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河的主要補給類型
印度河的主要補給類型是冰雪融水
印度河主要處於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所以說雨水補給並不豐富,只是在季風雨(7∼9月)提供其餘水量
它發源於喜馬拉雅山系主要是冰雪融化
❷ 印度河河水主要靠什麼和什麼補給
印度北部大河,自遠古以來一直是印度教徒的聖河。其大部流程為寬闊、緩慢的水流,流經世界上土壤最肥沃和人口最稠密地區之一。盡管地位重要,但其2,510公里(1,560哩)的長度使其無論以世界標准還是亞洲標准衡量都顯得短了一些。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注入孟加拉灣,流域面積佔印度領土1/4,養育著高度密集的人口。恆河流經恆河平原,這是印度斯坦地區的中心,亦是從西元前3世紀阿育王的王國至16世紀建立的蒙兀兒帝國為止一系列文明的搖籃。 恆河大部流程流經印度領土,不過其在孟加拉地區的巨大的三角洲主要位於孟加拉境內。恆河總流向是從北-西北至東南。在三角洲,水流一般南向。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經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恆河文明」。恆河這條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稱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構成了恆河兩岸獨特的風土人情。 恆河(英文:ganges,印度稱:genga)用豐沛的河水哺育著兩岸的土地,給沿岸人民以冉輯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沖積成遼闊的恆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勞的恆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這里勞動生息,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的足跡遍布恆河兩岸,詩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國的精粹所在。 恆河是印度的聖河,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經過千年的文明洗禮,恆河兩岸的人們仍然保持著古老的習俗。許多自古流傳的神話,使印度人民對恆河母親生起無限的懷想,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結。這一生中至少要在恆河中沐浴一次,讓聖河洗凈生生世世所有的罪業。 在印度,大多數印度教信徒終生懷有4大樂趣:敬仰濕婆神、到恆河洗聖水澡並飲用恆河聖水、結交聖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Varanasi)聖城。 印度人視恆河為聖河,將恆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誠地敬仰恆河,據說是起源於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恆河水流湍急、洶涌澎湃,經常泛濫成災,毀滅良田,殘害生靈,有個國王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恆河,為人類造福。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頭發,讓洶涌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灌溉兩岸的田野,兩岸的居民得以安居樂業。