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盛產哪些木材
印度盛產檀香木,印度小葉紫檀。
1,檀香木
檀香木,又名白檀,屬檀香科常綠喬木,原產印度、印尼、澳大利亞和非洲。我國台灣、廣東也有引種栽培,它的花初開時黃色,後血紅色,木材奇香,常作為高級器具、鑲嵌、雕刻等用材。
2,印度小葉紫檀
印度小葉紫檀為紫檀樹的一種,又名檀香紫檀,原產地印度。屬落葉大喬木,高20~25米,樹皮黑褐色,樹干通直而下滑。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下垂;小葉互生,7~12枚,卵形,先端銳尖,基部鈍形,革質,全緣,托葉線形,早落。
(1)印度地區的樹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檀香木形態特徵:常綠小喬木,高約10米;枝圓柱狀,帶灰褐色,具條紋,有多數皮孔和半圓形的葉痕;小枝細長,淡綠色,節間稍腫大。
葉橢圓狀卵形,膜質,長4-8厘米,寬2-4厘米,頂端銳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多少下延,邊緣波狀,稍外折,背面有白粉,中脈在背面凸起,側脈約10對,網脈不明顯;葉柄細長,長1-1.5厘米。
2. 印度胡桃木是什麼含義
印度胡桃木
英文名:Indian
walnut又
名:印度核行運磨桃木樹木及分布:高大喬木,樹高可達30-50米,直徑可達0.6-1.0米,主要分布於印度克什米悄仿爾地區。
木材特性:木材強度大,材質硬、重,具有耐腐、耐磨性好,干縮性小等特點。
其木質質地均勻,色調柔和,紋理流暢、有油質感;
心材由黃褐色至紅褐色,帶有少數細條或略暗色的細劃線,部分管孔含深色樹膠;
氣干密度0.99-1.18kg/msup3;。
紋理特性:印度胡桃木呈淺黑褐色,木紋清晰、細膩、紋理緊密均勻,切面紋路直或呈波浪狀。
應
用:印度胡桃木帶有淡雅清涼的原始木香,屬木材中較優質的一種。
具有很高的審美和商業價值,適用於高檔傢具、地檔斗板、櫥櫃、珠寶首飾盒、木雕和工藝品。
胡桃木木雕是克什米爾地區著名的手工藝品之一,這是印度家庭常用的器具。
3. 印度蘿芙木有哪些特徵
(李堅)
印度蘿芙木〔Rauvolfia serpentina(Linn.)Benth.ex Kurz〕別名蛇根木。為夾竹桃科多年生常綠灌木。原產於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及緬甸等熱帶地區,目前我國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亦有引種。以根提取總生物鹼作降壓葯即「壽比南」。
根含總鹼2.265%、利血平0.0545%,此外含生物鹼阿馬里新,利血胺,利血匹靈,育亨賓,去甲氧利血平,蛇根精等。印度民間用根作退熱、抗癲癇和治蛇傷之葯。
一、形態特徵
高30—50cm,根圓柱形、蛇狀扭曲、外表土黃色。葉對生,莖頂端常為3葉輪生,葉片橢圓狀披針形至長倒卵形,全緣,長5—30cm,寬5—15cm。復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30—60朵。花萼5深裂;花冠高腳碟狀,先端5裂,粉紅色,外面有紫紅色帶紋;雄蕊5枚,著生花冠筒中部;心皮2,合生至中部,極少單心皮。核果卵圓形,成熟昀紫黑色,種子2枚(圖14—69)。
圖14—69 印度蘿芙木形態圖
1.花果枝 2.花 3.花剖開示雄蕊 4.雄蕊 5.根二、生物學特性
(一)種子生物學特性
印度蘿芙木終年都開花結果,於6—9月為果熟盛期。此期為高溫多雨季節,採收的種子發芽率可達90.6%。低溫乾旱季節採收的果實小,種子不飽滿。種子需用15—17%的鹽水選種,除去不飽滿種子。曬干比陰乾的種子較不耐貯存(表14—63)。種子經濕沙混藏,可加快發芽和提高發芽整齊度,發芽率亦高(表14—64)。種子用70%的硫酸處理15分鍾,腐蝕堅硬的種殼,洗凈,用清水浸24小時,催芽後5天開始發芽,31天發芽率達79.7%,而對照10天才開始發芽,31天發芽率僅57.0%。種子萌發喜歡溫差大的環境,播種前採用露天濕沙催芽兼曬種,溫差達15℃時,能提高發芽率且出芽整齊。室溫催芽爛種多且發芽期長(表14—65)。在水分充足的條件下,日平均溫度24.3—33.3℃,播後8天開始出苗,15天達出苗盛期,出苗率高達98%。露天催芽適宜的極端最高溫度為30—35℃。當月平均溫度低於18℃時,播種很少出苗,乾旱季節播種也不利於出苗。
