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的軍事體制結構是
樓主是什麼意思。印度和大部分西方國家一樣:
總統是軍隊名義上的最高統帥(印度是虛位總統,這和美國不一樣,和德國是一樣的)
總理是軍隊名義上的副統帥和實際控制者。
國會擁有軍費預算權,戰爭發動和終止的權利。
國防部是印度軍隊的最高統帥機構,文職國防部長。
印度陸軍、印度海軍、印度空軍是國防部下屬的部隊,接受國防部指揮。
⑵ 請問印度在中國邊境上多少兵是否有沖突呢
印度在中印邊境部署的兵力已達10萬,有沖突發生。
⑶ 印度在與美國和俄羅斯交往中,為何能同時與兩者保持良好關系
因為印度在美國眼裡並沒有什麼比較大的威脅,而且印度對於美國來說,在亞洲印度是一個非常好的夥伴;而在俄羅斯眼裡,印度是自己的貿易夥伴,每年印度都會從自己這里采購大量的武器。當然,這也有很多的歷史因素,所以不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他們都不願意失去印度這個夥伴,他對於自己的利益真的太大了。
而對於俄羅斯來說,印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因為俄羅斯有較大的經濟來源就是依靠出口武器而來的,所以印度這個主要依靠進口武器的國家,俄羅斯當然是不會輕易放棄的。所以國與國之間只要有利益互換,他們便會成為夥伴。
⑷ 關於解決中印邊境領土問題,中國在1988年提出了個協議,被印度拒絕了。中國提出的協議內容是什麼
到1988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訪華,按照當今的說法,算是「破冰之旅」了。過去印度總把邊界問題和兩國關系捆綁在一起,邊界問題沒有解決,兩國關系也發展不了。拉吉夫.甘地提出了一個新思路,他說,中國不是說要互利互讓嘛,那我們也要互相調整,應把邊界問題和兩國關系分開,兩條腿走路,並行不悖。這個思路就和中方吻合了。於是,成立了聯合工作小組,也是副外長級別的,繼續邊界問題談判,一共進行了15輪談判。
在邊界問題上,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在此過程中,雙方領導人多次互訪,兩國關系得到長足發展。1993年,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1996年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控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這兩個協定後來執行得很好。即便在1998年印度核試驗後,中印關系陷入低谷,邊境也沒有發生大事。
⑸ 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是何時簽訂的
遏制中國和共產主義的屏障
——美、英等8國簽訂《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開始積極支持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戰爭。美國向法國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支持法國的侵略行徑,從1950年到1953年,美國運送給駐越南法軍的軍事物資達40萬噸以上,其中包括戰車、飛機、艦艇、武器彈葯等等。1954年向法軍提供的援助,高達10億美元,幾乎佔了法軍侵越軍費的80%。美國還派遣軍事顧問人員赴越南,協助法軍。
1954年7月,法國與越南在日內瓦會議上達成停火協定,參加會議的美國拒絕在協定上簽字。9月8日,美國與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菲律賓、泰國、巴基斯坦簽署《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把印度支那三國劃為「保護地區」。
美國的所作所為,目的是在東南亞建立遏制中國和共產主義的屏障。
法國從越南撤軍後,美國立即取代法國控制越南南部。1955年10月,美國扶植吳庭艷在西貢建立「越南共和國」。美國不惜重金,向南越提供大量援助,用先進武器武裝南越軍隊,並在南越建立海空軍基地,試圖將南越建成其在東南亞的反共堡壘。到1960年,美國派到南越的軍事顧問達到2000人。南越軍隊的團、營級都配備了美軍顧問,參與作戰計劃的制定。
