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人做的食物為什麼看起來口味那麼重呢
序言:我們在看印度人做飯的時候,他們無論什麼食材都可以做成一鍋糊糊的樣子。看起來非常不好吃,而且在做菜的過程中喜歡加很多的調料,口味比較重。雖然看起來不好吃,但是印度的許多食物味道都是不錯的。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印度人喜歡吃重口味的食物?
雖然說印度上是大米出口的第二大國,但是印度大米的產量是比較低的。雖然擁有世界上1/10的耕地和良好的日照時間。因為氣候的原因,糧食的收成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現在印度國內仍然有超過2億人處於飢餓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將食物味道做的口味比較重,也會減少飢餓的狀態,同時能滿足更多人的胃口。
Ⅱ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於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你。 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 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
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2)為什麼印度人做菜用很多芝士擴展閱讀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約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 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類型,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里人和安達曼群島的原住民身上,都還可以看到這些特徵。
尼格利陀人長期停留在石器時代,過著最為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在新移民到來以後,尼格利陀人多被他們屠殺、同化,或驅趕到人跡罕至的叢林以及孟加拉灣中的島嶼
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
現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廣闊地帶的蒙達人、高爾人、桑塔爾人和比爾人普遍被認為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他們至今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體貌特徵、生活方式以及語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庫龍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原始澳大利亞人信奉泛靈論。泛靈論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為印度東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幹部落民所篤信。他們輕易不對樹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該邦還擁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
Ⅲ 印度人飲食有哪些特點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獨具特色。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場上還出售各種調料粉,赤、橙黃、綠、棕,五顏六色,至今筆者也沒弄明白這些調料究竟含有什麼成分。
印度飲食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虔誠的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由於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數(82%),牛肉是禁忌,因而,在歐洲市場上價格最貴的是牛肉,在印度是最便宜的,10至15個盧比一公斤,價格之低廉令人咋舌。豬肉也比較便宜,因為穆斯林和高種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豬肉,低種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豬肉。羊肉價格最貴,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每樣菜都燒得爛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黃色。長時間的熬煮使維他命盡失,令人覺得可惜。印度人的早餐已經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幾片麵包,果醬、黃油,但中午飯和晚飯則是地道的印度風味,每餐都有豆子湯。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印度最馳名的一道菜大概是「燉杜里雞」,其名聲猶如北京烤鴨。做法是把雞腿、雞塊沾滿香料,放在爐子里用炭火燒烤而成。出爐時味鮮肉嫩,十分可口。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說起飲食,不得不提一下印度的甜食。印度的甜食可謂「名符其實」,甜得發膩。甜食種類很多,有煎的、炸的、烘的、烤的,一應俱全,但每一道甜食都無一例外地甜得要命。多數印度人都嗜食甜食,印度人容易發胖,大概與嗜食過多的甜食有關。印度人的晚餐也晚得名符其實,最早的在晚上8點左右,晚的在10點左右。吃完飯不久就上床睡覺,不發胖才怪呢。
