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像起源於哪裡中國佛教從什麼時候起首次造像立寺的。
佛教創立之初,佛教徒們認為佛陀是大智大覺、完美無缺的聖人,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怎能同普通人一樣隨便塑造形象,有著「佛像不可顯現」的傳統思想。在早期佛教藝術作品中,佛教藝術家們一般用佛的腳印、蓮花座、菩提樹等表示佛的存在。
佛像的出現與古希臘文化的影響,希臘雕塑技藝的傳入有著密切的關系。古印度史上有位阿育王,他用非凡的武力消滅了印度半島幾十個國家,建立起強大的孔雀王朝,由於殺戮無數,被稱為「魔鬼阿育」。後來他幡然醒悟,痛改前百,開始大力宣揚佛教。他派遣了許多傳教士到世界各地傳播佛法,一些僧侶帶著宗教信仰來到了有「雕塑王國」之稱的古希臘。
古代希臘的藝術思想、精湛的雕塑技藝,以及對人體美的崇尚和深入細致的觀察,深深地影響著古印度的傳教藝術家和民間工匠們,他們吸取了希臘人對人體藝術的表現形式,打破以往的傳統思想,直接以人物的形象來表現佛陀的容貌和身體。
在公元1世紀前後,由於大乘佛教思想的形式,佛像才慢慢地大量出現,這一時期出現許多大乘佛教經典,經中都極力贊頌造佛像具有巨大的功德,可以得到無窮的福報等等。受大乘佛教影響,藝術家們意識到造佛像和供奉佛像會產生和積累很多功德,都是最好的修行。大乘佛教徒們開始根據佛經里所講到的各種各樣的佛、菩薩像標准像進行佛教造像,佛教造像形式與佛教一起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佛教於兩漢之際傳入中國,與中國文化互為融合,佛教的雕塑、鑄造以及繪畫等藝術方面的創造對中國的文化影響深遠。佛像形象而直觀,成為佛教徒崇敬禮拜的對象。塑造這些佛、菩薩像,是解釋佛經弘揚佛教教義,也是便於佛教徒宗教修行實踐的需要。
金銅佛在中國佛教初傳期稱作金人或金泥銅像。東漢末年,丹陽人笮融施造可容納3000人的佛寺,於中「以銅為人,黃金塗身,衣以錦彩」,一般認為即是金銅佛像,這是中國立寺造像首次見於史載。
隨著古代中國與南亞次大陸的佛教文化交流,在印度顯教期出現的犍陀羅、馬土臘和笈多藝術,以及密教期形成的東印度帕拉、尼泊爾、斯瓦特和克什米爾等造像模式先後傳入中國。
查看更多的資料登陸:大庄嚴佛像 資料俱全,內容豐富
B. 印度佛像的特點介紹
最早開始出現的是菩薩像,後來才出現佛像。佛陀被神化,明顯地發生在古代印度西北部,也就是現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地方,叫犍陀羅,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印度佛像的特點介紹,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印度佛像的特點介紹1:象徵性
尤其是印度教,其造型藝術都運用了宇宙生命的象徵。它從 自然 的形態當中提煉出一些造型元素,然後以超自然的形式來表達。比如多面多臂,什麼三頭六臂、四面八臂、半人半獸、半男半女等等,都是超現實的造型。而且是從形而下的形式直接躍升到形而上的觀念,或者說以具象的形式來表現 抽象 的觀念。
印度佛像的特點介紹2:裝飾性:
幾乎所有藝術都有裝飾性,幾乎所有東方藝術也具有裝飾性。那麼印度藝術的裝飾性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特點呢?就是特別地繁縟。很多印度諸神造像的裝飾非常復雜。宋代《高僧傳·韓方傳》比較漢語和梵語的翻譯,提出觀點,叫“天竺好繁,秦人好略”。看我們的古文,往往一詞多義,言簡意賅。而印度的文學,特別是詩歌,就非常地繁縟。
印度佛像的特點介紹3:程式化
我們現在一提起“程式化”,就認為是一種僵化的標志。其實不然,程式是藝術成熟的標志,藝術只有達到一定成熟的階段,才能形成程式。無論是一個時代也好,一個國家也好,一個畫家、藝術家也好,他能夠創造一種新的程式,那是他藝術成熟的標志。但是如果說這種程式固定不變,一再地因循,當然就僵化了。
印度諸神造像就形成了一套很明顯的程式,且是相對固定的,甚至是延續千年不變的。它往往借鑒 舞蹈 、文學,特別是詩歌,還有宗教修煉,比如 瑜伽 。瑜伽我們現在作為一個 健身 的活動,在印度它是所有宗教共同採用的一種修煉方式。瑜伽的本意是“遏”,引申的意思是“結合、聯系”,是指人的內在精神與外在精神的聯系。