表14—63 曬乾和陰乾的印度蘿芙木種子袋裝不同時間的發芽率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資源開發研究所雲南分所提供資料。
表14—64 不同貯存方法對印度蘿芙木種子發芽的影響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資源開發研究所雲南分所提供資料。
表14—65 印度蘿芙木露天及室內催芽的種子發芽情況比較
(二)生長發育及其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印度蘿芙木在國外種植於海拔300—960m,年平均溫25—30℃,極端最高溫40℃,極端最低溫4—6℃,年降雨量1800mm地區,引種到我國海南島和雲南省西雙版納州,能正常生長、開花結果。
幼苗經培育3個月後,便開始抽出花序,每株每年能抽出3—4個花序。終年都開花結果,以3—7月為盛花期,從開花到果熟需3—4個月,6—9月為果熟盛期。開花結果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通過摘除花序,可以顯著提高根產量和含量(表14—66)。
表14—66 摘花對印度蘿芙木生長及含量的影響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印度蘿芙木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廣,0—43℃都能生存,能耐短期霜凍。但低溫乾旱會引起基部葉片脫落,生長緩慢。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0℃。
2.濕度
印度蘿芙木在年降雨量1000—2500mm地區均能生長,要求雨量分布均勻,暴雨或降雨過份集中,都會引起病害嚴重發生,短期水淹會引起葉片全部脫落。由於根系不發達,抗旱力差,旱季必須澆水。苗期要求相對濕度保持在80—90%,才能保證出苗整齊成苗率高。
3.光
印度蘿芙木小苗出土後,需要陰濕環境,強烈的光照,會灼傷葉片降低成苗率,苗期一般要求70—80%的蔭蔽度。當苗高30cm,長真葉1—2輪後,對蔭蔽度要求就逐漸減小,以50—60%為宜。在露陽下種植,植株矮黃,葉片灼傷嚴重,但其根產量及利血平含量都比蔭蔽環境高(表14—67)。
表14—67 不同種植環境下印度蘿芙木根產量及利血平含量比較
4.土壤和肥料
喜歡疏鬆肥沃的壤土或輕粘土,pH6—7。積水地、重粘土或砂質土均不宜栽植。施磷、鉀肥料能顯著提高根的產量,增產20—30%(表14—68)。
表14—68 肥料對印度蘿芙木根產量及含量的影響
三、栽培技術
(一)繁殖
以種子繁殖為主,也有用扦插及分根繁殖的。
1.種子繁殖
(1)采種及種子處理
採摘充分成熟的果實,置室內堆漚2—3天,待果肉變軟開始腐爛時,去掉果肉洗凈種子,再用15—17%濃度的鹽水選種,下沉種子用清水洗去鹽分後,陰干備用。
(2)催芽處理
將種子與河沙以1∶3的比例相混勻,先在盆底平鋪河沙厚約3cm,再將混沙種子鋪於上面,表面再用河沙蓋種厚約3cm,澆透水,置於室外露陽處催芽。約經10—15天,進行洗種檢查,若發現有裂殼的種子,便可播種。如在催芽前,種子先用硫酸浸種約15分鍾,再用清水洗凈硫酸後催芽,或催芽過程中進行曬種,都可提早發芽,但較費事,在生產上較少採用。
(3)播種育苗
選擇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疏鬆的生荒地,進行耕翻,讓土壤充分風化後耙平整畦,每畝施腐熟堆肥2000—3000kg,火燒土1000—1500kg,與表土混勻後開溝條播。行距10cm,種子千粒重35g,每畝播種量約3.5—4kg。在播種育苗過程中,注意保持苗床濕潤。待苗高3—5cm時,便可間苗移栽於新畦或營養袋中,行株距20×10cm,繼續培育到苗高15—20cm時,便可定植於大田。
2.扦插繁殖