從此,印度教便將恆河奉若神明,敬奉濕婆神和洗聖水澡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 自然特徵布拉馬普得拉河及恆河流域 (1)地形。恆河發源於西藏邊界印度一側喜馬拉雅山脈南部。其5條源流——帕吉勒提(Bhagirathi)河、阿勒格嫩達(Alaknanda)河、曼達基尼(Mandakini)河、道里根加(Dhauliganga)河與品達爾(Pindar)河——全發源於北方邦北部山區。其中兩條主要源流為阿勒格嫩達河(兩河中較長)與帕吉勒提河,前者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楠達德維(Nanda Devi)山迤北約48公里(30哩)處,後者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根戈德里(Gangotri)冰川腳下冰洞,海拔約3,050公尺(10,000呎)。根戈德里本身是印度教徒的一個朝覲聖地。然而,根戈德里東南約21公里(13哩)處的高穆克(Gaumukh)被認為是恆河的真正源頭。 阿勒格嫩達河與帕吉勒提河在代沃布勒亞格(Devaprayag)匯合後形成恆河主流,切穿外(南)喜馬拉雅山脈,在里喜蓋什(Rishikesh)從山中湧出。接著在印度教徒的另一個聖地赫爾德瓦爾流到平原上。 雖然河流水量因季節而有差異,但在接納較多支流和進入降雨量較大地區之時明顯增加。4�6�56月,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匯入恆河,7�6�59月的雨季,帶雨的季風造成洪水。在北方邦境內,主要右岸支流有流經印度首都德里、在安拉阿巴德(Allahabad)附近匯入恆河的亞穆納河,以及在中央邦從溫迪亞(Vindhya)山脈北流並很快匯入恆河的棟斯(Tons)河。北方邦的主要左岸支流為拉姆根加河、戈默蒂(Gomati)河與卡克拉(Ghaghara)河。 恆河接著流入比哈爾(Bihar)邦,來自北面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主要支流有根德格河、布里根德格(Burhi Gandak)河、庫格里(Ghugri)河與戈西河,其南面最重要支流為宋(Son)河。恆河繼而沿拉傑默哈爾丘陵邊緣南流,然後奔東南到達三角洲頂點法拉卡(Farakka)。在恆河流入的最後一個印度邦西孟加拉邦,默哈嫩達(Mahananda)河從北面注入。(在整個印度西孟加拉邦以及孟加拉,恆河在當地被稱為博多河。)三角洲最西部分流為胡格利(Hooghly)河,加爾各答市就坐落在其東岸上。在孟加拉國,浩闊的布拉馬普得拉河(匯流前約241公里〔150哩〕河段被稱為亞穆納河)在瓜倫多卡德附近匯入恆河。合在一起的河流被稱為博多河,在堅德布爾(Chandpur)以上與梅克納河合流。河水遂通過無數水道注入孟加拉灣,其中最大水道為梅克納三角灣。 來自恆河與布拉馬普得拉河流域的泥沙沉積物,延伸到海中構成的三角洲,面積約60,000平方公里(23,000平方哩),由反覆交錯的黏土、沙子和泥灰構成,並有一層層循環重疊的泥碳、褐煤和曾為森林覆蓋的林地。 恆河三角洲南部表面,由大量泥沙在近期迅速沉積形成。東面三角洲臨海一邊正由於被稱為沙洲的新地和新島的形成而迅速改變著。然而,三角洲西海岸自18世紀以來實際上沒有變化。 西孟加拉地區的河流流速緩慢;幾乎沒有水經這些河流入海。在孟加拉三角洲地區,河流寬闊而活躍,水量豐沛,並與無數港灣溝通。在雨季(6�6�510月),這一地區大部洪水氾濫,水深數呎,使得建在人工墊高的土地上的村莊和住宅成為洪水中的孤島。雨季期間居民點之間的交通只能靠船。 在整個三角洲臨海一邊,有一片遼闊的潮汐林和沼地。森林被稱為孫德爾本斯(Sundarbans),受到印度和孟加拉保護。 (2)氣候和水文。恆河流域有著次大陸最大的河系。水的補給在一定程度上依靠7�6�510月西南季風帶來的雨,以及4�6�56月熱季中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匯成的流水。恆河流域降水與西南季風相伴,但也隨6�6�510月間起源於孟加拉灣的熱帶氣旋而來。只有少量降雨發生在12�6�51月間。年平均降雨量在流域西頭的760公釐(30吋)至東頭2,286公釐(90吋)餘之間。