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古代印度歷史小作文怎麼寫

古代印度歷史小作文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4-02 08:44:53

Ⅰ 印度泰姬陵作文開頭

有人說,無論是國際政要還是普通遊客,但凡來印度,哪怕日程再忙,都要擠出時間去瞻仰一下位於新德里以南200公里處的泰姬陵。的確,在世人眼中,泰姬陵就是印度的代名詞。這座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宏偉陵墓,正如萬里長城一樣,濃縮著一個偉大民族和文明古國數千年的燦爛文化。不過,大多數人的走馬觀花對泰姬陵來說,實在太不公平,因為看泰姬陵是很有學問的。

泰姬陵因愛情而生

泰姬陵是莫卧兒王朝帝王沙賈漢為愛妃泰吉所造。據傳當年沙賈漢聽聞愛妃先他而去的消息後,竟一夜白頭。為紀念泰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國王傾舉國之力,耗無數錢財,用了22年時間修建了這座晶瑩剔透的泰姬陵。國王本想在河對面再為自己造一個一模一樣的黑色陵墓,中間用半邊白色、半邊黑色的大理石橋連接,與愛妃相對而眠。誰知泰姬陵剛完工不久,其子就弒兄殺弟篡位,他也被囚禁在離泰姬陵不遠的阿格拉堡。此後整整8年的時間,沙賈漢每天只能透過小窗,凄然地遙望著遠處河裡浮動的泰姬陵倒影,直至病死。

泰姬陵因愛情而生,這段愛情的生命又因它的光彩被後世續寫。當地總有人說,盡管300多年來泰姬陵的兩側一直威嚴地矗立著兩座暗紅色清真寺為它保駕,盡管現在每天總有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遊人相伴,但泰姬陵是孤獨、寂寞的,就像一位形單影只的絕代佳人在潺潺的朱木拿河邊痴痴企盼著愛侶歸來。

一件稀世傑作,一位絕世佳人

對於許多心儀這段愛情故事的旅遊者來說,看泰姬陵可不能去一趟就回,真要把它當作一位佳人、一件稀世傑作來仔細欣賞。由於泰姬陵通體用雪白的大理石砌成,牆壁、門扉、窗欞雕滿了精美的花紋,因此早中晚不同時間去看泰姬陵,總能有一番別樣的感受。

鬧升朝霞升起時去,初升的一輪紅日伴著朱木拿河裊裊的晨霧,彷彿要將泰姬陵從睡夢中喚醒,此時的它顯得靜靜的。歷經了幾百年風雨滄桑,它早已處變不驚,泰然自若地梳洗打扮,准備笑迎八方來賓。中午時分前往,泰姬陵頭頂藍天白雲,腳踏碧水綠樹,在南亞一向耀眼的陽光映襯下,更出落得玲瓏剔透,光彩奪目。等到傍晚時分,泰姬陵迎來了它一天中最嫵媚的時候。斜陽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開始從灰黃、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隨著月亮的冉冉升起,最終回歸成銀白色,向嘖嘖稱奇的遊人謝幕,在月光的輕拂下,即將安寢的泰姬陵顯得格外高雅別致和皎潔迷人。

正因為景色的差別,泰姬陵恐怕也是世界上惟一一個早中晚游覽票價不一樣的景點,對於印度本國遊人而言,白天僅20盧比(1美元等於42印度盧比),而早上7時前或下午17時後卻都升至110盧比。另外,遊客千萬要記住,不要液者老在星期五前往,因為那天只為當地穆斯林開放。

泰姬陵的獨特「舞蹈」

印度天熱,世界出名,最高溫度可達47攝氏度以上,終日在火辣辣的陽光燒烤下,泰姬陵嫌陵就像一個大火球,向外噴射出耀眼的白光。此時前去參觀,滋味可想而知,想拍張照片有時連眼睛都睜不開。

如果遊客「不幸」趕上夏天去泰姬陵,那可要做好「跳舞」的准備。泰姬陵坐落在一座有三四層樓高的大理石基座上,遊客穿過甬道、水池,從大門一直走到陵墓後,要想拾階而上,必須先脫鞋,以示尊敬,即使外國政要也不例外。若換在冬日暖陽季節,光腳踏在潔白的大理石上,正如印度人所形容的,頓有雲中漫步的感覺。而夏天,平台成了一個冒著熱氣的大蒸板,腳下燙得厲害,遊人不得不在平台上蹦蹦跳跳地快速前行,從遠處看,就像是在跳舞。

Ⅱ 古代印度介紹50字

古代印度,又譯身毒、天竺。公元前2500-前1500年,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哈拉帕文化。後來摩揭陀日益強大,統一了全印度。公元2-3世紀,一度被貴霜王國統治。古印度存桐岩在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其佛教、文學、哲學、藝術、科學等,對世仿拍界文化局大御影響深遠。

Ⅲ 古代印度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圍,大體上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領土。中國漢代史籍提到的「身毒」和「天竺」,即指印度。唐代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開始稱它為印度。

公元前2500年至前1750年。印度的印度河流域產生了最早的文明——「哈拉帕文化」。那時人們已經會製造青銅器。大約在公元前13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印度進入了「吠陀文明」的時代,這時已經形成一些小型的奴隸制國家。到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世紀,是印度列國並存的時代。公元前326年,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曾率兵侵入印度河流域,雖然為時較短,但希臘文化對印度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公元前321年,印度趕走馬其頓侵略者,建立了著名的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即阿育王時期,國勢最為強大,基本上統一了印度全境。阿育王死後,印度又衰落,且不斷有外族入侵,直到4世紀後半期,印度才重新建立了印度大部分領土的笈多王朝。這是印度奴隸制社會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的時期。