南越政權在美國的扶植下,對人民實行血腥的恐怖統治,四五年間就殺害了約8萬群眾,幾十萬人被逮捕迫害。吳庭艷還大量任用親屬、親信,他的妻子、兄弟和其他家庭成員都在政府中位居要職,38個省的省長和各縣縣長都由他指派。
南越人民奮起反抗吳庭艷的反動統治,開展武裝游擊戰,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也大力支持並領導南方人民的武裝斗爭。1960年上半年,南越西南部的游擊區連成一片。12月,游擊隊成立統一的領導機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有20多個政黨和團體參加了這個組織。南越人民的斗爭進入有組織、有領導的階段,武裝斗爭的規模不斷擴大。
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國總統,美國開始更深地捲入越南內戰。5月11日,美國副總統約翰遜訪問西貢,他與吳庭艷共同簽署了聯合公報,決定採取措施擴充南越軍隊,加緊鎮壓南方人民的反抗。從這時起,美國在南越發動了一場「特種戰爭」。
這場「特種戰爭」的方式是:由美國裝備、訓練南越軍隊,並由美國的顧問指揮,實施「反游擊戰」。美國計劃將南越軍隊擴充到50萬人;在18個月內平定南方。為實現這一計劃,吳庭艷大肆擴軍,接連不斷地向游擊隊發動「掃盪」和「清剿」。僅1962年,南越軍隊就殺害了3萬人。
在「特種戰爭」中,美國還發明了「戰略村」戰術,將游擊隊活動頻繁地區的居民,集中遷居到各個「戰略村」。「戰略村」周圍建有壕溝、鐵絲網、碉堡、望塔,再布置上地雷,並派軍隊把守。居民走動和進出,都要憑通行證,沒有絲毫自由。「戰略村」實際上就是一種集中營,美國企圖用這種手段困死游擊隊。
為了更好地進行「特種戰爭」,美國不斷向越南派遣美國軍隊。1962年2月,美國在西貢設立「美國軍事援助司令部」,指揮美軍和南越軍隊,標志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美國在本土的布雷格堡建立一所特種戰爭訓練中心,訓練美國軍人在叢林和山地進行「反游擊戰」的技能;美國空軍在佛羅里達也建立了一個訓練中心,訓練突擊隊員。這些特種兵和突擊隊員受訓後,就被派往南越作戰。到1963年11月,美國派到南越的軍人達到16000人。
但「特種戰爭」並沒有取得預想的戰果,反而激起越南人民更加頑強的反抗,18個月內平定南越的計劃破產。
吳庭艷是天主教徒,1963年5月,他以政府名義禁止在順化市升掛佛教旗幟,引起南越佛教徒的不滿。南越大多數人信仰佛教,佛教徒紛紛舉行遊行示威,抗議政府的行為。南越警察向示威人群開槍,打死打傷數十人。當局還慘無人道地將十幾名僧尼剝去衣服,裸體遊街,憤怒的僧尼以自焚抗議,引起世界的震驚,也激起更大的民憤。美國為了平息南越人民的怒氣,策動南越軍人發動政變,殺死了吳庭艷。
到1964年底,南越人民武裝已經解放三分之二的地區,「特種戰爭」遭到失敗。
約翰遜繼任美國總統後,進一步擴大越南戰爭。1964年8月1日,美國驅逐艦闖入北部灣北越領海,被北越魚雷艇擊退。美國政府連忙宣稱,美國海軍遭到挑釁。8月3日,約翰遜繼續下令美國艦隊到北部灣巡邏。第二天,美國又宣布美國海軍遭到第二次襲擊。8月5日,在國會的授權下,約翰遜派飛機對北越發動空襲,將戰爭擴大到越南北方。
1965年2月,約翰遜命令空軍對北越實施持續轟炸,北越的交通道路、機場、軍事設施、工廠、電站、城鎮,都成了美國空軍的轟炸目標。一時間,越南北方的無數村鎮被夷為平地。
轟炸北方的同時,美國決定將在南越的戰爭升級為一場「局部戰爭」。1965年3月8日,美國3500名海軍陸戰隊員在越南峴港登陸。此後美軍地面部隊源源不斷開到南越,1965年底已達18萬餘人,1966年增加到38萬,1967年超過了50萬。
美國在越南的「南打北炸」,並沒有嚇倒越南人民。1968年1月中旬到2月初,南越人民武裝發動新春攻勢,同時對包括西貢在內的大小百餘個城市以及30多個機場,進行襲擊,殲滅美軍和南越軍隊15萬人。美軍拚命展開反擊,在美萊村,美軍屠殺了500名手無寸鐵的平民,其中包括婦女和兒童。
戰爭以來,美軍已死傷10萬餘人,軍隊士氣低落,士兵開小差不斷,刺殺官長的事時有發生。龐大的軍費開支,使美國經濟出現危機,國際收支狀況惡化。早在1965年,美國反戰團體就組織了「全國爭取越南停戰委員會」。1967年4月,紐約的一次和平遊行吸引了30萬人參加。1968年,美國國內反戰呼聲更加高漲,美國人民對這場無法取勝的戰爭已經厭惡。
