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額溫槍清關哪裡好

印度額溫槍清關哪裡好

發布時間:2023-03-18 19:39:50

A. 印度電影宿敵女主還演過什麼電影

2022 TOP1影片推薦《宿敵/Jana Gana Mana/人民的意志》,劇情不斷反轉

唐飛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來自專欄東方的大樹
序言
今年看過最讓旦嘩人內心世界不斷擴大的一部電影,劇情節奏緊湊,各色人馬輪番登場,劇情不斷反轉,將女性地位、種姓沖突、政治陰謀、媒體操控、正義邊界、法律公信等等話題,一股腦的搬上了熒幕,以2小時40分鍾的時長,不斷沖擊你的杏仁核、海馬體。

現在已經十月份了,我決定把這十個月里TOP1影片豎備的地位送給這部印度影片,中文名《宿敵》,但是直譯片名《人民的意志》個人覺得更貼切,劇情和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有類似之處,但是很顯然尺度要大得多,因為到了最後大BOSS依然逍遙法外,繼續競選內政部長之職。

某個角度來說,該片比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三塊廣告牌》,更宏大敘事,《三塊廣告牌》只是拉開序幕,而本片直接粉墨登場。

正文
角色(1) 片中一開始就覺得該死的四個混混,但是最後卻覺得悲哀……
這是四個專為政客服務的四個小混混,接到上級指令,將已經車禍死亡的女教師搬移到荒涼處,澆上汽油焚屍滅跡。這個任務對於他們而言,只是給政客服務的眾多違法犯罪中案件中的一個,哪怕被抓到警察局後,依然淡定地表示,很快就會出去。

直到,副督察薩詹准備對他們進行「遭遇性擊斃」時……

這張圖片中混混正在用力地吸煙,而此時副督察薩詹已經用槍打死了其餘里兩個混混,還有個混混正在跪地求饒,而下一個要槍殺的就是他了,他沒有逃跑,只是用力地吸煙,因為他知道自己跑不了,他一定也想過某天會被保護傘拋棄,做了太多罪孽,也許死未嘗不是一種解脫。一如遲遲不能博士畢業的低種姓貧民維迪亞,死亡未必不是一種解脫。

只是臨死前,幡然醒悟,悔恨的眼淚掉落,剛說完:對不起,媽媽。幾顆子彈結束了這生……

對於這四個混混,被團伙拋棄,現實社會中的人民希望他們死去,連父母也不希望見到他們,至於他們除了焚屍滅跡之外,究竟還犯了什麼罪,連一次正義審判的機會也沒有,就這樣被判死刑而死去。

活著如草芥,死時也如草芥,這是生而為人的悲哀。

角色(2) 片尾出現的低種姓貧民維迪亞,看完更覺得悲哀……


一個每年在大學圖書館學習900小時的人,這個時長學校至今無人打破該記錄,參考了600多本書,發表了50多篇文章的博士生,最終被導師逼迫,無路可走選擇了自殺……

最終,年邁的父親千里迢迢趕來,多方求助,求助的並不是女兒的死因,而只是為了找到女兒的屍體好生安葬……

最終,他遇見了女主薩芭,薩芭也因為這件事而被撞身亡……

作為混混,生活無論怎樣努力都沒有希望,所以只能死亡。但是對於高知維迪亞而言,明明可以有更多選擇,但是依然選擇自殺,而更讓人感到悲哀。

而這樣的事情,在網路上搜索[博士生自殺],案例居然不在少數。

作為工作近20年被生活磨礪的我,並且懂得很多心理學、情緒管理並持續練習正念、冥想的我,我知道我內心的情感依然脆弱而柔軟,面對不甘、不公平時依然會劍拔弩張,情緒激烈時心口依然會憋得生疼。所以對於長期遭受欺凌的維迪亞,我知道她的無助,知道她的絕望,也知道她內心實在綳不住了選擇了自殺,但是依然為她的死亡感到濃濃的悲傷。

角色(3) 永遠明亮艷麗的女教師薩芭……
作為本片的顏值擔當,女主薩芭作為雅典娜一般的聖潔存在,正直、善良、溫暖、堅定,知道自己要什麼,也在不斷的為自己目標而努力。你很容易想到劉胡蘭、趙一曼等先烈,理想而又熱情,堅定而又激揚。

明明已經獲得英國全額獎學金留學的機會,依然選擇留在中央大學教書育人,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改變周圍的學生。你很容易想到教書育人的周樹人、冰心,人點亮人,終將點亮周圍的世界。

最終卻余遲毀被一個頭發都快掉光了、同時剽竊學生論文、壓榨學生卻又不承擔責任的低顏值油膩導師開車撞死了,太操蛋了……

而這一切,只是因為薩芭動了他的蛋糕,而薩芭卻又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薩芭沒有自己的白銀聖鬥士,更別說黃金聖鬥士了,而青銅聖鬥士們還需要成長時間。

角色(4) 政客們及潛在政客們……
片子背後的大BOSS,政客首席部長納傑什瓦,身下一堆丑聞且正被指控,為了掩蓋丑聞,動用資源發起薩芭案,吸引民眾的目光,同時為選舉造勢,他有一段對政治精彩的發言:

只要是人,就會有情感;只要有情感,就很容易淪為政治的犧牲品;當我們被情緒裹挾之下時,就很容易成為烏合之眾。電影中的群眾、學生、電視台、薩芭的校長母親等等,都是被政客操控之後,情緒之下的犧牲品。

所以,聖雄甘地知道這個規律,於是留給世人一句名言:

思考
思考(1) 資本主義的多黨制真的是一劑良方嗎?答案是未必。
在印度這片神奇的土壤,貧富差距巨大,2022年疫情及戰爭之下,反而誕生了兩位超級富豪,而新任超級富豪和現任總統莫迪關系匪淺。

當民眾民智未開時,就像片子的不明群眾、混混及低收入群體,他們很容易被政客引導,喪失獨立思考及判斷能力。哪怕就是學生、老師這些高知人群,一樣容易被人引導,熱血上頭。

片段1:一位高校老師,激勵學生面對不公行為不要默不作聲,「歷史是給站著的人而不是坐著的人的」,然後一群本來坐著的學生就出去遊行了。


片段2:薩芭在學校會議中,提議成立調查委員會時,副校長說這個委員會是完全民主的,所以決定應該由每一個人來做,在場每個人都可以投票。

但是實際投票時,除了一位女教師猶豫了一下,最終沒有任何一個人響應她。

面對一群麻木的人,想著嚷嚷兩聲讓大家站起來,這未免太過於天真。而面對這個人群,寄希望於資本主義多黨制來改善提升,未免緣木求魚。資本主義的核心點,還是在於資本,而資本又恰恰是權力的溫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資本的力量本來就很強大,在一個資本主義並所謂「自由」的國度中,資本/權力會更加肆無忌憚。

當然,印度也有好的一面,GDP發展速度快,勞動力眾多,這種涉及政客的電影想怎麼拍就怎麼拍。所以我也很想看看,再過十年後的印度是什麼樣;當然也很想看看歐美這些歷史積累消耗殆盡的國家,未來十年會如何。

思考(2) 軍警等強力機關究竟該如何存在才合理?答案是程序正義。
片中,政客除了從政者,還有好幾個警方的人,一起圍繞著政客,為其提供各種支持,期待未來政客投桃報李,如下圖,有三個高級督察及之上的警察: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地方是醫院,政客家的孫子發燒了,於是一群人圍著政客轉圈圈。

當公器私用,尤其涉及軍警等強力機關時,普通民眾其實沒有多少反抗力量,《三塊廣告牌》也是在這里找了一個點深挖。

因此在電影中,遊行示威的學生被警察揍了兩次。更有意思的是,學生寄希望於中央來解決問題。而對於印度,其中央,不又是另一群政客嗎?

除此之外,片中開始時,發現薩芭屍體的警察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群人……

同時在屍體轉運中,還是警察與混混進行交接……

當後續發生焚屍案後,其實有很多知情人,但是並沒有一個知情人站出來,為啥?