所謂“遏”,就是控制人的情慾,來實現人的內在精神和外在精神的合一,這才是瑜伽的本意,也是印度所有宗教修煉的目的。印度的諸神造像從文學、舞蹈、瑜伽各種姊妹藝術甚至宗教因素當中來提取造型的要素。
這裡面有兩點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就是手勢。《佛經》里翻譯成“印”,梵文是mudras。我在印度進修的時候問我的導師,mudras這個詞有“seal”的意思嗎?他說沒有。我問那怎麼我們中國就翻譯成了“seal”的意思,就了“印”?他說不是,是“手勢”。後來我查了一下梵文詞典,它是一詞多義,原始意義有“印章”的意思,後來引申意義是“手勢”。
可能我們古人翻譯的時候取它原始意義。這“手勢”很大程度上是借鑒了舞蹈的手勢和瑜伽的手勢。印度的舞蹈,手勢變化特別豐富。因為手勢是人類的第二表情,在印度它叫“肉體的花朵”,是靈魂的手勢,所以舞蹈的語匯一個是眼神,另一個就是手勢。前面所說的“拈花勢”、“象鼻勢”都是不同的手勢。還有兩手平放,這是瑜伽的手勢。
還有“無畏勢”,就是平身往前,讓信徒不要害怕。這些手勢都是從舞蹈和瑜伽中提煉出來的,所有的手勢都有特定的象徵意義。還有坐姿,特別是諸神坐像的姿勢,有禪定勢、蓮花勢、大王安逸坐—就是一條腿放鬆垂下來的。各種坐姿也都表現不同的東西。
立像分三種,第一種就是直立勢,正襟危坐或者正面直立的形象,一般表現神的正面造型;第二種就是三曲勢,比如展覽中的桑奇大塔的葯叉女,斜掛著S形的,是表示印度標准女性人體美的程式。
魯道夫·阿恩海姆的《藝術與視知覺》里說,人體的視知覺看到曲線的東西時,有個天然地向直線復位的趨勢,這樣的話就產生了一種內在的張力。還有就是S形的曲線恰恰表現了女性軀幹部位的人體美。咱們中國人看女性美不美主要看面部,印度人和西方人主要看身體,而且女性人體美主要表現在軀幹部位,所以S形把女性軀幹部位給凸現出來了。
多羅菩薩沒有頭,但看上去還是非常美,就是因為軀幹部分線條非常美。還有就是桑奇的葯叉女,把女性的生命力、生育力很完美地表現出來了。後來這種造型運用得很多,很多男性菩薩也往往採取三曲勢。展覽中有的彌勒菩薩也彎曲成一個S形。
第三種就是極彎勢,這是一種把三曲勢發揮到極致的姿勢,就是人體高度地扭曲,可以說完全違背了人體正常的動態結構,可以表現極其強烈的運動和活力。展覽里的飛天,它的整個身體就扭曲成一個極彎勢,表現出那種生命爆發的活力。
C. 印度佛教是如何形成的佛教又是由誰傳入中國的
佛法這么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真正的佛教,認識佛法的偉大。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傳由公元前6-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悉達多·喬達摩所創,因家族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東漢時自西向東傳入我國。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講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種通俗的方便說而已,實則以般若的智慧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覺悟)之道,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簡單給佛下個定義:我這里所要向各位介紹的『佛』,是無量諸佛的通義,是廣義的。我試將『佛』的定義如下: 『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讓我重復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這里請注意佛法與其他宗教的不同點: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脫。佛不能使我們上天堂,或判我們入地獄。要為『佛』下一個定義,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簡單的說,佛就是『覺者』,『一個覺悟的人』。 