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大家都要打阿富汗
確切地說,攻打阿富汗的國家主要是前蘇聯和美國。前蘇聯與美國發動的兩次阿富汗戰爭持續了近42年。直到今年8月,美國撤出了阿富汗,塔利班重新占據了喀布爾、控制了阿富汗。
那麼,為什麼前蘇聯和美國要發動攻打阿富汗的戰爭呢?除了有直接原因之外,還有其深層次原因。
直接原因:2001年9月11日,美國五角大樓、世貿大樓遭到本·拉登指使的恐怖分子劫持的飛機的撞擊。美國要求庇護本·拉登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將其交出,遭到塔利班政權的拒絕。於是,美國決定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進行軍事打擊。
深層原因:中亞地區(通常是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土庫曼五國)北可遏制俄羅斯,東可挾制中國,南可控制印巴,西可連接歐陸;若能以此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其勢力必將遍及整個歐亞大陸。阿富汗位於西亞、中亞和南亞的結合部,扼南北交通要沖,北接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塔吉克,東北突出的狹長地帶與中國接壤,東部和東南部與巴基斯坦毗鄰,西部與伊朗交界。自古以來,阿富汗就是中亞地區南部的重要屏障和橋梁。一旦美國掌控阿富汗,北上可以威懾俄羅斯、中國,西可鉗制伊朗,美國就可以通過進入阿富汗進而控制中亞。中亞裏海地區富含石油和天然氣,是中東以外的另一個相對集中的能源儲藏地。布希與其決策班子在制訂打擊阿富汗和反恐戰爭計劃的同時,也確定了美國要進駐中亞、爭奪中亞裏海石油主導權的計劃。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隨著美國軍事勢力的介入,美國在經濟方面的發言權會大大增加。
B. 美國侵略阿富汗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惱羞成怒的英國當局當然不肯善罷甘休,又出去了幾萬軍隊第二次佔領阿富汗喀布爾,還縱兵搶劫燒掠3天,卻在一個月後,不得不再次撤出,因為阿富汗當地武裝頻頻對其進行騷擾,佔領軍不敢繼續呆在阿富汗了。英國的兩次入侵,均受到重大缺失,其軍隊及民夫共有約三萬多人死在阿富汗戰爭中,財政損失1.5億英鎊,是英國當時一年半的財政收入,就這樣消耗在這片山地窮國。1979年,前蘇聯也是出去十萬大軍入侵阿富汗,控制並佔領喀布爾,卻在之後的十年裡,飽受各個游擊隊的襲擊和騷擾,損兵折將,還為此背上巨大的財政包袱。而美國及西方國家還有中東的阿拉伯國家,都向游擊隊提供武器及金錢的支持,導致蘇軍有幾萬人在阿富汗戰場上死傷,最終實在無法在阿富汗獲得利益的前蘇聯撤軍了。阿富汗人的強悍戰鬥力,再次讓世界感到驚奇!
所以,整個十九世紀後半期,國際政治斗爭的主線實際上就是,俄國想要沖出大英帝國的包圍圈,而英國則千方百計圍堵俄國,雙方為此勾心鬥角,明爭暗鬥。無論俄國與土耳其的戰爭,還是英國與阿富汗的戰爭,實質上都是英俄之間的斗爭。
順便說,也是在19世紀後半期,俄國在中亞打不開局面的情況下,希望通過新疆、西藏而威脅印度,英國則通過向西藏滲透,為印度建立一道緩沖帶,這也是英國在19到20世紀之交加強了對我國西藏的入侵強度的根本原因,其戰略理論便是所謂的緩沖帶理論。
一戰後,沙俄帝國覆滅,蘇聯建立,但蘇聯完全繼承了沙俄時期的領土地盤,而且,在戰略上也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沙俄時期的戰略。原因很簡單,地緣戰略是決定性的,並不因為意識形態變化而有太大變化。
更重要的是,隨著二戰後英國霸權在全球范圍內的衰落,蘇聯則進入更為強大的時期,其綜合實力遠遠超過沙俄時期的俄國。並且,蘇聯比沙俄時期在國際戰略上表現得更為積極主動,富於進攻性。在冷戰時期,繼承了大英帝國全球霸權的美國,也接過了大英帝國繼續圍堵蘇聯的使命。
