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看各國歷史書上怎麼寫中國
[轉貼]外國教科書怎麼寫中國
外國教科書里的中國外國人的中國觀是如何形成的?專家說,教育和媒體的影響最為重要。那麼,外國歷史教科書中怎麼寫中國?會不會顛覆我們過去所學?對這樣的疑問,《環球》雜志記者求諸書本,一是為了解外國教育界灌輸給學生的是怎麼一個中國,二來也可尋找外國人對中國的各種看法由來的答案。
美國歷史教科書,另一面鏡子
《環球》雜志駐紐約記者/李博
美國歷史書中的台灣、貿易、人權
美國許多中學都採用一本題為《世界歷史與當今世界的關聯》的教材,供10~12年級(相當於我國的高中一、二、三年級)的學生閱讀。課本是彩色精裝書,洋洋灑灑1000頁內容里有60頁是有關中國的,中國歷史穿插在不同時期的世界歷史發展中敘述。可以說,美國人從小就是從這本書開始認識中國的。
首先,看看美國中學歷史書是怎麼寫台灣的。雖然美國政府稱其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但美國公眾在談到台灣時,很多時候仍將「台灣」和「中國」錯解成了相對應的概念,他們不會把「台灣」和「中國大陸」對應,也不會補充一句「中國台灣」。
何以如此呢?在美國教科書中,數次出現的「中國疆域地圖」,商代的、秦漢時期的、元代的,一直把台灣模糊化。在書後的世界地圖里,中國大陸和台灣是用深綠和淺綠兩種顏色標示的。
其次,中國與西方的貿易問題。書中說,早在中國漢代,東西通商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逐漸形成,漢朝把大量昂貴的絲綢輸出到西亞。為了保護絲綢貿易,中國人一直保守絲綢製作過程的秘密。中國的統治者歷來嚴格限制外國商人,只允許他們在廣州活動。中國賣給他們絲綢、茶葉、瓷器,換來的卻是大把大把的黃金和白銀,造成巨大貿易順差。1793年,英國人要求增加貿易權利,被乾隆皇帝拒絕,他說:「西方的東西找不出一件中國用得著的。」
再次,有關民主和人權問題。美國課本把新中國成立的政府劃歸「集權政府」一類,對中國的民主和人權狀況橫加指責。
在其他方面的基本事實上,美國歷史教科書可能借鑒了中國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書中除了沒提傳說中的黃帝、炎帝,把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字寫成「李伯」之外,主要歷史事件和年代都與中國歷史教科書相一致。
歷史書注重講史方法
《世界歷史與當今世界的關聯》一書也有許多值得中國教科書編纂者借鑒之處。書中非常注重歷史與當今的聯系。比如:唐宋的機械鍾表與今天的石英錶;古人用硫磺、硝酸鈉和木炭混合製成火葯至今被用於製造武器和煙花;天花疫苗引發免疫學的產生,活版印刷發展到今天的電腦印刷。
這本書還注重國家間的橫向對比,通過一些表格和圖形,讓學生對同一時期各國經濟文化發展狀況進行比較,先進、落後一目瞭然。
書中提到中國的孔子和印度的釋迦牟尼、希臘的蘇格拉底幾乎是同一時代的。通過這一橫向對比,學生可以直觀了解到當時的世界思想家輩出,在不同文明中閃光。這或許是歷史的巧合,或許是不同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
對於中西文化和貿易的交流,教科書也大書特書。從「絲綢之路」的產生到葡萄、無花果、黃瓜、核桃從西亞傳入中國,從義大利商人馬可波羅1271年來到中國再到鄭和下西洋從非洲帶回長頸鹿,書中頗下筆墨。書中摘錄了《馬可波羅游記》中關於忽必烈皇宮的描寫:「宮殿屋頂很高,大廳都由金銀鑲嵌,牆壁上雕刻著龍、鳥、牧馬人和各種野獸以及戰斗的場面。天花板上也是如此,滿眼都是黃金和圖畫。廳很寬很長,可以容納6000人的宴席。」
書中還格外重視婦女在各個時期的社會地位,幾乎各個章節都有特別提到。其中說,考古發現證明商朝時期的貴族婦女社會地位很高,有土地,還領導自己的軍隊;漢代貴族婦女穿著漂亮的絲綢長袍;唐代,中國出現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她召賢納才,對詩人駱賓王不計前嫌;在唐宋初期,婦女地位較高,她們主持家務,負責理財和管理傭人;在「五四運動」中,婦女參加了示威遊行,她們反對包辦婚姻、裹腳,呼籲提高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不過,書中也有中國女嬰被遺棄的描述。
② 印度有5000年的歷史,中國有4070年的歷史,但是國際上只承認中國有3500年的歷史,印度有
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上下5000年的歷史的古老國度,幾經滄海,卻從未間斷過,延續至今。而這悠久漫長歷史的開端便是夏朝,夏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史書中記載的朝代,一直是華夏民族的驕傲,卻時常不被西方所承認。其原因是,迄今為止,在考古發現上,仍沒有找到詳實的證據。而夏朝的事跡只在一些古籍中,如:《山海經》,《史記》中出現過,顯得不夠嚴謹。
