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音樂會有哪些形式

印度音樂會有哪些形式

發布時間:2022-02-18 04:09:30

『壹』 請問印度電影音樂有什麼特點

音樂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哦~~具體特點就看它的電影裡面所要表達的情節是什麼,如果情節緊張則音樂急促。若是情節歡快,則音樂輕松哈,沒有特定的模式。倒是印度電影有個特點那就是「群舞」這樣很能拉動氣氛,也成了印度獨有的風格,一般印度當紅明星都懂歌舞。當然多數是在歡樂的時候才有。歌曲一般不是本人演唱,只是對口型的。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呢,不是印度的本土電影哈,是英國導演執導的,根據印度謀篇小說改編而來,裡面的語言也是英語,小孩子不會英語才講的本地語言。歌曲風格隨情節而定哈~
希望能幫到你~

『貳』 印度音樂的特點

印度舞蹈
一)印度舞蹈概述

印度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歡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銅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這些都是當時流行舞蹈的佐證。

到了吠陀時代,印度舞蹈有明顯的發展,而且有了文字記載。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記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著閃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樣,「男子戴金首飾,通過舞蹈表演有關戰爭的場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專門以跳舞、唱歌謀生的種姓」。可見當時舞蹈已經相當發展。

到公元前4世紀,印度的大文法家波你尼也曾提到過「舞蹈」一詞。至於在印度史詩之一《羅摩衍那》中有關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羅摩衍那》中寫道:「在阿逾陀日夜舉行舞會和音樂會,供國王享樂」,「一位舞者的優美的舞姿使羅婆那為之陶醉」。

但是,有關舞蹈藝術的專著應該以婆羅多的《舞論》為代表,它是印度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著作,一般認為它是公元2世紀的產物,但其內容應更早於成書年代,可能在公元以前。《舞論》是一部詩體著作,它全面論述了戲劇工作的各個方面,從理論到實踐無不具備,而主要是為了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起一個戲劇工作手冊的作用。它論到了劇場、演出、舞蹈、內容情調分析、形體表演程式、詩律、語言、戲劇的分類和結構、體裁、風格、化妝、表演、角色,最後更廣泛地論及音樂。這個全面總結一經出現,便對後來的文藝理論產生了很大影響。雖然它基本上是注重實際演出工作的書,但是它在理論方面仍接觸到一些重要問題,對音樂、舞劇等方面優美藝術的各個部分進行了很好的闡述。到後來,香格爾戴沃在自己的《格冷特·勒德納格》一書中,對舞蹈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提到舞蹈種類等內容。書中講到了「當得沃舞」(一種濕婆舞),濕婆神是這種舞的始祖,濕婆把這種舞蹈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和婆羅多牟尼。當得沃舞是表示有關世界末日的舞蹈,當世界開始毀滅時,在布德傑里和沃亞克拉巴德仙人的請求下,濕婆表演了「阿安德·當得沃」舞,當時四副面孔的梵天為他擊掌伴奏,毗濕奴為他敲鼓,又有登巴魯和納羅陀為他伴唱。

到了迦梨陀姿時期(公元5世紀),印度舞蹈又得到重大發展。迦梨陀娑的著作很多,他的劇作使古代印度戲劇創作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他不僅以詩馳名於世,而且也是一位有名的劇作家,他流傳至今的劇本《沙恭達羅》、《摩羅毗迦與火友王》等,都是很著名的。劇詞中散文與詩歌並茂,穿插自如,而且劇中有舞蹈,也有歌曲。他的《摩羅毗迦與火友王》的第一、二幕中對音樂和舞蹈的理論還進行了充分研究。迦梨陀娑的著作中也提到了舞蹈和表演之間的密切關系。這些對後來舞蹈的發展起了重要指導作用。

同音樂一樣,舞蹈藝術也是一種謀生手段,印度自古以來時興舞女在寺廟跳舞,迦梨陀婆曾經描寫到當時一些寺廟中的舞女情況。在拜納的《戒日王本行》中提到了戒日王給兒子過生日跳舞的舞妓們。但是據史料記載,當時舞技演員的社會地位不高。甚至在娑羅多時候,音樂舞蹈方面的專業藝人已受到社會歧視,當時婆羅多仙人曾與了一長篇故事,描述演員所受到的屈辱,表明了演員在社會上卑賤的地位。不過音樂和舞蹈藝術本身是很受重視的,各階級的男子和婦女都學習這兩種藝術。

