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啥奧運會沒有印度的身影,貌似歷屆奧運會獎牌寥寥無
作為一個大國,印度的競技體育水平的確太拿不出手,里約奧運會他們僅僅獲得了1銀1銅。印度奧運會獎牌榜最高排名為北京奧運會的第50名,獲得1金2銅。在印度,板球是很流行的項目,不管是商業潛力還是市場都很大,至於其他項目,則相對落後。
Ⅱ 印度的人口比較多,為什麼在體育項目上獲得的獎牌數量那麼少
印度的人口比較多,為什麼在體育項目上獲得的獎牌數量那麼少?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擁有技術專業、科學合理、系統軟體的鍛煉計劃,及其專業的練習機器設備,再再加上選手們的天資和艱辛練習,才最後取得了一枚金牌。人口總數多,並不一定會得到金牌,只有一個綜合國力強勁,可以有充足的資產塑造選手,及其認真完成體育運動項目的國家,才能得到較多的金牌。
Ⅲ 印度的人口也很多,為什麼他們的奧運會金牌得的很少
《摔跤吧,爸爸》這部印度影片也算比較經典了,裡面的主人公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拿到了世界級摔跤比賽的金牌,真的是比較勵志了。影片是一回事,但是現實又是一回事,很多人都很不解,印度人不少,可是他們獲得的奧運會金牌為何那麼少?不外乎於以下幾個原因。
基於以上原因,印度人拿的銀牌銅牌不少,但就是很難拿到金牌,不過也不是沒有,曾拿過一塊射擊金牌,獎勵他們可以終身免費乘坐火車,不管怎麼說,還是希望印度人可以在體育這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吧。
Ⅳ 印度擁有十億人口的大國,奧運獎牌數量為何還不如其他小國
印度人口多可是貧窮,沒多少人樂意訓煉體育運動項目去報名參加奧運會,所以才沒有多數金牌。並且印度公民長時間生活在宗教信仰環境下,欠缺拼搏進取的信念,更為的安於現狀,不追求改變自主創新。體育精神須要奮發進取、努力奮斗和堅持不懈,而這在印度極少能夠看見。運動明星不被公民認可,印度公民更為追捧電影明星。簡潔明了來說是文化氛圍營造了社會氛圍,讓運動項目沒有獲得更多的的重視。
因此印度至今只獲得了9枚奧運會金牌,可是其中8枚金牌不被全世界認可。2008年印度參賽選手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的「男子10米氣步槍項目」金牌被覺得是印度88年以來獲得的第一枚奧運會金牌。
Ⅳ 十億人口的印度,為何在奧運會上沒有展現風采
據2019年人口統計數據來看,印度人口數在13.24億,超過中國指日可待。可是我們發現沒?這個泱泱大國,奧運獎牌數非常少,迄今為止只拿到9塊金牌,而且這些金牌大都在一些冷門項目上,比如曲棍球,從1928年開始,曲棍球一共獲得7枚冠軍。
除此之外唯一的金牌來自氣步槍,2008年氣步槍選手Abhinav Bindra,打破了50多年的魔咒,獲得一枚奧運會冠軍,他幾乎成為整個印度人的驕傲,可是Abhinav Bindra卻是印度的特例,因為他們家庭優越,孩子從小就送到德國訓練,可以說是德國培養出來的奧運冠軍,而不是印度國內體制培養出來的。
不過近些年,除了第一運動板球之外,羽毛球、足球、籃球在印度也逐漸普及開,在眾多體育贊助商的支持下,這些運動也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比如中國的OPPO、vivo花費數億美金贊助印度體育運動,希望通過體育運動打開整個印度市場。
隨著流媒體的發展,星空體育、索尼十、索尼六、索尼ESPN、ESPN亞洲、DSport和DD sports等網路流媒體平台,在印度獲得快速發展,這些流媒體平台無形當中也助推了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
相信在未來,擁有超過13億人口的印度,在體育賽事上逐漸取得更好的成績,不再是奧運會的看客。