由於印度蘿芙木枝條短,分枝少,因此扦插繁殖主要是在採收後,為了能充分利用其地上部枝條而採用。剪取插條長約10—15cm,帶二個節以上,基部斜剪。用萘乙酸鈉鹽20—300ppm,或2,4-D10ppm溶液浸插條基部6—12小時後扦插於沙床,剪口斜面朝下,扦插深度達枝條的2/3,將插條周圍的沙壓緊,澆透水,搭棚遮蔭,並保持苗床濕潤。大約一個月後便生根成活。
3.分根繁殖
選取粗1cm左右的根段,截成4—5cm長的小段,埋植於沙池或育苗畦中,遮蔭保濕。待長出新根和新葉時,便可定植於大田。
(二)選地及整地
定植地的選擇條件,與育苗地基本相同,平地和坡地均可種植。在平地種植必須開挖排水溝及整畦種植,防止積水爛根。坡地最好整成等高梯田,防止土肥流失。為了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經濟效益,可與未成齡的果樹或橡膠間作。注意不能連作,連作容易引起線蟲危害。
(三)定植
宜於溫暖、濕潤的季節定植,在海南島以春季2—3月及秋季10月底至11月上旬均可;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宜於5月下旬至6月雨季初期。選擇陰天或降雨前定植成活率高。每畝施腐熟牛欄糞2000—2500kg作基肥。株行距20×20cm,深5—10cm,每畝種植16650株。植後把根周圍的土壓實,澆透水。
(四)田間管理
1.除草、施肥、澆水
當定植成活後,應注意除草,避免雜草把小苗遮蓋影響生長。旱季要注意澆水,保持植穴濕潤。每隔半月結合抗旱,施1∶4的稀薄尿水,每畝用尿400kg或用硫酸銨4kg,隨著株齡的增長,濃度可適當提高。並每畝施過磷酸鈣223kg,硫酸鉀10kg可提高根產量及生物鹼含量。
2.摘花
從開始抽花序起,每隔15—20天摘除花一次,每畝可提高根產量67kg,總生物鹼提高0.19%。
(五)病蟲害及其防治
1.煤煙病
病原種類較多,常見的有Gapnodium sp.和Meliolasp.等煤點病菌,屬子囊菌亞門,無性世代以煙煤屬(Fumnago)為常見,此病為害多種受蚜蟲、蚧殼蟲,木虱為害的葯用植物。病株葉和嫩莖布滿黑色霉層,如煤煙污染狀。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和生長,嚴重者可致植株枯萎。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子囊殼等在病部越冬。翌年遇蚜蟲、介殼蟲等分泌的蜜露和適合的溫濕度即生長繁殖,並借氣流、昆蟲傳播。防治方法:注意通風透光;及時防治蚜蟲、介殼蟲等害蟲,用石硫合劑或在殺蟲劑中加入10000倍龍膽紫葯水噴霧。
2.葉垃病
初期病斑呈褐色,周圍有黃暈,擴展後中央呈褐色,外圍赤褐色,病斑破裂穿孔。防治方法:及時摘除病葉,用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300—400倍液噴霧,每隔半個月噴一次。
3.根結線蟲病
(Meloidogyne sp.)
幼苗及成齡植株的根部都可被侵害。受害植株地上部矮化,根系形成大小不等的念珠狀的瘤狀結節。防治方法:選用無病地及種苗;忌連作。
4.桔粉蚧(Pseudococcus citri Risso)、咖啡綠蚧(CoccusviridisGr.)和盔蚧
以成、若蟲吸食枝葉、果實、花序汁液,使其發黃,同時引起煤煙病脫落,嚴重者可使植株枯萎。防治方法:掌握在若蟲孵化期用波美0.5度石硫合劑或50%馬拉硫磷乳劑6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劑800倍液噴霧。大齡若蟲或雌成蟲期用乙硫磷1000—20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乳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注意清園,將枯枝落葉集中燒毀;蟲口密度小時可用瓢蟲進行生物防治。
四、採收與加工
印度蘿芙木以定植後二年收獲較合適,其根產量比一年生增長近一倍,總生物鹼和利血平含量也提高53%和11%。採收時用鋤頭把植株連根挖起,去除地上部及泥沙雜質,再把根砍成5cm長的根段,置於烈日下曬干或烤乾後,便可包裝送工廠加工提取。
