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空軍都有哪些先進的裝備
陣風戰斗機,可以使用戰術核武器,蘇30,俄羅斯自己也有裝備,還有預警機,大型運輸機等
B. 米格27退役印度 [印度「米格機」為何退役]
近期有消息報道:印度空軍要淘汰123架「米格」戰斗機。這些戰斗逗塌彎機包括米格-23和米格兩種機型。印度為什麼將它們淘汰?是因為這兩種戰機落後了嗎?本文將解開這些疑問。 米格-23和米格-25是世界著名的兩種戰斗機。它們誕生之初,曾引起不小轟動。米格-23於1967年5月26日首次試飛。此次試飛是在極為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當時,它作為前蘇聯的"撒手鐧"主要用來對付西方的威脅。米格-23有個奇怪的綽號叫"鞭撻者"。人們既可以把米格-23理解為一種鞭撻別人的工具,也可以說它是一種被鞭撻的對象。而西方人可能更多的是從後一種認識來看待該機的。因為米格-23十分厲害,下面就是它的一些驕人戰績:
米格-23勇斗F三兄弟
眾所周知,美國研製的F-14、F-15、F-16是世界上三種先進的戰斗機。盡管F-14"雄貓"即將從美軍中退役,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它曾稱霸一時;而F-15和F-16至今仍是美軍的主力戰機。但是,米格-23並不懼怕"F三兄弟"。它和"F三兄弟"都交過手,而且戰績不凡。1982年12月,敘利亞和以色列大動干戈,在一次空戰中,以色列的3架F-15被敘利亞的米格-23擊落,而米格-23無一損失。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3MF和伊朗空軍的F-14A大打出手,相互各有擊傷。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米格-23曾經使用空空導彈擊落1架F-16戰斗機。
米格-23不但敢和美國研製的戰斗機爭高下,法國研製的"幻影"戰斗機它也曾經與之較量。1985年,古巴飛行員駕駛米格-23戰斗機,與南非空軍飛行員駕駛的"幻影"F.1和"幻影"Ⅲ交了火。空戰結果,"幻影"戰機被擊落數架,米格-23被擊落1架。"幻影"F.1和"幻影"Ⅲ敗下陣來,米格-23奪得了制空權。
米格-23"酒醉"藍天
其實,最讓人難忘的還是米格-23"酒醉"藍天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89年7月4日。這天,前蘇聯駐波蘭的一支空軍部隊正在進行緊張的飛行訓練。一位前蘇聯空軍上校駕駛著一架米格-23戰斗機,從跑道上起飛了。飛機升空不久,這位上校突然聽到他的戰機進氣道發出了爆炸的聲音,同時感到發動機的推力在減少,戰斗機也開始下降。這些信息都是危險的信號。空軍上校立即向指揮塔台報告:發動機故障,飛機失去動力。
地面指揮塔台聽到他的報告,當即命令:立即跳傘!空軍上校聽到命令後,馬上拉下了跳傘手柄,此時,他的米格-23的飛行高度只有100多米。空軍上校被彈出座艙,降落傘很快就張開了。當降落傘徐徐下降的時候,空軍上校卻驚訝地看到:自己駕駛的那架米格-23戰斗機不僅沒有墜向地面,卻仍舊在空中飛行,不由自主地朝著波羅的海方向飛去。
這真是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無人駕駛的米格-23戰斗機沒有向地面墜落,而像是有人駕駛一樣,不斷地在升高,飄飄悠悠地繼續向前飛行。就這樣,這架米格-23戰斗機緩緩地飛越了波蘭上空,又橫跨了當時的民主德國領空,飛入了當時的聯邦德國。
北約部隊發現了這架米格-23戰斗機,立即拉響了戰斗警報。美國空軍駐荷蘭軍事基地的兩架F-15戰斗機立即起飛准備戰斗。
藍天上的這架無人駕駛的米格-23,全然不顧北約部隊的警告,繼續向前飛行。很快它又飛進了荷蘭的領空。此時,該機如同一個喝多了酒的醉漢,搖搖晃晃、大搖大擺、漫無邊際地飛行。美國空軍的兩架F-15飛近該機時,飛行員大吃一驚。他們看到這架米格-23沒有座艙蓋,座艙里也沒有飛行員!而讓美軍飛行員感到寬慰的是,飛機山悶上也沒有掛載導彈等進攻性武器。於是,F-15緊跟在米格-23的衫畢後面,看它到底要干什麼?
這架米格-23根本不理會F-15戰斗機,它仍舊我行我素,穩穩當當地飛過了荷蘭領空,飛進了比利時的上空。直到這時,這架無人駕駛的米格-23才有些力不從心,像醉漢不省人事一樣,一頭向左下方墜落,栽倒在比利時首都西郊80多公里的一座小村莊里。
至此,這架無人駕駛的米格-23,長途飛行了共900餘公里,飛越了5個國家的領空,飛行了79分鍾。這真是一個奇跡。
"接班人"是同根生
看了上面的介紹,讀者可能會想:米格-23既然這樣厲害,印度空軍為什麼要淘汰它呢?事實上,印度空軍也非常器重該機,但無奈米格-23實在有點老了。它是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1985年前後,前蘇聯已經停產這種戰斗機。而印度購買的米格-23幾乎都是20世紀80年代前後生產的,零配件也供應不上,無奈,只好讓它退役。該機的"接班人"與它有很近的血緣關系,這就是米格-27。
米格-27與米格-23有什麼關系呢?
其實,該機是在米格-23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它們本是同根生。米格-27原來叫米格-23Б,是在米格-23C的基礎上改進的戰斗轟炸機。其對地攻擊的性能比米格-23有了很大的提高,載彈量由過去的2000公斤增加到4000公斤。重要的是,印度引進了米格-27的生產線,自行生產米格-27,零配件的供應不再受制於人。另外,印度還將"美洲虎"戰斗機的機載設備引入到米格-27戰斗機上。米格-27的機載雷達也進行了改裝,安裝了法國的火控雷達。這些改進使米格-27的作戰性能更上一層樓。只是美中不足的是,米格-23多次參加戰斗;而米格-27卻一直深藏不露。據說米格-27隻在前蘇聯時期的阿富汗戰爭中"偶露崢嶸",沒有見到它參加其它戰斗的報道。
速度快並非一好百好
米格-25"狐蝠"戰斗機也是一種要從印度軍隊退役的飛機。較之它的兄弟米格-23,米格-25的名氣更大:它是目前世界上一種能突破"熱障"的戰斗機;它能在24000米的高空以2.8倍音速持續飛行;它的最大速度可達3倍音速;它的作戰半徑為1300公里,航程達3000公里。米格-25於1969年開始裝備部隊,在短短幾年裡,它創造和打破了8項飛行速度世界記錄、9項飛行高度世界記錄和6項爬升時間世界記錄。當時的美國空軍部長曾說過:米格-25是世界上最好的截擊機。
然而,戰機速度快就一定好嗎?
