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為何成不了一流大國,是有什麼「硬傷」嗎
印度人口比較多,他們文化底蘊還算深厚,但印度註定成不了一流大國,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腐敗問題,人口增長問題,加上工業發展滯後問題,這些都是它的硬傷。
3、印度工業不發達,綜合實力非常差,這怎麼成為一流大國。
印度工業差,大多數需要進口,加上綜合實力很弱。印度人口規模絕對夠數,但國土面積狹小不足以支撐超級大國的目標,這也就是印度一直有侵略擴張的霸道思想的原因。而且印度國內經濟落後,更是拖累了印度向外擴展影響力的腳步,印度的當務之急就是發展經濟,讓國民吃飽飯。之後再想著構建「超級大國」的宏偉藍圖,不然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很虛。
所以印度暫時成不了一流大國。
Ⅱ 印度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印度經濟面臨較好的內外環境,但由於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無法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從長遠來看,印度經濟長期高速發展勢必受到阻礙。
首先,印度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印度農業占整個國民經濟的25%,農業發展現狀直接影響著整個經濟的發展。印度每年80%的降水集中在6至9月的雨季,而全國60%的種植面積基本依賴自然澆灌,農業生產長期依賴雨季降雨的現狀一時難以得到改變。據印度氣象部門提供的最新氣象資料,本財年的季節性降雨將少於正常年份,預計農業受不良氣候條件影響而減產已成定局。
有專家建議,必須加快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以彌補農業這個不穩定因素給國民經濟帶來的損失。但目前印度一些汽車、消費耐用品和家電公司對銷售前景表現出極大的擔憂,認為旱災和洪災將嚴重削弱農民家庭的購買力。在這種情形下,即使工業和服務業的增長分別達到8%和9%,本財年GDP的增長也只能在6.5%左右。
其次,龐大的財政赤字給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印度政府決心在2004-2005財年把財政赤字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從4.8%降到4.4%,但輿論普遍認為這個目標很難實現。雖然政府預計該財年的稅收總額將增長25%,但由於印度自實行經濟改革以來的年均稅收增長僅為11.92%,業內人士認為政府高估了稅收,低估了支出。預計本財年財政赤字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很有可能超過5%,其後果是對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支出產生負面影響。另外,它還將導致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排擠私人投資,拖累經濟增長。隨著近日通貨膨脹率達到6.52%,這種威脅正在成為現實。
另外,國際油價上漲也是印度所面臨的一大挑戰。印度石油消費極度依賴進口。如果國際油價繼續上漲,對印度經濟又將起負面影響。
Ⅲ 莫迪稱印度25年內成為發達國家,過程中會面臨怎樣的難題
印度作為發展中國家,發展速度有所增加,其目標是成為發達國家。莫迪曾經發表言論,25年內,或許印度會迅速成為發達國家。其實,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面對著許多難題,尤其是經濟發展狀況,印度也不例外。
現如今,印度正在大力提高居民的整體收入,還引進了多個大型公司的工廠。為進一步確保印度的科技發展,印度相關部門為外資企業提供工廠和補貼資金,從而確保外資源源不斷流入印度。盡管如此,印度成為發達國家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總的來說,循序漸進地提高國家實力和經濟實力,才有可能不斷地成為發達國家。誰也不可能一頓飯吃成胖子?誰也不可能跨越難題完成成功?印度成為發達國家的目標非常明確,但是印度相關部門更應該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實力方面有所了解和制定相關的應對方案。不應急於求成,踏踏實實完成經濟建設,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Ⅳ 印度獨立後,經濟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說說當前印度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
