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霍巴利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嗎
印度歷史上並沒有巴霍巴利王這么一個人物,因此他並沒有歷史原型。他是電影導演根據印度的神話故事,創作出來的一個虛構的人物。
傳說中的巴霍巴利王,為了爭奪王位和兄長大戰三場,但是最終奪得王位之後,卻覺得內心難以平靜,於是他放棄王位,進行了苦修,連續冥想一年的時間,一直到獲得明悟,成為耆那教的「成就者」。巴霍巴利來自印度神話傳說,講述了巴霍巴利和兄弟巴拉迪瓦二人爭奪摩西施末底王國的王位的故事。
《巴霍巴利王》劇情簡介
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有一個摩喜施末底王國。國王死後,王位的爭奪在兩個年輕人巴霍巴利(帕拉巴斯飾)和巴拉迪瓦(拉納·達格巴帝飾)之間展開,巴霍巴利為人正直勇敢,而巴拉迪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巴霍巴利最終成為國王,但不久便遭到巴拉迪瓦刺殺和篡位。
他的孩子在母親的保護下,得以倖存,被一戶普通人家收養,取名為希瓦(帕拉巴斯飾),希瓦是個擁有神力的孩子,長大後他為了心愛的姑娘離開了家,來到了外面的世界闖盪。由此,他也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實身世。一段復仇與奪回王位的故事即將來臨 。
Ⅱ 印度超日王一生是怎樣的
印度超日王的一生從一開始就頗具傳奇色彩。印度超日王是印度神話中的英雄人物,素以勇武豪邁的先驅者形象在印度民間流傳。
旃陀羅·笈多二世即超日王,一般認為是傳說中的「毗克羅摩阿迭多」,印度笈多王朝第三代君主,卜中檔380年到413年在位。沙摩陀羅笈多之子,母親是達妲維。
超日王在位期間,笈多王朝達到鼎盛時期,該時期也被認為是印度的黃金時代。繼承其父沙姆陀羅笈多王大遠征之偉業,滅亡西薩陀普諸省,並吞馬拉瓦、烏詹、普拉雅格等地,入笈多王朝。
除印度半島南部及西南部外,版圖及於印度大部分地區。期間東晉僧人法顯到訪印度,並三進當時的都城華氏城,在城外的大乘寺廟學習律法3年。
維克拉馬提亞,在印度語中意為超日王。他曾是印度神話中的英雄人物,素以勇武豪邁的先驅者形象在印度民間流傳。因其蜚聲海內的知名影響,歷史上曾有多位印度地區的國王將其名用作頭銜以提高自己的聲望,其中培返最著名的一位,就是笈多王朝的第三代偉大國王旃陀羅笈多二世。
超日王的帝王生涯從一開始就頗具傳奇色彩。年輕時的旃陀羅笈多,並非薩摩陀羅笈多所立王儲,繼承後者王位的是他的長兄羅摩笈多。但此君在與毗鄰的西部總督區的斯基泰人交戰時失敗,被圍困在一座山間堡壘中,最後不得不以獻出自己美麗的王後德魯瓦德維為條件得以讓塞王撤圍。
被激怒的笈多王後,向正在軍中服役的王弟旃陀羅笈多求助。智勇雙全的超日王便帶領麾下的數百名將士,全部化妝成女人前往敵營。之後,旃陀羅笈多更是自己假扮為王後,借機將斯基泰國王刺殺。
他的英勇無畏贏得了臣民的擁護,也促成了自己之後的篡位之舉。至於美麗的王嫂德魯瓦德維,則順其自然地嫁給了英武不凡的小叔,她還為後者生下了未來的王儲鳩摩羅笈多一世。
另外超日王還大力提倡文化藝術,優待學者詩人。其宮中有九位著名學者,號稱後宮「九寶」。這九位學者是:劇作家和詩人迦梨陀娑、天文學家彘日、名醫丹文塔里、耆那教聖人克沙帕納卡、字典學者阿馬拉·辛哈、數學家桑庫、詩人貝塔拉·巴塔和加塔·卡爾帕拉、文法學者瓦拉魯奇。
旃陀羅笈多二世的上述文治武功,讓他在笈多王朝諸王型亂中獨樹一幟。盡管他的父祖和子孫在某一領域上的成就或許還在其之上,但綜合比較都沒有如後者般深刻地影響著印度歷史。
他建立的許多政治框架,在兩個世紀之後仍然被更著名的戒日王所沿用。他的文學政策更是為世界培育出一幕幕經典的作品。
無怪乎有些現代評論者嘆息,在其漫長的統治生涯結束後,雖然笈多王朝依然延續了一個世紀,但它那顯赫的黃金時代卻終究一去不復返。
Ⅲ 印度現任國王是誰
