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第一大城市是什麼,加爾各答還是孟買
印度第一大城市是印度首都德里。
印度首都德里分為舊德里和新德里兩部分,根據聯合國2014年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印度德里的人口達到2500萬,位居世界第二,超過人口2100萬的孟買成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
孟買,印度最大海港,是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根據聯合國2014年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孟買人口達到2100萬,是印度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人口2500萬的印度首都德里)。
⑵ 印度最大的城市是哪個
伊甸園花圃,新威廉堡,馬坦公園,喬林基街,維多利亞紀念館,這些風景名勝都來自於同一個城市,加爾各答,一個充滿智慧的城市。
加爾各答 (孟加拉語:কলকাতা,英語:Kolkata / 舊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於印度東部恆河三角洲地區, 胡格利河(恆河一條支流)的東岸。屬印度第三大城市(僅次於孟買和新德里)。
加爾各答還是一個擁有獨特的社會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從印度獨立運動到左翼和工會運動的革命歷史著稱,以印度共產黨(馬)為主的左翼陣線通過民主選舉,已經在加爾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連續執政30年。
在殖民地時期,從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間,加爾各答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在這期間,該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學、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當時遺留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築。但在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由於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該市經歷了長期的經濟停滯。不過,自從2000年起,經濟復甦取代了病態的衰落,該市開始重新迸發出增長的活力。加爾各答還是一個擁有獨特的社會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從印度獨立運動到左翼和工會運動的革命歷史著稱,以印度共產黨 (馬)為主的左翼陣線通過民主選舉,已經在加爾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連續執政30年。
名稱由來
1.來源於一個村莊的名字卡利卡塔(Kalikata),那一帶在英國人來到之前原有3個村莊:卡利卡塔、蘇多努蒂和革賓達普爾,卡利卡塔的意思是迦梨女神的土地,村外有一座供奉印度教迦梨女神的廟宇.
2.城市的名稱淵源於kali(孟加拉語,意為運河)和kata(孟加拉語,意為石灰),因為其最初的居民點是位於一條運河邊上,並且以燃燒貝殼,加工貝石灰著稱.
發展歷史
在加爾各答附近發現的一個考古遺址,證明了在2000年前這里已經有人居住。莫卧兒王朝阿克巴大帝的租冊和孟加拉語詩人比普拉達斯的作品《摩納娑頌》中都提到加利各答的名字。
該市有文字記錄的歷史,開始於1690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到達,公司的代理人約伯·查諾克在這里建立貿易站。查諾克在此以前在胡格利河口與莫卧兒帝國官員發生爭持而不得不離去,隨後他企圖立足於胡格利河下游其他地方,但未成功。莫卧兒王朝的官員因不希望失去他們從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中獲得的利益,所以允許查諾克回到原處去,查諾克便選擇加爾各答作為他活動的中心。
這一地點是經過仔細選擇的,西有胡格利河,北有河灣,東面4千米處有鹽湖,因而受到保護。敵對的法國、荷蘭和其他殖民國家的根據地處於胡格利河西岸,因此從海上進入加爾各答的通道不受威脅,而在胡格利港則不然。而且,胡格利河流經加爾各答處河面寬闊,河水也深,唯一的缺點是這一地區有窪地和沼澤,有害健康。此外,英國人來到之前,從上游被淤塞的薩德岡港遷來的印度商人已選定在當地的三個村子定居。查諾克選擇加爾各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於這里出現了這批商人。
到1696年,因附近的布德萬發生叛亂,莫卧兒王朝的行省當局對著塊日益發展的殖民地變得友好起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官員要求允許其貿易站或工廠築堡防守,他們得到可以實行自衛的一般許諾,叛亂者被莫卧兒王朝迅速鎮壓下去,但殖民者的磚土防禦工事保存了下來,這就是1700年被命名的威廉堡(舊威廉堡)。
1698年,英國人獲得了授權書,可以購買上述三個村莊的柴達明爾權。
1717年,莫卧兒帝國皇帝法魯赫·西亞爾准許英國東印度公司自由貿易,交換條件是該公司每年交付3000盧比;這一措施極大的促進了加爾各答的發展,印度商人蜂擁而至。該公司的官員打著公司的旗號進行免稅的私人貿易。
1742年,來自西南方向的馬拉地族人開始侵犯孟加拉西部各地的莫卧兒人,英國人得到孟加拉納瓦布阿里·瓦爾迪·汗的允許,在城鎮北部和東部挖掘壕溝以便在陸地一側開護城河,這道壕溝因而被稱為馬塔拉溝,此溝雖未能一直挖到殖民地的南端,卻成為加爾各答的東部邊界。
1756年,面對與法國武裝的頻繁沖突,英國人開始升級他們的防禦工事。孟加拉行政長官西拉傑·烏德·達烏拉對這樣軍事化的舉動提出抗議,但卻無人理會,於是他襲擊並佔領了威廉堡,把英國人關進著名的加爾各答黑洞。
1757年1月,羅伯特·克萊武率領公司的一支印度兵和英國兵在次年又奪回了該市。6月,在普拉西戰役擊敗了西拉傑·烏德·達烏拉的軍隊,此後便確立了英國在孟加拉的統治。在這期間城市周圍的沼澤被排干,戈賓達布爾的森林被砍伐一空,在其現地址上修建了新的威廉堡,該堡俯視著胡格利河河岸,稱為英國軍事優勢的象徵。
地理位置
加爾各答位於印度東部的恆河三角洲,北緯22度33分,東經88度20分,海拔高度介於1.5到9米之間。該市沿著胡格利河河岸,呈南北向伸展。該市許多地方原來是大片的濕地,花費了數十年才將其改造成適合市民居住的地方。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將該市與南面154千米處的孟加拉灣隔開。
如同印度河-恆河平原大部分地方一樣,這里主要的土壤類型是沖積土。城市的地基由4層沉積物構成:粘土、淤泥、粗細不同的各種沙子,和沙礫。這些沉積物夾在兩層淤泥之間,下面的一層深度介於250與650米之間,而上面的一層厚度介於10到40米之間。
根據印度標准局文件,該市在四個地震等級分區中被劃為三級地震區[16]。而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該市在風暴和旋風分區中屬於“高度損害危險”等級。
氣候氣象
加爾各答氣候加爾各答屬於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6.8攝氏度,月平均氣溫從19°C到30°C。夏季炎熱潮濕,在5-7月最高氣溫經常超過40°C。冬季持續只有2個半月,在12月和1月,氣溫會下降到12°C–14°C。有記錄的最高氣溫是43°C,最低氣溫是5°C。初夏時節常有雷暴雨伴隨狂風,斷斷續續襲擊該市,對緩解濕熱很有幫助。這種雷暴雨當地稱作Kalsakhi(西北強風)。