1968年3月,約翰遜宣布不再對北緯20度線以北地區進行轟炸。5月,美國同北越在巴黎開始談判。10月底,約翰遜宣布無條件停止轟炸北越。次年1月,由美國、南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北越四方參加的和談,繼續在巴黎舉行。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宮,他決定讓美國從越南脫身,使越南戰爭「越南化」,用越南人打越南人。這時,南越五分之四的土地已被人民軍隊控制,並建立了各級人民政權。6月,南越愛國力量宣布成立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尼克松也在6月宣布從南越撤軍。從1969年7月到1970年,美國分批從越南撤出了近20萬部隊,駐越美軍不斷減少。
此後,美國在越南談談打打。1972年5月,尼克松下令封鎖北越領海,恢復對北越的轟炸,試圖挽回美國的顏面,但一切都是徒勞了。
經過4年的較量,1973年1月27日,美國政府不得不同北越在巴黎簽署《關於結束越南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國表示尊重越南的獨立和主權,從越南撤出美國軍隊。同年3月底,美軍全部撤出越南。
越南戰爭中,美國在越南共投下800多萬噸炸葯,造成越南160萬人死亡。美軍約死亡5萬人,傷30餘萬,這是美國歷次戰爭中最慘重的失敗。這場戰爭還在美國人民心靈中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一位美國歷史學家稱,越南戰爭是「使美國遺臭萬年」的戰爭。
中國為越南人民抗美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援助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越南,並派遣工程、防空、後勤保障部隊30多萬人赴越支援。美國正是懼怕中國的力量,始終沒有向北越發動地面進攻。
1975年春季,南越人民軍隊向南越政權發動最後的攻勢,4月30日解放西貢。次年6月,越南宣布南北統一,國名定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⑹ 巴鐵的地區局勢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3日開始對巴基斯坦進行訪問,巴方開始了熱情友好的接待。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歡迎人群手持的中國國旗居然是清一色的六星紅旗。中國的標志是五星紅旗,這是世人皆知的常識,為什麼在胡主席訪巴的重要時刻巴方犯下如此重大「錯誤」。這背後有隱藏什麼玄機,有什麼深刻含義呢。先來看下地區局勢。 印巴矛盾由來已久,從上個世紀開始印巴有過3次大規模武裝沖突,其中1966年的第2次印巴戰爭,印度迫使孟加拉從巴分離。軍事合作,對巴壓力日益倍增。
2002年印美聯合軍事演習,4月17日,印度與美國簽署了一項軍火采購協議,美國向印度出售8部「火力發現者」反炮兵先進定位雷達,總價值高達1.46億美元.
2005年6月28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與到訪的印度國防部長普拉納布·慕克吉簽署了一份為期10年的印美防務合作協議,這份旨在提升印美防務合作、被稱為「美印國防合作新框架」的協議包括兩國聯合生產武器、相關技術轉移以及在導彈防禦體系方面開展合作。
2006年3月2日美印簽署核能合作協議,轉讓核技術。
印度作為南亞強國對外奉行所謂的獨立外交,把錫金給獨立了出來,把藏南給獨立了出來,把印控克什米爾獨立了出來,看來印度的獨立外交還是有些殺傷力的。這也是巴所擔心的,因為印度有俄美的戰略支持,巴如果沒有中國撐門楣,就很難抵擋印的咄咄逼人的態勢了。 .美國在上個世紀末開始實施中亞戰略意圖控制中亞能源的輸出,在中亞戰略步騶逐步達成的時候南亞也越來越吸引美國的注意。在伊拉克政權順利搞定之後,民主伊朗的日程就開始加速了。但是美國最忌諱的不是伊朗的核武器,而是在伊朗有巨大戰略利益的某些大國。美國當然想向伊拉克戰爭一樣干凈漂亮的結束這一切,但是越戰的夢魘總是揮之不去。美國人盯緊了地圖:幹掉波斯人切斷其支援路線,一個國家首先要解決掉,那就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如果歸順了,那麼伊朗就是刀板上的肉了。