(在北方邦的上恆河平原,平均降雨量約為760�6�51,016公釐〔30�6�540吋〕; 在比哈爾中央平原,為1,016�6�51,524公釐〔40�6�560吋〕; 在三角洲地區為1,524�6�52,540公釐〔60�6�5100吋〕.)三角洲地區在雨季開始前的3�6�55月間和雨季結束後的9�6�510月間遭受強氣旋風暴的侵襲。這些風暴中有一些造成大量生命損失和家園、莊稼及牲畜的毀滅。1970年11月的一場風暴就具有災難性規模,造成至少20萬人乃至可能多達50萬人的死亡。 由於恆河平原整個地表地形幾乎沒有差異,恆河流速緩慢。在德里的亞穆納河與孟加拉灣之間,距離近1,609公里(1,000哩),落差僅約213公尺(700呎)。恆河-布拉馬普得拉河平原總面積為777,000平方公里(300,000平方哩)。平原沖積層在有些地方厚達1,829公尺(6,000呎)餘,但沖積年代可能不超過10,000年。 (3)動植物。恆河-亞穆納河地區曾經森林密布;史實記載在16�6�517世紀,可在當地獵到野象、水牛、野牛、犀、獅和虎。多數原有自然植被已從整個恆河流域消失,土地現在被強化耕種以滿足總是在增長中的人口的需要。除了鹿、野豬和野貓以及狼、胡狼和狐之外,野生動物絕無僅有。僅在孫德爾本斯三角洲地區還可以發現有一些孟加拉虎、鱷和沼澤鹿。所有河流,特別是在三角洲地區,魚類均十分豐富,它是三角洲居民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居民瓦拉納西恆河 恆河流域人民在種族上屬於混合來源。在流域的西部和中部,他們原為雅利安人的後裔。後來,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波斯人與阿拉伯人從西面到來,與他們混合起來。在東部和南部,主要是在孟加拉地區,藏人、緬甸人和各種山地民族也混合起來。歐洲人來得還要晚些,並沒有怎麼定居下來或與他們通婚。 恆河平原在歷史上一直是印度斯坦的中心地帶,是其連續幾個文明的搖籃。基督以前的阿育王帝國的中心為巴特那(Patna),在比哈爾橫跨恆河兩岸。偉大的蒙兀兒帝國的中心在恆河流域西緣的德里和阿格拉(Agra)。坎普爾(Kanpur)北面恆河畔的根瑙傑(Kannauj)是7世紀中葉囊括北印度大部地區的戒日王封建帝國的中心。在12世紀開始的穆斯林時代,穆斯林的統治不僅擴展到整個恆河平原,而且擴展到整個孟加拉。在三角洲地區的達卡與穆爾希達巴德(Murshidabad)是穆斯林政權的中心。 在三角洲,加爾各答及其衛星城鎮沿胡格利河兩岸延伸約80公里(50哩),形成印度人口、商業和工業集中的最重要地區之一。 恆河在宗教上的重要性可能超過世界上的任何河流。它從遠古就受到崇敬,今天則被印度教徒視為最神聖的河流。雖然被稱為聖地的印度教徒朝覲之地遍布次大陸,但那些坐落在恆河邊上的聖地具特殊的意義。其中有安拉阿巴德附近恆河與亞穆納河的匯合處,1�6�52月間舉辦沐浴節;數十萬朝聖者沉浸在河中。 加爾各答的胡格利河也被認為是神聖的。恆河朝覲的地方還包括根戈德里及阿勒格嫩達河與帕吉勒提河這兩條源流的匯合處。印度教徒將死者的骨灰撒到河上,相信死者這樣就會直接升天,恆河岸邊的許多地方都建立了焚燒死者的火化場(河邊台階頂部建立的寺廟)。 4 回答者: 2282408 -
❸ 南亞的三大河流(源地,補給,流經國家,注入海域)
南亞有三大河流,即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 印度河(Ins),梵名Sindhu(信度)。乃南亞之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喜馬拉雅山與喀喇昆侖山兩山脈之間,流向西南而貫穿喜馬拉雅山,右岸交會喀布爾河,左岸匯流旁遮普(梵Pan~ja^b,五河之意)地方之諸支流,經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恆河(梵文: Ganga)位於印度北部,是南亞的一條主要河流。恆河源頭巴吉拉蒂河(the Bhagirathi R.)