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摸足禮是哪個禮儀民俗
印度人有一種叫做查蘭斯帕史的摸旁御腳禮。運擾岩印度人民認為觸摸對方腳是表達對長者、智者、尊者的敬意。同時也表示自己很謙虛,對李納方很優越,並使對方感覺到其重要身份。
B. 印度女人為什麼喜歡赤腳
印度天氣很熱的,而且那裡的女人從小時候就帶著飾品,有些小姑娘為了美從小就不穿鞋,就光著腳丫子,方便戴腳飾,而且印度人以臟為美,自然不愛穿鞋,有的人都不洗腳,你鄰居的老婆至少還冬天還穿鞋,有些印度女人一年四季都是光腳,更不要說穿襪子了
C. 印度人的見面禮節
雙手合十就是這樣
我還是相信星星會說話,石頭會開花,穿過夏天的木柵欄和冬天的風雪後,你終將會抵達。
D. 印度人為什麼要舔鞋子啊
2012年2月8日,武漢光谷街頭一位女子用鐵鏈牽著三位男子在地上爬行,期間有男子更匍匐在地,舔舐女子腳上的鞋。
你說的印度人舔鞋子,估計也是行為藝術,因為印度也是沒有舔鞋子這一習俗的。
E. 印度見面禮節
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
印度人相見應遞英文名片,英語是印度的商業語言。主客見面時,都要用雙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著:「納瑪斯堆」(梵文:「向您戚春虧點頭」,現在表示問好或祝福)。晚輩在行禮的時候彎腰摸長者的腳,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一般關系的男女不能單獨談話。
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森啟,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
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方式是「舔飲」,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盤子中,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喜歡中國的粵菜、蘇菜。
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圖案,視1、3、7為不吉祥數字,和印度人交談,要迴避有關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
印度奉牛為神聖,忌諱吃牛肉,忌諱用牛皮製品。崇拜蛇,視殺蛇為觸犯神靈。忌諱用澡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為。
泰國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現在,泰國城市中的男子在正式社交場合通常穿深色的西裝,打領帶。婦女在正式社交場合穿民族服裝,也可穿裙子;在日常生活中,可穿各式流行服裝,但在公共場合忌穿短褲。
儀態禮儀
在泰國,進入佛殿要脫鞋,進入當地人家的客廳也要脫鞋。他們討厭在平時生活中拍拍打打的舉止習慣,認為這是不禮貌的。當地人向上伸出小指表示和好,大拇指朝下表示失敗,伸出彎曲的食指則表示死亡。
相見禮儀
生性寬厚,溫和有禮的泰國人在見面時不是握手說哈羅,而是合掌說聲「沙娃滴卡」。這種合掌問候方式在泰語稱為「威」(Wai)。做法是把雙手提到胸前,雙掌合並但不貼合,猶如在掌心握著一片棉花。這時您的雙手的形狀就有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
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或事時,「威」的做法便會有所不同。比如說在向同輩問好時,合掌後指尖不高過下巴。在對長輩行「威」禮時,則須低頭讓指尖輕觸鼻尖。對尊貴的對象如德高望重的長輩表示尊敬時,則把雙掌抬高至額頭。泰國人遇到僧侶或象徵佛陀的佛像,都高神會下跪,合掌,並以額頭觸地膜拜。一般遇到同輩向他們「威」時,泰國人都會以「威」禮回報。但若是晚輩向長輩「威」時,長輩是不須回「威」的,有些只以點頭或微笑回應。
一、社交習俗
