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近代印度為何會淪為英國的殖民國,而清朝卻沒有
看這篇文章
十五世紀開始,西方各國為了追求財富和土地,開始了大航海。從哥倫布踏上美洲到麥哲倫船隊環游全球,從荷蘭的海上馬車夫到英國的日不落帝國,西方各國完成了最原始的資本積累,從而近代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數倍於各自國土面積的殖民地。其中最為強大的殖民國家就是英國,北美,英國曾擁有美國大片土地,大洋洲也建立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個國家。雖然說這些國家最後都獨立了,可是英國仍擁有一個完全的殖民國家,那就是印度。印度從十七世紀初開始和英國接觸,到十八世紀開始被完全統治,最終徹底淪為一個殖民國家。
第三,中國太大了,各方勢力在此利益矛盾重重。清朝末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口就達到了四億,可是全世界的人口才多少呢?十六億,就是說那個時候,全球四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是清朝人。西方列強雖有心統治,可是卻無力行動。清朝不像印度,殺了一個莫卧兒皇帝就行了,如果當時列強選擇將清朝皇帝殺了,那時中國將群龍無首,早都想把滿清趕出關外的漢人就會揭竿而起,到時候還統治,反抗會變得此起彼伏。還有一點就是,想要瓜分清朝的列強太多了,一個國家根本不可能一口吞下中國,將清朝變為像印度一樣的殖民帝國。所以,在甲午戰爭後,日本割了遼東半島,沙俄和美國看不下去,強行讓日本吞下清朝的遼東給吐了出來。
Ⅱ 同樣被侵略,為何印度淪為殖民地二百年而我國沒有呢
十八世紀中期,葡萄牙殖民者逐漸退出印度,而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進入印度。
1757年6月23日,英軍與孟加拉王公的戰爭爆發,英軍擊潰孟加拉7萬大軍,史稱“普拉西戰役”。
此戰過後,在英國分化瓦解的策略下,印度再也沒有出現有組織的大規模抵抗,英國在印度的殖民之路迅速推進,數十年間便將整個印度納入其殖民地領域之內。從此開始了在印度長達190多年的殖民統治。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民族氣節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是陸游“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高尚情操;是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凜然不懼;是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壯志!
這些年來,由於趕不上中國的發展速度,印度一直在跟中國較勁,時不時出現邊境上的摩擦。不過印度要想跟中國平起平坐,還是先學學中國人百折不撓的抗爭精神吧。
Ⅲ 為什麼印度會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而中國則成為兩半社會
一、南亞次大陸的分裂狀態給殖民創造了機會。
十八、十九世紀的印度處於分裂狀態,莫卧爾王朝正在衰落,即便是在莫卧爾王朝最鼎盛的時期,也沒能統一印度,當然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王朝統一過現在印度的疆域,尤其是中南部,印度也一直沒有一個佔主體地位的民族。分裂狀態為西方殖民者提供了機會,葡萄牙、英國、法國相繼在印度南部建立殖民地,而毫無觸及強大的莫卧爾王朝的利益,可以毫無誇張的說,沒有英國殖民者就沒有統一的印度,印度的統一來自於殖民者。
相比之下,當時的中國處於清王朝的統治之下,經過清代幾位帝王的勵精圖治,進入十八世紀,清王朝的疆域空前遼闊,雖然從嘉慶帝開始清王朝實際上在走下坡路,但是清王朝在全國建立並維持了中央集權制的政治體制,保證了國土的統一,歐洲人曾經數度企圖在中國建立殖民地,早在十七世紀,西班牙人、荷蘭就曾相繼佔領台灣,俄國人侵入黑龍江,但都被中國政府驅逐,這使得歐洲殖民者始終不敢對中國有多少妄想,直到鴉片戰爭。可以說強大的中央政權的存在遲滯了歐洲殖民者侵略的步伐。
二、印度所處的地理位置使其更容易受到新崛起的歐洲的影響。
歐洲人很早就知道了印度的位置,早在古希臘時代,亞歷山大就曾經入侵過印度,歷史上與歐洲相臨的波斯也曾多次侵入印度,在阿拉伯帝國時代,南亞次大陸與阿拉伯的疆土相臨,印度通過阿拉伯中間商與歐洲保持著廣泛的貿易和文化上的聯系。進入奧斯曼帝國時代,奧斯曼土耳其截斷了印度與歐洲的貿易。與此同時歐洲的航海家開始了大航海時代,通往印度的新航線被發現,印度與歐洲第一次實現了直接聯系,歐洲殖民者通過堅船利炮相繼在印度建立新的殖民地。經過一番較量,英國最終戰勝了其它歐洲殖民者獨佔了印度(少數地區除外)。
雖然中國歷史上通過多條絲綢之路與歐洲保持著經貿文化的交流,但雙方遠隔萬里,交流非常不便。歐洲對中國的了解非常有限,《馬可波羅游記》讓歐洲開拓了眼界,並引導不少歐洲傳教士與商人來到中國,但是雙方的交流仍然非常有限。直到十六七世紀,隨著新航線的開辟和亞洲殖民地的建立,歐洲人與中國的交流才變得順暢,歐洲也才對中國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建立有著復雜的成因。
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轉變。雖然列強不斷侵擾,但同時中國的內部也在發生著變化。一方面歐洲列強初來乍到,地位不鞏固,而且多方競爭給中國留下的機會;另一方面,中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近代革命運動,從農民起義到革命起義,清王朝在內憂外患中耗盡了自己的陽壽,逐步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Ⅳ 同樣作為亞洲大國,為什麼印度在近代完全淪為殖民地