Ⅳ 印度的歷史簡述

印度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現文明的地區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發源地。這個條目是關於印度次大陸的歷史。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富汗南部部分地區和尼泊爾。1947年後,印度的領土僅包括今印度共和國部分。
古代史
吠陀文化(公元前3000年 到 前600年)
印度十六雄國時期(前600年前後)
孔雀王朝(前322年 到 前185年)
外族入侵時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年)
笈多王朝(公元320年~540年)
後笈多王朝(公元700年前後)
拉其普特時期(7 到 8世紀)
伊斯蘭時期(11世紀 到 16世紀)
近現代史
殖民地時期
包括: 英屬印度、法屬印度、葡屬印度
印巴分治
印度共和國
印度歷史的史料學問題主要集中在古代印度史(即穆斯林征服以前的印度史);這段時期的可靠史料 往世書
極度匱乏。相對而言,伊斯蘭教時期的史料就非常豐富。各穆斯林王朝都留下了很多官方文件、編年史和邸報,可供歷史學家查閱研究;一些統治者的傳記也是十分寶貴的文獻(如著名的巴卑爾回憶錄)。不那麼可靠的史料,還包括此一時期到過印度的外國人的游記等等。關於英國統治時期的歷史,則有許多政府檔案可以利用。 搜尋穆斯林征服以前的的史料是印度史料學的主要困難。這主要是由於,印度方面本身不重視對於歷史的記載;印度人沒有構造起一種有效的保存重大歷史事件的制度。11世紀到過印度的穆斯林學者比魯尼(Al-Biruni)評論說:「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歷史次序;他們在述說國王的年代系列時是漫不經心的,當要他們非說不可的時候,就困惑起來,不知說什麼好,他們總是代之以講故事。」阿爾-伯拉尼的話是非常接近於事實的。在印度不存在類似其他國家的相對可靠的官方史書,卻存在著大量宗教典籍、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許多歷史事件就混在這些東西裡面流傳下來。所以關於古印度歷史的史料,必須從各種來源中搜集,有時甚至要到文學和自然科學著作中去考證古代印度的歷史事件。 常見的史料包括:
印度本地的歷史文獻
各種王朝世系表。這是一種常見體裁,但是大多數印度王表的可靠性與可考性都不高。許多這種表是夾在哲學和文學作品的段落中。往世書和史詩都經常追述古老的印度王朝(如摩訶婆羅多的附篇訶利世系裡詳細地追述了日種王朝和月種王朝的系譜)。考慮到往世書的實際創作時間及其宗教目的,不能把它裡麵包含的古代王朝世系當作可靠的歷史記載。 編年史。最著名的此類作品是完成於12世紀的《諸王流派》(或譯為《王河》),這是一本克什米爾的王朝史,以克什米爾地區的歷史為中心。此書可能是由作者(迦爾訶那)根據王室檔案編輯而成的,對於12世紀以前的幾個世紀的記載堪稱信史;但是它對更古老時期的記載的可靠性很低,比如它竟把克什米爾諸王的世繫上溯到前20世紀。 一些介於史實和傳說之間的歷史故事,如吠羅曼伽本行,勇健王九所行贊等等。它們具有演義性質,但是仍然反應了一些歷史事件。

Ⅳ 古印度的歷史

古印度
佛陀與夢幻交織的世界--印度文化
印度是我國的緊鄰,但由於連綿高聳的喜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們對於這位鄰居的情況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經"在中國人的耳朵里成了艱難的代名詞,和古代埃及的尼羅河、兩河流域以及中國的黃河、長江一樣,印度河、恆河同樣醞釀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倫、中國、印度同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在距今五十萬年以前,印度次大陸就已有了遠古先民,他們同樣是刀耕火種、漁獵採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印度境內遍布了居民點,人們已開始從事農業,馴養家畜,製造精美的生活用具。這一切,為一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的誕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亞次大陸,有一個頭枕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腳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陳躺,又生機無限的古老國度。這就是被人稱作"月亮之國"的印度,因其國土形狀宛若牛首,也有人稱之為"牛顱之國"。

神遊文明古國--印度 聖詩般的純美曲調
恆河,從喜馬拉雅山起步,走過一個被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環抱的亞洲半島,滋潤了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輝燦爛的文明,成為一個國度的「聖河」。而這個幸運的國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

聖詩般的純美曲調
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於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音樂、舞蹈、舞劇和笑劇都令遊人眼花繚亂,樂而忘返。
在喧鬧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們都嚮往返璞歸真。而印度傳統音樂的基礎正是「自然」。它歌頌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四季的旋律都在傳統曲調「拉格」中得到體現——傳說古人從森林裡小鳥的鳴叫和樹枝燃燒的聲音獲得靈感而創造了第一首「拉格」。至於歌曲的內容,則源於北印度的宗教儀式。時至今日,傳統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發音,歌者音質純凈,令歌曲保持一種簡潔、純美的聖詩感覺。即使你聽不懂歌詞,也能體會到自然的神聖與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藝術」。它除了強調舞蹈的節奏感,還十分強調伴奏音樂必須悅耳動聽,由莊重的詩歌和風格純朴的音樂組成。這本是用於祭祀的舞蹈,能充分體現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廟舞女在廟宇里表演。這一舞蹈的動作關鍵在於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彎,雙膝分開,而雙腳則要像一把半開的扇。雖然有嚴格的動作規范,但其實每一個演員的表演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大多數時候表演都是即興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個人風格都十分強烈。
現在,這種傳統的舞蹈在一股復古的潮流中再度興起。不過,古時候的Natyam一般是獨舞,而現在群舞更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艷麗傳統服裝的舞女,在動聽的音樂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獨舞更勝一籌。時至今日,Natyam更發展成一套講究技術的藝術體系.

泥爐碳火烹調的美食

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調味料。
其實,沒有統一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裡,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乾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麵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一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攝氏度後,烹飪相差一兩分鍾,甚至一兩秒鍾,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乳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你食指大動。
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一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天竺之魂——印度古國青銅雕像展
古代印度是神話之邦,宗教、哲學異常發達。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銅造像往往是神話的象徵、宗教的偶像和哲學的隱喻,融鑄著諸神之靈。印度青銅造像的傳統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時代的青銅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紀相繼興起的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為古代印度藝術包括青銅造像提供了永恆的主題。印度中世紀(公元7——13世紀),印度青銅造像達到鼎盛時期。

Ⅵ 印度風情作文400 字

在我們的祖國的南方屺立這一個偉大的國家——印度。印度和中國一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對我有著無窮的吸引力,印度讓每一位訪問她的遊客由衷的發出贊嘆。

印度,她有著堅固的軍事防禦——琥珀堡,琥珀堡位於齋浦爾城郊的一座小山上,是印度古代藩王的都城,建於1592年。遊客可騎大象上山參觀。由於城堡建在一座叫琥珀的小山上,故稱之為琥珀堡。城堡內面積較大,有數座獨立建築物。堡內有一座設計獨特的鏡宮,曾是土王的寢宮。宮殿用玻璃嵌壁,在陽光的反射下,整個宮殿熠熠生輝。琥珀堡建築宏偉,裝飾華麗,讓人流連忘返。