印度現任國王帕德馬納布·辛格。辛格十三歲就繼位,如今坐擁五十九億登上福布斯。
辛格出生模桐族在1998年,母親是迪旦弊婭 · 庫馬里公主,父親則是一位平民。因為母親是家裡的獨生女,因此辛格擁有王位的合法繼承權。
作為印度最古老的家族輪知之一,辛格的外祖父博瓦尼辛格過世後,年僅十三歲的辛格就成為齋浦爾國王,並且是印度齋浦爾王室第 303 代傳人。
Ⅳ 莫爾穆當選印度第15任總統,成印度的國家元首,她此前有過哪些政治生涯
7月21日印度的執政聯盟候選人莫爾穆在總統的選舉中取得勝利,成為了印度第十五屆總統。這位女總統的當選創造了當地很多記錄,首先她是以第一個在印度獨立之後出生的總統,而且還是印度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且出生於部落。印度的相關媒體稱道,一個國家選取新總統最需要考慮的因素是一個人的道德地位和公民們的接受程度,在這之前印度的執政黨所提明出的候選人莫爾穆就已經被人們普遍認為確定當選。
同事們評價她為直率而簡單的人,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而且印度的總理莫迪也表示,她是一個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服務社會,幫助窮人獲得以自己應有的權利,熱心的人,也相信她一定會是一位非常偉大的總統,在很多方面這位總統在之前都為造福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對此莫爾穆本人也感到非常的意外。
Ⅳ 杜西亞昂塔是哪個國的國王
古印度的一個國家。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杜西亞昂塔,在很多年以前,古印度的一個國家裡的一個年輕的國王,是沙恭達羅的丈夫。出自《世界經典神話與傳說故事》做粗,是木頭馬品牌圖書的引讀者系列,配套有對應的有聲讀物。是滕耿嬋編著,江殲哪蘇純改鎮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神話故事與傳說故事集。
Ⅵ 印度的阿育王時代
孔雀王國的開國君主在公元前300年退位,後面信奉宗教絕食而死。他的兒子賓頭娑羅在隨後的30多年裡對印度這個大帝國的統治,似乎也是乏善可陳。沒有什麼太多的記載和亮點,不過,他對印度的最大的貢獻應該是在於他的兒子,給了印度據稱是最偉大的(至少是最偉大的之一)的君王:阿育王。
傳說阿育王長得五官不整齊,而且皮膚還很差,開始不受父親的喜歡褲侍。據說一名聖人告訴賓頭娑羅你這個兒子(阿育王)是最有能力當偉大國王的;也有說是佛托夢給賓頭娑羅說阿育王將要統一印度。最後阿育王還是得到了九五之位。
傳說中阿育王是一個殘暴狡猾的人,驕奢淫逸,好色縱欲。說是為了穩固他的統治,殺光了他的兄弟。對外侵略上阿育王窮兵黷武,四處發動侵略,逼迫鄰國俯首上供,最輝煌的時候,除胡缺吵了大陸南端的一點硬骨頭沒能吞並,幾乎整個次大陸都被阿育王收入彀中。疆域大概與今天的印度國家相當,由此奠基了現代印度的國家基礎,這也是印度人敬奉他的原因之一。
值得傳奇的是他的後半生,他於公元前261年發動了對羯陵伽的征服戰爭。現場的戰況十分慘烈據記載:俘虜了15萬人,10萬人直接在沙場戰死,還有10萬人又在戰後死去……阿育王看到死傷如此慘重,昔日寧靜美麗的羯陵伽一片狼藉,不禁感到雖勝猶敗,悲從中來,對發動戰爭生靈塗炭的舉動懊悔不已。他的內心噴湧出一股巨大的沖動,那就是要放棄原來的暴虐殘忍,征服帶來的快感並不能讓人得到幸福感,他應該去尋找生命真正的意義。
從此之後,阿育王就將推行佛教當成了自己畢生之重任,根據這位又丑又凶的國王以往的嗜血性格,我們應該可以推測改換信仰不是被其他什麼人逼的。不僅自己享受大徹大悟的極樂,阿育王還派遣使者將佛教精華向外傳播,向南散布到斯里蘭卡、泰國一代,向北則進入中亞、我國新疆、直達內地。