4. 印度橡皮樹的植物學特徵是什麼
學名:
Ficuselastica
科屬:
桑科、高握正榕屬
產地分布:
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
養護要點:
常綠喬木。用腐葉土或泥炭土盆栽。喜高溫、高濕和皮磨較強的陽光。生長期可搬至室外陽光下栽培;給予充足的水分和每兩周左右施一次液體肥料。越冬溫度10℃左右。兩年左右換一次盆。
栽培品種有:花葉橡皮樹戚悔cv.Variegata等。
繁殖:
扦插、高枝壓條。
5. 印度神奇樹橋,種出來的橋,越長越結實
在印度的東北部的乞拉朋齊,有一種非常奇特的橋。這種橋不是建出來的,而是「種」出來的。這種橋叫做樹橋(ROOT BRIDGE)。
乞拉朋齊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年度降水量可以達到24000多毫米,是北京的三四倍。所以,在乞拉朋齊地區,隨處可見彎彎曲曲的河流,為了方便通行,就需要建很多的橋。但是當地人並沒有先進的造橋技術,所以,人們想出了一個辦法——「種橋」。
在這里碰喚扒,長著一種印度橡膠樹(印度榕),根系非常發達。這種數最大特點,是在樹幹上可以長出很多次生根來適應惡劣的環境。所以,人們就通過通過引導橡膠樹根的生長方向,來自動在河的兩岸「生長出來一座條」。
當地人建造樹根橋有幾種方式,比如人工用竹竿搭建一座腳手架,讓橡膠樹跟纏繞在腳手架上,然後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一座橋。
還有一種方式,是人們將挖成中空的檳榔樹的樹干橫跨在河上方。然後引導橡皮樹的根系往檳榔樹做成的管子里長。
神奇的是,當次生根系長到河對岸,遇到了河對岸的土壤,就會自動紮根了,慢慢的就能長成一座天然的樹橋。這種方式也被稱為「天作之合」。
這樣建造起來的橋,竟然堅固無比。一次通行50個成年人毫無壓力。更加神奇的是,這樣的橋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堅固,因為樹是活的,他們會一直生長,讓橋身堅固無比。當地最古老的樹橋,已經存在了500多年。就在印度小卡西鎮附近。
當地的樹橋有笑昌很多種中形式,其中一種兼顧美觀和實用性的「雙層樹橋」最受旅遊愛好者的喜歡。當地一座樹橋的形成需要10-15年的時間,雙層樹橋則需要更久了。
不過這種橋在印度當地已經慢慢消失了,許多村莊已經用現鏈改代的鋼鐵橋取代了部分的「樹橋」。現在的樹橋僅僅存在於一些印度山區深處的森林當中,當地 *** 為了旅遊業的發展已經把這些樹橋保護了起來。
6. 印度橡皮樹的形態特徵
印度橡皮樹屬常綠喬木,樹皮平滑,枝、幹上有多數氣根,下垂,樹冠卵形。桐告葉互生寬大具長柄,厚革質,橢圓形,全緣、表面亮綠色。幼芽紅色,具苞片。夏日由枝梢葉腋開花(隱花),果長橢圓形,無果柄,熟黃色。
其觀賞變種:黃邊橡皮樹,葉片有金黃色邊緣,入秋更為明顯;白葉黃邊橡皮樹,葉乳白色,而邊緣為黃色,葉面有黃白色斑紋。
全株光滑,無比毛,莖稈生氣生根,有乳膠汁。葉寬大具長柄,厚革質,具光澤,亮綠色,長橢圓形或矩圓形,先端漸尖,邊全緣。幼芽紅色,具苞片。側脈與中肋成直角。新芽生出時,包在淡紅色的托葉中,頗美麗。
常綠大喬木,高達30米擾輪鏈,在原產地可高達45米。樹冠開展,具氣生根,有乳汁。葉厚革質,有光澤,緩孫長橢圓形或矩圓形,長15-30厘米,寬7-9厘米。托葉單生,淡紅色。花序托成對著生於葉腋,矩圓形,成熟時黃色,長約厘米;雄花、雌花和癭花生於同一花序托中。
7. 印度聖樹的介紹
印度聖樹,即菩提樹,英文名pipal,經冬不凋,巨大的樹冠形成天然穹頂。「菩提」在梵語中為「大徹大悟」之意。菩提樹又叫畢缽羅樹,按佛經記載,佛祖釋迦牟尼曾在位於菩提迦耶的一棵畢缽羅樹下潛心打坐,終於在七七四十九日之後頓悟成佛,從此,畢缽羅樹也改名叫菩提樹。
8. 印度塔樹的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樹禪攜呈錐形或賀遲伏塔狀,風格獨特,故又名塔樹;主幹高聳挺直,側枝纖,細下垂;葉互生,下垂,狹披針形,葉旦埋緣具波狀
9. 印度橡皮樹(桑科 榕屬)栽培技術有哪些
Ficus elastica Roxb.
