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戰時期中國遠征軍以及中國駐印軍的最後命運是什麼
印緬遠征駐印軍主力「中國虎」。新6軍的骨幹班底(或者說前身)為新編22師,在編入新6軍之前還是5軍的主力,昆侖關的勝利也有新22師的汗馬功勞,(消滅日軍4000多人,克復昆侖關,一戰揚名,著名劇作家田漢還專門采訪了廖耀湘,稱其為抗戰中的狄青)42年在5軍的建制內參加了印緬遠征,西渡怒江,第一次遠征中主要戰斗為接應200師自同古撤退,打完後也還有7000多人,實力仍存,可惜遠征軍撤退時軍長杜聿明卻不聽廖耀湘建議,嘗試突破日軍阻擊,非要往野人山煉獄里鑽,這一昏招的直接後果就是新22師兵員從進山時的7000直線下降到了到達印度時的不足3000,犧牲超過半數。
『貳』 印緬戰場國軍用了幾個師或軍
第五軍和第七十四軍 一九三六年三月,蔣介石接受徐庭瑤考察歐美軍隊現代化裝備後所提出的建議,在南京成立陸軍交輜學校。一九三七年,在交輜學校基礎上又擴編建成第一個陸軍裝甲兵團,杜聿明任團長。全面抗戰爆發後,杜聿明率裝甲兵團的兩個連參加淞滬會戰。一九三八年,裝甲兵團撤至湖南湘潭整訓,後擴編為第二○○師。同年冬該師又擴編為新編第十一軍。一九三九年一月,番號又改為第五軍,杜聿明任軍長,下轄第二○○師(師長戴安瀾)、榮譽一師(師長鄭洞國)和新二十二師(師長邱清泉)。第五軍是抗戰初期中國唯一的機械化軍。在杜聿明統率下,該軍注意訓練,士氣旺盛,號稱「新軍」,一時蜚聲全國。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第五軍在昆侖關戰役中奮勇搏殺,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坂垣征四郎所部的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殲敵六千餘人,取得重大勝利。此役後鄭洞國調升,帶走榮譽一師,第五軍由廣西移駐雲南,第九十六師(師長余韶)調歸其建制。一九四二年三月,根據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的「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及英方請求,第五軍、第六軍、第六十六軍組成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開赴緬甸對日作戰。三月上旬,第二○○師到達同古,接著便在此與日軍發生第一次惡戰,殲敵五千餘人,在中國遠征軍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由於孤軍深入,日軍兇悍,第二○○師被迫撤退。新二十二師繼而在斯瓦戰役中重創日軍第五十五師團。四月中下旬,第九十六師又在平滿納抗擊日軍兩個師團的猛烈攻擊,雖傷亡甚重,但陣地始終未被敵人突破。因中美英三方在戰略上的矛盾及指揮上的混亂,導致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並於4月底開始撤退。第五軍的第二○○師、九十六師歷盡磨難,撤回國內;而第五軍軍部、新二十二師及第六十六軍的新三十八師則撤退至印度。這次撤退損失慘重,第二○○師師長戴安瀾在指揮部隊撤退中不幸中彈,壯烈殉國。噩耗傳來,舉國悲慟,蔣介石親自為其舉行葬禮。第五軍在出國作戰前共有四萬兩千人,戰斗中死傷七千三百人,而在撤退中死傷竟達一萬四千七百人,其中絕大多數又是在穿越緬北野人山中丟掉性命的,當時的情景實在是慘不忍睹。許多將士後來回憶談起那段遭遇時,仍不免為之動容。七七事變後,在漢口組建第七十四軍,俞濟時任軍長,下轄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師和俞濟時自兼師長的第五十八師。該軍成立後不久就奉命參加淞滬會戰,一戰便名震淞滬,真乃「初生牛犢不怕虎」。在參加完南京保衛戰後,第七十四軍被調至湖北沙市休整,補充乒員。一九三八年,第七十四軍又先後參加徐州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十一月,該軍開赴湘陰、長沙一帶整訓,並擴充為三個師,分別為第五十一師(師長王耀武)、第五十八師(師長馮聖法)、第五十七師(師長施中誠)。一九三九年,俞濟時又率部參加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一九四○年,俞濟時升職,由王耀武任七十四軍軍長,李天霞接任五十一師師長一職。王耀武對蔣介石的提拔感激涕零,立誓要將第七十四軍訓練成紀律嚴明、戰鬥力強、服從指揮的軍隊。