印度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印度國民多「種姓」, 不同宗教多規定;
民族繁雜多信仰, 性格一般多穩重;
綠色吉祥多偏愛, 白色懊喪多忌用;
講究禮貌多敬語, 禮節方式多注重;
厭倦食物多種類, 待人接物多禁令。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印度教徒中分為不同等級的社會集團,可以譯為「種姓」。即把人分成四個不同等級;「波羅門」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剎帝利」為「二種姓,地位稍次;「吠舍」為平民,是第三種姓;「首陀羅」為所謂的賤民,為第四種姓,其地位最為低下。他們的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在四大種姓之外,還有一種被排除的「不可接觸的賤民」,被稱為「哈里真」。他們是最受歧視的人。印度教徒迎接貴賓時,主人要向客人敬獻花環,並親手將花環套在客人的脖頸上。花環的大小,要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一般很粗大,其長過膝;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及前胸。荷花是印度的國花,倍受印度國民的青睞。因其「出淤泥而不雜,濯清漣而不妖」,故人們常藉以贊美人的氣節與風骨,又被贊譽為「花中君子」。印度人普遍昵愛綠色,認為綠色是吉祥的色彩,象徵著春天和新生。印度婦女民間傳統都喜歡在自己的前額正中點一顆指頭般大小的圓形痣,人們都稱其為「吉祥痣」。其顏色不同,形狀各異,或紅色、或黃色、或紫色、或綠色,黑色痣雖有,但較少見,一般都依衣著顏色而定。
印度人對藍孔雀十分崇拜,並將其視作吉祥、如意、幸福的象徵。印度是個極為尊重牛的國家,印度教徒把牛奉為神明。按他們的習慣,每逢飯前都要首先敬牛。還有的人敬狗、敬蛇、敬老鼠等等。他們的形體動作語言豐富,不過一些動作所示的意思與我們區別很大。如:表示同意的意軸,他們總要先把頭稍歪左邊,然後立刻恢復原狀;表示不同意,他們反倒點頭示意。
二、禮節禮儀
印度人相互見面的禮節,有合掌、舉手示意、擁抱、摸腳、吻腳。一般兩手空著時,口念敬語「納馬斯堆」,同時要施合掌禮。合掌之高低,對開者宜高,兩手至少要與前額相平;對晚輩宜低,可齊於胸口;對平輩宜平,雙手位於胸口和下頜之間。若一手持物,則口念「納馬斯堆」,同時要舉右手施禮。對於長輩,或對某人表示懇求時,則施摸腳禮(即用手摸長者的腳,然後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頭,以示自己的頭與長者的腳相接觸)。摸腳跟和吻腳禮是印度的最高禮節。印度東南部的一些少數民族的人與客人相見時,總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緊緊貼在對方的面頰上,並用力地吸氣,嘴裡還要叨念著:「嗅一嗅我!」,以示其對客人的崇敬。印度安達曼群島上的森蒂耐爾人,在與久別摯友重逢時,雙方要交替互坐膝頭,並熱烈地擁抱數分鍾,以表示相逢後的喜悅心情。印度伊斯蘭教徒的見面禮節是按其傳統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時點頭,口念「真主保佑」。現代在社交場合上的印度男人們,也開始運用握手禮節了,但印度婦女除在重大外交場合外,一般與不與男人握手。
一般禮儀
正統的錫克教信徒頭戴包頭巾,不抽煙,不吃牛肉並且不剪頭發。
進入印度人的住家要脫掉鞋子。
稱謂與問候
見面與分手時,男人與男人握手。如被引見婦女,男人不與她握手而應雙手合十,微微彎腰。男人不能觸碰女,在公共場所不能與單身女人說話。
約會與准時
遵守時間是明智可取的。
款待與饋贈
雖然正統的穆斯林婦女通常不與男人見面,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
來到印度人家裡時,主人會給你戴花環,你應馬上把它取下來以示謙讓。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牛在印度是神聖的動物。
穆斯林不吃豬肉,恪守教義的穆斯林滴酒不沾。
接受或傳遞食品時,一定要用右手。
作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交談
