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是如何產生的
公元前3000年以前印度存在過一種有讀寫體系的城市文化,並且持續到公元前2000年。這就是所謂的古印度河文明。人們對該時期的情況還不是很清楚,發現的城市遺址主要集中在今拉賈斯坦的卡利班甘、巴基斯坦旁遮普的哈拉帕和印度河下游的莫亨焦-達羅三處。三地共有近200個同一時代的較小城鎮或村莊的遺址,這些遺址都緊靠於印度河及其支流,這些地方的地下水位都很高。
人們找到了古印度河文明留下的刻在泥板和印章上的300多個不同符號。但即使經過幾代密碼專家和語言學家的努力至今仍未破譯。從語言上看,他們可能是當今南部印度居民的部分祖先。
古印度河文明衰敗的原因推測為河流改道、匪幫劫掠、過度開發(?)、乾旱導致的土地鹽鹼化等等導致作為經濟基礎的農業的衰敗。
古印度河文明崩潰後,印度北方在幾百年裡不斷遭受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的入侵,盡管他們與本土居民通婚,但從此他們逐漸成了印度北方的優勢民族。
與生活在阿拉伯沙漠中的閃族人遙遙相對的是住在北方的另一個游牧民族,他們往來於裏海和多瑙河(Danube)間的草原上,這就是後來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的祖先。因為他們的語言同屬雅利安一系,所以通常也稱為雅利安族。約於公元前1800年後雅利安人便開始一波一波地向東越過興都庫什山脈的幾處山口進入印度。他們操一種早期形式的梵語,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方式。
Ⅱ 印度人是什麼人種
印度有以下人種: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徵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亞人。
由於身體特徵和澳大利亞的土著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們大都長頭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爾人,傑糾人,蒙達人,奧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為典型代表,所以又稱維達類型人。有學者認為,這種人早於達羅毗荼人,所以也稱他們為"前達羅毗荼人"。
3。達羅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歐羅巴人種,這一人種從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據有關人類學家研究,它分幾支,早於雅利安人,從不同時期進入印度。這種人的特徵是:長臉型,中等身材,卷發呈淺褐色,唇薄,皮膚為淺褐色。操達羅毗荼系語言,使用象形文字,是這一人種創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4。雅利安-印度-伊朗人。
雅利安-印度-伊朗人。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後納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將北歐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地區的金發碧眼的日耳曼人定義為雅利安人的典型代表,實際上兩者毫無關系,相距甚遠。
雅利安人【梵文:ry】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閃-含語系游牧民族、阿爾泰語系游牧民族和印歐語系游牧民族)中的其中的一種分支之一。是高加索以及中亞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歐語系的語言。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古代雅利安人遷移至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上定居下來,這些人被稱為雅利安-印度-伊朗人。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印度-伊朗人中的一支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稱為雅利安-印度人,這就是印度古代文獻中所稱的雅利安人;另一支雅利安-印度-伊朗人則進入伊朗高原地區,稱雅利安-伊朗人。
在伊朗高原地區,他們和古代的雅利安人融為一體,形成了後來的波斯人、米提亞人、斯基泰人等等。
在南亞次大陸,他們往南部驅逐德拉維達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把雅利安-印度-伊朗語族的語言帶到了印度。
5。蒙古利亞人種。
印度次大陸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亞洲的蒙古人在不同時期,從北部和東北部進入南亞次大陸,蒙古人其膚色為黃色或褐色。長頭型的分布在阿薩姆和邊疆地區的土著民中,寬頭型分布在傑德崗等地
Ⅲ 印度人屬於什麼人種以及遷移歷史
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發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種不同。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其次,從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裏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膚變得黝黑。可見印度白種人的皮膚黝黑,是通過人類遷移後,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
Ⅳ 印度人到底是什麼人種
印度人,屬於高加索人種。
我們看到印度人的狀態各種各樣,有的人很白,有的人很黑,有的人長得像北歐人,有的人長得像中亞人,甚至有的人長得像黑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印度的人種雖然屬於高加索人種,但是具體成分極其復雜……
事實上,即使是高加索人種,也不是單一的一種人,而是包括歐洲的白種人、中東西亞的阿拉伯人和伊朗人、南亞的印巴人等等好多更細節化的人的種類。
所以,印度人是非常復雜的人……既有歐洲人的白皮膚,也有中東人的淺黑色皮膚,還有印巴人的黑色皮膚。再加上印度人的宗教信仰極其復雜,所以,印度人的狀態實在是可以用各式各樣來形容……這也造成了種姓制度的出現……
具體地說,有人將印度人分成以下五種人:
1、尼格利陀人
2、原始澳大利亞人
3、達羅毗荼人
4、雅利安-旁遮普人
5、東亞人種
如果說得更具體,那就沒法說得清了……因為,這些不同種類的人彼此之間還有混血的情況,於是情況就更復雜了……正因為印度人的成分極其復雜,所以有個說法稱之為「世界人種博物館」。
Ⅳ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所有印度人都有種姓嗎
許多人都知道,印度有一個種姓制度。它將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了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此外,還有一個位列種姓之外的龐大群體叫「達利特」,也就是所謂的賤民。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種姓制度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印度種姓制度雖然有嚴格的血統壁壘,但也並非不可逾越。比如高種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種姓的女子為妻,這被稱為順婚,低種姓女方家庭可以藉此提高社會地位。但是,高種姓女子則絕對不可以嫁給低種姓男子,這被稱為逆婚。比如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祖先是印度北部的婆羅門,歷來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可是尼赫魯的獨生女英迪拉卻與異教拜火教家庭出身的費羅茲結婚。如此一來,英迪拉和費羅茲所生的子女將世世代代成為賤民,會被印度人視為「不可接觸者」。好在關鍵時刻印度國父「聖雄」甘地出面,將自己的甘地姓氏贈給了他們。因此,印度最大的政治家族——甘地家族,其實是尼赫魯的後裔,而並非甘地的後裔。
自從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就在法律上被正式廢除。然而留在人們傳統觀念中的「頑疾」卻至今仍難以徹底改變。
參考文獻:《種姓與印度教社會》、《自由與榮耀》
Ⅵ 在印度神話里人是怎樣出現的
印度他們說法是天上大梵天王創造這世界,所以印度有分四種性的出現: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 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波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高級種姓,佔有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依靠剝削為生,是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吠舍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