一九四一年三月,王耀武指揮七十四軍參加上高會戰,大敗日軍。軍政部長何應欽曾在國民參政會上說,這次作戰是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第七十四軍因作戰有功,政府特頒軍中最高獎旗 ---- 飛虎旗一面,以彰其功,第七十四軍也一時名聲大噪,被譽為「抗日鐵軍」。上高會戰後,第七十四軍又參加了後兩次長沙會戰及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的常德會戰中,該軍表現極為英勇。當時第五十七師固守常德,與日軍血戰十六晝夜。日軍先後使用飛機、大炮、毒氣輪番進攻,第五十七師官兵傷亡殆盡,最後師里所有勤雜政工人員全部上陣,余程萬師長親率衛隊參戰。官兵彈盡肉搏,誓死拼殺,戰場慘烈空前。此役僅五十七師就斃傷日軍萬人以上,再次打出了「抗日鐵軍」的聲威。蔣介石在給余程萬的電文中說:「欣悉我五十七師全體官兵保衛常德,奮勇殲敵,已引起全世界各友邦最大之敬意」。一九四三年五月,周志道接替李天霞任五十一師師長,一九四一年余程萬接替施中誠任五十七師師長,五十八師師長先後由陳式正、廖齡奇接任,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張靈甫又升任該師師長。常德會戰後, 王耀武調升,施中誠接任第七十四軍軍長一職。後施中誠又率部參加了長衡會戰,五十一師和五十八師也表現不俗,真可謂強將手下無弱兵。
第十八軍 第十八軍是陳誠一手栽培起來的,陳誠也正是靠這支軍隊發跡的。一九三○年中原大戰後,陳誠升為第十八軍軍長。但實際上該軍當時只有一個十一師。一九三一年,第十八軍才初具規模,下轄羅卓英的第十一師和周至柔的第十四師。後陳誠以種種借口不斷收編雜牌軍,第十八軍規模最大時曾轄有五個師的兵力。由於陳誠深得蔣介石的寵愛,第十八軍也就備受青睞,其裝備在當時國民黨軍隊中是最先進的。這支軍隊訓練有素,以能征善戰著稱。當時國民黨軍校畢業生很多人寧願到第十八軍當排長,也不願到一般部隊當連長,其名聲可想而知。一九三五年九月,羅卓英升任軍長一職。全面抗戰爆發前,第十八軍下轄三個師:彭善的十一師、陳沛的六十師、黃維的六十七師。一九三七年八月,羅卓英率第十八軍由廣州開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為不辱使命,陳誠惟有忍痛一時,嚴令部隊:只要完成任務,十八軍打光打盡也在所不惜。在作戰初期十八軍曾四戰羅店,雙方傷亡慘重,羅店也因此戰而聞名天下。淞滬會戰後,十八軍入江西作戰。一九三八年五月,六十七師師長黃維升任軍長,莫與碩接任六十七師師長之職。一九三八年秋,十八軍參加武漢會戰,當時其下轄的三個師為彭善的十一師、何平的十六師、陳沛的六十師。此後該軍又開進湖南。到湖南後,其地方保安處所屬的幾個保安團被編成一九八、一九九兩個師,歸十八軍建制。一九三九年五月,彭善升任十八軍軍長,繼而便率軍入川整訓。整訓後其下轄的三個師分別為第十一師(師長方靖)、十八師(師長羅光文)、一九九師(師長羅樹甲)。彭善在棗宜會戰後因國民黨內部的派系斗爭被免職,方天繼任軍長,宋瑞柯升為一九九師師長,十八軍再度撤回四川。一九四一年十月,陳誠令第十八軍開至湖北宜昌、秭歸地區,並於與一九四二年夏對日軍發動攻勢作戰。一九四三年春,覃道善調升十八師師長,在此之前胡璉於一九四二年三月升任十一師師長,鄂西會戰時十八軍下轄覃道善的十八師、胡璉的十一師、彭鞏英的暫編三十四師。這次會戰中石牌要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被重慶統帥部比作中國的斯大林格勒。當時守此要地的是胡璉的十一師。當戰斗激烈時,陳誠司令長官打電話問他:「守住要塞有無把握?」胡璉斬釘載鐵地回答:「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十一師官兵英勇作戰,死守要塞;十八師則連日苦戰,仗打得極為激烈,雙方死傷甚多。十八軍的英勇奮戰為鄂西大捷立下了汗馬功老。一九四三年八月,羅光文就任軍長。之後十八軍又參加常德會戰,原暫編三十四師由武泉遠的五十五師取代。一九四四年八月,胡璉升任軍長,率部守備常德、桃源等地區。同年冬,十八軍全換美式裝備,實施美式兵器教育和訓練方法。 新一軍和新六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一部分部隊輾轉撤至印度。一九四二年六月,蔣介石批准史迪威關於在印度訓練十萬中國軍隊、在滇西裝備訓練三十個師及反攻緬甸的計劃。新三十八師和二十二師分別奉命於六月底和八月開赴蘭姆伽軍營,改該換美式裝備,實施美式訓練,於是蘭姆伽軍營便成了新一軍的搖籃。