速度快的確是優秀戰斗機的一個重要指標。早在1971年的年初,前蘇聯就把4架經過改裝的偵察型米格-25偷偷地運進了埃及。隨後,在半年多的時間里,這4架米格-25由前蘇聯飛行員駕駛,對以色列的海岸線和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進行了偵察飛行。以色列也早有防備,派出了F-4"鬼怪"戰斗機去攔截它。F-4雖使出渾身解數很快發現了米格-25的身影,可還沒等它採取任何行動,只見米格-25的尾部噴出兩道火舌,就開足馬力一溜煙跑了。F-4干著急就是追不上。有一次,以色列的戰斗機對其發射了空空導彈,然而,米格-25毛羽未損。以色列戰斗機無功而返。這說明,速度快的確給了米格-25很多優勢。
不過,僅有速度的優勢還遠遠不夠。由於米格-25的發動機耗油量很大,導致它的航程受限,機動性能變差,中低空性能也不好;特別是攜帶導彈高速飛行時,飛機的穩定性也有問題。另外,該機維護存在一定缺陷;飛機在高速飛行時,零部件很容易老化。對印度空軍來說,零部件的來源也是問題。印度軍方認為:印度空軍已經擁有軍事偵察衛星和無人駕駛飛機,過去由米格-25擔負的任務,現在通過軍用衛星就可以完成得更出色,而且更安全。此外,印度空軍認為,要更好地進行後勤管理,必須減少現役飛機的型號,減少庫存飛機類型,建成復合型軍事結構。如此,讓米格-25戰斗機退役,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小資料
●什麼叫"熱障"
我們知道:當飛機高速飛行時,飛機表面與空氣產生摩擦,使空氣發生阻滯和壓縮。飛機的速度大為降低,動能轉化為熱能,飛機表面溫度急劇升高,這就是所謂的"熱障"。
根據理論估算,在高度超過11000米的高空飛行時,當飛機的馬赫數為2的條件下,飛機頭部的溫度可能達到118攝氏度;當馬赫數為2.5時,溫度可達215攝氏度;當馬赫數為3時,溫度則達到335攝氏度。因此,高速飛行時,由於氣動加熱,機內人員、設備以及材料的強度等方面,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和限制。現在,一般將馬赫數2.5以上看作是出現"熱障"的飛行速度。
在高速飛行時,"熱障"的表現是:製造飛機外殼的合金的結構強度和剛度都會降低,出現變形、破損甚至局部熔融。飛機油箱的油也將達到沸騰的程度,無法正常供油,而且隨時存在著因溫度過高而驟然燃燒爆炸的危險。
美國是最早開始探索解決"熱障"問題的國家。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貝爾公司生產的X-2研究機,進行了克服"熱障"的試驗。1954年5月,第一架X-2在母機B-50上發生爆炸,但這並沒有炸掉人們克服"熱障"的決心。第二架X-2研究機由美國空軍飛行員埃費雷斯特完成了首次飛行。隨後,X-2又進行了7次飛行,並在1956年9月7日的飛行中達到36637米的高度。1956年9月27日,飛行員阿普特完成了一次史無前例的突破"熱障"的飛行,這次飛行的速度達到馬赫數3.2。遺憾的是這架飛機在這次飛行之後的另一次飛行中失事墜毀。
●印度空軍的米格機
目前印度空軍擁有三個米格-23BN對地攻擊機中隊和一個米格-23MF截擊機中隊。同時,印度空軍還擁有16架米格-23BN電子戰飛機和6架具備作戰性能的同型教練機。此外,印度空軍還庫存有8架米格-25R/U高空偵察機。責任編輯:誠意■
C. 如何辨別Su-27和Su-30
Su-27和Su-30垂尾翼尖不同,蘇27是斜的,而蘇30是平的
SU30的紅外頭在側,27在中間
30前起落架是雙輪,27是單輪
這是外觀讓的主要差別
蘇-27和蘇-30同為蘇式系列戰機中的精品,在國際戰機市場中占據重要份額。雖然兩者一宗同源,但因為發展趨勢和作戰需求的不同,二者在外形和性能上又各呈風采。
蘇-30脫胎於蘇-27UB,從飛機外型看,尺寸與蘇-27UB完全相同,但比基本型蘇-27要大。作為一種遠程截擊機和作戰教練機,蘇-30主要有基本型、M型、MK型(出口)等幾種型號,其中M型設計為多用途,雖然採用了和蘇-27相同的AL—31F大推重比渦扇發動機,但整機加裝或改進了空中加受油系統、空地精確打擊武器系統和艙內飛行員生活系統,因此,空重和蘇—27相比增加了632千克。蘇-30的外部布局也發生了相應改變,座艙設置為串列雙座,機頭左側上部加裝了液壓收放的空中受油頭和夜間空中加油照明燈,光學雷達與蘇-27相比位置偏右,為飛機空調系統增設的輔助進氣口位於機頭接近翼根處的兩側,兩翼下各增加了一個外掛點,使外掛點增至12個,垂直尾翼由蘇-27的從前到後稍向下傾變為平直。另外,蘇-30的防護裝甲較蘇-27有所加強,在駕駛艙、油箱和發動機等部位都有鈦合金保護層,全機鈦合金保護層的總重量達1480千克。為了迎合著陸重量,前輪改為雙輪,其擋泥板也因此作了相應改動。至於現服役於印度空軍的蘇-30MKI,則按照印方要求,增加了前翼、後視雷達和多功能液晶顯示器,換裝了推力矢量發動機,外形區別比較明顯。
從艙內布局看,蘇-30與蘇-27UB基本相同,只有兩處存在較大差別,一是增設了飛行員艙內生活系統,飛行員可以在艙內進食、飲水和小便;二是後艙增加了對地精確打擊操縱手柄及制導顯示系統,用來滿足對地攻擊的作戰要求。
從戰技術性能看,蘇-30在蘇-27基礎上,進一步改善了作戰能力,提高了機載導航系統精度,增加了電視指令制導系統、反輻射導彈制導系統,可攜帶激光指示器吊艙和反輻射導彈制導吊艙。在蘇-30標准掛載方案中,配置彈葯由蘇-27的R-27、R-73兩種對空基本彈葯配置擴展為11種,新增了X-31反輻射導彈等5種空地精確制導彈葯,最大武器載重量增至8000千克,使之可以方便地執行多用途作戰任務。另外,因為具備了空中加油能力,蘇-30設計執行任務時間可延長至10小時以上。在定型階段的一次試飛中,其原型機曾進行了15小時42分的不著陸飛行,飛行距離13440千米,創下了戰機不著陸飛行的世界之最。
此外,蘇-30經過改進的無線電數據鏈路可以使之與蘇-27協同作戰,因此,根據任務要求它可以用來作為空中指揮機。不過,因為起飛重量的增加,蘇-30在同樣襟翼開度和使用著陸減速傘的前提下,起飛、著陸滑跑距離比蘇-27稍有增加,爬升性能也略有減弱,這恐怕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吧。
Su-27 是單座,Su-27UBK 是Su-27 的雙座教練型,可以執行原Su-27全部任務,由於Su-27 UBK是雙座的,並且Su-27 與Su-30MKK的外觀區別不是很大,所以很多人經常把Su-30MKK 與Su-27UBK搞混淆,下面我們就來談談Su-30MKK與Su-27UBK識別:
SU-30MKK和SU-27UBK外觀區別,主要有以下五點:
第一,30MKK前起落架是雙輪結構,27UBK是單輪
第二,30MKK垂尾頂是平的,27UBK是有尖角的(注意:這也是30MKK和27系列中大多數成員
的區別)
第三,30MKK風擋前的紅外裝置因有空中加油系統而居右,27UBK居中
第四,30MKK機頭左側有可收放式空中加油系統,27UBK則無此裝置
第五,27UBK進氣道兩側各有一紡錘型天線整流罩,30MKK則無
Su-27UBK
D. 印度的戰斗機有哪些,數量是多少
印度空軍目前擁有272架蘇-30MKI戰機,66架米格-29UPG戰機、51架幻影2000-5戰機, 125米格-21Bison型戰機,139架美洲豹攻擊機,超過100架米格-27戰斗轟炸機。
總數量約789架。LCA戰機雖已有20架定單,但還未形成全面戰力。另外海軍還擁有大約20架米格-29K艦載機和11架海鷂艦載機。
E. 請問日本和印度現在的主戰機種都有哪些一共有多少架
日本:282架三代機
其中:F15系列200架(有部分退役和地震被水淹報廢),F2系列82架。
印度:270架三代機
SU-30MKI系列140架