印度優勢: (1)市場完全開放,開放程度比中國高得多。 (2)與世界各主要大國關系較好,外部壓力較小。 (3)精英教育已見成效,印度社會精英階層整體素質比中國高得多。 印度劣勢: (1)人口眾多,地區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比中國大。 (2)腐敗現象層出不窮,跟中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3)宗教矛盾日益突出,社會動盪,恐怖事件時有發生,這些都極大地打擊了外國投資者的信心。 (4)由於市場過度開放,對本民族工業造成很大沖擊,有些領域經濟命脈把持在外國資本家手裡。 (5)一些基礎設施建設很差,已經嚴重束縛了印度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印度經濟將會發展很快,但超過中國的可能性很小,印度與中國的差距始終不會太大。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印度問題: 雖然印度經濟面臨較好的內外環境,但由於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無法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從長遠來看,印度經濟長期高速發展勢必受到阻礙。 首先,印度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印度農業占整個國民經濟的25%,農業發展現狀直接影響著整個經濟的發展。印度每年80%的降水集中在6至9月的雨季,而全國60%的種植面積基本依賴自然澆灌,農業生產長期依賴雨季降雨的現狀一時難以得到改變。據印度氣象部門提供的最新氣象資料,本財年的季節性降雨將少於正常年份,預計農業受不良氣候條件影響而減產已成定局。 有專家建議,必須加快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以彌補農業這個不穩定因素給國民經濟帶來的損失。但目前印度一些汽車、消費耐用品和家電公司對銷售前景表現出極大的擔憂,認為旱災和洪災將嚴重削弱農民家庭的購買力。在這種情形下,即使工業和服務業的增長分別達到8%和9%,本財年GDP的增長也只能在6.5%左右。 其次,龐大的財政赤字給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印度政府決心在2004-2005財年把財政赤字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從4.8%降到4.4%,但輿論普遍認為這個目標很難實現。雖然政府預計該財年的稅收總額將增長25%,但由於印度自實行經濟改革以來的年均稅收增長僅為11.92%,業內人士認為政府高估了稅收,低估了支出。預計本財年財政赤字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很有可能超過5%,其後果是對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支出產生負面影響。另外,它還將導致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排擠私人投資,拖累經濟增長。隨著近日通貨膨脹率達到6.52%,這種威脅正在成為現實。 另外,國際油價上漲也是印度所面臨的一大挑戰。印度石油消費極度依賴進口。如果國際油價繼續上漲,對印度經濟又將起負面影響。
Ⅳ 印度面臨的諸多經濟問題有哪些
(1)失業和貧困失業和貧困是印度經濟發展的兩大痛楚。雖然歷屆政府都把增加就業和消除貧困作為執政的重要目標,但一直收效不大。印度的10億人口中有1/3文盲。年人均收入目前還不足480美元,其中有3億人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赤貧的城市新移民在印度各大城市隨處可見。印度經濟增長緩慢,人口迅速增長,目前印度人口超過10億,比獨立初期翻了兩番,且還在以2%的年增長率增加,每年新增人口及新增勞動力都在1500萬人以上,這使印度經濟難以吸收不斷增加的勞動力,印度的失業問題日趨嚴重。在「一五」計劃結束時,印度積存的失業人數為530萬,到1980年增加到2070萬,約占勞動力總數的8%。同時也使人均收入增加不多。由於印度製造業增長速度遠低於服務業,因此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很少。2002年,印度製造業吸納了620萬勞動人口,而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製造業有1.6億名從業人員。高速發展的印度IT產業約有100萬名從業人員,不足全部勞動力的1%,雖然其產值佔印度GDP的4%。失業一方面將擴大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隊伍,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解決就業問題的難度,從而繼續阻礙印度經濟發展,特別是現代化進程。