在英國退出南亞次大陸之後,印度一分為三,蘇聯繼續向印度洋擴展其勢力,試圖在印度洋沿岸建立穩固的軍事基地和出海口。正是因此,蘇聯才入侵了阿富汗,並陷入阿富汗戰爭泥潭長達十年之久。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期,美國大力資助和支持阿富汗國內的反蘇聯勢力,其中就包括本拉登。
蘇聯並未徹底征服阿富汗,最終鎩羽而歸,蘇聯也在幾年後轟然倒塌,眾多民族國家從蘇聯分裂出來,建立了獨立的民族國家。
阿富汗也陷入分裂,軍閥割據,混戰不休,最後是由塔利班建立了統一政權,但未得到各國承認,而且做了許多極端化的事情,遭到歐美為主的國際社會的反對。阿富汗支持下的恐怖分子也與歐美為敵,四處放火,製造恐怖活動。
之後,阿富汗公然支持各國恐怖主義勢力,成為全球恐怖主義勢力的大本營,許多人都是在阿富汗受訓後回到本國,從事恐怖活動。車臣戰爭中,許多車臣方面的骨幹分子就有在阿富汗作戰的經歷。
911事件之後,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很快塔利班及基地組織都被美國人趕到山區,美國重新扶持起親美政權,並且在當地駐扎一支十幾萬人的軍隊。卻在此後與塔利班的戰斗中,傷亡慘重,陣亡的美軍士兵超過有三千人,傷者更多。美國前些年將大部分兵力從阿富汗撤出,但仍然留下一支近萬人的軍隊。近期,美國又宣布將向此地增兵。這個窮國究竟有什麼魅力?能夠吸引到如此多的富國、強國紛紛不惜代價也一定要控制它。說到底,核心其實就一條,這就是地緣戰略利益。阿富汗雖然資源並不十分豐富,物產也很匱乏,但卻是控制歐亞大陸最重要的戰略要地。英國當年為何要費盡心力要佔領阿富汗?那時在中亞,英國正在與沙俄爭鋒,誰能控制阿富汗,誰就能占據主動權,阿富汗與中國西部相連的那條細細的走廊,其實就是英、俄兩國爭霸的結果。前蘇聯想控制阿富汗,那是希望在佔領阿富汗後,再接著南下。其最終目標是要獲得在阿拉伯海上,有個溫暖的出海港口。蘇聯雖然土地遼闊,資源眾多,卻一直缺乏在廣闊海域裡面有個理想的出海口,這對於謀求世界霸權的前蘇聯十分不利,也無法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前蘇聯不惜代價要拿下阿富汗,只是為了占據這個能讓蘇軍順利南下的通道。美國在911之後,開啟反恐戰爭,而且盡管損失慘重,每年還得花費巨額的軍費,但卻一直捨不得走。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控制阿富汗對於美國同樣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這里是中俄及中東地區的結合部,在此地駐軍等於在這塊歐亞大陸的中間地帶打下一個重要的前進基地。美國學者斯派克曼指出:「誰控制了邊緣地帶,誰就控制了歐亞太陸;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掌握世界命運。」現在哪裡是邊緣地帶,當然是中東啦,而阿富汗能同時扼住中東及中俄的咽喉地帶,這才是其中的玄機所在。
C. 前蘇聯為什麼要入侵阿富汗
蘇聯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個中亞內陸國家,是蘇聯和中國的鄰國。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從1973年至1979年9月,蘇聯在阿富汗先後發動了3次政變,扶植傀儡政權。但是1979年第3次政變後上台的阿明政府仍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政權。阿明政府為鞏固自己的統治,清洗了人民民主黨內更為親蘇的旗幟派人士。蘇聯統治集團因此認為自己對阿富汗的控制受到了嚴重威脅。9月底,勃列日涅夫決定對阿富汗進行武裝干涉。
自20世紀60年代起,蘇聯開始了其全球擴張的步伐,這種擴張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1979年12月27日,蘇聯直接出兵阿富汗,把擴張運動推向了頂峰。
政變!政變!政變!
