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鋸是怎樣發明的
鋸是怎樣發明的?
木工用的鋸,傳說是魯班發明的。
銷擾培有一回,魯班造一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就叫他的徒虧唯弟上山去砍樹。當時還沒有鋸,砍樹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幾棵。魯班很著急,就親自上山去看。山很陡,魯班抓住樹根和雜草,一步一步往上爬。他的手指忽然被一棵小草劃破了,流出血來。
一棵小草怎麼會這樣厲害?魯班仔細一看,發現小草的葉子邊上有許多小齒。他試了試,在手指上一拉就是一道口子。這可提醒了魯班,他想:如果用鐵打一把有齒的工具,在樹上來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快得多嗎?他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去試,果然又快又省力。魯班就這樣發明了鋸。後來,人們不斷改進,製造出了各種各樣的鋸。
鋸子的使用與維護:
(1)用李戚鋸:使用鋸子時,要有墊木,並以手或腳固定所鋸木頭的另一端,以防滑滾產生意外,鋸身需保持平整,不要彎曲,以免使鋸身變形。若鋸子有上油,則必先將油抹去後才使用。使用時要注意鋸子的施力方向,鋸子推出時施力,拉回時則放鬆。
(2)攜鋸:摺合鋸將鋸身摺入鋸柄後放人工貝箱或背包內,弓形鋸則可將鋸條卸下攜帶或放入皮套,或用橡皮水管裁成和鋸下來一條的長度,將水管一邊裁開,套入鋸齒成為保護銷,外綁上膠帶或繩子後攜帶,免除傷人。
(3)傳鋸:傳遞鋸子時,要以鋸柄向人,注意安全。
(4)磨鋸:因為鋸齒並非在同一直線上,而是單、雙、左、右分開。磨鋸子可用三角銼刀沿著每個鋸齒往外拉,磨完一而再磨另一面。
(5)護鋸:鋸子使用後,要將木屑除去,上油(油類不拘),然後置於工具架或工具箱。鋸子的發明傳說時魯班發明的,他受到刺菜的啟發而發明的.
Ⅱ 印度殺魚不用刀切,為什麼非要用魚來撞刀
印度人殺魚的方式很特別,他們將鋒利的彎刀豎起來固定在木頭上,然後拿起魚往刀上撞,很快就可以將整條魚分解開,並「撞」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魚肉。
印度人殺魚為什麼是「魚撞刀」,而不是「刀切魚」?
關於這個問題,有人認為與印度的宗教有關,印度人信仰印度教,是不允許殺生的,於是他們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豎刀殺魚。「魚撞刀」代表是魚「自殺」,而非「他殺」,這樣殺魚的人就不算破戒,事實真是如此嗎?
不過印度人對於食物的烹飪和處理方面還是不如中國,他們的菜最主要的就是調料的使用,對於食材的加工方式並不怎麼重視。不管是魚肉還是雞肉,都是切成塊以後直接烹飪,再配上各種調料。這樣的方式對於食材的加工程度要求不高,所以古老、簡單、快捷的「魚撞刀」就一直流傳至今!
Ⅲ 印度人用刀,為何是菜刀不動食材動
因為這種刀是印度人特有的一種鋼鋸長刀。這種刀它是固定在地上使用的,它不能夠用手拿起來,因此人們在切菜的時候,需要用手拿著菜往刀刃上面放,只有這樣才能夠將菜切開。其實這種刀的出現與印度的種族等級制度是充滿著密切聯系的,因為在印度那些高種姓的人害怕這些社會底層的低種印度人們拿著這些刀來威脅他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就出台了相關政策,不允許這些低種族的印度人拿刀。
綜上所述,印度人之所以切菜的時候不拿刀而是拉石材,是因為與他們國家的政策相關,同時也與他們的民族文化相關,最後我們不得不感嘆一句,印度人果然是開掛的民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