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到底有多高貴有什麼特權
中國古代四書之一《中庸》上面講:“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就是說“仁”它就是人的本性,最直接的人性就是人人都會親近自己的親人。“親親”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個文化概念,由“親親”這個概念,才得出了“尊卑貴賤”的等級觀念。印度人沒有儒家,也不知道“仁”是什麼,但是他們的等級觀念卻比中國強得多。
所以從這方面講,古印度早已經滅亡,現在的印度,是一個充斥著迷信與幻想的文化貧民窟。
B. 印度的種姓制度現在存在嗎高級種姓有什麼特權
雖然現在世界都差不多進入現代化社會了,但是在這個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殘留著古代時期的奴隸制度,就好比說我們今天要講的印度。大家都知道,印度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印度的宗教文化非常的盛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現在印度還殘留著一種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是由印度教所創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統治老百姓。只是創立這個制度的人可能也沒有想過,這個制度居然能夠延續幾千年的時間。直到到了現代文明化的社會,這個制度依然存在。
當然,對於婆羅門來說,最重要的特權還是第三項,那就是宗教跟神的最終解釋權。在古代印度人的眼中,神靈只可能跟婆羅門對話,所以婆羅門的意思就是神的意思,這種統治方式類似於我國古代的君權神授。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印度用的就是同化底層人的思想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C. 印度的種姓制度主要是什麼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
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種姓制度最初是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要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本身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和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
然而隨著馬穆魯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統治印度,種姓制度為了政權需要而經歷過許多調整,並在英屬印度時期為符合殖民者需要而被固定、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
由於該體系中的不平等與近代西方興起的民主制度與人權思想大相徑庭,因此常被批評為反現代化的落後制度,甚至被視為妨礙印度社會進步的毒瘤。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D. 印度種姓制都有哪些規定四大種姓中,為何只有婆羅門有一個特權
有人,就有信仰,有意志,有選擇、有精神追求的人才會有信仰,因而信仰是具有人性化的精神之物,在信仰中,人的精神乃至整個生命才能向真、善、美的神聖尺度全面開放,在國家當中,印度是最信教的。
1947年,印度在獨立之後,雖然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在幾千年的宗教傳播下,這些封建殘餘思想依舊是根深蒂固,難以磨滅,像是低種姓的人坐飛機、坐車,在印度旅遊都不敢接受高種姓人的服務,高種姓在他們眼中還是極為神聖的存在。
E.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樣的
「種姓」一詞原為「宗族」之意 ,後來隨佛教傳入中國,有時被轉用來稱呼瓦爾那 。然而到19世紀西學東漸以後,「種姓」又成為「caste」的中文翻譯 。
於是,在中文世界出現用詞混淆的情況:「種姓」既可以是指印度教經典所敘述的「vārna」(即瓦爾那,原義是顏色),也被用來指涉實際生活中運作的「Jāti」(即種姓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種姓制度是一種以宗教為中介的分工制度,這種制度是世襲的,僱主與雇員的關系是世襲的。這種制度有趣的地方是:同一種工作,如果只是自己偶爾在家中做做的話,則不像專業那麼有污染性;同一種工作,在不同地區,態度也不一樣。
例如理發師,在印度南部,因為要負責喪禮事情,所以極度不潔;但在印度北部,因為不用負責喪禮事情,地位較高。
(5)印度種姓有什麼權力擴展閱讀
種姓制度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F. 印度種姓種姓制度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其主要特徵是什麼
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特徵:一是各等級職業世襲,父子世代相傳。二是各等級實行內部同一等級通婚,嚴格禁止低等級之男與高等級之女通婚。三是首陀羅沒有參加宗教生活的權利。四是各等級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G. 印度分為哪4個等級分別有什麼權力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7)印度種姓有什麼權力擴展閱讀:
如何分辨一個印度人屬於高低種姓,從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來看,根據印度人的一些特徵是可以分辨出他們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
1、根據皮膚顏色分辨高低種姓
早些年根據膚色分辨種姓高低很容易,因為白皮膚的雅利安人屬於高種姓人,而平民則都是棕色肌膚,同時統治者明文規定高低種姓禁止通婚,若有違反可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漫長的歷史變遷中,氣候和生活習慣也影響人種的基因變化,當年煞費苦心想出種姓制度的入侵者一定會傻眼,因為不同種姓人的膚色在接近,最終都向棕色靠攏。現在印度街頭的白皮膚人已不再是雅利安人,而是英殖民者的後裔。
2、根據是否會說英語分辨高低種姓
世人都以為英語是印度的常用語,其實只有高種姓人在說,也是他們身份的象徵,大部分低種姓人和賤民則壓根不會說,因為沒有學習英語的機會。可見一個印度人會不會說英語,基本上就可以判斷他屬於高低種姓的哪一邊。
3、根據職業分辨高低種姓
高種姓人有良好的社會資源和教育機會,他們中許多很多人前往發達國家學習,練就一口地道的英語,做著收入高體面的工作,是人們眼中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那種人。
低種姓人就很悲催,壓根沒有受教育的可能,為了生活只能從事伺候高種姓人的工作,收入勉強維持生活。賤民最慘,蝸居在衛生條件極差的貧民窟,平時都不能出入高種姓人的家裡,更別說有個體面的工作了。
乘坐印度航班的親都有所聞,印度空姐膚色普遍偏淺,基本都來自高種姓,許多低種姓的印度乘客都不敢讓她們為自己服務。看來種姓制度雖然滅亡,可是深植印度人心中的階級觀念一時半會難以化去。
總的來說,印度的種姓制度充滿了階級歧視和不公待遇,在歷史前進的洪流中勢必被淘汰出局,同時也需要千千萬萬身處底層的平民和所謂的賤民覺醒反抗。當他們開始不再虔誠卑微的仰視高種姓人時,種姓制度才會從真正意義上徹底消亡。
H. 印度的種姓制度主要是什麼
1、是維護雅利安人對搏襪謹當地居民的統治,是極其不平等的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剝削制度。
2、「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隸制國家重要特徵。它被蒙上一層神聖的宗教色彩,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手,腿創造出四個種姓的好蔽人。一二等級種姓把持國家軍事和行政大權;三四等級種姓要向國家納稅,想神廟上貢,供養一二等級種姓。不同等級的人不許通婚,不追竄某職業。種姓制度是為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特別是婆羅門的特俗地位。
更多關於印度的種姓制度主要是什麼,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70cc391616103970.html?zd查看更多基基內容
I. 印度最高種姓,天生就是貴族的「婆羅門」都享有哪些特權
在幾百年以來,他們都享受著很多的特權,像是不用從事勞動就能獲得食物、地位和財富,這些「婆羅門」里絕大部分都是我們常說的神棍,依靠著一些言語和迷信活動來控制平民乃至貴族們的思想行為,把持著國家大權。雖然到了現在,種姓制度中的上層姓的特權已經少了很多,但是階層的不公平和歧視還是在印度廣泛存在著。
並且,印度的貧富分化非常的巨大。富人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婆羅門或者剎帝利,因此其實直到現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仍然是阻礙整個國家進步的一個絆腳石。
J. 印度的種姓制度分哪四個等級
印度的種姓制度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
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波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高級種姓,佔有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依靠剝削為生,是社會中的統治階級。
吠舍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