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其糧食產量僅才中國一半的印度,它憑啥還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印度的糧食產量很低,但是出口卻很高,是為了套取外匯,在犧牲本國民眾的利益,來實現印度的大國夢想,政府向群眾隱瞞了現實,讓很大一部分人掙扎在生存線上,卻把金錢用來購買武器裝備,這種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目前印度大約擁有10億人口,其中4億人在溫飽線上下浮動,每月的工資收入大部分用來購買食物,可以說這些家庭都完全處於赤貧狀態,但遇到大規模的社會動盪,這些人就會陷入到絕望之中。我國則與印度完全相反,每年的糧食產量在6.1億噸左右,處於世界最高的水平,但是每年糧食進口同樣是世界最高水平,不僅滿足了國內民眾的糧食需求,還進行了大量的糧食儲備,這樣的的觀念才是維持國家穩定的基礎。
② 世界上糧食產量最多的國家是哪一個是中國嗎
2020年可說是一個不平常的年份了,疫情影響到很多企業的發展,目前全球已經有兩百多個國家有肺炎患者,多個國家限制了糧食出口,所以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談談全球糧食產量排名前八的國家,我們中國是排第一的,且能夠自給自足,這是什麼原因呢?下文小編就來告訴大家!
5、巴西1.17億噸
巴西人均糧食產量為568千克,是一個很容易被低估的農業大國。巴西是世界上農業潛力最大的國家,巴西的農業生產主要是根據國際糧食市場,有需求就會擴大生產,由於巴西的農業生產會破壞熱帶雨林,還是希望不要過多的開墾種植。
6、印尼 1.09億噸
印尼位於熱帶,土地多為河流沖擊形成的平原,全國半數土地集中分布在爪哇島上。糧食種植主要為水稻,一年可以三熟,所以印尼雖然人口眾多,但依然能夠自給自足,印尼的人均糧食產量為414千克
7、阿根廷 7600萬噸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是世界上四片黑土地之一(另外三塊是中國東北平原、美國密西西比平原、烏克蘭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阿根廷人口稀少,農業機械化程度高,阿根廷的農產品主要用於出口,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出口國,每年糧食出口收益約為420億美元
8、法國 6500萬噸
法國西歐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國,糧食生產約佔西歐糧食生產的三分之一,農業是法國重要的經濟支柱。法國東南高,西北低,巴黎盆地是主要的農業區,法國農業的機械化水平高,法國的農業生產主要為小麥和玉米,人均糧食產量為961千克。法國畜牧業發達,西南部盛產葡萄,是世界上葡萄酒產量最大的國家。
③ 水稻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那麼你們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稻米生產國嗎
當今世界十大大米生產國是印度、中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泰國、越南、緬甸、菲律賓、柬埔寨和巴基斯坦。
大米、玉米和小麥提供了不少於42%的世界熱量。2009年,人類消費佔大米消費總量的78%。世界上有超過35億人認為大米是他們不可或缺的主食。因此,專家認為,未來大米消費量不會下降,尤其是在非洲和亞洲國家。
④ 2019年世界各國的糧食產量有多少
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6.8億噸左右,印度的糧食產量約為3.136億噸。另外,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而印度則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俄羅斯1.4億噸左右。
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糧食產5.5億噸,其中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中國、美國、印度的糧食產量位居前三。廣義上的糧食的范圍很廣,不僅包括小麥、玉米和水稻等,還可以包括豆類、薯類、油菜籽等。
如果加上大豆,那巴西的糧食(廣義糧食)的產量則在2億噸以上,並且巴西還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印度尼西亞的糧食產量也在1億噸以上,約為1.09億噸,全球第六名,也是東南亞各國中糧食產量最高的國家。