東南季風從6月到9月,給這座城市帶來一多半的年降雨量,1,582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現在8月季風時節(306毫米)。每年該市的日照時間為2,528小時,日照時間最大值出現在每年3月。污染是加爾各答的一個主要問題,懸浮顆粒物(SPM)水平高於印度其他大城市,定期造成煙霧。
城市結構
城市一角由加爾各答市政當局(KMC)管理的加爾各答市面積為185km²。而加爾各答大都會區則仍在繼續不斷的擴張,到2006年,其面積已經達到1750km²,包含72個市和527個村鎮。加爾各答大都會區的郊區合並了北24區、南24區、豪拉縣、胡格利縣和納迪亞縣的一部分。
市區東西方向的尺度很狹窄,大體上西到胡格利河,東到大都會東部旁路,跨度僅有5–6千米。南北向延伸的城市可以粗略分為北區、中區和南區。北區是該市最古老的部分,擁有19世紀的建築物和狹窄的小街。該區的氣氛令人回憶起老加爾各答往事。南區主要是在獨立以後興建,是精英分子的居住地。加爾各答東北部的鹽湖城區域是該市的規劃部分。在該市東北邊緣規劃發展了新鎮。
中區擁有環繞B.B.D.Bagh區的中央商務區。作家大廈、加爾各答郵政總局、加爾各答高等法院,一些其他政府和私人辦公室位於此處。馬坦公園是位於該市心臟的巨大開闊地,在此舉辦一些體育賽事和公共集會。一些公司已經在公園街以南區域建立了辦公室,那裡已成為第二個中央商務區。
⑶ 加爾各答為什麼是印度最大的城市
加爾各答為什麼是印度第一大城市,這樣舉例吧,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第二大城市北京,郊區和城區加起來面積最大的城市是重慶。那印度三個大城市中,孟買類似上海,北京類似新德里(包括德里),加爾各答類似重慶。雖然重慶宣傳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城市,但是大家都知道那是包括廣大的農村地區,就城區而言,重慶比上海和北京顯然要小。
所以說加爾各答是最大,是因為郊區大,如果是孟買最大,那是因為極小的總面積有最多的人口,最發達的工業和金融。那誰最大相信你心中有數了。
⑷ 印度最大的城市
印度最大的城市是孟買。
孟買,面積4355平方公里,城區面積603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2074萬,城區人口1841萬。在印度綜合排名第一。孟買為印度西海岸大城市,天然深水良港。全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紗綻和紡織機數約佔全國的1/3。
孟買,印度西部濱海城市,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積603平方公里,人口2104萬,孟買是重要的貿易中心和港口城市。
孟買的經濟
孟買提供了全印度10%的工作崗位,並且在稅收方面做出巨大貢獻。全印度所得稅的40%,關稅的60%,特許權稅的20%皆由孟買貢獻。大量印度金融機構將總部設在孟買南區,眾多外國銀行和金融機構也在此設立分支機構。
孟買是全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紗錠和織機數量均佔全國30%以上。另外,毛紡、皮革、化工、制葯、機械、食品、電影等產業也均佔有一定比重。石油化學、化肥和核能發電也迅速發展。外海開采大陸架油田,煉油工業發展迅速。
孟買的文化
孟買是印度娛樂中心,是印度電影的誕生地(1896年7月7日在此拍攝印度第一部電影),最初是無聲電影,後來在20世紀初加上了馬拉地語對話--印度最古老的電影配音。孟買的電影也極為發達,全國大多數電影製片廠均設在這里,故亦有「印度的百老匯」之名。
印度大部分重要電視和衛星網路以及主要出版社都將總部設在孟買。印地語電影業的中心寶萊塢,連同它的最大的攝影棚也都位於孟買。馬拉地語影視業的基地也位於孟買。
⑸ 各位大俠,急求印度孟買介紹!
◆ 孟買介紹
孟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積 603 平方公里,人口 1.256 千萬( 1991 年人口普查),目前約有 1400 萬。今天的孟買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維多利亞式的樓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南部是全市的精華所在,高入雲天的宏偉建築和繁華似錦的商店、飯店、酒店大都集中於此,其中有歐式古典建築,有融合亞歐風格的東西合璧建築,也有華麗壯觀的印度式房屋。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環境最好、潛力最大。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地位和作用獨特,發展我國與孟買領區經貿往來,對於落實中央對印度工作方針,改善中印關系,發展雙邊經濟貿易,具有戰略意義。
孟買原英文名為 BOMBAY ,馬邦政府於 1995 年改名為 MUMBAI 。
從海上來到孟買,首先看見海濱上聳立著一座氣勢宏偉壯觀的拱門建築,它面對著浩瀚的印度洋,背後則是幅員遼闊的印度原野。這座建築就是蜚聲全球、象徵印度國門的 「 印度之門 」 。人們一邁入印度之門,就標志著已經踏上了印度的國土。
早在 300 年前,孟買還是一個高里族漁民居住的海島小村莊,它距離大陸 16 公里 ,不被人們所關注。 1534 年,葡萄牙人佔領這里。 1664 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孟買作為嫁妝轉讓給英國,自此成為英國統治印度的重要據點之一。 1869 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孟買成為來自西方遠洋貨輪的第一個停靠站,它地位日漸重要,曾為英國海外最主要的貿易中心之一。
孟買最初是由大小七個島嶼組成,市區最初建在 65 平方公里的孟買島上,隨著城市擴展及墾荒規劃的實施,於 19 世紀將鄰近的 7 個玄武岩小島由堤道、防洪堤聯成一體。其後,市域北展到撒爾塞特島與南亞次大陸相連接,成為伸入阿拉伯海中的半島 —— 大孟買。今日的孟買已躋身世界十大城市之列,為印度第一大海港。
孟買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西海岸最有活力及最具國際性的大城市,號稱印度 「 西大門 」 ,是外來文化與傳統的南亞文化最初結合地,它以古老而新穎的風韻展現在世人面前。除本國民族外,孟買還有大約 60 多個國家的僑民,人們通過貿易和文化交流等活動把世界各地的語言和風俗帶進了這里,使孟買不僅包容了整個印度的文化風貌,而且超出了印度的范圍,所以人們給孟買冠以 「 小印度 」 的稱號。早在 20 世紀初期,孟買就存在有 62 種語言和方言且不斷增多,現在,孟買 3/4 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它 9 種主要語言,如英語、印地語、古吉拉地語、坎那達語、康卡尼語等,居民使用的方言和土語更是多不勝數。至今,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孟買一樣有如此眾多的宗教,民族和復雜的文化,因此,人們稱孟買是 「 人類學的博物館 」 。孟買半數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在孟買市內,印度教廟、伊斯蘭教清真寺、基督教大禮堂,還有佛廟隨處可見,比比皆是。孟買還是拜火教的聖地,雖然拜火教分布於全世界,但教徒極少,全世界不過 10 萬教徒,而其中孟買就有 6 萬。多少年來,生活在這座海濱城市的不同宗教的信徒們,一直堅持保留著自己的宗教特色,他們盡管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孟買始終沒有成為一個 「 熔爐 」 ,將他們 「 熔 」 為一體。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是印度儲備銀行(央行)、進出口銀行總部所在地,集中了全國 50 %的現金流量,全國 70 %的股票交易在孟買股票交易所進行;是西部鐵路、航空樞紐,瀕臨阿拉伯海,是天然良港,全印 60 %的集裝箱進出口通過孟買港,印度百強企業中的 52 家以及全國最有影響的商會聚集於此。 2002 年 1 月份,印商會在孟買成功地為朱總理舉辦了有 400 名企業家參加的工商午餐會。目前,孟買工廠總數佔全國的 15 %,紡織業佔全國的 40 %,外貿佔全國的 50 %。機械工程、汽車、化工、石油製品、造船、制葯、膠卷工業發達。在孟買的特隆貝,有印度原子能研究中心和核電站。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設在孟買。