從地區角度看,印度舞蹈可分為北印度舞蹈和南印度舞蹈兩類。北印度舞蹈主要有克塔克舞和曼尼普利舞。南印度的古典舞蹈主要有婆羅多舞和格塔克里舞。

除上述古典舞蹈外,印度各地還有許多民間舞蹈。這些民間舞蹈都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深受群眾歡迎,是印度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印度舞蹈類別

從舞蹈內容和性質區分,印度舞蹈可分古典和民間兩類。古典舞蹈有四個,即曼尼普利舞、婆羅多舞,格塔克里舞和克塔克舞。

1.曼尼普利舞

曼尼普利舞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產生於曼尼普爾地區,因而得名。曼尼普爾一向有「舞蹈之鄉」的稱號,舞蹈是曼尼普爾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婦女必備的一種美德。

曼尼普利舞,由優美的民間舞蹈發展而來。據民間傳說,在古代,濕婆神和雪山神女創造了一種舞蹈,並且選擇了一片適於跳這種舞的山谷地帶,但是地勢低窪,淹在水中。於是濕婆神用他的三叉戟劈山排水,填平了窪地,開辟了一片跳舞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曼尼普爾。濕婆神和雪山神女在曼尼普爾跳的第一個舞蹈叫拉伊哈羅巴舞。拉伊哈羅巴舞就是曼尼普利舞的原始形式,它是一種祭奠村神的舞蹈,跳舞時,往往全村人參加。

曼尼普利舞是幾種舞蹈的總稱,屬於曼尼普利舞的有與頌神有關的班格·賈蘭恩舞(快步舞)、格拉達爾·賈蘭恩舞(擊掌舞)、表現克里希納(黑天神)童年生活的拉卡爾舞(夥伴舞)、潑水節時跳的塔巴爾·金格比舞(月光舞)等。平常人們所說的而且也是聞名全印的曼尼普利舞,是指充滿艷情的拉斯·利拉舞而言。據說,大約在1700年前,曼尼普爾地區出了一位國王,名叫傑辛格。一次,他在夢里看到了拉斯·利拉舞,聽到了優美的音樂,便教他的女兒學會了這種舞蹈。從此,使這個舞蹈得以流傳至今。

拉斯·利拉舞又包括瓦森德·拉斯舞(春舞)、袞古·拉斯舞(林舞)、馬哈·拉斯舞(大舞)、尼碟耶·拉斯舞、迪沃·拉斯舞等。所有這些舞蹈,都是表現克里希納和高比族(一種牧族)姑娘們之間的愛情和嬉戲情景的舞蹈。舞蹈的主角是拉塔和克里希納。

拉塔和高比族姑娘們穿一種叫巴尼格的圓圈裙,沒有褶紋,裙子上罩一件薄紗,腰部系一根腰帶,上身穿一件緊身短衣,頭戴薄紗巾和帽子。克里希納穿黃色衣服。他們的服裝色彩,同舞蹈氣氛十分協調,使舞蹈顯得更加婀娜多姿,優美動人。

2.婆羅多舞

婆羅多舞是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傳統舞蹈,為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印度學者認為,這個舞蹈淵源於北印度的雅利安文化,但在南印度得到了發展和完善。婆羅多舞在南方的發展,與南方各廟宇里的神奴有密切關系,傳說仙人婆羅多是這個舞蹈的祖師。

關於婆羅多舞的來歷,說法不一,但不管哪種說法,都與阿周那有關。有一個故事說,在阿周那寄居他鄉時,他把這個舞蹈教給了摩德斯耶(維拉特)國的公主烏特拉。後來,這個舞蹈又從維拉特(今天的齋普爾)傳到全印度;另一個故事說,阿周那在羯陵伽國京城馬勒格·巴登摩時,把這個舞蹈教給國王吉特拉瓦亨的女兒吉特朗格達(她後來同阿周那結了婚)。所以在南印度,一般認為,吉特朗格達後來當了神奴,阿周那回國時,她沒有和他一起走。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個舞蹈是由泰米爾納德邦著名的民間舞蹈古拉溫吉舞發展而來。古拉溫吉是一個流動的山族,他們在全邦范圍內活動,靠看手相和跳舞賣藝營生,他們跳的舞就叫古拉溫吉舞。古拉溫吉舞比婆羅多舞簡單,但是很受歡迎。

