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人打仗厲害嗎
提起印度軍隊,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戰鬥力差。在人們的印象里,印度人愛好和平,不善於打仗,以至於被很多人稱為「世上最不善於打仗的民族」。實際上真是如此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印度人雖然說不上戰斗民族,但也是很能打的,而且野心勃勃,非常喜歡惹事。我們就以印度獨立後的幾場戰爭來說,印度人還是很強悍的。其實,印度獨立後經常打仗,而且只輸了一場。
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獨立。由於繼承了英國在南亞的大部分勢力,因此印度的實力還是很強的。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國,耕地面積世界排名第二,煤鐵等資源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作為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擁有較強的工業基礎,鋼鐵、紡織等工業非常發達,印度的工業品產量在亞洲首屈一指,可以稱得上是當時的亞洲第一工業強國。在軍事領域,印度也不遜色。由於二戰的洗禮和美英蘇等國家的軍事援助,印度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的,軍事力量在世界上排名非常靠前。強大的實力使得印度自信心滿滿的,野心急劇膨脹。自獨立後印度就不斷向外擴張。
1947年8月,印度剛剛獨立,就和剛剛分家的巴基斯坦杠上了。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向巴基斯坦發動了進攻,和巴基斯坦打得不可開交。盡管最終在聯合國的干預下,雙方被迫停火,但印度卻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成為了第一次印巴戰爭的贏家。196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再次爆發戰爭,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和巴基斯坦打了個兩敗俱傷。1971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再次開戰,印度以壓倒性優勢擊敗巴基斯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如果不是中國幫忙,巴基斯坦很可能會被印度吞並。
印度不僅和巴基斯坦打,還和西方強國打。1961年,印度出動數萬軍隊,在30多個小時內輕松擊敗葡萄牙軍隊,武力收復被葡萄牙殖民者長期控制的果阿、達曼、第烏等地區。此外,印度還多次出兵干涉孟加拉國、斯里蘭卡事務,並出兵馬爾地夫平息政變。可以說,印度人在南亞簡直就是一霸,誰也不敢惹他。擁有雙航母的印度可以說是印度洋地區的霸主,印度洋沿岸的國家根本沒人敢惹他。
當然,印度也不是沒輸過,印度在1962年就輸了一場。1962年自信心滿滿的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挑起了沖突,結果被中國軍隊揍得滿地找牙。如果不是中國軍隊主動撤軍,中國軍隊很可能會打進新德里。此後印度人再也不敢和中國人叫板。不過雖然輸給了中國,但也沒什麼,畢竟中國是在朝鮮戰爭上擊敗美國的狠角色,美國人都不行,印度打輸了也不丟人。從印度獨立後的戰績來看,印度人還是很善戰的,畢竟只打輸了一場。實際上,印度還是很厲害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其領土一直在不斷向外擴張。這一點,很多國家都比不上。
參考資料:《印美全球夥伴關系研究》、《冷戰與60年代南亞國際新格局的形成》、《當代印度》
㈡ 印度當年敗得那麼慘,為何現在仍敢挑戰中國
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沉著,而驕傲者常浮揚。——梁啟超
說到神奇又奇葩的國家,想必大家一定會想到印度。印度是僅次於我國的人口大國,一直以來這國家都是天不怕地不怕地,在固有印象中,印度一直都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即便如此,但他們在農業上卻很有優勢,因為他們是糧食出口大國。印度作為我國的鄰國,領土面積十分廣闊,不過還是沒有我國的疆土遼闊,不過在軍事上,印度如今排名世界第四。相信大家也會感到十分震驚吧,畢竟印度給我們帶來的感覺總是很奇葩的,經常發生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不過他們本身可並沒有覺得這樣有什麼。
只有由受過教育的人民組成的國家才能保持自由。——傑斐遜
無論怎麼說,印度的自信心是很強的。但是我國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再加上我國這幾年的迅速發展,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即便真的到了那一步,印度想要打贏應該也是很難的。最後,希望我國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強大,一直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探索進步。
參考文獻:
《梁啟超梁啟超》《傑斐遜名言錄》
㈢ 對印自衛反擊戰為何不敗而敗