印度橡皮樹又名橡皮樹,樹葉大而光亮,四季常青,為常見觀葉植物。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原產地高達30米。全株光滑,有豐富乳汁。葉寬大具長柄,厚革質,全緣,側脈平行,多而細,葉柄圓筒形,粗長。托葉單生,披針形。隱花果長圓形,成對著生於葉腋,無柄,成熟時黃色,長約1.2厘米(見彩圖28)。
常見栽培變種有:
金邊橡皮樹var.aureo-marginatus葉片具金黃色邊,入秋更為明顯。
花葉橡皮樹var.variegata葉面具黃白色斑紋。
[分布]
原產印度、馬來西亞。我國熱帶地區各大城市有栽培。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植於盆中,天冷移入溫室。
[習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要求肥沃土壤。喜光,亦能耐陰。不耐寒,冬季溫度低於5~8℃時易受凍害,適溫為20~25℃。
[繁殖與栽培養護]
繁殖用扦插、壓條均可。扦插季節不限,溫度在15℃以上就可進行,以5~6月最為適宜。春、夏季扦插,選用2年生健壯枝條作插穗,秋插可用當年生健壯枝作插穗。插時需待剪口處流膠凝結後或用木炭粉及礱糖灰吸干後方可插入基質。多芽插穗插入基質1/3~1/2,單芽插穗全部插入基質中,稍露莖頂。夏插可用全光照噴霧育苗法進行,一般30天即生根,50天後可移栽。壓條可在夏季選擇生長充實、2年生的粗壯枝條,環剝0.5~1厘米,然後用糊狀泥塗於環剝處,厚度2厘米左右,外面用塑料薄膜裹住,以保持濕度,待生根後剪下栽入土中,即為獨立的小苗。
橡皮樹多為溫室盆栽。盆栽幼苗,應放在半陰處。小苗需每年春季換盆,成年植株可每2~3年換盆1次。換盆時剪去部分捲曲的老根,增加腐殖土和基肥。當株高達1米左右時,在約80厘米處打頂,促發新枝,使之形成3~5個側枝,以後每年春季還要將側枝短截,促發更多的新枝。如果任其自然生長,則樹冠中空,枝葉稀疏,觀賞價值不高。橡皮樹較喜肥,喜水,在生長旺季必須要給予充足的肥水,才能生長茂盛,葉色濃綠。平時要保持盆土濕潤,高溫季節每天早晚各澆1次水,並經常向枝葉上噴水,否則葉緣易枯焦。橡皮樹雖喜在陽光充足處生長,但在盛夏酷暑要置於遮蔭處或室內通風處。北方應在10月中下旬移入室內越冬,室溫以10℃左右為宜,如溫度低於3℃時,葉片就會變黃脫落。來年4月上中旬根據當時的氣溫,可移至室外。家庭蒔養橡皮樹以小型為好,故一般生長3~4年就應更新,結合換盆,僅基部保留3~5節,將上部剪去重新扦插,母株約2個月後即又可萌發新枝。此外,小苗要定期轉動方向,以防斜向一方生長,降低觀賞價值。
橡皮樹抗病蟲害的能力很強,因其樹液及根內含有硬質橡膠,可防止病蟲為害。
[觀賞與應用]
印度橡皮樹樹皮平滑,葉片較大,新葉紅色,後呈濃綠色,經冬不落,並有氣生根從枝幹上自然下垂,頗為美觀。熱帶地區可於花壇中心、庭前、草坪邊緣及道路旁栽植,其他地區多盆栽觀賞。
10. 印度橡皮樹的介紹
印度橡皮樹屬常綠喬木,樹皮平滑,枝、幹上有多數氣根,下垂,樹冠卵形。葉互生寬大具長柄,厚革質,橢圓形,全緣、表面亮綠色。幼芽紅色,具苞片。夏日由枝梢葉腋開花(隱花),果長橢圓形,無果柄,熟黃色。其觀賞變種:黃邊橡皮樹,葉片有金黃色邊緣,入秋更為明顯;白葉黃邊橡皮樹,葉乳白色,而邊緣為黃色,葉面有黃白色斑紋。印度橡皮樹為熱帶樹種,原產印度,我國各地多有栽培,北方在溫室越冬。性喜暖濕,不耐寒,喜光,亦能耐蔭。要求肥沃土壤,宜濕潤,亦稍耐乾燥,其生長適溫為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