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打砸台灣的工廠

印度為什麼打砸台灣的工廠

發布時間:2023-04-15 23:10:25

⑴ 深度 | 台灣首富,自此落幕


一、

1993年,就在鄧公發表南巡講話的第二年,43歲的郭台銘在深圳有關部門陪同下來到龍華鎮為企業選取新的生產基地。

5年之前,郭台銘在深圳創辦了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富士康前身),成為首批入駐大陸的台資企業之一。

站在龍華鎮一處山頭,陪同官員隨口詢問郭台銘打算要多少畝土地做廠房?他指著面前一片荒蕪的土地,豪氣地說:「看得見的地,我全要了!」

此時的富士康還不像今天這么有名,在許多人眼裡只是個做電腦配件的普通台資企業。

陪同的官員嚇了一跳,覺得這位台商口氣有點狂,可郭台銘笑著說:就怕這些地還不夠富士康發展用的。

狂歸狂,可人家畢竟是台商,政治效應遠大於經濟效益。隨行人員不敢怠慢,趕忙將情況匯報到了上面,順利獲批。

三年後,佔地1000多畝的龍華工業區正式成立,也就是今天擁有30多萬員工的富士康工業園區。從工廠南門騎車到北門,需要耗時30分鍾,可見面積之大。

這是郭台銘在大陸最早興建的廠區,也是他創業後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

此後數年,郭台銘以深圳為中心,將企業從珠三角輻射到長三角,從沿海轉入內陸甚至海外,靠著給大牌企業做代工,逐漸建立起擁有一百多萬員工,產值數千億的「代工帝國」富士康。

今天,富士康每條生產線平均每小時能生產近600台智能手機,世界上每七部iPhone,就有一部來自於富士康的生產。

創業47年,從貌不驚人的「塑料加工小哥」搖身成為身價百億美元的台灣首富,郭台銘近半個世紀的打拚史相當精彩。

有人說他是冷酷專制的「霸道總裁」,也有人說他是有眼光、有膽識的管理大師,還有人說他是言不由衷的「花花公子」。

郭台銘說話也時常矛盾,常自詡是山西人,動不動就捧著「忠孝禮義」給自己貼金,可也會說出「商人無祖國,哪有市場哪就是祖國」,還有「大陸需要我,我不需要大陸」之類的話。

如今,71歲的郭台銘已經走下高壇。


二、

1950年10月8日,新北市板橋路上,一座名為「慈惠宮」的媽祖廟內忽然傳出響亮的嬰兒啼哭聲,蝸居在此的小警察郭齡瑞一家降生了名男嬰。

面對窘迫的生活,郭警官給兒子起名「郭台銘」,表示不忘這段刻骨銘心的 歷史 。

郭齡瑞是山西省晉城縣人,當過兵,後畢業於中央警官學校,1948年隨國民黨敗軍撤到台灣,無權無勢的他既買不起房,也沒分到宿舍,和妻子只能棲身在警局附近的媽祖廟內。

童年時 ,郭台銘和弟弟妹妹因是外鄉人,常被同齡人欺負,可無論對方有多少人,被打得多慘,他都會紅著眼睛,抄起拖鞋和對方死磕到底。

在家裡,軍人出身的郭齡瑞採取准軍事化管理,孩子們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都有嚴格的作息制度,這讓郭台銘身上除了股狠勁,還有凡事必須遵循制度的意識。

1966年,16歲的郭台銘因家境貧寒,靠半工半讀在「海事專科學校」讀完書,轉身又服了兵役,之後到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

21歲時,郭台銘進入台北一家葯廠做業務員,因做事勤快,很快博得同在葯廠實習的一位名叫林淑茹的姑娘芳心。

年輕時的郭台銘高大帥氣,嘴巴又甜,林淑茹貌美如花,又溫柔似水,倆人很快墜入情網。

接觸不久後,郭台銘嚇一跳,才曉得人家不僅是台北醫葯院的高材生,還是香港巨富林百欣的掌上明珠。

如此懸殊的家世背景,自然讓林家極為反對,想盡一切辦法阻撓兩位年輕人在一起,連郭台銘的父母都站出來表示不敢高攀這門親事。

可林淑茹認定郭台銘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不論家裡怎麼苦勸,絲毫不讓步,郭台銘更覺得找到林淑茹是老天對自己的眷顧,也毫不妥協。

1975年,25歲的林淑如不顧家人反對,和郭台銘最終「奉子成婚」,結束了5年的戀愛長跑,步入到婚姻的殿堂。

等外孫郭守正和外孫女郭曉玲先後出生後,林百欣果真沒去看過一眼,對女兒的那份怨恨可想而知。

要愛情不要麵包的林淑茹很硬氣,不來往就不來往吧,一門心思想做好郭台銘的賢內助,相夫教子。

事後證明,她還是草率了。

林淑茹的態度越堅決,郭台銘的壓力越大,人家好歹是百億富豪的女兒,就這么不明不白下嫁給自己這個「窮小子」,怎麼說也得混出點名堂給老丈人看看吧。

此時正是塑料製品興起的時代,全球的塑料加工產業相繼轉移到了港台地區。郭台銘知道打工沒啥前途,就在婚前一年依靠母親資助的20萬和朋友共同創立了「鴻海塑料」。

「鴻海」是郭台銘想的名字,鴻為天,海為地,意思是自己做的是天地之間的大生意,寓意不錯,可惜現實結結實實給了他一頓爆錘。


三、

雖說郭台銘創業時也很勤奮,沒日沒夜苦幹。可賺錢這回事,並不只靠勤奮,還有經驗、技術以及人脈,甚至還需要點運氣。

遺憾的是,年輕時的郭台銘這些都不具備,加上遭遇了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機,原料價格大幅上揚,塑料產業一片蕭條。

忙活了兩年,錢沒賺到不說,合作夥伴還接連撤股跑路,幾十萬的資本賠光還倒欠了一屁股債。老郭家窮得連奶粉錢都沒了,剛出生的兒子只能喝著米湯,餓得哇哇大哭。

看見老公整天唉聲嘆氣,家裡又窮成這副模樣,倔強的林淑茹只好拉下臉從娘家借了70萬支援郭台銘。

1976年,26歲的郭台銘揣著溫熱的「老婆本」接了一筆黑白電視機旋鈕的大訂單。

可等他接下訂單才發現自己沒有生產旋鈕模具的技術,只能到處求人,請外面的模具師傅幫忙才完成了生產任務。

就在整個訂單生產的過程中,郭台銘敏銳意識到塑料加工屬於產業鏈的底層,模具加工才是整個製造業的核心,他的心思有些活絡起來。

1977年,鴻海賬面已經有了數百萬的資產,在許多朋友的建議下,郭台銘眼前有兩個看似不錯的「賺錢機會」。

一方面是台灣經濟騰飛,乘房地產火熱,去炒地皮;另一方面製造業興起,帶動了各種原材料漲價,還可以靠囤積原料賺錢。

沒想到,郭台銘選擇把所有錢統統購買最先進的日本模具機器,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

他覺得炒地皮和囤積原料都是投機行為,只有搞實業,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穩賺不賠。

話雖這么說,可這段時間的郭台銘倍受煎熬,一邊要不斷花錢培訓技師,加班加點維護新機器,一邊眼瞅著原本唾手可得的土地和原材料翻了一倍又一倍的價格,擱誰都覺得郁悶。

不僅如此,郭台銘還把公司搬到偏遠的台北土城,這里是台灣專門關押經濟犯的監獄。

他擔心萬一自己犯了啥經濟問題,員工起碼還能就近匯報情況,保持公司運營。

除了經營上提心吊膽,郭台銘也是真窮。

有一年過年,郭台銘發完公司員工的年終獎後,口袋只剩下2000塊,只好留下1000塊給家裡買年夜飯,剩下1000塊等太太回娘家象徵性包了幾個紅包,好充個門面。

幸好,太太林淑茹不斷給他鼓勵,畢竟是讀過大學的高材生,她堅信丈夫的決定沒有錯,讓他放手去干。

不得不說,任何時候得到家人的支持,才是邁向成功最關鍵的一步。

熬了近四年,抵擋住誘惑的郭台銘苦盡甘來,憑借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不斷接到來自歐美等國的電子零件訂單,業務節節攀升,周圍賺快錢的朋友們事業卻戛然而止。