也許更明確一點,應該說佛是一個對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徹覺悟的人。 還有一個簡明扼要的定義,普遍地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說:佛是一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換句話說,佛就是一個自己已經覺悟了,而且進一步幫助其他的人也能夠覺悟,而這種自覺(覺)和覺他(行)的工作,已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 源於印度 佛教發源於距今2552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凈的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釋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 據經典記載,佛圓寂時,世壽80歲零2個月。 傳入中國 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到中國後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互相影響、吸收,發展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之一,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對哲學、文學、藝術等其他文化形態,都發生了深遠的多方面的影響。 按正式文獻記載,佛教在漢朝傳來中國,非正式文獻記載的更早,在周朝時已經陸陸續續傳過來。正式是國家派了使節到西域去迎請,禮請過來,正式來是在後漢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在中國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歷史。最初來的二位法師,是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到中國來之後,因為是中國皇帝迎請過來的,所以是以國賓的禮節來對待他們,來了之後,與我們朝野人士談得很投機,我們非常歡迎他們,希望他們能常住中國。他們二位把佛教、佛像、經典第一次正式帶到中國來,為中國朝野所接受,來到中國之後,是國家招待他們,就好像現在的外交部禮賓司來接待,那時候的政治制度與現在不同,現在的外交部都在行政院之下,從前的外交部不歸宰相管理,外交直接歸皇帝管轄,那時的外交部也不叫這個名稱,而叫做鴻臚寺。所以諸位要明了佛教中的寺是怎麼來的?寺是漢朝的時候政府辦事的機關,它並不是廟,而是帝王所轄的一級單位,直接屬於皇帝督導的,皇帝下面有九個寺,寺的長官叫做卿,我們稱做公卿,鴻臚寺卿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所以由鴻臚寺來接待,以後由於想把他們常留在中國,這樣一來,鴻臚寺不能長遠招待他們,因此皇帝下面再增加一個單位,也就是從九個寺增加到十個寺,這個寺就是佛寺,佛寺是從這里開始的,而最初的佛寺的名稱是白馬寺,當時首都在洛陽,故洛陽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的第一寺。 佛教能夠在東方好多國家廣泛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佛教本身的宗教思想與東方文化相吻合。我們特別要說的是佛教傳到中國後,與中國文化的融合發生的變化。實際上由於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佛教的教義主要是通過佛經的翻譯來傳達的。古代從事佛經翻譯的主要是一些外來的傳教僧人,最早的佛經翻譯可能是漢明帝時代從大月氏國來的迦葉摩騰、竺法蘭,他們在洛陽白馬寺譯出《四十二章經》。漢桓帝時安息國安世高和月氏國支讖,譯佛經數十部,約一二百卷。靈帝時有印度竺佛朗也在洛陽宣講佛教,並著有《牟子理惑論》,主張佛教思想與中國文化調和。佛經翻譯家最著名的是西域名僧鳩摩羅什。 