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當年出兵佔領東巴,為何不趁機將其納入印度版圖
印度作為南亞區域大國,1947年從英屬印度獨立建國以後,開始了一些列的擴張行動,企圖恢復英國殖民時期的印度版圖。比如出兵克什米爾、收回法屬印度和葡屬印度領土、佔領麥克馬紅線以南領土,並對周邊小國進行滲透和控制。為了克什米爾領土問題與巴基斯坦發生數次戰爭,1962年中印戰爭的爆發使兩國關系惡化,但是印度對於成為南亞甚至世界大國的夢想一直未放棄,1971年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之際,出兵佔領東巴基斯坦,並使東巴從巴基斯坦脫離,成立孟加拉國。
大家這時可能就有一個疑問,當時印度派了17萬大軍直接佔領了東巴,為何不直接將東巴並入印度,反而扶持東巴建立孟加拉國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自從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巴基斯坦被分為東巴和西巴,中間隔了一個印度。而東巴和西巴從東西兩側對印度形成夾擊之勢,使印度在前兩次印巴戰爭中不能放開手腳,以防東巴從背後突然襲擊。所以,為了解決後顧之憂,印度為第三次印巴戰爭進行了長期的動員准備工作。1971年3月,印度內閣、議會和國大黨分別開會,通過了支持東巴基斯坦建立獨立的國家孟加拉國的決議。所以,此時的印度只是想通過肢解巴基斯坦,達到削弱巴基斯坦的目的,而不是吞並東巴。
印度在戰前做了充分的准備工作,也摸清了東西方國家對印巴沖突的態度。1971年印度與蘇聯簽訂了帶有軍事同盟性質的《和平友好合作條約》,印度取得了蘇聯的支持。隨後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開始對美、法、英、西德、比利時、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進行訪問,以摸清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底牌。雖然印度當時有蘇聯的支持,但是美蘇處於對抗階段,從英迪拉·甘地訪問美國的情況來看,最起碼美國要反對印度吞並東巴。再加上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系,中國也不會同意印度吞並東巴。所以當印度佔領東巴以後,在國際 社會 的干預下不得不宣布從東巴撤軍。
當時印巴分治的時候就是按照宗教信仰不同劃分的,東巴地區人口約占巴基斯坦總人口的56%,並且83%以上的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如果東巴地區並入印度,那麼印度人口中穆斯林的比例將大幅提高,並且印度和信仰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長期發生沖突,難以實現信仰兩種宗教居民的融合,這不但不利於印度的穩定,還有可能爆發沖突。
印度雖然在實力上明顯要強於巴基斯坦,但是以印度當時的兵力部署來看,東部地區部署了17萬兵力,明顯高於東巴的9萬軍隊;而在西線印度投入30萬兵力,與西巴的25萬兵力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所以,印度此戰的目的主要是在東線,不到一個月就佔領東巴地區,但是印度並沒有像俄羅斯這樣的魄力,在面對國際壓力的情況下,不得不接受停戰協議,從東巴撤軍。
印度未能將孟加拉國這一地區納入印度版圖,對印度來說不但失去了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的的恆河三角洲,還使印度向東北方向擴張受阻。目前印度和東北地區僅通過狹窄的西里古里走廊相連,東北地區存在比較強的獨立傾向,一旦管理失控,如果再有外來勢力加持,那麼東北地區很有可能從印度獨立出去。
印度雖有成為世界大國的潛力,但是自從印巴分治以後,印巴對抗就消耗了印度相當多的精力。後來孟加拉國的獨立,從地理格局上使印度難以獨佔南亞大陸,使印度難以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
Ⅱ 印度東部為什麼不獨立
印度東部無法獨立是因為印度當局不同意
Ⅲ 印度將版圖的東北地區劃分成為了七個邦,曼尼普爾邦為什麼要獨立
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印度將版圖的東北地區劃分成為了七個邦,不過這個七個邦對與印度來說是沒有什麼歸屬感的,尤其是曼尼普爾邦,甚至還產生了獨立的想法。在印巴分治之後,印度與北方的七個幫派之間就只剩下各條狹長的西里古里走廊了,這使得印度的這七個邦猶如飛地游離在了因對的主體之外,於是便產生了獨立之心。而曼尼普爾邦距離印度首都達到1700公里,而且人種也與印度的不同,這使得他們更想獨立了。1947年,曼尼普爾宣布獨立,建立曼尼普爾王國,1949年,曼尼普爾國王巴格亞昌德拉逼迫簽署協定將曼尼普爾並入印度聯邦。
