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佛說,佛教在印度是怎麼滅絕的
今天歷史書講,佛教在印度滅絕,主要原因是伊斯蘭教的入侵。但佛經沒有把這個作為主因,而是說佛教內部矛盾爆發,造成教團四分五裂,外道乘虛而入,佛教滅絕。內部矛盾是什麼呢?故事裡是羅漢比丘和三藏比丘的矛盾。這個描述很有意思,既含有重實修和重教理的矛盾(三藏比丘當然重教理,羅漢比丘肯定修證好),又有小乘和大乘之爭的意思(三藏比丘這名字很像大乘,羅漢比丘顯然是小乘),而矛盾的爆發點是因為對戒律的不同理解(羅漢比丘說「此應作,此不應作」,而三藏比丘弟子並不認可羅漢比丘持戒清凈),一個事件把幾方面的矛盾都展現出來了,是不是信息量很大?要找這么一件事還真不容易呢!
矛盾是怎麼積累和爆發的呢?經中也透露了。三藏比丘和羅漢比丘都有眾多弟子,似乎是三藏比丘成名在前,羅漢比丘後起。可能主要是羅漢比丘批評三藏比丘,最後爆發也是因為羅漢比丘舉戒律問題。三藏比丘精通三藏、善於說法,可能認為持戒不能死守戒條,要懂得開遮才算真正清凈持戒,羅漢比丘認為應嚴格持守戒律。雙方弟子都崇拜自己師父,不認可對方,互相敵視,非止一日。圍繞兩位比丘儼然形成了堅固的宗派或山頭。最後在一次布薩時,羅漢比丘講「此應作,此不應作」時可能點了三藏比丘僧團,還可能用詞尖銳。三藏比丘弟子反唇相譏,說「你持戒並不清凈,還口出粗言。」當羅漢比丘說「我久清凈身、口、意業,無諸過惡」時,一個沖動的三藏比丘弟子上前殺死了羅漢比丘。後來,憤怒的羅漢比丘弟子又殺死了三藏比丘。
其實在爆發之前,敗相已現。雙方弟子只認自己師父,卻不想想自己首先是佛弟子。兩位師父也沒有以大局為重引導弟子,羅漢比丘批評對方,三藏比丘弟子沖動殺人更說明三藏比丘平時教導有問題。只崇拜自己師父不尊重別的僧人,佛弟子退化為各自師父的弟子,佛教退化為宗派或山頭的集合。宗派或山頭互相詆毀,佛教整體則在互相詆毀中衰落。即使不爆發流血沖突,也會逐漸消亡。
那麼伊斯蘭教入侵在經里講到沒有呢?也講到了。「天龍八部莫不憂惱,惡魔波旬及外道眾踴躍歡喜,競破塔寺、殺害比丘。」今天看來覺得太簡略了,但最主要的破塔寺、殺比丘已經講了,且給定性了,是惡魔波旬及外道乾的。惡魔二字也把當時的慘烈暗示出來了。
今天寫印度佛教史,也應該重視佛講的這個視角。更重要的是,這個視角對解釋佛教衰落、指導佛教發展都有巨大現實意義。佛教要復興必須先克服內部矛盾!如果佛弟子們繼續深陷諍論,則佛教只能在外道的壓力下衰落,何談復興?
❷ 佛教在印度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波羅王朝末期及斯那王朝初期,伊斯蘭勢力日益強盛,最終把佛教的最後據點之東印一隅,也一並吞沒。
在波羅王朝偏安一隅之初,摩訶末將軍率領的伊斯蘭兵團便下手占據了印度河流域。公元十世紀後期,伊斯蘭勢力侵入喀布爾並以其為都城,隨後又搶下旁遮普,驅兵直入內地,前後高達十七次。至公元十一世紀,正值波羅王朝末期及斯那王朝初期,伊斯蘭勢力更為強盛,最終把佛教的最後據點之東印一隅,也一並吞沒。是故,密教大師們紛紛作鳥獸散,聞名遐邇的那爛陀寺也只餘下七十人左右。沒過多久,王室改宗伊斯蘭,尚未逃出境內的佛教徒,為保命起見,不得不改信伊斯蘭或印度教。公元十二世紀末,印度的佛教便絕了跡。
❸ 古印度文明是怎麼毀滅的
下圖:成於3000多年前的印度史詩《摩訶波羅多》記載多場激烈的戰爭,此插圖描繪了諸神乘坐飛毯觀看戰爭的場面。
印度史詩《摩訶波羅多》
2 回復:毀滅的古印度文明
毀滅的古印度文明——《摩訶波羅多》中記載的史前核武戰爭
有一部著名的古印度史詩《摩訶波羅多》(一譯《瑪哈帕臘達》,印度古代梵文敘事詩,意譯為「偉大的波羅多王後裔」,描寫班度和俱盧兩族爭奪王位的斗爭,與《羅摩衍那》並稱為印度兩大史詩),寫成於公元前一五○○年,距今約有三千五百多年了。而書中記載的史實則要比成書時間早二千年,就是說書中的事情是發生在距今約五千多年前了。
此書記載了居住在印度恆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和潘達瓦人、弗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兩次激烈的戰爭。令人不解和驚訝的是從這兩次戰爭的描寫中來看,那是核子戰爭!