四、

1980年,鴻海生意真正紅紅火火起來,可30歲的郭台銘心裡卻有些不痛快。

因為買設備的原因,郭台銘經常在日本考察,他發現日方是「母雞養小雞」模式,大廠扶持小廠成為自己的「衛星工廠」,彼此合夥掙錢。

回看台灣,大廠欺負小廠,小廠又彼此打價格戰,爭斗不休,坊間因還不上貸款,工廠倒閉,法人被關的新聞屢見不鮮。

郭台銘因此作出一個決定:不再和台灣本地工廠玩,去找美國人做生意。也正是這個看似「崇洋媚外」的決定催生了後來大名鼎鼎的富士康。

1985年,郭台銘接到了為電腦企業生產連接器的訂單,算是正式鏈接上了「電腦產業」。

因為要進軍國際,品牌得起個外文名,郭台銘就起了個「FOXCONN(富士康)」的名字。

FOX意思是狐狸,寓意企業要像狐狸一般靈活機敏,CONN是連接器的英文Connector的縮寫,企業性質一目瞭然。

這名字可謂實至名歸,在開發連接器生產設備時,不少工藝都不懂的郭台銘宣稱 :「成功就四個途徑:抄、研究、創造、發明」 。

正是這種靈活且帶有幾分狡黠的企業文化,讓富士康迅速成長起來,從模具加工切入到更為復雜的「個人電腦」生產環節。

為了開拓海外市場,郭台銘獨自跑到美國尋找客戶。幾周時間,靠著每天吃漢堡,住12美元的 汽車 旅館,美國51個州,他跑遍32個。

隨著全球信息產業的爆發性增長,郭台銘的運氣也來了,富士康的專業設備和技術得到海外商家認可,拿到了不少代工訂單。

靠著早期投入的研發實力,別家需要花費數月時間才能完成設計到量產的過程,富士康只需要數周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居然還比同行要低。

1988年,富士康已是擁有1000多人,營收超10億元的大型企業,成為寶島重要的 科技 型加工企業。

可就在這一年,38歲的郭台銘再次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整個生產基地全部搬遷到大陸。

雖說此時大陸為推進改革,出台了不少支持台商在大陸設廠的政策,但是觀望者居多,真正肯付諸實施的企業少之又少。


五、

郭台銘敢突破兩岸政治風險去大陸辦廠,既有成本考慮,也是被逼的。

隨著八十年代的經濟騰飛,台灣的土地及用人成本暴增。同一工種,台灣的人工成本是內地的5倍,而且有錢還找不到人。

同時,相比大陸種種優惠政策,台灣對中小型企業可謂放任自流,處處刁難和歧視。

正因為此,郭台銘已經盤算好了「鴻海」邁向全球化產業的規劃。

此時的大陸不僅在土地政策上給予台商極大優惠,在稅收、招工等環節也給予了充分照顧和扶持。

因此,深圳富士康工業園成立後,郭台銘自信地說:「大陸,未來將是我們製造技術的實驗戰場,在那裡,我們要挑戰製造、銷售的最高境界。」

紮根深圳後,富士康正式邁入到發展的快車道,靠著超高性價比和高效率,從日韓等國精密製造企業搶走了不少訂單。

龍華的新廠房在建期間,富士康正好在臨時租借的黃田廠房趕一批康柏電腦的訂單,那是郭台銘從韓國LG嘴裡搶來的。

截止交貨前一天,還有一萬多台的電腦外殼沒能完成,眼看就要規約,郭台銘親自帶領所有員工分A、B組兩撥人輪流上流水線,24小時內停人不停設備。

凌晨5點57分,全部貨物生產打包完畢,比預計時間還早了3分鍾。

高效、守時,價格比同行低,同時為了打消合作商的顧慮,富士康拍著胸脯保證,自己只做代工,絕不會去做相關品牌商品。

這樣的企業實在打著燈籠也難找,苦練簽名多年的郭台銘終於有機會在和IBM、英特爾、DELL、索尼等產業巨頭的合作協議上瀟灑簽上自己大名,錢也如流水般湧入。

做代工是為了賺錢,可也要看什麼時候做最劃算,精明的郭台銘腦子里一直算著賬。

雖然手機代工是郭台銘最賺錢的項目,可包括後來的TFT-LCD領域,富士康都不是這些市場最早的進入者。

1999年之前,國內代工廠一窩蜂搶手機代工業務時,郭台銘覺得手機製造成本過高,不管廠家怎麼邀請,他都按兵不動繼續做個人電腦代工生意。

直到2000年,郭台銘覺得手機已經是大眾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這才不慌不忙出手。

憑著過硬的品質和技術,富士康相繼從眾多國際手機品牌拿下海量訂單,很快壟斷了全球手機代工行業。

蘋果的喬布斯因為欣賞富士康幫摩托羅拉代工的手機品質,秘密會見郭台銘,將iPhone生產任務交給了富士康。

2001年,鴻海以1442億元台幣營收,成為台灣民營企業中的龍頭企業。富士康位居「中國出口200強」第二,佔到此時深圳出口總值的6.2%。

僅僅一年後,這個數字變為3450億元,業績增長達七成。52歲的郭台銘在這年全球福布斯富豪榜以23億美元身家排名198位,連續四年蟬聯「台灣 科技 首富」。

自郭台銘移師大陸創辦富士康以來,年平均增長超過60%,全球市場佔有率與營收狂飆猛進,在全球EMS(專業製造服務商)中幾乎是霸主一般的存在。

富士康的成功自然離不開郭台銘孜孜以求的精細化管理,可其中也似乎少了那麼些人情味,大麻煩隨即而來。


六、

2010年剛開年,深圳富士康出現了第一宗工人跳樓事件。

郭台銘起初並不在意,數百萬的員工出現那麼一兩起想不開的自殺事件,實屬正常。

萬萬沒想到,隨後短短九個月,接連發生了14起富士康工人跳樓事件。

輿論嘩然,股價下跌,官方質疑,郭台銘也被整懵了。

郭台銘也不是沒想辦法,第五起自殺事件發生後,他就主動宣布全員漲薪,接著邀請媒體實地探訪,還請來幾位如花似玉的「小姐姐」在廠區四處轉悠,充當心理輔導員。

這還不算,郭台銘還動用私人飛機從老家山西五台山請來三十位高僧給死者做法事,自己還虔誠跪在一旁默默禱告。

可沒卵用,沒幾天,又一位富士康員工跳樓了。

郭台銘長嘆口氣,只好採取了極其簡單粗暴的辦法,將工人宿舍大樓外統統裝上鐵絲網。

效果倒是立竿見影,跳樓的員工沒有了,可深圳這年的鐵絲也全漲價了。

撇開風水不談,員工連續跳樓與富士康嚴酷的管理制度分不開。

據說,在深圳龍華,你只要看見哪個工人眼神迷離,一副沒睡醒的模樣,那準是富士康的員工。

從小接受軍事化教育,又當過兵的郭台銘對富士康採取了一整套軍事化管理,簡單說就是從生活到工作全部流程化運行,把工人當「人形機器人」使用。

富士康的員工入職前都要軍訓,園區內的工作和生活必須按照富士康《員工手冊》嚴格執行。

按照《手冊》規定,工作時,無論坐著、站著,所有人都必須聽著哨聲統一行動,即使只是站著,也必須像軍人一樣站軍姿。

流水線上的工人哪怕是簡單的焊接工作,也有整套掃視、拿貨、焊接及完結等程序要求,頭部只需跟著作業左右晃動,絕不能四處亂看。

整套動作一天下來重復數千次,人不傻才怪。

廠區聊天會被警告、超過三次直接開除;上廁所不能超過10分鍾……這樣的規定在員工入職時就被嚴格灌輸。

廠區內實行嚴格的上下級管理,通過不同服飾顏色,就能很明顯看出他屬於什麼階層,食宿到行走路線完全不同。

更絕的是富士康的宿舍安排,老鄉和老鄉絕不會安排同住一屋,怕的就是閑聊耽誤工作,或者搞串聯生是非。

除此之外,富士康工人不僅食宿全免,所有生活上的事情統統外包,洗衣、保潔都有專門公司承辦。

倒不是富士康多心疼工人,而是這樣可以省下無法控制的金錢和時間成本,讓工人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管理層也不輕松,每天開會像開軍事會議,戰戰兢兢不說,郭台銘還有自己一套「尿論」,時常教訓道 「你的尿變黃了沒?不黃?那證明你工作不夠努力。」

