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的高原是什麼
1、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個久經侵蝕的向東北緩傾的大古老地塊,西高止山構成高原的西部邊緣,高度約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斷層崖;東高止山構成高原的東部邊緣,高度約500~600米,為低丘狀,沿海有較寬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內部多地壘和地溝的地形。
2、德干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是一個龐大的前寒武紀的古陸塊,它是構成次大陸的核心,是岡瓦那古陸的一部分。形成應該在喜瑪拉雅山之前,喜馬拉雅山是新生代的,德干高原是在中生代的(印支、燕山造山帶)。總之德干高原是一個古老的、久經侵蝕的、傾動的和被許多河川所切割的準平原殘丘狀地塊。
3、德干高原,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600~800m,高原東西兩側為高度不大的東高止山和西高止山,兩山之間的高原面久經侵蝕,支離破碎,多殘丘、地壘和地溝。高原地質年代古老,是寒武紀古陸塊。
4、德干高原地質年代古老,是寒武紀古陸塊,在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時,被抬升為一些斷塊台地、谷地和丘陵經過長期的風化剝蝕作用,地勢比較平坦。
Ⅱ 青藏高原那麼高 印度人是怎麼爬上來的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試題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裏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考點:本題考查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概況。點評:本題難度不大,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可以適當的記憶一些「世界之最」。例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世界上最大的陸地:亞歐大陸,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等。
Ⅲ 我來解釋為什麼印度具有侵佔整個青藏高原的野心
印度為什麼要侵佔青藏高原?絕大多數人可能只是猜中了其中的一個原因——擴張印度本身的國土縱深,縱深固然關乎到軍事戰略。但是,印度謀劃侵佔青藏高原的野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且這個原因只有極少數人心中清楚。
青藏高原是整個世界上至關重要的軍事要地,得天獨厚的高地對空軍、火箭軍至關重要。懂得軍事科技的人對此非常清楚。為什麼印度對青藏高原垂涎三尺?高空大氣密度低,流體阻力小,材料摩擦發熱少,飛行物容易進入平流層或者外太空。流體當中,材料的摩擦發熱,深刻關繫到空軍和火箭軍的材料的熔點。地勢高,利於空軍和火箭軍節約初始動能,從待命狀態中能夠更加迅速進入作戰狀態,平流層是空軍的高速「公路」。
可以說,青藏高原好比空天母艦。不光是印度對此深感忌諱,西方國家集團對此深感忌諱,如果中國擁有青藏高原,無疑是中國擁有了在世界范圍內遏制其它軍事集團的地理優勢。現代戰爭當中喪失青藏高原的行為,如同在冷兵器時代喪失山海關,後果極其嚴重。
印度之所以要不斷蠶食(甚至入侵)青藏高原,不光是印度本身的野心,而且身後有著西方國家集團的撐腰。與其說是印度入侵青藏高原,不如說是西方國家集團和印度聯合起來入侵青藏高原。
我國就此問題不便向公眾講述清楚。因為這種說法可能深入到了我國的軍事核心機密。當然,這對各國的軍事科學院來說,不算什麼機密,無疑是公開的事實。
Ⅳ 印軍使用了什麼方式,竟能把15噸物質一天內運上高原
眾所周知,印度共有三千三百三十三億天神,這只是印度神話一個宇宙的平均數,印度神話有無數個平行宇宙,羅摩的一個細胞都是三千個宇宙,這才區區15噸物資,還不跟玩兒似的。開個玩笑而已,下面認真回答。 印度在邊境問題上出爾反爾,不斷給我國演雙簧,但是增兵的現實問題就擺在那兒,20萬人的後勤壓力太大,但是不是很多人說的,印軍在拉達克部署了20萬大軍,准確的說法應該是:印軍在整個中印邊境的東、中、西段,部署了20多萬人。以印度的後勤保障能力,要為這20萬人在嚴寒的季節提供過冬的15萬噸物資,顯然是困難重重。
