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震旦是什麼意思
震旦是印度對中國的一種稱呼,又譯作真丹、旃丹、指難支那等。《舊唐書》:太宗降璽書慰問,屍羅逸多大驚,問諸國人曰:「自古曾有摩訶震旦使人至吾國乎?」皆曰:「未之有也。」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代時期人口突破四億。
B. 「震旦」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震旦」這個詞的意思是:古代印度人對中國的稱呼。
讀音: [ zhèn dàn ]
出處:
魯迅 《書信集·致蔣抑卮》:「近數日間,深入彼學生社會間,略一相度,敢決言其思想行為決不居我震旦青年上。」
一、震拼音:zhèn
釋義:
1.震動:地~。~耳欲聾。威~四方。
2.特指地震:~源。防~棚。又連著~了幾次。
3.情緒過分激動:~驚。~怒。
4.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見〖八卦〗。
5.姓。
二、旦拼音:dàn
釋義:
1.天亮的時候;早晨:~暮。~夕。通宵達~。枕戈待~。
2.(某一)天:一~。元~。
3.姓。
4.戲曲角色,扮演婦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區別。
5.旦尼爾的簡稱。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震撼
[zhèn hàn]
震動;搖撼:~人心。滾滾春雷,~大地。
2.震動
[zhèn dòng]
顫動;使顫動:火車~了一下,開走了。春雷~著山谷。
3.震驚
[zhèn jīng]
大吃一驚:大為~。感到十分~。
4.震悚
[zhèn sǒng]
因恐懼而顫動。悚(sǒng)。
5.震源
[zhèn yuán]
地震時地下最初發出震動的地方。大多數位於地下數千米到數十千米,深者可達700千米。
6.震情
[zhèn qíng]
與地震有關的情況。
C. 古代哪個國家的人把中國稱為「震旦」
是古印度人。
梵名Ci^na-stha^na,巴利名 Ci^na,或 Ci^na-rattha。又作真旦、真丹、振旦、振丹、旃丹、指難、脂難。或稱摩訶震旦(梵Maha^-ci^na-stha^na)。又略稱支那(梵Ci^na),或至那、致那、指那、止那、脂那。又作摩訶支那(梵Maha^-ci^na)、摩訶至那、摩賀振那、大支那、大振那,或支那泥舍(梵Ci^na-des/a)。ci^na,意譯為思惟;stha^na,意譯為住處。即對於印度等國而言,指中國本部及與中國相鄰接之部分地方。大唐西域記卷五(大五一·八九四下):「王曰:『大唐國在何方?經途所亘,去斯遠近?』對曰:『當此東北數萬余里,印度所謂摩訶至那國是也。』」
古代西方亞細亞及希臘、羅馬等諸國所流傳對我國之稱呼有二,即:(一)Serice(絲國),或 Seres(絲國人),漢語翻譯為「賽里斯」。(二)Sin, Thin(絲),或 Sinai, Thinai(絲國人)。其中,第一項系由 serikon 或 sericum (繒絹之義)轉變來之名稱,因古代我國向西方諸國輸出繒絹之故。「支那」即文物國之意,亦即贊美此方為衣冠文物之地,由此可知自古我國即有繒絹國之稱。關於第二項有諸說,然通說則為自我國秦朝 Ch'in 之國名而來者。Ci^na 之名又見於摩訶婆羅多(梵 Maha^bha^rata)、摩奴(梵 Manu)法典、羅摩耶那(梵Ra^ma^yana)、考提拉實利論(梵 Kautiliya Arthas/a^stra)、普魯哈特薩瑪希塔(梵 Brhat-sajhita^)等古籍,然並無確證可證明此名即中國。
D. 古代哪個國家的人把中國稱為"震旦" 為什麼
古印度人。
原因:
梵名,又作真旦、真丹、振旦、振丹、旃丹、指難、脂難。在八卦里「震」就是東邊的意思,「旦」是太陽剛升起時指的也是東方,所以震旦是指東方的國度。
震旦、支那等名稱散見於佛典中甚多,翻譯名義集卷三(大五四·一○九八中):「東方屬震,是日出之方,故雲震旦。華嚴音義翻為漢地。
(4)印度為什麼叫中國震旦擴展閱讀:
古印度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
後期約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局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4個瓦爾納中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
E. 印度人為啥說上海外灘大樓上的「震旦」是中國
相信所有去上海旅行的外地遊客,都會選擇去上海外灘看看,那裡畢竟是上海的地標,更是有著萬國建築的十里洋場,站在上海外灘,你可以看見黃浦江對岸的浦東陸家嘴,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環球中心清晰可見,不過除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地標建築之外,還有一座大樓上寫著“震旦”二字,那麼又有多少人知道“震旦”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外地遊客說,中國的文字真實博大精深,在遊客的眼裡,“震旦”代表上海震旦國際大樓或是震旦列印機,在老上海人眼裡,“震旦”或是代表上海復旦大學的前身,但是在印度留學生的眼裡,“震旦”卻代表著偉大的祖國。