米格29系列79架
幻影2000系列51架
還有126架陣風系列戰斗機(計劃中)
30架LCA戰斗機(計劃中)
F. 印度的戰斗機有哪些
問題一:印度的戰斗機有哪些,以及數量? 印度空軍目前擁有272架蘇-30MKI戰機,66架米格-29UPG戰機、51架幻影2000-5戰機, 125米格-21Bison型戰機,139架美洲豹攻擊機,超過100架米格-27戰斗轟炸機。總數量約789架。LCA戰機雖已有20架定單,但還未形成全面戰力。另外海軍還擁有大約20架米格-29K艦載機和11架海鷂艦載機。
問題二:印度有多少架第三代戰機,分別是哪些 二樓的你答錯問題了
印度空軍總兵力為14萬人,主要裝備有作戰飛機700餘架,編有由戰斗機、直升機和運輸機組成的40個中隊,號稱名列「世界第四位」。日前,印度空丹公布了其新的戰略方案,表示還要新增加15個戰斗機中隊。
其空軍六大主力戰機:
蘇-30MKI戰斗機
2001年4月28日,俄羅斯和印度在伊爾庫茨克簽署了俄向印度轉讓成批生產蘇-30MKI殲擊機許可證的合同,這是兩國迄今為止簽訂的一項金額最大的軍事技術合同,價值33億美元。除了向俄羅斯直接購買32架蘇-30MKI戰斗機外,印度還得到俄方授權,在今後17年內生產140架蘇-30MKI殲擊機。蘇-30MKI成了印度空軍裝備的最新型戰斗機。
蘇-30MKI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先進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3梁式機翼;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裝有著名的AL-31F渦輪風扇可操縱推力矢量發動機,具有高度機動性。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5。
蘇-30MKI主要機載設備有N-101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索/跟蹤感測器、激光測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戰機雙翼下有12個武器掛點,可以掛載4~6枚R-27中程空空導彈、R-73近距紅外空空導彈等。
「幻影」2000戰斗機
從法國進口的49架「幻影」2000戰斗機是印度空軍的新型主力戰機之一。
「幻影」2000戰斗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超音速戰斗機,主要任務是截擊和制空,亦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幻影」2000採用與「幻影」III相同的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但應用了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以及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和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所以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屬第3代超音速戰斗機。
「幻影」2000戰斗機裝備有9個外掛架(機身下5個,兩機翼下各兩個),執行截擊任務時可帶兩枚R530中距和兩枚R550近距空對空導彈,用於對地攻擊時可載各種炸彈。另外,印度還和法國簽訂了價值3.78億歐元的合同,以購買10架法國的「幻影」2000H型戰斗機。2000年10月9日,印度空軍參謀長蒂普尼斯稱,空軍計劃使用「幻影」2000型戰斗機來實施核武器的投放。
「美洲虎」戰斗機
印度空軍還裝備有116架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有多種改型。
從外形上看,「美洲虎」頗有特點―――它在機翼上部裝備有導彈掛架,迎面一看,彷彿在肩膀上扛了兩枚導彈。該機最大飛行馬赫數為1.5,最大作戰半徑1300千米,機上裝有兩門30毫米航炮,可外掛各種空對地武器,最大載彈量約 4.5噸。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法國空軍的「美洲虎」戰機曾參戰實施對地攻擊,結果被地面火力擊傷多架。
LCA戰斗機
2001年1月4日,由印度自行研製的輕型作戰飛機(LCA)首次試飛成功。印度軍方高度評價這一成功,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值得印度自豪」。LCA因此成為印度空軍的「未來之星」。
LCA飛機整個研發過程歷時近18年,可謂路途坎坷。據印度媒體稱,LCA整體技術十分先進,號稱是「世界上最輕的多功能戰斗機」。這種輕型超音速戰斗機集速度、機動性、加速性、可靠性於一體,符合現代空戰的嚴格要求,能實施全天......>>
問題三:印度空軍戰機到底有多少 印度空軍的飛機數量有不同說法,一般認為在1721~1724架左右;另一種說法,目前堪用的戰斗機/攻擊機約900架
其中,主要的機型有:
SU-30MKI: 242架
MiG-29 :69架
幻影 2000 :49架
HAL Tejas(光輝):約20架
美洲虎攻擊機:139架
MiG-27:85架
MiG-21:125架
問題四:印度有f35戰機嗎 no ,
問題五:印度有能力自行研製先進戰斗機么? 沒有,連三代戰機都很難啊,他的阿瓊坦克,光輝戰斗機已經研製了20-30年了,到現在還在測試階段,。。。阿三很會吹牛啊。。
問題六:印度的戰斗機轟炸機一共有多少架 印度的戰斗轟炸機有49架「幻影」-2000H、76架「美洲虎」IS/IB、85架米格27、194架蘇30(訂單總數272架)。最近新采購36架陣風,但尚未交付。註:1.幻影2000和陣風屬多功能戰斗機,但具備很強的對地攻擊能力。2.印空軍的美洲虎和米格27機齡太長,很多已經不能正常參加戰斗值班,在服役過程中也摔了不少。現在對地攻擊任務主要依靠蘇30和幻影2000。
問題七:印度空軍有多少架戰機 印度空軍戰機數量多少 印度軍方對其的要求一改再改,而且越改越高,就這樣極大地增加了研發難度和成本,加上印度自身工業水平先天不足才導致了印度「30年磨一劍」到現在還沒大規模列裝LCA(LCA原本就是印度打算用以替代本國大量的米格-21的)。
問題八:印度現役主力戰機機型有哪些,與中國殲十,殲十一戰機相比處於優勢還是劣勢? 印度現役的主力戰機是蘇30MKI,不久將會裝備大量法國的陣風,達120架。與我國的殲10,殲11比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都比較先進。且多次和西方發達國家進行聯合演練,獲得了一些現代空戰經驗。但性價比差,只適合小規模的、實力不對稱的沖突,不能夠應對大的全面的戰役。造成這一困局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完備的國防工業體系,從經濟增長形勢來看,印度的農業、服務業占的比重比較大,而工業占的比重很小。導致沒有相關的技術儲備,不能夠自己研發和生產戰斗機,只能做一些簡單的維護、保養工作。所裝備的戰斗機,大修,升級,仍舊需要國外的技術團隊來完成。
所謂的性價比不高,是因為在國防采購案中屢屢爆出腐敗丑聞,采購的裝備往往比市價要高出很多,被國際輿論嘲弄為「冤大頭」。比如購買法國的陣風戰斗機,126億美元,120架,每架的單價直逼1億美元,如果操作的好,1億美元完全可以購買技術更加優秀的四代機。且1億美元,可以購買3~4架殲10,殲11。
綜合比較處於劣勢,主要有三點。
1:性價比差.