這其實是郭台銘在和國外大品牌合作時學來的所謂「流程化精細管理」,也是今天流水線作業的基礎原理,確保企業里每個人每個零件都符合工業化生產標准,可管可控。

問題是,國外的管理方早就意識到這樣的行為有些反人性化,已經通過大規模的設備升級,將人工變成了自動化作業,工人的權益也有切實的保障。

可到了富士康這里,數十年來就是貪圖人工便宜,有意將原本應自動化作業的流程交由人工完成。

好好的大活人變成「機器人」,結果可想而知。


七、

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富士康能長期價格上遠低於競爭對手,是因為毛利低到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

代工一部價值1000美金的iPhone,大頭自然是蘋果公司拿走,小頭是日韓等零部件歸生產商,富士康賺到的不到10美元,如果扣去經營成本,凈利潤可能還不到1美元。

這就導致平均毛利在3%左右的富士康若想經營下去,只能不斷通過降低成本維持,羊毛出在羊身上,利潤自然得從富士康的工人身上榨取。

深圳富士康成立時,台灣的人工平均是大陸的五倍,算上大陸各地政府為了吸引外資給予的各種政策,這才使郭台銘的成本能遠低於同行。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富士康的管理再嚴酷,再不近人情,就在跳樓事件接二連三發生時,全國各地的富士康廠門口還是排滿了長長的求職隊伍。

因為相比其它企業,富士康的薪酬依然是最高,管理也最正規,想想也有些細思極恐。

事實上,郭台銘也有自己的考慮。

富士康的成功關鍵在於郭台銘的提出的「降低成本體系化」,全過程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也就是著名的「赤字接單,黑字出貨」體系。

「赤字接單」是指以最低的價格從對手手裡搶過訂單,通過嚴格把控生產過程的精確度、設備運作的精準度,將所有流程全部拆解,層層考核管理。

分解後的步驟將成本控制提升到極致,最後達到客戶滿意,自己還能盈利的「黑字出貨」的結果。

此外,當新的 科技 產品出現在市場時,郭台銘很少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等市場規模擴大,產品體系標准化後,這才揮舞著戰無不勝的價格大旗一舉拿下。

不僅如此,擁有全球十多個研發中心,上萬名研發工程師的富士康早已從單純代工轉入AI智能、5G通訊、精密製造等高科研領域,以技術碾壓了無數潛在的競爭者。

在競爭殘酷的商業環境中,「驍勇善戰」的富士康也逐漸成為各地政府眼中能直接帶動GDP的「香饃饃」。

在2018年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68歲的郭台銘表示:富士康產值占整個中國GDP出口的3.9,進口的3.6,佔全國GDP近3000億,下一步將努力提升到5個點。

這就難怪當富士康在2009年准備進駐河南時,河南省政府為了幫助招工,甚至專門下發文件,從縣鄉村層層分包任務招人,每個工人還能拿到200元政府補貼。

本來有媒體還質疑河南政府這是倒貼數億來討好富士康,可等富士康完成在河南諸多布局後,看見數字的人都閉了嘴。

2019年,河南的進出口總值,十年間從不到200億人民幣迅速提升為5000億,富士康一個公司進出口額就佔到了六成,河南順利跨入全國外貿省份前十名。

四川也是如此,富士康進入後,四川全省貨物進出口總值從不到1000億提升到3000億,成都富士康一家企業進出口金額就佔到全省的19.2%。

崑山、煙台、重慶、貴陽等省市也通過引進富士康,不僅從進出口貿易得到了好處,城市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也得到相應改善。

不可否認,富士康的到來給各地不僅解決了就業問題,更帶來了一系列的上下游產業鏈,當地的高新技術和電子產業迅速得到提升,直接改變了整座城乃至全省的經濟生產體系。

因此,郭台銘無論去大陸哪裡考察,當地一把手基本上都會親自接見這位「財神爺」。


八、

在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更是神一樣的存在。

一面是他的話被當作語錄張貼在園區每個角落,一面是每天有無數歌功頌德的人圍繞左右。

如此一來,有些飄的郭董說出「富士康養活了不少大陸人」這樣的屁話也不足為怪。

不管郭台銘創立的富士康有多厲害,他本質上還是個將利益放在首位的商人。

這兩年,郭台銘緊隨蘋果等大公司的腳步,悄悄在印度和越南砸下百億新建工廠,都是商人逐利的正常表現。

這位擁有數千億身價的「財神爺」的感情生活也一樣以善變和多彩多姿聞名寶島。

2005年3月12日,太太林淑如因患乳腺癌去世。就在前幾天,55歲的郭台銘剛剛當選福布斯榜單台灣首富。

可能感念苦熬了多年的太太沒能見到這一天,郭台銘面對鏡頭,悲戚地大喊:「老天對我不公」。

當年為了感謝太太一路的相守相伴,郭台銘斥資數億在捷克買下以林淑如英文名字命名的古堡,被傳為佳話。

可惜結發妻尚在時,郭台銘就曾犯下 「男人都會犯的錯誤」,與金融公司一名女職員傳出緋聞,鬧得不可開交。

最後,還是林淑如忍痛和郭台銘聯手以敲詐罪把對方送進監獄了結此事。

估計後來的吳秀波夫婦對這波騷操作心領神會,學以致用。

林淑如走後,郭台銘對媒體一再表示「太太不可替代」。

可俗話說「男人的嘴,騙人的鬼」,太太走後的郭台銘彷彿放飛了自我,與眾多女明星不斷傳出緋聞。

其中既有和他大跳貼身熱舞的林志玲,也有與他十指相扣出席公眾場合的劉嘉玲,至於其他一些十八線的小明星更是數不勝數。

一系列勁爆新聞惹得李敖老師都看不去,放話直言:「他扯女人沒有水準,像發情的小動物。」

不管是不是逢場作戲,反正「二玲」自此從郭台銘的身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比郭台銘小24歲的舞蹈老師曾馨瑩。

有趣的是,這位曾老師正是當年指導郭台銘和林志玲跳熱舞的舞蹈老師,其中關系不禁讓人想入非非。

2018年,68歲的郭台銘迎娶了44歲的曾馨瑩。婚禮現場,老當益壯的郭台銘當場做了30個俯卧撐,「虎虎生威」地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台灣媒體故意問郭台銘為何看上曾馨瑩,他一臉真誠地說:「我從她身上聞不到錢的味道。」

這話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不曉得林志玲和劉嘉玲等女明星聽了作何感想。

當初的「小甜甜」,今天已是過眼煙雲。郭台銘和女明星交往可以說是逢場作戲,可對自己一手打造的富士康帝國,那肯定是真愛。

雖然郭台銘從2001年起就表示要退休,可18年中,經歷了員工跳樓、接班人弟弟病逝、全球金融危機等一系列突發事件後,放心不下的他仍獨自扛著富士康的大旗。

2019年6月21日,69歲的郭台銘終於宣布退休,將鴻海董事長一職交給了跟隨幾十年的劉揚偉。

從中國到美洲,再到歐洲、南美洲和非洲,富士康的工廠遍布大半個地球村,郭台銘一手打造的千億帝國堪稱華人中的商業奇跡。

很多人肯定會就此大談郭台銘的格局和眼界,可事實上如果沒有踏著大陸四十年經濟騰飛的台階,享受著無數優惠政策和幾十年的人口紅利,郭台銘未必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站在風口的人可能會一飛沖天,也可能從雲端突然墜落。

伴隨大陸人口紅利褪去,富士康賴以生存的廉價勞動力資源急速萎縮,身邊又多出像比亞迪和立訊精密這樣悶聲不響的競爭者,怎麼可能讓退休後的郭台銘感覺輕松。

離開郭台銘的富士康,何去何從仍需觀望。

⑵ 在印蘋果代工廠遭員工暴力打砸,事件起因是什麼

人們都知道蘋果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都有自己的市場,為了確保市場在當地的供應需求蘋果公司會在當地設立代工廠生產,來滿足當地消費者對蘋果產品的需求。之前蘋果最大的代工廠是在中國地區後來因為疫情原因,再加上印度地區的勞動力成本更加低廉。所以蘋果將更多的選擇放在了印度市場上,為了進一步節省成本,節約開支。但是讓蘋果公司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印度剛剛設立的工廠就遭遇了2000人的暴力打砸事件。

其實很簡單就能看出來能夠引發這么多人的暴動行為,肯定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蛋糕,假如真的是單純的暴動行為,那麼這群人實施組織這次暴動的意義又是什麼?如果不是員工工資被剋扣拖欠,正常的生活難以支撐,除了這個原因能讓這么多人短時間內聚集在一起,行動起來,還會有什麼其他原因呢?

