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東印度和印度什麼關系
印度是東印度的一部分。亞洲南部的印度和馬來群島稱為為「東印度」。
東印度群島是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介於亞洲大陸(東南)澳大利亞(西北)。因此馬來群島也曾稱東印度群島。荷蘭殖民者侵佔今印度尼西亞為殖民地後,稱該地為荷屬東印度。
香料群島是公元十五世紀前後歐洲國家對東南亞盛產香辣料的島嶼的泛名。它說明了當時歐洲人對東方香辣料的渴求,這也是導致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展開的其中一個原因。
相關概念:
「印度就是印度,為什麼叫東印度。『東印度』這個詞的來歷是當時哥倫布發現美洲時,錯把美洲當作印度,後來的歐洲各國直接把南北美大陸間的群島叫做西印度群島,這邊(印度和馬來群島)則叫做東印度群島。」
蘇琦稱,「東印度」一詞反映的是一種西方視野,即我有命名權,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進行對全球的認知和再命名。」
「公司」一詞也有豐富內涵。「東印度公司成立時我們處於明末清初時期,當時的民間商貿組織起名都是『商行』『工行』一類,而公司一詞顯然反映了資本主義的特徵。」
東印度公司成立和經營背後是王室的支持,一開始由王室直接出資,後由王室特許成立公司,王室也要求獲取回報,這是一套完全資本化的運作過程。
㈡ 東印度公司是干什麼的為什麼這么有名
東印度公司是第一個股份公司。它在英國大肆殖民時期擁有軍事和行政自主權,為英國殖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可以說,沒有東印度公司,英國不可能征服印度。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瘋狂的殖民掠奪,就是通過這支軍隊來對付那些落後的部落,部落的自然統一才是印度的統一!事實上,印度正在被一家公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消滅。
㈢ 東印度公司的資料誰能告訴我拜託了各位 謝謝
在歐洲歷史上一共有過多個被簡稱為東印度公司的企業,它們分別是: ·荷蘭東印度公司 ·丹麥東印度公司 ·法國東印度公司 ·瑞典東印度公司 ·和被合並稱為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幾個企業 英國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所以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就是說,在英國統治的地區, 一天24小時都可以見到太陽。英國之所以發展壯大、強盛發達。與對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殘酷掠奪分不開。「東印度公司」建立與發展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東印度公司始建於1600年。最初,英國人主要是利用東印度公司作生意,慢慢地,東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國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1613年,英國在印度西部的蘇特拉設立貿易站,不久,又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拉斯建立商館。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兒王朝政府買下了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村莊雖小,作用卻非常大,其周圍盛產大米、黃麻,河流縱橫交錯,平原一望無邊。東印度公司在這里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因為東印度公司實力越來越強,逐漸就佔領了上面提到的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和另外一個城市孟買。他們在這里設立了三個管區,各設一名省督管轄,把這些地方變成了進一步侵佔印度其他地區的根據地。 英國人在印度大肆掠奪,勢必引起印度人民的不滿,所以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更順利地入侵其他地區,便在加爾各答修築了一個巨大的堡壘,裡面是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的英國軍人,這些英軍還積極訓練印度人幫助他們打仗。 本來是做生意的東印度公司,光是經濟掠奪就已經使印度人民非常不滿,這時,他們又建立了軍隊,印度政府理所當然地就出面進行干預了。 1756年,孟加拉的納瓦布(相當於總督)向東印度公司提出抗議,要求他們在加爾各答拆除堡壘,英國人根本不理睬,納瓦布非常氣憤,發兵趕走了英國人,收回了加爾各答。這就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英印七年戰爭。 這個時候,因為英國政府授予了東印度公司各種權力,如壟斷貿易權、訓練軍隊權、宣戰媾和權、設立法庭審判本國或殖民地居民權等,由此可見,東印度公司實際成為英國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機構。 所以,當印度人收復加爾各答之後,東印度公司總司令官克萊武連忙召集官員到馬德拉斯商討對策。 「大英帝國豈能容忍這種侮辱,我們動手吧!」