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62中印戰爭 印度空軍為什麼按兵不動
1962年11月19日,印度總理尼赫魯接連給美國總統肯尼迪發出了兩封信。印度與中國的戰事進行得很不順利,印軍處於崩潰的邊緣,中國軍隊已經抵達印度「東北邊境特區」山麓(即今天所謂的「阿魯納恰邦」),並攻佔了邦迪拉(Bomdila),從色拉山口(Sela,即中國稱西山口)撤退的印軍則被阻滯在兩個山口之間。對中國軍隊可能沿山谷揮師直下,進而佔領東部地區的恐慌開始蔓延開來,印軍中充斥著驚惶與無助的情緒。印度已經開始准備執行撤離阿薩姆(Assam)主要城市的計劃。這就是尼赫魯寫信時的凄涼景象。 在信中,尼赫魯要求美國給予印度一攬子援助,包括立即出動美國空軍幫助東部地區防空。尼赫魯請美國空軍協助防禦東部地區,以防解放軍空軍攻擊該地區的印度城市、油田和工業設施作為報復。信中尼赫魯還向英國首相提出給予援助。但就在信件發出後不久,中國宣布單方面停火和分步驟撤軍。顯然,中國方面實現了戰爭之初設定的有限作戰目標。此外,中國方面可能考慮到後勤補給線在未來的日子裡將被積雪覆蓋,寸步難行,前方作戰部隊難以長期維持。這些信件最近才被公開,信件內容表明了尼赫魯當時的恐懼,以及印度方面感到的無助,信中尼赫魯用語謙卑,對美國總統格外「尊敬」,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援助。 由於這些信件的公開,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當年戰爭中一個看似矛盾的事實:盡管印度陸軍在中國軍隊面前遭遇慘敗,但印度卻始終沒有動用印度空軍的作戰部隊。印度陸軍對那場戰爭的回憶只有委屈,即使陸軍身陷絕境,空軍也沒有真正實施救援。如果不是尼赫魯受到了美國駐印度大使加爾布萊斯和印度情報局局長穆里克的強烈影響,恐怕戰爭的進程和結局都會發生變化。加爾布萊斯在向尼赫魯做出建議時,顯然糅雜了美國的冷戰憂慮,而穆里克缺乏真實情報支撐的言論,則導致了對中國威脅程度誇大的誤判。 由於缺少真實可靠的情報,加上對過高估計了中國軍隊的實力,導致了對中國可能採取的懲戒行動的畏懼,印度政府和印度軍隊最終做出了非常糟糕的決定。由於對未知情況的莫名恐懼,導致了印度政府高層一片驚惶,整個政府的決策過程陷入混亂。 美國給印度政府的建議是,動用印度空軍作戰部隊參加中印戰爭是不明智的,這在印度政府的決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按照美國人的建議,印度東部城市,以及提斯普爾(Tezpur)和古瓦哈蒂(Guwahati)空軍基地,加爾各答工業區和油井設施等可能成為中國轟炸的目標,這使得印度政府失去了動用本國空軍的勇氣。而根據印度獲得的情報,中國在羅多克(Rudok)、噶達克(Gartok)和塔什貢(Tashigong)擁有隨時可用的空軍基地,這更讓印度政府的決策變得混亂--事實上,即使到2010年中國也沒有建立這樣的基地。結果,印度政府作出了除了對陸軍的補給行動進行有限支援外,不使用空軍加入作戰的決定,以防止釀成某種災難性的後果
② 迦納日,是什麼意思·!
你聽不懂藏語這很正常,但奉勸你不要在藏人文化網上亂說,這不利於民族團結!!
我們藏人稱漢人為「迦納」不是什麼罵人或貶低人贓話。在藏語里「加」是指邊遠或周邊地區的意思;「納」是指黑色;「迦納」是周邊黑人。說到這里有人會問那藏人為什麼稱漢人為黑色的人呢?而漢是黃色人種啊??這是因為。漢人在平常穿黑色或藍色(尤其在古代)或者說喜歡穿顏色深點的衣服,只有在辦喪事或家裡死人了,才穿白色衣服。在古代藏人和漢人各自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地域里,相互很少聯系,我們的祖輩們第一次見到漢人也是遠遠的看到漢人。從遠處看穿深顏色的人都是黑色的,於是就很自然、很簡練地稱漢人邊遠地區的黑人;
同樣的道理,我們藏人稱印度人為「加噶」在藏語里「加」是指邊遠或周邊地區意思;「噶」是指白色;「加噶」是周邊白人。印度人和漢剛好相反,印度人在平常穿白色衣服,所以,稱印度人為「邊遠白人」。
吐蕃時期甚至更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第一次見到或認識的只有印度人和漢人。
③ 印度已得拉達克,為何又覬覦阿克賽欽
阿克賽欽地區主要是阿克賽欽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勢平緩,有山口通往拉達克地區,多內流湖,著名的有阿克賽欽湖等,塔里木河的重要支流喀拉喀什河也發源於該區域。
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就中印邊防人員位加勒萬河谷地區沖突對外發表聲明: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加勒萬河谷地區主權歷來屬我。
印邊防部隊出爾反爾,嚴重違反兩國有關邊境問題協定協議,嚴重違反中印軍長級會談共識,嚴重損害兩軍關系和兩國人民感情。我們要求印方嚴格約束一線部隊,立即停止一切侵權挑釁行動,與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對話會談解決分歧的正確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