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戒日帝國曲女城在哪裡

印度戒日帝國曲女城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3-13 03:00:30

① 古代印度的封建制。

印度人沒有歷史。」這是馬克思說過的一句話。印度是文明古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馬克思這句話的含義可能是指印度歷史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印度缺乏有正式文字記載的可信的歷史,它的歷史是同神話攪合在一起的;第二,印度歷史上屢遭外族入侵,它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不斷為外族征服的歷史;第三,印度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內處於四分五裂狀態。

只有神話無信史

印度古代有發達的神話故事和宗教經典,但史書奇少,根本沒有像中國的《史記》和西方希羅多德的《歷史》那樣的歷史典籍。印度人喜歡講故事,提到歷史,他們喜歡說:「從前有個國王……」,至於該國王的真實姓名、籍貫、生卒年月、在位時間等基本材料,幾乎全無。倖存的極少的史書,幾乎每一頁都摻雜著大量的空想和傳說,使人無法判斷究竟是歷史還是神話故事。被認為正宗的史書有兩部,一部叫《諸王世系》,一部叫《大史》,但這兩部書又都不可靠。
我國東晉高僧法顯所著《佛國記》和唐朝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不僅是研究印度佛教的重要文獻,而且是研究古代印度社會不可多得的史料。從這兩部重要著作中,可以窺探出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過程及其特點。
封建制的確立 印度的封建制度萌芽於笈多王朝時期,在戒日帝國時期得到長足發展,並且最終得到確立。印度的土地在原則上歸國王所有,故統稱為「王田」。王田可由國王加以處分。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的記載,王田通常被劃分為四個部分:「王田之內,大分為四:一充國用,祭祀粢盛;二以封建輔佐、宰臣;三賞聰睿、碩學、高才;四樹福田,給諸異道」。①王田中的「國用」部分,即由國家直接徵收田賦的土地。玄奘說這部分土地的收入是充作祭祀之用,這大概是指的主要用途,實際上中央政府的開支和王室的花費也都出自國有土地。第二部分土地,是作為祿田和食邑,國王用來封賜宰相和大臣的。玄奘說的「宰、牧、輔臣、庶官、僚佐,各有分地,自食封邑」,</FONT>②就是指這部分祿田而言。這就是說,印度在戒日帝國時期,上自封疆宰牧、輔佐大臣,下至一般官員和幕僚,都可以得到數量不等的食邑封賜。第三部分土地,是國王用來賞賜給具有聰明才智、學識高深的學者。這表明印度的封建帝王是重視封建知識分子的。第四部分土地,是國王用來分贈給不同的宗教團體,以求福德,故稱為「福田」,實際上就是「教田」或「寺田」。由於帝王大量布施土地,使印度的婆羅門教祭司、佛教寺院和印度教神廟都擁有大量土地,成為封建的大土地所有者。</FONT>戒日王曾對教俗大貴族大量封賜土地,他頒發的銅牌賜地證書迄今已發現很多。根據已發現的631年戒日王賜地銅牌中說,國王查明一個婆羅門僧侶,利用「偽造的敕令」佔有蘇馬昆達卡村(在士拉瓦斯塔省昆達丹那縣)。國王毀掉了這個偽造的銅牌,「沒收了他的村莊」。可是戒日王又把這個村莊按原來的邊界施捨給另外兩個婆羅門僧侶:一個是出身於瓦爾那族、屬於娑摩吠陀派的僧侶瓦塔斯瓦明;另一個是出身於吠舍奴弗利達族、屬於梨俱吠陀派的僧侶西瓦提帕斯瓦明。戒日王的敕令中說,這次土地施捨「並附有獲得村民的土地稅,以及諸侯家族能要求的一切收入的權利,作為脫離縣管轄的部分而免除一切義務,並附有傳給子孫的權利,直至天長地久。」①從戒日王這份賜地文書中可以看出:土地封賜具有永久性,成為領受者自由支配的世襲財產;這樣封地和賜地脫離政府的行政管轄,成為教俗封建主享有特權的獨立王國。由於戒日王以及其他帝王的封賜,到7世紀時,許多寺院和廟宇都成為佔有大量土地的封建主。例如,王舍城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受到「國王欽重,舍百餘邑充其供養,邑二百戶,日進粳米、酥乳數百石。」