一九四二年十月,蔣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隊改編為中國駐印軍。一九四三年初,鄭洞國到達蘭姆伽,成立新一軍並任軍長之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一九四三年三月,新三十八師開出蘭姆伽軍營,重返前線。是年秋,該師被調往中印緬邊境的列多地區駐防,並於十二月打通了入緬的門戶。駐印軍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隨即向緬北推進,以新三十八、新二十二師分別擔任左右冀,進軍胡康河谷(在當地被稱為死亡地帶)。一九四四年三月,我駐印軍佔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十八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這兩個師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佔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此前,由國內於一九四四年春先後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三十師(師長胡素,歸新一軍建制)、第十四師(師長龍天武)、第五十師(師長潘裕昆)先後轉運至緬甸密支,隨即對其發動進攻。第三十八師在孟拱戰役結束後,也進軍密支。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斗, 八月初密支終於被攻克。自從我駐印軍先後開出蘭姆伽後,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鬥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弄不清楚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猛之師。一九四四年八月,入緬作戰的中國軍隊休整擴編,成立兩個軍。新一軍(軍長孫立人)下轄李鴻新三十八師、唐守治新三十師;新六軍(軍長廖耀湘)下轄李濤新二十二師、龍天武第十四師、潘裕昆第五十師。至此國民黨五大王牌軍前身已全部誕生。中國軍隊休整約兩個月後,向日寇發動了最後的攻擊,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敵軍歸國心切,銳不可擋
『叄』 緬北反攻,駐印軍是怎麼一路捷報的
韋賽斯上任後,調遣空軍支援地面部隊進攻。那時候,天氣惡劣,駐印軍冒雨多次發起進攻,但在日軍嚴密的防守面前,仍然難有進展。
7月6日,鄭洞國軍長和孫立人師長到達密支那戰場。這時候,中國的抗日戰爭整整進行7年了,鄭洞國為了激勵士氣,下達了奪取密支那、紀念抗戰7周年的總攻擊命令。鄭洞國到戰場後,經常親臨前線,視察督戰,鼓舞士氣,直接指揮中國駐印軍圍攻密支那的戰斗。
7月13日,第30師主力,第14、第50師各一部,第5307部隊等,在空軍和炮兵的支援下,向密支那發起攻擊。經過3天激戰,部隊逼近了密支那市區。
7月18日,駐印軍集中航空火力和炮兵火力,向密支那發起猛烈攻擊。激烈的戰斗進行到26日,駐印軍官兵接近密支那中心市區。在合圍戰斗的緊要時刻,新編第30師第90團被空運到密支那,增強了攻擊力量。
8月3日,中國駐印軍攻佔密支那。這場戰斗,駐印軍打敗了曾經在中國發動盧溝橋事變的日軍「常勝師團」,先後擊斃日軍2700多人,俘虜日軍70多人。日軍第56師團步兵旅團長水上源藏少將在戰斗失敗後自殺。在這場異常艱苦的圍攻戰斗中,駐印軍傷亡達5100多人。戰爭是如此殘酷,勝利的代價是多麼貴重。
史迪威將軍頗有感慨地說:反攻緬北的戰斗,是「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
密支那戰斗結束後,中國駐印軍進行休整和整編。史迪威將軍仍擔任駐印軍總指揮,鄭洞國升任副總指揮,所屬部隊擴編為2個軍,即新編第1軍和新編第6軍。孫立人升任新編第1軍軍長,下轄新編第30、第38師;新編第2軍下轄新編第22師,第14、第50師。數月後,新編第6軍奉命調回國內作戰。
駐印軍攻佔密支那以後,從印度經過卡盟、莫岡到密支那之間的鐵路和公路暢通無阻,盟國運送給中國的戰爭物資可以經過密支那中轉,減輕了「駝峰」航線的壓力,提高了作戰物資的運輸量。緬北反攻作戰勝利的重大意義由此可見。