我們知道,在4000多年前應該發生過一次大洪水,這在《山海經》與《聖經》或一些其他民族的傳說中都廣泛存在。只是不知道這場大洪水的規模,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
假設,這場大洪水如書中記載的那樣,有幾百米高,四十個晝夜不停。不可否認的是一切文明的根基,都會被它摧毀,就算我們現代社會,也一樣無法抵擋。
那麼,《山海經》中的夏朝有沒有可能是大洪水之前的文明哪?不得不說還是很有可能的,首先我們知道,由於近年來《山海經》記載的許多地貌,都在世界各地找到了原型,因此很多人認為《山海經》實際上記載的是世界地理,而且是一份非常詳細的全息地圖。
這絕非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古老王朝就能夠做到的,就像蒙古鐵騎曾征服了三塊大陸,卻也沒能力考查世界地理。除非這個文明的科技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落後,因為環游世界是近幾百年才做到的事。
個人認為:不管怎樣,夏朝都應該是存在的。只不過,關於它處在什麼樣的文明程度,仍需要時間卻印證。
③ 中國,美國,日本,印度,法國歷史發展過程
單單中國的歷史就有幾千年謹碼並,再簡要說明祥跡這里也無法寫下,你可以去圖書館找中國歷史、美國歷史、日本歷史、印度歷史和法國歷史這五本圖書模斗閱讀了解。
④ 為什麼「印度人的歷史是中國人,阿拉伯人寫的」
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之一,至遲在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就有古代印度人創造的哈拉帕文明,這個時間比中國的夏朝要早,中國的夏朝是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
(印度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哈拉帕文化的分布區域)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哈拉帕文明突然衰落,哈拉帕文明為什麼會突然之間消失?歷史學家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是自然災害導致的,有人認為公元前2000年左右,北方來了一批印歐語系人種,哈拉帕文明遭到破壞。這些印歐語系人種就是早期的雅利安人,而哈拉帕文明的創造者就是今天的達羅毗荼人。
(圖為今天的印度明星愛斯維雅·萊,看今天印度的人長相似乎是北方的白種人雅利安人與南方達羅毗荼人的混血兒)
(今天印度明星黛安娜·海登)
埃及文明、兩河流域的文明都有文字,並且這些文字還被破譯了,唯獨哈拉帕文明的文字無法破譯,因為哈拉帕的印章文字不與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任何民族的語言相關,是典型的孤立語,無法破譯。
(哈拉帕文化的文字)
這樣一來,印度的在公元前1500以前的歷史,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只能依靠考古學。
公元前1500年以後,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河流域,創造了吠陀文明,佛教就是誕生在這一歷史時期,但是呢,這一時期的歷史同樣沒有文獻資料,而是依靠傳說材料,傳說材料倒是挺豐富的。
(吠陀文化時期的印度)
佛教產生以前,印度的歷史主要依靠四部吠陀——梨俱吠陀(Rig Veda)、娑摩吠陀(Sama Veda)、夜柔吠陀(Yajui Veda)、阿闥婆吠陀(Atharva Veda),加上梵書(Brahmana)和奧義書(Upanishad),一共就6本書,而且這6本書是哲學加文學著作,不是歷史學著作。因為印度沒有史料,所以這些傳說材料就變成了史料。所以有很多中國人覺得奇怪,為什麼我們《史記》里記載的三皇五帝、堯、舜、禹,甚至是夏朝的歷史,國際學術界不承認,而印度吠陀文明的研究卻完全依靠傳說材料,因為印度沒有歷史材料,只有傳說材料。
佛教產生以後,大量的佛教經典成為研究公元前6世紀前後印度歷史的重要材料,佛教經典同樣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史料。
印度人為什麼不喜歡寫歷史書?因為印度人深受婆羅門教和佛教的影響,宗教觀念十分的強,只有空間觀念,沒有時間觀念,對世界的認知不是線性的,而是有很深的輪回觀念。認為反正歷史是不斷毀滅的,為什麼要記錄呢?