印度電影聞名於世,而印度的許多電影都是在孟買拍攝的,故孟買有 「 印度的好萊塢 」 之稱。印度絕大多數電影製作廠都設在孟買,如拉傑格普爾製作廠、迦爾製片廠、菲勒密斯坦製片廠、摩合布薄製片廠等,一些電影單位和報刊雜志也設在這里。在市區西郊 40 公里 處,有一座被稱為 「 寶萊塢 」 ( Bollywood )的電影城,規模僅次於美國的好萊塢,但它建於 1947 年,佔地 615 公頃 ,是個電影拍攝基地,每年拍攝電影、電視千餘部。令孟買人自豪的是被稱為 「 印度電影之父 」 的狄拉吉 · 戈溫特 · 巴爾吉( 1870—1994 )誕生在孟買,他用電影技術生動地表現了印度神話和歷史傳奇故事,他拍攝的影片深受各階層觀眾的歡迎。走在孟買的街頭,到處都是掛有五光十色的電影海報的大小電影院,據說,孟買普通市民一年要看 50 場以上的電影。
印度孟買景點介紹
象島
是孟買最主要的參觀旅遊點。位於印度門東北11公里處。島上有4座在岩石上鑿出的印度教廟宇,概建於公元450-750年間,當時該島以「城堡城市」著稱。16世紀葡萄牙人在島上登陸地點附近發現一尊獨石圓雕的大象,因此就用葡語大象為該島命名。
象島古稱(Charapuri),即「有許多洞窟的地方,約公元6至8世紀,德乾地區的遮盧枷人和拉什特拉庫塔人在這里的沙石丘陵中先後開鑿了7座石窟,其中最有名的是保存尚好的第一窟濕婆神廟。所謂象島石窟,通常特指這座岩鑿濕婆石窟神廟。洞內有許多大型石刻,刻畫了有關濕婆神的種種傳說,包括關濕婆神同帕爾瓦蒂女神的婚禮,以及濕婆神戰勝蘭卡魔王的故事。
開放時間:除周一外,每天對遊客開放。
進島遊船時間:第一班船9:00開船,最後一班船14:30開船;返程第一班船12:30開船,最後一班船18:00開船。
印度門
位於孟買城阿拉伯海濱,孟買西郊40公里處。1911年為紀念英國王
喬治五世在此登陸而建。為古吉特拉式建築,頂部有4座高聳的塔樓。
印度門是游覽孟買的必到之地,此門是孟買的象徵。其建築設計融合了
印度和波斯文化的特色,與法國凱旋門極為相似。現在已成為印度的標
志性建築,也是政府迎接各國貴賓的重要場地。
海濱大道
環繞貝克灣的海濱大道一向是最讓人嚮往的地方。印度稱孟買是「印度城市中的皇後」,而聞名遐邇的海濱大道就是「皇後的項鏈」。建於1920年,面對著阿拉伯海,形似一彎新月,鑲嵌在美麗的海灘之上。大道兩旁是截然不同的風景:一邊是錯落有致的高達二三十層的樓群,組成了人造的懸崖峭壁;另一邊則是茫茫的阿拉伯海,波光粼粼。這一帶是繁華的商業區,商店餐廳鱗次櫛比,小推小販隨處可見。
海濱大道是一個消閑的絕好去處,那數公里長的海灣大堤吸引著無窮無盡的人流。每日今傍晚時分,人們紛紛擁向這里,在輕松乘涼的同時,還可享受一番孟買海灣獨有的風情。
阿旃陀石窟
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德干高原西北部阿旃陀的丘陵地帶。曾是佛門弟子在雨季修身養性、研讀經書的地方。直到1819年,被英國狩獵者無意間發現,阿旃陀石窟的風采再度蜚聲於世界。
阿旃陀石窟的建築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支提洞,意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廟;另一種為毗可羅洞,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講學、集會、修道的場所。佛殿頂部呈拱形,平面是馬蹄形,殿中排列著數十根石柱,把殿分為內殿和中殿,內殿後部設有佛台。僧房是正方形,洞的正面有石柱,前方有走廊,中間為集會的場所,三面圍以僧人的住房。這里共有29窟,9、10、19、26、29號窟為佛殿,其餘均為僧房。
阿旃陀石窟中有大量的雕刻、壁畫。雕刻分為雕像和浮雕兩類。壁畫主題是宣揚佛教。除此以外,壁畫中所描繪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畫面還涉及廣泛的社會生活,這種種描繪戲劇性的時代生活場景,無不以明快、生動的筆觸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也成為印度繪畫史上最完美的典範。
維多利亞火車站
位於孟買市中心的維多利亞火車站。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建成於1887年,至今仍在使用中。
維爾斯王子博物館
在威靈登環回區(Wellingdon Circle)北面,建於1905年,以威爾斯王子(即後來的喬治五世)得名,是印度最大的博物館之一。該館為英國建築師設計,具有16世紀穆斯林建築風格,主體結構為三層穹頂式建築,主體部分以玄武石為建材,宏偉壯觀。博物館坐落在花園之中,環境優美。
館內收藏著印度各個時期的古典藝術品和雕刻,展館分為,考古文物、藝術品及繪畫、外國文物等幾大部分,其中將我國及日本的珍貴文物單獨陳列在一個展廳內,據說在印度尚屬首例。
開放時間:10:00-18:00,星期一休息。
門票:2盧比,星期二免費。
孟買是印度最大的商業城市,是英國殖民時期在一座漁村的基礎上填海建立起來的。這里高樓林立,是印度最洋化的城市。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的所在地。
文字介紹
孟買原為一個小漁村,由7個島嶼組成。英國人通過
走進古村落觸摸活化石 把古老的長城留給子孫 走進地下鐵賞獨特風景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填海把七個島嶼連接成了一個半島,並修建城堡和商港。今天的孟買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維多利亞式的樓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南部是全市的精華所在,高入雲天的宏偉建築和繁華似錦的商店、飯店、酒店大都集中於此,其中有歐式古典建築,有融合亞歐風格的東西合璧建築,也有華麗壯觀的印度式房屋。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的所在地。
在孟買聚集了各式各樣的人種,國際色彩濃厚,堪稱為民族的大熔爐。除了本國民族成份外,還有大約六十多個國家的僑民。在語言上,3/4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他9種主要語言,而在成年人中,各種方言土語更是數不勝數。孟買有半數的居民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在市內可以看到印度教廟、基督教大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還有佛教寺廟等。因而孟買素有「小印度「之稱。
孟買的亮點要數可拉巴地區。入夜後的可拉巴,一片燈紅酒綠,暗巷中陳舊的古董小鋪,堆滿了18世紀皇家望族沒落後流散的珍奇異寶;18世紀末頹廢派的沙龍餐廳內部飾以嵌鏡的大理石;老裁縫店仍為顧客設計縫制馬褲、領帶、領結。這些街頭小店對於傍晚漫步其間的遊人來說,彷彿時空錯置的奇景。
⑹ 印度哪個邦的面積最大有多大面積!