一位身著軍裝的官員向克萊武提議。 「慢!我認為應進行充分准備,然後再作決斷。」一位政府官員說。 「什麼?土人欺負到我們頭上了,我們還要准備什麼?大英帝國的軍隊所向無敵,沒什麼可准備的。」軍人用眼睛斜視了一下說話者,不滿地說。 「司令官,」政府官員好像沒有聽見軍人的話,慢條斯理地對克萊武繼續說,「請您聽一下我的理由,第一,納瓦布的兵力有7萬人,而我們只有900人,加上接受我們訓練的印度士兵,也不過2900人,一旦打起來,勝負恐怕不難判斷。第二,我們遠離本土,戰爭打響後,恐怕物資供應很成問題,從英國出發的船隻,到這里需要兩個多月。第三,印度人還有法國人的支持。這三點請司令官考慮。」 克萊武聽後,看了一眼軍人,軍人在瞪著眼睛,怒視著那位政府官員。克萊武又看了看那位政府官員,政府官員已默默地坐了下來。克萊武狡猾的一笑,向所有人說道:「諸位,他們二位的意見都不錯,我決定,向印度開戰,不過……」說完,他走向那位政府官員,向他耳語了幾句什麼。 第二天,政府官員帶著幾位隨從,把許多珍貴禮品送給了納瓦布的主要軍官。原來,他們是向納瓦布的下屬軍官行賄! 1757年1月,克萊武率軍在恆河口登陸,經過短時間激戰,重新佔領了加爾各答。 6月,納瓦布調遣7萬大軍與克萊武的900英軍在普拉賽地區作戰。英國士兵面對強大的印度軍隊早已嚇破了膽,初戰就失敗了。但是,他們用大量金錢珠寶收買了印度的不少軍官,使印度軍隊向後撤退,這時英軍迅速追擊,印軍四散逃跑,連納瓦布也被英軍殺死。英國軍隊乘勢向孟加拉國庫進軍,當打開國庫大門。他們看到了滿庫的金銀珠寶的時候。「搶啊!」英軍頓時象開了閘的水一樣沖向國庫的各個角落。國庫空了,英國軍人卻滿載而歸。 幾年以後,克萊武在向議會陳述這次搶劫時,非常遺憾地說:「當時我真傻,我周圍滿是金銀珠寶,整箱整箱的金條,整袋整袋的各色寶石。可我卻只拿走了20萬鎊!」據不完全統計,孟加拉國庫被搶,英軍拿走的金銀珠寶,總價值達3700萬英鎊,這還不包括個人裝入腰包的,如東印度公司職員們個人搶走的總數價值2100萬英鎊。光這兩項總價值就達5800萬英鎊。這次戰役之後,英軍又擊敗了法軍,從此,獨自霸佔了孟加拉,並任命親英派印度人作了納瓦布。 176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東印度公司管理法」,此法規定,原加爾各答的省督改為總督,並由國家直接任命,其任務是代表英國政府全權管理英國佔領下印度的全部領土。至此,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印度。以後,英國繼續佔領印度其他地區,1774年,佔領了奧德,1799年,經過持續23年的戰爭之後,英國又佔領了印度南部具有很強實力的封建國家邁索爾。1849年,又佔領了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從此,英國完全佔領了印度,印度全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那麼,為什麼東印度公司能夠一步步吞食印度並牢牢地控制印度呢? 可以說,英國統治印度的秘訣在於「分而治之」四個字,印度是南亞的一個大國,從16世紀初期,莫卧兒帝國就開始統治印度。表面看,印度是一個統一的龐大帝國,實際上,印度從未實現過統一。不僅各封建割據王國互相爭斗,連中央內部也矛盾重重,同時,又不斷受到外來勢力的入侵。所以,國力非常弱小。再加上傳統的種姓制度,使社會各階層矛盾非常尖銳。在這種情況下,英國順利闖入印度。英國殖民者佔領印度後,便充分利用了印度國內的各種矛盾,讓「印度人列印度人」,從而坐收漁利。如18世紀末,東印度公司唆使印度教封建王公攻打伊斯蘭教的邁索爾,後又唆使海德拉巴王公進攻馬拉特,並挑撥馬拉特王公之間的關系,造成極度混亂局面後,東印度公司才出面收拾殘局,進而確立自己的殖民統治權。 東印度公司還訓練了僱傭軍,這支僱傭軍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擁有,但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東印度公司的「保護」,實際上這支部隊是為英國人服務的。它由歐洲軍官指揮,對英國佔領印度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支僱傭軍,英國就不可能征服印度。 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瘋狂進行殖民掠奪,除了上述搶劫孟加拉國庫外,1799年,攻陷邁索爾首府時,又搶劫了價值1500萬英鎊的王室珍寶。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另一種掠奪手段是壟斷鴉片、食鹽和煙草貿易。其中,鴉片收入約占公司總收入的七分之一。他們強迫孟加拉農民種植鴉片,再走私運到中國銷售,從中牟取暴利。 由於東印度公司殘酷掠奪和壓榨印度人民,使印度人民遭受了無窮的災難,僅1770年孟加拉大飢荒,就餓死1000萬人,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從18世紀60年代起,東印度公司開始走下坡路,1767年,公司無力交納英國政府規定的40萬英鎊,開始向政府貸款,財政危機越來越嚴重。1813年,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貿易壟斷權被取消了,1833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對中國的貿易壟斷權。這樣,東印度公司不得不走向破產的道路。 東印度公司的破產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三:首先,公司職員貪污走私成風,使公司總收入銳減。其次,因公司對印度人民的橫征暴斂,造成印度人民不斷起義。而公司要鎮壓起義,就需大筆開支。這樣就造成了惡性循環,使公司限於重重危機之中。再次,東印度公司是商業壟斷資本的代表,而工業資本在英國迅速發展壯大,商業資本逐漸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這點,也是公司垮台的最主要原因。 1858年,東印度公司被政府正式取消,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印度。東印度公司就象一位衰老的老人,當它用盡畢生精力為英國聚斂到足夠的財富之後,便被一腳踢開了。