阿富汗,地處歐亞大陸東西交通要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蘇聯從政治、經濟各個方面對阿富汗王國進行滲透,將其逐步納入了自己的勢力范圍。
1973年7月,阿富汗國王查希爾的堂兄、前首相達烏德在蘇聯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不甘受蘇聯擺布的查希爾國王,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國」,達烏德自任國家元首。但是,達烏改做猜德同樣不甘心做莫斯科的順民,對蘇聯表現出了離心傾向。1977年4月,在達烏德訪蘇期間,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親自出馬,規勸他改變疏遠蘇聯的政策。然而,出乎勃列日涅夫的意料,達烏德的回答是:「我是一個獨立國家的總統。」正如達烏德的助手後來回憶的,此舉等於「在自己的死刑狀上簽了字」。4月27日,達烏德剛從莫斯科回來不久,蘇聯便策劃一批阿富汗青年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了達烏德政權。坦克履帶碾過總統府的台階,鼾睡中的達烏德的身上被沖鋒槍打得像個馬蜂窩。政變成功後,在蘇聯的支持下,阿富汗建立了以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塔拉基任革命委員會主席的親蘇政權——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塔拉基上台後,極力奉行親蘇政策,並贏得了莫斯科的歡心。但是,塔拉基政權內部依然存在著嚴重的派系斗爭。他所屬的「人民派」與以總理阿明為首的「旗幟派」之間的斗爭日趨激化。爭斗的結果,便是這個國家5年之內發生的第三場政變。
1979年9月14日,蘇聯駐阿富汗大使普扎諾夫設計幫助塔拉基誘捕阿明未果,塔拉基反被阿明借機推翻,阿明自任革命委員會主席。曾經顯赫一時的塔拉基,竟然被阿明的手下用一隻小枕頭憋死。這就是所謂的「九月事件」。
「我決定,幹掉他!」
「九月事件」加深了阿明對蘇聯的仇恨。阿明上台後,公開指責蘇聯插手幫助塔拉基策劃陰謀,迫使蘇聯撤核型換了駐阿大使普扎諾夫。他還要求蘇聯撤回在阿富汗的3000名軍事顧問、教官和技術人員,並拒絕了蘇聯向其發出的訪蘇邀請。蘇聯擔心失去阿富汗這塊苦心經營的陣地,決定出兵干預。1979年10月下旬的一個夜晚,勃列日涅夫召開蘇共中央政治局秘密會議,專門討論如何處置阿明的問題。據會議的參加者後來回憶,勃列日涅夫清了清嗓子,低沉而威嚴地說:「我決定,幹掉他!」
入侵阿富汗的行動方案是在蘇聯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的親自領導下,由國防部、總參謀部、中亞軍區等共同制定的。
12月12日,蘇軍在蘇阿邊境地區建立了相當軍一級的指揮機構,由國防部副部長索科洛夫元帥擔任總指揮。為了加大入侵行動的突然性,蘇軍採用了就地動員、就地擴編、迅速展開、快速推進的辦法。除空降部隊外,蘇軍主要使用了中亞軍區和土庫曼軍區靠近阿富胡數汗邊境的6個師。12月14—15日,蘇軍還以遠程空運演習為名,將白俄羅斯軍區第103空降師和南高加索軍區第104空降師調至中亞,同時,將中亞軍區第105空降師秘密推進至蘇阿邊境的鐵爾梅茲。
到12月24日為止,入侵阿富汗的軍事准備已基本完成。侵阿蘇軍共有6個摩托化步兵師、2個空降師、3個武裝直升機團隊和2個運輸直升機團,共12.5萬人;裝備有坦克2000餘輛、步兵戰車1000輛、各種火炮2000門、汽車2.5萬輛、各種固定翼飛機200架、直升機150架。作為策應,蘇軍總參謀部還命令在西線的蘇軍和東歐國家軍隊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命令在蒙古的駐軍進入全面戒備狀態。
與此同時,一支蘇聯特種部隊以「協助剿匪」為名,在貝洛諾夫上校的率領下,秘密進駐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郊外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可是,自以為萬無一失的蘇聯人還是露出了馬腳。在喀布爾的美國特工迅速將有關情報發回華盛頓。美中央情報局的情報專家從這批不速之客攜帶的特種裝備得出結論:蘇軍總參謀部的特種部隊到了喀布爾,蘇聯人在阿富汗要有大動作。
「這是最後通牒嗎?」
1979年12月27日,蘇聯的行動開始了。