印度面積最大的邦是 拉賈斯坦邦,面積:34.2萬平方公里
拉賈斯坦邦是印度西部的邦,與巴基斯坦接壤。首府齋浦爾。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0,4%,居各邦之首。人口有5647 萬人。
⑺ 加爾各答
加爾各答是印度東部的一座城市,是東部大邦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印度麻紡的主要地區,地處恆河三角洲,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和第二大人口城市,瀕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
東印度最重要的城市 加爾各答是印度東部最重要的城市,是東部大邦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它佔地568.8平方公里,人口1991年1092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加爾各答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處恆河三角洲,瀕臨孟加拉灣,是印度東海岸最大的港口。在飛機成為人類重要的交通工具之後,加爾各答又修建了巨大的國際機場,因而成為連結亞洲、非洲和中東地區的海上和空中的重要交通樞紐。
昔日繁華:第二個倫敦
加爾各答不僅在印度名氣很響,在整個東方世界也曾經是最大的商城之一。但是,歷史是無情的,隨著時間的消逝,加爾各答由於各種原因,昔日的威名在不知不覺中離它而去,成為一座沒落中的名城。
三百多年以前,加爾各答還是荒涼一片。當時只有叫做伽利卡特、高溫德布爾和蘇達納蒂的三個小村。據說,加爾各答一名是由伽利卡特演化而來,伽利卡特意即「伽利女神之所在地」。直到今天,伽利女神仍然是當地人民心目中十分重要的神,加爾各答就有非常講究的伽利女神廟。
16世紀末,歐洲冒險家沿著當年達·伽馬走過的航線,繞道好望角來到印度。隨後他們沿著孟加拉灣上溯,從胡格利河闖入了恆河三角洲這塊肥沃的土地。歐洲人對加爾各答的殖民歷史也就開始了。葡萄牙人來了,法國人來了,英國人也來了。最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佔了上風,擠走了葡萄牙人、法國人,壟斷了孟加拉的貿易。1698年,東印度公司以十分低廉的價格買下了上述三個村落,從此便在此落腳,建成了貨場、商館、教堂、劇院和軍營。1716年,英國人在這里建起了一座碩大無比的城堡,命名為「威廉堡」。這個威廉堡在歷史上扮演過極不光彩的角色,它是英國殖民者武力征服孟加拉,進而征服整個印度的指揮部。所以,加爾各答在起初發展的過程中也是以威廉堡為中心,逐漸向四面擴展。
隨著英國殖民者在印度的勢力不斷擴大,加爾各答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在1757年著名的普拉西戰役之後,加爾各答成為英國殖民者坐鎮南亞的大本營。1858年後,英國殖民者的鐵蹄基本上征服了整個印度,加爾各答於是就成為「英屬印度」的首都。印度曾是英國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而這一最大殖民地中心就是加爾各答,可想而知,加爾各答的地位就相當重要了,曾有人把它稱為大英帝國的「第二個倫敦」。
今日沒落:印度的舊上海
英國人統治下的這「第二個倫敦」曾經享有顯赫的地位,但是在1911年後,英屬印度遷都德里,1931年,新德里建成,英屬印度的權力重心北移,加爾各答的重要地位無疑大受削弱。1947年獨立後的印度又定都新德里,加爾各答還是未能恢復其原有的權威。印巴分治以及後來的孟加拉國獨立都對加爾各答的發展產生過一定的負面影響。獨立後的印度盡管對加爾各答也是大力發展,加爾各答的鐵路通向全國各地,建起了巨大的國際航空站,空中航線聯系五大洲,同時還是印度最大的黃麻加工中心,黃麻製品產量佔全印的90%。但國家的政治中心是在首都德里,商業中心則是在孟買,因而加爾各答只能算是印度東部地區最有影響的城市。 有意思的是,我們中國人一提到孟買,就說「那是印度的上海」,可印度朋友則認為加爾各答才是「印度的上海」。不過他們所指的上海,只是30年代的上海。事實的確如此,一到加爾各答,就能感受到電影中30年代上海的氣氛。歐洲式的建築巍然而立,破敗的貧民窟擁擠不堪,狹窄的街道人流如潮,黃包車穿行於大街小巷,乞丐更是隨處可見。到了晚上,街道兩旁建築物的屋檐下經常可以看到蜷縮著一個個無家可歸的人。加爾各答交通擁擠是出了名的,每到高峰期,各種車輛組成了不見首尾的長龍,要想挪動一步,那要等上個把小時才行。 去加爾各答,一定要去麥丹廣場逛逛。麥丹廣場是一塊塊巨大草坪組成的巨型廣場。這里樹木蔥蘢,鳥語花香。一座座雕像星羅棋布,遠望有幾十層的高樓大廈穿雲而立,近觀有面積很大的賽馬場讓你望不到邊……這里最搶眼的是位廣場東南部的維多利亞紀念館,它是一座全由白色大理石砌成的正方形建築,於1935年建成,融合了英國、義大利和印度的建築風格和雕刻技藝。維多利亞紀念館現辟為博物館,裡面陳列著各種繪畫、雕像、歷史文獻、古代兵器等稀世珍寶。威廉堡位於麥丹廣場的中間部位,這是英國殖民者當年踐踏印度的象徵,但那紅色的威嚴城牆卻也引人入勝,今天它仍然是一處軍營,沒有特殊的安排不能隨便進入。離維多利亞紀念館不遠是印度博物館,這里展出有大量的石刻雕像、史前藝術品、貨幣以及印度的各種動植物標本等。廣場周圍還有聖彼得教堂、比爾拉天文館、伊登花園、邦府大樓、議會大廈以及高165英尺的薩希德柱,都是值得一觀的好去處。薩希德柱風格獨特,匯集了埃及、敘利亞和土耳其的建築風格。麥丹廣場被譽為「加爾各答之肺」,這里經常是加爾各答人打板球、踢足球、舉行政治集會和呼吸新鮮空氣的地方。當太陽在胡格利河上沉落,去麥丹廣場悠閑自大地走上一番,那是絕好的享受。
緊靠麥丹廣場的西邊是一條直通南北的尼赫魯大街,舊稱喬靈奇大街,這里是加爾各答最繁華的地方,商店、餐館、影院、飯店比比皆是。廣場偏北還有一條名為尼達吉·蘇巴斯的大道,這里是各家交易所、銀行和大商業公司的集中地。
與印度其他的大城市相比,加爾各答的古跡並不多,影響最大的要數城南的伽利女神廟,因為伽利女神是當地的保護神,所以,伽利女神廟終日香煙繚繞,前往參拜的信徙絡繹不絕。
加爾各答是印度的文化城,城中有全國最大的圖書館國家圖書館,藏書一千萬多冊。世界聞名的大文豪泰戈爾的故居坐落在城中的北部,如果想了解一下這位大文豪是如何在簡朴的生活中創造出不朽的詩歌、音樂以及舞蹈,那就是一個不能不去的地方。
塔壩華人:濃濃的中國味
華人遍及全世界,印度也不例外,加爾各答是印度華裔聚居最多的地方。據記載,第一位到加爾各答定居的華人是17世紀來自華南的一位年輕的天主教徙。在他之後又有數千華人接踵而至,代代繁衍生息。到1951年,加爾各答的華裔人數達到9萬多人,是有史以來的最高峰。但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不少華裔離開印度,到20世紀90年代,華裔只剩下1萬人左右。加爾各答城中有一條有名的唐人街,但現已面目全非。加爾各答的華人大都集中在西北郊的塔壩,印度人稱它為「唐格拉」。