Ⅵ 32年只有兩枚金牌,13億人口的印度,體育為什麼這么菜
東京奧運會已經結束了。
美國39金第一,中國38金第二,日本27金第三,其他的大國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都榜上有名。
自稱世界第三的印度卻熄火了,只有1枚標槍金牌,總共就7枚獎牌。要知道印度可是可是13億,這么一比,菜的沒邊了。
連人口只有3萬的聖馬利諾,只派了5個人參賽,還拿到了3枚奧運獎牌。
一向勇猛的印度,怎麼這個時候萎了呢,其實吧,印度 體育 不行是老毛病了。
01
1944年,尼赫魯被英國關進監獄,在獄中寫了一本書《印度的發現》,思考印度獨立後定位,尼赫魯是這么說的:
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
不得不說,在奧運會上,印度確實做到了銷聲匿跡。印度有13.24億等同於中國的人口,能在奧運會被完全忽略,也是挺厲害的。
印度最近幾十年瘋狂找找存在感,稱霸南亞、控制印度洋、主導全球供應鏈、超越中國、加入聯合國,成為世界第三強國。
有夢想是好的,但天沒黑就做夢純粹是想入非非。
看看一百來年的奧運會總獎牌數,排在前面的哪個不是有頭有臉的國家,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
印度呢,排在50名開外,連朝鮮和衣索比亞都比不過。
體育 強盛和國家的發展是完全離不開的, 體育 強就代表人們生活水平高,畢竟吃不飽飯誰去搞 體育 。
所以奧運會的獎牌數,是非常好的一個側面,能反映國家的水平,印度連前50都進不去,還敢號稱世界強國,真是大言不慚。
我們來看看 體育 差等生印度,到底有多差。
雖然菜,但是印度身殘志堅,1920年到現在,每一屆夏季奧運會都按時到場。
但獎牌數量嘛,一言難盡,24屆夏季奧運會,100年時間,只拿到28枚獎牌,金牌僅僅只有8枚。(東京奧運會召開之前數據)
中國最近32年裡,光是金牌就201枚,是印度的201倍,獎牌總數471枚,是印度的16倍。這里咱們主要說的是夏季奧運會,冬季奧會印度更慘。
最近32年,印度只拿到了一枚金牌,其他金牌大多數都是在遠古時代拿到的,而且都是曲棍球團體項目。
2008年北京奧運會,印度射擊選手賓德拉終於在十米氣槍拿到個人項目金牌。
這個成績,成為了印度最轟動的一次,回國後受到了英雄版的待遇,引發的效果相當於是許海峰+劉翔+姚明+蘇炳添。
印度各電視台中斷正常節目,爭先報道賓德拉,印度總統帕蒂爾在德拉奪冠一個小時內,就親自發去賀電慰問,稱贊賓德拉是印度的驕傲。
印度奧委會主席卡爾馬迪說: 賓德拉的勝利是一個 歷史 性的偉大時刻,也是印度 體育 即將走向輝煌的開始。
鐵路部直接把賓德拉升級為VIP,可以終身免費乘坐鐵路局一等冷氣客車。此外各聯邦,紛紛發放獎金以示慰問。
總計43.92萬美元,摺合人民幣307萬。以2008年的物價水平,可以在深圳買兩套120平米的房子,但是賓德拉並不缺房子,因為他有一個五星級酒店。
射擊取得冠軍,給了印度極大的信心,今年的東京奧運會,印度派出120名運動員參加,參數人員是有史以來最多。
賽前印度表示:射擊做好了迎戰中國隊的准備,基本可以確保獲得2枚獎牌,然後……中國隊楊倩就拿到了射擊首金。
印度本次奧運會的第一枚獎牌是26歲的女選手米拉拜查努,在49公斤級的女子舉重比賽獲得的銀牌,這是印度在該屆奧運會上獲得的第一枚獎牌,印度人們舉國歡慶。
在采訪中查努表示自己想要吃披薩,達美樂披薩立即宣布為查努終身提供免費披薩。
目前人口過億的發展中國家有11個,除了中國、俄羅斯、巴西,其他的像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國、墨西哥、衣索比亞、菲律賓一個比一個菜,其中最菜的就是印度,真的是菜到摳腳。
就連只有6萬人口的百慕大島,今年只派了2個人參加,就拿到了1塊金牌。人口只有180萬人的科索沃,派了11人參加,也拿到了2塊金牌。
印度13億的人口,乾的是幾萬人的成績。