印度她有這和中國一樣的文明古跡。他有著令人心醉的泰姬陵。印度的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泰姬瑪哈陵,亦稱泰姬陵。是莫卧兒第5代君主——沙·賈汗對他心愛的皇後慕塔芝·瑪哈之愛的見證。泰姬陵的建造背後其實有一段動人的故事,話說沙·賈汗與皇後結婚19年,皇後在1630年第14次生產中去世,臨終前向皇上要求了4個承諾,其中一項便是為她建造一座人人可瞻仰的美麗陵墓。於是沙·賈汗便耗資500萬盧比,以2萬名工匠,花了22年時間,完成了這座震驚世人的大理石藝術建築,作為愛妃長眠之所。

印度還有著名的首府——拉賈斯坦邦首府,它在印度古城,在新德里西南250公里處,人口62萬,為印度北方重鎮,也是珠寶貿易中心。由於舊市街的建築多採用淺紅砂岩建造,故也稱為「粉紅之城」。1727年,由當時的統治者賈伊·辛格大君策劃建設,全城以長方形為主,分為六區。1782年,他下令建設一座天象觀測所,成為印度保存最大的古代天象觀測所。齋浦爾現分為新舊兩城,舊城多為古舊建築物,亦是粉紅城所在地,新城則為火車、巴士運輸站及大酒店等新式樓房所在地。它和德里及阿格拉被稱為印度旅遊的「金三角」。

聽了這么多的介紹,大家一定特想去印度,那就趕快行動吧,爭取早日看到印度的名勝古跡。

Ⅶ 古印度歷史文化介紹大全

這個地區, 歷史 上被中國人籠統稱為印度,與古代中國關系極為密切。但是近代中國人對之誤解甚多。印度本身古代沒有成文史,沒有任何有系統的史書。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古印度歷史 文化 介紹,希望你喜歡。

古印度歷史文化介紹

1、古代只有古印度地區,並沒有印度國

印度一名(In ),在古代是指南亞次大陸印度地區——印地。

印度是地區之名而並不是國家之名。因為在歷史上,印度不是統一國家,所以沒有固定的國名。在英國人把大印度地區殖民地化以前,這個地區的 政治 狀態一直是小邦和部族林立,從來沒有被徹底統一而成為同一個國家。

印地,歷史上是人種來源極其復雜的混雜地區,有白種人、黃種人(包括蒙古人、漢藏人)以及褐色人和小黑人。

印度從來沒有形成統一的文化和民族(至今也沒有)。所以沒有什麼印度民族。

印度地區古代以來也沒有統一的本土文字和語言。

所以印度地區今天除了方言外,統一的官方語言是英國殖民者輸入的 英語 。

2、印度地區中國人命名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一名,也非印度人所自名。

印度,是唐代中國人給印地的命名。古代中國史籍中稱印地為印度,還稱為身毒、申毒、天竺、天篤、身篤、乾篤、賢豆、呬度、印第亞、印特伽羅、末睇提舍、婆羅門國、沐胥、阿離耶提舍、因陀羅婆陀那等等。

[《山海經》曰:“身毒之國,軒轅氏居之。”晉人郭璞註:天竺國也。”]

古代中國人在唐代以後稱印地(印度地區)為印度。這個名稱,後來被世界和印度人自己所接受,於是獨立後而有了印度的國家名稱。

【印度這個名稱是唐僧玄奘《大唐西域記》正式命名的。書中描述古印度曰:

“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印度之人,隨地稱國,殊方異俗,遙舉總名,語其所美,謂之印度。

印度者,唐言“月”。月(在印地方言中)有多名,斯其一稱。言諸群生輪回不息,無明長夜莫有司晨,其猶白日既隱,宵月斯繼,雖有星光之照,豈如朗月之明!敬緣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聖賢繼軌,導凡御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度。

印度種姓族類群分,而婆羅門特為清貴。從其雅稱,傳以成俗。無雲經界之別,總謂婆羅門國焉。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萬余里(指整個南亞半島)。三垂大海,北背雪山(指喜馬拉雅山)。北廣南狹,形如半月。畫野區分,七十餘國。

時特暑熱,地多泉濕。北乃山阜隱軫,丘陵舄鹵;東則川野沃潤,疇隴膏腴。南方草木榮茂;西方土地磽確。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西方人則另有一說,認為印度一詞,系出自信度河(梵Sindhu,月河 )之名,後來成為波斯人與希臘(小亞細亞)人對印地之稱呼,於是而成印度地區之稱。]

3、印度地區 地理

印度半島之國土,可分成三個地形區,即北印度、德干高原與南印度。

唐玄奘周遊印度地區,對印度地方做了劃分,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區,稱為五天竺、五印度。略稱五天、五竺、五印。

印地有印度河(Ins)、恆河(Ganges)、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等三大河流。

恆河流域為全印度最熱之地,熱季氣溫經常高達攝氏四十九度,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則為世界雨量最多之處。除西北方之印度大沙漠外,印地全境土壤堪稱肥沃。

印度河梵名Sindhu (信度河,月河),乃印度地區北方之大河。印度河——月河實際是一條 國際 河流。這條大河發源於西藏高原,流經喜馬拉雅山與喀拉昆侖山兩山脈之間,流向西南而貫穿喜馬拉雅山。印度河右岸交會阿富汗的喀布爾河,左岸匯流巴基斯坦的旁遮普(梵Pan~ja^b ,五河之意)地方之諸支流,流經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五河之地,大部分位於今日大巴基斯坦境內。此地是所謂“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地。所謂古老的印度(印地)文明——著名的古印度河文明,主要地域並不在印度境內,而在巴基斯坦境內。與中國西藏地區的遠古石器時代文化也有關系。

佛教興起於喜馬拉雅山下的尼泊爾地區。佛教的全盛時代,則盛行於印度河流域,包括阿富汗的喀布爾河流域、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之犍陀羅地區、印度北部的哈拉巴地區、比哈爾地區和中國的西域地區、吐蕃地區、蒙古高原,以及部分中亞地區。