由於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人也像英國人一樣,有喝午茶的習慣。印度的茶是奶茶,做法是把牛奶摻水煮開,再把茶葉倒進去,煮沸後用小篩子把茶葉濾出,加糖後即可飲用。
roganjosh咖哩羊肉
gushtaba辣肉球加優酪乳
biryani雞或羊肉加橙汁飯
tandoori雞魚等肉加上香料在陶鍋烹煮
kebab印度烤肉串
bhujia咖哩素菜
samba印度煎餅包泡菜及咖哩扁豆
pomfret鮭魚
malai椰汁咖哩蝦
kulfi冰淇淋,印度茶
Ⅳ 印度特產什麼最出名
其實印度的美食大家應該都不是很敢吃來著,到那時印度還是有很多特產是可以去體驗一下的。下面這些就是印度的特產,小編也是比較推薦嘗試一些這些,記得找一些正規的店子的。
1.印度飛餅★★★★
印度飛餅來源於印度首都新德里孟加拉灣大山脈,當地居民常年以筋面,椰槳,黃油,煉乳等製作食物,是享譽印度的一道名小吃,是用調和好的麵粉在空中用「飛」的絕技做成,其風味獨特,製作神奇,薄如蟬翼,外酥里嫩,松軟可口,色澤金黃,品種繁多,內有精心調制的各種餡料。
由於它獨特的工藝,和面對著顧客現做現品,而使人有著很強的感觀,和好奇心加巴地印度飛餅配製秘方奇特、工藝告叢復雜、變化繁多,其特點為:「精、美、優、特」。外形美觀、欣賞價值高、營養豐富,按不同的口味,配製秘方不同,分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營養脂肪、鈣、鐵、鋅等各種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份,色澤鮮艷,金黃而透明,口感脆嫩、醇香、味美、可口,有健胃養脾,益神養血等功效。現場製作品味繁多,變幻莫測。推薦飛餅配咖喱吃。
2.奶茶MasalaTea★★★★
在街邊經常能看到有的鋪面門口放著一口碩大無比的鍋,裡面文火溫著白乎乎的牛奶,上面一半還覆蓋著奶皮,非常香濃。旁邊有很多印度人排隊等候著,一旦牛奶開鍋就可以捧回香噴噴的奶茶。通常飯後當地人會喝一杯加了香料的印度奶茶,也叫馬沙拉奶茶。幾乎通價10盧比一杯,部分地段會貴點。
3.印度手抓飯★★★
手抓飯是印度人十分喜愛的食物,吃時用右手將飯菜反復攪拌和勻,然後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撮起送入口中,手抓飯只限於家裡或非正式場合。
4.拉西Lassi★★★★★
拉西即印度酸奶。舊德里賈瑪清真寺門口的小攤上,裝滿酸奶的土陶罐整齊地排列著,食客用完酸奶就砸碎陶罐,免除了攤主洗碗的麻煩,同時還很衛生。由於印度菜的主菜多為羊肉、雞肉和海鮮類,而且每道菜里洋蔥和咖喱必不可少,在中國人眼裡有點油膩、不好消化,用牛奶製作的醇濃酸奶可以化解掉飯菜。推薦藍城跟金城跟瓦拉納西三家。
5.咖喱羊肉
咖喱羊肉沒吃過!印度人做菜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二十多種調料合成的一種香辣調味品。咖喱羊肉烹調好後,放在餐廳門口一個個亮晶晶的金屬大罐中,下面施以文火慢燉並保溫,濃香也隨之緩緩溢出。全程我沒碰到賣羊肉跟牛肉豬肉,唯一吃過雞肉。聽本地人講有賣肉的,但只有當地少部分吃肉的人知道,都不是公開的,因為大多數印度教吃素。
6.塔里Thali★★★★
塔里是印度最傳統的一種套餐襪慎櫻,將米飯、面餅、酸奶、咖喱、蔬菜、甜點等裝進圓形鋁盤里。Thali裡麵包括:Kheer(有米香有牛奶的甜點)、Chapati
(全麥餅)、Salad(色拉)、Kadhi(豆腐)、Paneer
vegetable(乳酪蔬菜)等。上面霍斯佩特就有介紹這款菜跟餐廳,強推薦,運氣好碰到好的那是很好吃。
7.印式套餐IndiaThaliPlatter★★★
大概是印度最便宜的大餐了。印度每個省都有屬於自己風格的塔利,塔利的通常樣式就是在一個圓盤里放上咖喱的蔬菜或是肉、豆子湯、綠色小菜、酸奶、脆餅、調料醬和米飯。
8.波亞尼燉飯Biryani
波亞尼燉飯Biryani,超級難孝早吃!波亞尼燉飯是以長米搭配羊肉、雞肉、牛肉火彩燉成的飯,也有純素的。菠菜芝士Palak
Paneer這是將菠菜搗碎後加上印度自製的鄉村芝士,是北印度最受歡迎的料理之一。
9.炸三角Samonsa★★★
這是一種咖喱餡兒的炸食,形狀呈三角形,餡料是用土豆泥、豌豆、茴香、辣椒等混成的,有點辣,街邊就可以買到。這個很多攤位賣,還不錯。
10.恰巴提Chapati★★★★
恰巴提Chapati是印度最普遍的全麥面餅之一。其採用沒有發酵的面團製作。吃起來口感較干,比較筋道。大街小巷最常見到的一種面餅。
水果:橘子,葡萄,西瓜,椰子,香蕉,甘蔗等。水果相對種類少,地質乾旱原因,而且水果篇貴。橘子30-50盧比一斤,葡萄80-150盧比,椰子150-200盧比。主要南方水果種類多。
水產類:魚類少的可憐,海鮮更別提了,只有到海邊城市,如果阿等地才有,水產真的很缺乏。
零食類:都是以炸類為主,辣味較多。有一種含在口中的粉末狀咖色,是去火作用的一小包,幾乎每個印度男人都會每天含著。
1.香料MASALA是最受歡迎的奶茶混合香料,各大城市都有售賣,小雜貨店超市都有售賣。咖喱粉感興趣的也可以買。
2.耳飾,手鐲,腳鏈,項鏈,推薦純銀製品。
3.手工類紀念品,手工大理石雕刻,手工真皮製駱駝,其他手工藝產品。手工鞋子,焦特布爾我有介紹的。
4.羊毛披肩,沙麗,SALWAR
KAMEEZ(印度特色整套服飾)與棉質織品。印度的羊毛披肩是名揚海外的特產品,其材質取自喜馬拉雅山區的山羊毛,Pashmina羊毛常被製作成披肩或圍巾,質感細膩,色澤淡雅,優雅大方,輕柔保暖,價格比在歐美等地買便宜很多,因此備受女遊客們的喜愛。沙麗太有印度特色回國很難搭配其他服飾,推薦SALWAR
KAMEEZ它是印度特色整套服飾,含上衣褲子圍巾。
Ⅳ 印度的特色美食介紹 印度有什麼特色美食
印度飛餅
中國人所謂的「印度飛餅」,在印度稱之為「加巴地」,似乎更應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印度人做加巴地時,先利索地和面,捏成一個小圓團,再擀幾下,便放入小平鍋中加熱。在小平鍋旁邊還有一個簡易的小爐子,燃著藍色的火苗,可是上面卻沒有鍋。當平鍋中的餅快熟,有點脹起來的時候,廚師會利索...