當晚,蘇聯駐阿富汗大使布薩諾夫突然給阿明打來電話,說:「鑒於阿富汗目前政治局勢混亂、反革命勢力猖獗和日益擴大的反蘇傾向,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認為,作為阿富汗主席、總理和人民民主黨總書記,你,哈菲佐拉·阿明,已經喪失了控制局勢的能力。為了避免阿富汗局勢的惡化,避免喀布爾成為帝國主義反蘇勢力的附庸,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莫斯科建議你辭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主席、總理以及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職務……」
「這是最後通牒嗎?」阿明問。
「您可以這樣理解,」布薩諾夫告訴阿明,「一個小時以後,將有4輛蘇軍裝甲車去達魯拉曼宮負責你和你家人的安全撤離。」堂堂的一國元首怎甘心聽命於蘇聯的擺布,阿明將希望寄託在了忠於他的部隊上。他想給他們打電話,命令他們將他解救出去。可是,阿明不知道,早在當天下午,一批蘇聯專家就以檢修通訊設備故障為名,闖入喀布爾電話局,截斷了總統府達魯拉曼宮與外界的一切電話聯系,只留下通向蘇聯大使館的一條專線。在現代化的牢籠中,阿明與外界失去了聯系。
情急之下,阿明喚來兩名貼身侍衛,交給他們兩封親筆信,命令他們火速趕到卡爾加和普利查吉,調那裡的駐軍前來喀布爾救駕。
他沒想到的是,這兩名侍衛剛翻出達魯拉曼宮高大的院牆,就被蘇聯軍隊俘虜了。在嚴刑拷問之下,他們不僅供出了阿明的突圍方案,還繪制了達魯拉曼宮內外詳細的建築結構和防禦布防圖。而此時,阿明還在做著突圍的美夢呢。
20時40分,布薩諾夫再次打來了電話。阿明想爭取最後的時間。他對蘇聯大使說:「事出突然,我擔心部下們,尤其是將領們想不通。我想開個會,做做工作。」
電話那邊傳來一陣冷笑聲,布薩諾夫打斷了阿明的話:「親愛的阿明同志,您的將領們都在我這里參加宴會。怎麼樣,您不來喝上一杯?」此時,在蘇聯大使館的宴會廳里,阿明的將軍們在主人頻頻勸酒之下,已經被伏特加和杜松子酒灌得爛醉如泥了。
22時20分,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蘇聯內務部第一副部長帕普金中將氣勢洶洶地來到達魯拉曼宮三樓。他要同阿明進行最後的談判。隨著時間的推移,談判的氣氛越來越緊張,雙方的聲音越來越大。最後,阿明把手一揮,大喊一聲:「送客!」
滿腔怒火的帕普金中將同4名保鏢剛走出大門,就聽見槍聲四起。帕普金應聲倒地。槍聲過後,達魯拉曼宮的院子里留下了5具蘇聯軍官的屍體。「事情辦糟了!」本想抓帕普金作為人質的阿明,這時失去了討價還價的最後資本。
聽說達魯拉曼宮內發生槍戰的消息之後,布薩諾夫立即以第二行動負責人的身份下達了攻擊命令。同時,布薩諾夫還給阿明掛了個電話,說帕普金私闖達魯拉曼宮「完全是個人行為,決不代表蘇聯政府的意思」,想以此穩住阿明。23時40分,喀布爾郊區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內馬達轟鳴,大批蘇聯傘兵和內務部特遣部隊向喀布爾市內開去。行動開始了。
參加進攻的蘇聯特種部隊共3個營,分別向達魯拉曼宮、阿內政部和喀布爾廣播電台進發。突擊隊指揮官貝洛諾夫上校親自率領12輛T—62型坦克、10輛步兵戰車、5輛裝甲運輸車和120名突擊隊員逼向達魯拉曼宮。
只用了12分鍾,突擊隊便解決了總統府的外圍防禦,並將阿明及其全家趕到他的辦公室里。貝洛諾夫從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交給阿明。這是蘇聯事先草擬的「阿富汗邀請蘇聯出兵」的「邀請信」。阿明瞥了文件一眼,自知已回天無力,憤而將信撕得粉碎。又一陣槍聲響過之後,阿明和他的4個妻子、24名子女倒在了血泊之中。
12月28日凌晨,早已集結在蘇阿邊境的大批蘇軍分東西兩個突擊集群,大規模侵入阿富汗。同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選舉卡爾邁勒為總書記,正式建立蘇聯扶植之下的傀儡政權。根據此前一天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議,蘇聯塔斯社發表聲明,宣布「應阿富汗領導集體的請求,蘇聯政府派出有限的部隊進駐阿富汗」。在此後的一周里,阿富汗全境失陷。
另外你也可以參考http://www.sinoir.com/monograph/ny/200603/1345.html
D. 蘇聯到底為何要入侵阿富汗
蘇聯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開啟了長達十年的阿富汗戰爭,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這也被認為是蘇聯對外政策的重大失敗,甚至也是蘇聯在最後走向崩潰的原因之一。
那麼蘇聯為何要入侵阿富汗呢?第一,蘇聯在勃日列涅夫的領導下進行強勢擴張,入侵阿富汗只是其霸權主義的一個表現而已。第二,阿富汗在阿明的帶領下有投奔美國的意圖,這對蘇聯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第三,蘇聯認為可以輕而易舉的取得勝利,實現戰略目標。