所以,就嚴格意義而言,佛教根本不是從今日所說的印度——南亞印度地區起源,也沒有什麼文明關系。南亞地區那裡自古以來流行的是印度教而不是佛教。

4、印度古代沒有統一的語言文字

印度古代沒有統一的文字、語言。古代印地的部族語言文字,後來多已經滅亡。

印度地區的古文字中最重要也最著名的是兩種,即巴利文和梵文。這兩種文字之所以還存在都是依靠佛經。

【巴利文pàli-bhàsà(英文名稱pali)】

古代佛經使用的文字是巴利文。

[據說,巴利(Pa^li),原是“線”、“規范”的意思,後轉用為佛教聖典的稱謂。覺音大士將聖典經律論三藏稱為“巴利”,而稱三藏之注釋為義疏。近代將三藏及註疏所用的語言稱為巴利語。]

近人的研究認為,巴利 語文 可能是北方印地一個小民族釋迦族的母語,也是佛陀時代摩揭陀國一帶的大眾語。佛祖當初就是用這種語言傳法,所以弟子們也用這種語文記誦他的經教。

但是巴利語文今已滅亡。原來的巴利文字母已經不存在。現在唯有緬甸、柬埔寨、泰國的佛經有巴利文三藏,但也都是用他們本國字母所記錄的。

所以,?純粹的巴利語文早已失傳,僅僅靠了佛經而保存下來一些譯文。

[丁福保認為:“巴利語P&amacron;l&imacron;,南方佛教之聖典語,為古南天竺之一地方語。與北方佛教聖典語之梵語相比較,音調變化少,文法亦簡易。不如彼之繁雜,極富通俗之語。後入錫侖(錫蘭)而行,現今存在之小乘經原本,大抵以此語記之。南方佛教徒,以巴利語為古摩迦陀(摩羯陀)語。”其說巴利語為南方印地語,不確。巴利語文是釋迦牟尼本族語文,後來隨小乘佛教向南傳布而成為南系佛經的書面語。]

【梵文】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述北方印地的文字說:“詳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則,四十七言”(47個字母)。“梵王天帝作則隨時,異道諸仙各制文字。”

梵語(Sanskrit)是古印度婆羅門教(梵天教)的標准語文,流行北印地區,故又稱天竺語。即吠陀、梵書及北傳佛教聖典所用之語文。

Sanskrit語源乃源自 sam!skr!ta(完成之意)。我國、日本僧人依據此語言由梵天所造之 傳說 ,故稱梵語或聖語。但是,梵語並不是古代印度地區人民的日常語言和通用語言。

梵語又稱雅語,是婆羅門與佛教高僧使用的密語。廣義而言,梵語可分為吠陀梵語(Vedic Sanskrit)與古典梵語(Classical Sanskrit)。前者為婆羅門教之聖典(吠陀)之語言。

後者於公元前四世紀左右,由波爾尼(梵天Pa^n!ini )建立梵語字母體系,後來成為佛經的專用書面語言。

[波爾尼,梵名Pa^n!ini 。又作波膩尼、波尼你、巴尼尼。系古巴基斯坦地區的文法家。健馱邏國(在今日巴基斯坦地區)娑羅睹邏(梵S/ala^tura )人。估計約生於公元前4至3世紀。據《大唐西域記》卷二健馱邏國條記:波爾尼生而知博物,愍時之澆薄,欲削浮偽,刪定繁瑣,乃有述作之志,遂蒙自在天之教,於是研究深思,採摭群言,遂作成字書。此書究極今古,總括文言,王見是書而珍異,令全國傳習,若有誦通者,則賞以金錢,故當時皆師徒傳授,盛行當世。

但是,波爾尼所創之梵文非吠陀梵語,亦不同於其後之佛經梵語,是一種後來死滅了的文字。(參考《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三、《 瑜伽 師地論略纂卷》六、《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

吠陀梵語經由時代之演進,逐漸發展成古典梵語,而遠離日常用語。後來的佛經如《佛所行贊》(梵Buddha -carita )、《大事》(梵Maha^vastu )、《本生鬘》(梵Ja^takama^la^ )等佛教聖典皆用古典梵語書寫。

梵語字母,並不是現在西方人整理的那種拉丁化字母,而是接近於藏文、蒙古和滿文的字母。

為區別於古代之吠陀梵語,佛教經典所用之梵語被稱為佛教梵語(BuddhistSanskrit)。又因佛典所用之梵語並非純梵語,而已混用印地雜多之俗語方言,呈現極為復雜之型態,故又稱為佛教混合梵語(Buddhist HybridSanskrit)。

10世紀以後,由於伊斯蘭教入侵,近代印度各種方言發達,梵語與佛教逐漸失去其在印地實際之影響,也成為一種死去語言。

梵語一詞在中國是隨著佛經而傳入的。《梁高僧傳》卷一《安清傳》說:“於是宣譯眾經,改梵(胡)為漢。”我國古代佛教界研究梵語之書籍頗多。如《唐梵文字》一卷(唐僧全真著。文宗開成四年(839)完成。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四冊。內容系漢梵語匯之對照編列,並有密教用語散列其間。)《翻梵語》十卷(作者寶唱)、《一切經音義》(作者玄應、慧琳、希麟)、《華嚴經音義》(作者慧苑)、《悉曇字記》(作者智廣)、《梵語千字文》(作者義凈)、《翻譯名義集》(作者法雲)等。

實際上,古代的印度梵語早已失傳,是通過中國佛學才得以保存和流傳的。

5、古代文明

印度並不是什麼文明古國,也沒有什麼統一的古印度文明。

古月河(印度河)文明,約於公元前二千五百年時(或謂西元前三千年至前二千年),於印度河流域滋生,稱為月河文明或者古印度河文化。

當時發展出水利灌溉、計劃縝密之街道、公共浴室、磚造樓房、排水系統等,極具現代觀念之都市設計要素。1921至1922年,西方考古學者發掘出莫汗佐達羅(Mohenjo-daro)及哈拉巴(Harappa^)兩座古都,即屬此一時期之文明遺跡。

創造這一古文明的人種則不可知,有人認為是達羅毗荼人(?),但是絕對不是今日的印度人祖先。?