夏季奧運會都成這樣了,冬奧會熱帶的印度可怎麼辦啊,更是想都別想了。
02
當然我們不能僅僅以人口來衡量,不是人多就厲害,競技 體育 畢竟不是人海戰術。
但印度可能並不這樣認為,印度這么菜又這么自信,完全是高估了自己的發展水平。不可否認印度經濟發展確實小有成就,但能不能落在每一個印度人民身上,還是問題。
其實大家都知道,印度的繁榮是虛高,打腫臉充胖子而已,實際上 社會 發展問題很多,極度的不平衡,老百姓都吃不起飯了。
就兒童營養率來說,印度有超過90萬,6個月至6歲兒童嚴重營養不良。
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印度在107個國家中排名94位,14%的人口營養不良,兒童發育遲緩率高達37.4%,屬於嚴重的吃不飽飯。
印度的達哈維貧民窟是世界上第二大、亞洲最大的貧民窟,僅有1.75平方公里,但居住著數百萬人口。
疫情導致印度有7800萬貧困人口每天收入低於兩美元,佔全球貧困人口增量總數的60%。
全球飢餓指數正向排名中國排第一,中國1億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全部脫貧,中國百姓豐衣足食,這才是真正的強國,印度只是虛假的強國。
印度前1%的富人在過去25年中賺的錢比印度底層50%的人賺的錢多。
印度農村貧困人口,不吃不喝,800年才能掙到公司高管一年的錢。
體育 行業又是一個吃飽了才能乾的行業,老百姓吃了上頓沒下頓,營養不足,哪有精神搞 體育 鍛煉,更別提晉級 體育 的所需的食物、器材、裝備……
不過,印度還是有一部分不僅能吃飽,還吃得好的人,2020年印度億萬富翁有140人,百萬富翁21.9萬人。
疫情之前印度中產群體有9900萬人,疫情之後還有6700萬中產階級。
他們有錢有時間,如果10%的人去去搞 體育 ,印度都不至於這么拉胯,抵一個歐洲國家還是沒問題的。
但是呢,高貴的印度三哥們,完全不屑於 體育 運動。
對於他們來說,坐在沙發上收錢,挺好的,拚死拼活搞 體育 幹嘛,再說體力勞動是下層人的,不符合婆羅門高貴的身份。
印度教把人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種姓制度有三千多年 歷史 ,至今依然根深蒂固。
身材瘦小、膚色較黑的都是首陀羅和賤民,只能從事低等的體力勞動,在目前的印度約有1.6億賤民。
印度把食物分為三類,分別是水果、熟食、生食,印度教徒只能吃同級或高於自己種姓的人做的生食,或者吃低於自己種姓的人做的熟食,而首陀羅和賤民做的任何食物,其他種姓的人都不能吃。
印度高種姓的人占總人口不到1/10,婆羅門不及人口的4%,卻佔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
婆羅門、剎帝利出生的人歧視體力勞動,大老爺怎麼會下地幹活呢,他們不缺錢,不用幹活,又鄙視體力勞動,那干什麼呢?
搞精神修行唄,各種宗教,瑜伽到處都是。
2019年6月,印度總理莫迪帶著4.5萬人一起做瑜伽,全國上下從邊防哨所到航空母艦上,都在做瑜伽。
印度的宗教和文化里對性的崇拜長此以往,閑來無聊的上等人就發明出來了各種各樣奇特的性交姿勢,這些性交體操,就慢慢演變成了後來的瑜伽。
做著瑜伽,喝著咖啡就把錢掙了,誰去搞 體育 啊。
印度的宗教文化和上層階級的追求,與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截然相反。
底層吃不飽沒精力搞 體育 ,吃飽的上層跑去打坐修行,這樣的國家 體育 能搞起來就怪了。
印度上層人,忙著把孩子培養成醫生和工程師,每年大約有250萬幼兒准備參加醫學和工程考試。
體育 高付出,高風險,低回報的投資,完全不在考慮范圍內, 體育 被視為一種愛好,而不是一份好職業。
印度退役運動員連飯都吃不飽,1952 年第一位印度個人獎牌獲得者KDJadhav,最終因缺錢買葯而去世。
03
有人說,不是還出了一個射擊冠軍賓德拉嘛,但是呢,賓德拉獲獎後,他父親直接把20億盧布的五星級酒店送給了他。