八莫位於中緬邊境,是緬甸北部伊洛瓦底江流域的一個大城市,規模僅次於密支那,也是日軍侵略中國滇西的一個重要據點。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以後,八莫的防禦地位更加突出。日軍為了維持緬北的侵略利益,把部署在南坎的第2搜索團、第16師團第2聯隊、混合炮兵1個聯隊,以及在莫岡、密支那潰退的日軍殘部調到八莫,在八莫周圍構築防禦工事,組成新的防線,防守的總兵力達5000多人。
1944年8月28日,日軍第2師團主力推進到芒市(中國雲南潞西),第18師團從英多轉移到中緬邊境的南坎。日軍把這2個師團部署到滇西,主要是企圖阻止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會師。
中國駐印軍取得密支那戰斗的勝利以後,部隊進行了近兩個月的整訓和補充,編制也作了局部調整。10月10日,駐印軍總指揮部下達了第二階段的作戰命令。
10月21日,中國駐印軍先頭突擊隊新編第38師第113團奉命攻擊前進,右縱隊於29日攻佔廟堤,左縱隊在太平江上游的鐵索橋附近渡江後,於11月1日抵達不蘭丹。但是,江勢險阻,第38師主力仍然滯留在太平江的北岸。
孫立人軍長為了迅速攻克八莫,立即調整部署,命令右縱隊的第112團迅速轉移到左翼方向。從新龍卡巴向八莫南面的曼西進攻,切斷駐守在八莫的日軍的後方運輸線;第114團在第113團在配合下,向八莫的正面攻擊。
進攻戰斗發起後,駐印軍在美國空軍的支援下,經過10多天的激烈戰斗,相繼攻克了莫馬克和曼西,於11月上旬把八莫據點的日軍包圍起來。接連數天,駐印軍在航空火力和炮兵火力的配合下,向八莫據點的日軍發起攻擊。但是,日軍殘部1500多人憑借有利地形和堅固的工事,繼續固守八莫,拚命抵抗,夢想等待南坎方面的日軍前來支援。
11月12日,新編第22師攻克大曼等日軍據點後,迅速調遣部分兵力向八莫前進,策應第38師圍攻八莫。
11月24日,駐印軍突破八莫的外圍據點,攻入八莫城內。激戰中,除60多名日軍跳入太平江,逃往南坎外,其餘日軍包括城防司令原三好上校在內的官兵,全部被殲滅。
11月25日,八莫全城被新編第38師佔領。
八莫戰斗,駐印軍擊斃日軍2430人,俘虜日軍21人,繳獲飛機2架,大炮25門,戰車2輛,輕重機槍65挺,步槍630多支,奪取飛機修理廠2座。新編第1軍官兵傷亡1021人。八莫戰斗的勝利,為駐印軍與遠征軍會師奠定了基礎。
攻克八莫後,駐印軍又向南坎發動了進攻。
南坎地處中緬邊境,西通緬甸八莫,東可到龍陵,南坎的公路與滇緬公路互相連接,交通十分便利。日軍入侵緬北以來,在南坎修築公路,儲備糧彈,早就做好了長期防守的准備。八莫戰斗結束後,日軍在南坎的部隊主要是第56師團和第2師團各1部,兵力共有2個師。
駐印軍第38師圍攻入莫的時候,八莫的日軍自知難以持久作戰,緊急向南坎求援。11月30日,駐守南坎的日軍第55旅團旅團長山崎四郎上校率領所屬部隊,並附屬炮兵、工兵、輜重兵各1個聯隊,從南坎北上,救援八莫。誰知,這支被稱作「山崎支隊」的日軍在行進途中,與駐印軍第30師的主力部隊遭遇,兩軍在拜家塘、康馬附近地區展開了激烈的戰斗,一時難分勝負。新編第一軍軍長孫立人將軍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命令在八莫戰場上的第38師第112團向日軍的後方截擊,這就使山崎支隊首尾難以相顧,根本無法支援八莫。12月17日,第30師把日軍山崎支隊擊退後,乘勝前進,逼近南坎。不久,第38師第112團也向南坎西側疾進。12月下旬,第30師進至南坎外圍。孫立人軍長看到南坎附近是一條狹長的谷地,如果正面攻擊,部隊難以展開。於是,孫立人軍長命令第38師第112團等部隊首先殲滅南坎外圍的日軍,對南坎形成雙重包圍。
1945年1月14日,圍攻南坎的部隊先後進至南坎西南的預定出發陣地,做好了總攻擊的准備。15日,駐印軍新編第1軍各部隊在強大的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的配合下,用坦克突破開路,向據守南坎的日軍發起了猛烈攻擊。據守南坎的日軍雖然拚命抵抗、但根本無法阻止駐印軍強大的火力和兵力突擊,傷亡慘重,士氣低落。
1月15日,新編第30師的部隊攻佔南坎,少數殘余日軍狼狽地突圍,向東北方向古木蔽天的森林裡逃去。
南坎戰斗,駐印軍先後擊斃日軍1780人,俘虜日軍12人,繳獲卡車10輛,奪取倉庫10多座,以及其他許多作戰物資。
蔣介石對南坎戰斗很重視。當蔣介石看到駐印軍攻克南坎的捷報後,立即打電報給衛立煌,命令中國遠征軍迅速攻佔畹町,盡快掃除中印公路上最後的日軍據點。
蔣介石的命令,揭開了中國遠征軍一場新的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