阿育王後半生是「白阿育王」時代,在全國努力推廣佛教,促成了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榮。阿育王統治時期成為古印度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強盛時代。使佛教成為國教,也沒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對婆羅門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於阿育王強調宗教,政治寬容和非暴力主扮伍義,他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統治了印度長達41年的時間。
前為強人屠夫創建了印度最大的基業,後面宗教博愛,豐富精神世界,阿育王的成就,的確十分值得稱道。
Ⅶ 阿育王為何被稱為印度最偉大的國王
因為阿育王在位期間將印度發展為但是南亞次大陸中最強大的國家,並且征服了阿富汗的一部分土地,統一了印度,並且為印度的佛教事業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據說是消除了印度各個佛教派系之間的,驅殺了很多異教徒,使得印度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壯大。
阿育王年輕的時候,國王暴病而死,阿育王最終靠著自己的謀略和殘忍成功上位,當上了印度皇帝,在位期間多次出戰,鎮壓謀反的兄弟姐妹,慢慢統一了印度,並且在位期間阿育王好勇弒殺,不斷的征服南亞次大陸上的小國,並且出兵攻打阿富汗,佔領了阿富汗的一部分土地,印度空前繁榮。能將印度發展壯大到這個地步的,只有兩個人,所以阿育王被稱為印度最偉大的國王。
阿育王得到這個稱呼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統一了印度佛教。到了晚年阿育王頓悟,開始信仰佛教。為了化解國內宗教沖突,阿育王以武力手段清洗了國內的異教徒,最終統一了印度佛教體系,這使得阿育王被印度人稱為印度最偉大的國王。
Ⅷ 錢德拉古普塔莫里亞的崛起,以及莫里亞帝國的黃金時代
在征服了強大的阿契美尼德帝國之後,亞歷山大大帝將目光投向了印度次大陸的西北地區.
因此,公元前327年,馬其頓國王入侵喀布爾河谷,開始了他的戰役.
雖然亞歷山大贏得了一些壯觀的戰斗,他的印度戰役最終是失敗的.
亞歷山大與波盧斯國王的戰斗將是他最後的一次重大勝利,因為馬其頓軍隊拒絕進一步向東,這意味著馬其頓國王不得不放棄征服整個已知世界的夢想.
然而,亞歷山大在印度的戰役將對印度次大陸及其人民產生重要影響.
其中之一是建立了一個新的印度帝國——毛瑞安帝國,最終統一了整個印度.
毛瑞安帝國的創始人是一個名叫錢德拉古塔·毛瑞亞的人.
據說錢德拉格普塔出生於公元前340年左右.
人們對錢德拉格普塔的祖先和早年知之甚少.
根據後來的一些消息來源,錢德拉古普塔的雙親都屬於Ksyatria(戰士)種姓.
然而,其他消息來源說,他的父親是國王,而他的母親來自蘇德拉(僕人)種姓.
也有人聲稱錢德拉古普塔是南達王子的兒子(公元前4世紀印度北部的統治力量).
不管有多少種說法,我們可以相當肯定的是,錢德拉格普塔出身卑微,因為他成為皇帝之前的生活細節並沒有被當代作家記錄下來,一尊錢德拉格普塔·莫里亞的雕像.
( *** ),據說年輕的錢德拉古普塔展示了一個天生的領導者的品質——勇氣和魅力.
因此,他引起了著名的婆羅門學者查納克雅的注意,他是「印度馬基雅維利」.
這位學者開始訓練年輕的錢德拉古普塔成為一位偉大的國王.
在這個戰術家的幫助下,錢德拉古普塔成功地組建了一支軍隊,並對南達帝國發動了戰爭.
盡管錢德拉古普塔的軍隊最初被南達人打敗,但他沒有放棄,繼續與他們作戰.
到公元前321年,錢德拉古普塔·莫里亞圍攻並佔領了南達帝國的首都帕塔利普特拉.
於是,摩瑞亞帝國建立了,摩瑞亞帝國的硬幣,上面有輪子和大象的符號.
( ***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的死是錢德拉古普塔擴張帝國的又一個機會.
亞歷山大帝國被劃分為國家意味著帝國不再是一個統一的實體.