印度人喜歡談論他們的文化業績、印度的傳統、有關其他民族和外國的情況。
不要談及個人私事、印度的貧困狀況、軍事開支以及大量的外援。
F. 印度人的生活習慣
印度人的一些生活習慣如下:
在日出之前起床。古人相信早起的重要性——西方甚至還有這樣的諺語:「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聰明.」東方人也認為人體在清晨的時刻功能較佳。在夏天和冬天,適合在6點起床。起床前先花幾分鍾計劃一下今天的行程,想想在這一天當中要完成些什麼;
起床後用水洗臉,清潔眼睛、鼻子與嘴巴。用特殊設計的銀質或不銹鋼的刮舌器來刮除舌苔。舌頭如果被臟物遮蓋住了,就無法完全品嘗到食物的滋味。用牙膏刷牙,再用漱口水漱口;
喝一大杯水以啟動身體機能,清潔膀胱與腸道。試著每天早上建立固定的排便時間。我們跟所有的動物一樣,都有一定的習慣。當我們的身體建立起行事秩序時,身體功能就能運動順暢,便秘是由慢性疾病所引起,一個人如果在趕時間,就沒有辦法讓身體自然運作。這也是為什麼人要早起,好有充分時間完成一天工作的原因;
在東方,排便過後總是會清洗肛門,當然最好是能洗個澡或淋浴一下。把全身清洗干凈,保持新鮮潔凈感是非常重要的事。阿育吠陀醫生相信「潔凈清純使人親近上帝」,這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身體、衣服與家居環境。洗過澡後,應該塗抹阿育吠陀精油(依個人狀況選擇適合的精油),並用尼莉迪油(neelyadi oil)按摩頭部,可以預防頭痛、禿頭、白發、保持發質柔潤;
早餐前做一些運動。瑜伽適合每個人做(不只限於受過嚴格訓練的運動員),而且不拘於地點,也不需要特殊的服裝或工具。運動可以加強循環系統,保持督夏平衡,促進身心健全,完成一天的工作;對抗憂慮情緒也很有效;
早上8點以前吃早餐。飯前飯後要洗手,餐後要清洗牙齒及舌頭。如果可能,做一些輕微的運動,如散步15分鍾以幫助消化;
擦一些適合你的阿育吠陀香水,也建議戴一些適合你屬性的寶石。一般相信戴耳環能保護你避免受到行星與惡魔的侵害。比較時尚的說法是,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穿著,搭配的色彩與風格,這樣我們的外表才能呈現內在的寧靜和諧。所謂特殊的顏色適合特定的人這種說法來自阿育吠陀,也就是說每個人應該依照自己的督夏(體質傾向性)來穿著,就像我們應該依照法規與章程來生活一樣;
將午餐當做一天的大餐。吃一定的分量(阿育吠陀相信一餐該吃的量就是你的雙手可以捧起來的分量),而且要保持一定的頻率,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要注意你吃的東西,專心致志地吃。如果可能最好安靜地吃,不要說話也不要笑,更不要爭執。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新陳代謝的過程順利進展;
吃飯時不要喝水(頂多喝一小口以滋潤消化液)。不過在一天當中要多喝水。避免喝可樂或其他加工飲料,也不要喝酒。一天當中頂多喝一到兩杯茶或咖啡。一天該喝多少水,依個人情況而定;
兩餐之間不要吃零食,因為零食會讓胃口變得不穩定。在吃下餐之前,要確定前一餐所持的食物都已經消化了(一般來說是四、五小時之後,依個人情況而定);
不要抽大做廣告的香煙。阿育吠陀建議抽一種有治療效果的煙草(含有葯草療效的香煙),這種葯草可以緩和肺病、咳嗽、打嗝、喉嚨痛、頭痛、鼻竇痛、牙痛、鼻痛、失眠與一般的症狀。用餐過後,刷過牙之後才可以抽葯草香煙。這種葯草香煙可以刺激腦部活動(廣告上的香煙卻會造成反效果);
早一點吃晚餐可以讓身體在入睡前有足夠時間消化食物。盡量在餐後或睡前散步約30分鍾;
晚十點該是睡覺的時候了。這是適合性生活的時刻。理想上,十點鍾就應該關燈了。不要俯卧,可以側卧,膝蓋微屈。
G. 印度獨特的按摩手法,用嘴啃腳,按摩師是怎麼忍受的
印度的很多東西都是很奇葩的,例如印度的按摩手法,一位按摩師直接用嘴啃腳,這個按摩手法也是醉醉的了,按摩師是怎麼忍受的?
可能還有這個技巧在裡面吧,用嘴按摩的話,可能更有效果?按摩的目的是為了放鬆。聽同事說,他去的按摩地方就是人家按摩完畢以後,真的感覺是放鬆了很多,可能我去的是一個假的按摩店。不管怎樣,人家的技術應該是不錯的,最起碼看到被按摩者好像是很舒服的樣子,看來這個也是一個要求很高的技術活,而不是一個用嘴按摩的噱頭。
你去按摩過嗎?你覺得放鬆了嗎?