時至今日,曼尼普爾邦的獨立運動依舊繼續進行著,印度軍隊經常在曼尼普爾邦遭受著來自統一陣線武裝力量的襲擊,曼尼普爾邦也成了印度最動盪不安的地區之一。
Ⅳ 中代印度為何經常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面,或者被外族長期統治
因為歷史上的印度被其他國家視為「軟柿子」,強國為了增加自己的地位,總喜歡侵略一些弱國。
因為印度比較窮,兵力薄弱,而且印度有大量的財富,其他地區很容易覬覦。他們想為自己獲得印度的財富。
地形和資源豐富。印度半島,幾乎是一個馬平川,缺少一個緩沖區。北方山區一旦被突破,後方平原沒有危險,沒有迴旋餘地。熱帶季風氣候,以及三面環海的特點,也讓外來移民更容易在這里生活。2.印度的文化建設不夠。很少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和作品不能形成深遠的凝聚力。況且印度的宗教太成功了,還不成熟,人們更聽天由命。在這些人的心目中,幾乎沒有什麼歷史情節,誰都可以管。他們也覺得冷漠,缺乏擰成一股繩的向心力。3.侵略者的實力太強了。從中亞到印度的入侵者,很多都很絕望,很絕望。印度地方城邦戰鬥力不強,四分五裂。外人往往可以不經意地以數萬大軍分而治之,建立一個偉大的王朝。
印度之所以經常受到外國人的攻擊,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印度西北部存在地理上的「缺陷」;第二,印度位於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邊緣;第三,印度的分散統治導致印度沒有強大的凝聚力來對抗外敵入侵。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第一,印度西北部存在地理上的「缺陷」。文明在形成的初始階段是脆弱的。此時閉環的地理環境有利於保護文明的發展。沒有地理環境的阻隔,即使產生了先進的文明,也有可能被落後的文明淘汰。在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巴比倫文明是最脆弱的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雖然在地理上是分離的,但卻有著「致命的缺陷」。其中,古埃及東北部與外界相連,也是外敵入侵的重要突破口。古印度的南面是大海,東面是鬱郁蔥蔥的雨林,北面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但西北角的缺口卻有著嚴重的「缺陷」。印度西北部致命的地理「缺陷」導致印度在歷史上多次被入侵。大部分外來者沿著西北的這個缺口進入印度,征服了印度。比如摧毀古印度文明的雅利安人,比如亞歷山大的入侵,還有蒙古人的入侵等等,基本都是沿著這個地理縫隙進入印度的。第二,印度處於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邊緣。除了地理上的缺陷,印度還經常遭受外敵入侵。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也讓印度經常遭受外來入侵,那就是印度處於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邊緣。在東方文明中,中原的農耕文明經常與北方的草原文明發生沖突。北方的草原文明一旦被中原的農耕文明打敗,就會選擇融入中原文明或者西遷選擇新的生活地點。比如戰敗後的大月氏,比如戰敗後的匈奴,還有蒙古人,戰敗後有的選擇西遷,有的選擇繼續西遷,有的在中亞分道揚鑣後選擇南下。在西方文明中,一旦強大了,也選擇了東征,比如歷史上的亞歷山大東征,比如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和波斯帝國。他們強大起來之後,印度也遭殃了。印度處於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邊緣,很容易受到東西方文明的入侵。第三,印度的分散統治導致印度沒有強大的凝聚力對抗外敵入侵。歷史上,自從雅利安人毀滅了古印度文明之後,印度就沒有自己體系的土著文明了。雅利安人開始創造的等級制度逐漸固化了印度的統治,然後他們經常受到不同文明的攻擊,造成了印度的文明混雜和文化差異。這種差異導致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導致印度更加分散,不同的小地區之間形成了不同的統治形式。他們的獨立性很強,很難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沒有這種凝聚力,就難以抵禦外敵入侵,造成惡性循環,經常遭受外來打擊。
Ⅳ 印度「東北人」,一顆獨立的心70年從未改變說的是誰
印度東北人一顆獨立的心,70年從未改變,說的是誰呢?