面對這種強力機關,如果一定要規定一條原則,那就是——程序正義。

只有當強力機關的所有流程被約束,哪怕是四個混混需要被槍斃,也是逮捕——證據確鑿——提交法院——判決——執行的順序,而非抓起來直接槍斃。

因為強力機關本身就是執法機構,在其之上構建的任何機構,都是另一種形式的強力機構。所以這類機構,必須依託某個准則來行事,還是那四個字——程序正義。

尾聲
(1) 面對無明的眾生,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這些眾生中,有你,有我,有我們大家,如何避免角色(1)和角色(2)的悲劇,同時不能步入角色(4)的罪惡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薩芭是這樣做的——從影響身邊人開始,不斷提升身邊人的認知。只有當認知提升了,我們才能凝聚在一起,共同抵禦世間的苦,一起創造人間的甜。

(2) 當社會結構已經腐朽不堪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如果政客領導下的國家已經腐朽不堪,聖雄甘地的子孫們,毫不猶豫的喊出:

這是一部精彩的電影,韻味十足,回味無窮。

文章字數已超3000,以上還沒有放兩位男主的戲份,再次推薦,值得觀看

B. 現在做外貿前景怎樣

對於外貿有沒有前景,市場如何,通過最近的外貿行業信息可以看到外貿市場一直在不斷的增長趨勢。

#外貿企業訂單排到明年3月#

#外貿企業一箱難求#

這些話題最近經常混跡熱點話題,不難看出中國的外貿市場的現狀還是供不應求的多,但是必然也有些外貿企業獲客沒有那麼理想,還需看產品定位和競爭力。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國內疫情控制的較好,這也是機遇,目前還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完全代替中國「製造大國」地位。

疫情導致印度,東南亞等國家生產量下降,訂單重新迴流到中國

受疫情影響,低檔產品大部分從印度進口,現在,印度的供應商大部分因疫情停產了,希望把之前下到印度的訂單轉移到中國來。

國際運輸成本增加

1)上半年防疫物資集中包機出貨,空運費大幅漲價,運費是去年同期的2~3倍。還經常沒有倉位。有時候排期要等5-15天。

2)下半年疫情導致國際運輸力下降,海運倉位緊張,海運費暴漲,有些航線甚至是去年同期運費的10倍。MSK馬士基集團公司11月18日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務報表,單季利潤23億美元。瘋狂的是義烏發到歐州的中歐班列車,要搖號才能定倉。

總體來講,中國的貿易前景是非常可觀的,但是話說回來,雖然外貿市場很大,但是做起來又是一回事,外貿人是不是經常看見哪些爆肝的文章,每天很累確依然拿不到什麼客戶?

產品,是任何銷售的核心,如果不能准確定位自己的基礎自有產品和產品發展方向,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打下一片江山,恐怕能否存活下來都是個問題。

很多人喜歡臨時抱佛腳,認為只要客戶提出來,我就可以找到工廠做,到時候再說,這樣肯定是不行的,考慮市場需求,競爭力和安全性等因素。

例如,前一段時間義烏外貿商戶大量銀行卡凍結事件,中小企業沒有正規渠道收款,走地下渠道,被凍結,資金鏈斷了容易影響企業正常運轉,富港銀行作為美國商業銀行,安全性更高,為外貿企業解決收款難題。

C. 為什麼印度人喜歡在頭上綁頭巾

80年代大街上賣冰棍的商販經常用棉被裹著冰棍,來防止冰棍融化,當時很多小孩子非常不解,這么熱的天還給冰棍蓋棉被,不怕化了嗎?

其實棉被和衣物的作用是隔絕人體和外界的溫度,它們本身不會產生熱量。

冬天人體體溫比外界溫度高,穿上棉衣是為了保暖。

而印度地處熱帶亞熱帶,在43攝氏度太陽直射的室外,人體每小時會損失大約一升水分。

如果持續暴露在太陽直射的環境下,很容易中暑,人體此時最需要保持冷靜的部分就是頭部,大腦。

而頭巾的作用就是保持大腦相對外界來說較低的溫度。

貝爺在荒野求生撒哈拉沙漠那一集里,就用T恤自製了遮陽的頭巾:


這世界上許多東西之所以存在,是有它的道理的。

就是因為熱,所以才戴頭巾,當然,濕熱地區的印度人通常不戴頭巾。

對於印度人的印象,似乎印度的女子眉心都有天眼,而印度的男子頭上都裹著頭巾,然而事實上,印度真正喜歡在頭上裹頭巾的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普遍,主要以錫克人、少部分的穆斯林與印度教徒為主,大多數的印度普通人並不會裹頭巾

印度裹頭巾的習慣主要來自於錫克教徒,而錫克教形成的裹頭巾風俗,則是受到當年侵入南亞地區的穆斯林影響。

古代印度的 歷史 ,就是一部屢屢被外族侵染繼而統治的 歷史 ,數千年歲月里,從最早的雅利安人開始,不計其數的外族通過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的開伯爾山口進入南亞腹心地帶,毀滅本土文化的同時,將大量外來的文化帶到當地,最終形成了如今獨特而且極其復雜的印度文化

從11世紀開始,突厥人建立的中亞伽色尼王朝不斷侵擾印度,遠征印度有 歷史 記載的次數達到12次,最終在12世紀末,北印度地區建立起了五個定都德里的穆斯林王朝,統稱為「德里蘇丹國」,之後,同樣還是穆斯林為主體,印度又建立了著名的莫卧兒帝國。

由於德里蘇丹國與莫卧兒帝國的先後建立,數百年裡,大量穆斯林文化伴隨著突厥與普什圖人的湧入而進入到印度地區。在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之中,衍生出了著名的錫克教,以及印度的裹頭巾文化

原本的印度人並不裹頭巾,真正裹頭巾的是早期的穆斯林,當年的穆斯林進入到印度之後,為顯示自身的身份與眾不同,所以禁止其他非穆斯林群體裹頭巾,使得裹頭巾成為了當時南亞穆斯林的專屬配置,但偏偏有人不服氣,你不讓裹我偏要裹,那就是錫克人。

所謂錫克人並非是以血緣為紐帶,而是以信奉錫克教為准繩,在15世紀時,錫克教在旁遮普地區誕生,而錫克教的誕生,與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都有莫大的淵源。 原本的印度因為印度教教規繁雜且森嚴,還有種姓制度,使得印度的教派矛盾很深,加之後來排斥別教的伊斯蘭進入印度,使得矛盾加劇,這種情況下,改良派的錫克教誕生。

也正因如此,錫克教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因為充滿叛逆而受到了莫卧兒帝國的打壓,可錫克教發源之地旁遮普地區,是出了名的民風剽悍,非但沒有受到挫敗,反而越來越起勁,反抗莫卧兒帝國的決心越來越盛。

當時,非穆斯林群體都被禁止裹頭巾,可錫克教徒偏偏不管,明目張膽把頭巾裹在頭上,而且錫克教的頭巾非常誇張。歷經數百年歲月,如今南亞地區,除了少數之外,其他的大多數地區的穆斯林已經不再佩戴頭巾,然而錫克人卻將此保留了下來,並且作為其身份的標識。

正常情況下,印度錫克人的頭巾長度在5到25米,寬度大約30公分,佩戴的方法千差萬別,通常來說,頭巾裹得越大,代表其身份越貴重,往往只有錫克教的長老、祭司之類的人能夠佩戴超大型的頭巾,而他們的頭巾展開之後長度能超過100米。

而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有相關的講究與限制,不同的職業、地位、場合之下,要佩戴不同顏色的頭巾,雖然這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印度錫克人的內部,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 。

印度地處熱帶,戴頭巾不熱么:

第一,主要是西北部的錫克人佩戴頭巾

錫克人聚集的印度西北地區,常年風沙肆虐,高溫炎熱,在當地為了阻擋風沙與熱浪的侵襲,佩戴頭巾才是正確的選擇,大多數沙漠地區的人都有類似的習慣。

當然,印度大多數地方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去,這些地方高溫多雨,本地人是不會佩戴頭巾這種東西的,因為的確非常熱,除非偶然有錫克人定居在當地才會戴頭巾。

第二,戴頭巾已是一種文化,與環境無關

對於錫克人來說,頭巾是絕不可或缺的東西,甚至在國外服役的印度錫克教徒,堅持不戴頭盔而佩戴著頭巾,在錫克人看來,佩戴頭巾是為了保護頭發,推動平等和增強錫克人對於自身的認同的重要方式。

在錫克教之中,曾有先哲說過:「我們戴頭巾,就是要讓人在百萬之眾中認出我們。」

錫克人講究蓄發留胡須,所以必須要好好打理,因此佩戴頭巾能夠盡量保持頭發的干凈,而且錫克人認為頭頂不能空空向天,這是對於神靈的不敬。

事實上,印度真正佩戴頭巾的,僅有錫克教徒、少數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這些人佔印度人口的總比例不到2成,但因為印度總人口非常多,所以印度戴頭巾的人口的絕對數量才顯得非常多而已,而且錫克人在印度擁有極高影響力,尤其是在印度的軍中,因此讓外人產生了錯覺,其實裹頭巾在印度並不是一種普遍行為。

裹頭巾在印度部分人群當中,已形成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來自於他們的祖先,印度西北部乾旱高溫風沙大,戴頭巾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而在印度的其他地區,裹頭巾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標識,這是他們對於傳統的一種堅持。

印度是我國的鄰國,雖然和我國的關系,在我們國家強大以後就變得不是很好了,可是印度與我國的關系依然很重要。

說起印度,自然會跟遠古四大文明拉上關系,可惜只有地域上的關系。今天的印度並不是古代的印度,古印度早已滅亡。

不過不要緊,今天的印度十分神奇、十分奇葩,給世人提供了許多歡樂的源泉。

不過我們快樂歸快樂,對於一些印度神奇事到底如何神奇,也要了解一下,因為笑話背後,或許是生活道理。比如我們看到許多印度男性一年四季都喜歡在頭上綁著頭巾,好像他們都不怕熱一樣。

事實上,他們不會覺得頭頂很熱嗎?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奇的操作呢?其實這不是一個笑話,如果你笑話了,那麼你才是笑話。