(2)製造業發展滯後印度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經濟增長主要還是靠服務業的增長,服務業也主要是靠軟體IT產業,製造業還不強。2003年的特點是服務業還在高速增長,農業年景較好,有了3%-4%的增長,製造業開始有所增長,所以這一年經濟發展比較平衡,也更快一些。製造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是:由於它們是傳統部門,所以有很多傳統體制還沒有改革,包括政府對產業和投資的管制,對勞動力市場的管制等各種制約,不利於製造業的快速發展。服務業,尤其是軟體業的發展較快,是因為其作為新興部門,政府對其控制較少,所以發展較快。雖然20世紀90年代印度開始經濟改革,但是在製造業方面步伐比較慢,市場開放程度小,沒有利用好廉價勞動力的優勢。(3)投資環境欠佳印度投資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效率低下。印度政府機構辦事效率較低,世行報告顯示,在印度成立一家企業需要89天的時間,而中國則需41天。印度的勞動生產率也很低,雖然平均工資比中國低25%左右,但每個工人的產出卻比中國低50%。2、能源不足。印度的電力狀況落後,平均缺電率超過10%,嚴重影響企業的贏利能力。加之資金短缺使印度在短期內難以大量進口石油和建更多的核電站,進一步制約了印度投資的增長。3、政局不穩。印度社會結構、財富分配、種姓制度、貧富分化等常常會引發政治不穩定,進而影響吸納國際資本。4、勞動法嚴格。印度是惟一一個解僱員工需要得到政府批準的國家,企業停業或關閉也受到嚴格限制,客觀上限制了企業投資的積極性。5、環境受損。印度荒漠化程度較高,有1.43億公頃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蝕。現代工業發展和城市人口增加使河流污染和城市空氣污染問題更加嚴重,影響到經濟持續發展,而且危及人民生命安全。(4)財政赤字居高不下長期以來為解決資金問題,印度政府借諸赤字財政政策,1950年度到現在,幾乎年年有赤字。為彌補財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大量舉借內外債,使得印度的債務增多,幾十年來內外債如滾雪球似地不斷擴大,利息成為印度政府最大的非生產性支出項目。財政赤字居高不下,使物價指數反彈,造成通貨膨脹,對政府平衡預算增加了更大壓力。1990/1991年度財政開支失控,總赤字達到4333億盧比,竟佔到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8.4%,這一時期印度出現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80年代實行高額財政赤字的結果。1991年實行經濟改革以來,財政困難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十幾年來,中央政府財政赤字占國內總產值的比率一直超過5%。雖然近年來印度制定了《財政責任和預算管理法》,削減某些財政補貼,但財政狀況尚未根本好轉。印度現已成為世界上財政赤字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多次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警告。(5)基礎設施落後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增長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關系密切,一個國家基礎設施不足就會成為經濟增長的「瓶頸」,影響跨國公司的投資興趣,嚴重阻礙經濟發展。在印度,公路狀況極差,缺少高速公路,通訊不暢,電力供應不穩,能源嚴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礎設施的滯後影響了外國投資環境,嚴重製約了印度經濟的發展。以交通為例,印度雖然有亞洲最龐大的鐵路網,但陳舊不堪,大部分是國家獨立以前殖民地時代建設的,很難實現現代化的運輸任務。印度目前還沒有一條國際標準的全封閉、全立交的高速公路,港口與機場設施陳舊,所有的港口都出現擁堵情況,交通運輸極端落後
Ⅵ 經濟破滅讓莫迪打臉,印度的發展到底面臨著哪些硬傷
印度的發展空間其實是巨大的,經濟方面也存在非常強大的潛力,但是目前印度發展面臨著「稅收」、「人口」和「土地」三方面的硬傷,讓印度的經濟發展之路困難重重,制定的經濟騰飛目標也難以完成。
三、土地
印度的土地徵用也存在很大的阻礙,即使是印度的總理莫迪親自出馬,也很難順利拿下土地。比如2015年印度官方推動的「國家名片」——孟買至艾哈邁達巴德高鐵項目,需要徵用一定的土地來建設高鐵,但是在土地徵收了出現了問題,當地的土地擁有者不肯配合,就算莫迪親自去推動,去背書,去宣傳,也是收效甚微,土地問題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巨大硬傷。
Ⅶ 為什麼這些年印度越來越落後
為什麼這些年印度越來越落後?原因在這!