啞演是婆羅多舞的特點,通過身體各部分的動作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諸如戰爭、愛情、仇恨等等。它需要道具,戴各種面具表達不同故事也是此舞的一大特點。婆羅多舞一般由格爾納塔克音樂伴奏。阿爾利布琴一響,演員並攏雙腳,兩手向頭上方伸去,然後隨著幕後傳來指揮演員動作的樂器聲,演員用頸部、嘴、眼睛、雙手及身體其他各部分的動作和表情,自如地表現各種思想。

3.格塔克里舞

格塔克里舞是喀拉拉邦最有名的舞蹈,也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格塔克里舞實際上是一種故事性很強又獨具特色的頌神舞。大詩人瓦拉多爾稱格塔克里舞為「藝術的皇後」。把故事、詩歌、音樂、舞蹈。表演和繪畫巧妙地結合起來,是格塔克里舞的一大特點。

格塔克里舞通常在廟會期間於夜晚演出,劇中所有角色均由男子扮演。表演的形式是啞演,但有敲打樂器伴奏。舞中的故事情節,用朗誦詩的形式表達。詩句都是梵語化的馬拉雅拉姆語,一個人在幕後朗誦。演員身軀的姿態和手勢,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通過雙腳跳動的快慢,兩手和十指的各種動作以及眼睛、鼻子和嘴唇等的不同動作和表情來表現詩句的內容。演員們只表演不說話。優秀的格塔克里舞演員,十分精通身體各部分的動作和表演技巧,他們只用眼神就可以表現各種思想感情,用眼睛轉動的快慢,表現圓圈,阿拉伯數字「8」等。他們表演天鵝、蛇和猴子等動物的動作,形象也非常逼真。他們甚至可以用半邊臉表演憎惡和憤怒,用另一半臉表演高興和歡樂。

面部化妝在格塔克里舞里佔有重要地位。這種化妝,是一種特殊的繪畫藝術,經過化妝的面部,有助於表現舞蹈的各種思想內容。他們用米粉熬成的稠漿糊,塗在面部,根據角色的不同,再塗上綠色、紅色和黃色等五種顏色,正面人物臉上再塗淺綠色和白色;反面人物臉上塗幾層粉白色,鼻子四周塗紅色,眼睛四周塗黑色,佩戴紅胡須;女角在黃色和淡紅色的底色上,塗一層白色。

格搭克里舞,一般都取材於《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兩大史詩,但是現在也有人用它作為政治宣傳的手段。

格塔克里舞蹈藝術,一般人不太容易欣賞,但是在喀拉拉邦,人人都能領會它的藝術美,而巳城市鄉村都會演格塔克里舞。

4.克塔克舞

克塔克舞產生於北方邦的首府勒克瑙,是北方邦和拉賈斯坦邦的著名舞蹈,也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

克塔克本是一個種姓,專門從事舞蹈,以賣藝為生,他們所跳的舞叫克塔克舞。克塔克舞原是一種宮廷艷情舞,在封建帝王時代,專供王公貴族茶餘飯後消遣。現在成為大家皆跳的舞蹈。

克塔克舞男女均可表演。內容主要是表現克里希納與拉塔的愛情故事。克塔克舞演員的腳上系有許多小銅鈴,演員隨著鼓聲的變化而發出不同響聲,時而鏗鏘有力,繁音流瀉;時而細碎悅耳,娓娓動聽。隨著鼓點和音樂用身體各部分的動作和面部表情,表現各種感情,所以有人稱它是表演各種體態的舞蹈。目前這種間蹈大多出現在銀幕上和舞廳里。

印度除古典舞蹈外,各地還有許多著名的民間舞蹈。印度的民間舞蹈歷史悠久,在古典文獻《夜柔吠陀》和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中都有記載。有些是屬於宗教性的,有些是屬於季節性的等等,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各具特色,深受群眾歡迎,所以有些民間舞蹈能夠世代相傳。現擇要分述如下:

彭戈拉舞,是旁遮普人在豐收季節跳的一種慶豐收舞。舞者不拘老幼,任何人都可參加。只要有塊空地,一群人聚在一起,敲起鼓,便可跳起來。開始是沿圓圈跳,新來者可隨時加入,而不會打斷舞蹈的連續性。鼓手站在場地中央,舞者圍著鼓手轉圈。鼓者擊一會兒鼓,便把鼓槌向上舉起,跳舞的人看到舉起的鼓槌,便加速步伐,越跳越快,全身也隨著快速抖動,並且一隻腳著地,舉起雙手,不斷跳躍轉圈。跳到高潮時,他們雙手擊掌,不時發出「巴萊!巴萊!」或「嗬!嗬」的喊叫聲。喊聲異常威武雄壯,舞蹈歡樂活潑,跳的人常常樂而忘形,看的人也往往手舞足蹈。高潮過後,就變為慢步舞,隨著悅耳的音樂,用一隻腳緩緩地跳。這時其中一個人突然用手蒙住左耳,唱支歌,大家又立刻像起初那樣狂舞起來。如此快慢相間,反復幾次,跳的時間可長達幾個小時。熟練的彭戈拉舞演員甚至能做出十分復雜的雜技動作,例如軀干接近地面,脊柱後仰或者一個跳舞者站在他的肩膀上,他則屈膝跪著跳舞。由於彭戈拉舞沒有嚴格的規則,它給人們一種新鮮、自然和充滿活力的印象。這種舞的動作明確無誤地體現了旁遮普邦人的男子漢氣概。

彭戈拉舞有幾種,其中主要有魯迪舞、秋莫爾舞、糾格尼舞等等,彼此略有區別。這種舞技巧高超,隊形多變,無矯揉造作之感。用音樂和手鼓伴奏,旋律優美,和諧有致,而且自然感人。

舞者的服飾是頭上纏時髦的頭巾,下身圍條漂亮的圍褲,上身穿一件絲織寬衣,衣上染著藍或深紅顏色,絢麗奪目。腳上系有腳鈴,舞者足部的動作熟練,伴隨著音樂、手鼓和腳鈴有節奏的響聲,生動地表現出勤勞、勇敢的印度人民對生活的熱愛;那愉快的曲調和靈巧、優美的舞姿,以及那豐富的表情,體現了印度人民戰勝自然,獲得豐收的決心與樂觀精神。

格塔舞,是旁遮普邦最古老的舞蹈。「格塔」的意思是擊掌。從前跳格塔舞是為了取悅天神。今天在人們結婚等喜慶活動時也跳這種舞蹈。

格塔舞非常簡單,然而舞姿動人。這種舞通常是在月夜跳,舞者先圍成一圈,然後隨著急促的鼓點,逐步把圓圈擴大。這時,有三四個人走到圓圈中央開始起舞。他們邊跳邊唱,起著領唱作用。他們唱的歌叫塔拜或巴德,每次唱到最後一句時,其他人一邊拍手,一邊重復唱一次,如此反復,直到結束。

格塔舞一般是婦女跳的舞蹈,男子也可以跳,但是要和婦女分開,另外圍成一圈。只有慶祝結婚時,男女才可以共舞。

秋莫爾舞(即狂舞),是男子跳的一種舞蹈。雖然不像彭戈拉舞那麼著名,但在旁遮普的廣大農村也很盛行。因為它是與農業節日有關的舞蹈。這種舞蹈任何時候都可以跳。它和格塔舞類似,跳時先圍成圓圈,在鼓聲伴奏下,有時男子每人各持一短棒,相互有節奏地敲擊,轉圈跳舞。跳秋莫爾舞的人,頭上要系一種帶纓絡的華麗頭巾,穿白色圓領長衫,披各色布單,布單兩頭系在左腰,色澤鮮艷的寬邊下衣一直籠到腳面,腳穿軟鞋。秋莫爾舞十分優美動人,一跳就是三四個小時。