一、印度人幾度浮沉,穆斯林強勢入主

古印度早已滅亡,今天的印度其實是當年大英帝國入主印度,將整個印度變成殖民地時,才誕生的。

古印度滅亡後,在那片土地上先後興起了大大小小數十個國家。不過這些國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度,直到大航海時代開啟後,英國人來了。

英國殖民者進入印度後,覺得這里小國林立,還不團結,是個絕佳的欺負對象,於是二話不說,英國大旗一插,開打。

就這樣,這幾十個小國被打成了一塊,成為英國在亞洲的一塊重要殖民地。印度再次統一,可惜不是本地人建立的功業,而是異國人。不過英國人不是第一個入主印度的國家,多年前,穆斯林世界也曾入主。

二、平權運動在進行,頭巾終究變傳統

穆斯林世界從公元8世紀開始,對印度進行征服,後來成功入主,建立國家。穆斯林世界的傳統也由此進入印度,包括綁頭巾。

不過綁頭巾在印度,是穆斯林人的專屬權利,當地的印度人是沒有資格的。為了統治,該習慣成為一項政策。

本來這也沒什麼,你愛綁頭巾就綁著吧,我反正本來就不綁的。可是階級的存在,會造成矛盾,矛盾會集中在一些外在的體現上。

由於穆斯林階級綁頭巾,當地印度人不能綁,時間長了,就成為一種階級固化的象徵。印度人漸漸坐不住了,尤其是印度的錫克族人。

錫克人不滿意自己是受到壓迫、剝削的階級,於是推廣平權運動:你綁頭巾,我也要綁。於是印度男人在錫克族首領的號召和帶領下,開始綁頭巾,後來成為傳統習俗之一。

到了今天,印度男人在成年後,有綁頭巾的習慣,這其實是傳統習俗使然。

三、沙漠地帶太陽猛,頭巾可以隔高溫

前文說道穆斯林世界入主印度,將綁頭巾的傳統習俗帶進印度。那麼穆斯林綁頭巾是為了什麼呢?他們的頭頂不熱嗎?其實穆斯林在阿拉伯,阿拉伯可是沙漠地帶。

沙漠地帶又干又熱,綁頭巾難道不熱嗎?其實這種尋常的意識是錯誤的,綁頭巾不產生額外的溫度,反而會隔絕外部的溫度。

衣物有保暖禦寒的功能,我們穿衣服是保住人體本身產生的溫度,不被外部溫度影響,尤其是冬天。夏天炎熱,外部溫度可以高於體溫,人在室外,有中暑的風險。

為了防止中暑或者曬傷,可以採取在頭上綁頭巾,以隔絕高溫陽光射線的方式。所以阿拉伯人在頭頂上綁頭巾,是為了隔熱,防止中暑。

穆斯林的傳統習俗進入印度後,被錫克族的平權運動吸收。不過這一傳統習俗不會在印度「水土不服」,因為印度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幾乎全境都是高溫炎熱的氣候,與阿拉伯的熱帶沙漠氣候差得也不多。

如此一來,印度男人綁頭巾,不但不會頭頂熱,反而能防止中暑。

所以我們覺得印度男人在頭頂綁頭巾會很熱,是一種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而印度男人綁頭巾一來是因為傳統習俗,二來是因為天氣太熱,當中並沒有什麼神奇的事。

印度男人綁頭巾,也許頭頂有些熱,可是不綁頭巾,頭頂會更熱,而且是熱很多,熱到可以讓他中暑的程度。

是所謂你笑印度男人綁頭巾,頭頂熱;他們笑你沒知識,白讀書。確實我們的思維受到一些常見意識的影響,比如頭頂被頭巾包著,就會很熱。其實任何事物都有環境性和比較性,具體情況都得具體分析,你說是不是?

印度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境炎熱,印度平均氣溫在22度以上,所以沒有四季之分,只有一季,那就是夏季。

有人問我: 印度處於熱帶,為什麼有人喜歡頭上綁著頭巾,難道他們不熱嗎?

首先說明一點,也不是所有的印度人都戴頭巾,印度一部分人喜歡戴頭巾是由於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沙漠的原因,另一個就是傳統風俗的原因。

走的印度街頭戴頭巾的主要是兩類人:一類是錫克人,另一類是拉賈斯坦人。其他的印度人都舍棄了戴頭巾,因為戴頭巾太繁瑣。

這就是好比我國過去農村人喜歡頭上裹羊肚手巾一樣,到後來帽子出現了,為了方便人們就不再裹羊肚手巾了。帽子流行開來以後農村人裹羊肚手巾反而成為了另類,我想現在的印度情況和我國農村差不多吧?

為何錫克人固執地裹頭巾呢?

這要從穆斯林教統治印度時說起,穆斯林教最初是從阿拉伯國家傳到印度的。

當年穆斯林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力,只准許穆斯林教徒裹頭巾而不允許印度人裹,這種做法大大傷害了錫克人的自尊心,為了表示抗議,自尊勇敢的錫克首領號召所有錫克男人裹頭巾示威,就這樣倔強的錫克人把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拉加斯坦人裹頭巾是因為拉加斯坦地處沙漠地帶,其他沙漠地帶的人也裹頭巾。印度沙漠地帶和阿拉伯國家的環境差不多,為了防止沙漠傷害到頭部和防中暑,拉賈斯坦人喜歡出門裹頭巾。

(拉賈斯坦人)

從上面可以看出,傳統風俗是造成印度人喜歡裹頭巾的原因,既然是風俗,也就不存在著怕熱不怕熱的問題了。

最初穆斯林教傳到印度時,阿拉伯人也是裹頭巾的,阿拉伯屬於沙漠地帶,天氣炎熱,為了防止沙漠打到臉上裹頭巾是一種正常現象。

另外穆斯林教義認為頭是人尊嚴的地方,不能隨便讓人摸,讓人摸了會不吉利,身體其他部分有衣物包裹,因此頭部必須用頭巾包裹起來。後來印度錫克人繼承了這一傳統。

天那麼熱,頭上裹上頭巾難道不熱嗎?

.我就問你一個問題,假如讓你赤裸裸的站在太陽底下暴曬,旁邊有棉衣,你是穿上棉衣還是堅持裸體暴曬呢?

如果你腦袋沒被驢踢,肯定要穿上棉衣防止暴曬。

大家還記得小時候農村人馱著冰棍箱子賣冰棒嗎?冰棍箱子是木頭做的,外面還要罩一層棉被,其目的就是隔熱,防止外面的熱量進入冰棍箱內。

陝西農村的老大娘。中午出門頭上都頂著毛巾,陝西風多天熱,大娘頭上頂毛巾的作用就是遮擋強烈的陽光。

(帕帕頭上戴)

印度氣候炎熱,印度人頭上裹毛巾,也是為了防止太陽光直接暴曬,裹頭巾起到隔熱擋陽光的效果。

這就好比人在太陽光下勞動,都要穿著長衣長袖一樣,穿長衣長褲不是為了保暖,而是為了防止陽光暴曬。

相信大家了解了以上知識,也就沒有「印度人裹頭巾不怕熱」這樣的疑問了。

文/秉燭讀春秋

家是農村的朋友都會注意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在炎熱的夏天,毛巾是一道風景。

農民大叔在莊稼地幹活的時候,都會用一條厚厚的毛巾蒙在頭上。

開始的時候,非常納悶。

就問農民大叔,你們蒙上毛巾不怕中暑嗎?

農民大叔反問:如果你在太陽底下覺得熱的時候,脫下上衣會涼快嗎?

仔細一想也是這個理,在室內脫衣服確實能降溫,叫人感到涼快。

在太陽照射下,衣服可以吸收部分太陽熱量,光著膀子才會被曬脫皮。

毛巾裹在頭頂,也是一樣道理。

那就是頭巾是民族標志,就像穆斯林頭頂的白帽子一樣。

哪個民族呢,錫克族。

也就是說,在印度並非所有人頭頂裹著毛巾,只有錫克族男子才會這樣做。

印度有1.9%的居民信奉錫克教,也就是說約有2000萬人左右。

錫克族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的旁遮普邦、德里邦和哈里亞那邦,尤以旁遮普邦人數最多。

一般來說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錫克族信奉的是錫克教。

所以說,錫克族男子裹頭巾不僅僅是民族頭飾,而是宗教標志。

印度的錫克教形成於十五世紀,距今已經有五百多年的 歷史 。

任何一個宗教,都有其產生背景,錫克教也不例外。

眾所周知,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在公元2世紀就誕生了。

8世紀起,阿拉伯、阿富汗等外族人開始入侵,伊斯蘭教傳入印度,但是影響還不大。

到了15世紀,伊斯蘭教在印度地位就非常高了。

因為在1526年巴布爾在印度建立莫卧兒帝國,此人是個突厥化的伊斯蘭教徒,所以伊斯蘭教在印度的地位得到極大提升。

錫克族人接受不了伊斯蘭教在印度的主導地位,也反對印度教的種族、種姓制度。

所以錫克族人拿納克決定自成一派,創立一個獨立宗教,於是錫克教就應運而生。

錫克教沒有印度教的嚴格等級制度,提倡人人平等、包括男女平等,追求公平正義、崇尚自由。

錫克教也沒有復雜的儀式和教條,也不崇拜偶像。

錫克族雖然沒有繁瑣儀式,但是他們對服飾非常講究。

那就是,只要是錫克教徒,必須具備五大標志:

腰佩短刀、終生留須發、隨身攜帶梳子、身穿短褲、手腕佩戴鋼箍。

這就是說,開始的時候,裹頭巾並不是宗教服飾。

因為在古代印度,佩戴頭巾也是一種身份象徵,只有印度教徒可以戴頭巾。

這讓追求平等自由的錫克族人難以接受,為了爭取平等,他們就跟印度教對著干。

所以錫克教規定,凡是信奉錫克教的男子不管年齡大小,都必須戴頭巾。

進入近代 社會 以後,印度 社會 風氣發生轉變。

種姓制度取消了,很多印度教男子也不再戴頭巾了。

可是錫克教將這個習慣堅持下來,雷打不動。

哪怕是當了兵,錫克男子的頭巾也是標配。

錫克族崇尚武力,男子英勇善戰,所向無敵。

所有錫克族的男子,都有同一個姓氏「辛格」,翻譯成中文就是「雄獅」的意思,

錫克族人雖然只佔印度總人口的不到2%,印度軍隊中卻有13%的士兵是錫克族人。

錫克族把蓄發和裹頭巾看得比生命都重,印度軍方也不得不妥協,允許士兵在軍營裹頭巾。

為了保護士兵安全,印軍獨創製造了適合錫克族士兵佩戴的方形頭盔,蓋在頭巾上。

錫克族人即使走出國門,也要維護自己戴頭巾的權力,毫不妥協。

比如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就曾頒布出一條禁令,不許英國公交車司機在上班的時候戴頭巾。

這時候一個蘇漢·辛格·喬錫克族人挺身而出,他聲稱:如果不取消此禁令,我將自焚。

他的抗爭最終成功了,英國政府不得不做出讓步。

無獨有偶,上世紀80年代,因為英國伯明翰一所學校禁止學生上課戴頭巾,12歲的古林德·辛格·曼德拉家人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將這所學校告上法庭,最後贏了官司。

加拿大自由黨聯邦政府 科技 和經濟發展部長就曾經對媒體說,讓他取下帽子,比脫光他衣服還難受。

這位加拿大官員也是錫克族人,他遇到了讓他難堪的場面。

那是2017年4月,他在美國參加一個經濟會議。

從底特律機場乘飛機返回多倫多的時候,被要求取下頭巾進一步檢查。

這時候他怒不可遏,對媒體說了這番話。

加拿大外交部就此事跟美國方面進行了嚴正交涉美國國土安全部高級官員被迫做出了口頭道歉。

錫克族人數不多,但是他們為了維護宗教自由作出的抗爭,叫人肅然起敬。

可以想像,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里,頭巾依舊會是錫克教的象徵,會不離不棄地伴隨著錫克族男子。

只要他們頭上包的不是太陽能電熱毯,就會不因此升高頭部溫度,反倒是摘掉頭巾會熱暈很多人。

這年代是看不到了,記得大概九零年代以前,路邊有很多賣冰棒的車子,有自行車、三輪車、小推車,車上載著「簡易電冰箱」,其實就是泡沫塑料或者木製的箱子,有隔溫保鮮的作用,將冰棒放到裡面,上面附上一層大小適當的「薄被」。

薄被再套上一層塑料布,然後蓋在冰棒上方就可以起到隔溫的作用了,隔絕熱氣進入,並且避免涼氣外泄或通氣造成內部溫度升高,所以只要箱體避免暴曬,冰棒哪怕在外一天也不會在泡沫箱內完全融化。

在我國山西和晉西北地區同樣有白羊肚巾,作用相似,主要起到有限隔絕溫度的作用,夏天不單能避免太陽直接照射產生高溫,還能有效將一部分熱度隔絕於頭巾外部,同時因為地域乾燥,風沙較大,可以避免頭發藏污納垢,還能擦汗撣土,可謂一物多用。

伊斯蘭世界國家的頭巾講法太多,他們自己也因某些細節爭執不休,而且涉及宗教,還是別參合了,略過。

印度錫克教,綜合了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一部分,雖然脫離印度教不過500多年,但卻演變成為一個極具特色的教派,他們終生不刮鬍子不剪發,在他們的認知里,覺得這種造型可以體現自己的博學與勇猛。

錫克教的頭巾和他們的形象一樣,非常有特色,頭巾被他們稱呼為「塔克」,長約一米(有的更長),包好後呈現中間凹陷,兩邊凸起的形狀,出於傳統,樣式略顯單一,但是花色眾多,北方印度人明顯比南方印度人高大威猛一些,加上終生蓄留的胡須和長發,遠遠的看著就顯得高大帥氣有霸氣。

其他印度人無論宗教全憑自己好惡來決定是否使用頭巾,錫克人則無法拋棄這個傳統,本來頭巾的使用是伊斯蘭世界始發,錫克教徒也借鑒過來,在伊斯蘭國家侵佔印度的時候,他們不允許非教徒包頭,但是不甘屈服的錫克教覺得,你越不讓我包頭,我就越要包頭,這才叫勇敢,頗有些不屈不撓的精神,於是本地的伊斯蘭教眾無奈之下自己放棄了頭巾······只有婦女還保留著這種習慣。

傳統習慣問題,錫克人戴頭巾可能要比其他頭巾使用者略顯難受一些,人總是在運動的,長達一米的頭巾,包著不曾修剪的頭發,發汗之後,那感覺肯定好受不了,再加上頭發和頭巾的重量······

如果坐辦公室天天吹冷風敲文件還好,如果從事戶外工作或者運動那就遭殃了,即便是參加運動會也得戴著頭巾,只有在睡覺和洗頭的時候才能輕松一下。

究其原因就不只是實用問題了,雖然有著類似的效果,但是錫克人用頭巾包頭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裸露自己的頭頂朝天是對神明非常不敬的行為。

還有一點原因,也是喜歡 旅遊 的小夥伴們需要注意的,如果有機會去印度,無論他們是否包頭,都不要觸碰他們的頭部,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對他們的侮辱,錫克教更是如此,頭巾也不許碰,而且非常介意他人看到自己的頭發,厭惡他人要求自己把頭巾拆下,貌似你是怕他太熱為他好,但他可是會急眼的呦······因為登峰造極的侮辱也不過如此。

我在前兩天的一條問答中,曾談到印度這個「奇葩」的國家。

今天我們又來聊一聊印度的 另一「奇葩」怪相

那就是 包頭巾 的問題。

為什麼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天氣炎熱

印度位於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全年平均氣溫在22度以上,特別是夏天,炎熱程度更不用說了。

在太陽直射的室外,如果一直暴曬,是很容易中暑的。

包上頭巾,可以有效地防止陽光的照射,隔絕外界的溫度,從而保持身體恆溫。

因此,印度人綁上頭巾,也是不無道理的。

既然是為了防嗮降溫,那麼進了房間,照理說就可以取下來吧。

可是為什麼還是一直戴著呢?



、 宗教傳統

印度是一個宗教大國, 也存在復雜的種姓制度,其中戴頭巾就是一種宗教習俗。 大多數的印度人包著頭巾都來自於一個民族——錫克族。

錫克族的男子身材魁梧,終生不剪頭發,喜歡留著胡須 。 他們保持著習武的傳統, 驍勇善戰。

所以,有人調侃過: 在印度,不要去招惹那些戴頭巾的!

錫克族的頭巾很奇葩,又稱為「塔克」,長約一米,甚至更長,包好後中間凹陷下去,兩邊凸起。

頭巾的花色也特別多,有的還特別鮮艷。

三、民族信仰

錫克人戴頭巾,還有一個原因,他們認為,把頭暴露在外,同時頭頂朝天,這是對神靈的大不敬。

所以假如哪一天你去了印度,千萬不要感到奇怪,更不要去摸印度人的頭,免得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令人費解的幾點,請大家探討:

簡直是不可理喻!

在說印度之前,先來看一個我們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頭巾款式,即圖1


1951年,民兵方隊第一次出現在我國的國慶閱兵儀式中。最顯眼的就是白色頭巾了。

白色頭巾+黑色布衫+長槍的造型,到現在還經常活躍在各種影視劇中。


當時這個民兵方陣,是由華北老解放區的民兵代表們組成的,很多人甚至是參加過抗日和解放戰爭的戰斗英雄。



你肯定很奇怪,明明問的是印度,你拿咱們中國說事幹嘛?