2:沒有先進的、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萬國牌摻雜在一起,骸怕的就是不能有效整合和配合,難以形成協同作戰。
3:沒有完備的國防工業體系,不能夠自研自產。這一點是最最致命的,戰端一開,這些裝備的消耗是非常快的,沒有完備的國防工業體系,就代表了這些東西一拼光,就是」無米下鍋「的窘境。
問題九:中國最先進的戰機厲害還是印度的最先進戰機厲害? 兩國雖然都是蘇式或俄式戰機的客戶,但其實不難得出結論的。
印度的先進戰機主要來自俄羅斯,而中國擁有性能差不多的進口Su27.
Su27出口型的性能並不怎麼樣,與俄羅斯本土的相比,在雷達探測距離,同時跟蹤與打擊目標數上有很大的差異。Su27在全球范圍內的實戰中表現也不咋的。
中國看到這些問題所在,因此才有了J-11的問世,J-11在實際對抗演習中,最好的成績是可以以1:10以上的比例擊敗SU-27。原因是J-11內部系統比SU27有了飛躍的提高。但是與俄羅斯本土的SU-27相比是否還有優勢?可能還是有的,因為軍方就是瞄準這點進行改進和研發的。同時改進的J-11在模擬中對蘇-30也有優勢。因為蘇30在同時跟蹤與打擊目標方面不如J-11。
看到J-11的巨大成功,當年俄羅斯是比較生氣的,說中方侵犯其知識產權什麼的。呵呵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軍戰機性能只要勝過俄羅斯,印度的縮水版戰機就不在話下。
其次,中國的航空業基礎遠比印度發達和先進。
中國除了航空發動機技術落後外,其餘都有能力超越俄羅斯,甚至美國。發動機一般從俄羅斯進口吧。國產的實在不感冒啊。
中國自行研發的J-10就是很好的說明。另外中國的J-20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就是在試驗和小改調試中。
戰時,中國可以採取J-10,SU-30,J-11高低綜合搭配(少不了預警機),形成超強的戰鬥力,這點嚴重依賴外國的印度無法相比。
不要迷信俄制武器,SU-27在中方口碑並不咋的,幾乎成垃圾品了。
問題十:印度空軍戰斗機的實力到底有多大 印度空軍現有近140架SU-30MKI,約16架MIG-29K,63架MIG-29A/UB,51架幻影-2000H,共270架3代機。
另外,印度還購買了法國的陣風,大約36架。
就算全部交貨,也不過300架三代機。
G. 高手來:現在是我國的蘇-30MKK性能好還是印度的蘇30-MKI性能好啊。
理論上是印度的MKI更好,有相控陣雷達。不過,印度的MKI有點不倫不類,蘇-30本來是一款多用途戰斗機,類似F-15E,重點加強的是對地攻擊能力。而印度卻拿蘇-30MKI當成重型制空戰斗機來用。如果制空的話,蘇-30因為加強了結構重量,機動性反而下降了,矢量噴口也沒有發揮好的作用。實際對抗中也是如此,蘇-30MKI因為推比低,在纏斗中很快就陷入被動。另外,印度引進的蘇-30MKI實際上是俄羅斯的一款試驗品,很多不成熟的技術都拿到蘇-30MKI上面進行驗證,所以蘇-30MKI不斷的出現各種問題。
相比之下,中國的蘇-30MKK/MKK2比較單純,就是用來對地、對海攻擊的,攻擊能力很強。而且,因為並不追求那些高指標,所以使用的都是成熟技術,引進後不久就形成了戰鬥力,到現在已經用了十年了,而印度的蘇-30MKI到去年才剛剛生產到第100架。
其實,真正實現蘇-30的終極夢想的,反而是中國的殲-16。殲-16使用了比蘇-30MKI更先進也更成熟的四代航電(包括相控陣雷達),同時其定位又是一款偏重對地對海攻擊的多用途戰斗機,而且還使用了三代半發動機(太行增推型號)。可以說,當殲-16服役的時候,它將是一款與F-15E不相上下的三代半多用途戰斗機。不過,這個服役時間還要等兩、三年。
H. 印度光輝戰機相當於我軍什麼戰機
目前它的定位不清楚,因為就這個價位,印度手上比它好得多的飛機已經太多了。
10年內,按計劃印度會擁有250架T-50,280架蘇30,260架台風,100架米格29。從價格來說這些飛機也不會比號稱4700萬美元LCA/tejas貴。那麼LCA/tejas用來干什麼?