⑤ 世界上五大產米國是那幾個 它們產米所佔的比例分別是多少
世界上最主要的產米國是中國、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和東南亞國家(緬甸、越南和泰國的總產量相當)。
在我國有2/3的人口以它為主糧,是全國的主要細糧作物,我國的稻米產量,是東南亞1 1個國家和地區稻米總產量的兩倍,佔世界稻米總產量的一半左右。
除以上三大產米國以外,巴基斯坦的產米量與日本差不多,緬甸、越南和泰國的總產量相當,在過去的國際市場上,都是主要的大米輸出國。
此外,朝鮮、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伊朗和伊拉克等亞洲國家,也出產不少大米。
在歐洲,主要產米國是西班牙和義大利。
在非洲,主要產米國是埃及。
在美洲,主要產米國是美國、巴西和秘魯。
過去,水稻的「原籍」有在印度一說。但近年來,我國科學工作者在國內找到幾種野生稻種,其中有一種普通野生稻是我國栽培稻的祖先。
⑥ 印度人吃的米飯,又長又大,產量究竟如何
印度人吃的米飯又長又大,跟我們中國的大米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印度大米又被稱之為印度香米,從口感和外形與中國大米有很大的區別。雖然印度香米的口感比中國大米要好一些,但它的產量與是無法與中國大米相比的,雖然印度大米的出口量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它的產量在在各類品種的大米中排名是非常低的。
印度大米的品種比較少,主要以印度香米為主。而中國的大米不僅從產量還是從品種,都遠遠大於印度的大米。中國大米的品種主要有東北稻花香大米、東北長粒米、雲南元陽哈尼梯田紅米等等。每種大米的產量都比印度大米高,但是與印度大米不同的是,中國大米比較軟糯香甜,而印度大米粘性比較低,所以煮成米飯之後,粒粒分明,特別適合用來炒飯。所以從口感這方面來說,印度大米的口感是比中國大米要好一些。在大米產量這方面來看,我國自從袁隆平先生研究出雜交水稻之後,大米的產量在世界上都遙遙領先。
⑦ 印度香米的畝產有多高與我國的雜交水稻相比如何
印度香米的畝產大約每畝400多斤,不如我國的雜交水稻產量高。
印度野生稻種質資源的豐富程度遠高於中國。如果他們做水稻的基因改良,難度比國內低很多。其實印度香稻的良種選育和雜交育種也做過,產量至少能翻一番,但沒有大規模推廣種植高品系。印度大米煮熟後有堅果香味,因此被稱為世界上最貴的大米。印度的大米價格之所以這么貴,其實與其產量密切相關。印度生產的大米越少,供不應求的情況就越嚴重,價格就越高。印度的大米品種很少,主要是香米。中國的大米不僅產量遠遠大於印度的大米,品種也是如此。每種米的產量都比印度米高,但與印度米不同的是,中國米更軟更甜,而印度米的粘度更低,所以煮成米飯後,紋路分明,特別適合炒飯。所以從口感上來說,印度米的口感比中國米好。
⑧ 大米的市場行情
1、中印兩國大米產量佔比過半
2020/21年度,全球大米產量超過5億噸。其中,中國以148300千噸大米產量全球第一,佔比接近30%;其次為印度,以124370千噸大米產量排名第二,佔比接近25%,中印兩國占據了全球一半的大米產量。
綜合來看,2021/22年度,全球大米產量、消費量、結存量都將有所上升。根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企業和學校復工復學帶動大米需求有所提高,但加工企業節前庫存消化尚需時日,天氣轉暖農戶售糧進度加快,預計國內稻米價格將穩中偏弱運行。俄烏沖突拉動國際大米價格走高,但東南亞春季稻穀收割已開始,大米供應充足,預計國際米價小幅上漲。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米行業產銷冊指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⑨ 中印兩國的耕地和糧產量各是多少
我國和印度是亞洲比鄰的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土地資源和糧食市場均為兩國國計民生中最重要的問題。同為發展中國家,面對土地有限和人口增長的雙重壓力,在發展中有許多共同的困難。對兩國有關農業及糧食市場進行相互比較和研究,對發現問題,相互借鑒,會有一定幫助或啟發。