⑶ 蘋果深陷壟斷門!8家代工廠遷移印度!代工易主、富士康人財兩空

【TechWeb】 2月24日消息 ,相關部門就蘋果公司強制開發者使用「蘋果登錄」這件事情,對蘋果進行反壟斷調查。據悉, 用戶在使用Facebook、谷歌社交軟體時,被蘋果強制規定使用蘋果賬號登錄。 這一行為對其它手機廠商來說是不公平的,由於涉嫌行業壟斷,在接到大量消費者的舉報、投訴後; 有關部門對蘋果、Facebook、谷歌實行反壟斷調查。

另外, 蘋果 在自家 產業、產品鏈的分工布局 成功將自己的8家代工廠遷往印度,並計劃進一步擴大自己在印度的代工范圍。在 代工廠商的選擇 上,蘋果與立訊精密的聯系日益密切,不僅將自己的Air Pods訂單交給立訊精密,庫克還多次表示:「期待與立訊精密開拓更多的業務合作」。而一直以來跟在蘋果屁股後面的 富士康 ,則 被蘋果晾在一旁 ,落了個人財兩空的處境。

我是柏柏,90後 科技 愛好者,今天帶大家了解蘋果公司的壟斷門事件,以及「蘋果產品鏈」的現狀分析。

提起蘋果公司,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作為智能手機的「領路人」,蘋果公司在智能手機領域中的造詣很高。A系列處理器晶元、IOS生態系統、蘋果 科技 產品鏈都在世界上位於領先地位。半導體領域變化多端,稍不留神便會被其它廠商趕超。由於技術欠缺、綜合體驗感大不如前的蘋果手機,在5G通訊領域中逐漸被華為代替。此外,在市場份額中,早先佔據市場主流的蘋果手機逐漸被小米、OV廠商代替。

與早先在手機領域中一帆風順的處境相比,現如今蘋果面臨的壓力、挑戰逐漸增多,然而一切才剛剛開始。自 iPhone12 推出至今蘋果公司便深陷多個「問題門」。例如早先的 「綠屏門」、「信號門」、「電池門」。 以及前文提到的 「壟斷門」 。可能大夥會好奇,使用蘋果賬號登錄Facebook、谷歌先行版本,為什麼會被判定是壟斷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在此之前我們要明白一點,對於國外用戶來說,Facebook、谷歌相當於我們常用的微信、QQ、網路等社交 娛樂 軟體。 蘋果規定開發者只能使用蘋果賬號登錄Facebook、谷歌 ,言外之意是: 不購買蘋果手機的用戶,無法使用Facebook、谷歌的先行版本 。從某種意義上說:蘋果這一做法屬於強迫消費者購買自家手機。而這顯然是違背了市場競爭原則,因此蘋果登陸被判定為壟斷性行為。

說完壟斷門,讓我們再來看一下蘋果的「移居計劃」。 人口老齡化加劇,青壯年勞動力減少導致我國的勞動成本日益提高。 勞動成本的提高會降低蘋果公司的利潤率,這讓一向注重利潤的蘋果公司難以接受。為了盡可能減少成本,蘋果公司開始了自己的「移民計劃」,打算將自己的代工廠從我國撤出。而人口眾多、 科技 發展相對落後的越南、印度成為蘋果的首選目標。

可能大夥會問,蘋果將代工廠從我國撤出,和我們有什麼關系嗎?對我國的影響很大嗎?答: 有關系,而且對我們的影響也很大。 有一說一,蘋果在我國建廠,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的就業崗位。蘋果對產品工藝的嚴格把控、深度理解,為我國的半導體產業提供了許多的借鑒和經驗。在產業鏈結構調整、產業產能布局中,蘋果也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作為交換,我們每年為蘋果創造近百億的營收利潤。

但事實證明,蘋果還是那個只注重利益的蘋果。庫克只用了一句:不想再花冤枉錢,便頭也不回地將蘋果代工廠一一從我國撤出,導致我國上萬人面臨著失業的處境。

回到主題。確立目標後,蘋果公司便開始了自己的轉移行動。一方面 蘋果說服印度相關部門,同意自己前去造廠、招工;為了能在印度建廠,蘋果承諾將為印度帶來相應的好處和其它方面的扶持、優惠。 另一方面, 蘋果鼓動自己的「跟班」,讓緯創、富士康前往印度、越南造廠。 似乎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庫克的「小算盤」也打得叮當響。但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動,讓「果鏈」苦不堪言。

首先是 中國台灣緯創代工廠 被砸事件,因 工錢 緣故,蘋果在印度布局的緯創代工廠,被印度工人搞得雞犬不寧。緯創在印度建立的工廠不僅被當地工人砸到停閉,許多蘋果手機也被工人們搶走。對於資金雄厚的蘋果公司來說,無非是賠點錢。但對緯創來說,則是一場不小的損失,據悉,位於中國台灣的緯創公司在這場事件中損失了44億。

緯創這邊被砸, 富士康 的日子也不好過。與我國的製造業不同、越南和印度的工人工作效率低下、技術水平也很低。更重要的一點是,越南和印度的工人到點下班,並不願意加班。因此在良品率和生產效率上,比起我國的製造業,越南和印度相差甚遠。

富士康向外建廠,雖說人力成本降低了,但產品成本卻提高了,由於缺乏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富士康的許多零部件都需要進口。生產效率低下加上零部件成本提高,讓富士康的成本不減反增。

此外,由於忙著搬家,富士康在我國代工領域中的地位逐漸下降,原先屬於自己的訂單,全都被 立訊精密 搶走,郭台銘最終也將富士康帶到了一個「進退維谷」的尷尬處境。在此穿插一點,所謂成也蘋果、敗也蘋果,與 蘋果 確立業務後, 立訊精密遭老美337調查,導致市值虧損數百億。

從晶元、光刻機等設備被限制出口,到蘋果、特斯拉相繼將代工廠撤出我國。西方國家一系列不「厚道」的行為讓我們明白:不管是晶元業務、還是代工業務,一昧地依靠國外,顯然是行不通的。只有自身家底夠硬,才能在半導體領域中掌握更多的自主權,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⑷ 毛主席:「我想了十天十夜,想不通印度為何要搞我們。」

導語:

1962年,美蘇兩國冷戰正酣,蘇聯准備把幾十枚導彈秘密部署在古巴,每一枚導彈上還攜帶有一顆威力巨大的原子彈,毫不客氣的說,這是人類 歷史 上距離核大戰最近的時刻。

然而,就在全世界的目光都緊張的盯著美蘇兩國動作的時候,在世界的東方,印度人卻搞出了一波「騷操作」:在中印邊境挑起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關於印度的這波操作,事後毛主席曾開玩笑的說:「我想了十天十夜,想不通印度為何要搞我們」。

事實上,不僅是毛主席想不通,當時世界各國的戰略家們,同樣想不通。要知道這個時候的中國,剛剛從朝鮮戰場上下來沒多久,連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強國都沒有在中國手上討到便宜,印度從哪裡來的自信,可以侵略中國呢?