作為主力殲擊機和截擊機無論如何輪不到它的了。況且它實在太貴,性價比實在太低,作為低檔殲擊機還不如新一點的米格-21劃算。
作為對地攻擊來說,印度自己生產的美洲虎只有一半左右的價格,對地攻擊力卻強得多。所以LCA/tejas只能依靠相對更強一些的格鬥能力,來作為美洲虎的替補和補充。因此LCA/tejas最多隻能作為「有一定空戰能力的輕型攻擊機」來少量裝備。從使用角度來說,實際上和它最接近的是強5。
FC-1梟龍在各方面都更成熟,多功能性更平衡,更全面,實際戰鬥力也更強,最重要的是價格只有LCA/tejas的不到三分之一。因為便宜,性價比非常高這就意味著它可以作為主力大量裝備,同時作為殲擊機,截擊機,攻擊機的低端機大量裝備。特別是對於巴基斯坦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巴基斯坦有F-16和殲-10搭配的高端機,配合大量低端的FC-1,巴基斯坦空軍的型號結構可以得到高度簡化。
最重要的一點,LCA/tejas距離真正形成戰鬥力還太遠,可以說遙遙無期。中國目前和LCA/tejas一樣還看不清服役前景的恐怕就只有殲-20了。
I. 請問世界上已有哪些戰斗飛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
F.E.2b戰斗機 英國F.B.5
Scout D
F.E.2b
Sopwith Pup
F.2B
駱駝戰斗機
Sopwith三翼機
S.E.5a
Avro 504
法國
Spad XIII型戰斗機Nieuport 11
Mieuport 17
Spad S.VII
Hanriot HD.1
Spad S.XIII
德國
德國空軍的福克Dr.I戰斗機做粗頃,也是紅男爵里希特霍芬使用的機種Fokker Eindecker(E. III)
D.II
D.III
Dr.I
HD.1
D.Va
D.VIII
D.VII
二次世界大戰[編輯] 美國
P-38戰斗機陸軍航空隊
P-26
P-35
P-36
P-38
P-39
P-40
P-46
P-47
P-51
P-61
海軍
F7F是美國海軍二戰時期唯一雙引擎艦載戰斗機
F3F
F2A
F4F
F6F
F4U
F7F
F8F
英國
英國皇家空軍暴風雪戰斗機,大多數的純陸時候是以對地任務為主空軍
颶風
噴火
無畏
格鬥士
大鵬
莽漢
彗星戰斗機
台風戰斗機
暴風雨戰斗機
Beaufighter
海燕戰斗機海軍航空隊
海格鬥士
海燕
海火
螢火蟲
蘇聯
蘇聯I-15雙翼戰斗機,曾經在西班牙內戰和中國戰場出現伊-15
伊-16
MiG-3
Yak-1
Yak-3
Yak-9
拉格-3
La-5
La-7
Pe-3
德國
Do 335是少見前後配置的雙引擎戰斗機Bf 109
Bf 110
Fw 190
Ta 152
Do 335
He 219
Me 163
Me 262
He 280
He 162
Me 210
Me 410
He 100
日本陸軍航空隊
日本Ki-84四式戰斗機疾風
97式戰斗機
一式戰斗機
二式單座戰斗機
二式雙座戰斗機
三式戰斗機
四式戰斗機
五式戰斗機
海軍航空隊
日本海軍紫電改戰斗機
96式艦上戰斗機
零式
紫電
紫電改
雷電
義大利
義大利G.50戰斗機,照片拍攝於北非某機場CR.32
CR.42
MC.200
MC.202
MC.205
G50
G.55
法國
D.520戰斗機M.S. 406
D.520
Potez 630
MC-152
C.714
NC-600
波蘭PZL P.11
PZL P.24
PZL P.7
PZL.50
PZL.54
羅馬尼亞IAR 80
噴氣時代[編輯] 美國空軍
YP-59
F-80
F-84
F-86
F-89
F-92
F-94
F-100
F-101
F-102
F-103
F-104
F-105
F-106
F-101戰斗機
YF-107
XF-108
F-110
F-111
F-4
F-5
YF-12
F-13
F-15
F-16
YF-17
F-19
F-20
F-117
F-22
F-35
海軍
F3D戰斗機
FH-1
F9F
F11F
F2H
F3D
F3H
F4D
F7U
美國海軍F7U戰斗機
FJ-1
F-8
F-4
F-14
F/A-18
F-21
F-35
蘇聯/俄羅斯
MiG-23MIG-9
MiG-15
MiG-17
MiG-19
MiG-21
MiG-23
MiG-25
MiG-29
MiG-31
MiG-35
MiG-42
蘇-15
蘇-27
Su-30
蘇-32
Yak-28截擊機蘇-33
蘇-34
蘇-35
蘇-37
蘇-47
蘇-50
Yak-15
Yak-25
Yak-28
法國
幻影F1戰斗機神秘式
超級神秘式
幻影3
幻影5
幻影F1
幻影2000
陣風
瑞典
JAS 35戰斗機JAS.29
JAS.32
JAS.35
JAS.37
JAS.39
英國
英國閃電戰斗機空軍
吸血鬼
標槍
獵人
閃電
海軍
毒液
海雌狐
彎刀
海鷂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空軍經國號戰斗機經國號戰斗機
中華人民共和國殲-5
殲-6
殲-7
殲-8
FC-1
殲-10
殲-10B
SU-27/殲-11/殲-11B
Su-30
殲-15
殲-20
日本F-1戰斗機
F-2戰斗機
以色列幼凳凱獅戰斗機
少獅戰斗機
印度LCA戰斗機
多國合作旋風戰斗機
台風戰斗機
估計也就這么多了
J. 給我殲7飛機的詳細介紹
殲-7戰斗機
[編輯本段]前言
米格-21「魚窩」以其多用途、高效率,尤其是驚人的壽命,在戰斗機發展史冊上,寫下了自己的一頁。這種飛機,經不斷改進,以從容的發展步伐,從一種輕型晝間戰斗機,發展成為一種重量較重;功用較多的全天候攻擊戰斗機;同時,其機動性和其它優良性能卻從未降低。米格-21在前蘇聯停產一段較長時期以後,經許可在印度生產,並在該國HAL的Nasik工廠離開了生產線。印度製造的最後一批米格-21飛機,是在1987年完成的。
今天,仍有大量後期改進型米格-21戰斗機在世界各地一線服役。而且,在東德和西德重新統一後,有許多國家熱衷於購買去掉東德標志的「魚窩」戰斗機。第一代米格-21F,即「魚窩-C」, 現在已成為罕見之物。最初,雖然有少量這種飛機作為一種高級教練機在一些國家服投,如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等國,但是由於該型機的續航能力和戰斗載重量都很有限,所以很快就得到了一個「超音速運動飛機」的名聲,這使得大約在2O年前,就導致了用來代替它的具有前線作戰功能的型號的誕生;在這種背景下,米格-21被引進到中國,並得到許可一直持續生產到今天,的確頗使人們感到意外。中國改進生產的主要型號就是仿製「魚窩-C」(米格-21F-13)的產物。