和阿拉克南達河(tAlaknanda)發源自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Gangotri)等冰川,它橫越北印度平原(即恆河平原),流經北方邦,會合其最大支流亞穆納河(Yamuna),再流經比哈爾邦、西孟加拉邦,最後它分為多條支流注入孟加拉灣。 布拉馬普特拉河,英語:Brahmaputra River,亞洲主要大河之一,被藏族視為「搖籃」和「母親河」。以長度來說為中國第5大河(僅次於長江、黃河、黑龍江和珠江)、西藏地區第一大河,以水量來說是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第二大河(僅次於恆河)。上游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也是中國坡降最陡的大河。藏語中雅魯藏布江意為「高山流下的雪水」,梵語中布拉馬普特拉河意為「梵天之子」。它發源於西藏喜馬拉雅山脈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從藏南(印度稱阿魯納恰爾邦)進入印度,在藏南(阿魯納恰爾邦)境內稱底杭河(Dihang river)或香江(Siang river)。在藏南巴昔卡附近的印度阿薩姆邦境內與其他兩河合流後始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孟加拉國後稱為賈木納河,於瓜倫多卡德與恆河匯合,形成巨大的恆河三角洲,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全長為2900公里。
❹ 印度河和恆河發源地補給水有什麼不一樣
源流不同、季流量不同。
1、印度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以融雪為源,而恆河及其支流所有的水都是在其流域上游山區獲得的。
2、印度河二到六月流量最多,而高水位出現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❺ 印度河的主要支流
印度河有許多支流,河源:獅泉河(藏語為森格藏布河,西藏境內)奇普恰普河(希歐克河,源於新疆)吉魯木河罕薩河(HunzaRiver)索安河(SoanRiver)哈羅河(HaroRiver)錫蘭河(SiranRiver)傑納布河(Chenabriver)傑赫勒姆河(JhelumRiver)拉維河(RaviRiver)薩特萊傑河(SutlejRiver,流經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源流:象泉河/藏語為朗欽藏布河,中國境內比亞斯河(BeasRiver,印度境內)喀布爾河(KabulRiver,源於阿富汗境內)勞加爾河潘吉舍爾河科哈特托伊河(KohatToiRiver,源於阿富汗境內)特里托伊河(TritoriRiver,源於阿富汗境內)古勒姆河(GurramRiver,源於阿富汗境內)古馬勒河(GumalRiver,河源出自巴基斯坦西北邊境地區,支流源自阿富汗境內)伯勞河(BarauRiver)吉爾吉特河(GilgitRiver,克什米爾境內)馬斯土季河伊什科曼河雅辛河吉薩爾河(GhizarRiver)傑赫勒姆河(JhelumRiver)傑納布河(ChenabRiver)庫納爾河(KunarRiver)佐布河(ZhobRiver) 共有8條:分布在波特瓦(Potwar)高原上有3條,即索安(Soan)河、哈羅(Haro)河和錫蘭(Siran)河,流量都比較小;分布在旁遮普平原上的支流有5條,即傑赫勒姆(Jhelum)河、傑納布(Chenab)河、拉維(Ravi)河、薩特萊傑(Sutlej)河和比阿斯(Beas)河。其中傑赫勒姆河和拉維河是傑納布河的支流,比阿斯河是薩特萊傑河上游的支流。
(1)傑赫勒姆河全長692公里,流域面積6.35萬平方公里,從木扎法臘巴德(Muazffarabad)至傑赫勒姆鎮,基本上在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的邊境上穿流。傑赫勒姆河在庫沙布(Khushab)以上河道較窄,寬約3公里,庫沙布以下急轉向南,河床展寬達19公里左右,沙希瓦爾(Sahiwal)以下更寬達24公里,兩岸之間有很多彎曲的古河道。