其實很簡單,即使是我們中國的民兵,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扎白色頭巾。

所以印度人也是這樣。


印度——印度共和國


印度,全名印度共和國 Republic of India,總共有100多個民族,比如: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泰盧固族、馬拉提族、泰米爾族、比哈爾族、拉賈斯坦族、古吉拉特族、馬拉雅蘭族、旁遮普族、坎納達族、馬拉雅蘭族、奧里雅族和阿薩姆族等等。


幫頭巾的這幫印度人,實際上只有錫克族。

錫克族,實際上是信奉克教的旁遮普人,後來被統稱為錫克族人。

錫克族人主要居住在印度北部的很小一部分區域,高大勇猛,好戰,是印度兵源的主要來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從印度招募了大量的錫克族士兵補充進軍隊,以至於錫克族人一度成為英軍的主力部隊。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的錫克族軍隊也曾四處出征,遠赴伊拉克、敘利亞、希臘和義大利等地。



接下來,重頭戲來了


1962年10月,利慾熏心的印度當局,以為有了某些國家的支持,就肆無忌憚地向我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進攻。我國西藏、新疆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


其中,印度軍隊中的王牌旅,第四師第七旅,被我人民解放軍全殲,旅長達爾維(准將)被活捉。

而這個第7旅,就是由錫克族人組成,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德、日、意三國法西斯軍隊作過戰,號稱「打遍歐、亞的勁旅」。



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問題實際上有點倖存者偏差的意思,你看到的外面的印度人都裹著頭巾,就以為印度人都這樣。

實際則不然。


我是夏醬老師,一個有溫度的教育工作者

應該是錫教族宗教信仰!

在印度,稱信奉錫克教者為錫克人或錫克族。

錫克人終生不剪頭發,而且蓄須。 關於錫克男子的頭發和頭巾,我所知道的有兩個說法。一是,在印度被穆斯林征服和統治時期,因穆斯林有包頭的習慣,征服者為顯示自己與眾不同,不允許其他民族包頭。

而錫克人天性彪悍,特意用頭巾包頭以示抗議,而且發誓不推翻莫卧兒王朝就不剪頭發。以後,蓄發蓄須、包頭漸成錫克人風俗延續至今;另一種是說,錫克人認為頭發受之於神,不能剪掉。 而頭發過長不便行動,於是用頭巾包頭。

一般在印度帶頭巾的,都不敢得罪!

人們對高溫炎熱和高溫濕熱採取的對策是不同的。當空氣濕度小,人體體表水份蒸發大時,帽子頭巾和寬松罩袍就很友好。我國西北地區就能看到很多帽子頭巾這樣的打扮。印度處於熱帶,既有炎熱乾旱,也有高溫濕熱。帶頭巾的多處於炎熱乾旱地區,或者來自於炎熱乾旱地區。

D. 美伊即將大打出手,一支東方艦隊卻趕來解圍,這支艦隊是哪裡的呀

東盟國終於出手,艦隊抵達美伊對峙的地點,伊朗吃下了定心丸!

美伊對峙

自美伊對峙以來,美國和伊朗兩國都在積極尋求其他國家的支持,首先是美國方面為打擊伊朗尋找了許多借口,希望得到盟國的行動支持,但目前似乎沒有什麼效果讓盟國來幫一把,目前在波斯灣的美國盟國中只有英國一國,顯然數量不夠。

即使美軍登陸,伊朗軍隊仍有一戰之力,但在空中和海上的戰爭中,伊朗獲得勝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在印度海軍的介入下,估計戰爭的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此後,伊朗外交發言人也對印度獲得的支持深表感謝。

E. 還原真實的印度——印度二周旅行

首先來講一下簽證,印度移民局2017年對電子簽證的條件又放寬了,有效期120天,60天停留,可以2次入境。印度電子簽官網:https://indianvisaonline.gov.in/visa/tvoa.html。相對於南亞同一地區斯里蘭卡 旅遊 最近幾年的持續火熱,目的地印度一直不溫不火,中印二個人口大國之間的直飛航班很少。從 旅遊 大數據來看,中國 旅遊 的出境人群以90後排第一,80後排第二,其中又以女性居多。選擇出行目的地,大家考慮的比較多的首要問題應該是安全,國內常有對印度治安不好的相關報道。事實怎麼樣呢?

應該說在印度的 旅遊 城市,9月末10月初馬哥二周時間走遍了印度北部的 旅遊 金三角地區(德里、阿格拉、齋普爾),瓦拉納西、孟買五個城市,這些地區都是印度主要的語言印地語區域,治安情況相對是比較好的,雖然有騙子有小偷,但是印度在城市的馬路上軍警是隨處可見的,相對於上海的路面布置有更多的警察,且警察和軍隊很多都配備長槍,也有維持治安的警察配備長竹棍。印度的機場相對國內來說,安檢更嚴格一些,進入印度的機場必須出示機票預定信息,最好是列印的,如果忘記列印,也必須出示手機英文簡訊,每個入口都有警察檢查,沒有預定信息是不能進入的。博物館和高檔商場也會嚴格安檢,很多時候必須打開背包檢查,甚至背包必須寄存。首都德里的地鐵安檢也比上海地鐵嚴格很多,所有行李過掃描儀,每個人都會像機場一樣過安檢門並人工全身安檢,所以高峰期地鐵站的安檢隊伍會很長。

要注意的是,有了印度 旅遊 簽證,並不是印度境內的所有地方都可以暢通無阻,作為曾經是獨立國家且和我國交界的錫金邦,必須向印度有關部門申請特別通行證,但據馬哥所查,中國公民很難獲得這一特別通行證。東北部的那加蘭邦也屬於外國人限制區域,不能前往,必須向印度有關部門申請。關於那加蘭邦,馬哥以前在法國的時候看過法國人拍攝的一個紀錄片,反政府的力量一直比較強。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屬於印度的保護區域,外國人同樣必須申請才能進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可以前往。

接著來談一下印度的這幾個熱門 旅遊 城市。

德里是印度的首都,老城區稱為德里,行政區域稱為新德里,也是大英帝國殖民時代前莫卧兒帝國的都城,德里的著名景點很多都是莫卧兒帝國時期留下的。莫卧兒人從中亞而來,屬於蒙古人和突厥人的混血民族,宗教信仰伊斯蘭教,講波斯語,擊敗了德里蘇丹國和周圍各國,稱霸於整個印度北方。國內的銀行是無法兌換印度盧比的,所以只能到新德里機場之後兌換。機場的匯率很差,有服務費,100美元只能換到5600-5700盧比左右。如果在德里市區的money exchange兌換,一般可以換到6400-6500盧比。但是德里的money exchange很少,看到了就要一下子多換些。銀行的匯率也比較差。盧比和人民幣換算基本可以算作10盧比相當於1元人民幣。從機場到市區可以選擇預付費計程車。預付費計程車比外面等候區直接找的略貴,但是櫃台人員和司機都會英語,外面的等候區司機很可能不懂任何英語。計程車分帶空調的和不帶空調的,價格不一樣。

德里建成的地鐵已經覆蓋了大部分城區,可以使用充值卡(smart card),但是有一些特殊規定。充值卡(smart card)押金50盧比,第一次必須充值100盧比,第二次必須充值200盧比,以後可以充100-2000盧比,只有人工櫃台充值,無論卡內余額多少,退卡一律只退30盧比,充值卡有效期為一年,非常坑的霸王條款。所有的景點可以通過地鐵或者是地鐵加突突車的方式到達。印度的突突車分為三種,半圓形半封閉黃綠色的電動突突車最貴,敞開式的電動突突車其次,人工腳力突突車最便宜。雖然印度對外國人來說是小費國家,但是商量好價格後不用再給突突車司機小費,雖然很多突突車司機到達後仍然會要小費,可以看情況決定是否給他一點,一般10盧比20盧比可以打發。如果是包突突車半天或一天,可以酌情給小費。去餐廳之類的地方吃飯,一般需要給小費,50盧比之內或者留下剩餘的零錢就可以,並沒有誰規定一定要給15%之類。印度的酒店和餐廳價格一般都不包括18%的消費稅,所以賬單上一般會額外加上18%的消費稅,9%由中央政府收取,9%歸邦一級政府。這項不是餐廳服務費。

德里的主要景點包括世界文化遺產紅堡(在地鐵站出來後需要穿過破舊的熙熙攘攘的老街),離紅堡不遠處步行可達的賈瑪清真寺(穿過一片貧民區),世界文化遺產胡馬雍陵,世界文化遺產顧特卜塔,巴哈伊教蓮花寺,印度教阿克薩達姆神廟,印度門(印度大閱兵的地方),印度總統府和國會大廈,國家博物館等。在德里的地鐵、熱鬧場所和景點,記住要防小偷。對於馬路上搭訕的人需要提高警惕,在火車站之類的地方不要輕信別人「好心」告訴你火車班次取消之類。印度人的騙術套路很多,尤其針對外國人,可以在網上搜索,防止各種被騙。

外國人如果需要乘坐印度火車,需要前往德里NDLS這個最大的火車站International Tourist Bureau,在火車站的Terminal 1大樓的二樓,需要事先查好自己需要乘坐的火車信息,帶上護照,然後當場填表付費預定,工作人員不會幫你現場查詢,很多人在叫號排隊等候,表格上需要填寫火車班次、火車車名、座位類型(座位一共有7種,必須選擇1種)、座位位置、餐食是素菜還是非素菜等。可以一次性購買在印度境內需要乘坐的所有火車票。外國人的火車票費用遠高於印度本國人,和大部分 旅遊 景點一樣,外國人的門票費用高出印度人十倍甚至二十多倍。印度的火車班次、火車車名、座位類型、運行時間等都可以在印度全國鐵路官網http://www.indianrail.gov.in查詢到。官網是無法直接購買車票的,必須在其他網站購買,但是火車票購買系統的注冊需要提供印度當地的手機號碼,所以外國遊客還是去火車站直接購買比較方便。火車上有查票員,會核對乘客的姓名,因此要以自己的個人信息購買。