②國王封賜和布施的土地都是以「邑」為單位。印度的社會是以村社為基層組織,一邑基本上就是一個村社;村社大小不等,邑的戶數多寡不同,每邑一般為200戶。那爛陀寺擁有土地之廣和佃戶之多,由此可見一斑。</FONT></FONT>封建依附農民和租稅 戒日王的土地封賜和布施與村社農民轉化為依附農民同時發生。分封和賞賜的土地都是由村社農民耕種的。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隨著土地佔有權的轉移,同時轉換主人。他們必須向新的封建主繳納地租和賦稅,甚至還要服各種勞役。戒日王以及其他帝王封賜給教俗貴族的「邑」、「封邑」、「食邑」,就包括村社的農戶和農民。封建經濟的關鍵不在於土地多寡,而在於耕種這些土地的農民的數量;這些租佃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作為土地的附屬物,為封建主生產地租和賦稅,並提供各種勞役。根據已有的資料看,戒日王一次分封和布施就是百邑或80邑,幾萬戶農民隨著國王的封賜變成封建依附農民。僅那爛陀寺一處就擁有200多邑,剝削農民在4萬戶以上。戒日帝國時期封建剝削的主要形式是實物地租。農民負擔的租稅佔多大比重,官府並無明文規定。據《大唐西域記》載:戒日王時期「賦斂輕薄,徭稅儉省。各安世業,俱佃口分。假種王田,六稅其一。」①照玄奘的說法,農民有口分田,可養家糊口,承擔的賦稅徭役均不太重,租種王田的要繳納土地總產量的六分之一作為實物地租。7世紀後期唐釋義凈訪印求法,歷時20餘年,游歷30餘國。他在《南海寄歸內法傳》中也提到印度的地租率。他說租種佛教寺院土地的農民,由寺院供應耕牛的,地租率是「六分抽一」。②所述情況與玄奘相同。</FONT></FONT>農民負擔除地租之外還有其他的實物貢納、「貨幣稅和可能實行的其他稅」,而「諸侯家族能要求的一切」費用③,都要由農民承擔。除實物和貨幣負擔外,印度農民也還有一定的勞役負擔,為教俗封建主從事各種雜務勞動,例如,修繕房屋,灑掃庭除等。印度政府也常利用農民勞動力修建宮室屋宇、建築道路橋梁、興修水利工程等,不過玄奘說:「國家營建,不虛勞役,據其成功,酬之價值。」</FONT>④國家營建,不白白使役勞力,根據工作完成情況給以報酬,這就不能算作官府征派的徭役了。玄奘說戒日王時期的印度「賦斂輕薄,徭稅儉省」</FONT>⑤,看來是有一定根據的。</FONT>種姓制度的發展和演變 印度社會從笈多王朝開始向封建制過渡,到7世紀前半期戒日帝國時期封建制度基本確立,經歷了三個多世紀的社會變革。隨著奴隸制的解體和封建關系的形成,種姓制度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和變化。四種姓中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高級種姓,仍然保持著他們的統治階級地位。他們從歷代君主那裡得到大量的土地封賜,佔有定居在這些土地上數以萬計的農戶,對他們實行租稅剝削、司法審判和超經濟強制。吠舍種姓原為從事農、牧、商業的平民集團。隨著封建制的形成,從事農牧業的居民逐漸淪為依附農民,與原來的首陀羅農民地位接近。戒日帝國時期的吠舍種姓,專指從事商業的居民,根本不包括農民在內。首陀羅種姓原為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居民,主要從事各種手工業勞動,還有的從事農牧業和漁獵生產,社會地位低下,其中有的就是奴隸。7世紀時,首陀羅中的分成制農民和租佃農民逐漸轉化為封建依附農民,而吠舍種姓下層村社自由農民地位下降,也淪為租佃王田和僧俗貴族土地的依附農民,這兩種來源的依附農民逐漸融合,形成新的首陀羅種姓。所以戒日帝國時期的首陀羅種姓是專指被束縛在土地上的封建依附農民而言。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也談到了戒日帝國時期印度種姓制度。他說:「若夫種姓,有四流焉:一曰婆羅門,凈行也。……二曰剎帝利,王種也。……三曰吠舍,貿遷有無,逐利遠近。四曰戍陀羅,農人也,肆力疇隴,勤身稼穡。」①玄奘在這里明確指出,吠舍就是商人和高利貸者;戍陀羅(即首陀羅)就是奮力耕種土地、種植莊稼的農民。原先首陀羅中的手工業者大都下降到其餘「雜姓」之中。</FONT>在中古時期,印度的種姓制度更加復雜。在四種姓之外,按照行業組成各種「闍提」(梵語jati)。