傳說在公元前二千餘年,來自伊朗地區的白色人種(雅利安人)越過興都庫什山脈(Hin Kush),侵入印度河上游之五河(梵Pan~ja^b )流域。

其中之一部進入至恆河流域,他們征服並奴役原住土著民。雅利安人將統治下的社會劃分成四種等級,即:

(一)婆羅門(梵bra^hman!a ,祭司)。

(二)剎帝利(梵ks!atriya ,王族)。

(三)吠舍(梵vais/ya ,商人、農人)。

(四)首陀羅(梵s/u^dra ,奴隸)。此外,尚有不屬於種姓制度之等外賤民。

此種嚴格的階級制度,限制任何階層間的流動性,也不允許等級之間的通婚,稱為種姓制度。

雅利安人之宗教,崇拜存於 自然 力中之神靈,並是一種多神教,稱為婆羅門教。

有關此類印度太古之記事,主要記錄也在佛經中。

Ⅷ 古代印度的種性制度有關小論文

印度歷史我只是粗淺有一點閱讀,零碎不成系統。與朋友聊到印度,第一個跳進腦袋裡的詞是印度教,第二個就是種姓。在我看來,印度在歷史上一直處於四分五裂,從未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統一,語言多至十三四種,卻能固守著一種統一的民族性,印度教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應當是巨大的。

印度教的崇拜對象,也與其他主要宗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不同,呈現出一種不同信仰之間壁壘清晰卻和諧統一的狀態。這種穩定了千年的結構,是和種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相輔相成,骨肉難分的。可以說,現代文明對印度種姓社會的挑戰,實質上就是對印度教的挑戰,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IT業發展居世界前列的印度社會里,種姓制度就象看不見的雨林藤蘿,還在緊緊地糾纏著這個所謂的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的社會靈魂。

在前印度教時期,也就是婆羅門教時期,原始鍵納的種姓制度已經出現,界定了現代印度主要的四大種姓(實質上是五大種姓,因賤民不被認可為一個種姓)。英語里的種姓譯成Caste,梵文音譯成Varna(瓦爾納)。我一直覺得「種姓」這個漢譯,非常准確地傳達出瓦爾納的含義,比Caste的含義更豐富,更接近原義。原因在於,Caset強調了「種」,而忽略了「姓」。

事實上,現代印度社會里的種姓數量已經多達上萬,這上萬個種姓都是從四個Varna(五個階層)中分化出來的,印度學研究中稱作亞種姓(Sub-caste),梵文音譯成Jati。很多印度人的姓氏,往往就是他們的Jati。理論上的四大種姓(Varna)分別是婆羅門(Brahmin,神職人員)、剎帝利(Kshatriya,武士)、吠舍(Vaishya,平民)、首陀羅(Sudra,奴隸),另外還有一個賤民階層,被稱作不可接觸者(有點類似日本的「穢多」)。但經過歷史的演變,種姓制度本身已經變得非常復雜,已經很難完全按照四大Varna嚴格區分。

例如印度的聖雄甘地,他的家族屬於古吉拉特的班尼亞種姓(吠舍的一個Jati),但從甘地的祖父開始,就擔任過波爾班達和朱納卡德兩個土邦的首相(Diwan);甘地的父親卡巴*甘地則擔任過拉奇科特和樊康那兩個土邦的首相。而且班尼亞Jati是印度教中的毗濕奴教徒(印度教中有濕婆崇拜、黑天崇拜、毗濕奴崇拜、各類女神崇拜等不同信仰)。如果從四大Varna的分野來看,吠舍的出身,是不能讓甘地在印度教社會里得到如此崇高的地位的。但班尼亞Jati的政治地位,以及甘地在南非印度裔民主斗爭取得的聲望,在英國殖民統治的特殊環境下,就可以跨越傳統種姓制度的壁壘,成為印度宗教社會的領袖。

印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鍵悶但是卻從來沒有完全統一成為一個國家,特別是印度次大陸的南端的泰米爾納杜邦,一直處於印度中心國家之外,直到印巴分治才並入印度聯邦。而且從11世紀初加茲尼的馬茂德17次襲擊印度之後,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錯亂紛雜的800年的伊斯蘭教統治,各種印度教的、伊斯蘭教的、耆那教的土邦,最多時候有三百多個。種姓制度能在如此漫長的歷史中,如此復雜的宗教文化沖突中,不僅保存下來而且愈加發揚光大,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奇跡。

佛教復興運動在19世紀出現在印度後,吸引了大量的賤民,懷著擺脫種姓制度的美好願望,投入到這宣傳普世的宗教中去。但是歷史的發展開了個玩笑,佛教這么個強大得感化了整個東亞的宗教,在印度的發展結果,卻是產生了更多新的種姓。

在印度人的心目中,種姓是一個身份的表示,代表著自己的出身、職業、信仰和母語。已經生成一個非常穩定的結構,滲透進每一個印度人的思想中。可以說沒有種姓的印度人,就不是印度人(穆斯林的群落也被視作種姓,現任印度總統就是個穆斯林)。同一種姓的認同感,不能簡單地類比為中國的本家或者同鄉關系,還要深刻得多,就如計算機中的「屬性」中的每一個參數的整齊劃一的認同。在樹立了人人平等觀念的現代社會中,這種頑固堅硬的小圈子意識,在印度是如此的天經地義,似乎不可想像。

事實上,人以稿亮彎類分、人以群居,即使在標榜不分種族的大熔爐的美國,也是難以被消除的社會基本意識。但在「絕對正確」的主流意識中,這種社會微觀現象的存在卻往往處於灰色、負面的地位。主流的歷史觀,無論是資本主義的,還是共產主義的,都在歷史演進的學說中把這種人為的階層結構描繪成文明進步中的過去式,即使是打著民主大旗的印度政府也不會把種姓制度掛在嘴上。

但種姓制度與印度社會的渾然一體,卻是支撐起印度這個統一的民族國家的基石所在。南亞國家為什麼頻頻出現家族政治?父死子女繼,甚至夫死妻繼都非常普遍,而且這並非特定的政治制度的,完全是依靠家族影響力,在議會斗爭中取得的結果。在這個現象中,不難嗅出種姓觀念的氣味。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在中國膾炙人口的印度電影《流浪者》,片中的法官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小偷的兒子永遠是小偷」,現在看來這就是種姓思想的體現。

在中國社會里,種姓思維也曾經殘渣泛起。五六十年代的唯成分論喧囂一時,也是一種特殊環境下的種姓制度的翻版。不過中國人的思維里是不能接受這種缺乏土壤的社會等級觀念的,所以文革的結束就宣告了唯成分論的快速破產。當然在我們的觀念中,種姓制度是落後的,野蠻的,專制的體現。但是否真的可以把種姓制度一棒子打死呢?

