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三傑是哪三位甘地,泰戈爾,另一位是
拉伊、提拉克、帕爾三人是印度國大黨的傑出的民族運動領導人,先後參加過「梵社」,創辦進步報刊,宣傳爭取自由、擺脫英國統治,宣傳民族主義思想,為印度的獨立自由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因此人們將他們稱為「印度國大黨三傑」。
1.拉伊(1865~1928年):
出身於旁遮普的知識分子家庭。曾任律師和記者,創辦過《旁遮普人》等多種報刊。1882年加入「雅利安人協會」,後成為國大黨激進派領導人之一,被譽為「旁遮普之獅」。他認為印度只有通過爭取自由的斗爭,才能徹底擺脫英國統治,而不是靠乞討和恩賜,由於其言論觸犯了英政府當局,曾多次遭到逮捕。1907年從緬甸獲釋返回印度,1914年赴英、美等國訪問,在美組織「美國印度人自治同盟」。1919年回國,次年在加爾各答特別大會上,當選為國大黨主席,支持「聖雄」甘地的不合作運動。1928年領導抵制西蒙調查團的斗爭,在遊行中與警察發生沖突不幸身亡。著有《雅利安人協會》、《青年印度》、《印度的政治前途》等。
2.提拉克(1856~1920年):
國大黨小資產階級激進派領袖,歷史學家。出身於馬拉塔族婆羅門小地主家庭。曾經學習法律。1880年在浦那開辦新英語學校。1881年創辦《月光報》和《獅報》,揭露殖民當局的暴行。1884年參加創建「德干教育協會」,1893年和1895年先後舉辦紀念印度甘奈希神節和馬拉塔民族英雄西瓦傑慶祝會,以喚起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識。1900年前後在國大黨內組織和領導激進派,積極參加1905年開始的反英斗爭。主張用暴力推翻英國殖民統治,實現完全獨立。但強調印度教傳統,迴避農民土地問題,維護種姓制度和落後的風俗。1908年被殖民當局逮捕,判處6年徒刑。他被判刑後,孟買工人曾以總罷工進行抗議。晚年趨向於「穩健派」,接受印度自治主張。1916年建立印度自治同盟,同年與真納締結《勒克瑙公約》。主要著作有《奧里安神》、《薄伽梵歌中的奧秘》等。
3.帕爾(1858~1932年):
出身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曾創辦在《新印度》等多種報刊,國大黨激進派領袖之一。主張抵制英國殖民當局,提倡國貨和民族教育,宣傳自治、自產。領導了1905年民族運動,反對分割孟加拉。1907年入獄,半年後獲釋,前往英國。在英國任《印度自主》和《印度學生》的主編。晚年趨向溫和,反對民眾的暴力運動,反對甘地的不合作運動和哈里運動。著有《新精神:國民生活的聖禮》、《印度氏族主義的精神》、《印度的心靈》等。
Ⅱ 評價印度英雄甘地
甘地主義的核心卻是其為印度民族解放斗爭提出的真理與非暴力學說。而對強大的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他提出的唯一斗爭武器就是堅持真理與非暴力。,「真理是神」實際上是把印度各種各樣的宗教信仰「眾神歸一」,把宗教的神與現實中的理想揉和在一起,用人民大眾熟悉、了解的語言和形式,喚起人們在真理的旗幟下不分種族、宗教、教派、種姓團結起來,勇敢無畏地追求真理。這無疑是印度資產階級藉以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吸引群眾參加反英斗爭的有效武器。同時因為它提倡非暴力,不僅適應了英國殖民統治下人民被剝奪了武裝的權利,一直受宗教成見麻痹的現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披著議會民主制外衣、富於統治經驗的殖民者接受;不僅能發動群眾,又能始終把群眾運動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因而很適合印度民族資產階級在「一戰」和十月革命後印度民族獨立運動蓬勃興起,無產階級世界革命高潮來臨的時代條件下,既希望利用群眾的反帝斗爭以實現自身的政治經濟目標,又要防止工農運動的深入發展危及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幾度洶涌澎湃,雖歷遭挫折,卻歷久不絕,並最終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大勢所趨的形勢下,迫使英國殖民者撤出印度,應該說,甘地主義在這一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甘地把非暴力作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則,明顯地具有種種弊病和缺陷,對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如絕對的非暴力不可能實現;貶斥一切暴力,給群眾運動制定清規戒律,不準越雷池一步,必然束縛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果只要發生暴力就停止運動,必然挫傷士氣,喪失革命時機,延長革命過程;群眾性自苦和自我犧牲,總有時間和環境的局限性;在反革命暴力的鎮壓下,徒手的抵抗只能是無謂的犧牲;注重小處著眼,認為注重手段目的自明,往往導致輕重倒置,目標模糊;非暴力的宗教色彩迎合了群眾的蒙昧落後意識,不利於群眾的真正覺醒;等等。時至今日,人們一般都承認,甘地是印度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他對印度的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功不可沒。
Ⅲ 印度人民在反抗殖民過程中涌現出的民族女英雄是誰
印度民族英雄是一個叫阿克希米·葩依的人。她又叫章西女王。章西是印度中部的一個小城。女王1835年生於印度的貝拿勒斯。在三四歲的時候,她隨從父母前往馬拉塔最後一個首相巴吉·拉奧二世的王府居住,同拉奧二世的養子納納·薩希布和坦蒂阿·托皮結成了好朋友。葩依從小精通武藝,7歲就學會了騎馬。1852年,她17歲時嫁給了比她大二三倍的章西王公甘加達爾·拉奧,成了章西王後。
王公死時沒有兒子,葩依在王公臨死時所生的一個兒子不久之後又死去了,所以,按照當時英國所定的規矩,哪個王公死後,如果沒有兒子繼承王位,那麼就要廢除他的領地,收歸英殖民者所有。但是葩依已經領養了一個兒子,並已經以養子的監護人的身份行使王權了。
英殖民政府不管這些,強行兼並了章西。葩依非常氣憤,曾當著英國官員的面說:「我決不放棄我的章西,誰敢佔領章西,決沒有好下場。」面對英國人的無理行徑,章西人民也全力支持葩依的要求,並表示願意和女王一道,與英國殖民者作堅決斗爭。
1857年,印度爆發了反英民族大起義,全國上下都與英國侵略者展開了積極的斗爭。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德里,勒克瑙,章西等大城市為中心的起義據點。章西人民也在女王葩依的領導下參加了起義,配合其他地方的起義軍抗擊英殖民強盜。德6月4日,女王率領章西起義軍佔領了軍火庫,打死了英國在章西的最高指揮官鄧洛普,並最後重新佔領了章西,7月8日,英軍投降,女王葩依重登王位。在萬眾歡騰當中,女王鄭重宣布:「世界屬於上帝,章西屬於阿克希米·葩依!」女王重新執政後,為了配合印度各地的反英斗爭,葩依率軍南征北戰,沉重地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者。
最後在戰斗中由於英軍人數眾多,且由於叛徒告密,章西女王不幸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