㈣ 歷史上的「東印度公司」是哪個國家的是做什麼的
中央一台的《大國崛起》說是荷蘭第一個建立的...
看看《大國崛起》吧!講的很明白!
是做貿易運輸的,但政府賦予了它很多權利,比如可以發動戰爭...
成立東印度公司的歐洲國家雖然很多,但較為有名的是英、法、荷等國。英、法、荷之所以都在東半球設立東印度公司,是因為17——18世紀,這三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殖民國家(還有西班牙,不過它主要在西半球擴張),它們在東半球的爭奪尤其激烈,爭相成立東印度公司是它們之間爭奪的重要表現和手段。不過由於英國後來打敗了荷蘭、法國,取得了最後勝利,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存在時間最長,變得最有名,以至於人們一提起東印度公司就誤解為就只有英國一家,其實並非如此。
㈤ 東印度公司是怎樣滅亡的
有三家主要的東印度公司。這三家東印度公司滅亡的原因:
一、荷蘭東印度公司解散的主要原因在十八世紀時,荷蘭與英國之間的戰爭不斷,兩國在1780年-1784年間的戰爭,由於國內對於亞洲貨品的需求量大減,導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經濟出現危機,終於在1799年12月31日宣布解散。
二、英國東印度公司垮台的原因:
1、公司職員貪污走私成風,使公司總收入銳減。
2、因公司對印度人民的橫征暴斂,造成印度人民不斷起義。而公司要鎮壓起義,就需大筆開支。這樣就造成了惡性循環,使公司陷於重重危機之中。
3、東印度公司是商業壟斷資本的代表,而工業資本在英國迅速發展壯大,商業資本逐漸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
三、丹麥東印度公司,1801年拿破崙戰爭及1807年哥本哈根戰役期間,英國海軍曾先後攻擊哥本哈根,使丹麥喪失了所有的艦隊及Heligoland島嶼。英國稱霸海洋,使丹麥東印度公司從此成為歷史。
(5)東印度公司為什麼腳凍印度擴展閱讀: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成立並發展:
從16世紀中後期開始,英國急於走上海外貿易之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曾信誓旦旦地宣稱:「我們也有從事海外貿易的自由,在大海和天空面前,世界上的眾生是平等的。」和她有一樣訴求的,是都鐸王朝的王公貴族們,他們積極支持建立特許公司、大力發展海外貿易,東印度公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立的,其目的就是與印度、南洋和中國建立直接的貿易關系。
1600年12月31日,伊麗莎白授予東印度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這標志著英國東印度公司正式成立。
整個17世紀,東印度貿易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主要商業活動。同時。其他歐洲國家也組建過專門從事東方貿易的東印度公司,分別是荷蘭、法國、丹麥、奧地利、西班牙、瑞典等。而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是當時世界上實力最雄厚的貿易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牢牢掌控著東亞、南亞、東南亞等地的貿易市場。
1651年開始,英國國會通過《航海條例》,英荷兩國的貿易競爭終於發展成武裝沖突。經過三次英荷戰爭,荷蘭敗北,英國最終取代荷蘭成為新的海上霸主。
從此,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逐步獨霸印度,染指中國,其主業則立足於南亞次大陸,通過稅收獲取主要利潤。
㈥ 請問東印度公司為什麼要叫做東印度公司呢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因為哥倫布錯把美洲當作印度並以訛傳訛。
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達今天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島,錯把它當作印度,把當地土人當作印度人(今天仍把美洲原住民稱為印第安人,在英文里與印度人是同一個單詞)。以後人們發現錯了,但仍然將錯就錯,把真正的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亞等一些東南亞國家叫做「東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島嶼叫做「西印度」,東印度公司的名稱就由此而來的。
㈦ 「東印度公司」到底是個什麼公司為什麼比一個國家還強大