因此,到公元前316年左右,錢德拉古普塔打敗並吸收了中亞山區所有的希臘總督.
因此,毛瑞安帝國的西部邊界延伸到現代伊朗、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的邊緣.
公元前305年,錢德拉古普塔試圖將他的帝國進一步擴展到波斯東部.
這個地區屬於塞琉西帝國,當時由其創始人塞琉西一世尼卡托(selucusi Nicator)統治,尼卡托是亞歷山大大帝的一位令人敬畏的將軍.
雖然由此引發的沖突沒有定論,但塞琉古和錢德拉古普塔之間達成的和平條約似乎偏袒後者.
塞琉古割讓了被錢德拉古普塔征服的波斯東部地區.
此外,塞琉古的一個女兒被交給了毛瑞安皇帝.
作為回報,錢德拉格普塔送給塞琉古500頭戰象,最大程度的莫瑞安帝國(創意共享),根據耆那教傳統,錢德拉格普塔在42歲時決定退位,成為一名苦行僧.
耆那教傳統還報道說,錢德拉古普塔以薩萊卡那結束了他的生命——在人餓死之前不吃不喝地冥想.
他的兒子賓杜薩御孝拉接替了他.
然而,正是錢德拉古普塔的孫子阿育王開創了毛瑞安帝國的黃金時代.
盡管如此,錢德拉格普塔也許是今天激豎人們記憶最深的國王,他統一了印度.
(鎮鉛稿歷史討論),特寫圖片:錢德拉古帕·莫里亞的故事細節,右圖.
(來源)背景,印度(來源),作者:wty,我是一名大學生,在Archaeo取得學士學位邏輯.
我的興趣從對考古/文本/圖片數據集的「傳統」到「激進」解釋.
我相信,來自兩個極端的倡導者的智力投入將有助於.閱讀Mor.
Ⅸ 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的個人簡介
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生於1955年11月11日,12歲時隻身遠渡重洋赴英國求學,也曾在印度留學。1972年3月受封王儲並任不丹計劃委員會主席。1972年7月24日,老國王吉格梅告胡世·多吉·旺楚克逝世,旺楚克繼位,成為不丹第四代國王兼任陸軍總司令,並享有最高司法權。當時他還不滿17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國王。 1974年6月2日舉行加冕典禮,旺楚克國王英俊瀟灑,被稱為「世界上最英俊的國王」。他的業余愛好為打籃球襪肢。為此,不丹駐聯合國的代表要定期把美國籃球聯賽的錄相帶送回國內,供國王研究技術動作用。國王身高1.73米,是個不錯的籃球選手。在王宮的院子里,幾乎每做裂天下午都要舉行一場籃球賽。國王的拿手絕招是旋轉性很強的勾手投籃,常常令對手防不勝防。他有四位美貌王妃,而且,她們四姐妹還出自一家。四位王妃共為國王養育了5位王子和5位公主。兩個較大的公主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上學。
吉格梅·基沙爾·旺楚克王儲是第三位王妃生的兒子,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完成學業,獲英國牛津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王儲和他的父親一樣,仁慈善良,愛民如子。他對籃球的愛好絕不在父王之下。
Ⅹ 古印度王Asoka
阿育王 Asoka,印度孔雀王朝君主(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
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無與倫比的,他對歷史的影響同樣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他一生的業績可以明顯分成兩個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時代,主要是經過奮斗坐穩王位和通過武力基本統一了印度,後半生是「白阿育王」時代,在全國努力推廣佛教,終於促成了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榮。
阿育王之名可意譯為「無憂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國王。他的祖父旃陀羅笈多創立了孔雀王朝,並擊敗了入侵的希臘人,他的父親賓頭沙羅鞏固了這個國家,並向南擴展了國土,累計攻滅了十六個國家。站在祖父兩代的肩膀上,阿育王有著有利的創造更大歷史業績的條件。
佛家經典說阿育王從小就有佛心佛性,但他早年的行為並未能體現出這一點。他18歲時被任命為阿般提省總督,後來在鎮壓旦叉始羅城叛亂中立下大功,積累了政治資本。公元前273年父王賓頭沙羅病重,阿育王回國爭奪王位,傳說他殺死了99個兄弟之後才坐穩了寶座,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但王位爭奪的血腥激烈由此可見一斑。經過四年拼殺,阿育王終於排除了一切反對勢力,舉行了灌頂儀式(即印度當時的登基儀式)。
