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人打仗厲害嗎
提起印度軍隊,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戰鬥力差。在人們的印象里,印度人愛好和平,不善於打仗,以至於被很多人稱為「世上最不善於打仗的民族」。實際上真是如此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印度人雖然說不上戰斗民族,但也是很能打的,而且野心勃勃,非常喜歡惹事。我們就以印度獨立後的幾場戰爭來說,印度人還是很強悍的。其實,印度獨立後經常打仗,而且只輸了一場。
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獨立。由於繼承了英國在南亞的大部分勢力,因此印度的實力還是很強的。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國,耕地面積世界排名第二,煤鐵等資源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作為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擁有較強的工業基礎,鋼鐵、紡織等工業非常發達,印度的工業品產量在亞洲首屈一指,可以稱得上是當時的亞洲第一工業強國。在軍事領域,印度也不遜色。由於二戰的洗禮和美英蘇等國家的軍事援助,印度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的,軍事力量在世界上排名非常靠前。強大的實力使得印度自信心滿滿的,野心急劇膨脹。自獨立後印度就不斷向外擴張。
1947年8月,印度剛剛獨立,就和剛剛分家的巴基斯坦杠上了。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向巴基斯坦發動了進攻,和巴基斯坦打得不可開交。盡管最終在聯合國的干預下,雙方被迫停火,但印度卻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成為了第一次印巴戰爭的贏家。196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再次爆發戰爭,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和巴基斯坦打了個兩敗俱傷。1971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再次開戰,印度以壓倒性優勢擊敗巴基斯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如果不是中國幫忙,巴基斯坦很可能會被印度吞並。
印度不僅和巴基斯坦打,還和西方強國打。1961年,印度出動數萬軍隊,在30多個小時內輕松擊敗葡萄牙軍隊,武力收復被葡萄牙殖民者長期控制的果阿、達曼、第烏等地區。此外,印度還多次出兵干涉孟加拉國、斯里蘭卡事務,並出兵馬爾地夫平息政變。可以說,印度人在南亞簡直就是一霸,誰也不敢惹他。擁有雙航母的印度可以說是印度洋地區的霸主,印度洋沿岸的國家根本沒人敢惹他。
當然,印度也不是沒輸過,印度在1962年就輸了一場。1962年自信心滿滿的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挑起了沖突,結果被中國軍隊揍得滿地找牙。如果不是中國軍隊主動撤軍,中國軍隊很可能會打進新德里。此後印度人再也不敢和中國人叫板。不過雖然輸給了中國,但也沒什麼,畢竟中國是在朝鮮戰爭上擊敗美國的狠角色,美國人都不行,印度打輸了也不丟人。從印度獨立後的戰績來看,印度人還是很善戰的,畢竟只打輸了一場。實際上,印度還是很厲害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其領土一直在不斷向外擴張。這一點,很多國家都比不上。
參考資料:《印美全球夥伴關系研究》、《冷戰與60年代南亞國際新格局的形成》、《當代印度》
B. 同樣都是文明古國,為什麼古印度相對其他國家容易被征服呢