二戰的結束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戰爭的硝煙逐漸散去,一個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體的時代正在展開。歐洲在美蘇兩國的主導下呈現出一種對抗發展的態勢,而亞洲國家也相繼開始穩步發展,當時還在中國和日本都在戰爭的陣痛期之中,而且日本還被美國把持,短期內無法東山再起。所以這個時候亞洲實際上的第一強國是遭到二戰破壞較少的印度。
(特別是印度在經濟方面發展得不如中國好1. 改革和改革後的排外性
印度在改革後確定了發展民族工業的基本方針,但在這個改革明顯帶有排外性質,主流意識形態中認為一切來自於外部的都是不好的,因此拒絕幾乎一切外國資本和技術。在經濟體發展初期,資本積累和技術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那樣一個一無資本、二無技術的「窮屌絲」國家,引進外資和技術都是對其經濟發展相當關鍵的,但由於意識形態上的排外性,基本沒有引入外資,因此導致發展的滯後。時至今日,印度逐步雖然加強了對外合作,但其在經濟領域依然相當排外。
(與之相對的,中國在五十年代大規模引入蘇聯的資本和技術,在七十年代大規模引入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資本和技術。應該說,這些引進的資本和技術為中國工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這是印度在發展初期所極度缺乏的)
2. 城市(工業)貴族與農村(農業)貴族的對立
印度是民主體制,但發展非常不均衡,城市經濟雖然已經相當現代化,但也還存在相當封建的農村社會,部分農業貴族在農村實際上過著奴隸主/大領主一樣的生活,由一個家族支配一片土地上的生殺大權。反映到經濟上,印度在發展過程中,由於資本有限,對工業部門的投入已經不多,再加上農業貴族在政府中的影響力,又抽走一部分資本和政策傾斜,導致工業發展進一步減慢。現階段體現出的基礎設施缺乏(比如大規模缺電)即是這個問題的一個縮影:工業要發展需要土地、勞力和自然資源(如水利),但農業貴族對土地、人口流動和自然資源的控制阻撓了工業基礎設施的建設,造成發展瓶頸(工業發展對資本很敏感,資本投入對工業發展、以及工業發展後對整個經濟體的帶動作用,都要比資本投入到農業中效果要大)。印度政府缺乏在經濟發展中執行必要的干預的能力,這也是個歷史問題。
(與之相對的,中國在過去的社會運動中,基本將土地的使用權掌握在政府手中,再加上地方政府一些巧取豪奪,中國的城市工業發展基本沒有面臨嚴重的土地制約和資源制約。農村反倒成了城市轉嫁危機的軟著陸區,比如你們都聽說過的知青下鄉,事實上政府就是利用領袖的個人魅力解決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爆發的就業危機的一種方式,印度不存在這樣解決問題的渠道。注意,這里沒有做政治判斷)
近來,印度隨著計劃經濟的弱勢和政府更強的新自由主義傾向,原本在社會福利領域傾向窮人的政策逐漸倒向資本,以提高社會總產值為目標,減少了社會補貼,增加了企業補助。政府從農村「退出」對農村社會有著極大的破壞力。印度農村居民出現了大量的營養不良和欠債。據統計,1995-2006年約二十萬印度農民通過自殺避債。中國近年來也顯露出新自由主義傾向,但在資本管制和農村補貼上並沒有太大放鬆。
3. 民生與教育
印度的基礎教育比中國要落後很多,尤其是農村地區。2011年,印度識字率為74.4%(一部分邦的對「識字」的定義是會寫自己的名字),而中國為95.9%,青年識字率接近100%。以下鏈接給出的是印度的識字率分布(File:India literacy rate map en.svg)。基礎教育的發展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可以看出,印度也體現出發展中國家的特色,即區域不均衡,而若僅從教育方面討論,則這種不均衡要比中國嚴重得多。
(中國基礎教育是厲害,同為金磚四國的發展中國家——巴西,其識字率是88.6%,還是低於中國)
一項綜合了教育、民生(人均壽命期待)和人均收入的數據(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人類發展指數)顯示,2013年,中國HDI為0.699,在186個世界排名101,而印度HDI為0.554,排名為136。
如上,印度與中國存在很多相似的發展問題,比如發展帶來的不平等、文化上的男女不平等、社會矛盾加劇、環境的破壞等等,這其中有相同點,也有很多不同,而且不同不能僅僅歸咎於政治制度問題,這其中還存在著相當大的文化、歷史問題和國外勢力的影響特別是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望採納)
Ⅷ 印度這幾十年開始崛起,那麼現在在印度國內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
當今世界正在飛速的發展,印度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在這幾十年的時間里,也開始迅速的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印度仍然面臨著很多的問題,但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應該是國內矛盾尚未解決。
印度的國內矛盾最主要的是民族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可以說是威脅著印度的整個社會,也同樣威脅著印度經濟的發展。