闍提內部職業世襲,設管理機構監督成員遵守規章制度和風俗習慣,違章者要受到懲罰,直至被剝奪受保護的權利。闍提之間互相隔絕,不準通婚。隨著手工業分工的加細,各種手工業闍提的數目不斷增加。城鄉居民全被組織於闍提之中,處於封建主的統治之下。印度種姓的發展,與生產提高和分工加強有關。但種姓間的分割與隔絕又是生產發展不夠充分的表現,成為社會進步和國家強盛的基本障礙。早期封建經濟的發展狀況 封建關系的形成,使部分村社農民隨著土地的封賜變成依附農民。但印度的封建農業照例在村社的基礎上進行,仍然是一家一戶小生產,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沒有象西歐那樣形成農奴制的封建庄園。從《大唐西域記》的記載看,戒日帝國時期印度的大部分地方都呈現富庶繁榮景象。耕地面積不斷增加,水利灌溉設施也有擴建。農作物種類繁多,農產品的產量也相當可觀。玄奘提到恆河中下游地區,盛產水稻,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比較完備,水車被廣泛利用。印度西北部盛產小麥和甘蔗。水稻和小麥是印度的主要農作物;稻米和麥粉是印度人的主食。此外還有豆類作物和油料作物。蔬菜和水果種類繁多。玄奘列舉的蔬菜有姜、芥、瓜、葫蘆、葷陀菜等,蔥、蒜稀少,也不多吃。果品種類更多,難以列舉,為世人所珍重的主要有所謂庵沒羅果、庵弭羅果、末杜迦果等十餘種;石榴、柑桔,諸國普遍種植;梨、桃、杏、葡萄等果品,也在許多國家廣為種植。印度的經濟作物主要是甘蔗、靛藍、棉花、香料等。印度人的日常食品有乳、酪、膏、酥、沙糖、石蜜、芥子油、各種餅等。①玄奘說印度到處都呈現「稼穡殷盛」、「花果繁茂」的景象。</FONT>中古時期,印度的棉紡織業最為著名,產品行銷國內外。中印度秣兔羅國(今北方邦馬圖拉城)是印度棉紡織業的中心之一,玄奘曾提到這里盛產細花布。②毛紡織業也有發展,玄奘說北印度的烏仗那國人多穿白色細毛布衣服,迦濕彌羅國(今克什米爾)人也穿的是毛布和白細毛布。</FONT>①除此之外,玄奘還提到有人穿著「憍奢耶衣」(即野蠶絲衣)和「菆摩衣」(即麻布類的衣服)。由此可見,7世紀時印度紡織業的部門是很多的。</FONT>金屬冶煉和武器製造的手工業也很發達。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還談到印度的很多礦產,涉及必須經過冶煉的金屬礦產有金、銀、黃銅、紫銅、赤銅、鐵等。提到出產金屬礦產的國家不下12個。其中以北印度的磔迦國、屈露多國,中印度的秣兔羅國、尼波羅國最為著名。玄奘特別提到在北部大雪山中有個蘇伐剌拿瞿■羅國出產上品黃金,故叫「金氏國」。②玄奘曾提到用黃金、白銀和水晶鑄成劫比他國大寺院三個寶階的事。在鍛冶金屬基礎上的武器製造也是很出色的。印度人製造的鋒銳武器有刀、劍、斧、戈、矛、戟、弓箭等,防禦武器有甲胄和盾牌。用金、銀、銅、鐵製造的器皿,在印度也很多。他們也用金、銀製造各種裝飾品,或鑄造各種神像。</FONT>印度社會的基礎是村社制度。村社的自給自足性很強。商品交換不佔重要地位。但是印度的國內外貿易也還具有一定規模。玄奘說,金、銀、黃銅、白玉、火珠,是本地所產,積存數量很多。奇珍異寶,種類名稱都不同,從海口輸入,來交換商品。但是在做買賣時,用金錢、銀錢、貝珠、小珠作為交換手段。③貴金屬交換和奇珍異寶交易在印度的國內外貿易中佔有重要地位。戒日帝國首都曲女城,是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扼水陸交通之便,商業貿易也很繁盛。玄奘說:「異方奇貨多集於此,居人豐樂,家室富饒」。</FONT>④恆河中游在曲女城和華氏城之間的一座古城叫波羅痆斯(今瓦臘納西,又名貝拿勒斯)也是一個商業中心,利用恆河的交通方便,成為奇珍異貨的集散地。「居人殷盛,家積巨萬,室盈奇貨」。</FONT>①華氏城以東的恆河下游地區,在戒日帝國時期經濟上出現衰落狀況。例如毗舍離、華氏城、王舍城等一些歷史名城,人口減少,經濟蕭條,或許與富庶的農業地區封建經濟迅速發展有關。曲女城以西地區主要的手工業和商業中心是坦尼沙城,是普西亞布蒂王朝的發祥地。玄奘說薩他泥濕伐羅國的都城坦尼沙城「家室富饒,競為奢侈,深嫻幻術,高尚異能,多逐利,少務農,諸方奇貨,多聚其國。」</FONT>②坦尼沙城處於恆河和朱木拿河的上游地區,是印度東西南北交通的要沖,北印度出產的金銀,四方的奇珍異寶都匯集於此,然後轉銷國內外。所以坦尼沙城的商人多於農民,家室富足,爭相奢侈。坦尼沙是印度內地商業城的典型。</FONT>