一、耕地和人口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國土面積328.7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0.5億。人口密度為319人/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134人/平方公里)的2.38倍。但印度國土可利用率遠高於我國,印度耕地約1.2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45%,而我國耕地僅占國土的13.54%。按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我國耕地面積1996年為1.30039億公頃,2001年已降至1.27億公頃,而且其中常用耕地為1.05826億公頃,臨時性耕地為0.21256億公頃。由於兩國均為國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土地和耕地資源統計困難,要做到十分精確有相當的難度。所以,模糊一些看,我國國土面積雖然遠大於印度,但可利用的耕地面積,基本與印度相同。那麼由於我國人口多於印度,人均擁有的耕地面積就明顯小於印度。我國人均耕地為0.1公頃,印度為0.15公頃。中印兩國均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我國鄉村人口為7.6851億,占人口總數的59.47%。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我國2003年農村在冊人口為9.3751億,占人口總數的72.55%。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大量農村人口進城上學、務工,或開辦鄉鎮企業,脫離了農業生產,這部分人生活狀況已基本城鎮化了。國家統計局的鄉村人口數據,就是考慮到這一基本事實,在鄉村人口數中,減去了長期脫離農業生產的這部分人,因此,鄉村實際人口數遠低於在冊人口。即使如此,我國農村人口也高於印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2002年的數據,印度農村人口為5.5328億,占人口總量的52.7%。按國家統計局的較低數據,我國農村人口比印度多2.1523億。農村人口多於印度,而耕地面積基本持平,可見,我國農業生產所面臨的窘境要甚於印度。
印度穀物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少的年份有0.9億多公頃,多的時候也不過1億多公頃,幾十年來變化不大。而我國近幾十年來穀物種植面積有減少趨勢。可以稍感欣慰的是我國貧困人口遠少於印度,印度貧困人口為3.2億,而我國僅為3000多萬。但據我國專家介紹,我國有很大數量的人口處於貧困邊緣,在農產品生產可以增收時,他們就處於貧困線之上,當市場情況不利於農產品生產增收時,這部分人就可能掉到貧困線之下。加上這部分處於邊緣的人口,我國的數字就高達7000萬人以上。
我國GDP遠高於印度,2003年為1.4082萬億美元,同期印度只有0.558萬億美元,我國是印度的2.5倍。人均GDP我國為1089.9美元,印度為531.6美元,印度只相當於我國的1/2。
二、糧食產量
中印兩國糧食產量十分懸殊,據國家統計局及其引用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即使是2003年我國糧食產量比較低時也相當於印度的近兩倍。我國為4.307億噸,印度為2.49億噸。當然,我國人口也多於印度,產量多一些是應當的。但不能忽視的是,我國是在耕地面積與印度基本相同的條件下生產了如此高數量的糧食。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我國農業的生產技術高於印度,同時要清醒地看到,印度產量低,說明其生產力發展還有巨大潛力;我國產量高,繼續在有限耕地上再提高產量難度就相對較大。
分品種看,2003年我國稻穀產量為1.6066億噸,印度為1.3351億噸。我國小麥產量為0.8648億噸,印度為0.6932億噸。我國玉米產量為1.1583億噸,印度為0.147億噸。我國大豆產量為0.1539億噸,印度為0.068億噸。兩國稻穀和小麥的差距並不大,考慮到中國人口較多,生產量略多一些是正常的。差距比較大的是玉米產量,我國相當於印度的10倍;其次是大豆產量,我國是印度的2.26倍。
按人均佔有的糧食產量,我國高於印度。上世紀80年代後,我國糧食產量人均佔有量上升較快,1980年我國人均佔有糧食產量為326.7公斤,而印度同期只有216.2公斤。1990年我國人均糧食產量升至393.1公斤,比1980年增加了66.4公斤,增幅為20.32%。同期印度也有所增長,人均為235.7公斤,比1980年增加了19.5公斤,增幅為9.02%。2003年我國人均糧食產量為334.3公斤,比90年代有所減少。同期印度為237.7公斤,也略有減少。總體看,我國人均糧食產量比印度多100公斤左右。我國上世紀90年代末的1996-1999年曾連續4年人均糧食產量超過400公斤,而印度從未達到過300公斤。