其實,種姓制度在印度存在的意義,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是印度文化能夠保存至今的根基所在。正是種姓制度形成的四分五裂的印度政治之下的強大的穩定結構,保證了印度在復雜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保存了印度教的不同信仰的統一性。從而凝聚起印度講印地語、旁遮普語、古吉拉特語、馬拉提語、孟加拉語、阿薩姆語、泰米爾語等等各種人群的印度民族意識,才會在英國殖民退出後,形成現在這么一個人口世界第二的民族國家。

種姓制度,在印度出現之初,是基於種族或民族的,但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後,更多地具有了一種社會分工上的意義。這種世襲的職業種姓制度,在印度長達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建立起印度社會中嚴格而細致的職業分工。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都離開不了經濟這個基礎,可以說印度教社會的職業分工結構,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也是最穩定的,由此產生了歷史最悠久、最穩定的經濟形態。這個經濟形態,完全是在一種無主的狀態中自發形成的,無論是馬茂德及其後繼者的突厥王朝,還是帖木耳家族的莫卧爾王朝,還是英國殖民政府,都是構建在這個最古老最穩定的經濟結構之上的。

我們可以看出,種姓制度在印度經濟結構基礎上的強大力量,使得印度創造了偉大的文明之後,以一種強力膠的方式,牢牢地固化下來,幾乎沒有發展和創新地延續了千年。直到現在,談起印度的哲學,話題的下限還停留在公元1000年伊斯蘭教統治印度之前。這種文明的固化的作用和意義,有點類似中國的儒家文明的作用和意義,既有因其雄厚的基礎而成熟和強大的一面,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阻礙發展的一面。

進入20世紀,印度的社會發展,開始對種姓制度形成威脅。傳統價值觀在新的經濟技術的發展面前,新的生活方式面前,日益脆弱。我相信印度的老派人中,也有類似中國的「人心不古」的感嘆。在甘地主持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時,他試圖沖破與不可接觸者的種姓壁壘的努力是非常失敗的。但是當寶萊塢、中產階級、印度籍世界小姐、軟體產業發達等等的沖擊到來,在印度的城市社會中,種姓制度已經開始淡化,這同時也體現出印度教文化在印度城市中的衰落。不過,印度的大多數人口還在鄉村,強大的印度教宗教勢力和嚴格的種姓制度以印度鄉村為基地,還將在很長的時期內,繼續發揮其在印度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作用。

Ⅸ 怎樣寫作文寫歷史

1. 怎麼樣寫歷史作文

對歷史朝代先概括一段話,之後對主要思想發表觀點(如果是主要說皇帝 就說皇帝的好壞,對朝代的影響,他是怎麼做的;如果是人物,就主要突出性格,與事跡,這幾項可跟網上查找)一定要寫的具體點,多用些好詞形容他的作為,才能迎來好評。

最好多用比喻句,如(范仲淹就如一顆金星般閃耀著,照亮了北宋,溫暖著百姓的心!)最後用大氣的語言概括全文。

分析完畢 據我經驗 像這樣寫出來的作文 多像是詳細報告,注意些的詳細些 希望你能寫出一篇好文章。

2. 歷史 作文怎麼寫

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是在中國 *** 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華兒女的民族凝聚力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總動員,是中華民族經歷百年屈辱和抗爭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是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與世界和平進步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是人類歷史上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不朽篇章。

抗日戰爭的歷史告訴我們,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啟襲激弘揚愛國主義、凝聚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強大動力;和平發展始終是硬道理;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與自信氣概;代表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國 *** 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核心。

中國人民進行的抗日戰爭悄襪是一場爭取民族解放的神聖戰爭。它是中國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偉業,是在中國 *** 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華兒女的民族凝聚力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總動員,是中華民族經歷百年屈辱和抗爭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是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與世界和平進步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是人類歷史上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不朽篇章。中國 *** 和中國人民以及一切愛國力量將永遠珍惜和紀念這段光榮的歷史,並從中不斷獲取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和動力。

3. 怎麼寫歷史小作文

一、寫作指導

寫一篇好歷史小作文,要盡量做到作題新、作點新、角度新,文筆清新流暢,既有較強的可讀性,又有較深的啟發性,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命題求實求小

命題就是確定寫作的對象和所要解決的問題.中學生初寫歷史小作文,不一定能夠做到「發前人所未發」,但也要提出自己的見解,決不能人雲亦雲.主要以教材內容為背景,選取某個方面,對照歷史,聯系現實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或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或透視自己感知的歷史事件和現象,引發自己的觀點、看法.

確定一個自己既有濃厚興趣,又是力所能及的命題.從歷史人物、事件、現象等方面選擇一個角度,選題宜小不宜大,更不宜用一些華麗或空洞的題目.選題如果過大,就不易抓住重點,無法深入,作證也就困難.相反,如果能抓住一個重要禪鄭的小問題,把握住關鍵,深入其本質,從各方面把它說深講透,對問題的難點和症結能科學地給予解決,這樣的作文也是有價值的,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選材求博求精

材料與觀點統一,是寫好一篇小作文的基本要求.材料要緊扣文章的作點,材料還要具有生動性.如此,才會使文章產生吸引力,引人入勝.

首先,根據命題的需要,帶著問題,到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期刊室去查閱,充分利用圖書館這個知識寶庫,使自己成為材料的主人.我們可以通過書目、索引了解某個研究領域的已有成果,根據索引定向查閱散見於報刊中的材料或以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方式去廣泛收集、整理盡可能多的有關資料.通過實際調查,我們能夠深入了解研究的對象,獲得最真實可靠、最豐富生動的第一手材料.

其次,在服務主題的前提下,進行討作、辨析、整理,把收集到的復雜的、混亂的資料,通過歸納、分類、組合及科學的分析、類比,篩選出具有典型性、說服力的材料,使其成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所用的作據.

(三).構思求巧求深

我們寫歷史小作文,要在搜集大量材料並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見解,從而確立作文的作點.初學寫歷史小作文的人,首先要確立全文的中心論點,然後再確立中心論點下的分論點.要十分注意邏輯性,由淺入深,使理論緊密而又具體地聯系實際,內容豐富而不鬆散.使人讀後思想上產生共鳴,從而信服作者所闡明的道理.文章的中心作點一經確立之後,就起著統帥全文的作用.材料的取捨,作證方法的選擇,層次段落的安排,都要根據作點的需要來考慮.還要注意史論結合,切忌觀點歸觀點,材料歸材料,兩相脫節.