9.11後,美國借口打擊恐怖組織,入侵阿富汗,武力威脅巴基斯坦聯合「反恐」要求巴對其開放領空,並且借用巴軍事基地駐兵。遭到巴拒絕。
2004年1月14日,美軍用飛機對巴北部部落區實施「外科手術式」的轟炸。
2006年6月10日,美國政府決定在本財政年度對巴基斯坦的援助削減3.5億美元,指責巴在改善本國民主和人權現狀上相當失敗。
當然除了敲打,也少不了拉攏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04年給了巴基斯坦一個新頭銜,稱其為美國的「非北約盟國」。
03年開始提供30億美元的反恐資金,05年10月10號,巴地震受災,美國第一時間拿出5000萬美元援助。
這一切都是為了切斷伊朗背後的某些大國的影響,將美國鼓吹的『反恐』勢力滲透到中國的後背,然後名正言順的扼殺。 石油是國家的血液,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馬六甲海峽海盜頻繁,印尼和印度紛紛窺視這里的控制權,海上戰略能源供給線受到威脅,迫使中國尋找新的能源路線。巴基斯坦成為新能源路線其中重要一環。先看下巴的地理位置。
巴基斯坦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東與印度接壤,東北與中國為鄰,西北同阿富汗交界,西同伊朗毗鄰,南臨阿拉伯海。中國通過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獲得在印度洋建設重要出海基地瓜達爾港口的權利,相當於中國打通了印度洋的出海通道,具有重大的軍事和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中國海軍不僅可以進出印度洋,西出則可控制波斯灣這個世界咽喉。巴基斯坦作為中國西部的重要鄰邦對中國國家戰略舉足輕重。 中東作為世界的能源中心,是各國經濟發展的保證。誰控制了中東,誰就執世界之牛耳。然而某些超級大國的算盤是,世界戰略能源的咽喉要由他們掌控,誰要是不服從民主的大旗,就掐斷他的命根。當然想法是美好的,可惜的是估計很難實現。因為我們已經先算計了一著。
在伊拉克戰爭結束之時,我們的政府就意識到,下一個目標也就是中國的經濟發展的動脈馬上要被人切斷了,危機迫在眉睫,如何應對。中央果斷決策02年中國伊朗簽署1000億美金的能源協議,遭到美國的強烈抗議。04年開始韓國日本等國在美國的壓力下日益減少從伊朗進口原油,06年分別減少進口50%--30%,06年第一季度中國卻從伊朗進口原油增長25% 不減反增,這是什麼棋?其實這就是為未來的伊朗戰爭埋下伏筆,伊朗vs美國是戰是和都將不影響中國的能源供給。因為中國已經盤算好,如果美國開戰,我們就可以以保護中國海外資產為名要求在伊任何軍政勢力保護中國的財產安全,甚至可以考慮象俄軍2000年在科索沃一樣空投送軍事力量到伊朗(2000年南斯拉夫戰爭,美國操縱聯合國軍事佔領南的決議剛剛通過,為了保護俄國的戰略利益,6月11日,俄國200名空降兵出其不意地由波黑進入南聯盟境內,12日凌晨在北約部隊到達之前搶佔了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附近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斯拉蒂納機場。並快速向科索沃地區進軍。),把1000億的油井保護起來,不管你反恐還是反什麼,但是不能隨便動我的資產,就算戰後無論誰組建政府,也都要考慮到中國利益在本地區的實際存在。這就是我們虎口奪食,各國紛紛撤走資金的情況下,我們卻大投1000億的用意所在。
但是要維護經濟,政治上的利益必須有強大的軍事後盾。坐莊中亞維護中國的利益,必須一個陸路通道,保證我們真正軍事上的威懾,巴基斯坦首當其沖。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中國良好的關系,是中國發揮中亞影響力的保證。這就叫先下手為強,從美國的對中巴合作的反映就可以看出,這著實在讓老美頭疼不已。 與巴連手之前必須要考慮到印度的反映,要不然計劃沒完成就被別人打亂了,2006年11月20日胡主席開始對印度進行為期3天的友好訪問.
臨行前2手准備:
1,中國在訪印前夕中國駐印度大使突然高調宣稱藏南領土主權歸屬問題,引發印的不滿.