實際上所謂印度東北人指的是,印度東北部7個邦的民眾,印度東北7邦是指,分別是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米佐拉姆邦、那加蘭邦、曼尼普爾邦、特里普拉邦,以及錫金邦。實際上,印度當前東北部7個邦在古代的時候,都是一個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王國,而在這些小王國當中,洪姆王國是最為強大的,建國者蘇卡法是我國雲南德宏地區的一位傣族王子,洪姆王國在17世紀時,曾經成功的抵抗住了印度莫卧爾王朝的17次進攻,不過,他們最後卻沒有抗住緬甸的攻擊,最終在19世紀20年代敗給了英屬緬甸,此後這一區域就被英國佔領,成為了英屬印度的一個行省。
印度政府為了更好的統治東北部地區,他們同樣採取了與英國殖民者相同的隔離,拉仇恨等等管理措施,如果有的幫獨立運動鬧得厲害,他們則按民族重新隔離,並強制收回自治權,其目的就是想分化和瓦解東北部地區民眾,除此之外,印度政府還在文化方面大力宣揚一個印度政策,強迫東北部地區民對印度的文化認同,更讓東北部民眾忍無可忍的是,由於印度政府長期實施的高壓管理,導致該地區經濟極度落後,大量人口生存在極度貧困線以下,忍無可忍得東北不民眾不得不成立獨立武裝對抗政府,70多年來他們那顆要獨立心從未停止跳動。
Ⅵ 印度東北部普爾邦什麼歷史
曼尼普爾邦是印度東北的一個邦,該邦成立於1972年,面積2.23萬平方公里,人口272萬,主體民族為梅泰人(黃種人),講曼尼普爾語,屬漢藏語系。
曼尼普爾邦長期以來都是一個獨立的城邦,其歷史記載他們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齊國王與中亞公主通婚的後代,他們長相跟中國人沒有差別,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
曼尼普爾邦歷史豐厚,藝術發達,教育繁盛,經濟發達,文化自成一體,與印度本土文化不相融,獨立趨向十分的明顯。18世紀,英國佔領了印度,成立了東印度公司,然後英國向外擴張,吞並了曼尼普爾國、尼泊爾、緬甸等國。後來印度通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取得了獨立地位,印度獨立後並不想讓其它小邦獨立,他要繼承英國在印度大陸上的一切遺產,因此曼尼普爾國就被印度吞並成了印度的一個邦。印度建國後對曼尼普爾的管控十分的嚴格,可以說是把他們封閉在那裡面了,印度人去曼尼普爾都需要特別的通行證,外國人要進行就更加困難,並且印度常年在曼尼普爾駐軍。
Ⅶ 印度阿薩姆邦為什麼沒獨立
公元1228年,中國雲南、緬甸東北部一帶的傣族越過阿薩姆東部山脈,統一了阿薩姆各部族,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建立了阿洪王朝。實際上阿薩姆族是緬甸撣族的一個分支,撣族與中國的傣族,亦是一個民族的不同分支。統治德里的莫卧兒王朝,先後17次派兵征討阿仿手汪薩姆的阿洪王朝,均無功而返。1826年,英國殖民者進入阿薩姆地區,迫使緬甸簽訂《楊達波條約》,將阿薩姆割讓給英國,英國派總督進行管理,阿薩姆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在以後的幾十年裡,英國人先後征服了東北部剩下的幾個王國和其他山地部落。1947年,印巴分治後,作為英國人留給印度的禮物,印度政府從英國人手裡接管了整個東北部地區。在現在的印度東北部,生活著約200多個不同民族群體,很多都是世代生活在薯凱這里的土著部落,大部分是黃種人。阿薩姆邦的主要民族為阿薩姆族,因民族問題,現在印度東北部的主要邦阿薩姆邦存在傣族獨立組織如阿薩姆聯備仔合解放陣線,與印度政府軍交火不斷,尋求獨立建國。
Ⅷ 印度國土東邊多出的一大截為什麼不獨立