(2)傑納布河全長1030公里,流域面積13.61萬平方公里(包括傑赫勒姆河),源於印度喜馬偕爾邦北部蓋朗以東40公里處,河流先向南流,然後轉向西北,流經克什米爾地區,在阿克努爾(Akhnur)附近進入巴基斯坦。傑納布河道擺動不定,除奇尼約特(Chiniot)以上一段外,河床一般寬約6.5公里。
(3)拉維河全長660公里,流域面積1.16萬平方公里,發源於印度喜馬偕爾邦中部,從伯索利以南的馬多普爾(Madhapur)附近流人巴基斯坦。河床寬度不超過3km,但河道彎曲。
(4)薩特萊傑河全長1448公里,流域面積8.6萬平方公里(不包括比阿斯河),發源於中國西藏朗欽藏布河,流經印度,在費羅茲普爾(Ferozepore)以北進入巴基斯坦。河床寬闊,從魯帕爾(Rupar)到巴哈瓦爾布爾(Ba-hawalpur)以上32公里處,河床寬約6-12公里,由此以下至匯流處,河床寬度減為1,5公里左右。 有6條支流,它們是喀布爾(Kabul)河(流域面積8.85萬平方公里,長約510公里)、科哈特托伊(KohatToi)河、特里托伊(Tritori)河、古勒姆(Gurram)河、古馬勒(Gumal)河、伯勞(Barau)河。前5條支流流經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的高山丘陵地區,大致均由西向東流。喀布爾河、古勒姆河、科哈特托伊河及特里托伊河均發源干阿富汗境內,前兩條支流水量較大,後兩條支流則是小河。巴冷河位於信德地區,是印度河河口接納的唯一支流,是一條常年有水的河流,對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平原灌溉有著重大意義。
格藏布阿里地區最大河流,印度河上源,又稱獅泉河。發源於岡底斯山脈主峰岡仁波齊北部的森格卡巴林附近。源頭海拔5164米,有南、北兩支,北支稱岡岡如馬,南支稱久思龍可勒,南支較長,為正源。兩支流在森格普匯合,向北流經革吉後轉向西流,在扎西崗附近納噶爾藏布後折向西北流入克什米爾地區改稱印度河。該河中國境內長430千米,流域面積2.74萬平方千米,落差1264米,平均坡降2.9‰,年均流量22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6.9億立方米。屬典型的地下水補給河流,其地下水補給量約佔全年徑流量的67%。
流域森格藏布流域最大長度340千米,最大寬度150千米,流域面積27450平方千米。因流域氣候乾燥,平均徑流深25毫米,為西藏外流水系中單位面積產水率最低的河流。流域多為荒漠、半荒漠景觀,氣候乾旱少雨,11月至翌年5月為風季,3~5月多大風。流域蒸發強,無霜期短,故耕地少,當地藏族居民以牧業為主。森格藏布分為上、中、下游三段。①上游。從源頭至革吉縣。河長185千米,落差646米,平均坡降3.5‰。源頭地區冰磧物分布廣泛,河谷展寬,谷底寬3千米左右,兩岸階地發育,河道分汊,多曲流、潛流。河水由河床兩側的潛水及安山岩裂隙中泉水補給。②中游。從革吉縣至扎西崗。河長158千米,落差299米,平均坡降1.9‰,水面寬30~50米,水深0.5~1.0米。多沼澤分布,屬寬谷類型,最大谷底寬可達10餘千米。河水中游主要以溫泉補給為主,提高了水溫,故冬季河水很少封凍。③下游。扎西崗至流出國境處。河長87千米,落差319米,平均坡降3.7‰。為寬谷河段,河床切割較深,河谷兩岸階地、灘地發育。在扎西崗下游約20千米處,有一處長約10千米的激流灘,平均坡降14‰,最高坡降為42‰,是森格藏布水流最湍急的河段。
支流主要支流有生拉藏布、公前河、赤左藏布、婆肉共河、朗久河、噶爾藏布等。其中最大支流為發源於岡底斯山主峰岡仁波齊峰以西、門士以北的噶爾藏布,全長196千米,流域面積6060平方千米,占森格藏布總流域面積的22.1‰。