殺人無數的阿育王在即位後仍改變不了他兇狠嗜殺的作風。據說他專門挑選最凶惡的酷吏去設立「人間地獄」殘害百姓。他發動了一系列統一南亞次大陸的戰爭,曾征服過濕婆國等,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公元前261年遠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國的戰爭。這次戰爭使孔雀王朝基本完成了統一印度的事業(最南端的部分除外,歷史上很少有北印度的政權能征討到這里),但也造成了10萬人被殺,15萬人被擄走的人間慘劇。這一戰是阿育王一生的轉折點,也是印度歷史的轉折點。阿育王被伏屍成山、血流成河的場面所震撼,深感痛悔,從小埋藏在他心中的佛性,曾一度被權欲所遮蓋,這時終於被惻隱之心所喚醒。他同佛教高僧優波毯多次長談之後,終於被感召,決心皈依佛門,徹底改變統治策略。
我們不妨看一看這時的佛教。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到此時已經有300多年了,期間經歷了七位持法者,進行過兩次大結集。佛教的四諦、五蘊、八苦、眾生平等的思想也廣泛傳布到印度次大陸的千家萬戶,但與這時的耆那教、婆羅門教、阿耆昆伽教等印度的其他主要宗教相比,並未取得壓倒性優勢,更未傳布到印度以外的地區,而隨著傳播的進行,其內部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教派。在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後,佛教的傳播取得了質的飛躍。
阿育王宣布他將不再主動發動戰爭,即使不得已的戰爭也將盡量減少傷亡。他宣布佛教為國教,將他的詔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他倡導的正法,包括以下這些基本內容:對人要仁愛慈悲,包括孝敬父母,善待親戚朋友和其他人,對動物也要尊重它們的生命,因為它們也是「眾生平等」的一部分;要多做有助於公眾的好事,如修橋造路、種樹建亭等;要對其他宗教寬容,給予耆那教、婆羅門教、阿耆昆伽教應有的地位,禁止不同教派之間的互相攻擊。這些「正法」的內容體現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也包含了阿育王本人的統治需要。
阿育王向佛教僧團捐贈了大量的財產和土地,還在全國各地興建佛教建築,據說總共興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為了消弭佛教不同教派的爭議,阿育王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1000比丘,在華氏城舉行大結集(此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結集),驅除了外道,整理了經典,並編撰了《論事》。阿育王開始向邊陲地區和周邊國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內的佛教使團以傳播佛教,斯里蘭卡、緬甸,甚至敘利亞、埃及等地都有他們辛勤的足跡。這是佛教走出印度,邁向世界性宗教的開始。
推行佛教的消滅個人慾望和忍耐順從顯然有利於阿育王的統治。阿育王統治下的孔雀帝國,是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軍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絕對的權威。全國分為若干行省,行省總督通常由王子擔任,但行省內部仍有著許多保持自治或半獨立的部落,孔雀帝國還不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
公元前236年,阿育王枕著「護法名王」的尊號離開了他的子民。孔雀王朝的國祚不長,在他死後只延續了半個世紀便告終了,印度又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據的局面。印度的歷史一直分多合少,即使在統一時期也存在大量半獨立的地方王公,但孔雀王朝作為第一個基本統一印度的政權,它的事業成為激勵後世無數雄心勃勃的梟雄去奮斗的目標。
佛教經過阿育王的大力倡導,終於從一個信徒人數較多的民間組織發展為印度最大的宗教(近千年後才被婆羅門教取代),阿育王大力向鄰國推廣佛教,直接促成了佛教成為世界性宗教,除了南亞次大陸之外,東亞、東南亞、中亞都曾經是佛教的勢力范圍,特別是在人口眾多的中國,自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之後,便落地生根、蓬勃發展,至今仍是中國信徒最多的宗教。在泰國、緬甸,佛教至今仍佔有壓倒性地位。對於佛教來說,阿育王是僅次於釋迦牟尼的第二重要人物。
不妨將阿育王同倡導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比較一下。他們有很多的共同之處,對於佛教或基督教,他們一開始都是站在對立面的,但最後都皈依並大力倡導之,使其最終成為世界性宗教。佛教從創立到阿育王時代是300多年,基督教從創立到君士坦丁時代也是300多年,它們在相似的年紀取得了命運的歷史性轉折。阿育王和君士坦丁都曾召開宗教大集會協調不同教派的糾紛,對佛教和基督教的教義都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