奶茶
在街邊經常能看到有的鋪面門口放著一口碩大無比的鍋,裡面文火溫著白乎乎的牛奶,上面一半還覆蓋著奶皮,非常香濃。旁邊有很多印度人排隊等候著,一旦牛奶開鍋就可以捧回香噴噴的奶茶。通常飯後當地人會喝一杯加了香料的印度奶茶,也叫馬沙拉奶茶。
印度手抓飯
手抓飯是印度人十分喜愛的食物,吃時用右手將飯菜反復攪拌和勻,然後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撮起送入口中,手抓飯只限於家裡或非正式場合。
拉西 Lassi
拉西即印度酸奶。舊德里賈瑪清真寺門口的小攤上,裝滿酸奶的土陶罐整齊地排列著,食客用完酸奶就砸碎陶罐,免除了攤主洗碗的麻煩,同時還很衛生。由於印度菜的主菜多為羊肉、雞肉和海鮮類,而且每道菜里洋蔥和咖喱必不可少,在中國人眼裡有點油膩、不好消化,用牛奶製作的醇濃酸奶可以化解掉飯菜
咖喱羊肉
印度人做菜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二十多種調料合成的一種香辣調味品。咖喱羊肉烹調好後,放在餐廳門口一個個亮晶晶的金屬大罐中,下面施以文火慢燉並保溫,濃香也隨之緩緩溢出。
塔里(Thali)
塔里是印度最傳統的一種套餐,將米飯、面餅、酸奶、咖喱、蔬菜、甜點等裝進圓形鋁盤里。 Thali裡麵包括:Kheer(有米香有牛奶的甜點)、Chapati ( 全麥餅) 、Salad (色拉)、Kadhi ( 豆腐) 、Paneer vegetable(乳酪蔬菜)
印式套餐 India Thali Platter
塔利(Thali)是一種印度特色的套餐,大概是印度最便宜的大餐了。印度每個省都有屬於自己風格的塔利,塔利的通常樣式就是在一個圓盤里放上咖喱的蔬菜或是肉、豆子湯、綠色小菜、酸奶、脆餅、調料醬和米飯。古吉拉特邦的塔利的特色是復雜以及甜中略帶辛辣,古吉拉特還是耆那教的大本營,因此那裡的...
波亞尼燉飯 Biryani
波亞尼燉飯是以長米搭配羊肉、雞肉、牛肉火彩燉成的飯,也有純素的。菠菜芝士 Palak Paneer這是將菠菜搗碎後加上印度自製的鄉村芝士,是北印度最受歡迎的料理之一。
炸三角 Samonsa
這是一種咖喱餡兒的炸食,形狀呈三角形,餡料是用土豆泥、豌豆、茴香、辣椒等混成的,有點辣,街邊就可以買到。
恰巴提(Chapati)
恰巴提Chapati是印度最普遍的全麥面餅之一。其採用沒有發酵的面團製作。吃起來口感較干,比較筋道。大街小巷最常見到的一種面餅。
以上就是印度美食介紹,印度十大特色美食推薦。
Ⅵ 印度的美食有什麼特點
印度菜強調食材新鮮,香料更是現磨的,烹調各種辣度的咖喱,極富層次感;大量拌入椰漿和酸奶,以增加醬汁的濃度與香味,也是其特色之一。
印度人在食材的選擇上比較單一,通常只是雞肉、羊肉、海鮮和各類蔬菜;調料雖然種類繁多,但是每道菜都會有一款比較主要的調味料,比如孜然、馬薩拉等;菜餚的烹飪方式也相對簡單,有燒、烤、炒等幾種。食客點餐時,只需選擇食材、主要調料和烹飪方式,印度大廚絕對可以按照你的口味和要求製作出美味的菜餚。
印度菜口味較濃,但愈往北部則口味漸淡,一般食物的烹調法自古以來就受蒙古人的影響。其中最受人歡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是用香料腌過的雞,放入一種印度特製的爐灶上用文火烤,烤到一定火候,即雞肉的芬芳開始溢出而肉汁也未被烤乾時,吃起來十分美味可口。
除了用雞烤之外,魚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烤,一樣的美味可口。還有一道叫做「可馬」的咖哩料理也很受歡迎,是把肉用凝乳泡軟即可食用,味道很特別。
印度還有一種「家常菜」,普通老百姓常常都吃這個,是用一種未切的麵包叫Nan,用來和米飯一起配著咖喱吃,米飯的清香夾帶著咖喱的美味,定能讓你一飽口福。
印度人的主食是麥面餅和大米,每餐都是先吃餅,然後再吃米飯。印度的米飯用名為BASMATI的米做成,是一種世界聞名的米。這種米形狀細長,味道濃香,是由印度的氣候決定的———半年乾燥,半年濕潤。
印度北方菜的味道是微辣的,而到南方,就會覺得菜味很辣,這也是由於南北氣候的差異造成的。
南方植物多,因此盛菜的器具多為芭蕉葉、香蕉葉等植物葉子,很漂亮。
Ⅶ 印度人做菜為什麼那麼愛放香料
印度人都愛做菜的時候放些香料,這個香料亂七八糟的,我們看懂到底是什麼,有一些是我們也會用到的,比如孜然粉這些東西,但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我們真不知道到底是干什麼的,只不過他們做菜的時候就喜歡放這個,無論是做什麼菜呀是炒的還是燉的,還是什麼其他類型的都放。
我們理解不了他們的鄉愁到底是為什麼呢,但一個印度人土生土長的印度人絕對知道每一個香料本身到底是干什麼的,雖然那些東西平平掛掛的從外觀上來看基本都差不多,但是他們自己能記住啊。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對印度這種飲食文化事業太大的抨擊,接受不了他就不去吃就好了呀,又沒有誰強令大家必須要吃印度人做出來這些東西。