F. 為什麼中國叫震旦
1、古代印度、希臘、羅馬等國人,尊稱中國為Cina、Thin、Sinae,許多發達國家幾乎都用與之音近的名詞來稱呼中國,中文譯音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
2、震旦詳解:
3、梵名,又作真旦、真丹、振旦、振丹、旃丹、指難、脂難。在八卦里「震」就是東邊的意思,「旦」是太陽剛升起時指的也是東方,所以震旦是指東方的國度。
4、對於印度等國而言,指中國本部及與中國相鄰接之部分地方。大唐西域記卷五(大五一·八九四下):「王曰:『大唐國在何方?經途所亘,去斯遠近?』對曰:『當此東北數萬並神余里,印度所謂摩訶至那國是也。』」
5、二、關於「震旦」的記載:
6、《舊唐書》:太宗降璽書慰問,屍羅逸多大驚,問諸國人曰:「自古曾有摩訶震旦使人至吾國乎?」皆曰:「未之有也。」
7、宋·沈括《夢溪筆談》: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盪山芙蓉峰龍湫。
8、明·宋濂《西天僧授善世禪師誥》:「大雄氏之道以慈悲願棚蔽亮力導人為善,所以其教肇興鏈寬於西方,東流於震旦。」
更多關於為什麼中國叫震旦,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4aba0a161611543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G. 震旦是什麼意思
震旦的意思如下:
1、《戰錘》國家
震旦,是GW(games workshop)游戲公司的著名戰棋游戲《戰錘》中的背景勢力。亦被稱為震旦帝國、神龍帝國、龍之王國、雄偉之震旦、天堂之國。
震旦是一個人口稠密的人類國家,位於世界的遠東之地,要穿越黑暗大地和苦痛山脈才能到達。震旦的北方,長城橫亘在東部大草原和震旦的北方邊界,阻絕了混沌廢土內的匈人和庫爾幹人南下的道路。東邊是極東的島國扶桑以及無盡大海,越過無盡大海便到了沸騰之海和納格羅斯。南部與印地王國和爪哇的內地接壤。
2、古代印度人對中國的稱呼
震旦,印度對中國的一種稱呼,音譯自梵文的「Ci^na」,又譯作真丹、旃丹、指難支那等。
芥川龍之介《鼻子》:「內供聽人講震旦的事,說是蜀漢的劉玄德耳大超長,不禁喟嘆:長的若是鼻子,自己不知多寬心呢。」
3、玄幻小說
《震旦》,由武俠作家鳳歌所寫的玄幻小說,自2011年8月9日起,《震旦》於《九州志》開啟連載,每月一刊。現已連載到第三部。它主要寫現代都市少年方非進入震旦的幻想故事。
4、震旦集團
震旦是震旦集團的品牌,震旦集團於1965年創立,總部位於上海,事業領域涵蓋辦公設備、辦公傢具、3D列印、電子、智能裝備及雲商產業,公司遍布中國大陸、中國台灣、日本及新加坡等地,曾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中國最佳客戶服務獎」。
H. 古印度為什麼把中國叫做振旦
據考證,「震旦」原是「Cina」[din]的音譯,是古代印度對古代中國的稱呼,最早出現在梵文佛經中。梵文Cina進入不同的語言中,其讀音變化不大,譯音是「China」、「*****」、「脂那」、「至那」或「震旦」。根據對Cina的來源的不同看法,其原始含意也不相同。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有四種:1.認為Cina在梵文中表示中國「絲」。古代印度人、波斯人、古希臘人,都用中國絲(梵文Cina)指稱中國;2.認為Cina是秦國的「秦」的梵文譯音,Cina的梵文含義是「秦國」,是古代印度人對秦漢時期的中國的稱呼;3.認為Cina在梵文中有「偏僻遙遠」的意思;4.認為Cina指羌族。
梵文Cina在印度出現後,向西方傳播,經由中亞到歐洲,進入英語,逐步演變為今天英語中的「China」。羅馬傳教士衛匡國在1655年最早提出China是秦國的「秦」的譯音。在China一詞出現前,歐洲對中國的稱呼基本上都來自Cina[din]的讀音,只是根據不同的語言稍有差異。梵文Cina向東方傳播,進入中國和日本,譯音為「*****」、「脂那」、「震旦」等。梵文Cina進入古代中國後,古代一般把梵文Cina音譯為「震旦」,但Cina(震旦)是外國人(最初是印度人)對古代中國的稱呼,中國人一般不這樣使用。
兩種解釋:1. 東方屬震,是日出之方,故雲震旦。
2. 震 為 秦 的音譯轉變,旦 則為 斯坦 的意思
I. 震旦 含義
震旦,印度對中國的一種稱呼,音譯自梵文的「Ci^na」,又譯作真丹、旃丹、指難支那等。
《佛說灌頂經》卷六:「 閻浮 界內有震旦國 。」 唐·王勃《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蛟台蜃閣,俄交震旦之墟;月面星毫,坐照毗邪之國。」 明·宋濂《西天僧授善世禪師誥》:「 大雄氏之道以慈悲願力導人為善,所以其教肇興於西方,東流於震旦 。」 魯迅《書信集·致蔣抑卮》:「近數日間,深入彼學生社會間,略一相度,敢決言其思想行為決不居我震旦青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