(佛陀在兩棵娑羅樹間入涅盤)
在古代印度,掌握文化的是雅利安人,他們認為文字是記錄神的事情的,而人類的歷史根本不值得一提。婆羅門教和佛教對歷史記錄非常的不感興趣,對探討高深的哲學問題則非常的感興趣,印度的佛教很少對宗教人物和英雄人物的事跡進行記載。
那麼有人會問,中世紀的基督教也喜歡探討宗教問題,但是為什麼也喜歡記錄歷史呢?因為中東、兩河流域的宗教與印度的宗教不一樣,基督教有末日審判,有時間觀念,而印度的宗教是輪回,輪回就是循環,對世界的感知不是線性的。這就是為什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世界喜歡記錄歷史,而印度的印度教、佛教世界則不喜歡記錄歷史。
直到公元前7世紀,印度的歷史還是處於朦朧狀態,沒有確切的年代記錄,也沒有比較系統而切實的政治史資料,後來為什麼漸漸清晰了呢?因為印度河流域的文明開始與兩河流域和中國的文明開始發生系統的接觸。所以說公元7世紀以後,印度的歷史都是希臘人、波斯人、中國人寫的。
(希臘人、波斯人與印度發生系統性接觸的標志性事件就是亞歷山大東征)
當然中國人寫印度的歷史主要是從西漢開始的,這個時間點在張騫通使西域以後,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人只關心與中國相關的印度歷史,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的魏晉南北朝,中國人開始了解佛教的發源地印度,並且設法去印度取經,中國文人喜歡寫歷史,每到印度的一個地方,就把當地的政治制度、風土人情記錄下來。於是這些材料,成為研究中世紀印度史的重要資料。
例如印度笈多王朝(320年—540年)時期的歷史,主要依靠法顯的《佛國記》,中國東晉名僧法顯於公元399年從長安出發,歷經千辛萬苦到達印度,法顯把歷經15年30餘國的印度見聞寫出《佛國記》,成為今天研究印度笈多王朝超日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
(《佛國記》又名《法顯傳》)
還有就是後來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印度戒日帝國時期的重要資料,而且是研究這一時期,中亞和印度的第一手資料。
(戒日王朝時期的印度,圖中很多地名都有中文名字,中國人也比較熟悉,如曲女城、那爛陀)
正因為印度的歷史有很多是漢文寫的,所以中國人不懂梵語、波斯文、阿拉伯文,也可以研究印度的歷史,這就是為什麼晚清民國時期很多著名學者都是研究印度史的專家,發表了印度史的論文。當然如果想變成重量級學者,得懂梵文、波斯文和阿拉伯文。
⑤ 印度歷史課本中是怎麼看待中國的
印度課本中的兩個「中國觀」
在印度的學校課本里,與中國有關的內容大多出現在歷史和政治兩類教科書里。但非常有趣的是,在這兩種課本里,你看到的常常是兩個不同的中國觀。
中國人什麼動物都吃。
中國人喜歡喝茶,有抽鴉片的習慣,但是現在有此惡習的人在逐漸減少。
中國人穿長衫和褲子。
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非常簡單,但是語言非常復雜。
⑥ 古代中國稱印度為天竺,那古印度人又是如何稱呼中國的呢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和我們發生接觸、文化交流最頻繁、文獻記載保留最多的國家,莫過於印度。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就是古梵文中的Cīna一詞。整個詞在漢譯佛經中很常見,音譯作「至那」「脂那」或者「支那」。這些佛經的原文,當然多數是當時或更早時在印度寫成的。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在古代以精美的絲織品聞名於西方。因此,古代希臘和羅馬的著作中有的就把中國稱作 Serica,意思是「絲國」,稱中國人是Seres,中國的首都是Sera,現代的漢譯「賽里斯」「賽拉」。但這沒有像Cīna這個詞一樣成為通名。
⑦ 外國課本是如何寫中國歷史的
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爾基
