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玄奘西渡去了哪
最後到了天竺(今印度)。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俗家姓名「陳禕(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西遊記》即以其取經事跡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❷ 唐僧取經目的地是哪裡
唐玄奘西行取經的最終目的地是位於印度古城王舍城外約10多公里處 那爛陀寺。
唐僧為了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一人從長安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從印度及中亞地區帶回國的梵筴佛典共526筴、657部。
❸ 唐玄奘西行取經的最終目的地是印度哪裡
唐玄奘西行取經的最終目的地是印度那爛陀寺。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二十六歲的玄奘,玄獎為究竟瑜伽唯識學,始道途西行。玄奘邊學邊行,始進入中印度。
此後,玄奘一邊學習佛教經論,一邊巡禮佛教遺跡,先後經歷翠祿勒那、襪底補羅、揭若鞠閣等十多個國家,始至那爛陀寺留學,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
玄奘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
公元645年玄奘歸來一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譯出典75部(1335卷),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
❹ 玄奘赴印度求法經過哪些地區
貞觀元年(627,另有貞觀二年、三年說),玄奘從長安出發,經涼州(今甘肅武威),違反當時出關禁令,偷越玉門關,孤身穿越沙磧,歷盡艱辛,到達高昌,而後取道焉耆。龜茲,越凌山,經粟特(見昭武九姓)諸國境,過鐵門(今烏茲別克布茲嘎拉山口),人吐火羅(今阿富汗北部)國境,而後沿今巴基斯坦北部,過克什米爾,入北印度。他在印度各處游歷,到過尼泊爾南部,轉而巡禮佛教的六大聖地。
❺ 大家熟知的唐朝玄奘取經到的是印度的什麼地
答:唐朝玄奘取經到的是當時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那爛陀寺(Nalanda Temple)古代中印度佛教最高學府和學術中心,在古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爾邦中部都會巴特那東南90公里。)
❻ 玄奘去印度走的是什麼路線
根據的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人們可以獲知,玄奘前往印度取經的路線如下:
長安(今陝西西安)
秦州(今甘肅天水)
蘭州
涼州(今甘肅武威)
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
玉門關
伊吾(今新疆哈密)
高昌(今新疆吐魯番)
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
屈支國(今新疆庫車)
跋逯迦國(今新疆阿克蘇)
凌山(今天山穆蘇爾嶺)
大清池(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
素葉城(即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
昭武九姓七國(都在今烏茲別克境內)
鐵門(烏茲別克南部茲嘎拉山口)
今阿富汗北境
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
阿富汗貝格拉姆
巴基斯坦白沙瓦城
印度
❼ 玄奘所到了哪5個印度
先後到伊爛缽伐多國(今印度北部蒙吉爾)、
薩羅國、安達羅國、馱那羯碟迦國(
今印度東海岸克里希納河口處)、
達羅毗荼國(今印度馬德拉斯市以南地區)、
狼揭羅國(今印度河西莫克蘭東部一帶)、
缽伐多國(約今克什米爾的查謨),
公元六二八年秋,玄奘進入北印度境, 從那揭羅喝國(阿富汗之賈拉拉巴德)東南山行五百里,至健陀羅國都城布路沙布羅(巴基斯坦白沙瓦市西北)―東北行百餘里,渡印度河至布色羯羅伐底城
―東南三百多里,至烏鐸迦漢荼城(巴基斯坦阿托克之北,印度河渡口)―北涉山川行六百餘里,入烏仗那國(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杜西里山西北)―南渡印度河。至坦叉始羅國(巴基坦拉瓦爾品第周附近)―東南山行五百里,至烏刺屍國 ( 巴基斯坦東北境 ) ―東南登危道度鐵橋行千餘里,至迦濕彌羅國(故都在今克什米爾印度控制區之斯利那加)―西南逾涉山澗行七百餘里,至半嗟國(今克什米爾的朋奇)―東行四百餘里, 至遏羅?^補 羅國(今克什米爾西南端的拉加奧利)―東南下山渡水行七百餘里至磔迦國(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區)。
故城奢羯羅(錫爾亞科特)―東行五百里,至那仆底國(印度旁遮普邦費羅茲普爾)―東北行百五十里,至?^爛達那國(印度旁遮普邦賈朗達爾)―東北行七百餘里,至屈露多國(印度北部西姆拉之西北)―南行七百餘里,越山度河至設多圖盧國(印度北部沙特累季河流域)―西南行八百餘里,至波里夜坦羅國(印度北方邦貝拉特地區)入中印度境―東行五百里,至秣兔羅國(印度馬土臘西南的馬霍里)―東北行五百餘里,至薩他泥濕伐羅國(印度旁遮普邦的塔內沙爾)―東行四百餘里,至祿勤那國(印度北部羅塔克之北)―河東行八百里,渡河東岸至秣底補羅國(印度北部羅希爾坎德的曼達瓦爾)―北行三百餘里,至婆羅吸摩補羅國(印度北部加爾瓦爾地區)―東南行四百餘里,掣坦羅國(印度北部拉姆那加爾)―南行兩百餘里、渡河,西南至毗羅那拿國(印度北方別爾沙爾)―東行兩百餘里,至劫比他國(印度法魯卡巴德)―東南行兩百餘里,至時稱霸五印的戒日王直接統治的羯若鞠闍國(曲女城國,印度恆河與卡里河匯流處的卡瑙季)―東南行六百餘里,渡恆河,南至阿喻陀國(印度法特普爾的阿普依)―東行三百餘里,北至阿耶穆法國(印度北部貝拉和賴巴雷德一帶)―東南行七百餘里,至缽羅耶伽國(印度北方邦阿拉哈巴德,戒日王每五年一次的無遮大會在此舉行)―西南入大森林,行五百里,至僑賞彌國(印度阿拉哈巴德西南約五十公里的柯散)―東行五百餘里,至索迦國(印度畢塞浦爾)―東北行五百餘里,至室羅伐悉底國(舊稱舍衛城,印度北部巴爾蘭普爾西北約二十公里處,有給孤獨園,為中印度,佛說法行道的重要場所)―摩揭陀國(印度比哈爾邦的巴特那和伽耶(格雅)地區,都城為王舍城今印度臘季吉爾以北數公里處)。摩揭陀國的王舍城和拘薩羅國的舍衛城為
佛陀一生居住,傳道時間最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