塔壩面積只有10多平方公里,最早是由幾戶華人從一片沼澤地里開發出來的。現在聚居在這里的華人有八九千人,他們絕大部分是廣東梅縣遷來者的後裔。印度水牛皮資源豐富,這些華人中不少人懂得鞣皮製革技術,於是他們就互相幫助,辦起了皮革作坊,通過幾代人的辛勤勞動,塔壩終於發展成為一個像樣的小鎮。
如今的塔壩已成為加爾各答,乃至印度最大的唐人街。一進塔壩就能感到明顯的中國味,四合院、紅漆大門、大紅燈籠、紅對聯無不閃爍著中華文明的風尚。塔壩的華裔絕大部分從事皮革生意,現有皮廠220餘家,其中有的已相當現代化。這200多家皮廠每天處理3萬張水牛皮,佔印度全部皮革生產的1/5。但由於皮廠污染嚴重,當地政府也是採取限制的態度,法院曾命令皮廠遷移到18公里之外的一個偏僻的村莊。皮革業一直是塔壩華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支柱產業,一旦失去了這一支柱,他們在塔壩的去留勢必要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⑻ 蜜月向印度人的第一大城市孟買進發
印度孟買(Mum)本是個由七個小島組成的小漁村,給英國人管治後,藉填海將幾個小島合而為一,帶來殖民文化,城堡、商港也愈開愈多,變成今日印度的第一大城及第二大商港。在此除可體驗瘋狂殺價購物的滋味,更精采是可看到印度人引以為傲的火車站、百年高級酒店及最美的灣岸美景。
TajMahal百年靚酒店
要數孟買注目游點,除火車站以外,便是全市第一家及最豪華的五星級酒店TheTajMahalPalaceTower。沿海濱離開貧民區,走過街上滿布蒼蠅的販攤子及修車廠,風光一轉,就是這座開設有LV、Dior、Burberry等名牌專門店的酒店。
混合殖民地風格的土黃色建築,遙望古老的印度門及阿拉伯海,這座建於1903年的古塔酒店,每個角落,都可找到英式典雅風格及回教摩爾文化,到處擺滿百年累積而來的古老及現代藝術畫作、雕像、水晶吊燈及手織地毯,配合拱門與長廊,到處訴說昔日宮殿的繁華。不少皇室貴族、公司總裁及影星到此遊玩,都會住進這里。
酒店有客房五百六十五間,標准間房價收費約2,000港元起,最好於兩周前預訂。此外,距TajMahalPalaceTower不遠的皮秋拉湖(Pichola)上,更有一座白色湖上皇宮,那是由皇室夏宮改建成的湖上酒店TajLakePalace。月夜,月光跟酒店的燈光倒映在平靜湖面,除酒店外,都成了孟買遊客想沾點皇氣的必游景點。
迎海而立壯麗印度門
酒店對面,就是模仿凱旋門而建的印度門(GatewayofIndia),是為紀念英國國王喬治五世跟瑪麗皇後於1911年來訪印度而建的。位於孟買灣,迎向東面阿拉伯海而立的拱門,融合伊斯蘭跟印度教的建築特色。
早點起來,清晨時日光初露,映得拱門跟酒店都一片土黃,前面鴿子時而群起而飛,阿波羅碼頭那邊的漁夫剛捕漁回來收網,配合藍天,是風景最美的時候。很多印度人在這里散步做早操,野狗躺在拱門下睡懶覺,十分悠閑。拱門下也有賣拉茶的人,他們拿起連小火爐的鐵鍋子,有人來就用紙杯,盛他一杯拉茶,盛惠約兩元,不過遊客在印度不宜喝瓶裝以外的飲料,還是站在一旁遠觀不要試好了。
世界遺產絕美火車站
印度人最重視當地的火車,就是每年政府的預算案議程,都會談及火車問題。導游說這是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傳統,因為當年修建鐵路雖是項龐大開支,惟也只有藉它才能解決陸路的嚴重塞車問題,所以,火車及火車站便在印度人心目中擁有特別的地位。孟買ChhatrapatiShivajiTerminus,正是座維多利亞式火衫滾租車站備判,始建於1887年,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皇即位五十年而建,並在2004年七月給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火車站既有宏偉哥德式建築,也有印度拱門特色及細致的維多利亞式石雕,最厲害是車站不時都擠滿人,候車室里人人都席地而坐,為了搶上火車,爬車頂、飛身撲上車或掛在車門外等成龍式畫面,更經常可看得到,站外計程車跟巴士來來往往,火車站總是人流最雜的地方,旅客多,劫案也多,來此參觀時務要小心財物。
被捕現場甘地博物館
游印度,甘地博物館是必定要去的,起碼,當地導游無論如何都會找時間送你參觀一下。這是甘地在1932年到1934年居住的地方,1934年1月4日,他就是在自家的陽台上被捕的。館里有個擺放了超過五萬冊圖書的圖書館,連同甘地的著作、研究甘地的報告、以及其它科學期刊都有。
樓梯間、走廊、圖書館里貼滿他的生平照片,他寫的印度文和英文書信及文件,二樓甚至還有他的辦公間,三樓是他的生活起居室,所謂起居室,其實只有一張被褥、兩台小型織布機、兩雙拖鞋(所謂拖鞋只是一塊木板加一支供腳趾頭夾住的小木柱,要穿得起並不容易)、拐杖、小椅子等簡單行裝;房間隔壁,是28組關於甘地生平的泥塑娃娃,將甘地的人生片斷一一重現。娃娃的製作、人物面相及衣飾等都非常仔細,可讓你更簡或兆單地了解這位印度聖人。
解構印度汽車不死之謎
游印度最大問題是堵車堵得厲害,導游說,印度人一生,幾乎花了四分一時間堵在路上。路面上沒有界,因為畫也沒用,混亂的交通,找到路就走才是正途。所以你會在路上見到野狗、小拖車、腳踏車、小販推車與巴士及計程車爭路的奇景。
不坐火車的話,塞車,是必然的。曾試過早晨九時出發,乘車走25公里路,竟花了兩小時。當地人還說:「今天路面情況算不錯呢!」「不堵車的時間?應該是午夜吧!」嚇死了
⑼ 印度尼西亞第一大島是哪個島
印度尼西亞第一大島是 新幾內亞島
新幾內亞島(New Guinea)是太平洋第一大島嶼和世界第二大島(僅次於格陵蘭) 。又稱為伊里安島。面積達786000平方公里。
位於太平洋西部,澳大利亞北部。位於西太平洋的赤道南側,西與亞洲東南部的馬來群島毗鄰,南隔阿拉弗拉海和珊瑚海與澳大利亞大陸東北部相望 。在東經141°以東為獨立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 ;
141°以西及沿海島嶼為印度尼西亞的一省,稱伊里安查亞。
⑽ 關於一個國家——印度的資料。
印度風土人情簡介
自然地理
印度共和國位於亞洲南部,南亞次大陸中心。西北與巴基斯坦接壤,東北與中國、尼泊爾、錫金和不丹為鄰,東與緬甸和孟加拉國毗連,南與斯里蘭卡、馬爾地夫隔海相望,東南瀕臨孟加拉灣,西南面阿拉伯海,南連印度洋,北倚喜馬拉雅山。為亞、非、歐和大洋州海上交通樞紐。
印度南北長3119公里(伸入印度洋部分約長1600公里),東西寬2977公里,海岸線長6083公里。按其地形特徵,全國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部分:北部喜馬拉雅高山區、南部德干高原區、中部恆河平原區、西部塔爾沙漠區和東西海域島嶼區。