因為都是莫卧兒帝國的某個皇帝作的死原本莫卧兒帝國靠著信仰自由導致稱霸南亞惡人那個皇帝開創了莫卧兒帝國最大局面以後廢除了宗教信仰導致各地起義在加上那些殖民國家的制度和科技超過印度的那些國家導致印度成了殖民地
Ⅳ 印度淪為殖民地根本原因
印度淪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一、是落後,二、民族構成復雜、種姓等級森嚴、宗教爭斗無休止。內亂加落後最終使得印度淪為殖民地。
Ⅵ 英國怎麼把印度變成殖民地的
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位於莫卧兒帝國版圖之外。此後荷蘭人也積極介入,並打敗了葡萄牙人。奧朗則布在帝國極盛時期忽視歐洲殖民者的危險,而他的子孫們在被迫面對歐洲人時已經由於帝國衰落而軟弱無力。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歐洲強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經過一番斗爭,英國人取得了優勢,把法國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幾個小殖民點。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最晚被英國兼並的印度領土有信德(1843年)、錫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貝拉爾(1853年)和奧德(1856年)。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國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卧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後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這種土邦占整個印度面積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為根據地,在亞洲遏制俄國擴張的思想使一些英國官員致力於西北方向擴展英屬印度的疆域,結果引發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戰爭。1885年,印度國大黨成立。1906年組建全印穆斯林聯盟。英國人有意識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在1885年以後,印度幾乎每年都有民族主義者的集會,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官僚顯然漠視印度人的訴求。英國人在印度的統治目標僅僅是避免出現飢荒。1909年英國通過莫萊-明托改革法案,規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機構改選中實行分別選舉,此後教派政治成為制度,印度民族運動分裂。
Ⅶ 印度更換海軍軍旗,去掉「殖民」符號,此前為何會成為殖民地
印度文明在歷史上出現了多次被外敵入侵的情況
古印度文明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印度文明確在歷史上遭受了很多外來文明的入侵,比如雅利安人就曾經對古印度文明進行入侵,並且還讓印度形成了嚴重的等級階級,也就是如今的種姓制度;而這樣的制度導致印度及時擺脫了雅利安文明的入侵,印度國家也比較弱小;後來進入了大航海時代後,先進強大的英國發現了印度大陸,並且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印度進行了殖民,同時在印度建造了很多的工廠,英國的文化對印度也影響巨大,至今印度一些制度都受到英國的影響。
Ⅷ 面對英國的殖民侵略為何印度被打敗臣服成為英國殖民地
印度對於成為英國人的殖民地並不是沒有進行過抵抗,像受法國支持的孟加拉公,但是在英國人入侵之前印度本來就是一盤散沙,還因為其他歷史原因導致了整個印度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第四點原因:印度基層百姓受種姓制度長時間的影響,印度存在很大的宗教紛爭以及民族紛爭和種姓制度的矛盾,而英國人通過對這些矛盾的合理利用導致了他們統治的穩固,從而完成完全殖民。
Ⅸ 印度是如何淪為英國殖民地的
18世紀中期以後,英、法在印度的爭奪加烈。在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期間,英、法的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發生了戰爭。戰爭初期,法國人佔領了英國的許多據點。
7年戰爭爆發後,英、法爭奪印度更趨激烈,1756年,孟加拉那瓦布西拉吉·多拉出兵,收復了加爾各答等地。東印度公司派羅伯特·克萊武於1757年1月重佔加爾各答。3月,克萊武攻佔法國在孟加拉的據點昌德納果爾。法國便與多拉結盟,共同對付英國。1757年6月23日,雙方在加爾各答以北30餘里的普拉西村大戰。
克萊武事先以同意孟加拉軍的將領米爾·伽法取得孟加拉那瓦布的寶座為誘餌,將他買通。戰斗進行中,伽法按兵不動。
結果,克萊武只有800名英軍和2000多名僱傭軍,卻打敗了約7萬名孟加拉軍隊和一支前來支援的法軍。伽法當上了孟加拉那瓦布,克萊武則當上了東印度公司駐孟加拉的省督。普拉西戰役標志印度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根據1763年巴黎和約,法國在印度只能保留本地治里等5座不設防城市以通商。
Ⅹ 歷史上中國為何沒有淪為殖民地 而印度淪為殖民地
因為中國早就建立了穩固的農村組織——鄉保,這種制度將以種地為生的農民牢牢的控制在農村裡。殖民者沒有能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