對沒錯,賓德拉其實是印度的人上人,父母的公司每年收入5個億人民幣,關鍵公司還是做射擊器材的,明白了吧,印度的 體育 終究還是有錢人才玩得起的項目。
賓德拉在美國讀的MBA,在德國學習的射擊,跟印度完全沒什麼關系,如果不是他父親提供的機會和地位,賓德拉也許現在還在街頭賣咖喱炒飯,參加奧運會?想都別想。
雖然菜,但印度的舉辦奧運會的心,倒是沒停過。
自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後,印度加大發展 體育 事業,2014年開啟了 「目標奧運領獎台計劃」,之後6年時間,印度政府給運動員們發放了8.3億盧比獎學金。
但是,資源調配不透明,規劃一塌糊塗,加上官僚體系腐敗內斗,運動員的生活補助都不知道發到哪裡去了。
2024年、2028年奧運會舉辦權在巴黎和洛杉磯,2032年的奧運會被澳大利亞拿下,印度的申辦請求,國際奧委會直接拒絕。
中國有60萬個 體育 館,印度的 體育 館六千個都不到,而印度 體育 局直接訓練的運動員也只有13000人左右。
設施不足就算了,花錢可以彌補,但印度那個臟亂差的衛生形象,我不說,大家都有畫面了,新德里被被調侃「德里肚」,什麼牛尿、恆河水都往肚子裝......
國際奧委會想了想那個畫面,還是算了。
中國舉辦奧運會花了3000億元,超過了整個三峽工程開支。希臘花了150億美元,直接虧損到虧損破產 ,10年才緩過來。倫敦花費了100億英鎊,里約奧運會投資了200億,虧損了80億。
印度有這個經濟實力辦嘛?總不可能指著那些億萬富豪慷慨解囊吧。
所以,目前看來,印度的奧運夢,至少在目前的幾十年裡,沒啥可能了。
除非奧運會加入摩托車雜技和瑜伽,印度肯定妥妥的第一名。
但好巧不巧,今年奧運會閉幕式前一天,印度還真搞的一枚金牌,尼拉傑·喬普拉獲得了標槍金牌,還是德國名將發揮失常才讓喬普拉撿了便宜。
但這個消息傳回印度,不得了,印度人舉國歡慶,揚眉吐氣,喬普拉的待遇不比賓德拉差。
印度田徑聯合會把8月7日奪得奧運會金牌的這一天被定為「全國標槍日」,總理莫迪發推特祝賀,親自打電話慰問。
喬普拉回到新德里時,在機場被幾千名印度粉絲包圍。
獎金肯定也少不了,奧運會前夕印度就宣布,授予金牌獲得者750萬盧比,相當於人民幣65.3萬元,運動員所在地區的政府也紛紛加碼。
喬普拉的家鄉哈里亞納邦給出了6000萬盧比的獎金,以及半價土地折扣卡和一份政府工作,印度靛藍航空還提供1年免費乘機優惠,本土車企馬恆達直接送了一輛 汽車 。
算上曼尼普爾邦獎勵1000萬盧比,旁遮普邦2000萬盧比,印度板球委員會1000萬盧比,金奈超級國王板球公司1000萬盧比,目前累計獎金約873萬元。
喬普拉比賓德拉好一點,不是富二代,全家共17口人,父親是農民,母親是家庭主婦。
喬普拉除了是運動員,更是印度步槍團的准尉,之所以能夠參加奧運會,是因為浦那陸軍 體育 學校的MOW計劃,這個計劃的目的就為國家和國際比賽培養優秀運動員。
看來印度是想從軍人里找運動員啊,真是給逼的沒辦法了。
不過,一枚金牌代表不了什麼,印度 體育 弱的事實依然改變不了。
印度 體育 搞不起來的道理,很簡單,很明了。
但某些印吹和公知們,卻看不到。在他們眼裡: 印度是一個愛和平不尚武的國家, 體育 不強可以理解。
幾十年前,公知們就說: 中國人瘦小,不適合搞 體育 ,只有白人適合 體育 。
然後我們拚命把 體育 搞起來了,他們又說: 就知道花錢拿金牌,有什麼用,形式主義而已。
這種人典型的老雙標了,借口他們一找一個,但每次都被打臉,黃種人蘇炳添還不是照樣9秒83打破亞洲記錄,成為短跑決賽上唯一一個黃種人。
毛主席老人家,早就說了: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精神想要文明,應該先把身體變得更加強壯 健康 ,這才是創造文明、改變世界的前提。
世界強國一定是軟硬實力的結合,不只是拼人數而已。
印度,身體問題都沒解決,還想當世界大哥,豈不是痴人說夢。
最後說一句,公知們吃S去吧!