印度河流眾多,按水源和地勢可分成三大水系喜馬拉雅山水系;半島高原區水系;沿海岸地區水系。主要河流有:恆河,次大陸最大河流,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岡戈冰川,全長2700公里,有支流10餘條,流域總面積達106萬平方公里,注入孟加拉灣。布拉馬普特拉河,全長1130公里,總流域面積為58萬平方公里,在印度境內段落為720公里。亞穆納河,恆河最大支流,全長1380公里。納巴達河,全長1310公里,流域面積9.8萬平方公里。哥達瓦利河,全長1400公里,流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克里希納河,全長1400公里,流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馬哈納迪河,全長858公里,流域面積13萬平方公里。(8)塔普提河,全長約720公里,總面積為6.5萬平方公里。
印度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全國天氣可分為冷季(也稱冬季或涼季,1~2月),熱季(也稱夏季,3~6月),雨季(6月中旬~9月中旬),季風退縮季。冷季,北方氣溫最低為15℃,山區最低氣溫為-2.5℃,南部氣溫可高達27℃。熱季各地氣溫可高達40℃,德干高原可高達49~50℃,沿海則在29~30℃左右。雨季最低降水量為400毫米,最高可達3000~4000毫米。
印度土地遼闊,資源豐富。主要礦產資源:煤蘊藏量1213.6億噸,其中褐煤20億噸,居世界第8位;鐵蘊藏量224億噸,居世界第4位;石油蘊藏量5.108億噸;天然氣蘊藏量590億立方米;銅蘊藏量5.78億噸,鐵礬土蘊藏量26.53億噸;鉻蘊藏量1.35億噸;錳蘊藏量1.279億噸;鎳蘊藏量26.53億噸:鋁土蘊藏量20億噸;石灰蘊藏量510億噸,等等。雲母產量則居世界產量的第一位。
植物資源約有3萬種,動物資源7萬多種,獅子、老虎為"國獸";象、牛和猴等為印度"聖獸";孔雀是印度"國鳥"。
森林面積佔全國領土總面積的22%,約7400萬公頃,原始林約占森林總面積的70~80%。
社會〔人口與民族〕
印度人口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與獨立初相比(3.6億),人口翻了1.3倍,是世界上年人口增長率最大的國家。據印度政府1991年人口普查結果,近10年印度的人口增長率為23.5‰,199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80%的人口居住於農村,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7人,恆河與亞穆納河河間地區,每平方公里達400~600人,孟加拉灣三角洲平原地區,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高達1000人以上。但在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的拉賈斯坦西北部沙漠地帶、喜馬拉雅山北部高山地區,以及德干高原中部,人口少到每平方公里只有4人,西部刻赤地區每平方公里也只有16人左右。獨立以來,印度人口由農村大量向加爾各答、德里、馬德拉和孟買等大城市移動。
印度全民有大小民族幾十個,"部落民"300多。各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4~96%,"部落民"占人口總數的4~6%。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佔全國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拉賈斯坦邦和比哈爾部分地區。泰盧固族,佔8.6%,主要分布在泰來爾納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孟加拉族,佔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奧里薩邦和比哈爾邦。馬拉特族,佔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拉特邦和中央邦。(5)泰米爾族,佔7.4%,主要分布在泰米爾納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古吉拉特族,佔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坎納達族,佔3.9%,主要分布在卡納塔克邦及鄰近各邦。馬拉雅拉姆族,佔3.9%,主要分布在喀拉拉邦及相鄰諸邦。奧里雅族,佔3.8%,主要分布在奧里薩邦。旁遮普族,佔2.3%,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
印度土著部落民人數,約為3800多萬,占人口總數的6.94%。百萬以上的土著部落有9個,最少者,如安達曼部落只有幾百人。他們主要聚居在東北地區、喜馬拉雅山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南部地區和島嶼地區。
〔語言與宗教〕
全國約有180種語言,700多種方言 。分屬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漢藏語系和南亞語系。官方語言為印地語和英語。
印度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佔82.7%)、伊斯蘭教(佔11.2%)、基督教(佔2.6%)、錫克教(佔2%)。此外還有佛教、耆那教、襖教和猶太教,信徒各佔1%左右。山區一些部落民族信仰原始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錫克教是傳統宗教,源於本國,其餘為外界傳入的。〔民風民俗〕 婚姻與嫁妝 按著印度教習俗,提但早婚,實行種姓內婚,主張寡婦殉夫("薩提"制度)和禁止寡婦再嫁。大多數婚姻是父母作主,媒約之言。通常,婚姻不僅是男女雙方的結合,而是家族、集團和財富的結合。在農村,理發師是傳統的媒人。
昂貴的嫁妝是印度人婚姻中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一種沉重的經濟負擔,甚至負擔累累,以至導致社會悲劇。1961年頒布了《禁止嫁妝法》,但傳統和習慣勢力使法律無法執行。
禮儀與習俗 印度人與友人見面很講禮節,通常是雙手合掌,表示致意。合掌時,對長輩宜高,對平輩宜平,對幼輩則低,以分別示以尊敬、對等和關懷。迎候佳賓則敬獻花環,
表示由衷的歡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在贊同或同意對方意見時,往往是搖頭而不是點頭。 印度殯葬火葬:通常選擇聖河河畔舉行;水葬,把屍體推入水中,任其隨波逐流漂走;天葬或野葬,把屍體丟在野外或林中,讓禿鷹啄食或野獸飽餐,穆斯林則實行土葬。
社會重男輕女,穆斯林女子一般很少拋頭露面,更不與陌生人隨便交往,也不可同異性握手。婦女多在前額中央點上吉祥痣,喜歡佩帶項鏈、胸飾、耳環、鼻圈、戒指、腳鐲等飾物。