從印度的歷史長河看,印度對於外來入侵基本上都沒有抵抗,而且很多外來民族一旦踏上了印度的土地,就立馬可以站穩腳跟。比如英國來到印度以後,很輕易的佔領了印度,而這在其他國家想要順利佔領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3個因素由印度人的戰鬥力決定的。從歷史可以看得出來,熱帶地區人的戰鬥力都不強,世界上強的戰斗民族都處於溫帶和寒帶。而印度天氣炎熱,種族比較懶散,所以他們的戰鬥力也是很小的。缺乏抵抗意識,也缺乏戰斗能力,因此這是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因為打不過侵略者,所以他們容易被侵略,也只能被侵略者蹂躪了。
C. 印度的軍事戰鬥力有多強
提到印度的軍事實力,我們很多網民肯定還記得曾經被我們在網路上當做笑談的印度大閱兵,大家的眼光都被那幾個疊羅漢的摩托車隊給吸引了。而在2017年美國媒體公布的世界軍事實力排名上,印度緊跟我國排在第四,將曾經佔領他們的英國甩在身後。一時間網上又出現了印度軍力即將壓倒中國的言論。
而且印度軍方如此依賴進口,嚴重打擊了國內軍工業的積極性。軍方越是看不起國產,國產的研發和生產越是滯後。倒是世界各個軍火出售國贏得了一個大客戶,美國和俄國甚至和印度簽署了研製條約。實際上到底有多坑印度自己知道,畢竟當年俄羅斯“好心”送了一架基輔級航母之後,又要了他們30個億的改裝費,可以說真的把他們當做冤大頭了。
D. 印度人打仗厲害嗎
在近代,印度遭到了英國人的長期殖民統治,英國人統治印度長達300年之久。在英國統治期間,印度人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印度人為追求獨立積極尋求與各大強國合作。有的追隨英國人作戰,有的選擇和德國人合作,有的倒向義大利人,還有的投靠了日本人,幾乎二戰各大戰場都能看到印度人的身影。因此,雖然印度人戰鬥力很差,但出鏡率很高。
作為英國人的仆從軍,大量的英印部隊追隨英國人南征北戰,他們活躍在歐洲、北非和東南亞等各種戰場。由於印度人不喜歡打仗,戰鬥力比較差,所以英國人對印度也沒有抱有多高的期望。不過這並不代表印度人就沒有用,印度士兵有兩大優勢,一個是人多,另一個就是聽話,是英國人最佳的炮灰部隊。事實上,在英國人的訓練和武裝下,印度人是有一定戰鬥力的,畢竟自行車都騎上了,比中國軍隊的裝備水平高了一大截。在英帕爾戰爭中,英印部隊打的還是不錯的,挫敗了日本人進攻印度的企圖,讓人們對印度軍隊刮目相看。不過大部分時間里,英印部隊都在打醬油,給英國人充當炮灰。
E. 疑問,印度人為什麼戰鬥力那麼弱
印度的武器多為直接購買外國產品,自主研發能力極弱(比如早早就下馬的風神戰機,以及印度自己陸軍型仿都拒絕接手的阿瓊主戰坦克)這就意味著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印度的武器修理以及武器大規模生產、改進會遠遠不如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國家。另外由於他的武器是萬國牌,後勤壓力也很重,比如印度一搜戰艦上為了適應俄、美、法三國的武器系統,裝有3套供電設備
印度比較「華麗」、奇葩的閱兵式難免給人花架子的感覺╮滑改(╯▽╰)╭
印度沒打過硬仗,沒信租判和強敵交過手,缺乏戰場歷練、經驗。
其實,說印度戰鬥力低主要也是人雲亦雲(歐洲義大利同理,被黑出翔)君不見,我們的鐵桿盟友巴基斯坦被印度壓得喘不過氣來么,連國土都丟了大半(孟加拉國原是東巴基斯坦)
再說中印邊界沖突印度被打得落花流水也不只是因為印度軍人戰鬥力不如中國人,有各方面的原因,比如當時中國軍隊多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而印度還多用手動步槍
F. 印度現在有沒有和中國開戰的意思中國和印度哪國的軍事實力更強
首先:中印在未來20年內不可能開戰。無論是印度還是中國都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沒有任何國家會願意放棄本國的黃金發展期而去投入一場戰爭。
然後:雖然中印不會開戰,但是並不妨礙我們僅從個人知識范圍內評價一下中印的實力。
地理環境:但是到中印邊境上形勢就復雜的多了。喜馬拉雅山山脈印度一側多為緩坡,且受海洋季風影響氣候相對更加舒適。而我國一側則要陡峭的多且因喜馬拉雅山的阻擋無法享受來自印度洋的海洋季風而導致我國一側更加寒冷。地形上我國一側陡峭的山壁,惡劣的氣候為我國駐軍增添了許多不利因素。
結論:印度的地理環境更加適合人員集結和武器裝備投送。