1,·這場戰爭是由印度企圖以武力解決邊界爭端引起的,是政治軍事仗。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以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和平談判解決邊界爭端,而印度尼赫魯政府則堅持擴張主義立場,執意以武力實現其領土要求。這就決定了這場戰爭具有很強的政治性。軍事、政治、外交斗爭融為一體,交織進行。軍事斗爭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政治,外交斗爭。這個特點,不僅制約著這場戰爭的形式,進程和結局,而且影響著雙方的戰略指導。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談判解決邊界爭端,反對訴諸武力。即使在印軍蓄意挑釁,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官兵的嚴重事態下,仍克制忍耐,這就在政治,外交斗爭和道義上處於主動地位。只是在印軍完全拒絕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中國邊防部隊才後發制人,實施反擊。2·這場戰爭,是在喀喇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地區的特殊環境下進行的。該區屬於"世界屋脊"的一部分,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經濟落後。東段作戰地區,山高谷窄,路險林密,氣候多變。西段作戰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主要山峰在6000米以上,地表裸露,終年積雪,嚴重缺氧,氣候酷寒。這些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嚴重影響著軍隊作戰行動,部隊集結,機動,指揮和協同困難,戰場容量較小,容易發生非戰斗減員,武器技術性能難以正常發揮,後勤補給十分艱難。 3·這場戰爭,是在地處祖國西部邊疆主要為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進行的,群眾工作,民族和宗教政策,對戰爭有重大影響。4·這場戰爭,中國邊防部隊的後勤補給基本來源於內地,路線長、道路少,運輸手段落後,難度大。這對戰役規模和持續時間有極大制約。而印度軍隊後勤補給基地距戰場較近,交通方便,利於持久作戰。這些特點,規定著戰爭的復雜性,影響著戰爭的規模,進程和結局。
㈣ 有人說印度軍事實力強大武器先進,和巴基斯坦沖突中占不到便宜究竟為什麼呢
因為巴基斯坦的人緣好,巴基斯坦得到了來自鄰國的強力支持。而且這種知識不僅僅局限在軍事方面上。還包括了經濟外交,政治教育,科技等各個方面的支持。在這種支持下,其實現在巴基斯坦與印度的軍事實力,相差並不大。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印度在有強大武器的前提下在和巴基斯坦沖突中卻還是依然占不到便宜的原因。
印巴沖突中沒有贏家,任何一方想憑借軍事實力撈得便宜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和平的外交手段解決爭議才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潮流,也才能使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的克什米爾百姓,早日過上幸福安康的和平生活。
㈤ 印度為何一直被侵略,卻從來沒贏過
印度為什麼會一直被侵略卻從來沒贏過,這個問題就要追溯到兩個世紀以前,
我們都知道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在。17世紀左右,英國在印度建立了東大不列顛王國把印度作為自己在東方的殖民地進行生產鏈低端的勞動。印度為什麼一直會被外國的侵略者進行侵略並且從來沒有贏過的原因如下:
其三。印度這個國家非常的落後,我們知道他是農業文明為基礎。也是把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印度國內的軍事力量政治力量都非常的薄弱,國家比較落後,所以在面對外來的入侵者的時候就會表現得非常的軟弱。
㈥ 作為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為何那麼容易入侵和征服
現在的印度與古印度基本沒有多少關聯。印度半島上之前大大小小有很多國家的,加之沒有一個統一的、高度的中央集權政府,都是由鬆散的聯邦組合而成,內部凝聚力不強,很容易被人各個擊破。還有就是印度只能產生甘地而出不了始皇帝。
㈦ 1971年的印巴戰爭,為什麼印度獲勝達到了戰略目的
二戰結束後,歐洲英法等國家無法阻止各處殖民地的獨立運動,紛紛敗退,但臨走也不忘給這些國家挖一個大坑。1947年英國人分割印度,巴基斯坦從印度獨立出來,克什米爾爭端等問題成為三次印巴戰爭的導火索。
當時的巴基斯坦比今天要大,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國。1947年10月,印巴兩國因克什米爾問題開打,第一次印巴戰爭爆發。克什米爾原本也是英國殖民期間搞出來的「獨立」地區,印巴兩國自然要爭搶該地區的主權。
第三次印巴戰爭地圖
我們分析一下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為什麼能順利獲勝,分裂巴基斯坦,達到戰略目的。這並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雖然東巴地區人民對西巴不滿,印軍力量又強於巴國,但這只是前提條件。還有兩個背後原因。
第一,前蘇聯在背後支持印度
七十年代前蘇聯的軍事力量非常強大,不弱於美國。1958年中蘇鬧崩後,蘇聯轉頭支持印度,牽制中國,同時抗衡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當時印度的許多武器裝備以及兵員訓練都得到了前蘇聯的援助。這是印度獲勝的一個原因。
第二,美國、中國均未出面干涉