Ⅶ 印度想在奧運賽場超過中國,為何一枚金牌都沒獲得
總而言之,印度的體育屬於十分落後,跟它的國際位置完整不契合。體育要上位,資金可撥款、設備可建立、人才可引進,但是印度人不改動對體育的輕視態度,再多地投入都沒有用。這次又讓我們見識到中印網民的槽點,三哥什麼事情都要跟中國人比個上下,但是我們卻不斷不屑跟他們比。
Ⅷ 14億人只有1人參加冬奧會:印度只是因為窮嗎
荷蘭這樣的小國家,都有200多塊草地 體育 場,可是人口大國印度,卻只有15塊。
最近,最熱門的話題無疑是冬奧會。
沒想到的是,一向愛出風頭的印度,卻沒什麼動靜。
擁有14億人口的印度,為什麼只有1名運動員參賽?
雖然疫情形勢依舊嚴峻,不過本屆北京冬奧會,依舊有9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場面還是挺壯觀的。
其中,一共有18個國家,只派出1人孤軍奮戰。
1人參賽的國家,大部分情有可原。
比如,像厄瓜多、海地、東帝汶等國家,人口比較少,經濟也不發達,能派人參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又比如,東帝汶是亞洲最年輕的國家,2002年才獨立,全國總人口只有132萬人,物資基本都靠外國援助。
然而,擁有14億人口的印度,也只有一名選手參加冬奧會。
其實,印度在冬奧會上一直都處於邊緣地位。
早在1964年,印度運動員就參加了冬奧會。
之後將近六十年的時間里,印度非但沒有拿過一塊冬奧獎牌,每屆冬奧會參與的人數也始終少得可憐。
2006年,義大利都靈冬奧會上,印度派出的運動員人數最多,但也只有4人參加,其中有一名是女運動員。
因此,本屆北京冬奧會,印度只派出一人參加,也算是正常情況。
或許不少人覺得印度大部分地區都處於熱帶,冬奧會表現一般實屬正常。
但實際上,印度在夏季奧運會的成績也很一般。
翻開印度參加奧運會的 歷史 ,雖然參賽人數不斷增加,從最初的1人到東京奧運會上的120人,然而獎牌數卻少得可憐,總數加起來只有35枚。
特別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印度以往實力強勁的曲棍球隊一蹶不振,沒有再獲得獎牌。印度奧運代表團的戰績也變得更加慘不忍睹。
從1984年奧運會開始,印度連續三屆奧運會都沒有獲得過獎牌,直到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印度才在網球項目上獲得了一枚銅牌。
2008年,算是印度的奧運大年,在北京奧運會10米氣步槍比賽中,印度射擊運動員阿比納夫·賓德拉獲得了金牌,也是印度自參加奧運會以來,獲得的 歷史 首枚個人項目比賽金牌。
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上,印度代表團獎牌數提升了一些,獲得了一枚金牌,還獲得了2枚銀牌和4枚銅牌,獎牌數為歷屆最高。
但這個成績對於印度來說,實在拿不出手。
而且這些年,雖然表面上看印度得到的獎牌數多了,但名次其實在不斷下降。
1980年奧運會還能排在第23位,但2020年奧運會卻只能排在第48位。
很難相信,像聖馬利諾這樣的彈丸小國,人均奧運獎牌數都可以輕松超越印度,著實令人尷尬。
印度奧運獎牌少,主要是因為普通人很難有條件訓練,國家也不支持。
電影《摔跤吧爸爸》中,女主角的爸爸為了給女兒買一塊摔跤墊,向 體育 部門申請一筆資金。
雖然知道女主角有天賦能取得榮譽,可是官員還是拒絕了女主角爸爸的請求。
理由是:國家給 體育 的撥款實在太少,能分到女子摔跤隊的錢更是少之又少。
雖然是電影,卻真實反映了運動員在印度的窘境,如果沒有錢,哪怕再有天賦,也很難獲得國家培養。
GDP一度位於全球第五的印度,每年軍費投入600多億美元,可是 體育 總投入只有2億美元,也就是軍費投入的零頭。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印度代表團僅獲得一枚銀牌和一枚銅牌,大受打擊,於是印度政府開始大力發展 體育 。