更令人驚奇的 也許是這樣一個事實,即這種在20年前就被大多數西方國家拒絕的米格-21,卻被中國用來向巴基斯坦出口。並且在巴基斯坦與F-16戰斗機一起,用來對抗諸如印度的高級戰斗機米格-29、「幻影」2000和「美洲虎」的威脅,以保衛自己國家的領空。 中國現稱的J-7,即殲七,是殲擊機七型的簡稱,J是殲字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用於出口的編號為F-7,F即英文戰斗機Fighter的第一個字母。中國能夠生產殲七,還得歸功於中國和前蘇聯這兩個共產主義國家有著緊密關系的那段日子。
實際上,蘇聯是在1961年同意允許中國製造米格-21F-13及該機所用的圖曼斯基R-11F-300發動機。並且有少量的蘇制該型機作為示範飛機交付中國使用。隨同這批飛機一起交付中國的還有一些拆除了武器的該型機,具體數量不詳。但是兩國關系的破裂嚴重地影響了中國製造該機的計劃,因為蘇聯沒有交給中國該機的任何技術文件和資料。蘇聯曾給過中國優先製造米格-19, 即殲六的權利,所以所提供的有關技術文件和資料也比較完善。蘇聯許可中國生產該機之後不久,中國就開始著手生產殲七。
為此,中國沈陽飛機設計所接受了要充分研究米格-21的任務,以便制定殲七飛機的生產計劃。米格-21的原型機於1964年初開始生產,1965年l1月完成機體靜力試驗。第一架生產型殲七,象早期製造的殲七一樣,由沈陽飛機工廠製造,並於1966年1月17日,由試飛員葛文塘駕駛進行了首次飛行。到當年4月底,中國就製造了12架殲七戰斗機。在這段時間,試飛中的原型機,前後共完成了29個起落,飛行速度達到了M2.02。中國最初生產的殲七,由一台渦噴-7渦輪噴氣發動機驅動。該發動機是在蘇聯R-11F-300發動機的基礎上,經多方面改進製成的。他們採用了 新加工方法來製造發動機的渦輪葉片和其它重要零部件,但加力燃燒室和壓縮器是重新設計的。後期的發動機,渦輪葉片從31片減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減少了發動機對喘振和失速顫振的敏感性。殲七原型機於1967年獲得生產許可證。 生產轉移初期的殲七型機,全部由沈陽飛機製造廠生產。
[編輯本段]殲七家族族譜
(以英文編號的代表出口型)
MiG-21F-13->殲七I->F-7A->F-7B
MiG-21F-13->」>殲七II
MiG-21F-13->」>」>殲七IIA->F-7M
MiG-21F-13->」>」>殲七IIA->」>F-7MP
MiG-21F-13->」>」>殲七H
MiG-21F-13->」 」>殲教七
MiG-21F-13->」>」>原稱殲七III
MiG-21F-13->」>」>」>殲七D(原稱殲七III改或殲七IIIA)
MiG-21F-13->」>」>殲七E->F-7MG
MiG-21F-13->」>」>殲七FS
殲七I 早在1964年,中國就已決定將其轉移到成都和貴州生產。殲七I晝間防空型是由成都飛機公司製造的殲七飛機的第一種型號,該機的基本方面與沈陽製造的殲七型機相似。1976年6月首次試飛,試飛員景正華。與原型(MiG-21F-13)相比,主要改進有:機身左側增加一門航炮(原型的主要武器為一門右側機身行炮和兩枚外掛導彈),加強了近戰火力;進氣道調節錐由3級調節改為無級機調節,改善了平飛加速性能;近期道唇口的圓弧半徑由0.5毫米增加到2毫米,改善了低速飛行時的氣流流動特性,提高了起飛推力。 主要技術數據:機長:14.89米 翼展:7.15米 機高:4.1米 機翼面積: 空重:5275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8655千克 最大使用速度:2.0M 升限:8000米 爬升率:180米/秒 最大航程:1400公里
F-7A 殲七I的出口型,也由沈陽飛機廠製造,並有少量出口到阿爾巴尼亞和坦尚尼亞。與殲七I比較其改進有發動機由原來的渦噴-7型改為渦噴-7乙型,加力推力從56.39千牛增加到58.8千牛,發動機壽命延長;著陸阻力傘艙由機腹移到了垂尾根部,這樣就可以提前放傘,以進一步縮短著陸滑跑距離;改裝部分機載電子設備;後期產品為外掛近距導彈敷設了電纜。 F-7B 專為出口設計的F-7B,已向埃及和伊拉克出口。殲七的這些早期型號,與後期的米格-21F-13型機相同,具有寬翼弦垂直尾翼,並且保留了早期米格-21F飛機裝備的兩門30毫米口徑航空機炮。伊拉克的F-7戰斗機,在該國與伊朗長期進行的兩伊戰爭中,發揮了主力作用。其中,有一批飛機還參加了前幾年進行的那次海灣戰爭, 但當時有不少都損失在地面,其它的也被多國部隊的戰斗機擊落。象伊拉克其它所有的戰斗機一樣,能飛的F-7也少得可憐。而且,事實也證明,即使它們參戰,也只不過是多國部隊那些在數量上具有壓倒優勢的、性能優良戰斗機的犧牲品。 初期的殲七,在中國使用並不普遍,主要是由於米高揚設計局獨特的座艙彈 射救生系統造成的。這種系統,其鉸接式前座艙蓋是與駕駛員座椅連在一起的,在彈射救生過程中,可對駕駛員起到屏蔽保護作用。由於這種聯動系統比較復 雜,加上加工質量粗糙,所以中國製造的這種救生系統彈射很容易失敗。盡管如此,也一直未能提供一種新的彈射救生系統。直到1978年,新的救生系統才裝備 在殲七飛機上使用。 事實上,用於殲七II型飛機的新型II型彈射座椅於1975年就開始研製。這種彈射座椅安排在兩塊可拋放座艙蓋座艙之中。