② 公元750年,印度是處在什麼王朝統治之下

古印度文明的王朝
其實,此前還有孔雀王朝以及貴霜。

1、笈多王朝(320-540年)

4世紀初,貴霜帝國衰落,笈多王朝(320-540)興起,建都華氏城,該王朝取代貴霜帝國,逐漸統一了以恆河流域為中心的北印度地區。到超日王(380-415)時,國勢強盛,疆域擴大,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首都是華氏城。該王朝同國外有密切的經濟和文化教育往來。

2、啞噠人入侵時期(5-6世紀)

5世紀中葉,啞噠人自中亞侵入印度。6世紀初,啞噠人佔領印度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區。528年,北印度各王公的聯軍打敗啞噠人。但笈多國家經啞噠人打擊後,內部各小邦紛紛獨立,陷入分裂混戰之中。570年,笈多王朝的統治結束。

3、戒日帝國(606-647年)

戒日帝國是從笈多分裂後的一個小邦中發展起來的。7世紀初,戒日帝國(606-647)興起,啞噠人被逐,戒日王統一了北印度,建都曲女城。其疆域東到孟加拉灣,西迄旁庶普的幾乎整個北印度。戒日王統治時正值玄奘訪印,他對玄奘給予很好的禮遇。

4、拉齊普特人時期(7世紀中葉-12世紀末)

戒日王死後,帝國陷入分裂。8世紀時,拉齊普特人統治的各小國割據稱雄,拉齊普特人是土著王公貴族後裔,軍事種姓(另一說是外族人,北大學者馬克堯認為,拉齊普特人最初是一支名叫古吉羅人的游牧部落,後與當地貴族融合,因而該民族的源流是多種多樣的),由於他們勇武好戰,彼此削弱,失去了對外防禦能力。8-10世紀,印度有三個大國互相爭霸。

5、伽色尼王朝(962-1186年)