朗欽藏布阿里地區主要河流之一,印度河最大支流薩特累季河的上源。又名象泉河。北鄰森格藏布流域,南與甲扎崗噶河、烏熱曲一烏扎拉曲流域以及印度接壤,東接內陸湖拉昂錯,西鄰印度。該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西段蘭塔附近的現代冰川。自南向北流經曲龍、東坡、札達、札布讓、努巴、什布奇、喜馬拉雅山脈後,在巴基斯坦境內匯人印度河,並改稱薩特累季河。全長309千米,流域呈矩形,流域面積22760平方千米,平均坡降17‰。中國境內全長260千米,寬140千米,落差2400米,河源處海拔約5300米。流域地勢為東南高,西北低。可分為上、中、下游三段:①上游段。河源至曲松多,河長74千米,落差約1023米,平均坡降17‰,地勢較開闊,河源地區為現代冰川發育。②中游段。曲松多至札布讓,河長130千米,落差1377米,平均坡降5.5‰。中遊河段寬谷與峽谷相間分布,水流平緩,河道分汊,多江心洲,支流較多,階地發育,其中札達以上為峽谷,以下為寬谷。③下游段。札布讓以下至什布奇附近,河長105千米,平均坡降7.2‰,下遊河段以峽谷為主,階地不發育,峽谷段河床寬20~50米,其餘則寬100~200米。朗欽藏布共有20餘條支流,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0平方千米的有4條,即門士曲、香孜曲、俄布河(曲松河)、索木多河等。其中,最大支流為發源於尼隆林馬戈山的俄布河。朗欽藏布流域主要為沙生針茅占優勢的亞高山荒漠草原,以放養藏綿羊、氂牛為主,農作物主要有青稞、豌豆、春小麥等,農作物一年一熟,是阿里地區主要農區之一。什布奇一帶農作物一年兩熟,可種植水稻。朗欽藏布流域主要為沙生針茅占優勢的亞高山荒漠草原,以放養藏綿羊、氂牛為主,農作物主要有青稞、豌豆、春小麥等,農作物一年一熟,是阿里地區主要農區之一。什布奇一帶農作物一年兩熟,可種植水稻。
噶爾藏布,印度河上源森格藏布支流。又名噶爾塘曲,藏語意為「兵營河」、「帳篷河」。位於西藏西部噶爾縣境內。發源於岡底斯山主峰岡仁波齊峰西麓,向西北流經門士、塘咔那布,至扎西崗附近,匯入森格藏布。全長196千米,河寬22~26米,流域面積6060平方千米。沿岡底斯山脈與阿伊拉居日之間西北流,河道順直,谷地寬坦,至塘咔那布後多汊流、淺灘和江心洲。上游支流主要有巴爾熱曲、羅摩切曲,匯合後至定列塘咔稱吾木同曲,至噶爾亞沙匯入噶爾藏布,折向西北後匯人森格藏布。上遊河床多為泥底,常凍結;中遊河床為礫質底;下遊河床為沙質底。年均流量4.8立方米/秒,河床落差180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2.18萬千瓦。噶爾藏布沿岸有農田和廣闊牧場,為噶爾縣主要農牧區。新藏公路沿河岸通過。
❻ 印度河河水主要靠什麼和什麼補給
印度河主要以冰川融雪補給為主。印度河幹流和幾條主要支流都發源於中國西藏境內青藏高原、
❼ 描述印度河的流量變化和補給來源
度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以融雪為源。其流量在一年中的不同時期迥然有異∶冬季(12~2月)流量最低,春季和初夏(3~6月)水位上升,雨季(7~9月)洪水出現,偶有蹂躪性暴洪。印度河及其支流所有的水都是在其流域上游山區獲得的。所以,它們在流出山麓時流量最大,在平原上幾乎沒有地表水流匯入,倒是由於蒸發和滲漏而大量失水。另一方面,在雨季之後時期,滲漏也可增加一些水。在印度河主流中,水位從12月中旬至2月中旬最低。此後河水開始上漲,最初緩慢,而在3月底較為迅速。高水位通常出現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此後河水急遽下降,直至10月初,水位開始較為平緩地減退。印度河年水量約1,440億立方碼--略多於印度河水系總水量的一半。傑赫勒姆河與傑納布河合計水量約為1/4;
拉維河、貝阿斯河與蘇特萊傑河合計水量構成水系總水量的其餘部分。大量的地理與歷史證據表明,自文明發端以來--至少從4,000年以前的摩亨約-達羅(Mohenjo-daro)時代以來--印度河從南旁遮普至海濱一段一直在改道。
印度河地表徑流一部分來自高山融雪,一部分來自季風降雨,前者變化較少,後者隨氣候而變化,但年徑流量的變化也不大,據1940-1975年的統計,印度河(不包括薩特萊傑河)的年衽流量,以1959-1960年最大,達2297.20億立方米,以1974-1 975年最小,為1184,64億立方米。徑流的年內變化較大,4~9月的雨季平均水量佔全年的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