1962年的國際政治中,還沒有川建國這樣的異類。 活躍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都是一些高手和高高手。 蘇聯的赫魯曉夫,美國的肯尼迪,法國的戴高樂,當然還有中國的毛主席,印度的尼赫魯,甚至敗退台灣島的蔣介石,也是國際政治的高手。

在這些人之中,印度總理尼赫魯的政治水平,也許不是最高的,但絕不是庸手 ,這一點從他利用美蘇冷戰的機會,積極推動「不結盟運動」,把印度變成了第三世界的領袖,成為國際政治之中一股重要的力量,甚至當年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比中國還大,就能夠看出來。

但是,尼赫魯平常顯示出來的政治手腕越高超,62年在中印邊境挑起紛爭的行為就越匪夷所思。

這就好比兩個絕世高手正擺出架勢,轉著圈圈對峙,互相尋找對方的破綻,結果其中一人突然變成了《鄉村愛情》里的趙四,來了一通王八拳。說實話,要不是毛主席作為一個戰略家的敏銳洞察力,及時抓到了反擊的時刻,一般人恐怕都傻在當場了。

62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的時間,對於中國來說簡直是天賜之機。當時的國際環境上,中國本來是 社會 主義陣營一份子,但因為路線問題正與蘇聯鬧矛盾,這一下就等於同時被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強國敵對,而印度卻因為地緣關系和「不結盟運動」領導者的身份,美蘇兩國都向其示好。

從大的國際環境上來看,對我們是相當不利的。但是,從小的時間段上來看,正如前文所說,因為古巴導彈危機,美蘇兩國正在異常緊張的局勢,無暇分心他顧,對我們又是非常有利的。只不過這個有利時間段非常短,很難把握。

也就是說,尼赫魯只要不是在62年發瘋,稍微推遲幾個月,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中國人贏的也不會那麼容易。

但 歷史 沒有假設,印度就是在最不合適的時間里,挑起了一場最不應該的戰爭,也難怪毛主席調侃說自己十天十夜沒想通了。

那麼一向政治手腕高超的尼赫魯,為什麼會犯了這么一個不符合自己人設的錯誤呢?實際上究其根本,不是尼赫魯的戰略眼光突然變淺了,而是他犯了一個精英階層出身的政治家,經常會反的錯誤:了解敵人,卻不了解自己。

更直白一點說,就是尼赫魯意識到了中國的強大,但他沒有想到印度軍隊會這么不堪一擊。

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我們重新復盤尼赫魯的整個計劃。首先,當時的國際格局下,中國與美蘇兩大超級強國交惡,在國際環境上是絕對處於劣勢的。只要中印開打,美蘇大概率的會幫印度,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尼赫魯選擇這么一個看似對印度不利的時間,其實也可以理解為,趁著美蘇自顧不暇,先斬後奏,然後讓美蘇被動捲入這場戰局之中。

這么做至少有兩個好處,如果等到美蘇兩國都有時間和精力來關注中印紛爭的時候,就算印度能從他們那裡得到默許和支持,發動對中國的戰爭,一來戰爭的走向勢必要受美蘇兩國的操縱,二來難免被美蘇兩國敲詐。

但如果趁著美蘇自顧不暇,印度直接挑起戰爭的話,那麼以中國軍隊的實力,印度多半是要處於下風的,這時候美蘇兩國為了打壓中國,避免中國勢力向南亞滲透,勢必就會主動來找印度。這樣印度不僅能掌握一定的主動權,還可以避免為了發起對中國的戰爭被美蘇敲詐。

這一點,從印度挑起侵略戰爭的時候,古巴導彈危機基本上到了尾聲就能夠得到佐證。

從這個角度來講,尼赫魯的戰略眼光不可謂不毒辣。但他唯一沒想到的是,印度軍隊的戰鬥力會這么不堪一擊,根本沒有拖到美國和蘇聯反應過來,就已經一敗塗地,中國軍隊都看見泰姬陵了。

而尼赫魯之所以犯這個錯誤,與其出身印度高種姓的貴族家庭,對於上層 社會 的各種戰略博弈手段一清二楚,但對於底層軍隊的實際實力了解不夠深刻有關。而作為他對手的毛主席,卻是從井岡山和長征路上走出來的,對於自己麾下軍隊的實力,如掌上觀紋,了解的細致入微。

就是這么一點小小的差別,導致了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的慘敗,打掉了印度至少三十年的國運。

說完了尼赫魯個人的因素,再說說當時印度。

1962年的印度,表面上風光無限 ,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在國際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甚至印度人自認為是當時世界的 第三大強國。

蘇聯和美國這兩國超級強國,為了拉攏印度背後的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也因為印度本身特殊的地緣位置,變著法子的與印度搞好關系。直到現代,印度軍事裝備依然主要來自俄羅斯,就是從哪個時候打下的基礎。

但與國際上的旗開得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度國內的改革,卻陷入了瓶頸期

印度政府推動的「土改」,不但沒能為廣大貧民帶來福音,反而成為富農階級兼並土地的助力。尼赫魯的個人威望,也因此大為降低。

國家雖然在1947年英國殖民者撤出以後,保持了表面上的統一,但各邦之中分裂主義嚴重,對於中央政府大都沒什麼向心力, 實質上處於一種統而不治的地步。

軍隊之中,山頭林立 ,而且印度軍隊的山頭,還不是像中國民國時代那種分成幾個大軍閥形式的山頭,而是按照部族和宗教等原因形成的「山頭」, 這種「山頭」因為受到宗教思想,部族血脈等聯系紐帶的影響,對內更加團結,但對外更加排斥。說白了,就是各個軍閥之間幾乎沒有融合的可能。

這一切與印度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極為不相符, 任何國家的國際地位,本質上都是以自己的實力作為基礎的,但印度此時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實際上是被美蘇兩國逼出來的,是第三世界國家抱團的產物,並非印度本身的勢力。

種種問題交織在一起,尼赫魯當然是知道的。而想以常規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才迫使尼赫魯想要以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來增強中央政府的威信,打壓軍隊中的山頭主義,從而反過來支持國內的土地經濟改革。

在對外戰爭成為唯一的解決國內問題的辦法之後,擺在尼赫魯面前的,就只能是冒險了。當然結果現在大家都知道了,但對於那時的尼赫魯來說,這是整合印度成為一個強大國家的唯一選擇。

人到無路可走的時候,為了贏總會下意識的放大自己的長處,從而給自己心裡暗示。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尼赫魯最終做出錯誤的決定,實際上是當時印度的國內局勢給他的壓力之下的必然選擇。

歷史 總是驚人的相似,經過半個多世紀以後,印度人終於又復甦了過來,但其國內面臨的那些問題,卻並沒有解決。

莫迪政府與當年的尼赫魯面臨的是相同的問題,不同的是,中國比之當年在國際上的環境和地位,不能說更好,最起碼是更具有主動權了一點,如果印度人想要發動挑釁,其結果可能還不如當年。

但同時也要看到,尼赫魯這樣傑出的政治家,在印度國內局勢的壓力迫使之下,會做出明顯不符合自己水準的決定,莫迪自然也不可能絕對的收放自如,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印邊境爆發沖突的概率還是很大的,我們絕不能輕敵。

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⑸ 輪到我們急了8家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後,數萬失業者怎麼辦

一、首先我們看看報道資訊

在蘋果准備搬遷之後,近日也傳來了另外一個消息。根據一家名為9to5Mac的國外媒體表示,蘋果正在計劃將 iPad的組裝生產線搬遷至印度,而這一舉動則意味著庫克這是「鐵了心」將繼續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程度。

二、為什麼蘋果要搬

1、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不僅僅擁有十多億人口,聚集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所以在印度建設iPhone、iPad等代工廠商,無疑有助於進一步降低成本。

2、印度擁有非常龐大的廉價勞動力人口,薪資方面成本更低,從而可以讓蘋果擁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所白了,作為商業,降低成本,追逐利潤,很正常。

三、我們要急嗎?