另外,喀喀舞、魯遞舞等,都是盛行的女子舞蹈。

波瓦依舞,是古吉拉特邦的一種著名民間舞劇、形式很特殊,舞中有音樂、舞蹈和戲劇表演,與歌舞劇相似。角色全由男子扮演,觀眾也全是男的。

表演波瓦依舞劇是袍吉格族、納耶格族和迪拉格爾族的祖傳職業,他們組成歌舞劇團,串鄉走村,四處巡迴演出。尤其在九夜節時,一定要表演皮瓦依舞,以迎接波瓦依神母(即難近母),這就是舞劇名字的由來。

這種舞劇沒有舞台,在露天廣場或廟宇的庭院內演出。不過演出時,需要在庭院或廣場里放一個難近母神像,並在像前點盞油燈。演出常常從頭天晚上持續到第二天清晨。每一個波瓦依舞分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個斯旺格,每個斯旺格有一兩個角色,表演某一個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或社會人物。舞劇中往往夾雜一些諷刺性的笑話,用以達到某種揶揄目的,很有意思,深受人們的歡迎。

格爾巴舞屬於敬神舞,是古吉拉特·邦最受歡迎的民間舞蹈。它有兩種形式,即「格爾巴」和「格爾比」。格爾巴舞是女子跳的,格爾比舞是男子跳的。

婦女跳格爾巴舞時,把點著燈的陶罐或某種農作物的青苗放在舞場中央,然後圍成圓圈,頭頂帶孔點燈的陶罐,在伴唱聲中,盡情舞蹈,以表示對大地母親祈禱。此舞別具一格,由於頭頂帶孔點燈的陶罐,隨著身體的擺動發出閃爍的燈光,如同鑽石一樣美麗,燈光照出的影子也特別好看。過九夜節時,婦女們尤其喜歡跳格爾巴舞。美麗的姑娘們頭頂點燈的陶罐,成群結隊地跳著舞前往各家,邀請大家前來參加跳舞。連續九天的節日期間,處處是舞蹈,家家有歌聲。除了敬神性的節日,如在克里希納降生節、羅摩誕生節外,其他一些節日也可跳這種舞蹈。春節、姑娘節、寡婦節等節日,也跳格爾巴舞。

格爾比舞是在九夜節時,男子們為紀念難近母神而跳的一種舞蹈。其他時間一般不跳這種舞。舞場的布置和跳法,同女子跳的格爾巴舞一樣,只是男子跳舞時,頭上不頂陶罐。跳格爾比舞的人,上身裸露或穿帶花邊的古式長衫,下身穿一條拉賈斯坦式的褲子。

拉斯舞,是古吉拉特邦另一種著名的民間舞蹈,歷史悠久。這是一種男女混合舞,有三種形式,即登得·拉斯格(棍子舞)、達爾·拉斯格(擊掌舞)、拉黑德·拉斯格(表演舞)。登德·拉斯格舞(棍子舞)在北印度尤為流行。在秋月節時,處處都可以看到跳這種舞的場面,其他節日時也有跳這種舞蹈。從前,拉斯舞只是表演黑天神的生平事跡,只唱與黑天神有關的歌曲,今天歌詞內容有了變化,也可唱其他歌曲。跳拉斯舞時,服飾打扮沒有一定之規,一般女的穿寬上衣和裙子,男的穿長衫或瘦腿褲,有時要有一個演員打扮成黑天神的模樣。

『叄』 印度的音樂有哪些特色

西孟加拉、馬哈拉施特拉和安得拉等邦的民歌都富於地方特色因而十分著名。印度民間音樂的音域十分寬廣,許多民間歌曲可以達到三個八度。

『肆』 音樂會的演奏形式有哪些

狹義的音樂會是以音樂為主呈現的舞台表演會,一般與帶故事情節的劇目表演相對。音樂會的形式包括交響/管弦樂、各種樂器獨奏,各種樂器重奏室內樂,各種獨唱、重唱與合唱,音樂會可以涉及各種風格。此外,現在還有多媒體新視聽音樂會,增加感官享受,但是主體還是音樂會。廣義的音樂會可以是歌劇、舞劇、音樂劇。

『伍』 印度音樂特點

解開你最神秘的等待—印度音樂之夜,即將於12月9日在半度雨棚揭開神秘的面紗,先帶朋友們了解一下演奏家是如何品評印度音樂的。

(圖為當代最傑出的Tabla大師Zakir Hussain在孟買的音樂會,兩位打擊樂大師的「對陣」。每年2月我都會去這個音樂節。)