擬定提綱,是學寫作文的一個關鍵環節.提綱是學術作文寫作的設計圖.有了提綱,就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上考慮:每一個部分所佔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間是否有邏輯聯系;每個部分所佔的篇幅與其在全文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稱.不過,簡單提綱只要求概括地提示作文的要點,對如何展開一般不涉及.

4. 有關歷史的作文怎麼寫

歷史

人類的歷史是一條浩瀚的長河。幾千年來,人類泛著時代的輕舟,在歷史長河上留下了一道道長痕:興盛與衰弱,輝煌與慘淡,朝陽暖月與血雨腥風……無數歷史蒼桑在來去輪換,時代的闊步在前進,人類向前發展的階段總是那麼值得讓人回味……

歷史蘊含著真知,了解昨天,是為了充實自己的頭腦,是為了嚮往明天,吸取寶貴的人生經驗與啟迪,從而更好地充實今天、創造明天。

民族的英雄,祖國的功臣,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在民族的毫發間,熱血橫灑,才有了現在祖國的富強。作為新時代的先鋒,我們應該學習革命先烈們「愛祖國高於一切」的愛國熱情;「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我真橫刀向天吳,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愛國情操……

我們現在寬敞明亮的教室,條件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諧安祥的美好社會難道不是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嗎?我想是的,如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所以,我們應當「樹愛國之心,立愛國之志。」以鋼一般的意志,火一樣的熱情,繼承革命的遺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歷史是一面鏡子,回味它是為了讓我們今天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當自己過去的光榮、恥辱成為遠去的背影時,我們為自己曾經擁有過這樣的一次歷史之旅而感到贊嘆不己!

因此,我們應為了充實自己的人生,而了解歷史,讓自己的一生成為日後歷史舞台上的主角!

5. 歷史作文怎麼寫

古埃及被古羅馬佔領,趨於衰亡。

古巴比倫王國最後被赫梯所滅,新巴比倫王國被波斯所滅,兩河文明衰落。古印度戰亂頻繁,王國林立,但後來被莫卧兒王朝統治,自身文明受到很大破壞。

是的,只有中國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得中國文明保存下來,中國東臨大海,古代歐洲沒有發達到遠航來此,北面有長城,兩千年的阻擋,雖然常有匈奴的來犯,但畢竟也是華夏一脈,西臨沙漠,敵人也進犯不了,南面又是大海. 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僅存的文明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恆河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唯一令我自豪的就是這個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在文化歷史上從來都沒有斷代過. 所以不存在古中國一說.其實四大文明古國說的就是古代的國家. 四大文明古國中,除了中國是完全延續下來的,其他的都不是真正原來的國家. 比如,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從人類最古老的蘇美爾文明被取代以後,都折騰了多少個來回了,最後被阿拉伯人佔領後,叫做伊拉克,所以,連巴比倫都不是最早的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古國. 埃及也一樣.古埃及已經滅亡了,被阿拉伯人佔領了.當時的埃及人說的不是阿拉伯語,而是古埃及語,現在作為一種宗教語言還有很少人會說,叫做"科普特語",是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鑰匙. 古印度文明是現在印度的少數民族,達羅比圖民族的祖先建立的,後來雅利安民族南下進入印度境內,古印度文明就完全毀滅了. 所以,只有中華文明是自古至今一直延續下來的.四大文明古國一般用來指代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中國、古印度等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

但對由於古文明缺乏准確的文獻紀錄,其具體誕生時間學術界尚有爭論。人類今天所擁有的很多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古老文明的貢獻。

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恆河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國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進而步入鐵器時代。

社會制度大多採用奴隸制,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古埃及的諾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

他們利用神話來加強自己的專制主義統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統治者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後裔」,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歷法,一年都分12個月並且有閏月。

各個文明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計算了圓周率,巴比倫和中國都發現了勾股定理,印度則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古巴比倫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

「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兩河流域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雖然巴比倫現巳消失,但其影響(尤其宗教方面)卻很多流存至今。

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在當之無愧。 巴比倫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達城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

北部以古亞述城為中心,稱為西里西亞,或簡稱亞述;南部以巴比倫城為中心,稱為巴比倫尼亞,意思為「巴比倫的國土」。巴比倫尼亞又分為兩個地區,南部靠近波斯灣口的地區為蘇美爾,蘇美爾以北地區為阿卡德,兩地居民分別被稱為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初就是由蘇美爾人創造出來的。 古埃及是指從公元前4000多年開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而結束,位於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

作為一個基於灌溉的文明,它是水力帝國的經典範例。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

公元前4000年後半期,逐漸形成了國家,至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後王朝8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 印度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原來說印度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根據最新的水下新發現推斷,印度的文明史可能會上推到八千到九千年前,這很可能超過埃及。

歷史上的印度飽受外來勢力的侵擾,而且絕大多數侵略者往往是進去了就不想走,比如16世紀末,西方列強向東方擴張,荷蘭、葡萄牙、法國、英國都入侵過這個國家。最後是18世紀60年代英國人打敗了法國人,獨佔印度達190年之久。

盡管印度遭受過無數次外族入侵,受到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但印度的文化始終有一條綿綿不斷的主線--印度教文化。印度教包括吠陀教、婆羅門教、印度教。

印度內部文化的不斷豐富和外來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入,促成了印度文化的多樣性。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印度更表現出傳統與現代、貧窮與富有、宗教與世俗、落後與先進的巨大反差。

古中國文明 中國文明基本上是在與外界無接觸或未受外界影響的情況下獨立發展起來的,它很早就形成了其獨特的形式。

6. 如何寫以「歷史」為話題的作文

(二十)話題作文「歷史」導寫 [話題] 歷史是人寫的,對歷史的反思,也許有助於對現實更深層次的認識。

很多人說,反思歷史就是展望未來。在我們的書本中,在我們的周圍,總有這樣那樣的「歷史」。

請以「歷史」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簡析] 在本題中,命題者已提示我們可以從「書本中」和「我們的周圍」尋找切入點。這里再提供幾種具體的寫作思路:1、從辯證地看待歷史的角度,聯系史書寫一篇議論文,闡明不能「盡信書」的道理。

