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人沒消費能力的比例太高了,不如出口東南亞,印度,這些地方有些人是非常有消費能力的
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一大單一消費市場,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僅次於歐盟。
中國企業必須出海的原因是在很多產業裡面中國的產能已經超過世界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國內市場根本消費不完。
很多人在家裡隨便敲敲鍵盤就以為中國人真的很窮很窮,然而簡單的翻一翻統計數字,就會看到另一個令人目眩的中國。
在中國家庭中最大的消費莫過於房子了吧?那麼中國一年賣掉的商品房是多少呢?1700多萬套,這個數字其實還不是高峰期,前幾年最高的時候超過2200萬。
單說這個數字你可能沒有什麼感覺,其實和其他國家對比一下才能看出差距:印度目前一年才賣掉10萬出頭的商品房。剛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我也以為是數據有誤,結果很快就看到另一個數據:印度目前在建的商品房總共才50多萬。如果同樣問美國的數字是多少,大約是800萬。
再看汽車的消費量,中國去年雖然大幅度下降,但還是有2500多萬,印度呢?200萬。
當然了,一定會有人說中國人為了買房子耗盡了六個錢包,很多人都買不起房子了。那麼接著看統計數據:二十年來中國人的家庭儲蓄率從45%左右一路下降到35%左右,看起來確實下降很厲害。但數據這種東西就怕對比,印度在這二十年裡面從35%左右竟然下降到了12%左右。
什麼意思?中國人買了相當於印度人一百多倍的房子和十多倍的汽車,結果家庭存款下降的比例仍然比印度少很多。至於美國人?美國人的家庭存款早就耗幹了。買房子除了消耗積蓄,還消耗貸款。目前中國人房貸佔GDP大約50%,印度20%,美國80%。中國的房貸確實比印度要高,但是:那可是一百七十倍的房子啊。
實際上所謂買不起房子,現在一般指的是在大城市買第二、第三套住房,或者學區房。絕大多數中國人在家鄉是有房的,或者父母是有房的。中國人的自有住房率超過了90%這樣一個恐怖的數字。在我身邊來講,我住在二線城市,我自己是三十多歲才買了第一套房,但是現在新入職的年輕人,哪怕職位比我低很多,也大概在20來歲就買房了。
為什麼我講房子的問題講了那麼多?
首先是中國人的住房消費已經基本上走到盡頭,房子已經過剩了。剛需這種概念游戲已經玩不下去了,當然房子還會漲,只是不會漲那麼快了。不過別說我沒有警告過,再過十年,二手房都是很難賣出去的了。賣不掉的房子只是數字,不是財富。
不過,有房子在手上,中國人的消費能力才能真正得到解放。房子不愁了,才會考慮其它的消費問題。至於東南亞、印度那些地方。我前面已經說過了:我們消費了印度人一百多倍的住房和十多倍的汽車,結果沒能抽干中國人的存款,反而抽幹了印度人的存款。家庭財富的差距如此鮮明,消費能力的差距有多大,不妨想像一下。
② 印度駐華大使館招聘中文翻譯月薪4975元人民幣,印度很窮嗎
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百姓過日子,也就是掙點工資,為這些生活必需品買單。當然,如果工資有所剩餘,再存一點錢,那就更好不過了。只不過,這種希望對於印度民眾來說,真的太奢侈,不要說存錢,就是夠吃已經不錯了。為什麼?因為掙得實在太少,完全不夠花呀。
其實,通過這樣的對比,我們就明白了一個事實,印度掙得錢少是因為人工太便宜,廉價勞動力太多了。可能小項的消費確實很便宜,但真落實到住房這樣的大事件時,普通月收入幾百塊的人家,根本就不可能提上生活目標的議程上去。所以,印度民眾的幸福感,那才是真正的泡沫幸福呢,說破就破呀。
③ 在印度尼西亞買房子要多少錢
這個問題問得太寬泛了。就以我所在的雅加達為例,市中區繁華地帶公寓均價大約人民幣:1.5萬/平米(按照1:1865匯率計算),房子(帶土地),一套2層小樓大約100萬人民幣。希望對你有幫助。純手寫,實地經驗!