印度教節日 (1)杜爾迦節,孟加拉人最大的節日,每年約9~10月間舉行。(2)酒紅節,音譯"霍利節",每年2月底,3月初舉行。(3)燈節,音譯"迪瓦利節",印度教最隆重的節日,每年10~11月間舉行,通常全國慶祝5天至半個月。(5)娑婆室伐底節,一譯"薩拉斯瓦蒂節",意為"知識女神節"、每年1~2月間舉行。(6)扎格納乘車節,每年6~7月間,在沐浴後的第15天舉行。(以上均為公歷)
伊斯蘭教節日 (1)開齋節,是伊斯蘭教兩大重要節日之一。希吉拉歷9月(公歷2月左右)。(2)古爾邦節,伊斯蘭教兩大節日之一,意譯"宰牲節"。希吉拉歷12月10日(公歷4月左右)。
錫克教節日 那納克誕辰節,公歷11月的第一個滿月。
耆那教節日 摩訶毗羅節,紀念耆那教創始人筏馱摩那(即大雄)的節日,每逢15年(3月)一度的耆那教重大祭典。
此外,印度基督教徒與世界基督教徒一樣,每當復活節、聖誕節以及少數佛教徒、襖教徒和猶太教的各自節日,也都要紀念或慶祝一番。
經濟
印度1947年獨立之際,生產力停滯落後,農業勞動人口佔80%。獨立前夕,印度的人均收入為198盧比,居於當時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國家之列。
為了盡快擺脫困境,政府把加速工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率和實現經濟多元化,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戰略目標,為此而制定和開始實行以公私混合經濟和計劃經濟(1951~1990,已實行了7個五年計劃)為中心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國民生產總值,已從1950~1951年度的1746.9億盧比增長到1988~1989年度的32704.9億盧比,38年來,約增長了18倍。1989年的人均國民收入達320美元左右,已大大超過獨立初約150美元的水平(1950)。1991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35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4.5%,1991年11月份的外匯儲備增至27億美元,而6月份只有10億美元。1992年9月初,印度外匯儲備總額達63億美元。
獨立以來,印度經濟發展大致經歷了經濟恢復時期(1947~1956),制定工業化戰略和形成工業體系時期(1957~1966),調整經濟結構,重點發展農業時期(1967~1984);確立實現技術現代化,加速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時期(1985~1990)。1991年6月拉奧執政後,經濟上採取了盧比貶值、降低赤字和調整工業政策等措施,使經濟有了起色。
〔工業〕
自50年代推行工業化政策,印度工業有了迅速發展。1950~1951年度全國工業產值僅為175億盧比,1985~1986年度已達1028盧比,增長了5倍多。1986~1987年度全國工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6%,工業平均年增長率約6%左右。1990年工業生產增長7.5~8%,略低於1989年的8.3%的增幅。1991年印度工業生產增長率為0.1%,是最近10年來的首次。1992年工業生產增長率則為4.5%。
鋼鐵工業,在獨立初,印度僅有塔塔等3家鋼鐵公司,煉鋼能力為150萬噸。到1988年底,印度已建成煉鋼能力在1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廠比萊、杜加普爾、魯爾卡拉、波卡羅、印度和塔塔等6家鋼鐵公司。
能源方面,印度是一個貧油國家,石油主要靠進口,每年需花費外匯收入的70%左右去進口石油。1989年印度進口石油1990萬噸,年產石油3400萬噸。1991年年產石油3100萬噸。目前,以開采海上油田為主,海上油田產量佔印度原油產量的1/2以上。電力能源有水力、火力與原子能發電。獨立後,電力工業發展較快。核電力已有相當規模,目前已建成4座原子能發電站,設備能力為170萬千瓦。
化學工業始建於30~40年代,"一五"計劃後發展迅速,化學工業(包括石化產品)產品年平均增長率為8.7%,其增長速度,為全國各工業部門之冠,其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12%。
獨立後機械工業已成為印度工業中最大的生產部門,其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30%。屬於機械工業系統的大小廠家約佔全國登記廠家總數的1/3。印度在通用機械設備、電機電器、汽車、摩托車、火車頭、拖拉機、船舶和飛機製造等方面,已能自給,某些產品已成為出口創匯最多的工業部門之一。
輕紡工業主要有棉紡、黃麻、食品、造紙等,這些都是印度傳統的工業部門。尤其棉紡工業,孟買和阿默達巴德兩地區就集中了全國1/3以上的棉紡廠、2/5的沙錠和2/3的織造機。
〔農業〕
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有耕地面積1.73億公頃,糧食作物面積1.27億公頃,其中灌溉面積約6200萬公頃,從事農業勞動的人數約為5億人。種植業以糧食作物為主,1990年農業生產增長3.5~4%,這一年的糧食產量為1%78億噸,比1989年增長8.8%,創了歷史記錄。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豆類、玉米次之。水稻占農作物面積的30%,約佔世界水稻播種面積的27%,居世界首位。小麥播種面積約佔1991年農業增長率的1%,佔耕地總面積的11%,居世界小麥生產國前10名之列。
印度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約佔全部播種面積的1/5。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茶葉、煙草、橡膠、咖啡,油料作物有花生、芝麻以及香蕉、芒果等。其中,棉花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0%,黃麻產量居世界第2位。花生種植面積多達700~750萬公頃,年產量在500~700萬噸左右,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0%。目前是世界最大花生生產國之一。茶葉年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0%,居世界首位。此外,煙草、甘蔗、芒果、腰果、椰子、香蕉、核桃、柑橘、咖啡、大麻、蠶絲和橡膠等經濟作物的產量也十分可觀,均可居世界產量前10名之內。
印度的畜牧業產值在農業凈產值中約佔15%,牛的存欄數居世界第一。
〔財政金融〕
國家財政預算來源主要是直接稅和間接稅。獨立以來,國家預算增長很快。1950~1951年度為40.6億盧比,1988~1989年度為3668.8億盧比。