講到歐洲殖民時期的歷史時,有一個機構是不得不提的,這就是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又稱為“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者是“英國東印度公司”。這個公司在1600年獲得由英國皇家頒發的皇家許可狀,這份皇家許可狀表邊上是給了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貿易特權,實際上是英國將整個殖民地的貿易權力給予了東印度公司,就這樣東印度公司壟斷了長達二十幾年的殖民地貿易。
更高的經濟效益也使當時的英國皇家十分高興,並賦予東印度公司更大的權力,就這樣一個比普通國家強大的東印度公司一步步建成。
㈧ 英國為什麼要在印度成立「東印度公司」
在歐洲歷史上,一共有過多個被簡稱為東印度公司的企業,他們是英國、法國、荷蘭等繼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擴張後,17世紀新興的殖民國家為了處理在殖民地地區的一些事物而成立的機構. 分別是英國東印度公司(1600)(不列顛東印度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1602), 丹麥東印度公司(1616), 葡萄牙東印度公司(1628),法國東印度公司(1664)(French East India Company) 和瑞典東印度公司(1731).
東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 英國東印度公司徽章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簡稱BEIC,EHIC,有時也被稱為約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個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實際上這個特許狀給予「可敬的東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於東印度貿易的壟斷權21年.隨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為止,它還獲得了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
編輯本段創建立足
英國東印度公司創立於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The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London Trading into the East Indies).它是由一群有創業心和有影響力的商人所組成.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31日獲得了英國皇家給予他們的對東印度的15 1600年至1707年的公司旗幟
年的貿易專利特許.公司共有125個持股人,資金為7.2萬英鎊.1613年,英國在印度西部的蘇特拉設立貿易站,不久,又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拉斯建立商館.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兒 *** 買下了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村莊雖小,作用卻非常大,其周圍盛產大米、黃麻,河流縱橫交錯.平原一滲腔望無邊.東印度公司在這里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編輯本段加速擴張
東印度公司實力越來越強,逐漸就佔領了上面提到的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和另外一個城市孟買.在這里設立了三個管區,各設一名省督管轄,把這些地方變成了進一步侵佔印度其他地區的根據地.東印度公司訓練僱傭軍,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擁有,但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東印度公司 英軍在印度瘋狂佔領掠奪
的「保護」,實際上是為英國人服務的.它由歐洲軍官指揮,對英國佔領印度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支僱傭軍,英國就不可能征服印度.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瘋狂進行殖民掠奪,除了上述搶劫舉滑孟加拉國庫外,1799年,攻陷邁索爾首府時,又搶劫了價值1500萬英鎊的王室正喊臘珍寶.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另一種掠奪手段是壟斷鴉片、食鹽和煙草貿易.其中,鴉片收入約占公司總收入的七分之一.強迫孟加拉農民種植鴉片,再走私運到中國銷售,從中牟取暴利.
編輯本段鴉片貿易
在18世紀,中國對鴉片的需求十分之高,而在1773年,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鴉片貿易的獨占權.但由於東印度公司的船隻被禁止運送鴉片到中國,所以在孟加拉地區生產的鴉片要先在加爾各答出售,再在那裡運到中國 關天培與英軍在穿鼻洋進行海戰
.盡管中國 *** 一直禁止鴉片入口,又在1799年重申禁煙,但公司仍從孟加拉透過貿易商和中介走私鴉片到中國廣州等地,平均每年更高達900噸.鴉片源源不絕的輸入中國,使中英貿易形成了龐大的逆差,盡管中國輸出茶葉、絲綢和瓷器,仍未能阻止白銀大量流出的問題.在1838年,當時鴉片輸入中國的數量高達1400噸,中國不得不對走私者處以死刑,並派出欽差大臣林則徐監督禁煙.禁煙與日後的銷煙引發了1840年鴉片戰爭,最終使中國租借香港島予英國.