高科技裝備:這方面我國比印度落後許多。印度在西方遏制中國戰略中獲益良多,其不僅和西方保持良好軍火采購關系,還與俄羅斯有廣泛的軍事合作。大量采購的世界兩大陣營的先進武器集於印度一家。而我國卻並不具備印度如此好的軍火采購環境。但是經歷了更多磨難的中國卻具備了更加完善的自主生產、研發體系。雖然性能上無法全面挑戰國際先進行列,但是軍事工業卻葉門類齊全,產能巨大。如果僅僅是與印度做一次小規模、短時間的交鋒。印度人手裡的先進武器或許可以占上些許便宜,但如果真是大規模戰爭。那麼僅靠外購來的武器是無法在大量戰損後維持部隊戰鬥力的。而且一旦爆發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即使不考慮戰損,那些依靠外購得來的彈葯也是無以為續的。
結論:以印度的軍工生產能力是打不起一場象樣的戰爭的。
人員:中國和印度同是人口大國,也都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我國軍隊素有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傳統。而印度也有多個數百年間僅以當兵打仗為生計的民族其族人驍勇善戰,且在今天仍舊以僱傭軍的形式參與著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各種戰爭和武裝沖突。如果說我國有著龐大的戰爭動員能力,那麼從幾次印巴戰爭中看,印度的戰爭動員能力也同樣驚人。印度軍隊中不僅有貧民還有以戰爭為生的少數民族(但所佔比例很低)。而我國士兵也多來自農村,不過近年來軍隊已經開始重視基層高知識,高技術人才的招募和培養。
結論:中印這種人口大國同樣具備龐大的戰爭動員能力。兵員結構也差距不大。中國的愛國精神和印度的民族主義和兩國的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也都為各自提供了凝聚力。所以中印兵員素質差距無幾。
經濟:雖然中印同屬金磚四國。但是中印經濟發展速度還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而現代戰爭已經與燒錢無異。印度高科技武器全部依賴外購。這外購價格是武器輸出國加過利潤的。當戰爭開始龐大的戰損消耗出現,印度的國庫是否能夠把這場戰爭維持結束將是問題的一個關鍵因素。而我國雖然也有軍事采購,但我國主要是進口軍事技術。至於武器裝備基本可以滿足於100%的國產率。如果軍隊出現大量消耗,我國自己的軍事工業體系將有能力在不依賴任何外購的情況下為軍隊提供裝備補充甚至更新。而我國還同時持有大量美圓和美國國債。一旦中印開戰,中國大量拋售美圓和美國國債引發美圓暴跌。那麼經濟完全以美圓結算和依賴美圓采購武器的印度經濟體系將蒙受巨大損失。
結論:無論是戰爭的經濟承受能力,還是更直接的經濟戰能力。印度都不具備任何與中國相提並論的能力。
G. 印度的哪個數據又超越中國了,印度人怎麼高興不起來
根據最新的相關軍事刊物報道,如今印度的陸軍已經超過了140萬,這一數據高居世界第一。緊隨其後的是朝鮮的100萬陸軍,第三則是中國。對於印度陸軍的如此龐大規模,美俄等國都紛紛表示了認可,因為近些年來隨著印度軍事大國夢的愈發強烈,不斷擴充軍隊也成為了印度的首要之選,美俄等國也是看在了眼裡。
所以在重重壓力之下,印度也宣布了要進行裁軍,然而由於印度的國情所致,這樣的政策也不知何時才能真正實現。而且印度的陸軍人數雖多,但人口素質卻相當不足。由於印度教育資源的匱乏,導致了印度男性有超過20%屬於文盲。在現代化戰爭中強調軍人素質的態勢下,印度的陸軍戰鬥力也會因此大打折扣。所以,雖然印度陸軍超過了中國,但他們卻高興不起來。
H. 全球軍費開支第四大國的印度,實際的戰鬥力有多麼強大
從4個方面回答。
1、武器裝備
印度在世界經濟體中佔有很大的分量,也賺了不少錢,但他的錢沒有用去改善國民的生活條件,卻一味的用來購買武器,購買的
還都是世界的先進武器,在俄美的先進武器不斷購入的情況下酒給很多人造成錯覺,認為i印度裝備的武器都很先進,已經雀拿成為世界的軍事強國。但這些都是表面現象,在國際軍事排名的中,無論是美國,日本,英國,還是俄國的軍事評論家眼中印度根本跟中國不是一個檔次,有的時候甚至排名在朝鮮的後面。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他引進的武器很多確實很先進,但是都屬於萬國牌,有美國的、俄羅斯的、以色列的、德國的、瑞典的等等。這些武器的先進性都停留在數據上,但是要想把這些武器的信息化溶為一體幾乎是不可能的,曾經有為俄羅斯的軍事顧問說過:賣給印度的先進武器和導彈,最終的數據鏈和源代碼都還掌握在我們手中,要是把這些數據和武器一起賣給印度很容易讓美國獲得。這就會使我們想到
原來印度的俄國武器和他引進的美國武器的數據鏈不是聯通的,那怎麼做到戰時裝備數據的一體化和集成化呢?不知道用瑞典的地面雷達。以色列的預警機、導引F16 和 蘇
30戰機作戰和 印度的烈火導彈升空 威力到底有多大?