H. 印度的飲食習慣和見面禮節
印度老百姓在美食文化上南北差異較大,北方烹飪中有許多肉、穀物和麵包,喜辣味;南方多素食、米飯、辛辣咖喱。印度人家庭基本食品是米飯、家常餅、小扁豆,普通佐料是干青酸辣泡菜和香菜葉。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餚一般全部同時搬上,不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有輔佐食物,最普通的是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醬。餐後食品通常有阿月子果仁冰激凌、用米做的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乳酪球、加糖水的煎餅、用乳酪和牛奶做成的糖和鮮水果等。飯後印度人常用一種檳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檳榔葉中的調製品招待客人,以助消化。不過一般尋常百姓家用餐沒有上述復雜。
印度的飲料多種多樣。在南方,人們喜歡喝濃咖啡,因為那兒靠近咖啡產地。在北方,人們喜歡喝茶,因為那裡有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平原,氣候濕潤,所產茶葉量為世界之最。兩種飲料總是同牛奶和糖一起端上來,如果你在茶中不放牛奶和糖,應要「清茶」。印度其它的飲料隨地方和季節而異,新鮮果汁是印度人普遍喜歡的。印度的酒類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流行,在許多省,特別是穆斯林居住的地區,旅館和飯店以外是禁止喝酒的。在新德里,每個月的第一天和第七天以及節日是禁酒日。去印度旅行,旅遊者可在簽證時申請一種「全印酒類許可證」,持有這個證件將會准許你在禁酒地區攜帶和消費酒類。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抓食物吃,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個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中取食,否則,將為同餐人所厭惡。就餐時常用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准嘴往裡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上,供客人洗手。
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
印度人相見應遞英文名片,英語是印度的商業語言。主客見面時,都要用雙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著:「納瑪斯堆」(梵文:「向您點頭」,現在表示問好或祝福)。晚輩在行禮的時候彎腰摸長者的腳,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一般關系的男女不能單獨談話。
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
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方式是「舔飲」,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盤子中,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喜歡中國的粵菜、蘇菜。
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圖案,視1、3、7為不吉祥數字,和印度人交談,要迴避有關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
印度奉牛為神聖,忌諱吃牛肉,忌諱用牛皮製品。崇拜蛇,視殺蛇為觸犯神靈。忌諱用澡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為。
I. 印度安人的生活習慣
印度是一個講禮節的民族,又是一個東西方文化共存的國度。有的印度人風到外國人時,能用標準的英語問候「你好」有的則用傳統的佛教手勢--雙手合十。印度教徒見面和告別多施雙手合十禮,並互相問好祝安。行禮時要彎腰觸摸長者的腳。印度人在雙手合十時,總是把雙手舉到臉部前才算合十。這種招呼,顯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種「仙風道骨」之感。你必須注意的是,切莫在雙手合十的時候,也同時點頭(外國人在印度常有這種動作,容易引起當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壞了親切和氣的氣氛,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
在印度,迎送貴賓時,主人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的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現在,城市中男女見面已多實行握手,表示親熱時還要擁抱。在大多數地方,男人相見或分別時,握手較普遍。男人不要和印度婦女握手,應雙手合十,輕輕鞠躬。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場合也不要和女人單獨說話,婦女很少在共場所露面。
印度人認為吹口哨是冒犯人的舉動,是沒有教養的表現。他們認為把孩子放在浴盆里洗澡是不人道的。因為不流動的水為死水,孩子浴後會遭災、夭折的。印度人喜歡談論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傳統以及外國的事和外國人的生活。