雖然印度將 體育 投入提高到3.8億美元,但奧運專項上的錢並不多。
根據印度聯邦 體育 部的數據,東京奧運周期期間,印度政府一共給運動員們發放了8.3億盧比(約為1000萬美元)獎金,其中近30%專門用於培養參加奧運會的人才。
也就是說,實際上印度就拿出來300萬美元用於培養奧運人才,和其他國家相比,完全是杯水車薪。
作為東道主的日本備戰東京奧運會時,為了進入獎牌榜前三名,一共計劃投入了30億美元培養運動員,是印度的1000倍。
而人數還沒孫楊微博粉絲數多的澳大利亞,每年也會拿出2.5億美元給奧組委,其中有超過1億美元花在頂尖運動員身上。
根據加拿大《國家郵報》數據統計,加拿大聯邦政府每年會投入2億加元(約為1.5億美元),這包括了普通運動員的津貼、沖擊奧運獎牌的花費以及下一奧運周期和下一代運動員發展的費用。
具體而言,一個奧運周期里加拿大政府的直接投入就高達1.3億加元(約為1億美元)。
所以說,要是沒有國家的支持,運動員想要參加奧運會,其實很難。
那些能參加奧運會的印度選手,要是沒有一個富裕的家庭,更難實現夢想。
現年32歲的阿里夫·可汗,作為本屆冬奧會唯一一位印度運動員,其實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
其實上次平昌奧運會,他本來有機會參加的,卻因為沒錢不得不中途放棄。
從阿里夫小時候起,他的父親就經營了一家滑雪用品小商店,他因此與滑雪運動結緣,並走上了職業道路。
2008年,18歲的阿里夫正式進入職業滑雪隊接受專業的訓練,他在14年間,一共參加了127個國際賽事。
為了練習滑雪,阿里夫每年都要額外花費大約60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50萬元),去國外訓練和比賽。
由於沒人贊助,阿里夫參加滑雪比賽的花銷基本都是自費,這筆錢讓他們全家都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生活非常艱難。
2018年平昌奧運會前,阿里夫為了湊齊足夠的資金參加冬奧會資格賽,啟動了一項眾籌計劃。
但參加四場比賽後,阿里夫沒有錢繼續參加第五場比賽,最終導致無法晉級去參加平昌冬奧會。
但阿里夫沒有放棄,印度當地政府和一些印度企業對他的訓練、旅行和裝備提供了贊助,再加上他發起第二次網上眾籌所獲得的資金,讓他可以順利參加北京冬奧會。
雖然比賽名次不佳,但正如他自己所言,能登上冬奧會舞台,即是夢想成真。
與阿里夫·可汗相比,射擊選手阿比納夫·賓德拉毫無疑問成績更為優異。
他是印度首位奧運會個人項目金牌的獲得者,並一舉打破了印度奧運會28年沒有金牌的魔咒。
不過,阿比納夫能成功,和他富裕的家境有很大關系。
由於印度本土訓練水平和設備都沒法滿足訓練的基本條件,他從小就被家人送到德國接受專業的射擊訓練。
為了方便練習,阿比納夫的父母還為其建了一座私人室內射擊場,幫助他迅速提高成績。
可以說,無論是阿里夫還是阿比納夫,他們的經歷都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沒錢,別想在印度當運動員。
要知道,像高爾夫、馬術、橄欖球等高端項目,運動員培養出來要花費天文數字的金錢,而且全身上下一套合格的裝備,就差不多要花費一個印度中等收入家庭一年的開支。
即便是足球、籃球、游泳等相對平民化的運動,沒有適合的訓練場地,也很難進步。
但是,稍微像樣點的訓練場館和器材,都需要極大的費用來支持。
可在印度國內,基礎運動場的數量卻少得可憐。
板球傳奇人物卡皮·戴夫曾感嘆道:「荷蘭這樣的小國家,都有200多塊草地 體育 場,可是人口大國印度,卻只有15塊。」
同時,配備好的訓練員、隊醫、營養師、教練等培訓必備人員,背後也需要足夠的財力來支持,缺少任何一樣,都無法讓選手出成績。
由於沒有錢,印度很多好的 體育 苗子都被耽誤了,印度 體育 也自然而然難有大的發展。
在印度,像谷愛凌這樣家庭出身的人可能會成功,但是像全紅嬋這樣家庭出身的人卻永無出頭之日。
印度 體育 差,還有種族與宗教的原因。
眾所周知,印度人的種姓觀念一直根深蒂固。