2、自主研發的武器
印度賀襲人也是很清楚。光買老外武器不劃算,經常被宰。所以下決心要造自己的先進武器,但是經過20年研製開發的主戰坦克 —阿瓊
剛開出廠區就拋錨,進入部隊不到2個月就進修理廠更別說戰鬥了
印度認為能超越殲10的LCA還沒上天就被淘汰
印度引以自豪的核潛艇大家也看了,這種設計跟二戰後期的產品差不多
現在印度又在轟轟烈烈的造航空母艦,其後果可想而知。一個沒用工業基礎的國家要造先進武器真實在痴人說夢。
其次說說沒有自主武器的後果,想當年伊拉克錢多的花不完,買的武器一樣是世界一流,號稱第三帝國。但是他沒有自主研發的武器,海灣戰爭一爆發,他的機場,彈葯庫,裝備庫被導彈已摧毀,戰鬥力就消弱了一半,很多飛機坦克還在庫房裡就被報銷了。當他想再去買武器時發現
陸海空已經被封鎖,買什麼武器也憋想運進來,而自己又沒有自主研發的武器可以批量生產,最後引進的那麼多的先進武器報銷光了後只能被動挨打。這就是沒有自主武器的一個案例。印度現在自己研發的武器要是真上戰場,那就是活耙子
3、戰斗精神
當英國人從印度半島走人,印度從長期的殖民統治中獨立的時候,他很自豪的說,他們繼承了英國人的軍事思想和軍事路線。在中蘇關系破裂 美國需找棋子的時候
印度出現了,美蘇把大批的武器運往印度,連歐洲各國都向印度輸出武器,在世界軍事強國的包裝下,他一夜成為軍事禪歲兄大國,便對中國發起挑戰。結果大家都知道的。引用印度前將軍的一句話說:你見過非洲草原上奔跑的斑馬嗎?他沒有印度軍人的逃跑速度快。。。。
印度這樣一個大國 卻沒在他經歷的戰爭中真正勝利過。。。。。
4.軍事人才
印度人號稱及其聰慧的民族,但是這樣的民族在現在卻根本看不到,俄國為什麼這么放心吧最先進的武器賣給印度而不賣給中國,大家都知道,因為印度人笨。賣給他的武器他不會仿製,就連腰出手給他的蘇30的組裝生產線塔都不會組裝(這孩子連積木都不會搭嗎?)
在印度有很多跟俄羅斯人 美國人合作的軍事項目但是印度人就是學不會,再次引用一位美國航天局的官員說的話:中國人在參觀你的先進裝備的時候,離著10米
隔著玻璃回去不久就能造出跟你差不多的裝備,而印度人,你手把手教他 他都學不會。
再說說他的軍人素養和技術,這個也不用多說,你看他的閱兵式和我們的閱兵式就看的出來·······我們的飛機是和陸地車輛分秒不差的配合飛過,而人家印度的飛機是用拖車拖到閱兵場,給領袖看的,不知道他們的飛機是飛不起來,還是沒人會開啊,人家的最牛的烈火導彈連個載體都沒有,直接拿個卡車用鐵管一支撐就把導彈啦出來了
,真不知道他怎麼發射啊
I. 中國和印度哪個軍事力量強大
各個方面都是中國強大,印度一個連子彈都不能完全自給的國家,研究一個照明彈需要20年,最後還是失敗的國家,所有主戰裝備都是國外進口的簡化版。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看起來印度的戰略是在印度設定的條件下,即在印度選定的戰場、時間、戰爭規模等條件下、進行一場預有準備的中低規模的高技術戰爭。如甲午戰爭日本突襲中國、日俄戰爭日本突襲俄羅斯遠東艦隊。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依據有利的戰場形勢,通過談判和國際斡旋獲得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印度必然採取精兵主義,從印美空軍對抗演習看印度空軍的精銳有著不可忽視的戰鬥力。但是這個戰略存在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如果對手不按照印度的設想出牌,印度缺乏應變的准備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與中國的沖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中國的反應超過了印度的估計,結果印軍遭到慘敗。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
中印軍力的真實對比
一、空軍:
拿對於國防建設最為重要的航空工業而言,目前印度空軍裝備的1600架飛機中,除了80餘架老掉牙的HPT-32「風神」式教練機外,沒有一種是印度自己搞出來的。尤其在800架一線作戰飛機中,全部是進口產品,包括MIG-21和MIG-27也都是依照生產許可仿製生產的。中國和印度是在同一時間獲得MIG-21的生產技術的,到如今中國在MIG-21基礎上仿製出殲-7系列飛機,不但供中國軍隊自用,而且大量出口達400架之多。其最新改型殲-7MG甚至連俄羅斯人都贊嘆不已,而印度的MIG-21MF進行性能提升還必須依靠俄國人的幫助。中國自製的K-8教練機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初級噴氣教練機之一,還出口到巴基斯坦一批,同類型的飛機印度還需要自己掏錢買。