但沒有想到的是阿富汗的反抗異常的堅決,這是蘇聯沒有想到的,這導致戰爭的時間無限期的延長了。這么一來,對蘇聯是極褲槐其不利的。
E. 阿富汗貧窮落後,又沒有資源,為何大國總想征服他
有人問,阿富汗貧窮落後,又沒有資源,為什麼大國總想征服它?下面就來詳細的分析其中的原因。
當然我們必須要清楚的是,任何一場戰爭都不應該被我們所吹捧和支持,因為只要有戰爭發生的地方就會伴隨著流血,犧牲這些東西對於人類來說都是極大的毀滅和打擊。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都應該以服務人民為最高使命,而不是應該參與到這些非正義的戰爭當中去侵佔他國的領土。但是現在阿富汗的形勢如此的嚴峻,我們也只能夠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盡力的去維持阿富汗的和平。希望以後能夠有更多的愛好和平的國家參與到這個愛好和平的陣營當中,為阿富汗帶去一片安寧,因為阿富汗相當於世界的心臟,所以大國都想征服它。
F. 古巴導彈危機和蘇軍出兵阿富汗兩件歷史事件的實質是什麼並簡要分析這些歷史事件對國際社會的影響
實質是遏宴譽制美國,在與美國在全球范圍爭霸
在古巴部署中程彈道導彈是由於北約成員土耳其境內有美國彈道導彈蠢乎
進入阿富汗是晌檔段為了打開在印度洋的出海口
G. 阿富汗戰爭的 起因是什麼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該戰爭是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志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基地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恐怖分子支援。2014年12月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宣布阿富汗戰爭結束。
(7)土耳其和印度為什麼要進阿富汗擴展閱讀
戰爭影響
周邊國家
由於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指稱有基地組織成員越過邊境逃往巴基斯坦,一度引起鄰近國家的緊張。另外,位於阿富汗北部的前蘇聯中亞國家由於為美軍提供協助,一度惹來其他伊斯蘭教國家例如黎巴嫩及蘇丹等的敵視。
美國
由於阿富汗政府本身的問題,使西方的巨大投入付諸東流,不僅未能把阿社會引向正軌,而且在恐怖勢力面前節節敗退,控制的國土不斷縮小,總統被戲稱為喀布爾市長。相反,塔利班勢力則從最初的打擊中恢復,控制了大部分國土,並轉入巴基斯坦北部,大有東山再起之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富汗戰爭
H. 1979年12月,蘇聯為什麼要入侵阿富汗
莫斯科向南望
科爾曼將1979年 4月初在土庫曼看到的那一幕以「莫斯科向南望」為題在美國《 新聞周刊》發了一篇報道。人們不禁要問,阿富汗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內陸國家,人口 僅1500萬,身為超級大國的蘇聯為什麼要和這樣一個國家過不去,竟要鬧到大軍壓境 的地步 ?如果人們分析一下前因後果,就不難找到答案了。據說俄國最著名的沙皇彼 得大帝曾經有一份一直保存在保險櫃中的遺囑,直到他死後50年,即1775年才公布於 世。彼得大帝在這份遺囑中說,不論誰繼承他的王位,都應該向南推進到君士坦丁堡 和印度。因為在他看來,「不管誰在那裡統治,誰就將統治世界。」他揚言:「當俄 國可以自由進入印度洋的時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軍事和政治統治。」彼得 為他的後代設想了俄國南下的 3條路線:一條是從黑海經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到 地中海;第二條是從南高加索經伊朗到波斯灣;第三條是從中亞經阿富汗到阿拉伯海。 人們翻開地圖就會發現,在這三條路線中,經阿富汗這條通道為最近。 彼得大帝的後繼者們可以說是不負先皇使命,拚命向印度洋方向擴張。在19世紀 下半葉和20世紀初,老沙皇們曾與老牌殖民帝國英國為爭奪阿富汗險些大戰一場。本 世紀初,由於新生的德國像一隻餓狼對英俄都虎視眈眈,英俄才在1907年達成了著名 的《英俄協約》,形成協約國與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的抗衡。然而,沙皇妄圖奪取阿富 汗的野心並未泯滅。1907年 3月,沙皇政府的參謀長毫不掩飾地說,對於沙俄來說, 在中亞具有最大戰略意義的不是阿富汗,而是伊朗和巴基斯坦。