阿格拉最著名的二大景點是泰姬陵和阿格拉堡,都是莫卧兒帝國時期的伊斯蘭建築。印度的大部分景點都是周一關門,但這二個地方周一都是開放的。阿格拉可以從首都德里當天往返,最快的一班列車是上午發出,傍晚返回,單程1小時40分鍾,其餘的慢車一般單程需要4-5個小時。外國遊客一般選擇座位類型CC(chair car),單程票價1010盧比,相當於人民幣101元左右,票價包括一頓餐食和一瓶水。餐食尚可,這瓶水馬哥打開只喝了一小口,氯氣味道非常濃。一般餐廳免費送的水或者購買的瓶裝礦泉水並沒有任何味道,和國內傳說的不一樣。餐廳可以選擇適合外國遊客的,一個人消費50-60元人民幣就吃得不錯了,不會出現拉肚子的狀況。當然前提是你必須適應印度的口味,印度菜自不必說,印度的Chinese, American, Continental食物都是印度改良式的,無論是中式炒飯,還是漢堡王賣的漢堡,西餐廳的通心粉,都是辣的口味。馬哥有一次點了一道西紅柿色拉,然後端上桌的就是切片西紅柿,沒有其他任何東西,希望你理解印度的食物!泰姬陵的門票外國人1000盧比,相當於人民幣100元,印度人40盧比,合4元人民幣。進泰姬陵外國人有專門通道,本地人遊客多需要排長隊。不要找任何導游,他們忽悠說有辦法帶你快速進門,其實外國人進去都很快。在其他景點也不需要找門口亂七八糟的各種自稱導游的人!在印度打突突車或者買東西(除了水之類的)一定要討價還價,突突車開價如果是100盧比,一般最貴類型的突突車60盧比就可以搞定,本地人同樣距離差不多是20盧比的價格。

齋普爾,印度北方大邦拉賈斯坦的首府。著名全球攻略Lonely Planet有一本是專門介紹拉賈斯坦邦的,可見拉賈斯坦的 旅遊 資源非常豐富。馬哥的火車在早上6點,一大早趕到德里NDLS火車站,車站里有很多印度人還在睡覺,當然在地上。不要覺得奇怪,印度到處都是比較貧窮睡馬路的人。馬哥的座位類型還是CC(chair car),一共5個小時的車程,700多盧比的票價。同樣提供餐食和水,餐食還可以,水和去阿格拉是同樣牌子的,不同點是這次給了大瓶裝,馬哥沒有打開。齋普爾新區秩序稍好,但是馬哥住在老城,人群熙熙攘攘,況且地鐵正在施工,交通一片混亂。印度式過馬路比中國式的更厲害,無論是 汽車 、突突車、摩托車、自行車、行人等等想過就過,有個空隙就能鑽過去。齋普爾的馬路上不僅有牛,還有很多羊,豬在散步。當然,在印度,猴子也是很多地方可以見到的。齋普爾著名的 旅遊 景點包括城市宮殿、風之宮殿、簡塔·曼塔天文台、水之宮殿、琥珀堡、傑伊加爾城堡、老虎堡等。三個城堡都在山上,俯瞰的景色頗為壯觀。從火車站出來的時候,總有人主動上前拉生意,盡量砍價,不要包全天的車,沒有必要,各個景點門口都有突突車等待著。包車的價格較貴,而且突突車司機都會帶你去商店購物,然後還會告訴你這不是商店,是工廠!難道外國遊客連商店和工廠都不會區分嗎?他們這么說是為了說明這里的價格便宜,是工廠出廠價之類,其實一點都不便宜,專宰遊客!

馬哥在阿格拉幫一個突突車司機去逛了三家商店,但是沒買東西。看完第一家的時候,我就說後面二家不去了,司機很苦惱,說不買東西不要緊,但是人一定要去!我很好奇地問為什麼?他說以後商家會給他們這些合作的司機送禮物。他說自己是底層人,禮物對他來說也很重要,印度沒有任何社保制度,不像中國那樣,他們年紀大了之後,還是需要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希望我能幫助他。同時他也抱怨,政府的18%消費稅對他這樣的人來說太高了。他上次大選時沒有去投票,2019年的大選,他一定不會投現政府莫迪所在的黨派。好吧,馬哥繼續完成了後面二家店的任務!齋普爾酒店的前台小夥子也說,很多人不喜歡莫迪,消費稅太高了,下一次他們會給國大黨機會。應當說,印度的宗教氛圍沒有馬哥來之前想像得那麼濃烈,而民主選舉是印度化解 社會 矛盾的一種方式。

瓦拉納西,印度教聖城,機場離開瓦拉納西城區有一個小時的車程。計程車司機在路上跟我聊天時連說二遍自己是高種姓剎帝利,看我聽後沒大反應,一定有所失望:)瓦拉納西最著名的當然是恆河,沿著恆河有一段3公里長的步行區域,一路上全是Ghat,包括火葬的Ghat,24小時不間斷,據說已經燒了三千年,此地完全禁止遊客拍照。當地人跟我說,現在政府為了保護恆河水質,只允許死去的懷孕的婦女和10歲以下的兒童水葬,其他人只能火葬了。另外一個著名的景點是鹿野苑遺址(門票200盧比),是佛祖釋迦摩尼開悟之後,第一個傳道的地方,是佛教的四大聖地之一。在鹿野苑附近還有泰國寺、中國寺、西藏寺、緬甸寺、韓國寺等(寺廟無需門票),還有一座小型博物館,門票只要5盧比。此外,鹿野苑遺址旁還有一座耆那教神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研究下耆那教。馬哥也是在那裡第一次見到真正的耆那教廟。在印度,不管什麼寺廟和宮殿,只要門口需要脫鞋進入,一定有看鞋的人,必須支付10盧比給看鞋的人。這和斯里蘭卡不一樣,斯里蘭卡可以給錢,也可以不給錢,給了算小費。在瓦拉納西,馬哥也是住在老城區的酒店,一片人來人往,噪音很大,到了晚上,街道上更是擁擠不堪,酒店裡倒是分外安靜。穿梭在老城的大街小巷中,印度的市井百態盡入眼簾。老城是普通民眾的聚居區,偶爾能見到小巷裡還有印度教神廟,人丁旺盛,門口坐有苦行僧。

孟買,馬哥不得不說是印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座城市。孟買的機場來回經過濱海大道,非常漂亮。這里不僅有新建的高樓大廈,還有Fort區英國殖民者留下的大片建築,數量遠遠超過上海外灘的萬國建築群。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維多利亞火車站、高級法院、孟買大學、威爾士王子博物館等等。其他 旅遊 景點包括印度門、濱海大道、象島、聖雄甘地紀念館、寶萊塢電影基地、千人洗衣場、海上清真寺、聖托馬斯大教堂等。如果住在Fort區,大部分景點可以步行到達,路遠的可以坐計程車,大部分司機都會打表,也有些司機會和你商量一個固定價格。象島上的印度教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從印度門附近坐渡船一個小時可以到達,來回船票是180盧比。聖雄甘地紀念館是1917-1934年甘地在孟買期間的住所,一幢獨立的三層樓房,正是在這里,甘地思索出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三樓的甘地房間和陽台依然保持著甘地時期的模樣。紀念館不收門票,出來的時候做一些donation就可以。千人洗衣場類似於貧民區,是孟買集中洗衣服的場所,破舊的房屋裡掛滿了各種衣服。馬哥並沒有前去百萬人居住的達拉維貧民窟,因為馬哥在印度各個城市已經見到了太多貧民窟。海上白色清真寺離開大陸有1公里的通道,通道的一邊是擺攤賣各種東西的小販,另一邊排滿了乞討的殘疾人,各種生活的狀態和心情的人們在這里交織在一起,五味雜陳。聖托馬斯大教堂是英國人在孟買建造的最古老的建築。孟買和德里一樣,有著不少高檔的五星酒店,但是大量的人群為著微薄的收入而忙碌著。新建的高層樓房的售價幾乎和上海一樣,需要千萬人民幣。

在最後一晚離開孟買前往機場之前,我和酒店餐廳里一位非常和善的中年員工有一段對話:

我:我剛才看見你們老闆了,穿白色襯衫的那一位,和你們兩位經理開完會,司機開車把他接走了。

印度員工:是的,他在孟買有16家酒店。

我:哇,大老闆。

印度員工:是的,大老闆。

我:你幾點下班?

印度員工:晚上11點。

我:幾點上班?

印度員工:早上7點。

我:哇,你工作16個小時,太長時間了,平時怎麼休息的?

