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要知道這些稅收協定吃虧的就不是你了
據悉,作為國家間稅收合作的稅收協定,是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法律保障。截至2017年4月底,我國已與106個國家和地區簽訂雙邊稅收協定、安排和協議,其中屬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有54個。
稅收協定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為了協調相互間處理跨國納稅人征納事務方面的稅收關系,本著對等原則,通過政府間談判所簽訂的確定其國際稅收分配關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協議或條約。
對於「走出去」的企業而言,稅收協定是有效避免雙重納稅,防止稅收歧視和解決涉外稅收爭議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國企業遇到的跨境稅收問題不斷增多。稅收協定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的具體支持,主要是解決以下4個方面問題。
規避雙重征稅
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最大的風險還是擔心被重復征稅的問題。
雙重征稅,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各自依據自己的稅收管轄權就同一稅種對同一納稅人的同一征稅對象在同一納稅期限內同時征稅。消除雙重征稅是協定的基本目的和重要內容之一。消除雙重征稅,其實質是降低「走出去」企業的整體稅收成本。
為避免重復征稅,企業在國外已經繳過稅的部分所得,可以憑國外的完稅憑證,按照規定在中國進行納稅申報時給予稅收抵免。
稅收協定的簽訂可以使「走出去」企業享受協定中所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
稅收協定設置有「消除雙重征稅」條款,明確規定簽署稅收協定的締約雙方消除雙重征稅的義務和方式。若東道國未與中國簽訂稅收協定,企業就要按照東道國的國內法來征稅,不僅享受不到稅收優惠政策待遇,還有可能面臨雙重征稅的風險,阻礙企業「走出去」的步伐。
降低境外稅負
稅收協定的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等,規定東道國實施的限制稅率。
稅收協定稅率往往低於東道國的國內法稅率,可以降低「走出去」企業在東道國的稅負。
以俄羅斯為例,其國內法對利息、特許權使用費的標准嫌悉預提所得稅率均為20%,而根據中國最新與其簽訂的協議,利息預提稅率為0,特許權使用費預提稅培滑率為6%。稅收協定的海運、空運和陸運、財產收益、政府服務、學生條款等規定東芹中乎道國提供免稅待遇。稅收協定的常設機構、營業利潤、獨立個人勞務、受雇所得條款等提高東道國的征稅門檻。
廣東東莞華堅集團是國內較早赴衣索比亞投資設廠的鞋業集團。當得知埃塞稅務部門擬按10%稅率對其在埃塞企業匯回國內集團公司的股息征所得稅時,東莞市國稅局立即協助華堅集團向埃塞財政部門遞交申訴信。根據中埃稅收協定,應按5%的稅率徵收股息所得稅。經多番溝通,最終埃塞財政部回函承認中埃協定的有效性,為華堅集團減免稅款30萬美元。
提供稅收確定
稅收協定可以為「走出去」企業提供稅收確定性,降低跨國經營稅收風險。
按國際通例,稅收協定高於國內法,不受東道國國內稅法變動的影響,能夠給「走出去」企業提供比較確定的稅收環境。我國對外簽署的稅收協定總體遵循國際通行規則,具有較高的法律級次,不受東道國國內稅收法律變動的影響,穩定性強。稅收協定能夠為「走出去」企業在東道國營造一個透明、確定的稅收環境。有了稅收協定,無論東道國的稅收政策怎麼變,「走出去」企業不必擔心,大大提高了稅收確定性。
山東省一家中外合資制葯企業,依據中外簽署的稅收協定及兩國國內法有關規定提出雙邊預約定價安排申請,希望得到未來年度生產經營的稅收確定性。經過中外雙方稅務主管當局相互協商,就企業未來年度關聯交易的定價原則和計算方法達成一致意見,並為企業消除國際重復征稅1000多萬元。
解決涉稅爭議
按照稅收協定規定,我國企業或其常設機構在稅收協定締約對方國家的稅收負擔應當等同於該國相同情況的居民企業,不應當受到歧視性待遇。如果我國企業或其常設機構在締約對方納稅的稅率更高或條件更苛刻,可向稅務機關提出相互協商申請,由稅務總局與對方稅務局相互協商解決。對於企業在當地遇到的涉稅爭議問題,積極運用稅收協定項下的相互協商機制,與對方稅務主管當局進行協商。「走出去」企業在提起相互協商申請時,一定按要求及時、完整、准確地提供有關資料,以便稅務總局能夠有效地與東道國主管當局協商,爭取最大限度地保護「走出去」企業的稅收利益。