沙俄的意圖昭然若揭, 他們要以阿富汗為跳板,然後直指伊朗和巴基斯坦,進而南下印度洋。 十月革命勝利後,蘇聯基本上一直和阿富汗保持著友好的關系。隨著蘇聯逐步成 為超級大國,在世界各地都和美國展開爭奪,阿富汗也成了蘇聯與美國爭霸的一個棋 子。50年代,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圍繞著普什圖尼斯坦問題發生了嚴重的爭執,兩國火 並一觸即發。蘇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表示堅決支持阿富汗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趁 機打擊親美的巴基斯坦,一下子把阿富汗拉入了蘇聯的懷抱。勃列日涅夫上台後,更 加強了對阿富汗的滲透和控制,向阿富汗提供大量的武器裝備,使阿富汗的軍隊基本 上蘇式化。蘇聯還加強對阿富汗政權的干預和控制,要求阿富汗政權聽任蘇聯的擺布, 當阿富汗領導人稍微表現出某些獨立傾向或向美國暗送秋波時,克里姆林宮會立即支 持更加忠實的走狗發動政變,確保阿富汗政權掌握在親蘇派手中。但是,阿富汗的局 勢並不總是順遂克里姆林宮的意願。到70年代末,蘇阿關系鬧到了要刀兵相見的地步。 那麼,阿富汗對於蘇聯究竟有多麼重要的戰略地位呢 ?如果蘇聯處於守勢,阿富 汗是蘇聯南部的一道屏障,是一個緩沖區;如果蘇聯處於攻勢,阿富汗則是南下的一 個前進基地。在70年代,美蘇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的棋局。蘇聯繼承老沙皇南下戰略 的衣缽,企圖以阿富汗為南下的基地,進而打通陸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脅中東產油 區和迂迴包圍歐洲,並與其太平洋戰略互相呼應,最終實現其世界稱霸的目的。可見, 蘇聯悍然入侵阿富汗決不是偶然和局部的行動,而是它全球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
I. 英、美、蘇三國當年為什麼會輪番入侵阿富汗這三次阿富汗戰爭在打什麼呢
在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英國曾三次入侵阿富汗,但都以失敗告終,經過長期英勇的斗爭,阿富汗最終擺脫英國的控制而獲得完全獨立。英國當年入侵阿富汗,是為了建立一個從北非到印度的勢力帶,為了防止阿富汗被沙俄佔領,英國必須要提前出手了。當然了,其背後還是殖民主義在作祟。
蘇聯在50年代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爭執中支持了阿富汗,一下子把阿富汗拉到了蘇聯的懷抱。然而,到了70年代,兩國關系便差了,而且越來越差。同時呢,阿富汗的阿明上台後,試圖擺脫蘇聯控制,聲稱要與美國實現關系正常化。蘇聯人一看,這還了得,所以決定除掉阿明,由此引發了戰爭。阿富汗人民在國際社會支持和援助下,與侵阿蘇軍和蘇聯扶植的政府軍展開曠日持久的戰爭。
J. 英國、美國為什麼要入侵阿富汗
美國、英國入侵阿富汗是因為美國國內以及國際社會反恐怖的需求,是對9.11事件的報復性行動,這是一場反恐怖的戰爭。
事件起因:
2001年發生了9.11恐怖襲擊事件。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2001年9月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本·拉登被鎖定為製造9·11恐怖襲擊事件的頭號嫌疑犯 。美國眾議院在9月14日晚同意授權美國總統布希對恐怖分子使用武力 。據美國民意測驗顯示,美國民眾中有90%的人支持美國對恐怖主義分子實施武力打擊 。
2001年10月7日下午13點左右,美國總統布希宣布,美國和英國已經開始對阿富汗塔利班當局軍事目標和伊斯蘭極端主義份子拉登的卡達訓練營進行軍事打擊 。反恐戰爭爆發。
2001年阿富汗戰爭簡介: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該戰爭是美國對九一 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志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基地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恐怖分子支援。2012年5月2日正在對阿富汗進行突擊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阿富汗戰爭即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