④ 請問一下去印尼雅加達自己租房子,一個月要多少錢啊
看你要租什麼房子,住幾個人,一個人住的話租個一居的公寓就夠了,租金要看室內設施等情況摺合人民幣1500塊左右/月,兩居的2000塊左右/月,三居2500塊/月。地址在雅加達西部gajah mada街的gajah mada公寓。聽說大概是這樣,沒在那裡租過房子,我住的地方比較貴,雖然也是公寓,但是要求年付的,三居,年租5萬左右。
⑤ 真實的印度是怎樣的,可以從教育,衛生,房產,經濟以及貧富差距等方面說下嗎
1、印度實現免費醫療制度。無論是上至心臟病,下至感冒牙痛等,都可以在豪華的印度醫院里接受免費治療,治療期間還有標准為10美元/日的營養補貼,也就是說住院期間的飲食支出也是全免的。而且患者還可以為世界的醫學研究提供個人的治療情況,為世界醫學事業作出貢獻。
2、印度實現免費的教育制度。在印度,所有適齡兒童都必須強制入學接受教育,但是並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學校方面還提供免費的午餐。而且這個免費教育的范圍是從幼兒園到大學。為了鼓勵一些外來移民和印度的少數民族入讀普通的學校已融入印度社會,政府還對此有補貼。完善的高等教育:印度的高等教育體系承襲英國的高等教育制度,是人類最完善的高等教育制度。印度理工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理工大學,在美國和印度的教育界有「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到麻省理工來的」的說法。
3、印度實行民主選舉制度。所有的議員、官員(包括總理、總統)都由選舉產生,每隔四年舉行議會選舉。每到這個時期,印度都會有十多億人前往投票站投票,填寫選票之後,虔誠的印度人還會把選票回執戴在身上,因為印度人民相信,有選票庇佑,出入平安,能治百病。
4、印度經濟發展迅速。目前印度是金磚四國里發展最好,經濟結構最完善的。現在印度已經建立起完善的工業體系,在化工及鋼鐵方面均為世界第一,例如世界第一的鋼鐵企業安賽樂米塔爾。在制葯和IT技術方面也僅次於美國,遠遠超越以低端製造業為主的中國和依賴資源出口的俄羅斯與巴西。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實現自由經濟貿易制度,在印度是除非是公共事業行業之外是沒有國企的,所以印度最大的企業都是私營企業如塔塔、信實、威普洛、旁遮普等。而且印度政府的立場是支持內資,限制外資。所以即使華為這樣擁有技術和價格優勢的中國企業,在印度也發展困難。
5、印度發展從來不搞先發展後治理的模式。上世紀印度獨立時,美國著名化工大王杜邦拜訪印度向尼赫魯總統建言,在印度開設化工廠。但尼赫魯總統拒絕了,他說,潔凈的恆河水是印度人的母親河,絕對不能有一絲污染。60年來印度從來沒有化工問題,並且建立了以機械、鋼鐵、生物技術、IT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工業。
⑥ 直擊印度孟買最大富人區,被當地人喻為小上海,富豪程度難以置信
近幾年來,隨著印度 旅遊 熱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喜歡到印度這個神秘的國度 旅遊 ,很多人都想到印度看看,現實中的印度到底是什麼樣子?在很多人眼裡,印度一直是貧窮、落後、臟亂差等印象,但每當去過印度的人,都會有相同的感受。
印度由於貧富差距極大,常常被人們看作「一半天堂一半地獄」,今天,就帶大家走進印度,走進印度最大的商業城市孟買。
在印度人眼裡,孟買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也是印度人嚮往的城市,孟買夢就是印度人的夢。孟買土地面積600平方公里,總人口為2100萬人,人口密集程度超乎人的想像。孟買不僅有印度最大的富人區,這里也是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最集中的地區,還有著亞洲最大的貧民窟。
可以說孟買是一個富豪與貧民共存的大城市,極度奢華的上流階級人士和貧苦落後的貧苦人們共同生活在這座城市。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一邊是低矮破敗不堪的土瓦房,一邊看到超現代化的花園洋房和別墅,而且貧民窟和富人區僅僅一牆之隔。
孟買的達拉維貧民窟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目前這里一共生活著300多萬貧民,這些人共同居住在一個密密麻麻的區域,他們在這里生活、居住,以及在貧民窟里工作。而距離貧民窟不遠就是孟買最大的富人區,在這片最大的富人區里也是上層階級人士最集中的地方,他們不是富豪,就是高端技術人才,通常也都接受西式化的教育。
這里每一戶住宅都是好幾層的大別墅,建築裝修十分講究。每棟別墅都有自己的院子,而幾排別墅組成的區域外圍還會有圍牆,也有鐵絲網等防護。除此之外,不少別墅的主人都配備有好幾名傭人、司機,門外還會有一個私人保安,除了負責給主人進出的車輛開大門之外,還要守護這座房子的安全。
據了解,印度首富花10億美元打造的全球最奢侈的豪宅就位於這片富人區,豪宅整棟樓一共27層僅住6口人,而服侍他們的傭人就多達6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富人區里女人的地位絲毫不低於男性,她們從小接受西式教育,衣食無憂,長大後紙醉金迷、奢華無比。在多數印度富貴女身上,常常佩戴者各種金銀珠寶。看到這里,難怪印度人把孟買看作是中國的上海,把富人區比喻為小上海。
直擊印度孟買最大富人區,被當地人喻為小上海,富豪程度難以置信。
⑦ 印度富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當地貧富差距有多大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這里是天堂和地域的結合體,為什麼這么說呢?那是有原因的,貧富差距可謂是印度這個國家的一大特色了,種姓制度的存在才造就了印度現如今的狀態。很多人對於印度的印象都是臟亂差且貧窮的,畢竟有很多的報道都是講了這個國家的社會狀況,很多都是印度偏窮的一面。
孟買這座商業化城市是很多印度人的夢想之地,在很多印度人眼裡,孟買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都想著躋身上流社會,擺脫自己的貧窮,走進這座大型都市,印度的另外一個城市首都德里也是同樣的豪華。
不得不說印度也是有著很豪華的地方,也是有著經濟很發達的城市的,看過這篇文章不知道有沒有改變你對印度的印象呢?
⑧ 印度為什麼搞不起房地產
印度雖然國土沒我國大,但可供居住的土地還是很多的。印度沒大力搞房地產,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一個原因是,印度土地私有化。
⑨ 堪培拉留學租房大概多少錢
兩種方案
PlanA 寄宿家庭 包吃包住一個月1200刀左右
PlanB 租房子 city租單伏攔人學生公寓大約200刀/week 合租House的話平培廳渣均一個周150刀左右,一個月600刀
至於包不包水電網之類的需要自己考察了配悄,情況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