印度員工:我放棄休息,主動要求天天上班。

我:哇,你住在酒店附近嗎?

印度員工:不近的。

我想,這就是印度。很多人說印度旅行的挑戰可以提升自由行的能力,以後再去世界各地會有越來越強的適應能力,馬哥完全同意,應變能力是需要慢慢培養的。如果是初級自由行的朋友,馬哥建議可以從東南亞、阿聯酋和斯里蘭卡開始。發達國家的交通和各方面設施都比較完善,旅行起來相對容易,而發展中國家往往更鍛煉人。像馬哥這樣的旅行者是從不跟團的,印度有大量的日本遊客,大部分印度人都認為馬哥是日本人,每次都要糾正一下,Chinese!

F. 同樣是排外,為何印尼暴力,馬來西亞卻柔和,馬來西亞手段是否更高明

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是一視同仁的,在某些方面我們應該做到相互尊重。這可能在全球來說都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事。然而,同樣都具有獨立主權的兩個國家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在對待外來移民問題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很多人認為這兩個國家對待外來移民太過軟弱不會尊重他人的意願和選擇,也有的人認為這兩個國家對待外來移民過於溫和不會在保護本國利益方面作出讓步。其實他們對待外來移民是非常重視而且正確的一種態度,就像對待一個國家一樣,對待自己民族也同樣是如此。同樣是一個國家對待外來移民態度不同卻也是非常正常的事兒!

G. 在國外旅遊的時候把買的東西寄回家需要清關和關稅嗎

郵局辦理。國際包裹有空運和水陸兩種。你講的就是水陸包裹。不過這是中國郵政的規矩,不知印度郵政是否一樣。

可能涉及進口關稅,看是些什麼東西。給你份資料如下:

中國海關關於攜帶物品出入境的規定

中國海關關於攜帶物品的規定 凡攜帶任何物品入中國均要申報及接受海關人員的檢查。旅遊不可以為鉛晌他人攜帶任何物品過關。 1、香煙/雪茄/煙草 入境 停留少於六個月者可攜帶四百支香煙; 停留多於六個月者可攜帶四百支香煙; 出境 四匣煙草物品; 2、含酒精飲料入境停留少於六個月者可攜帶二瓶酒精飲料(0.75公斤);停留多於六個月者可攜帶四瓶酒精飲料(0.75公斤); 3、中葯及成葯出境每人最多可攜帶三百元的葯物到外國; 每人最多可攜帶一百五十元的葯物到香港和澳門; 嚴禁攜帶超過限量的葯物入境; 4、禮物 入境 適量香水(自用); 5、黃金、銀器及裝飾品;入境不可超過五十克;出境凡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許可,所有黃金,銀器及裝飾品槐絕鋒一律不準出口; 6、文物出境 凡出口的文物均要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許可才能出境; 7、電子器材 入境 下列任何一件器材:相機,手提錄音機,手提電影攝影機,手提攝錄機,手提電腦; 8、嚴禁物品 入境 任何槍械,軍火及爆炸易燃物品;偽鈔/股票; 任何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道德有影響的印刷品、膠卷、相片、錄音帶、錄影帶及其他物品;任何有毒物品;鴉片、嗎啡、海洛因、大麻、其他毒品;任何可能傳染疾病的動物、植宏擾物和物品;出境 任何禁止入口物品;任何可能泄漏國家秘密的印刷品、膠卷、相片、錄音帶、錄影帶及其他物品;任何文物;瀕臨絕種的動物,植物(包括標本、種子)。

超過規定的不允許帶入或需要交納關稅。07年1月1日起,旅客攜帶或郵寄入境的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錶的進口稅稅率將由10%調整為30%,化妝品稅率將由20%調整為50%。

海關也是根據你的申報來確定價格。只要不太離譜,他們不會動用認定權的,畢竟只是幾件私人物品。除上述那三樣,行郵稅一般是20%,不會收增值稅。

H. 印度葯海關申報應該注意哪些

一定 要檢 查自己提 交的 資料是不 是對的,再就是 葯品 進出口許可的資質是否有,這個是 比較重要的, 沒有的話就無法順 利清 關,不過也好解決 ,可 以找有這 方面 資質的葯 商弄 ,我們之前找的是香 港濟民葯 業。。很高興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您的採納

I. 恆河古城

恆河,相傳發源於西藏阿里的神山崗仁波齊,河水流經印度中北部一座古老的城市-瓦拉納西。瓦拉納西是一座聖城,是印度教徒的朝聖之地,然而,卻又有那麼幾座清真寺,擠滿了虔誠的穆斯林。作為聖地,各地的印度教徒從四面八方過來朝聖,其中儀式便是恆河凈身。幾千年來,印度教徒一直沿襲著恆河凈身的傳統。印度教信仰三大神,梵天、毗濕奴、濕婆。三大神之外,還有幾萬個神靈。蛇、猴、牛,象,各種動物,都被作為神靈崇拜。除此之外,還崇拜代表生殖的林伽和尤尼。印度教如今在東南亞也有不少信徒,我去過柬埔寨暹粒,見到不少印度教寺廟和印度教徒,吳哥窟及眾多古寺廟還遺留著不少林伽和尤尼的遺跡。印度教的前身為婆羅門教,婆羅門教是古代雅利安人創造的宗教,源於古代雅利安人的祭祀儀式和吠陀。吠陀是宗教儀式當中的禱告文和贊美詩,吠陀從初始的原始祭祀到後來集合了宗教思想、哲學思想和文學,成為古印度的宗教哲學和文學的基礎。吠陀沒有文字記載,甚至古印度的歷史也沒有文字記載。吠陀和歷史的傳續通過口口相傳,一代傳一代。婆羅門教的祭祀們早期一直創造吠陀,到後來創造的足夠多了,其中一些好的吠陀被保存了下來,成為固定的吠集,祭祀的時候祭師只需選擇其中的吠陀進行祭祀和祈禱。

清晨時分,我從客棧出來,穿過幾條巷道,拐過一處破舊的土墩,來到一處開闊處,恆河展現在眼前。河水與遠處的天空交相輝映,天河一色。恆河的這一邊緊靠居民區,河岸上建築鱗次櫛比,底下的台階鋪向河灘,我沿著台階走下去,河邊是一段很長的路,一眼望不到盡頭。路上每隔一段設一處Gate-碼頭門。河岸上房屋的朝向都面向恆河,其中不乏聲勢浩大的建築,顏色各異,還有很多宏大的城堡,這是英治時期印度各地封建諸侯王建造的。作為一座古聖城,歷史上不少王公貴族和封建領主曾在瓦拉納西建了城堡,這些城堡大多矗立在恆河邊上,使得如今恆河邊上的建築美輪美奐。一位身材苗條的婦女,穿著一身紅綠相間的鮮艷紗麗,全身濕漉漉的從河裡走上來,她剛在河裡沐浴完。台階上坐著一位皮膚黝黑的男子,兩只溫順的綿羊在他身邊走動。又見各色人等,牛羊,千奇百怪的建築,滿滿一幅異國風情。河上有很多小舟,有些是渡河的,有些是遊船。河裡很多人沐浴。小孩從台階上跳入河裡,僧侶在河裡祈禱。人們在河裡洗澡、刷牙、洗臉、洗頭發,婦女在洗衣服。邊上一排人在河邊排的整整齊齊的理發。有一個很小的孩子,哭著被媽媽抱在河裡沐浴。所有景緻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苦行僧。長長的頭發,臉和上身塗了白粉,脖子上掛了一竄竄佛珠、神像、瑪瑙。一些僧侶盤腿而坐,巋然不動。河岸一處,整齊的擺著十幾張像床一樣的攤位,床上撐著遮陽傘,攤主給信徒做一些簡單的儀式。走到另一處地方,一群小孩在玩耍,我走到孩子中間,幾個孩子好奇的眼神獃獃的望著我這個外國人。

清晨過後,人越來越多,遊客、小販、苦行僧,牧師,恆河邊上好不熱鬧。我沿著一處寬闊的台階走上去,兩邊五顏六色的建築,我穿過一處小小的菜市場,到了古城區。街上行人熙熙攘攘,男人大多穿的是僧袍,頭上裹著冒巾,那冒巾的樣式,跟新疆出土的壁畫上描繪的兩千年前西域印歐人戴的冒巾一模一樣。街上的女人若不是穿著僧袍的,便穿紗麗,額頭上點了一個圓點。馬路邊上,坐著一群僧徒在化緣,她們並不主動的乞討。路邊的房屋鱗次櫛比,大多比較陳舊,五顏六色。馬路是水泥鋪就,有點破舊,路邊不少水溝。街上商鋪林立,出售紗麗、絲綢布料、神龕、神像,琳琅滿目的祭祀用具。還有小吃攤,說不出名稱的印度小吃。

街上很多印度教徒,他們來自印度各地。但讓人驚詫的是,偶爾會遇到一些穆斯林。古城的生活古老而緩慢,街上走著,忽見路人都朝一處天空望去,幾個年輕在屋頂,用竹竿向前擺動,原來有一隻大鳥卡在屋頂交叉的電線上,他們用竹竿去救那隻鳥,最後成功救了大鳥,放飛了。