中國作為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燦爛的文化,在經歷的上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有過盛世,也有過屈辱,但這些都已經成為了歷史,這些歷史也將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被人們銘記,對於過去的歷史,無論是去繁榮還是屈辱都應該以真實的情況被銘記,這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文化的尊重,歷史不應該被掩蓋,更不應該被曲解,這是毫無疑問的。
結語
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裡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居安思危,表達的意思就是在和平年代,也不能掉以輕心,在內心中一定要有憂患意識,時刻保持警惕性,畢竟人心復雜,任何地方都會成為缺點,包括他們介紹我們是所說的,中國古代文化更加講究情感和禮儀,而不是理性和務實,是啊,中國有多少禍端都是因為意氣用事而導致的,大家如何認為呢?
參考文獻
《世界名人語錄》
⑧ 中國與印度的古今淵源(主要從歷史、軍事、文學分析)
中國與印度不僅山水相連,而且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兩千多年前,中印兩國人民就有了友好交往。古代中印交往的高潮時期是兩晉、南北朝和隋唐,達到年年有往來,一年數次的程度。兩國人民在宗教、政治、經濟、哲學、科技和文藝諸多方面都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可謂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時期。但是,近代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和印度進行了野蠻的侵略和壓迫,阻斷了兩國的交往達百年之久。20世紀中期,兩國相繼取得了反帝反殖的勝利,印度獲得了民族獨立,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50年初,中印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以後的時期是兩國人民交往的黃金時期。
從歷史和文化上看,中印兩國有很深繁榮歷史文化淵源的。佛教發源於印度,深受歷史遠比佛教悠久的印度教的影響。例如佛教的坐禪便是直接來源於印度教的冥想,達摩作為一個印度和尚不可能擺脫時代環境的束縛,而經由達摩所傳入中國的少林武術本身便是脫胎於印度教的瑜伽術。
⑨ 在外國歷史教科書中是怎樣描述中國歷史的
德國:
中國歷史最早是出現在小學課本上,重點寫的是中國的四大發明。所以德國的孩子們,從小便知道中國是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神秘國家。
俄羅斯:
對於中國的歷史,俄羅斯的教科書都記錄的非常詳細。但是到了滿清的時候,俄國的筆墨開始加重了。特別是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還有被割讓的土地,這一方面被著重描寫了。
日本:
《世界歷史》是日本國中的必修課程。這本書對中國古代的貢獻也有詳細的記載,如四大發明、科舉制度等。並著重敘述了唐代對日本的影響。但是到了清朝就開始有批判的色彩了,用大量筆墨寫到滿清皇帝的昏庸無能,到了民國時期,特別是侵華戰爭,則是一帶而過,對於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隻字不提。
韓國:
韓國在教科書里頻繁篡改歷史。例如,我國的四大發明,全世界都知道是我國擁有的四大發明,韓國人說這是我們與中國的共同努力才發明出來的,而且之前也說端午節是發源於韓國。
(9)印度怎麼寫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⑩ 中國歷史上受過印度多大影響
中國古代受印度影響的就只有佛教啊,反倒是唐太宗時王玄策喚褲畝曾孤身借尼泊爾七千兵滅印度瑪卡達國,從而創下一人滅一國的傳奇,硬要說的話英國在印度大面積種植鴉片販人中國勉強也算一件,畢竟中印之間隔著青和森藏高原和東純賀南亞雨林,難以互通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