福建漳州旗濱玻璃有限公司在海外投資前,已對當地原材料成本、市場前景、國際營銷和物流等方面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在當地稅收政策方面仍存在不少盲區。在馬來西亞建設兩條玻璃生產線時,公司遇到了很多變數,在當地要繳一種匯出利息的預提所得稅。後來經中國稅務部門和對方磋商,在雙邊稅收協定上又簽訂了補充條款。該公司累計減免稅款3400萬元。
這里需要我們重點說一下,稅收協定不僅可以減輕企業稅負、減少稅收風險,同時也有規范企業稅收行為。避免偷漏稅的作用,其中包括信息交換和反協定濫用兩個方面。因此,走出去企業一定要遵從稅收協定,確保稅收合規,防範稅務風險,促進健康發展。
工商注冊多少錢?找曼德企服放心,公司代辦安全高效,稅務顧問專業,曼德企服一站式服務專家。
❷ 中國與印尼之間的稅收優惠條款
中國企業在印尼經商須注意以下稅務風險:
控股平台的選擇
自2014年1月1日起,印尼反濫用稅收協定法規(「DGT-24」)開始生效,規定為享受稅收協定優惠,外國收款方除須滿足稅務居民身份要求外,還須滿足以下要求:
當稅收協定要求相關支付的外國收款方為該支付的受益所有人時,該外國收款方須滿足六項條件才能享受協定優惠。
六項條件中的第五項為:來源於印度尼西亞的收入在外國收款方所在國為征稅項目。
對於中國大陸企業來說,香港是對外投資的常用的控股公司所在地。由於香港不對源自海外的收入征稅,因此來自印尼的收入(例如:股息)可能無法滿足「在外國收款方所在國為征稅項目」這一條件,從而可能無法享受協定優惠稅率。我們理解印尼稅務局與香港稅務局仍在商討DGT-24對香港公司的適用性。因此,投資者應關注這一法規的發展,以確保香港公司來自印尼公司的被動收入得到正確的稅務處理。印尼和香港簽訂的稅收協定中包涵了「財產收益」免稅條款。
新加坡也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常用平台之一。在印尼和新加坡簽訂的稅收協定中,相關的股息條款可降低預提稅稅率,但是該稅收協定並無「財產收益」免稅條款。也就是說,若新加坡控股公司退出印尼市場/出售印尼公司股份,相應的資本所得將需在印尼繳納所得稅。
中國企業對印尼投資時,應綜合考慮相關投資/撤資策略和利潤匯回方案,根據商業和稅務兩方面因素選擇控股公司所在地。
稅收優惠
某些特定企業可以享受特殊稅率,如年營業收入總額小於48億印尼盧比的企業納稅人(不包含常設機構)按照月營業收入總額的1%繳納企業所得稅,並且為最終稅款。
印尼對在特定地區進行的52類商業及其他77個工業部門的新設投資、或為擴大經營而進行的投資提供一系列稅收優惠。
從事「前沿行業」的納稅人(若滿足特定條件)可享受「稅務假期」政策。「稅務假期」政策為從事「前沿行業」,並符合特定條件的納稅人提供5至10年不等的免稅期及此後2年的稅負減半期。
符合條件的投資者不可自動享受稅收優惠,而須獲得BKPM的推薦,並向印尼稅務局或財政部申請獲批後,方可享受相關優惠。因此,中國投資者應合理利用稅收優惠,事先做好稅務籌劃,能幫助企業在印尼投資經營時減輕成本負擔,提升競爭力。
常設機構風險:
中國企業投資印尼時,由於印尼本地雇員缺乏相關經驗或技術,中國母公司可能會將自己的員工派遣到印尼協助子公司或辦事處的運營。中國母公司的員工到印尼境內進行活動前,應合理籌劃員工在印尼的活動,設立內部指南(包括員工在印尼的工作范圍和滯留時間),確保這些活動的程度可符合中國和印尼簽訂的稅收協定下的常設機構豁免條件。如果規劃不當而導致中國企業在印尼構成常設機構,則可能引起以下的稅務後果:
如果相關業務活動由中國企業在印尼的常設機構運行,則任何來源於該常設機構的收入應在印尼以25%的稅率納稅。
該常設機構的所得稅後利潤還須以20%的稅率(或稅收協定稅率,如印尼-香港雙邊稅收協定中為5%)繳納分支機構利潤稅。
同時,常設機構須以等同於印尼稅務居民的方式,繳納增值稅和預提所得稅。
轉讓定價/稅務稽查風險
印尼在稅收征管方面較注重通過轉讓定價調整和稅務稽查以確保本國的稅收。近年來,印尼稅務局陸續出台系列規定,就轉讓定價和稅務稽查提供了更詳細的指引,這些細則的關鍵信息包括:
考慮價值鏈中各公司的運營狀況和盈利能力;
縮短稅務稽查中納稅人提供資料的時限;
採用利潤分割方法;
更嚴格的資本弱化審查;
進一步採用財務比率(盈利水平指標)。
因此,納稅人應根據以上細則的內容對其印尼投資的納稅申報進行回顧檢查,並分析潛在的風險。同時,納稅人在准備轉讓定價同期資料時就應將指引中強調的內容納入考量,確保轉讓定價同期資料涵蓋指引提出的要點,以降低未來持續運營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