Ⅷ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於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你。 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讓襲指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 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
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8)為什麼印度人做菜用很多芝士擴展閱讀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約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 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類型,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里人和安達曼禪做群島的原住民身上,都還可以看到這些特徵。
尼格利陀人長期停留在石器時代,過著最為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在新移民到來以後,尼格利陀人多被他們屠殺、同化,或驅趕到人跡罕至的叢林以及孟加拉灣中的島嶼
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坦配人種維達類型。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
現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廣闊地帶的蒙達人、高爾人、桑塔爾人和比爾人普遍被認為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他們至今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體貌特徵、生活方式以及語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庫龍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原始澳大利亞人信奉泛靈論。泛靈論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為印度東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幹部落民所篤信。他們輕易不對樹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該邦還擁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
Ⅸ 印度人常見的美食他們的分布和當地盛產的農作物之間會有什麼聯系
印度美食之旅:沒有一種「印度」美食。有29個州-每個州都有自己的地形和傳統-國家的食物體驗因地形、氣候、移民模式、貿易聯系、統治者和宗教而異。
印度北部:在印度北部,jalebi麵糊-麵糊炸成圓形或旋轉形狀-是一種很受歡迎的甜味,尤其是配以煉乳和加香料時。
印度北部:在查謨和克什米爾,你會在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像對硫磷(Paratha)這樣的街頭小吃-平面麵包。
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則市場是探索當地香料、蔬菜和街頭食品的絕佳途徑。
印度北部:藏紅花是查謨和克什米爾的一種常見香料,數百年來一直生長在潘布爾鎮。
德里:在新德里,一個小販在做烤盤,這是一種用蔬菜和芝士(農民的乳酪)做的烤盤。
德里:在老德里,你可以在錢尼·喬克市場的狹窄小巷裡找到一些最好的街頭食品。
德里:在眾多的街頭小吃中,尋找由香蕉花和小扁豆製成的油炸薄餅。
德里:在舊德里以外的地方,遊客可以在北部的馬基努-卡-蒂拉(又稱「小西藏」)的住宅區探索藏式美食,比如一種喜瑪拉雅山面湯(一種喜瑪拉雅山面湯)。
印度中部:專業廚師和寄宿服務生阿米特·帕姆納尼(Amit Pamnani),總部位於中央邦,推薦當地主食,比如SEV(一種美味的炸面點心)和dahi vada(酸奶和辣醬覆蓋的扁豆餃子),如圖所示。
印度中部:在北方邦首府勒克瑙,羊肉(用米飯、香料和肉類或蔬菜製成)是餐館和路邊攤上常見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