首先蘋果遷移過去,需要解決很多問題,例如印度工人的素質、當地的供應鏈體系建立等等,所以搬遷需要時間,不至於這么快。

其次,對於中國,隨著人口的降低,人力的成本一定會越來越高

再是我們這些年沉澱了一些製造、創造的經驗,各方面產業鏈、供應鏈配套也完善,我們應該向更高級的發展,比如筆者所在的深圳,03年來的時候,工廠遍地開花,現在呢,沒幾個了,難道深圳經濟不行了嗎?!當然不是。

事情是這樣的: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是世界製造中心,因為這個原因,中國製造開始遍布全球,但目前該稱號的含金量正在慢慢降低,因為越來越多的製造業開始從中國遷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非常多,但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外商覺得賺的少了!就拿蘋果來說,一開始幾乎所有的代工廠都在中國,但現在卻開始慢慢向印度轉移!

一開始為了試水,蘋果只選擇把6條手機生產線遷往印度,當時不少人都在嘲笑蘋果,稱以後蘋果的新機會充滿咖喱味!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嘲諷印度的製造業不行,認為印度最多隻能在低端製造業——紡織業上有所建樹,對於蘋果手機這種高端製造業,印度只會扯後腿,畢竟工業水平擺在那,也強求不來!

但話說回來,印度真的製造業真的有那麼差嗎?連蘋果的手機都組裝不好?從蘋果的反應來看顯然不是,因為在遷走6條手機生產線後,蘋果又從中國遷走了8家代工廠,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還包括平板和mac電腦產品!如果印度製造不給力的話,那麼蘋果公司也不會一下子遷走8家代工廠!

也正因為如此,一些外媒直接報道,這下應該輪到中方哭了,一下子遷走8家代工廠,必定會有上萬人失業,政府也必須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才能解決這些失業者帶來的 社會 麻煩!這些外媒為了體現事態的重要性,甚至直接表示,當初三星從中國搬走後,有1萬人失去了工作,雖然後面三星在中國建造了晶元工廠,但只提供了1000個工作崗位,剩下的9000多人也還是失業了!

對於這樣的報道,不少中國網友直接表示,自己身邊並沒有那麼多失業的人,就像當初三星搬走一樣,這些工人完全可以去其他工廠工作!蘋果也同樣如此,畢竟現在國產手機的銷售量也越來越好,需要的工人也非常多,所以即使都搬走了,我們也不擔心!這么說其實並沒有錯,稍微關心一點工廠招聘的人都知道,各個地區的工廠幾乎都在招人,並且永遠也招不滿人!

話說回來,蘋果公司之所以搬走,除了印度的勞動力更便宜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蘋果手機在印度的市場佔有率不高,不像我們,蘋果公司在我國的市場佔有率非常高,已經形成了用戶黏性,直白點來說就是被偏愛的有恃無恐,蘋果即使搬離中國,出新品的時候,中國用戶也會排著長隊購買!

印度這不同,由於消費水平不高,印度手機市場幾乎被中國國產手機包圓了,蘋果想要拿下印度市場,在印度建工廠絕對是最好的做法,畢竟當初蘋果就是通過這種方法拿下中國市場的,現在故技重施,印度估計遲早也會淪陷,而拿下兩個人口大國的手機市場較大份額後的蘋果,可想而知未來會變得多恐怖,所以我們不得不警惕!

我的看法:

雖然蘋果代工廠的遷移會導致大部分人失業,但是在另一個角度看來,既然有挑戰就自然有機遇,蘋果代工廠的遷移說不定也能造就國產手機的崛起和增強國人對國產手機的粘度

國內8家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留下的數萬失業者怎麼辦,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嚴重,當初三星代工廠從中國搬走以後,造成了上萬人的失業,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嗎?下面分析一下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的原因以及對我國的影響。

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勞動力成本提高。


中國以前可是號稱世界製造中心的,全球大多數的製造業都願意把工廠建設在中國,因為中國當時的勞動力廉價,很多大小品牌的商品,當你翻到它的標簽的時候就會發現:made in china,但如今這種情況正在逐漸減少,因為中國的經濟騰飛了,勞動力不再廉價,外商們的利潤變少了,所以他們就在慢慢的尋找更加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來代替中國,印度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印度人口多,貧富差距大,國土面積大,廉價勞動力也多,在這次遷走8家代工廠之前,蘋果已經把之前設立在中國的6條手機生產線遷往了印度,目的只是為了先趟趟水,畢竟印度之前做的大多是低端製造業,紡織業,然而經過一番試水之後,發現印度的工業水平並沒有那麼差,6條手機生產線運行良好,所以這次蘋果遷走8家代工廠並不偶然,也並不是針對中國,就是因為印度的勞動力廉價,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利潤。

第二:蘋果在中國的市場飽和度高,用戶粘性高,開發潛力小,印度的手機市場蘋果佔比例非常低,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中國是蘋果手機最大的用戶市場,有非常多的鐵粉用戶,其餘的市場都被國產安卓手機分割,已經沒有什麼開發價值了。


而在印度,那可是中國手機品牌的天下,各種來自中國的手機品牌在這里非常吃香,蘋果手機在印度的佔比非常低,蘋果這次把手機生產線和代工廠搬過去,另一個目的就是開拓印度市場,增加當地的市場份額,別說蘋果手機貴什麼的,整個生產鏈條都搬過去了,勞動力又廉價,降低市場零售價不就行了,蘋果不是做不了中低端,是不願意做,而且你真的以為印度人就用不起蘋果手機嗎?



1,依我看來,這數萬失業者完全不算什麼問題,像我一開始提到的,之前三星代工廠遷走,留下的上萬失業者去哪了呢?當然是進了其他工廠,如今蘋果留下的數萬名打工人自然也可以再去其他工廠謀求工作,不要怕安排不下,隨便找個招聘網看一下你就會發現,各種工廠永遠都在招人,就沒有夠用的時候。



2,對於這些失業者來說,蘋果代工廠的工作也只是一時的,誰也沒有把它當做一個鐵飯碗准備干一輩子,所以在失業的時候也不會有什麼失落感,多數工廠工人都曾輾轉數家工廠工作,沒有一棵樹上弔死的,蘋果搬走了,那就換其他工廠,或者做其他工作,生活還會繼續,一切照常運轉。



3,蘋果代工廠雖然搬走了,場地搬不走吧?會有其他人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的,到時候也會提供同等的就業崗位,不要太高看蘋果了,他們遠不能影響一個國家的就業,更別提這是21世紀的中國。


這些年我們國產手機的發展不比蘋果來的迅猛?國產手機的代工廠一樣有大量的用人缺口,剛好可以滿足國內的用人荒了,這對於國內的手機企業來說是件好事情,所以我認為蘋果把代工廠遷往印度,不會對我國的就業情況產生什麼大的影響,短期影響也不大,剛過完年,正是各個企業招聘的高峰期。

這話不是現在說的,是2020年9月6日,印度電信部長拉維•尚卡爾•普拉薩德(Ravi Shankar Prasad)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的。

這就是上面問題的背景。但是,在印度電信部長說這話的3個月,也就是2020年的12月12日, 中國台灣 科技 公司緯創(Wistron)設立在印度卡納塔卡省(Karnataka)那薩普爾(Narsapur)工業園區的蘋果 iPhone 代工廠(就是上面說的那個工廠)因薪資問題發生了暴力打砸事件。

緯創暴利打砸,造成了2.1萬台新的iphone手機被搶被毀,大量設備被毀。總計損失在4000萬美元左右,約為2.5億人民幣。(網傳有10億歐元損失,這個肯定是沒有那麼多,畢竟10億歐元已經可以建一個這類工廠了)

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拖欠薪水,秉承著事實來說,並不能完全責怪印度的員工。確實是存在拖欠薪水的問題。

我們說到這里,恰好可以來說幾個問題了:

1、為什麼蘋果的代工廠,尤其是以台資,韓資為主的企業,會願意搬去印度?

核心的是:印度是下一個智能手機最大的消費市場。

很多人會說:是印度的人工成本低,你看上面說的一個工程畢業生的月薪才1864元人民幣。這里要說一下,印度的工程畢業生,並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 本科生。他們類似於中國的高職畢業的專業技校的畢業生。

印度在產業布局上面,包括上世紀就聞名世界的軟體代工市場,也是大量的培養高職類人才,成為產業工人。他們並不是綜合類大學的畢業生。

那麼即使是高職類技校人才,薪資1800人民幣/月,也比較低啊!是不是?