殲七II 在殲七I基礎上的進一步改進型(曾稱殲七I改),1978年12月30日首飛,試飛員余文明。主要改進有:以自行研製的火箭彈射座椅代替了原來蘇聯設計的帶離式彈射救生裝置,新型彈射座椅裝有一枚大推力彈射火箭,彈射時,它不僅加速平穩,使飛行員脊柱受傷的可能性較小,而且還能使其具有更高的彈射軌跡。飛機在地面零高度,時速超過260公里的條件下,該系統也能進行彈射。在空中彈射時,飛機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到890公里/小時。有意思的是,這種新的彈射座椅直到1984年才被使用。受到中國空軍青睬的這種彈射座椅,在1985年所進行的5次彈射均告成功。其中最後一次彈射除座椅的常規性能不錯外,其它也很順利。座艙蓋由整體向前開啟改為向後開啟,前風擋固定;著陸阻力傘艙上移至垂尾根部,縮短了飛機的著陸滑跑距離;在機腹內沿縱向中心線,還設有 一個容量為720升的燃油箱,增加了載油量,以擴大作戰半徑。 更重要的是,殲七II採用了一台渦噴-7乙(WP7-B)新型禍輪噴氣式發動機,靜推力為61O0公斤。原來的渦噴-7發動機在整個生產壽命期間,只進行過一系列小的改進,但渦噴-7乙則標志著中國已在發動機研製上已取得了重大的進步。由於渦噴-7乙發動機利用了已在渦噴-7A發動機上應用的一些改進材料、結構和機械加工工藝方面的優勢,所 以使其維修間隔時間得到成倍增加,達到200小時,而且發動機推力也有所提高。渦噴-7A發動機是專為中國自行研製的殲八戰斗機所開發的。渦噴-7乙採用了新的燃燒室火焰筒、新的高溫軸承、密封技術和合成燃油。重新設計的加力燃燒室,採用了新隔熱措施,可免除後機身被燒事故。後機身被燒事故曾經是殲七/米格-21F飛機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進一步改進的延壽渦噴-7乙發動機上,原來以汽油為燃料的起動裝置已被使用煤油的起動裝置所取代。這種發動機不僅重量有所減輕,而且還提高了可靠性,也更有利於維護。改裝了型發動機,解決了後機身溫度過高的問題。
殲七IIA 在殲七II的基礎上加裝了引進的火控設備,1984年3月7日完成試飛,試飛員余文明。結構上有以下改進:機頭空速管支臂縮短,由機頭下方移至機頭右側上方,並改為固定式;改進了雷達天線罩;垂尾頂部安裝了甚高頻(VHF)天線。
F-7M 在殲七IIA基礎上發展的出口型,F-7M即已知的「空中衛士」戰斗機。該機已出口到伊朗、辛巴威,可能還有伊拉克,但幾乎可以肯定沒有巴基斯坦和盂加拉國。F-7M 「空中衛士」飛機研製始於1981年,1983年8月31日首飛,F-7M裝一台進一步輕量化的WP-7B(BM)發動機,兩翼冀下各增加了一個外接點,具有更強的防鳥撞風擋玻璃和一副加強的起落架。該機適合攜帶PL-7、PL-2和PL-3導彈。PL-7是馬特拉公司的R550「魔術」導彈的仿製品,PL-2和PL-3則是降低了性能的蘇聯AA-2「環礁」導彈的仿製品。也許,最重要的是,F-7M裝有西方各種航空電子設備,其中包括GEC航空電子公司的一種平顯儀和目標瞄準計算機,即956HUDWAC;一部經改進提高了反電子干擾性能的新型遠距測距雷達;一台新型大氣數據計算機,以及雷達高度表和敵我識別系統、更安全的無線電通訊收發兩用機等。在外觀上,通過重新安置的空速管,也容易將這種飛機與殲七II相區別:F-7M的空速管移到了機頭錐的上方,偏置在右側;殲七II則設在機頭下面。按國內空軍要求改裝的稱殲七IIM型。
殲七H 增強了對地攻擊能力的一種改型,1985年3月試飛,主要改進項目有:改用通用外掛梁;改裝煤油啟動的渦噴-7乙延壽發動機;主起落架支柱加強,採用無內胎輪胎;改裝了發射控制電路。
F-7MP 殲七M的改進型,1988年6月9日試飛,試飛員盧國堂。主要改進:加裝了電子設備和後視鏡等座艙設備;改裝了外掛系統,可掛不同型號的空空導彈、火箭和炸彈;駕駛桿縮短50毫米,減輕了飛行員的手臂疲勞。F-7P、F-7PG、F-7MB和F-7N都是由F-7MP發展而成的出口型飛機;此外,還有由殲七II改進的殲七II出口型和殲七IIK出口型。
天空閃電
專為滿足巴基斯坦空軍需要而設計的F-7P,被稱為「天空閃電」,是一種與F-7M極為相似的飛機,但作了進一步改進,改進項目有24項。早在70年代,巴基斯坦就看好米格-21,其空軍有一批高級軍官也積極鼓動裝備這種飛機。這批軍官曾輪換派駐過阿拉伯各國空軍,有飛行米格-21飛機的經驗。例如,巴空軍准將薩塔爾.阿爾維(Sath rLVI)就曾駕駛敘利亞的一架米格-21飛機,擊落了以色列的一架「幻影」III戰斗機。這種事例,使他們對蘇聯這種戰斗機有很好的印象。
基斯坦在1965年和1971年兩次對印度作戰所取得的經驗,對裝備該機一事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在這兩次戰爭中,米格-21「魚窩」都有出色的戰斗記錄。巴基斯坦初期購買的20架F-7P,大概是在1985年提出定貨的。預計, F-7P作為一種能夠大量生產的價格便宜,並且能迅速作出反應的截擊機,可以同航程和續航力較大的F-16戰斗機配合使用。
殲七III 全天候作戰型,曾稱為殲七大改或殲七甲;兼有對地攻擊能力。殲七III從1981年開始設計,重新設計的部分佔82%,只有18%保留原設計。1984年4月26日原型機首次試飛。與以前的殲七II相同,新飛機的試飛員也是餘明文,實際上是首席試飛員,但當時的中國還沒有這種稱呼。殲七III是由成都飛機公司和貴州航空工業公司聯合研製的,後者主要負責飛機機翼和前起落架的設計。該機的主要改進有:採用新的全天候雷達設備,提高了飛行控制系統的性能水平,改裝IV型彈射座椅(F-7P也使用這種座椅),增加機內燃油量,以及改裝新的渦噴-13型發動機,推力64.72千牛。這種型號的發動機是在渦噴-7的基礎上發展的,不但體積更小,而且改進了壓氣機和軸承(大大降低了發動機的振動水平),在結構材料上增加了鈦合金,同時在燃料系統中安裝了集成電路金屬探傷設備(防止滲漏)。這些改進對發動機的可靠性和壽命有明顯的影響。另外配備了全天候雷達和比較先進的火控系統;翼下可掛多種型號的空空導彈、火箭和炸彈;機內燃油量增加;機翼後緣裝有吹氣襟翼;改裝新型的座艙蓋,向右開啟,上方有後視鏡;裝有零高度、零速度火箭彈射救生坐椅。 經過改進後生產的殲七III飛機,表面上看起來象米格-21MF「魚窩」-J(Fishbed-j),如起落架處的凸包、迎角感測器和冀刀相同,機頭進氣道和中心錐整流罩加大了也一樣,但實際上有了很大的變化。該祝還在翼根下安裝了兩門機炮,代替了以前安裝在機腹短艙內一門23毫米機炮。飛機上還裝有「附加扦」式的敵我識別天線。在中國空軍服役的殲七III飛機,其外表塗裝主要由藍、褐和淺褐色組成。
殲教七 殲七II的基本雙座教練機是殲教七。「殲教」是殲擊機教練機的簡稱。這種飛機是為殲七、殲八飛機飛行員訓練及改裝需要而設計的,在外觀上,它與米格-21U「蒙古人-A」飛機很相似。研製這種教練機的想法產生於1979年,使用需要則是在1981年提出的。該機由貴州航空工業公司負責研製。引人注目的是,其研製進度快,且進展順。1985年7月5日首飛,試飛員嚴秀福。主要特點是前後座艙蓋均向右開啟,後座艙蓋上部裝有電動收放的前視潛望鏡;後機身下方有雙腹鰭。 殲教七的前座艙裝有一套先進的故障模擬系統,該系統也可由後座艙進行控制。據報道,該機機背部分還設有一個大的「馬鞍」形油箱,以便執行長航時任務。其機炮空間也被附加的內部油箱所佔用,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殲七II保持著小批量的生產規模,每年平均大約生產14架。