一個國家的發展往往會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只有積極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加快發展的進程。但是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的積累,和管理者的耐心治理。
Ⅸ 為什麼近些年來印度的經濟發展比中國慢
1. 改革和改革後的排外性
印度在改革後確定了發展民族工業的基本方針,但在這個改革明顯帶有排外性質,主流意識形態中認為一切來自於外部的都是不好的,因此拒絕幾乎一切外國資本和技術。在經濟體發展初期,資本積累和技術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那樣一個一無資本、二無技術的「窮屌絲」國家,引進外資和技術都是對其經濟發展相當關鍵的,但由於意識形態上的排外性,基本沒有引入外資,因此導致發展的滯後。時至今日,印度逐步雖然加強了對外合作,但其在經濟領域依然相當排外。
(與之相對的,中國在五十年代大規模引入蘇聯的資本和技術,在七十年代大規模引入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資本和技術。應該說,這些引進的資本和技術為中國工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這是印度在發展初期所極度缺乏的)
2. 城市(工業)貴族與農村(農業)貴族的對立
印度是民主體制,但發展非常不均衡,城市經濟雖然已經相當現代化,但也還存在相當封建的農村社會,部分農業貴族在農村實際上過著奴隸主/大領主一樣的生活,由一個家族支配一片土地上的生殺大權。反映到經濟上,印度在發展過程中,由於資本有限,對工業部門的投入已經不多,再加上農業貴族在政府中的影響力,又抽走一部分資本和政策傾斜,導致工業發展進一步減慢。現階段體現出的基礎設施缺乏(比如大規模缺電)即是這個問題的一個縮影:工業要發展需要土地、勞力和自然資源(如水利),但農業貴族對土地、人口流動和自然資源的控制阻撓了工業基礎設施的建設,造成發展瓶頸(工業發展對資本很敏感,資本投入對工業發展、以及工業發展後對整個經濟體的帶動作用,都要比資本投入到農業中效果要大)。印度政府缺乏在經濟發展中執行必要的干預的能力,這也是個歷史問題。
(與之相對的,中國在過去的社會運動中,基本將土地的使用權掌握在政府手中,再加上地方政府一些巧取豪奪,中國的城市工業發展基本沒有面臨嚴重的土地制約和資源制約。農村反倒成了城市轉嫁危機的軟著陸區,比如你們都聽說過的知青下鄉,事實上政府就是利用領袖的個人魅力解決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爆發的就業危機的一種方式,印度不存在這樣解決問題的渠道。注意,這里沒有做政治判斷)
近來,印度隨著計劃經濟的弱勢和政府更強的新自由主義傾向,原本在社會福利領域傾向窮人的政策逐漸倒向資本,以提高社會總產值為目標,減少了社會補貼,增加了企業補助。政府從農村「退出」對農村社會有著極大的破壞力。印度農村居民出現了大量的營養不良和欠債。據統計,1995-2006年約二十萬印度農民通過自殺避債。中國近年來也顯露出新自由主義傾向,但在資本管制和農村補貼上並沒有太大放鬆。
3. 民生與教育
印度的基礎教育比中國要落後很多,尤其是農村地區。2011年,印度識字率為74.4%(一部分邦的對「識字」的定義是會寫自己的名字),而中國為95.9%,青年識字率接近100%。以下鏈接給出的是印度的識字率分布(File:India literacy rate map en.svg)。基礎教育的發展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可以看出,印度也體現出發展中國家的特色,即區域不均衡,而若僅從教育方面討論,則這種不均衡要比中國嚴重得多。
(中國基礎教育是厲害,同為金磚四國的發展中國家——巴西,其識字率是88.6%,還是低於中國)
一項綜合了教育、民生(人均壽命期待)和人均收入的數據(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人類發展指數)顯示,2013年,中國HDI為0.699,在186個世界排名101,而印度HDI為0.554,排名為136。
如上,印度與中國存在很多相似的發展問題,比如發展帶來的不平等、文化上的男女不平等、社會矛盾加劇、環境的破壞等等,這其中有相同點,也有很多不同,而且不同不能僅僅歸咎於政治制度問題,這其中還存在著相當大的文化、歷史問題。
Ⅹ 為什麼說印度無法成為世界大國它都存在著哪些先天不足
印度是東南亞的一個大國,而且在東南亞也可以算的上是個強國,但是也僅僅是地區上的強國,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印度並不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甚至可以說略微落後。之所以印度發展不起來,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就是國家的穩定性有先天性的不足。其次就是其軍事能力不足,武器裝備嚴重依賴進口。最後就是其戰略基礎不足,換句話說,就是其地緣政治環境不好。
最後就是印度的地緣政治環境了,畢竟印度身處東南亞地區。喜歡軍事的朋友都調侃這個地區屬於東南亞怪物房。因為這個區域有非常強大的國家,也有十分弱小的國家,所以這樣一來,印度想要發展就非常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