先把調子定定,我們不是來施捨,不是來企求,是來談判的,你什麼時候把我們的領土歸還,談好了,共同發展,
2,胡主席訪印,聲明中國在南亞不謀求私利,並積極促進印巴和解,並帶去不少共同發展的計劃,比如簽定自由貿易協議,開設邊境自由貿易區,發展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等等.但是印卻以國家安全為由回絕了中國合理建議,這也在意料之中,因為本來就不是奔你來的。我們的策略是先塞胡蘿卜,不要,不要正好,那就別怪哥們沒提醒你,先禮後兵。與巴進一步發展關系,印度有苦難言。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3日開始對巴基斯坦進行訪問,擴大中巴兩國在貿易、文化、軍事、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其中兩國將簽署一項「防務協議」,並將共同研發預警機。
西方媒體猜測,中國可能通過核合作向巴基斯坦提供用於發展核武器的相關技術。
24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舉行會談。他建議中巴兩國共同推動反恐合作取得更多實質性成果。穆沙拉夫亦表示,希望加強兩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堅決打擊恐怖主義。為加強中巴戰略合作關系,胡錦濤提出五項建議在會談時,胡錦濤表示,中方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巴基斯坦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努力。
一大堆合作協議,最令巴欣喜的就是中國和巴簽署《中巴共同防務協議》,軍政階層喜於言表,全國上下一片歡騰.為什麼一個協定有這么大分量呢.1961年《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簽定,在美國一直不願意結束朝鮮戰爭的情況下,駐日駐韓幾萬大軍硬是不敢動朝鮮一根毫毛,其中的緣由就不用細表了。如今巴面臨的各方面壓力迎刃而解,國家安全得到最好的保護。印度已經被抽了2嘴巴,也為中國以後中亞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
薄薄的一張協議不亞與中國一個集團軍進駐巴基斯坦,比核武器還好使,他是巴的一道護身符。巴實際被正式納入中國中亞戰略防禦圈,中國國旗在巴基斯坦突然多出一顆星就不難解釋了.
中巴合作不僅在軍事,經濟、能源、交通等領域我們也是通力合作,很明顯我們是要把巴基斯坦由弱變強,讓巴基斯坦做中國西大門的守門員,把蠢蠢欲動的印度象給看死看牢。另外全方位合作的中巴,是中國解決中亞問題的得力臂膀,將使中國在中亞說話的分量猛增.
戰略突圍,胡主席的外交膽識30年來無人能出其右,中亞一盤死棋硬是叫我們走活了,而且反敗為勝,在歐洲,中法展開全面合作。在非洲,剛剛結束的中非論壇,讓世界都為之震撼,中國與南非的軍事合作已經有聲有色的展開了。
⑺ 「巴鐵」是什麼意思
巴鐵是一個網路詞語,是中國軍迷網友對巴基斯坦的友好稱謂,意思是巴基斯坦跟中國是「鐵哥們兒」「鐵桿朋友」。在中國,人們常常用「巴鐵」一詞指代巴基斯坦。來源於中國大陸網路軍事論壇。
1857年莫卧兒帝國(包括今印度和巴基斯坦)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6月英國頒布了《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4日宣布獨立,成為巴基斯坦自治領。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為英聯邦成員國,1971年東部地區脫離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巴基斯坦是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貿易組織、伊斯蘭會議組織、77國集團、不結盟運動、上海合作組織和英聯邦成員國。
(7)印度防務協議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中印戰爭是中巴關系的轉折點
印度獨立建國以後,總理尼赫魯就雄心勃勃,試圖在南亞建立起強大的印度。於是尼赫魯採取積極的擴張政策,派兵佔領克什米爾三分之二的領土,收回被法國、葡萄牙等國占據的殖民地,對周邊國家實行羈縻之策,出兵藏南,對我國進行挑釁,對我國邊境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
中國出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目的,1962年被迫進行自衛反擊戰,給氣焰囂張的印度迎頭痛擊。中印戰爭發生後,由於中國和巴基斯坦有著共同的對手印度,為了國家利益需要,中巴兩國關系開始轉暖。
中印戰爭發生後,美國趁機抓住機會向印度示好,向印度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轉而冷談巴基斯坦,甚至暫停了對巴基斯坦的經濟援助,這使巴基斯坦認為美國並不可靠,這也加速了中巴兩國合作的步伐。
從1962年開始到1965年,中巴逐步建立了比較密切的關系。此後,在印巴戰爭中,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巴基斯坦在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問題上也由以前的反對轉而支持。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後,中巴兩國為了加強彼此的交流和合作,兩國開始聯合修建喀喇昆侖公路(中巴公路)。喀喇昆侖公路北起中國新疆城市喀什,穿越喀喇昆侖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端,經過中巴邊境口岸紅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全長1224公里。
喀喇昆侖公路1966年開工建設,1979年正式建成,中巴兩國建設者歷經14年才最終建成,這其中凝結了中巴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是中巴友誼的見證。
⑻ 印度為什麼要吞並錫金中國最後為什麼也承認了
英國從這片兒撤走以後,印度就當了本地的大王,開始強行「保護」錫金。和錫金簽了個《和平條約》(1950年),這個條約主要規定了印度的義務和權利,比方說印度政府負責錫金的防務和領土完整,印度有在錫金境內駐軍的權利,錫金政府未經印度政府事先同意不得輸入任何武器和軍用物資,錫金的對外關系由印度政府辦理和調節,錫金政府不得同任何外國交往。
這是騎在脖子上拉屎還讓人說香啊!