編輯本段壟斷與反抗
七年戰爭的結果是法軍戰敗,這打擊了法國的帝國夢,也削弱了法國境內工業革命的影響.英軍統帥羅伯特·克萊武少將在印度獲得了一次出奇的勝利,戰敗了那裡的法軍,重占聖喬治堡.在1763年的巴黎條約中法國在印度的勢力僅限於本地治里、馬希、雅南等幾個沒有武裝的貿易點.雖然這些小貿易點在此後兩百年中保留在法國手中,但法國對印度土地的願望被打破了,對東印度公司來說這消滅了它的一個大的經濟對手.相反的,東印度公司此時擁有一支有紀律、有經驗的軍隊 英東印度公司促使了美波士頓傾茶事件的發生
,它得以從其在金奈的基地出發不受任何其它殖民強國的影響保障其從孟加拉到加爾各答的利益.與此同時,當地統治者依然反抗東印度公司的統治.1757年克萊芙在普拉西戰役中擊敗了法國支持的最後一支反抗力量.這次勝利卻使得英國與莫卧爾帝國之間的關系惡化.在奧郎澤布皇帝被廢黜後,莫卧爾帝國已經處於分裂過程中.在與公司作戰失敗後,莫卧爾皇帝放棄了對孟加拉、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的統治.克萊芙由此成為第一位英國在孟加拉的總督.傳奇的邁索爾國王提普蘇丹也為英軍製造了一些麻煩.他是法國的同盟者,在四次英國-邁索爾戰爭中,他繼續反抗東印度公司的統治.1799年英軍佔領邁索爾,提普蘇丹被殺.此後公司繼續逐漸削弱當地的反抗勢力,占據了孟買及其附近地區.在這些戰爭中,阿瑟·韋爾斯利,後來的第一代威靈頓公爵,初露鋒芒,這是他通向半島戰爭和滑鐵盧戰役的道路的起點.這樣英國占據了整個南印度、東印度和西印度.最後的阻力來自北部德里、奧德、拉傑普塔納和旁遮普的地方勢力.公司通過施加壓力、挑撥離間、提供可疑的保護等手段有效地防止了這些公國聯合抗英.從1757年到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東印度公司不斷加固其統治,它變得越來越像一個國家,而不像一個貿易企業了.
編輯本段對印度的負面效應
一旦變成了英國殖民者的殖民地,印度就落入了苦難的深淵.英國殖 1707年至1801年的公司旗幟
民統治給印度帶來的最大災難就是毀滅了印度的傳統手工業.在18世紀中葉前,手工棉紡織業是印度最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然而到了18世紀末的產業革命發生前,上千年曾經輝煌於世界的印度手工業從此一蹶不振.英國的殖民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印度的手工業,使千百萬的手工業者失去了生活來源,大批人因飢餓而死亡.達卡城的人口由18世紀中期的15萬下降到1840年的三四萬人.「這種災難在商業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織布工人的屍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一位東印度總督曾經這樣說.英國的殖民統治還造成了印度的飢荒.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賺錢而橫征暴斂,在其統治印度東部以後不久就將田賦提高了近一倍,造成了連年的飢荒,僅1770年的孟加拉大飢荒就餓死了1千萬人,約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在1769年到1770年間,英國人用囤積全部大米,不出駭人聽聞的高價就拒不出售的辦法製造了一次飢荒.」在西歐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繁榮富庶的地區之一,而在變為英國的殖民地之後,印度就成了一個被西方人鄙視的「落後國家」.從18世紀60年代起,東印度公司開始走下坡路,1813年,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貿易壟斷權被取消,同年,英 *** 又取消了它對中國的貿易壟斷權.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特權被取消後,來廣州十三行貿易的英國商人從原來統一由東印度公司組織而變為散商,英國 *** 特派官員與中國 *** 交涉商務事宜,使原來商人與商人之間的交涉一變而成為 *** 間的交涉,由此而埋下了中英兩國沖突導火線的種子.種種權力被取消後,東印度公司走向了破產的道路.1858年,東印度公司用盡畢生精力為英國聚斂到足夠的財富之後,被一腳踢開,東印度公司被英國 *** 正式取消,英國 *** 開始直接統治印度至1947年.