印度婦女喜歡在前額中間點有吉祥痣,其顏色不同,形狀各異,在不同情況下表示不同意思,它是喜慶、吉祥的象徵。印度男女多有配帶各種裝飾品的習慣。
印度人身份懸殊,有等級制度,很重視身份。甲某高乙某的等級,甲乙就不能平起平坐,要求相當嚴格。
在印度的孟買(Bombay),60%的人是素食主義者因此,宴請印度商人時,事先必須確認對方的習俗,是否是素食主義者。
在印度,你若要進入印度教的寺廟,身上絕不可穿以牛皮製造的東西,穿上牛皮製造的東西,會被視為犯了禁戒,皮鞋、皮表帶、皮帶、手提包等牛皮製品,都不得入其寺門。印度人走進寺廟或廚房之前,先要脫鞋。他們認為,若穿鞋進去,既不禮貌,也不聖潔。不論男女老幼,統統把鞋放在門口,赤腳進去。
印度人愛喝茶,大多是紅茶。各種集會,中間休息時也備有茶水,招待客人自不必說。在印度人家裡吃飯時,客人可以給主人帶些水果、糖作為禮品,也可以給主人的孩子帶些禮物。很多婦女不同客人聊天,也不同客人一起吃飯。
印度人喜愛3、7、9數字。他們認為紅色責示生命、活力、朝氣和熱烈,藍色表示真誠。陽光似的黃色表示光輝壯麗。綠色責示和平、希望。紫色表示心境寧靜。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裝色彩方面喜歡紅、黃、藍、綠、橙色及其他鮮艷的顏色。黑、白色和灰色,被視為消極的不受歡迎的顏色。不喜歡玫瑰花,在辦公室和商業機關,寫字台喜歡放在東北角或西南角。
在印度初次訪問公司商號或政府機關,宜穿西服,並事先訂約。約會,盡量按時赴約。印度商人善於鑽營,急功近利,圖方便,喜歡憑樣交易,洽談中應多出示樣品,廣為介紹經濟實惠的品種。印度商人中,許多人在英美受過教育,因為這是表示關心友好的方式。商務談判他們往往細細研究,費時較久。在談判時,切忌在印度人面前談論印度的赤貧、龐大的軍費及外援。在孟買入海關者,宜在海關申請飲酒許可,因為孟買市面無酒可購。印度人往往帶你到私人俱樂部內飲酒。
印度人吃飯大多使用盤子,千萬注意,吃飯時,只准用右手遞接食物,另別用左手。與印度人接觸時,切忌用左手遞東西給他。因為他們認為左手骯臟,右手干凈。吃飯用右手抓取,不但吃米飯用手抓,就連稀粥也能用手抓人口中。在印度,除上洗手間外均不使用左手。伸左手就是對別人的侮辱,弄不好他們會把你用左手遞的東西砸爛,盛怒之下,還可能臭駕你一通。
切莫撫摸小孩的頭,在印度如摸小孩的頭,對方一定翻臉。最容易引人誤會的是,印度人平常表示同意或肯定的動作是搖搖頭,或先把頭稍微歪到左邊,然後立刻恢復原狀,表示「Yes」、「知道了」、「好的」,與我們點頭表示差別很大,最易使人誤會。
商務活動訪新德里最好選擇每年10月至6月,訪問孟買最好選擇9月至10月,以免酷熱或梅雨。印度全國性大節日有1月1日元旦、12月26日國慶節、3~4月份有一個「酒紅節」(也叫潑水節)、8~9月間有一個兄妹節、9~10月有個燒紙人節、8月15日獨立日、10月2日國父甘地涎辰紀念日、10~11月有個燈節(慶祝3夭)、12月26日為聖誕節。而印度教人。錫克族人、回教徒、巴希族人、蹬米爾人……各有不同假日,各港口也有單獨假日,屆時絕不進行交易,因此,訪問印度,務必先了解好對方的假期。
首飾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中一種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即使是家境清貧的婦女,也要佩戴一些不值錢的金屬或塑料首飾。自古以來,印度人就認為,向女子贈送首飾是男子應盡的義務,女子也應充分和用首飾來打扮自己。印度有「月亮」、「芒果的故鄉」、「黃金之國」、「鑽石貿易王國」、「黃金寶地」、「皇冠上的明珠」之稱。
印度海關規定,入關可攜帶香煙2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草250克。酒1誇特。外幣不限,先報數額,出關可攜回。
計程車免小費。旅館、餐廳在帳單中己加小費10% 。其他服務每次付2或3個ROUPEE即可。
J. 求印度人的風俗
印度人用餐時習慣用手取食,因而在用餐前必須把手洗干凈。飯和菜合成一盤,再用右手手指略加調和,將飯捏成團兒,然後放進口中。印度人吃飯都是用右手,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骯臟的,只有在上茅廁時才用。看他們用手抓飯很輕松的樣子,我非常好奇也學著抓食,但總是弄到滿身都是。所以不要小瞧用手吃飯,那也是要有技巧的。
印度人的食物不可以缺少咖喱。印度的咖喱有十幾種,顏色也各不相同,如黃色、橙色、淡黃色、橘紅色等,口味分辣的和不辣的,五味雜陳,色彩繽紛。每種咖喱都有其固定的搭配。例如蔬菜所用咖喱和雞肉用的是完全不同的。由於咖喱有很刺激的味道,所以通常在用完膳後會有一小盤香料和冰糖。捻一小撮香料入口,細細咀嚼,滿口芳香,比口香糖還覺清爽。另外印度人喜歡甜味,所以他們的甜品通常非常甜。
腳是人體最低部位,印度人認為那是人體最不重要的部分,所以用腳踢對方被認為是最不禮貌的行為。如果你不小心踩到別人,一定要說「對不起」或用食指和中指在下巴上輪流輕點一下,表示「對不起」。
印度人大多喜歡赤足,衣服不用特別裁剪和縫制,而是用一整塊布圍在身上。印度女人的正式裝束是「沙麗」,上裝為露臍短上衣,下身是觸及腳面的長裙,外邊則將一席美麗的長布細致地圍在下身,並將餘下的布尾搭在肩上。沙麗要長過長裙的底邊,走路時要微微踢起裙邊,否則就會被長群絆倒。而男人的傳統服裝是「沙龍」,也是用布圍住下身。上身是傳統樣式的襯衫。
最後要說明一點,有人覺得印度人的風俗是「點頭代表不是,搖頭代表是」,那是錯誤的,其實印度人搖頭也有表示 「不是」 的時候。實際上表示 「是 」與「 不是」 的兩種搖頭方式有明顯的不同,通常表示「是」時,他們的搖頭會是輕輕、緩緩的,且頭略略歪向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