中國不出面好理解,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只要不牽涉到國家安全等核心問題,中國從來不幹涉他國。
對美國來說,雖然不願意看到當時最強大的對手前蘇聯支持印度,攻城掠地,但東巴問題同樣不是美國的重大利益所在。何況美國自身當時還深陷越戰泥潭,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美國也沒有必要在這種局面下強出頭與蘇俄、印度對著干。
綜上所述,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獲勝,不是簡單的大國擊敗了小國。
㈧ 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為什麼能取勝
第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束使得印巴爭執終於告一段落,印巴戰爭是戰後南亞地區發生的一場較大規模局部戰爭,這場戰爭的勝負結局是由交戰雙方一系列主客觀因素決定的。從總的方面看,印度在軍事力量上佔有優勢,在政治、外交等方面均採取了積極靈活的指導方針和策略,因而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如印度在政治上利用了巴基斯坦的內部矛盾,在外交上積極尋求大國的支持,而在軍事上則制定了避免兩線作戰,東重西輕,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戰爭爆發後,又採取了比較適當的機動靈活的作戰方法,特別是作為進攻一方,能夠做到正面進攻與迂迴、穿插相結合,地面攻勢與空中、海上行動相配合,充分發揮了進攻作戰的優勢。這些都是印軍取勝的重要因素,以上便是對第三次印巴戰爭的介紹。
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
因為各種宗教和黨派利益沖突,印巴兩國發生了三次戰爭。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是克什米爾喪失獨立,巴基斯坦占據其五分之二,印度則是五分之三,東巴脫離了巴基斯坦,獨立後建國為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印巴戰爭照片
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戰爭主要是兩國圍繞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爭奪戰爭,戰場主要集中在克什米爾地區,戰火總共延續了15個月。第一次戰爭,印度稍占上風,雙方陣亡士兵共達1500名,但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還是通過其全民公決來解決。第二次戰爭中,巴基斯坦憑借先進的空軍裝備越戰越勇,力壓印度,結果是印巴兩方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這次雙方傷亡情況比第一次戰爭嚴重,而且印度還被擊毀近百輛坦克。只是兩次印巴戰爭被第三方調停後,在巴基斯坦內部動亂的環境下,印巴之間的第三次戰爭還是爆發了。第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是准備充分的印方獲勝,因為巴基斯坦扛不住印度軍隊的強大兵力,頑強抵抗下,無論是東巴還是西巴戰場仍節節敗退。印度成功奪占東巴後,東巴因此得以獨立建國。
對於巴基斯坦,歷經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損失較大,一方面是兵力的削弱,另一方面是國土的分裂,主權被分割去一部分。而冤家對頭印度則利用其內部矛盾,加上靈活機動的戰略作戰,最終還是佔了巴基斯坦的便宜。
㈨ 印度人打仗厲害嗎
在近代,印度遭到了英國人的長期殖民統治,英國人統治印度長達300年之久。在英國統治期間,印度人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印度人為追求獨立積極尋求與各大強國合作。有的追隨英國人作戰,有的選擇和德國人合作,有的倒向義大利人,還有的投靠了日本人,幾乎二戰各大戰場都能看到印度人的身影。因此,雖然印度人戰鬥力很差,但出鏡率很高。
作為英國人的仆從軍,大量的英印部隊追隨英國人南征北戰,他們活躍在歐洲、北非和東南亞等各種戰場。由於印度人不喜歡打仗,戰鬥力比較差,所以英國人對印度也沒有抱有多高的期望。不過這並不代表印度人就沒有用,印度士兵有兩大優勢,一個是人多,另一個就是聽話,是英國人最佳的炮灰部隊。事實上,在英國人的訓練和武裝下,印度人是有一定戰鬥力的,畢竟自行車都騎上了,比中國軍隊的裝備水平高了一大截。在英帕爾戰爭中,英印部隊打的還是不錯的,挫敗了日本人進攻印度的企圖,讓人們對印度軍隊刮目相看。不過大部分時間里,英印部隊都在打醬油,給英國人充當炮灰。
㈩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打不過印度,還有人說印度打中國輕松這是怎麼回事
這是經驗主義思維。由中國在人口占優勢的情況下,跨過鴨綠江創造了美國的第一敗,還幫助越南打敗了美國。慣性思維認為印度人口增長快,說到底人就是年輕人口多,這是個狹義思維。
我認為,中國不是好戰國家,但是中國不怯戰。因為:
1、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沒問題。
2、中華民族的血液里有對不公的反抗意識。
3、歷史告訴國民,被佔領沒有尊嚴,有很多經歷過的人還存在。
4、國土的概念深入人心,人民支持保衛。
5、人民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心中有數。
基於以上情況,中國的實力是最好的時期。不會懼印度或任何國家;
當然,還是希望能通過談判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