俄羅斯航空界巨頭比施根斯在訪問中國和印度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將繼美國、俄羅斯、西歐之後成為世界第四大航空工業中心。
二、海軍:
自1970年代以來印度大力發展海軍,光航空母艦就引進了2艘,其它如大中型水面艦艇和常規潛艇的引進數量也分別達到52艘和20艘以上。所有這些使印度海軍成為在印度洋舉足輕重的力量。可印度的造船工業卻不是那幺爭氣,到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繼日本、韓國之後的第三大船舶出口國,並愈發有超越前者的勢頭。德國人自己不敢造的高科技船舶,也是把定單交到中國人的手上。中國自製6000噸級驅逐艦的發展周期只有印度同類型艦艇的1/2,所需費用也僅為後者的70%左右,而在性能上卻絲毫不差。我們有理由懷疑,在未來的海上軍備競賽中,印度勝過中國的把握能有幾成。
三、陸軍:
陸軍武器方面,中國自1970年代以來出口了大量的坦克、大炮、槍械等常規武器,而印度在這方面至今需要進口。中國研製的85-IIAP主戰坦克已經出口到巴基斯坦,更先進的90-III在不久的將來亦將裝備巴基斯坦陸軍。而印度自製的「阿君」坦克(通常譯為「阿瓊」式坦克)在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歷程後卻仍是問題多多,弄的陸軍司令卡納中將一提到「阿君」這兩個字就要問候印度國防科技部門的主管他老娘外加三代祖宗。印度自己造不出大口徑火炮,進口瑞典的FH-77B型155炮卻是毛病不斷,中國製造的PLZ45-155毫米榴彈炮一直賣到科威特。
四、核武器、航天領域:
在核子以及航天領域,印度自製的「烈火」洲際導彈的運載力只有中國DF-5型的1/5,最新型的DF-31/41在技術層次上要比「烈火」先進10-15年以上。中國即將發射宇宙飛船而印度在載人航天方面尚未起步。印度海軍計劃在2007年獲得首艘自製的核子潛艇,而中國自製的第二代核子攻擊潛艇093型的首制艇即將服役,該艇採用的高溫冷核反應爐技術是當代最先進的核動力系統,具有體積小、功率大、雜訊低等特點,就連美、俄也是剛剛掌握這一技術。最近中國中央電視台公開對外宣稱,在應用激光技術上,中國已經達到與美國同等級技術水平,敏銳的美國軍事情報部門馬上判研出中國已經開發出擊落衛星的星際激光武器,這種高科技軍備是印度人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
總括:
比較占優勢的該是印度的航母和艦載機,還有的就是完善的後勤體系和高效率的訓練模式,(多次美印軍演,美方都對於輿肯定的評價),並且較中國有更多的渠道及更容易購得外來高技術裝備,缺點是自產能力低下,許多不肯定因子都會對其造成制約影響戰力,尤其在恃久戰上更顯劣勢.
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是多大差距,經濟上從匯率GDP比較印度大約是中國的40%,即中國GDP為15000億美元,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PPP比較印度是中國的50%強。中國超過60000億美元,印度超過30000億美元。但我從另外角度觀察,印度的農業佔GDP的28%,中國佔12%。而印度糧食產量大約是中國的40%到45%,印度糧食產量2億噸左右,中國最高超過5億噸,去年為4.7億噸以上。另外在經濟作物和畜牧生產上中國遠遠超過印度,中國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蔬菜,5000萬噸水果,5000萬噸水產品,另外各種肉類、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國都遠遠超過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產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類生產非常少。印度的農業產值從好的方面估計也不會超過中國農業產值的30%,差的估計大約也就20%到25%。中國實際上GDP應該超過印度至少4倍。工業生產中國佔GDP的56%,印度佔30%左右。但實際上中國的工業超過印度大約6到8倍。中國在1978年其主要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能源產業都遠遠超過2000年印度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