其次就是印度媒體一直在不遺餘力宣傳的印軍的空運能力,現在的印軍所需要的各種物資,包括作戰裝備,營地建設,建築器械,油料,食品等都急等空運,印軍的C-17大型軍用運輸機要將後勤物資空運到斯利那加和列城一帶,然後再把後勤物資用CH-47中型運輸直升機和安-32雙發中短程運輸機空運,送到拉達克的前沿哨所。至於印軍每天能夠空運多少物資,又有多少能運到前沿,就再沒有消息了。印軍還是有一定的運輸能力,但是能不能把15萬噸的物資在很短的時間就運送到位,那就只有印度的大神知道了。
Ⅳ 印度西高止山如何形成的
西高止山脈是印度德干高原的西緣山脈,大體與阿拉伯海岸平行,由板塊擠壓形成
Ⅵ 一天就把15噸物質全部運上了高原,印度隱藏了哪些力量
在印度表示要駐扎高原上時,外界就表示了對印軍在高原上的後勤保障能力的懷疑,再過兩個月該地區就要大雪封山了, 這么龐大的人數,對於後勤保障的要求是很高的。中印邊境地區的條件十分惡劣,首先一個就是高海拔,這導致該地區氧氣稀薄,不論是中國還是印度的士兵,在這里都容易產生高原反應。其次,就是低溫,特別是到了冬天,這里的溫度可能下降到零下40度,這么低的溫度,對人體對器械,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印度之所以敢這么不斷試探、升級,是因為有三個點是暫時占據優勢的:
一是在對峙中,人力對比大約是1:4,人數上印度就佔了優勢;
二是在裝備上,印方在對峙中可以說把能拿的出手的大傢伙都亮出來了,雖然都是進口的,但是性能不容小視,這次的物質投送就是證明了印軍還是有東西的。對比起來中國就相對低調了很多,但我相信咱們肯定也有一些東西一直沒亮出來,這點我是很有自信的;
三是在地理優勢上,印度相對占據優勢,雖然入藏公路鐵路網的逐步完備,提高了我們的戰役機動能力,但是限於西部地區復雜的地理環境,我們的投送和短期補給難度是更高的。
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顧全大局,理性的去判斷當前的形勢,不能忽略任何一個小細節,按照計劃做好我們當前的工作,至於其他的,就保持以不變應萬變的姿態吧!
Ⅶ 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今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開始向北向亞洲板塊移動、擠壓。
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
到了距今8000萬年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
一致性增厚學說認為印度板塊向北推擠,導致青藏高原岩石圈大規模縮短,由此產生了比正常地殼厚一倍的地殼,導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如果我們想把房頂變高,會有兩種選擇;可以在原來屋頂上再加蓋一層,也可以把原屋頂兩邊的屋脊往中間擠,讓它更高聳。
英國地質學家杜威和伯克就覺得青藏高原是靠第二種方法「長」起來的。他們於1973年提出一致性增厚學說,認為在青藏高原地體之下並沒有吸收印度大陸的地殼,印度板塊的作用就好像是一個帶有鋸齒形末端的剛性塊體而向北推擠。
青藏高原岩石圈大規模地縮短,由此產生了比正常地殼厚一倍的地殼,從而導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該理論認為整個亞洲大陸地殼的南北向縮短增厚是連續性的和一致性的。
(7)印度是如何上高原的擴展閱讀;
下地殼流學說認為隨著青藏高原地殼增厚,低黏度的下地殼在重力驅動下向低海拔區域流動,並在高原周邊受阻聚集,從而導致地表隆升和高原擴展。自霍斯曼、麥肯齊等人提出他們的想法後,一些科學家也開始把關注點放在青藏高原下地殼。
1997年美國地球物理學家若伊鄧等人就提出了青藏高原演變的下地殼流學說。該學說認為青藏高原東緣地區的地形特徵被認為是來自高原中部的下地殼軟弱物質在重力作用下,向東部流動並因受阻而聚集,在這個過程中囤積起來的物質就會向上「擠」,這就導致了地表的抬升。
隨著青藏高原地殼的增厚,低黏度的下地殼在重力的驅動下向周邊低海拔的區域流動,這些流動的下地殼物質在高原周邊受阻而聚集,從而導致了地表的隆升和高原的向外擴展。」這個模型認為上地殼變形對地形生長的貢獻微乎其微,而下地殼管道流才是導致地殼增厚和地表抬升的主導因素。
參考資料;網路--青藏高原形成演化
Ⅷ 印度人上高原走開伯爾山口嗎
不走。印度人上高原不走攔亮開伯爾山口敗衡兆。開伯爾山口KhyberPassKhyber亦作Khaybar或Khaibar。興都察租庫什山脈最大和最重要的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