初聽印度古典音樂,一定大為此中的絢麗的技術,華麗的鼓點,和機智的即興所震撼,特別如果是身臨現場的話,觀看到音樂家的演奏行為,尤其令人振奮。但我覺得其他音樂類型,比如爵士樂,也有毫不遜色的同樣的特徵。


那為什麼印度音樂令我覺得格外好聽呢?是有什麼更加特別之處呢?有人說,我感覺它很「神秘」。我覺得這還真是一個完全不能表達出確切意思的,但在此處很確切的詞。

第一:我覺得就最整體的層面來看,傳統印度音樂雖然是一種演奏和娛樂,但最終極來說,這種藝術形式是一種美學的表達。是一種令演奏者和聽眾對於「美」的一種經驗。而這種體驗通過樂器、聲音、節奏、技術、情緒等等手段作為媒介。就像吃迷幻蘑菇,蘑菇本身不是主體,而蘑菇激發的體驗才是重點。從這個角度來說,演奏家的技巧、人格處於一種謙卑的地位,他們服務於一種美。

第二:Tanpura——Drone效果。Tanpura這個傳統的印度音樂,通常有4到5根弦,沒有品,只彈奏空弦。這個樂器的作用就是持續製造一種不間斷的聲音效果,通常的音建立在主音和屬音上,但也要根據不同Raga而定。

看到一句很厲害的話,分享一下:

"Of all harmonic devices, it [a drone] is notonly the simplest, but probably also the most fertile".「所有的和聲性樂器中,Drone絕不是最簡單的,反而是最富饒豐滿的。」來源:van derMerwe, Peter(1989).Origins of the Popular Style: TheAntecedents of Twentieth-Century Popular Music, p.65. Oxford: ClarendonPress

非常贊同!Tanpura製造的一個充滿泛音的聲域,就像一個神秘的結界,樂器在這個保護場中如泉水般流出來。

第三:Meend。這個是一種在傳統印度音樂旋律中最有特徵的一種技術。就是從一個音高緩慢或者快速的流動到下一個音高。這種技法在弦樂、彈撥樂中都有。但我覺得,這種技術在人聲中的效果最好。或者說,人聲在印度音樂旋律方面最有效果。人聲具有滑動的能力非器樂能及,在音量上、速度上、運動方式上極度自由。聆聽一條旋律中的Meend,就好像音符之間在游動,光影在變幻。

因此,我細細思索了一下,我覺得首先吸引我的是這種音樂傳達了一種精神力量,這是一種人對於美的一種實踐和探索的質朴純粹的追求。在服務於這種「大美」的原則下,用音律raga和節奏tala孕化出的音樂表演藝術,不僅僅體現出非凡的技術,但也必須內化成一種精神力量。


印度人普遍熱愛音樂,尊敬音樂家,甚至連對樂器都是特別尊重。絕不會跨過一件樂器。我想他們是領悟了印度音樂的這種力量把。

『陸』 印度舞蹈 音樂有那些

  1. 其中古典舞蹈有四個,即曼尼普利舞、婆羅多舞,格塔克里舞和克塔克舞。古典舞在當代屬於精英藝術。

  2. 民間舞有彭戈拉舞、格塔舞、秋莫爾舞(即狂舞)、波瓦依舞、格爾比舞、拉斯舞。民間舞偏向於大眾娛樂。

  3. 寶萊塢舞蹈,又稱電影舞蹈,是今年印度新興的一種舞蹈。偏向於大眾娛樂,

『柒』 印度音樂有哪些基本特點

印度音樂是種線性、旋律性的音樂,沒有和聲的概念,旋律非常精緻,大量使用微分音(小於半音的音),印度音樂有著自己特有的音律(把一個八度音程分為22個微分音)音階,調式,記譜法。

實際上,印度音樂中音高只是個相對概念,它沒有固定的「DO(哆)」音,而且也沒有嚴格的記譜方式,所有的音符的高低都以曲子的中心音(主音)來確定。旋律的音型被稱為「Raga」,通常由五到十個音符組成一段旋律,學習印度音樂的學生必須記住大量的"Raga」,用來作為旋律組織和靈感啟發的素材,實際表演時選擇一段作為旋律即興的基礎。