喪權辱國就是這啊!
然而錫金只能忍,不然呢? 錫金南口與印度相接,北靠高山,與中國人煙斷絕,事事依賴印度。您倒是不想寄人籬下,實際上呢?
大概到了中國文革時代的末期,印度忽然想明白了,它對錫金說,要不你自願加入印度吧?
錫金國王不願意,印度就很生氣,印度說你要不願意那我只好把國王軍解散了。它還真把國王軍解散了,於是錫金的親印派主持大局,表示錫金決意自願加入印度。
錫金國內當然有反對者,而且反對者舉辦的運動很強力。結果就是死路一條,鎮壓這種事,打死有組織的反抗,幹掉幾千人,關上幾萬人,讓他們知道後果,也就沒人敢鬧了。
印度的鎮壓就是這么辦的,往錫金各地派了警察,碰見不聽話的就往死里揍,你能有什麼辦法?這事兒國際上都抗議過,沒什麼用。中國那時忙著搞文革,制裁是制裁不了的,發過幾篇譴責,也就沒了下文。之所以到這個世紀初還不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有人認為是以此要挾印度承認中國的西藏主權。但這就久遠了,個人認為其實主要原因還是此前中印之間的關系不佳,後來又剛好可以作為交換條件,便在國家列表中默默拿掉了錫金。
時間久了,錫金也忘了自己的出身,融為了印度的一部分。不過,相信很多年長一些的朋友,都應該在課本中背誦過和我國接壤的國家,其中有一句就是說:尼泊爾、錫金和不丹。
⑼ 印度軍隊的國防政策
在立足南亞、稱雄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強國的思想制導下,印度推行 「地區性有限威懾」的軍事戰略。根據這種戰略,印度平時把45%左右的陸、空兵力部署在西部邊境,突出「進攻態勢」的特點;把25%左右的兵力部署在北部邊境,保護其「既得利益」;把30%左右的兵力部署在縱深地區,作為戰略預備隊和內部治安力量。海軍在沿海部署東、西兩支艦隊,活躍於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重點放在西部,對付與其利益相沖突的國家並保護自己的海上經濟利益和石油通道。空軍重點部署在西部和首都附近。
印度還推行核威懾的政策。如何保證軍備發展不影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新的國策,印度防務決策層經爭論達成共識:發展核的軍事用途,實施核威懾。其目標:一是對擁有核武器的北部鄰國實施低度核威懾;二是同巴基斯坦進行核競賽,不僅在常規武器上而且在核武器上壓倒巴,以懾服對方;三是以核武器為後盾,把駐印度洋的外國軍隊作為核打擊目標,以達成「勸阻」外國干涉南亞和印度洋事務的目的。印度深遠的考慮是把核武器發展作為謀求世界大國地位的一條終南捷徑。在失去原蘇聯的核保護傘後,印更加強了發展核武器的信念,立場更趨強硬,不屈從國際社會的壓力,拒簽核不擴散條約。在核武器運載工具方面,印度除有能攜帶核彈的遠程轟炸機外,正在研製中程導彈和洲際導彈。多次試射成功的「火」 式中程導彈射程達2500千米,打擊范圍令國際社會尤其是印度四鄰深為憂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