古城遍布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寺廟佛塔,不過大多已經不具備實際用途,只有少數的寺廟還在使用。其中一座較大的寺廟,香火鼎盛,擠滿了教徒,需要排隊進去,隊伍傍邊還有荷槍實彈的警察守著。另一座寺廟,廟里矗立塔,塔頂用黃金壘砌。金頂寺廟的傍邊,竟然有一座清真寺,很多穆斯林在朝拜,瓦拉納西名副其實是一座宗教包容的聖城。逛過幾處寺廟,竄進了附近的巷道,身邊一群人們抬著屍體一路吆喝著小跑過去。屍體躺在木板上面,上面裹著金色的褥子。我沿著他們的路線,走到恆河邊的聖壇,前方飄來一陣陣焦味,聖壇用於舉行喪葬儀式。聖壇附近堆了一地高高的木堆,這些木材是用來燒屍體的。喪葬儀式過後,人們把屍體抬到河灘火葬堆里焚燒。除了焚燒人的屍體,還有牛的屍體。焚燒完過後,遺骸掃進恆河裡。焚屍的火稱為聖火。恆河邊上有多處聖壇,大概都聚在某一個范圍之內。兩千年來,這樣的喪葬儀式一直進行著,人們習以為常。焚藏堆附近的河域,印度教徒若無其事的沐浴。對於恆河的骯臟,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屍體殘骸仍進了河裡,很骯臟。事實上,屍體焚燒過後變成有機物,在水裡是魚類生物的食料,加上恆河是流動的活水,殘余物並不會堆積在一處。而且,河裡沒有垃圾,沒有塑膠袋、塑膠罐等不分解的垃圾,因此恆河並不臟。 火葬儀式是開放的,不少遊客就近觀看,有一些印度人走到火堆中間,甚至如果你願意,可以走到屍體旁邊駐足欣賞。好奇如我,也只挺著膽子從焚燒場邊上繞了過去。焚燒場附近有一座古塔建在了河灘上,基座浸在水裡,古塔看起來像是一座寺廟遺址的一部分,可能寺廟毀壞了,剩下古塔。古塔構造奇特,由一座座小小的塔狀結構組成,每個小塔都雕刻有花紋,建築圖案、形象老虎的壁雕,還有完整的動物雕塑,只是看不出是何種動物。塔對面的岸上有一處遺址,一座長方形的坑,坑沿鋪了台階,看起來像是舉行某種宗教儀式的場所。其實,河岸上的有很多大大小小寺廟,有一些還在用,一些已經荒廢。這些大大小小的寺廟,與房屋建在一起,感覺像嵌在建築里。有一些建築的牆面比較大,都畫上了宗教圖畫,甚至是連環畫,印度教的神、佛、圖騰,宗教儀式。傍晚時分,我又返回古城曲伸縱橫的巷道里,無意中又走到一座廢棄的印度教寺廟,廟里有一座精雕細刻的古塔,塔看起來宏大,塔面雕刻了上萬尊神像。整座寺廟很破,裡面的牆體搖搖欲墜,但這座塔完好無損。幾個住在寺廟傍邊的孩子,跟著我進了寺廟,其中有個小孩英語很好,還主動跟我聊天。夜幕降臨,我走出巷道,回到恆河邊,河岸路燈明亮,一處碼頭在舉行一種夾雜宗教的表演節目,聚集了很多人,我擠不進去,遠遠的看見台上載歌載舞,節目完了。有人拿著蠟台故意給遊人做一些宗教儀式,借機收費。我慢慢步行回客棧,欣賞著恆河夜色。路上見一外國女子獨自一人,脫了鞋悠閑的坐在河邊台階處寫東西,想必是游記之類的。 走回客棧,見對面的餐館聚了一些西方人在喝酒聊天。經過了一整天的游盪,腦海里帶著一幅幅異國風情畫面回房休息。

第二天起了大早,喝了杯印度奶茶,隨後到恆河邊上漫步。見一家開放式的花園餐吧,餐吧在地勢高處,有一視野開闊的露台。我點了杯拿鐵,20多元,在這算事比較高的消費。露台一張桌上坐著一位年輕美女,打扮很精緻,皮膚白皙。有一種說法:長的白一些的印度人是屬於高種姓的,低種姓的一般都比較黑,我無法印證。然而我在瓦拉納西所見,印度人的膚色大多非常黑,從膚色上來說,不亞於非洲黑人。但就五官和輪廓而言,誠然與黑人不同人種。如今的印度人,是雅利安人的後裔,雅利安人屬於印歐人種。距今三四千年前,雅利安人的一支從中亞地區遷徙往印度次大陸,直到恆河流域,具體位置在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在印度的北部,印度南部的印度河流域,依然住著土族印度人。古印度的地域范圍要比現在大得多,包括如今的巴基斯坦、印度、孟買和尼泊爾。英國人統治後期,印巴才分離成兩個國家。印歐人的另一支遷往伊朗高原,稱為波斯人,建立了強大的波斯帝國。雅利安人和中亞波斯人是同宗。古代雅利安人操印歐伊朗語,印歐伊朗語是一個大的語種,包括今天的英語、拉丁語、印度語和阿拉伯語。有一位語言學教授,舉了個例子證明印度語和英語是同宗的。我們平時都會說一句古印度語,阿彌陀佛,印度語為」amitaf」 , 意思是無量壽佛。a是前綴,代表不可可度量,類似英文的atypical,acentric. mi意思是量度、測量,對應英文的measure,measuable. 雅利安人後來侵佔了印度次大陸,成為了統治階層,為了統治印度原始部族,發明了婆羅門教,並建立了種姓制度,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種姓制度一直沿襲至今。婆羅門教演變為印度教,印度教衍生出佛教和耆那教。

餐吧露台,右前方稍遠處的河灘上有一位印度苦行僧,看起來像是位長者,白發稀疏,辮子及腰,下頷長長的白須,赤裸著上身,下身披了一條僧褲。見他雙手舉天,做著古老的祈禱儀式。露台的左側有一棟建築物,很大的陽台,一群人在陽台上練現代瑜伽。我在餐吧一邊悠閑的喝著咖啡,一邊計劃接下來的行程,並在印度鐵路官網定了車票,原來外國人可以直接在官網訂車票,不需要經過某寶的代理,省卻了手續費。印度的火車單獨設立外國人車票,屬於高價票,買不到普通車票的時候,可以買外國人車票。印度人口眾多,火車是印度人主要出行的交通工具,因此買不到普通票的情況很正常,但外國人車票是預留的,通常都能買到。當天下午離開瓦拉納西,由於趕時間,幾乎在古城迂迴曲折的窄巷裡迷路,好不容易走出大路。路口外停放了很多突突,一個人把我引到一部突突,這人不是司機,好像是突突「代理人」。這一路古城到火車站的突突之旅,讓我真切的好體驗了一把印度交通狀況。主幹道擠滿了汽車、突突、單車、行人,人們毫無相讓,互相擁擠。眼看無法挪動,司機突然擠向一條小巷,司機誠然是本地人。繞道了小路,又遇到擁擠,繼續繞道。司機一路上開的極快,完全不顧巷子的行人和小孩。更有甚事,一條巷子竟然被邊上人家塔了個大大的帳篷,也不知道干什麼用,硬生生的佔了道,只留了一點空間給行人通過。饒經了無數羊腸小道,眼看勝利出逃,卻遇到路口一家零食店准備更換門口的路燈,眼睜睜的看著兩個工人慢悠悠的架梯子、更換路燈、收梯子,活生生沒把我氣暈。這一路的見聞,讓我體驗了印度人深入骨髓的不抗爭精神。幾千年來,印度人大多時候都是被統治階層,古波斯人、希臘馬基頓的亞歷山大、阿富汗的穆斯林直至後來的英國人,都曾在印度歷史上扮演著統治者角色。印度人虔誠的宗教信仰追求內在世界,心甘情願被統治。總之外族人統治的是外在世界,統治不了內心世界。

閱讀全文

與印度額溫槍清關哪裡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坎多萬和伊朗哪個好 瀏覽:245
越南戰爭一個團多少人 瀏覽:642
越南幣有什麼樣的圖片 瀏覽:223
伊朗出差帶什麼 瀏覽:576
伊朗女孩請你留宿代表什麼 瀏覽:919
中國雪鄉收費多少 瀏覽:226
越南為什麼投資日企 瀏覽:727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改密碼 瀏覽:478
中國聯航值機信息多久會發出來 瀏覽:531
伊朗用什麼替代美元 瀏覽:647
1英鎊等於多少伊朗 瀏覽:357
印尼文alamat什麼意思 瀏覽:492
越南老婆回家探親辦什麼手續 瀏覽:420
印度爆發過什麼病毒 瀏覽:280
印度焚燒場露天焚燒怎麼形容 瀏覽:759
印度老穆是做什麼行業 瀏覽:495
英國黑車怎麼樣 瀏覽:145
迪拜在印度投資多少 瀏覽:466
西外和義大利語哪個好 瀏覽:911
中國與印度建交的國家有哪些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