『捌』 印度民間音樂的種類和特點

我知道這里很少有人會一下子從頭到尾去聆聽一段長達一個多小時的raga,所以普及印度音樂只能慢慢來。印度音樂大概分為以下幾種重要的形式:印度古典音樂、Folk music、film music、Bhajans、Ghazals等等。

印度古典音樂主要分為兩個派別:北印度的叫做Hinstani,南印度的叫做Carnatic(或者Karnatak)。從北方的Kashmir(克什米爾)到西部的Punjab,再到東部的孟加拉和阿薩姆,最後再到南方的Maharashtra和north Karnataka都受到Hinstani(北印度音樂)的影響。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獨立前,他們受到北印度音樂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雖然在這半個世紀期間,這種影響已經被削弱了。而Carnatic(南印度音樂)主要在南部四個邦Karnataka,Andhra Pradesh, Tamil Na以及Kerala(喀拉拉邦)。北印度古典音樂和南印度古典音樂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北印度音樂受到伊斯蘭教的文化的影響非常大。而南印度古典音樂則更多地保留了印度教的文化。

Bhajans(拜贊歌)是一種崇神歌曲,印度人認為在吟唱Bhajans時,聲音所產生的能量可以被人的身體所接受。有包括ram Bhajans,krishna Bhajans,shiv Bhajans,hanuman Bhajans,lakshmi Bhajans,rga Bhajans以及一些其他的類型的Bhajans。

Folk music則是指印度的民間音樂,因為印度的種族差異導致了隨著地域的不同,印度的民間音樂有著非常大的不同。象一些婚禮葬禮上的音樂,而象在印度的Andhra Pradesh地區,父母或者長者對於年輕人的性教育也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民間音樂來實現的。

而Ghazal原來是來自波斯的一種詩歌形式,傳到印度後印度人開始用烏爾都語來創作,在18世紀又被配上了Khayal,於是形成了這種詩歌吟唱。象Aasha Bhosle、Abida Parveen等等著名的歌手都唱Ghazals。

印度音樂還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就是非常強大的同化力量。象西方的許多樂器在進入印度後就完全被印度音樂改良,它的演奏方法,技巧完全徹底地印度化。象小提琴、吉他、薩克斯、曼陀林等等。其中小提琴是最著名的。演奏的方式從站立演奏轉變為坐著演奏,拉音階的時候也完全不同,加上了許多的滑音。印度音樂最迷人的一個地方就是裝飾音繁多。

如果你喜歡聽的話。給你一個好的地址阿http://lostsatan.blogbus.com/logs/2004/01/68329.html
有新專輯呢

『玖』 印度音樂的文化特徵&爵士音樂的發展受哪些社會因素的影響(二選一)

樓上說了很多,跟文化聯系不大。
當年這個問題我在網上查了仨小時,關於印度音樂的資料很多,關於文化的資料也很多,音樂與資料聯系就不多見了。
看來還是最好自己研究自己琢磨。

這的確是個難題!

閱讀全文

與印度音樂會有哪些形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月份中國進口伊朗多少石油 瀏覽:704
印度大飯店怎麼吃飯的 瀏覽:320
中國現在修建的最大水電站是哪個 瀏覽:95
為什麼印度人炒菜用鋁鍋 瀏覽:67
英國王朝機票怎麼回國 瀏覽:170
越南哪裡有方便麵 瀏覽:89
中國哪個城市的初中最多 瀏覽:707
伊朗信什麼宗教 瀏覽:130
印尼斗魚吃什麼飼料 瀏覽:124
印度大壩為什麼倒塌 瀏覽:124
有什麼越南歌好聽的 瀏覽:390
越南古井酒多少錢 瀏覽:239
印度哪些地方有暴雨 瀏覽:58
印尼疫情主要出現在哪裡 瀏覽:473
中國的護照如何在越南辦理 瀏覽:382
英國人算數為什麼要畫線 瀏覽:783
英國革命的後果是什麼 瀏覽:745
南京到越南有多少公里 瀏覽:27
中國養殖貂的上市公司是哪個 瀏覽:258
衣服上有印尼怎麼處理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