確實是,但是薪資低不是代工廠要去印度的核心原因!

核心的原因是印度的市場,智能手機市場容量極為龐大,很有可能復制中國的成功,甚至再造一個小米,OPPO,vivo體量的企業都完全有可能。

雖然這數據比較老,但是這個數據用來解釋,2019年-2020年有代工廠從中國搬去印度,非常合適。

但是我們能夠看到,印度智能手機銷售量的增速,每年都在20%以上的增速。對於擁有13.7億人口的印度來說,這點增速並不大。

如果看到印度功能機和智能機的市場保有量,你就能發現印度市場絕對是一個潛力股。

2018年,印度人均智能機的保有量才達到0.27個,功能機也才達到0.36個。也就是說一家能有一個手機都達不到。

但是手機製造成本在降低啊!千元機,百元機,功能機完全可以適應於印度民眾的收入水平啊!畢竟這可以比非洲要稍微富裕的地方。

這才是蘋果要去搶佔印度市場的核心。更重要的是,蘋果已經搶佔了,中國,歐洲,美洲的所有大容量市場。就剩下印度,非洲沒有搶佔到。相比於非洲,定位於高端機領域,售價比較高的蘋果手機,並且要走全球評價策略(也就是說每個地方都以美國售價乘以匯率)。

所以蘋果選印度市場攻克肯定是明智的選擇!

但是蘋果在印度市場,其實並沒有小米,OPPO,vivo,三星等品牌市場份額大。

2、為什麼說:勞動力成本低廉,並不是印度吸引外資的核心要素?

機器人觀察本身就是做工業自動化,跟國內3C市場不少廠商打過交道。立訊精密,富士康,藍思 科技 ,順宇光學,伯恩光學等等。

事實上,手機OEM代工廠,零部件大廠,自動化程度都非常高。當然因為產量大,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並不是說所有的工序都使用的是 工業機器人和非標自動化設備。

不管是組裝,還是多種元器件插件,都在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包括各種檢測儀器,也在使用工業視覺。

這也是中國為什麼會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量最大的國家的原因。

每年中國使用了全球35%的工業機器人。2020年約為16.9萬台工業機器人應用到各個產線中。

這么跟你說吧!搬走幾個廠帶來的員工遣散,可能都不如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帶來的數量大!

因此,可以很明確地說,代工廠搬走,並不會造成大量的失業。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

3、中國是不是丟失了手機代工生產領域市場,會被印度完全超越?

很現實的問題是:不會。中國手機代工廠仍然很多,正如我們前面說的,完全搬走的基本都是台資,新加坡資本,日資,韓資企業。國內代工廠其實也在印度設廠,同樣是為了爭取印度的市場。

包括立訊精密,聞泰 科技 這些手機代工大廠。

為什麼,我們本土的代工廠也要去印度?因為,中國的品牌也去印度了。我們總要為小米,為OPPO,vivo,realme服務吧?有錢誰不想掙?

比如中國的企業光弘 科技 ,光弘在印度市場的主要客戶群包括小米、三星、諾基亞、聞泰、華勤、龍旗等。

事實上,中國不單單有代工廠——品牌商開始在海外征戰。包括自動化廠商,也在智能手機領域開始發力。 這也就是我們說的產業鏈往上做。

像國內的博眾精工等等,可能沒有在印度設廠,但是大量的生產設備,都是在中國生產,然後運到國外。

手機電池,藍牙耳機電池TWS,無線充電器,玻璃面板,OLED屏幕等等都還是在中國生產。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一直不曾限制外資廠商轉移的核心原因。

畢竟外資廠商,就好像是貨郎一樣,人家是走到哪裡賣到哪裡。哪裡市場飽和了,就去下一個地方。

4、順應產業的發展,做出改變。

盡管中國的產業並沒有達到真正的高端。但是時代是在改變的,2015年前後,我們都在討論富士康代工廠生產一台iphone的利潤可能只有20美元左右。那時候大家是看不起代工廠,覺得low。如今,國內手機產業鏈也起來了。

中國的手機品牌,中國的手機製造產業鏈也必然要走出去。不可能一直固守在一個地方。

5、本地化生產經營的必須要性。

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一定要在中國代工iphone,是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很低嗎?不是。

也是因為中國市場的容量很大。

作為一個銷量數億部的產品,如果全部依靠進口。跟當地的生產生活完全沒有瓜葛。海關的關稅一定不會低。

畢竟你是在這里賣東西掙錢,交稅必然不低。同時要處理當地的渠道商,政府關系等等都非常麻煩。

因此,本地化生產,相當於讓利於當地政府。畢竟投資建廠,帶動當地人就業,同時也扶持了一部分當地的企業。

在生意市場中,任何國家的招商都是有條件的,例如特斯拉在上海建設超級工廠,就是承諾了稅收金額。這樣才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資金支持。

同時如果完全不跟當地有生產上面的往來,那麼說禁止就禁止,或者當地的利益團體一個起訴就可能要大量地賠錢。

你看蘋果,谷歌,facebook在歐洲,因為反壟斷要求賠償多少錢。

任何的產業都是生意,生意就在於利益的分配。因此,只要市場足夠大,一定需要到當地設廠,品牌商去了,代工廠,設備廠一定要跟著去。


我想這個壓根不用著急吧,蘋果招工的都是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人肯進工廠的,壓根就不愁找工作的。

現在全國各地有多少工廠想招年輕人招不到的,所以壓根不用擔心那幾萬人會失業。

反而應當是那些代工廠去了印度以後遭遇的種種事情,應該感覺上火吧。印度那邊基礎設施差,運輸電力等等的都跟不上,經常停電,工人不好管理,前一段時間還有代工廠鬧罷工,把廠子都給燒了的。

中國現在已經開始經濟轉型了,不再是以前的世界加工廠,不再像以前那樣靠廉價勞動力來吸引投資。

中國經濟發展,導致人力成本上升,中美博弈只是一個導火索,人力密集型產業往第三世界國家遷移是大勢所趨。作為普通人應該多學文化跟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現在國家有很多行業人力還是缺少的。個人拙見。

這個題目除了「8家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屬實之外,前後的描述顯然與現實相距甚遠。

實際上,印度經濟在2020年是所有主要經濟體中衰退最為嚴重的國家,根據印度統計部門的預估,2020財年(截至2021年3月)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將萎縮7.7%,是1952年來的最大衰退。2020年,印度新增貧困人口達到了8500萬。

更嚴重的是,當前印度疫情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很可能在數年內都難以消除。根據牛津經濟研究所的預測,即使疫情得到緩解,印度經濟5年內仍然難以恢復,預計2025年印度的GDP仍然會比新冠疫情暴發前低12%左右。

而反觀中國,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經濟就呈現出強勁復甦的態勢,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保持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那麼回到開頭說的「8家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的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消息的出處:這是由2020年9月8日印度媒體報道的,印度通訊與資訊 科技 部長普拉薩所透露的消息。我們來回顧一下當時中印兩國各自的經濟背景,就不難得出答案。

印度經濟:疫情重創之下,不惜血本吸引外資

2020年第二季,印度經濟在疫情的打擊下,遭遇了斷崖式的下滑,萎縮幅度達23.9%。為了對沖疫情影響,印度政府出台了多輪財政刺激措施,使得政府負債率大幅攀升。其中,就有一項名為「製造業激勵計劃」的項目,用來吸引手機製造商在印度投資建廠。為此,印度政府不僅給參與該項目的企業提供了各種優惠政策,並且還從已經捉襟見肘的財政中拿出了66億美元,作為各種建設各種配套設施的投資。

蘋果的三大代工企業:鴻海、緯創、和碩,分別向印度遞交了申請,也就是題目所說的:這三家企業計劃將位於中國的8家代工廠遷往印度。但實際上這8家代工廠也僅占蘋果在中國產能的20%。