3 回復:毀滅的古印度文明
書中的第一次戰爭是這樣描述的:「英勇的阿特瓦坦,穩坐在維馬納(類似飛機的飛行器)內降落在水中,發射了「阿格尼亞」,一種類似飛彈武器,能在敵方上空產生並放射出密集的光焰之箭,如同一陣暴雨,包圍了敵人,威力無窮。剎那間,一個濃厚的陰影迅速在潘達瓦上空形成,上空黑了下來,黑暗中所有的羅盤都失去作用,接著開始颳起猛烈的狂風,呼嘯而起,帶起灰塵、砂礫,鳥兒發瘋地叫……似乎天崩地裂。」「太陽似乎在空中搖曳,這種武器發出可怕的灼熱,使地動山搖,在廣大地域內,動物灼斃變形,河水沸騰,魚蝦等全部燙死。火箭爆發時聲如雷鳴,把敵兵燒得如焚焦的樹干。」
如果阿特瓦坦武器造成的後果像一場火暴,那麼古爾卡製造的攻擊後果則是一場核彈爆炸及放射性落塵中毒。
第二次戰爭的描寫更令人毛骨悚然,膽顫心驚:「古爾卡乘著快速的維馬納,向敵方三個城市發射了一枚飛彈。此飛彈似有整個宇宙力,其亮度猶如萬個太陽,煙火柱滾升入天空,壯觀無比。」「屍體被燒得無可辨認,毛發和指甲脫落了,陶瓷器爆裂,飛翔的鳥類被高溫灼焦。為了逃脫死亡,戰士們跳入河流清洗自己和武器。」
4 回復:毀滅的古印度文明
後來考古學家在發生上述戰爭的恆河上游發現了眾多的已成焦土的廢墟。這些廢墟中大塊大塊的岩石被粘合在一起,表面凸凹不平。要能使岩石熔化,最低需要攝氏一千八網路。一般的大火都達不到這個溫度,只有原子彈的核爆炸才能達到。
在德肯原始森林裡,人們也發現了更多的焦地廢墟。廢墟的城牆被晶化,光滑似玻璃,建築物內的石制傢具表層也被玻璃化了。除了在印度外,古巴比倫、撒哈拉沙漠、蒙古的戈壁都發現了史前核戰的廢墟。廢墟中的「玻璃石」都與今天的核試驗場的「玻璃石」一模一樣。
這些考古發現吻合了流傳的史料記載,我們可知五千多年前人類也曾在印度發展出高度文明,甚至熟悉利用核能,卻由於爭權奪利而濫用,使他們遭到了毀滅。相較於非洲奧克洛發現的二十億年前的核反應爐,人類能運用於和平用途,同時利用天然地形堆放核廢料,這種高度物質文明顯然是由相對高度的精神文明下所發展出來的,運轉五十萬年,代表五十萬年的和平與繁榮。否則像史詩中描述的印度古文明中用核武戰爭互相的攻擊,可能不消五十年就自我毀滅了!現代人類才幾十年的核能技術,光為了核廢料爭論不休,遑論其它,我們真該為此感到汗顏呢。
❹ 古印度是怎麼滅亡的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亞的巴克特里亞——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入侵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
在丘就卻建國後,國勢日強,侵入印度,滅大夏在印度的殘部。在閻膏珍、迦膩色伽統治時期,繼續入侵印度,從印度西部到恆河流域中部均歸入貴霜帝國的版圖。在迦膩色伽的支持與庇護下,大乘佛教在印度興起。小乘佛教流行於錫蘭、緬甸等地。
笈多王朝
(320~540)笈多王朝崛起於貴霜廢墟。奠基於275年,統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約120年。王權縮小,官職已經世襲。外貿不斷萎縮。種姓種類和不可接觸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廟里日益普遍。
當時文化燦爛,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迦梨陀娑的《沙恭達羅》劇本和較早的《往世書》均在笈多王朝時編成,此外還編纂了一些法書。在藝術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畫豐富多彩,代表這個時期藝術的成就。
❺ 中印戰爭,印度是怎麼敗的
我們先說打仗怎麼才可能勝利,回頭再來看印度的狀況,就知道了
1、戰爭准備是否充足,簡單地說,應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1裝備適用:如果裝備不適合,部隊的戰鬥力必然受影響
此戰時,中國軍隊普遍換裝了56式槍族,在單兵火力上比印度高一代,打起來印度人自然吃虧。加上重武器以後,差異更大
1.2人員動員:印度動員的兵力不足,而且是以添油戰術逐次加入的,初次交火的時候,是不滿員的第七旅(3000多人)對這邊近萬人;擴大之後,這邊是54軍增援上來,兵力優勢更加明顯
以我之專對敵之分,自然獲勝機會更大
1.3後勤准備:三哥實現根本沒有做好戰爭的准備,認為中國會後退,因此裝備嚴重不足,以第七旅為例,每個士兵平均才50發子彈,炮彈更少,沒打多久就沒子彈了,怎麼玩
2、戰術是否合理
2.1部署狀況:三哥把部隊像撒胡椒面一樣鋪在漫長的戰線上,空隙比比皆是,對上善於迂迴、穿插的TG,自然被打了個欲 仙欲 死