分析上述數字,中印兩國糧食供應量的巨大差異給人以深刻印象。一般認為,糧食的消費基本是一個常量,有一定剛性,過快增加或過快減少都是不現實的。如果說中印兩國因人的特殊性使消費有一定差距,還可以理解,但差距達100公斤是難以理解的。那麼是否印度人除糧食外還有其他大量的食物供給辦法呢。答案是否定的。除糧食外的主要食物應包括肉類、禽蛋、水產品、水果、牛奶及蔬菜等。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我國2003年肉類、禽蛋、水產品、水果產量均大大超過印度,只有牛奶產量印度是我國的兩倍多。有資料顯示,印度是養牛大國,2003年印度牛存欄數高達2.261億頭,奶牛佔有相當大比例,所以牛奶產量高,但牛肉產量僅為150萬噸左右。我國牛肉產量達到630.4萬噸。由於我國豬肉產量是世界第一,家禽養殖數量也十分巨大,而豬和家禽所用飼料以糧食為主。所以我國飼養業消耗了大量糧食。而印度以養牛業為主,牛的飼料用糧食較少,所以印度糧食消費量比中國少得多。
三、糧食進出口貿易情況
就2003年的情況看,中國大米出口量為234.4萬噸,同期印度出口了280萬噸。中國出口小麥181.33萬噸,印度出口了500萬噸。中國出口玉米1639萬噸,印度幾乎沒有出口。中國進口大豆2047萬噸,印度沒有進口。中國糧食凈出口為7.73萬噸,而印度凈出口780萬噸。進入2004年中國由於糧食市場價格原因,出口進一步減少,進口進一步擴大,糧食凈進口量達到1930萬噸。而印度盡管大米庫存減少了10%,仍將出口250萬噸;小麥庫存有690萬噸降至550萬噸,仍將保持100萬噸出口量。預計2004年度印度糧食凈出口為350萬噸。
四、幾點結論
1.就農業和糧食生產發展潛力來講,中印兩國各有所長。印度糧食生產的單位面積產量目前較低,提高的潛力很大。由於庫存和財政壓力,印度目前並不急於提高糧食總產水平,而是在保證國內消費的情況下,爭取擴大出口。對此,國家提供一些優惠政策給予鼓勵。印度畜牧業發展受到糧食供給的制約,偏重於消耗糧食少的產業。而我國由於糧食供應充足,繼續發展畜牧業,繼續擴大糧食轉化的規模,仍有很大潛力和市場。
2.印度在相對較低的糧食供給能力和較低的糧食庫存水平下,仍能大規模出口糧食,值得思考和研究。印度對糧食安全的理解和做法均有其獨特性。
3.就貧困人口問題來看,印度雖然多於我國,但我國農村人口比印度多2.16億人,說明我國工業化進程面臨的困難並不比印度小。而且由於我國可利用耕地較少,人均耕地較少,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國策決不應有絲毫動搖。
4.印度上世紀60年代前還是一個糧食極度短缺的國家,有飢荒之國之稱。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發展,農業取得較大成功,由糧食短缺變為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對於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農業大國來說,的確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國也走過了類似的經歷。我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取得的經濟快速發展也是以農業為基礎的。沒有農業的穩定發展,國民經濟整體快速持續發展是不可能的。當然,我國在發展中主要應瞄準世界發達國家有益的經驗,在發展中盡量起點高一些,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對印度這樣與我國有許多共同之處、可比之處的國家發展情況加強研究與借鑒,是很有意義的。本文所作研究和比較其實還只是初步的,許多問題有待於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⑩ 中國糧食產量比印度高一倍,為何我國要買糧食,印度卻能賣糧食呢
袁隆平產品研發雜交稻至今,克服了14億國人的溫飽問題。2020年,在我國糧食總產量做到6.69億多噸,穩居世界第一,但同時,在我國都是世界第一大糧食作物出口國。依據海關總署發布的2020年全年度進口數據,2020年1-12月在我國累計進口糧食14262.1萬噸級,同比增長3117.5萬噸級,提高27.97%。
也許有人會問,印度農戶為何沒留著糧食作物自己吃呢?緣故前邊提到過了,印度很多農民全是佃農或雇農,種出來的糧食作物不是自己的。
印度有70%的土地歸屬於個人全部,而這70%的土地,又絕大多數集中在地主手上。大地主更喜歡願把糧食作物賣到國外,由於印度國內的平民,根本消費不起糧食作物。那也是印度本來好多人徘徊在貧困線上,卻很多出入口糧食作物的原因。
那麼關於這件事你怎麼看?歡迎發表你的看法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