魏晉南北朝時代佛教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另外其它的一些印度佛教派別也來到中國,如禪宗祖師菩提達摩就是在這個時期來到中國。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隱居面壁九年的故事在中國廣泛流傳。 到唐朝時代(公元618——907年),印度的佛教已經發展了幾百年了,出現了多種佛教派別。在唐代中國佛教的一件大事,就是在中國婦孺皆知的《西遊記》中的唐僧——玄奘大師不遠萬里去印度留學。他回國後,唐太宗非常重視,安排了數千人參加玄奘大師的佛經翻譯事業。因玄奘大師的弘揚,使印度後期佛教哲學和大、小乘佛教的經典,在中國得到廣泛地傳播。 禪宗的誕生 禪宗以菩提達摩為中國始祖(達摩大師是印度禪宗第28代祖師,中國初祖),故又稱達摩宗;因其得佛心印為佛陀之正統法脈,又稱為佛心宗。達摩於北魏末活動於洛陽,倡二入四行之修禪原則,以《楞伽經》授徒。傳法弟子為二祖慧可,慧可之傳法弟子為三祖僧璨,其傳法弟子為四祖道信。道信傳法弟子為五祖弘忍,立東山法門 ,為禪宗五祖。門下分赴兩京弘法,名重一時。其中有神秀 、傳法弟子六祖惠能二人分立為北宗漸門與南宗頓門。神秀住荊州玉泉寺 ,晚年入京,為三帝國師,弟子有嵩山普寂、終南山義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寶林寺,門下甚眾,以惠能為六祖。後為禪宗正宗。皇帝親賜六祖慧能大師謚號為大鑒禪師,其傳法弟子頗多,如:南嶽懷讓禪師、青原行思禪師、永嘉玄覺禪師等,證悟者40餘人,開悟者不計其數。之後南嶽懷讓禪師之得法弟子,馬祖道一禪師對中國佛教有著極大的貢獻,他確立了叢林制度,規范了道場,馬祖道一禪師之傳法弟子百丈懷海禪師更制定清規規范門人,故佛教稱之為「馬祖建叢林,百丈定清規」,直到今天依然大體上不變,每天之早晚二課,也是始於這個時候。百丈懷海禪師之傳法弟子有黃檗希運禪師及仰山靈佑禪師,都是至今還影響著佛教界的祖師大德!自六祖後不再傳大位,也就是說沒有第七祖,因為禪宗真正要傳的法脈不是衣缽而是心印,心印延續至今,不曾斷絕,一代代的祖師大德們,至今都延續著六祖的頓教大法! 六祖慧能是禪宗的發揚光大者,提倡心性本凈、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以後,禪宗廣為流傳,於唐末五代時達於極盛。禪宗使中國佛教發展到了頂峰,對中國古文化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希望採納
D. 印度的佛教造像最早於哪一時期傳來我國
印度的佛教造像最早傳來我國,從現存實物說,應早於兩晉、南北朝乎正時期並且造像中的「犍陀羅樣式」特別流行。犍陀羅建國約在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五世紀,由於在這以前其地曾一度受到馬其頓亞力山大王的統治,其佛教造像吸取了歲拿悔希臘末期和波斯的藝術影響,形成為一種既富有寫實又類於希臘後期雕像與印度北部犍陀羅國的藝術形式相混敏則合而成的犍陀羅樣式。
E. 石雕釋迦牟尼佛的由來是怎樣的
釋基褲迦牟尼佛,即如來佛祖,原名悉達多• 喬達摩,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成佛後被稱為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人,民間信徒稱呼他為佛祖。如來,就像來了啟扒一樣。在小乘佛教文化里,如來佛特指釋迦牟尼佛,而在大乘佛教中,如來只是佛教的十大稱號之一,例如觀世音菩薩在轉世前是正法明如來,燃燈古佛叫定光如來;就像我們職場中的總經理、總監、經理這樣,一個稱號而已。釋迦牟尼,原名悉達多.喬達摩,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是古印度著名的思想家、佛教的創始人。
悉達多在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出家修行,以本誓願於娑婆悄鋒昌世界示現成佛,在35歲時,在一棵菩提樹下開悟,創立了佛教。現代佛教中大多數的經典理論都是釋迦牟尼參透出來,並進行傳教,受教的群眾跟隨釋迦牟尼佛一起傳教,慢慢地,佛教組織就變得龐大起來,發展至今,佛教的全球信眾已近4億人,可想而知釋迦牟尼佛做了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在佛的世界裡,每一位佛都是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我們常稱的如來佛是其中之一:法身佛。所以如來佛並不是一個杜撰的人物,而是真正歷史存在的,只是後人為了更好的傳達佛教的教義,將佛給神幻化,或採用一些誇張、講故事的手法,或雕刻一系列的石雕佛像以讓我們更好地去學習、去相信佛教中的真理。