國家資本預算來源主要是源於內債和外援,用於五年計劃和國防建設開支。40多年來,資本預算增長幅度1987/1988年度比1950~1951年度,增長了196.8倍。1990年印度外債總額670億美元。1991年外債總額則增為698億美元。1991~1992年度國際收支逆差為60.4億美元。比上一年度下降39%。
印度最大的財團是:塔口財團、比爾拉財團、馬法特拉爾財團、辛哈尼亞財團和塔帕爾財團。他們的總資產均在40億~130億盧比以上。1991年印度通貨膨脹率已達12.5%。
〔對外貿易〕
獨立40多年來,印度對外貿易有了很大發展。特別從70年代開始,出口在國民生產總值所佔比例由1985~1986年度的4.7%增加到1988~1989年度的6.1%。但外貿長期存在逆差,1991年出口額193億美元,負額達89億美元。在進口商品方面,出口產品自70年代以來,過去名列前茅的紡織、茶葉和鐵礦石等傳統產品已退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工藝品、成衣和機械產品。在進口產品,過去居前列的糧食等消費品也退居第2位,取而代之的是石油、化工原料及其產品、食用油、化肥、紙張等。
〔交通運輸〕
1853年印度就建成了第一條鐵路--孟買至塔納線,全長32公里。現在,鐵路全長為61850公里,主要干線有20多條,新德里、加爾各答、孟買等大城市是全國的鐵路樞紐。1991年鐵路客運里程為26340萬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印度公路總長193.2萬公里,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可通航的河道(包括運河)總長度約1.4萬公里,大小港口180多個,最大的港口有10個。十大港口全年吞吐量約為1.25億噸。全國約有66家海運公司,最大的海運公司是印度航運
公司和莫卧兒海運公司。
印度擁有兩大國營航空公司:1953年8月成立的印度航空公司,主要經營國內與南亞領國(孟加拉國、尼泊爾、巴基斯坦、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和阿富汗)的地區性航線。1972年成立的印度國際航空公司,主要經營國際航線,航線遍及世界五大洲。
城市
印度都市產生較早。獨立後發展迅速。據統計,印度30萬人口以上的都市有57個,100萬以上的大都市有10個。其中新德里(古都德里)、加爾各答、孟買和馬德拉斯是印度最重要的城市。此外還有亞格拉、阿拉哈巴德、班加羅爾、科欽、果阿、海德拉巴、齋普爾、勒克、馬杜賴、西姆拉和瓦臘納西等。
新德里 印度共和國首都,位於亞穆納河畔西岸,面積1485平方公里,人口573萬(連同德里),新建於1911年。全市以兒童公園廣場為中心,街道成輻射狀,伸向四面八方。在現代化的宏偉建築群中,聳立在市中心的西側,中亞風格建築的國會大廈 ,半球狀穹頂的總統府。
坐落在國會大街琴倫盤陀公園內由4座造型奇特的建築物組成的古天文台(1710),為這座古老而現代化的城市增添了誘人的光彩。西端的康諾特廣場,呈半圓盤形,分內外三層,是新德里最繁華的商業區。
新德里也是文化教育中心。這里有許多著名的博物館、紀念館、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著名的尼赫魯大學就位於市郊。
德里 享有印度"七朝之都"之稱譽。地處次大陸的中心,位於亞穆納河北岸。
德里有孔雀王朝時代興建的舊堡遺址和著名的阿育王石柱。近郊的顧特卜高塔,建於13世紀初的顧特卜高塔,高72米,分5層,宏偉壯觀。始建於1638年的古宮紅堡,是著名的伊斯蘭建築之一。與紅堡遙相呼應的是賈瑪-馬斯扎特大清真寺(也稱"賈瑪寺"),全用紅砂石建成,長75.5米,寬24米,佔地面積117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5000名穆斯林祈禱。
市郊還有胡馬雍陵等宏偉建築。
舊德里的月光街或銀子街,歷史上曾是世界最富庶的大街之一,今仍為德里商業中心,露天市場。
加爾各答 印度最大的城市。西孟加拉邦首府。瀕臨孟加拉灣,位於恆河三角洲的胡格利河左岸。
市區以大賀胥廣場為中心,邦政府辦公大樓,邦議會大廈和高等法院等均設於此。市中心的"喬靈奇廣場"集中了全市的大旅館、大飯店、大商店以及大的娛樂場所、十分繁華。
加爾各答工業發達,主要有紡織、鋼鐵、機械、化學、造紙、皮革、印刷、服裝、陶瓷等,工業,又是黃麻工業中心。全國的1/3貨物由這里的港口吞吐。作為印度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咖爾各答有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和原子能研究所等,印度教徒的活動的中心,迦梨女神廟也在這里。
孟買 印度第二大工商業城市、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全國最大的港口之一。位於印度西部,瀕臨阿拉伯海,為一天然良港。1991年建造的拱門形的印度門,薈萃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派建築風格。孟買也是西印度文化教育中心。孟買大學設在這里,許多著名的電影製片廠也在這里。作為工業中心之一,全市紡織廠約佔全國紡織廠數的40%,全國紗錠和織機的30%。棉紗遠銷國內外。機械、汽車、石化、造紙、電子、造船、化肥、醫葯、食品等工業也較發達。孟買還是印度西海岸的陸、海、空交通樞紐,全國最大的機場--桑塔克爾斯國際機場就設在這里。
馬德拉斯 南印度交通樞紐,泰米爾納德邦首府、印度第四商業城市和最大的人工港。地處庫姆河河口,瀕孟加拉灣。面積128平方公里。城市以聖喬治堡為中心,向南、北、西3個方向伸展。舊城(聖喬治堡)以北是商業區,臨海一面為港口;舊城以南是住宅區,內多歷史建築。僅寺廟即有120座。其中位於城南60公里的海濱有被稱為"七塔城"的馬哈巴利普蘭,以巨大岩石神廟而聞名。馬德拉斯設有全印最早成立的大學馬德拉斯大學歷史最悠久的教堂聖托馬斯教堂。馬德拉斯港年吞吐量達700多萬噸,是重要的貨物集散地之一。紡織、皮革、化工、機械、橡膠以及電影工業都很發達。
旅遊
古堡陵園 主要包括紅堡、胡馬雍陵、泰姬陵和甘地陵。紅堡是印度最大的古宮。位於德里城東北部亞穆納河畔。建於1638~1648年,為莫卧兒帝國沙·賈汗皇帝的王宮,全部用紅砂石砌成。故稱紅堡。胡馬雍陵,莫卧兒帝國第二代皇帝胡馬雍的陵墓。亦位於德里東郊亞穆納河畔。1565年建成。泰姬陵,始建於1631年。屹立在亞格拉近郊亞穆納河畔南岸,其華麗和磅礴之勢,堪稱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陵長583米,寬304米,紅砂石牆。整座陵墓佔地17萬平方米。甘地陵,位於德里亞穆納河畔某地遺體焚化之處。其它還有若干佛教聖地、對跡,如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五舍城、舍衛城、那爛陀寺、桑奇佛塔,以及阿旃陀石窟、埃羅拉石窟、埃里芬達石窟、阿姆利則金廟、卡傑拉霍神廟群、科爾廟格神廟等,都是值得一游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