編輯本段公司覆滅
東印度公司的破產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三: 1.公司職員貪污走私成風,使公司總收入銳減. 2.因公司對印度人民的橫征暴斂,造成印度人民不斷起義.而公司要鎮壓起義,就需大筆開支.這樣就造成了惡性循環,使公司陷於重重危機之中. 3.東印度公司是商業壟斷資本的代表,而工業資本在英國迅速發展壯大,商業資本逐漸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這點,也是公司垮台的最主要原因. 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行政管理成為英國公務員制度的原型.1813年公司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後公司漸漸脫離了貿易業務.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後公司將它的管理事務也交付給了英國 *** ,印度成為英國的一個直轄殖民地.1860年代中,公司在印度的所有財產交付 *** .公司僅幫助 *** 從事茶葉貿易(尤其是與聖赫勒拿島).《東印度公司股息救贖法案》生效後公司於1874年1月1日解散.《泰晤士報》評論說:在人類歷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個公司從未肩負過,和在今後的歷史中可能也不會肩負的任務. 在1987年,有咖啡商人成立了一間名為「東印度公司」的有限公司,並於1990年申請以原東印度公司的紋章作為自己的商標.但專利局則指「使用這個紋章的公司不能稱呼自己為『東印度公司』,但到了1996年,該公司更為自己成立了網站.該公司現時仍以「東印度公司」的名義售賣聖赫勒拿島的咖啡,並有出版一本介紹東印度公司歷史的書.但是要注意的是,盡管該公司聲稱成立於1600年,但它與原公司在法律上完全沒有關系.
編輯本段歷史印記
1、擴張大英帝國領土. 2、殖民掠奪,積累商業資本. 3、戰略要地,北指阿富汗,南指東南亞,東指中國.成為有力的戰略支撐點. 4、加深殖民化,成為英國工業品的銷售市場,支持了國內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推進了殖民化浪潮. 5、排擠了歐洲其他殖民大國. 6、東印度公司統治為日後帝國 *** 的直接統治管理積累了經驗.
編輯本段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評價
東印度公司與今天的跨國公司並不相同.都是從自己 *** 那裡獲 東印度公司位於英國總部的大樓
得貿易獨占權而且擁有軍隊(包括艦隊),在殖民地建立 *** 機構,對殖民地進行殘暴的政治統治、經濟掠奪以至於販賣奴隸、毒品的軍政經合一的殖民機構.它們產生和存在於16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期,對各 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起了重要作用. 16世紀末17世紀初,先後有葡、英、荷、丹、法等國在東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亞等地成立東印度公司.至於為什麼都取名「東印度公司」,這和哥倫布錯把美洲當作印度並以訛傳訛有關.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達今天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島,錯把它當作印度,把當地土人當作印度人(今天仍把美洲原住民稱為印第安人,在英文里與印度人是同一個單詞).以後人們發現錯了(哥倫布本人至死不承認自己錯了),但仍然將錯就錯,把真正的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亞等一些東南亞國家)叫做「東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島嶼叫做「西印度」,上述這些殖民公司的名稱就由此而來. 荷、英、法為什麼都在東半球設立東印度公司,這是因為17——18世紀,這三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殖民國家(還有西班牙,不過它主要在西半球擴張),它們在東半球的爭奪尤其激烈,爭相成立東印度公司是它們之間爭奪的重要表現和手段.最後,英國取得勝利,英國東印度公司也最有名. 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和逐步完成,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已成為新興工業資產階級的強烈要求,這種特權公司已不適應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要求,18世紀中期,先後被各國 *** 解散.
㈨ 英國東印度公司是如何沒落的
政治因素-印度大起義:兼並戰爭不斷,東印度公司勢力范圍不斷擴大,土邦貴族名存實亡。印度士兵被逼遠征,與印度習俗沖突(印度之外的事務和水源都是不潔的)。矛盾積累爆發,印度大起義令英國政府認為東印度公司無法很好地管理印度殖民地,取締東印度公司,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
經濟因素:東印度公司的壟斷,阻礙了其他英國商人的賺錢機會。
參考資料:《東印度公司:巨額商業資本之興衰(東インド會社——巨大商業資本の盛衰)》
#【000F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