F. 印度佛像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它的創立者是誰
在很久很久以前,佛祖釋迦牟尼佛曾居住在波斯匿王的國土上,並受到波斯匿王虔誠的供養。
一天,佛陀升上忉利天,去為其生母摩耶夫人講法,以報答母親養育之恩。這一去,就是九十天。
波斯匿王是極其虔誠的佛弟子,一連九十天沒有見到佛陀,未聽到佛陀說法,他感到悵然若失,心中似乎無依無靠。波斯匿王思念佛陀,吃不下,睡不著,急切地盼望著能早日見到仁慈的佛陀。
波斯匿王實在忍不住了,便用珍貴的牛頭旃檀雕了一尊如來像。此佛像雕得精緻無比,容貌神態與佛陀維妙維肖,雙目慈悲地注視眾生,如同佛陀在為眾生說法一般,且芳香四散,沁人心睥。波斯匿王見到這尊如來像,就如同見到了佛陀一樣,心生歡喜。
波斯匿王將雕好的佛像置於佛陀的座位上,每天供養、禮拜。如此,他想念佛陀之心才得到了安慰。
卻說佛陀釋迦牟尼在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不覺一晃就過去了九十天。其母勸佛陀趕緊回去,因為眾生不能離開佛陀的教誨。佛陀深以為然,便辭別摩耶夫人,回到自己的精舍。
佛陀一進房門,只見一尊佛像離座起身,前來迎接。佛陀用法眼觀這佛像來歷,心中釋然,便恭敬地對佛像說:「請您坐回原來的座位吧。」
隨即,釋迦牟尼佛對眾弟子宣佈道:「我涅檠後,此佛像可以為四部弟子,即此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做法事。」
佛陀說完,那佛像便坐回原來的座位。
這尊佛像就是眾佛像之始祖。後人凡做佛像,均仿效這尊佛像。
G. 最初的佛像是誰創造的
在印度西北部的健陀羅和印度本土地帶的馬土臘首先打破了早期佛晌閉教只用象徵手法表現佛陀的慣例,創造了最初的佛像。健陀羅佛像基本上是仿照希臘、羅馬神像的樣式創造的希臘式佛像。佛像的造型高貴冷峻,衣褶厚重,強調沉靜內省的精神因素。貴霜馬土臘佛像起初是參照馬土臘本地傳統的葯叉像來塑造印度式佛像的,造宴梁裂型雄渾偉岸,薄衣透體,渣姿熱衷於表現健壯裸露的肉體。
H. 佛像哪些地方是從外國傳來的
對佛教稍微了解一點人都知道,佛教發源於印度,那麼寺院里的佛像按理來說應該是印度人的模樣才對 然而在我國境內看到的很多佛像的樣子基本上都是我們中國人的樣子,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早在西漢時期其實佛教已經傳入了我國,後來逐步的為人所熟知,漸漸的融入到了我國的文化中,成為了很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式佛教。其中的緣由就要從我國古代一個非常有藝術成就的藝術家說起了。這個藝術家名叫戴逵,字道安。出生於公元326年,生活在我國東晉時期,他在偶然間創造出來了今天我們大家看到的中國式佛像。本來出生在官僚家庭的戴逵理應從政,或者投軍報國,他的祖父,父親都是東晉朝廷的重臣,他的哥哥更是了不得,在淝水之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戴逵偏偏做了隱士,喜歡琴棋書畫,對音樂,美術,雕塑都非常在行。熟悉書法的人一定知道王羲之,王獻之這二位書法大家,同樣在魏晉時期我國的繪畫藝術也達到了一個高峰,戴逵就是當時畫家中的傑出代表。然而他更大的藝術成就體現在雕塑上面。在我國東晉時期,佛教已經廣為人知,非常流行了,各地雕刻佛像也是很常見的事情。戴逵本身對佛教有自己的認識和研究,東晉孝武帝中期大約是公元385年左右吧,會稽山靈寶寺(今天紹興境內的寺廟)請他這位負有盛名的藝術家雕刻了一尊無量壽木佛和一尊菩薩像。由於佛教是外來的,佛像和菩薩像都是以印度人為原型打造的,當時菩薩像是長著鬍子的模樣。咱們這兩個文明古國的人民在審美上區別相當的大,因此戴逵覺得他所雕刻的佛像看起來少了許多中國元素,並不符合我們的審美要求。當年的藝術家戴逵,那名聲簡直頂了天了。他試圖向其他人請教佛像雕刻的不足之處,無人敢說,所有人只是稱贊,當然戴逵高水平的雕塑造詣也的確無懈可擊,人們並非只是恭維他而已。明著問勢必是不行了,於是他偷偷的躲在佛像旁,聽前來觀賞的人們議論佛像的美醜,樣貌的特徵,並且把這些有用的話一一記下。一連三年時間,戴逵在不斷的按照我們中國的人審美標准,反復推敲、雕刻、修改佛像,最終完成了符合我們中國人審美的佛像。前來拜佛的老百姓看到眼前這個具有中國人相貌特徵的佛像無不拍手稱贊,大家都對這個新的佛像喜歡的不得了。經過這次的藝術創作戴逵的名聲更大了,請他雕刻佛像的人絡繹不絕。後來他還將漆工藝的技術運用到雕塑藝術中,創造出了夾紵