現在就在鬧獨立啊,只不過印度的中央政府不讓而已。
在這一點上,全世界的中央政府都一樣。
Ⅸ 印度保持現狀勝過上躥下跳,為何說面對東北分離印度最好無為而治
因為現在印度的現狀是非常亂的。如果強硬的來不僅會引起反撲,而且各方勢力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平衡。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如果在上躥下跳,去做很多強硬的改變的話反而會引起人民群眾的強大反撲。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東北分離,印度最好就是無為而治。做到順其自然。
無為而治,即順乎自然以治,是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所創立的道家學派的核心思想,也是我國最早的治國理論。因其對我國古代盛世時期起到過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而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為歷朝歷代統治者所重視。「儒以守成,道已達變,佛以修心」,現階段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這就需要當今的領導者也必須同步進行「轉型」,完成從傳統的官僚制領導到具有新理念、新思維的現代領導的轉型,在領導理念、領導方式方法上實現「質」的飛躍。
Ⅹ 印度國內有分裂勢力嗎
印度國內有分裂勢力。
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胡檔宴開始,印度東北部地區那加蘭邦、米佐拉姆邦、阿薩姆邦分別爆發了分離主義暴亂。
印度東北部地區同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孟加拉國接壤,居住著加洛族、米佐族、梅泰族、米基爾族、卡西族以及阿薩姆族等少數民族和部落居民。
由於地理上遠離中央政府,經濟上發展緩慢,在錯綜復雜的民族、宗教等矛盾的催化下,東北部地區不斷爆發各種騷亂和恐怖流血事件。
據印度媒體不完全統計,至少有50個大大小小的叛軍組織活躍在印度東北部地區。
有的只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與打家劫舍的「山大王」無異。他們時常聯手襲擊當地軍警和政府,成為印度中央政府的「心腹之患」。
更讓印度不安的是,由於邊境管理不嚴,周邊鄰國成了這些叛軍的避風港。他們走私槍支和彈葯,在國外建立起大量武裝訓練營地。
每當印度政府軍進行大規模清剿時,他們就躲進國外的訓練營。政府軍撤走後,他們又回到印度進行各種恐怖活動。
(10)印度東北部為什麼不獨立擴展閱讀
印度打擊分裂勢力不手軟
為遏制搞分裂、鬧獨立的勢頭,穩定當地社會局勢,印度政府在東北部地區長期駐扎有幾十萬軍警。時至今日,外國人前往東北部地區旅遊觀褲銀光,還必須向印度內政部申請通行許可證。
1983年1月,印度中央政府出動20萬軍隊鎮壓阿薩姆邦的動亂。
1990年11月,印度中央政府再次調動8個陸軍旅圍剿「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抓獲2800名嫌疑犯。
1991年9月,印度中央政府又調集4.3萬正規軍,發起了為期3個月的「犀牛行動」,共逮捕了630名該組織骨幹成員,其領導蠢野核心的11人中有5人被擊斃或逮捕,3000名武裝分子繳槍投降。
但該組織主戰派流竄到不丹、緬甸等鄰國,與當地的恐怖分子勾結,不斷越境對印度進行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