該王朝是中亞阿富汗境內興起的突厥人,信奉伊斯蘭教。1001-1026年,該王朝的蘇丹馬穆德(999-1030年)先後共17次侵入北印度(另一說是15次),使其遭受嚴重破壞。馬茂德的遠征以掠奪財物為目的,未在印度建立其統治,他死後,其國家很快就瓦解了。旁遮普並入伽色尼王朝。阿富汗的突厥人入侵北印度時,印度南部在10-12世紀時興起一個朱羅王國,該王國曾遠征錫蘭,並與阿拉伯有頻繁的貿易往來。12世紀末陷入分裂。

6、德里蘇丹國家(1206-1526年)

12世紀時,阿富汗的古爾王朝(1152-1206年)從1175年開始不斷入侵印度。1206年,古爾王朝的蘇丹穆罕默德遇刺身死,其國家分裂。而統治印度的總督(穆罕默德的一位部將,名叫顧特布-烏德-丁·艾貝克)以德里為中心獨立為蘇丹,故稱德里蘇丹國家,北印度從此開始了德里蘇丹王朝。期間經歷了五個王朝。

印度自古就有外族不斷從西北山口侵入,這些外族侵入後大都與當地居民融合或同化。但阿富汗的突厥人與以往大為不同,他們是在伊斯蘭教「聖戰」的旗幟下進來的,他們不但沒有被當地的文化同化,而是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當然,印度教的傳統力量也根深蒂固。總之,印度最大的特點是多分裂少統一,以及多種宗教長期並存。

7、莫卧爾帝國(1526-1707年)

莫卧爾帝國的創立者是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故自稱蒙古人。1526年4月,巴布爾率2萬多大軍進攻德里蘇丹國,德里國的蘇丹親率4萬多大軍迎戰,巴布爾取得戰爭的勝利,蘇丹戰死。巴布爾在印度建立起莫卧兒帝國(1526-1858)。1529年,巴布爾統一了北印度。到阿克巴(1556-1605)即位後,莫卧兒帝國進入鼎盛時代。帝國的疆域空前擴大,超過了歷史上其他王朝。北方包括阿富汗和克什米爾。
引用地址:http://www.gogosonny.net/gogosuibi/suibi/1015.aspx

③ 玄奘走了十萬八千里去西天取經,西天具體指的是哪裡

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是兩種答案,一種是小說《西遊記》說法,另一種就是歷史上玄奘法師取經的真實目的地。

小說的說法

對於小說的說法,只要是讀過小說就會很清楚,西天就是靈山的大雷音寺。玄奘在路上常說的一句話:貧道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求取真經。所謂的西天,就是佛祖居住的地方,也就是靈山的大雷音寺,玄奘師徒就是在這里拿到了真經。

小說與歷史的統一

當時印度國王為戒日王,駐曲女城,今印度的卡瑙季。即小說中天竺國王的所在,假公主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但戒日王並非佛教徒(是婆羅門教徒),當時佛教的中心在摩揭陀國,即前笈多王朝的故都華氏城,今印度的巴特那,這里有印度佛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寺,也就是小說中的靈山大雷音寺、如來佛祖的所在。

閱讀全文

與印度戒日帝國曲女城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比利時義大利哪個贏了 瀏覽:304
伊朗以什麼色的人口為主 瀏覽:348
怎麼能進中國遠洋集團 瀏覽:492
印度人結婚怎麼安排 瀏覽:26
伊朗核武怎麼來的 瀏覽:105
義大利買花怎麼樣 瀏覽:50
科促會與中國電子哪個好 瀏覽:319
現在印尼人對華人什麼態度 瀏覽:542
怎麼查印尼公司的企業代碼 瀏覽:443
印尼虎魚有多少種吃法 瀏覽:136
中國有哪些省有直轄市 瀏覽:977
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為什麼發生戰爭 瀏覽:726
岩板餐桌黑色和義大利灰哪個好看 瀏覽:430
英國一件代發運費多少 瀏覽:978
通心義大利面炒麵怎麼做 瀏覽:537
印度春卷皮怎麼做 瀏覽:17
哪個國家喝中國的白酒 瀏覽:583
伊朗洪水到底有多少 瀏覽:36
伊朗炎之神殿獲得了什麼 瀏覽:101
印尼喜歡中國什麼小商品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