中國經濟: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蘋果面臨被反制的可能

2020年第三季度,正是中美貿易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美國對華為的極限制裁於5月15日宣布,並將在9月15日後生效。一時間國內各種要求對等制裁蘋果、高通等美國高 科技 企業的聲音越來越大。與此同時,華為高端手機的銷量開始一路高歌,國內佔有率一度接近50%。而「樹大招風」的蘋果成為很多人的抵制對象,短短幾個月內,蘋果手機在中國的佔有率則降到了十幾年來的最低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蘋果將20%的產能從中國遷出,遷往不惜血本給出大量優惠條件的印度,是一個很明智也很自然的選擇。所謂的數萬失業者也是不存在的,蘋果失掉的市場份額,自然被華為等廠商瓜分,這些廠商自然會增加產能,總的產能沒有減少,自然也不會造成大量的失業。

因此,這件事情完全沒有必要過度渲染和誇大,包括印度在內的亞洲發展中國家,接收中國轉移出去的低端製造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印度要威脅到中國的製造業,至少要先等幾年把經濟恢復到疫情之前再說吧。

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表面看上去好像會導致數萬工人失業,但是對於中國龐大的市場而言,市場本身就會有自我調節能力,那些失業者會重新在市場上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工作崗位,因此,根本不需要急。同時,還要看到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後,也並非想像中的那般美好。

一、印度遠不及中國龐大市場的全產業鏈。大家是否還記得很多跨國企業以中國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本趨高,企業利潤下降等理由紛紛遷至東南亞一些國家,最初他們想像得很美好,但是僅過幾年便後悔做出遷離中國的舉動。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現在那些遷離的外資企業又開始醞釀再回歸中國市場。現在蘋果恐怕還沒有深刻體驗到印度市場在產業鏈上面的短板,當吃過苦頭之後,必然還會回到中國。

二、印度工人的素質遠不及中國工人,必然會累及蘋果系列產品的質量。盡管從目前來看,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會從勞動力市場中贏利資本競爭的優勢,但這也僅限於紙面上的推算。而當真放眼印度市場時,蘋果遲早會發現印度工人的素質遠不及中國工人,而蘋果又特別強調產品質量。如果因印度工人素質差而導致產品質量不過關的話,最終會讓蘋果不得不考慮遷離中國市場不是理智的選擇。

三、蘋果代工廠遷離後,大量中國員工會迅速流向中國其他同行業,或者轉向其他產業再就業。一個蘋果左右不了中國市場的就業大局,僅拿同業來說,中國本身就有華為、小米、OPPO、中興等多家知名企業,這些公司會吸納大量失業而技術成熟的專業工人,這反而能增強這些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於部分暫時不能進入同行業的工人來說,他們會在勞動力市場上選擇其他行業再就業,如此說來,蘋果代工廠雖然遷離了,但不會對留下的中國員工造成本質的就業影響。

最後,我們必須要放眼全球看問題,中國如今已經是世界工廠,我們有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具備的全產業鏈優勢,從2020年中國經濟成為世界各國唯一正增長的數據來看,中國經濟正以蓬勃的活力向前發展,所以,根本無需為蘋果代工廠的遷離而焦慮。

#福牛賀新歲# 相信國家 相信政府 相信市場 相信未來

對於題主提出的8家蘋果代工廠遷出之後、造成數萬人失業的問題,我想這也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遇到的必然現象,對此大可不必過於著急。對這種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從國家層面考慮,必定有解決問題的預案。

國家在處理紛繁復雜的國際市場關系中,是有相當的能力與方略的,對此,我們應該相信國家,對這種事件有高級層面的考慮,會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即保證國家在國際市場的利益,以保證從業者的利益。

二是,從政府層面考慮,一直對就業高度重視。

我們政府是為人民群眾真心著想的,對解決就業問題、防止失業問題都有相關的法律和政策。畢竟我們有大量的勞動力需要解決,不僅是這幾萬蘋果代工廠從業人員的問題,還有許多勞動力的問題,政府會有對策的,應該相信政府。

三是,從市場方面考慮,有能力有態度就能就業。

從蘋果代工廠走出來的工人,應該是有相當的技術與能力的,他們也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積極性。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相信他們應該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加入到產業工人隊伍中來。

四是,從未來角度考慮,相信我們會越來越好。

中國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解決就業、防止失業的問題也會解決的越來越好。我們應該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信心。

在牛年已經到來之際,我們欣喜地看到,許多行業、許多企業的復工復產問題已經得到很好的解決,許多打工者已經回到工作崗位上。特別是隨意我國通信產業的迅速發展,移動5G、全球通、全千兆等業務迅猛擴展,蘋果代工廠能做到的事我們一定能夠做得更好,蘋果代工廠做不到的事,我們也一定能做到。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第一我們不會著急,著急的應該是蘋果公司或是代加工工廠,像富士康。第二,在國內不會出現數萬名的失業者。

分析:為什麼我們不會著急?

1、國內產業也在不斷的調整升級,像蘋果代工廠這種純粹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也不是中國想要的,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遷往東南亞或是印度是必然。

2、國內的手機生產商的崛起,現在蘋果的銷量不斷下滑,而國產的華為、小米、OPPO等不斷再崛起,走一個蘋果有什麼了不起,這樣做只會讓蘋果損失更多的中國市場份額。

分析:為什麼著急的是蘋果及代工廠

1、首先遷往的是印度,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邦聯制的國家,每個邦之間本身就存在隔閡,在加上印度的種姓制度,我們可以看到印度經常爆發遊行示威,打砸搶燒,強健殺人等事件,這樣的背景下能給蘋果代工廠提供一個安全的生產環境嗎?這還不考慮交通、電力、廠房等基礎設施保障。

2、產業工人招募,在全世界能一次性輸出幾萬名成熟的產業工人,那隻有中國,中國在這些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大批的產業工人,而印度沒有。舉個例子,產業工人雖然工作機械化,但能找到認識26個字母,熟悉生產線的很難,即使是培訓這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花時間和成本去教育。蘋果能否等的起,現在時間就是金錢就是市場,蘋果停產一年,可能就是下一個諾基亞。

分析:數萬名失業者?

1、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30年前的中國了,30年前進廠需要花錢找關系還不一定能進,現在是工廠花錢找中介還不一定招到人,會有失業者?如果蘋果代工廠宣布明天搬走,第二天代工廠門口絕對是停著大巴在搶人。

2、現在招工難、用工成本高是很多生產型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所以不會存在工人失業的說法,如果失業的話首先失業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和所謂的公司白領,工人是最後一批。

⑹ 台灣企業在印度開辦的iPhone工廠被砸,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蘋果品牌現在可謂炙手可熱,之前有新聞說有人為了買一部蘋果手機寧願去賣腎,現在很多的中國年輕人都會去追捧蘋果的品牌,認為蘋果是最好的手機品牌,蘋果的定價一般都是比較高的,基本上都是幾千塊錢,新品的話,一般也都在五六千以上,即便是這樣依然有很多人去買。

經過這次事件以後,目前緯創在用人方面是一個大問題,據說緯創已經委託了五家勞務公司幫它招募員工,以投入到接下來的蘋果產品生產中。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打砸台灣的工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人怎麼用糖漿 瀏覽:901
義大利和北京哪個面積大 瀏覽:730
越南簽證租房注意什麼 瀏覽:929
英國留學網課怎麼上 瀏覽:855
印度和中國汽車製造哪個好 瀏覽:451
怎麼替換印尼巴士的車皮膚 瀏覽:259
印尼泗水機場在哪裡 瀏覽:119
鄒兆龍越南送貨叫什麼名字 瀏覽:358
印尼榴槤多少錢一枚 瀏覽:632
義大利風情街在哪個站下車 瀏覽:258
火龍果越南哪個好吃 瀏覽:194
希臘與義大利哪個面積大 瀏覽:100
義大利蔬菜湯用什麼炒 瀏覽:717
中國歷史上的大書有哪些 瀏覽:455
艾多美在中國能活多久 瀏覽:603
義大利面為什麼是歐洲的 瀏覽:520
中國到比利時船要開多久 瀏覽:834
印度抖音下載量多少 瀏覽:486
中國護照在非禮賓能呆多久 瀏覽:346
為什麼義大利人討厭美式 瀏覽: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