2、將歷史擬人化,通過歷史的自述表現對當前社會上某些不良現象的憂思。3、通過山裡人吃水的歷史,表現社會的發展變化。

參考擬題:1、歷史的驛站2、中國的歷史是水3、遠音4、博物館斷想。 [佳作示例一] 在長城上打撈歷史 邁著沉重的步子,我又一次登上了歷史的台階。

已不止一次,這樣地駐足這樣地回頭。顯然,復甦了的歷史,從抬腳的地方就欲生出一片輝煌,可我,怎麼打不起精神? 是嬴政的皮鞭撫摩秦人肌膚之聲?是胡騎嘶鳴之聲撩人心魄? 我且循階,叩石而問。

異樣的,我聽見啾啾之聲若鳥鳴。同行有老人,用一種老道的姿勢笑著說,這是擊石燕鳴。

老人講述著偉大的燕子撞城而亡的壯烈;講述著叩石問福的渺小與秦燕撞城的偉大;我想起了不僅孟姜女嫉恨長城,連秦燕亦如斯。 當然,我不恨長城。

因為我不是秦燕也不是孟姜女,不想撞城流芳,不能也不會用淚水沖垮古人的輝煌。長城有長城的為難,誰叫歷史無奈,僅僅胡騎嘶鳴就讓秦人作難;誰叫歷史多情,先民愈是悲壯,歷史愈是輝煌。

我悲悲切切地跨進歷史之門,用一張碩大的網,在長城上打撈歷史: ——撈出歷史的無奈,胡人的剽悍只有望城興嘆; ——撈出嬴政的為難,在外患和內難之間作艱難的決斷; ——撈出秦燕這故事,撈出孟姜女這題材,把文明和野蠻這兩個簡單的真理,活生生地串上愛情之線,築起長城如珠,折射出秦皇偉大,折射出長城傳奇。 於是長城如鏡,有了歷史的價值; 於是遊人如梭,找到了歷史的借鑒。

[評析] 作者登臨長城,如同跨進了歷史的大門;「秦燕撞城而亡」的傳說,引發了作者深沉的感慨,於是「在長城上打撈歷史」,撈出了「歷史的無奈」與秦皇之「偉大」。文章言簡意豐,耐人尋味。

7. 如何寫好作文和歷史啊

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歷史使人明智?了解歷史,可以借鑒歷史,學習歷史的經驗。

那為什麼還要被年代什麼的

歷史事件告訴的道理自當銘記而不再犯 但為什麼連一些細節也要記下來?好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學歷史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給學生出難題?培養記憶力.

什麼是歷史?歷史有何特點?歷史學科有何功能?這一定是我們所渴望知道的。

早在希臘神話中,就有專司歷史的女神——克里奧。15世紀的一副浮雕刻畫了她的形象:她在地面上飄飄欲仙,長發在空中飄拂,左手高擎長長的名聲之號,把英雄史詩抱在胸前。在西方人的想像中,她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深思與遐想。

在我國,「史」在遙遠的古代是指史官。甲骨文寫作「 」,上部的「中」原來是指捕捉禽獸的長柄網,下部是一隻右手。其本意是指管理狩獵或記錄獵獲物的人,後來引申為記錄國家大事的人叫「史官」。《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可見,「史」系指秉持簿冊、職掌記事的史官,但史官要遵循「中正」的原則,要秉筆直書。

「歷」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歷,過也,傳也。」「過」是指空間上的移動,「傳」則表示時間上的移動。「歷」在古代主要指歷法。但,「歷」和「史」關系密切。中國古代並沒有「歷史」一詞而「歷史」一詞出自希臘語,初義為「征問」、「問而知之」。在希臘文中,「歷史學家」這個詞的意思為,「研究者」或「真理的探索者」。我國直到近代才有「歷史」一詞,是由日語轉譯過來的。

由此可見,「歷史」由來已久,而且倍受重視。

「歷史」,廣義地講,是指一切事物以往的運動發展過程,它可以分為自然發展史和人類社會發展史。通常我們所說的「歷史」,一般指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歷史,即與自然界互相依賴、互相制約的人類社會以往的運動發展過程。「歷史」是真實客觀的,是絢麗多彩的,也是撲朔迷離的

Ⅹ 簡述上古印度的歷史特徵

一,石器時代的萌芽

依據現代考古學的發現,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印度地區便已有人類活動。


他趕走了希臘人在旁遮普的殘餘力量,逐漸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月護王在位後期擊退了亞洲最強有力的希臘統治者塞琉古一世的入侵,並獲得對阿富汗的統治權,帝國達到頂峰。但是,孔雀王朝的強盛在阿育王去世之後即告終止,印度又恢復到列國時代的那種分裂狀態。

在之後的歲月里,印度所在的次大陸數次遭到外族的入侵與征服。從前2世紀初開始,大夏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後侵入印度,雖然之後出現了大月氏人建立的貴霜王朝、

以及伊斯蘭人建立的卧莫爾王朝,但古印度的古典文明卻已經衰落和遺失,現在的印度,只是多次被外族征服後的產物,雖然有了不錯的發展,其國內的各種矛盾依然根基難除。

閱讀全文

與古代印度歷史小作文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大學生韓語怎麼讀 瀏覽:952
中國和伊朗足球什麼時間打 瀏覽:300
印度總統到底是個什麼 瀏覽:371
留學生來中國是什麼簽證 瀏覽:830
印度軍長有多少 瀏覽:7
印尼海嘯怎麼逃過的 瀏覽:652
中國百家姓如何排 瀏覽:790
中國金屬股有哪些好股 瀏覽:268
李心媛在義大利什麼地方 瀏覽:583
越南河內接種什麼疫苗 瀏覽:834
多少國家對伊朗疫情援助最新 瀏覽:594
近日中印沖突中國死了多少人 瀏覽:993
中國空間站規劃了多久 瀏覽:287
印度跟泰國哪個干凈 瀏覽:16
印度毒株傳播多少國家 瀏覽:117
樂高哪裡生產中國 瀏覽:667
中國為什麼不賣防空導彈給伊朗 瀏覽:26
義大利江西屬於哪個領區 瀏覽:79
和平精英國際服用什麼軟體 瀏覽:195
蒙古國對印度什麼看法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