殲七D(原稱殲七III改或殲七IIIA) 殲七D曾用名殲七III改或殲七IIIA。為了發揮殲七III的優點,彌補它的不足,由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對殲七III進行改進設計,換裝了推力更大的發動機,更新了座艙設備,改進了火控系統和武器。由此發展而成的殲七D型飛機,在全天候作戰效能方面大為提高。
殲七E 由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和院校合作在殲七II基礎上,進行較大的改進設計,發展而成的晝間殲擊機。選擇了新的雙三角平面形狀的機翼,增設了機翼前後緣機動襟翼,提高了亞、跨音速機動性能;增加發動機推力,降低油耗,將原渦噴-7乙發動機換為渦噴-13F發動機;加裝了平顯武器瞄準系統,大氣數據計算機等;換裝了航姿系統,無線電羅盤,信標接收機,無線電高度表,超短波電台等;加掛高性能空空導彈;增加武器外掛能力,在機翼兩端各加一個外掛點,增強了空對地火力;增加了壓力加油系統,液壓系統採用密閉加油,以及對平尾和副翼載荷進行設計改進等。改進後的飛機其低空格鬥能力,起降性能,對地火力,續航時間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並對未來電子戰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我國「八一」特技飛行表演隊已於1994年7月選用該型飛機作為表演機另編為殲七EB(B為表演之意)。
從殲-7E的改進改型來看,該機最突出的改進是近距格鬥能力的大幅提升。提高穩定盤旋角速度要受三個條件的限制:一是最大載荷限制,一般不超過8-9個g;二是失速限制,要求盡量提高Cy,並盡量降低翼載荷;三是可用推力的限制,要求盡量提升推重比。由於殲-7E將原三角翼改為雙三角翼,並安裝了前後緣機動襟翼,使該機的Cy大幅提升;別外,由於換裝了渦噴-13F發動機(發動機推力6560kg)可用推力增加460kg,這些都對穩定盤旋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時由於渦噴-13系列發動機中更大推重比的新機型已批量生產,殲-7E的機動性能還有進一步提升的餘地,改進後的殲-7E在中低空穩定盤旋性能與F-16A基本相當,這對於持續空中格鬥尤為重要。 水平機動性能的另一項重要指標是瞬時盤旋性能,通常是以減速來達到,因此不受可用推力限制,只受承載能力和失速限制。由於殲-7E的翼載荷較小,因此,殲-7E在瞬時機動性上佔有優勢。殲-7E由於Cy大幅提升,翼載荷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估計該機的失速錶速將會比殲-7II的210-220km/s有較大程度的放寬,這無疑將對提升殲-7E的瞬時盤旋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F-7MG 殲七系列的最新改型。採用雙三角形機翼(內翼後掠角57度,外翼後掠角42度),有前後緣機動襟翼,翼下有2對外掛梁,可以靈活地換裝武器。 主要技術數據:最大速度:Mach 2.0.作戰半徑:700公里,最大 航程:2200公里,最大升限:18200 米,主要武器: 兩門30mm機炮,五個外掛點,PL-2A,PL-7法制R5 50空對空導彈,57-2,90-1型火箭彈,50,150,250 ,500Kg炸彈。
殲七FS 1998年6月8日,由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等9家單位合作研製的殲七FS首飛成功,試飛員為錢學林。該型飛機將主要用於關鍵技術的驗證飛行。從外形上看,殲-7FS與原有殲-7系列戰斗機的最大區別是,改變了原機頭進氣方式,即演變為下頜式進氣,這種進氣方式與美國的A-7「海盜」攻擊機類似。這種改進有兩個優點:首先增加了機鼻的容積,便於安裝大功率的機載雷達;其次,提高了大仰角飛行時的進氣效率,從而使飛機的姿態機動能力增強。
原來的殲-7系列戰斗機的機載雷達只能裝在直徑狹小的進氣口整流錐內,雷達掃描天線的大小受到嚴格限制(若太大會造成進氣量減小,無法滿足發動機的正常工作要求),所以僅裝備小功率的測距雷達,如GEC-馬可尼公司的「空中巡邏兵」226型火控雷達。它的作用距離基本在20千米左右,而且只能跟蹤/攻擊單一目標,無法賦予戰斗機進行視距外空戰能力,從而影響作戰效能的發揮。殲-7FS通過上述巧妙改進之後,雷達艙允許裝置的雷達掃描天線直徑超過了600毫米。完全可以選用類似於俄羅斯「甲蟲」系列的先進火控雷達作為標准裝備。「甲蟲」雷達為多功能脈沖多普勒雷達,可以制導多種導彈,其對雷達反射截面為3平方米的目標的搜索/跟蹤距離,前半球超過70千米,後半球為40千米。它還具有上視、下視能力,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能引導中距空空導彈同時攻擊其中的2個目標,這賦予了殲-7FS視距外空戰能力。 此外,為了進一步改善動力性能,殲-7FS換裝了渦噴-13FII型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是黎陽發動機公司在原殲-8II型戰斗機上裝載的渦噴-13型發動機的基礎上進行適應性改進的雙轉子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進一步增加到78千牛(約8000千克),這使得殲-7FS的機動能力較原殲-7系列戰斗機有了大幅提高。如最大爬升率從139米/秒增加到199.8米/秒;在5000米高度,從0.6馬赫加速到1馬赫的時間由35秒減少到28.7秒;起飛滑跑距離也縮短了200米等等。 殲-7FS還將逐步改善其機載電子設備,計劃更換雷達冷卻系統、電路系統、飛行參數記錄系統、武器管理系統、GPS導航系統和多功能座艙顯示器。<U>並准備將機翼修改為與殲-7MG相同的「雙三角翼」,以進一步提高其近距格鬥時的機敏性。</U>
網站你可以到網路上搜一下,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說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