的姓氏意思是「國王」,「勇猛」,「戰士」或者「宰相」,那麼他一定是剎帝利。有些人的姓氏是「富有四海」,「儲蓄」,「財富」,那麼他一定是吠舍階層。而姓氏的含義中包含了學問,神袛,宗教相關的詞彙,那麼他一定是婆羅門。
沒有人會傻到改變姓氏,因為你根本不可能冒充高種姓。只要外人詢問你的家庭條件,你兄弟姐妹結婚,就讀的情況一下子就知道真偽了。假冒高種姓即便被打死都不奇怪。
(達利特)
大多數印度人就是通過姓氏判斷種姓的,甚至有些印度人也會詢問外國人的姓氏。
除此之外,印度的穆斯林,錫克教徒不屬於印度教種姓制度的范疇,但實際上人家也有默認的身份。高等級的穆斯林「阿什拉夫」是古代突厥人,阿富汗人,阿拉伯人和波斯征服者後裔,他們做功可以去清真寺內部,而低等級的人就只能在門外。至於錫克教徒,他們和拉起普特人一樣以武力起家,被默認為是剎帝利種姓。
⑹ 印度的最高種姓,天生貴族「婆羅門」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在印度,天生貴族婆羅門的生活水平是龐大印度人群當中的頂端。
並且婆羅門為了維護自己的高貴血統,嚴禁與其他種姓的人通婚。在印度,種姓制度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哪怕是身處頂端的婆羅門沒有多少錢,也不是那些有錢的其餘種姓制度的人可以怠慢的存在。並且婆羅門的人有自己專屬的姓氏,讓旁外人一聽就知道這個姓氏必定是印度的高種姓,可以享受在社會上的優質資源,其餘種姓的人只能等婆羅門分完這些資源之後,再去按等級劃分挑選。
⑺ 印度人主要是什麼人種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屬於尼羅格人種)、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歐羅巴人種與尼格羅 -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印度雅利安人(歐羅巴人種)。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⑻ 印度的人種主要是什麼人種
第一種,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可以說是印度土著,不過卻是印度最悲慘的人種。主要原因就是其他人種入侵,對尼格利陀人進行了不斷的殺戮。尼格利陀人最初來自非洲,外貌有很多非洲黑人的特徵,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等等。現在主要生活在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等地區。
第二種,原始澳大利亞人。也是一支較早來到印度的人種,和尼格利陀人的體貌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因長相酷似澳大利亞土著人,所以稱為原始澳大利亞人,學界普遍認為,他們根本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在體貌特徵,生活方式,甚至語言方面,都和澳大利亞土著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現在這類人種主要分布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地區。
第三種,達羅毗荼人。祖先來自地中海一帶,在原始澳大利亞人之後來到印度。他們進入印度後,和原始澳大利亞人不斷的殺伐融合,形成了達羅毗荼人,所以有澳大利亞土著和地中海人種的特徵,他們膚色呈淺黑或黃褐色,長臉型,中等身材,卷發呈淺褐色,唇薄。正是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現在分布比較廣泛。
第四種,雅利安旁遮普人。他們身材高大,頭型窄長,眼眶深陷,鼻樑高而窄,毛發濃密,膚色較淺。祖先來自俄羅斯南部與南烏克蘭草原地區,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經開伯爾山口一帶進入印度,然後毀滅了印度河文明,創造了吠陀文化和種姓制度,經過和達羅毗荼人的融合,形成了雅利安旁遮普人,現在分布比較廣泛。
第五種,東亞人種,祖先來自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他們膚色多呈白色、淡黃色,鼻樑中等,頭發呈黑色,主要分布在現在印度的東北地區。實際上這些東亞人種,也是當地的土著,原本並不屬於印度,歷史上也從未與印度本土統一,直到英國殖民時期才被並入印度,所以印度東北部的東亞人種聚居區,對印度的認同感很低。
以上就是印度五大人種,及其體貌差異,其實體貌的差異,原本無關地位高低,但自從雅利安旁遮普人來到印度之後,創造了種姓制度,把所有印度人分成了四個種姓,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種姓,膚色越淺,地位越高,其中婆羅門地位最高,主要就是雅利安旁遮普人,所以雅利安旁遮普人的外貌,眼眶深陷,鼻樑高窄,膚色較淺,便成為了印度地位最高的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