I. 請問佛是從哪來的
佛是從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來的。佛教的創立者釋清晌迦牟尼(佛陀),是古代擾正判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盡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
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緩改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9)印度佛像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證明
存世的釋迦牟尼舍利大致有:兩顆牙、一截手指骨、部分頭骨等。
1、印度的佛舍利:佛火化後舍利被八國平分,造塔供養。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將八國之塔挖掘重建。貴霜王朝的迦膩色迦王也大規模造塔,且奢華壯麗;
19世紀末英國人柏佩在印度發掘出一個舍利石函,裡面正是釋迦牟尼葬在迦毗羅衛的遺骨。當時佛骨送給泰國,後來又分出一部分給日本。
2、舍利流布印度以外:有兩方面。一是國王和佛徒為傳播佛教,阿育王派僧團帶著舍利到各國去,涉足竟達中亞和西亞,最遠到達埃及和希臘,傳教者展示佛舍利並建塔供養。另一方面因政治動亂,佛徒為保護佛舍利而帶到國外。
前185年巽迦王朝施行滅佛,竟有僧人割開皮肉藏入舍利,再縫合,逃亡出境。371年迦迦國遭鄰國攻打,國王哥哈塞瓦命女兒將佛牙送往獅子國(今斯里蘭卡),該佛牙現存於斯里蘭卡康提的佛牙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釋迦牟尼
J. 為什麼印度在佛教產生幾百年後才開始出現人形佛像
佛教在公元前6世紀就在印度產生了,然 而直到公元1世紀,印度才出現了人形佛像, 這是為什麼呢?
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帝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皇帝阿育王十分篤信佛教,在他統 治期間,不僅派使節將佛教傳播到阿富汗、緬甸、斯里蘭卡等國,而且還為了藏佛陀舍利建 造了幾萬座佛塔。在阿育王時代,留下了大量 的佛傳故事浮雕,而在這些浮雕中,都沒有看 到人形的佛像。這主要是受到了南傳佛教觀念的影響。
南傳佛教認為,釋迦牟尼是因為舍棄了 肉體之軀,才進入了淫槃的境界,他是超越凡 人的神,絕不能以凡人的姿態來顯示佛的存在。因此,早期佛教雕刻中表現得最多的是佛 傳和本生。佛傳是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故事, 本生是釋迦牟尼前世普渡眾生的故事。佛傳 故事中僅以菩提樹、法輪、台座、足跡等象徵物暗示佛陀的存在。本生故事中則多以動物 形象表示佛陀。因此,隱喻和暗示,是印度早 期佛教雕刻在表現佛陀時所慣用的手法。
那麼,人形佛像是何時在印度出現的 呢?據考古發掘,印度人形佛像的起源,可以 追溯到貴霜王朝迦膩色迦時代。孔雀王朝之後,貴霜王朝建立,東西方貿易及文化交流日 益頻繁,加上迦膩色迦時代的宗教政策比較 寬容,佛教開始由南傳向中期大乘轉變。大乘 佛教吸收了婆羅門教的多神論思想,附佛陀以化身,這引起了印度佛教藝術的改革。古希 臘有模仿健美的人體建造神像的習俗,貴霜 王朝在犍陀羅地區建起大批佛塔寺院的同時, 也仿照希臘、羅馬神像的藝術風格雕刻了大量佛像、菩薩像。自此,印度才開始出現人形 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