2.2戰術:前期盲目地堅持一戰式的點防禦,隨後盲目自大投入全面進攻,沒有重點,被各個擊破
說白了,就是之前的果阿之戰太輕鬆了,把問題都掩蓋了,以致三哥不知道自己貴姓,真以為自己的軍隊是世界第三了,然後很不幸又遇上了專為世界第三清火的TG
❻ 中國怎麼使印度幾近滅國
印度人口多,土地肥沃,驍勇善戰,好戰,將來是中國最大的威脅。我們要在印度發展起來之前,扶持其國內分裂勢力,聯合周邊國家,把印度打垮,打分裂,瓜分印度的土地和人口。
❼ 佛教在印度滅亡的原因
根據聖嚴法師《印度佛教史》來說
印度佛教滅亡的二大因素
一、阿拉伯(回教)軍隊入侵印度
約九世紀開始回教軍隊開始不斷入侵印度,到了十一世紀,波羅王朝末期及斯那王朝時代,回教軍隊更加深入,終將佛教的最後據點之東印一隅,也被一掃而光。於是,密教的大師星散,多經克什米爾諸地而避入西藏,部份則逃至尼泊爾一帶。碩果僅存的那爛陀寺,也祗剩下七十餘人。不久王室改宗回教,未逃出的佛教徒,不改信回教,便入於印度教,西元十二世紀之末,佛教便在印度絕跡了。
二、再來就是左道密教的興起,左道密教就是相對於純正密教,左道密教破佛戒律,吸收外道法,結果就是如此。以佛教的本質而言,唯有理解並實踐四諦法,才能達成真解脫的目的;唯有實踐戒定慧三無漏學及四攝六度,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若藉佛法之名而行外道之實,佛教豈能不亡!
從上可知,佛教之在印度滅亡,有兩大因素:一是佛教自身為了迎合印度的外道,結果也變成了與外道合流而使自己融入於印度教中。二是回教軍隊的屢次入侵與徹底摧毀,而使佛教沒有了容身之地。
❽ 古印度是怎樣滅亡的,古印度的創立
古印度由於戰爭、自然災害等原因中斷了自己璀璨的古代文明。古印度由於本國長期四分五裂,北部被外族入侵,最後近代淪為英國殖民地.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
��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❾ 為什麼印度不把巴基斯坦給滅了
你好,
印度曾經多次進攻巴基斯坦,但沒有得逞,巴基斯坦身處高原,地形嚴峻,易守難攻,
聯合國,巴基斯坦和印度多次交火,引發聯合國的重視,多次調停戰火
中國,中國與巴基斯坦的感情不用多說了,當年巴鐵建國初期資金不足,向西方大國和日本借款均被拒絕,轉而向中國借款,巴鐵當時說借三億,毛主席說:夠嗎?借給了巴鐵五億,那會中國經濟也不發達,東湊西湊借給了巴鐵5億,所以巴鐵與我國有了,中巴情誼比山高,比海深,比鋼堅,比蜜甜。
內亂,印度目前還是一個種族姓氏制度很深的國家,種族互相歧視,孟加拉獨立就是個例子
❿ 古印度文明是怎麼毀滅的是雅利安人入侵還是被泥漿淹沒
1,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3000的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000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摧毀了他,帶來的新文化體系,這一文化(有時以其聖典的名字稱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梨俱吠陀描述這一時期雅利安人的主要活動是祭祀、遷徙和對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進行征服。種姓制度在這時大概已經出現。
2,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與希臘人先後入侵
3,孔雀王朝建立
4,從前2世紀初開始,大夏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後侵入印度
5,大月氏人成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們在北印度建立了強大的貴霜帝國
6,笈多王朝
7,中亞嚈噠人(白匈奴)入侵
8,12世紀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
9,德里蘇丹國(伊斯蘭時期)
10,莫卧兒帝國(伊斯蘭化的蒙古人)
11,殖民地時期(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先後侵略,最後成為英國人殖民地)
12,獨立印巴分治
印度就這么個歷史,全告訴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