在印度人的觀念中,高種姓人生來就是養尊處優,但低種姓卻需要長期去做卑微下賤的體力活。
雖然印度的種姓制度早於1947年被廢除,但是體力活動交給下層窮人的觀念,始終都沒有改變。
跑、跳、游泳等 體育 活動在上層階級眼裡雖算不上低賤,卻也不高貴,只是供貴族 娛樂 消遣的 游戲 。
同時,印度很多人因為信奉宗教,講究禁慾,而運動員消耗體力大,需要經常吃肉。
所以,中上階層受種姓觀念束縛,自然就遠離 體育 運動,這種思想也影響了印度整個 社會 的 體育 風氣,「下等種姓」的運動員也不敢在 體育 上有更高層次的突破和追求。
而瑜伽這種靜態練習,成了印度人更崇尚的 體育 健身方式。
《新印度快報》曾報道稱,「在種姓制度下,更看重智力成就,而與體力有關的勞動和活動卻被認為是低種姓人才做的事。這種文化熏陶也反映在學校和家長對待 體育 的方式上。」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印度太窮了。
印度的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數的70%,其中多數都居住在缺水少電、交通閉塞的地方。
對於印度來說,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普及掃盲教育才是政府工作的重點。
沒有國家的支持,普通人即便有運動天賦,也首先得以養家糊口為主。
畢竟,比起當一名運動員,填飽肚子才是最現實的選擇。
大多數 體育 運動在印度都沒什麼發展前途,印度出一個奧運會冠軍更是無比艱難。
體育 是 社會 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借著英聯邦成員的優勢,早在1900年,印度就參加了第二屆巴黎奧運會。
直到32年後,中國人才有機會第一次參加奧運會。
從這方面看,印度比中國起步更早。
然而,122年過去了,印度在冬奧會只有1人參賽,中國不僅成功舉辦冬奧會,而且已經在本屆冬奧會獲得了7枚金牌,目前暫居亞洲第一。
國運興, 體育 才興。
看看鄰國印度,我們更能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Ⅸ 東京奧運會迄今為止印度為什麼只得一枚銀牌
印度是個很神奇的國家
除非比騎摩托車,否則,三哥很難
網路:印度閱兵
印度在奧運會中總共只拿了9塊金牌。在1980年之前,印度總共獲得過8枚金牌,無一例外的,這些金牌都來自曲棍球——印度最流行的體育運動。但在1980年以後,印度似乎就與奧運金牌絕緣。自那以後至今,印度只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獲得一枚金牌,這枚金牌來自男子10米氣步槍項目,選手為Abhinav Bindra。
印度往年在奧運會上的表現如下表所示,近三十年來印度取得的獎牌簡直屈指可數:從洛杉磯到巴塞羅那連續被剃了3屆光頭以後,印度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取得了突破,不過僅取得1枚銅牌;2000年悉尼依舊是1枚銅牌;2004年悉尼稍有進展獲得一枚銀牌;2008年對於印度來說是奧運大年,除了得到幾十年來的第一枚金牌外,還有兩枚銅牌;2012年印度整體有所進步,獲得2枚銀牌,4枚銅牌,可謂歷史最好成績。
Ⅹ 十億人口的印度為何奧運獎牌如此之少
印度是一個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人口數量到達世界六分之一。但從1920年參與奧運會競賽以來,開掛的印度的至今為止只得了9塊金牌,而且其中的8塊還不被認可,與我國的二百三十多塊金牌比起來,幾乎就是體育界的「學渣」,那麼如此多人口的印度為何取得的奧運金牌如此少?難道印度人體育就這么差?
所以諸多方面限制了印度的體育開展,我們看到這些,印度成為體育界的「學渣」似乎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