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加減乘除和中國有什麼區別

印度加減乘除和中國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2023-05-11 06:48:21

『壹』 古代印度的數學水平有多高

印度數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時期,當時出現的祭壇以及城市建設和規劃,需要一些基本的測量和計算。那時期的商人在與西亞國家進行貿易時,也需要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可以說,印度古代數學的產生與宗教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吠陀文獻中就包含著明顯的數學內容。數學的發展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反過來,天文學也促進了數學的進步,這也與印度的宗教傳統有明顯關系。

阿拉伯數字實為「印度數字」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數學計算的最重要基礎是「阿拉伯數字」,而這個名稱卻是一個歷史的錯誤。其實,這些數字從「1」到「0」與十進位法,都是源自古印度。由於這些數字由阿拉伯人傳到了西方,於是西方人便將這些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以後,一傳十,十傳百,世界各地也都認同了這個說法,「阿拉伯數字」也就約定俗成了。

古代印度數學最大的成就之一是數碼的發明。2世紀時古代印度人發明了1至9的數碼,用梵文字頭來表示。

除1至9的數碼外,印度人還發明了零號。在8世紀算術書中的一些算題,有小點「。」的記號,叫做「空」。「空」有兩個意思,或為尚不清楚的東西,有待於發現填補上去;或為位值記數法,如3與7中間空一格為3口7,表示307,為了避免不清楚,空格外加上小點為3.7,也就是說十位數一無所有,這就相當於現在的零號。小點寫作0,至少在9世紀中葉就定下了。

印度的數碼首先傳入了中東地區,8世紀時一位花拉子模人名叫穆罕穆德,用阿拉伯文寫了一部介紹數碼和計算方法的書。12世紀,阿拉伯文的數學著作傳入了歐洲、中亞細亞等地。當時歐洲人使用拉丁數字字母,筆畫冗長笨拙,故很快就普遍採用印度數字字母。歐洲人以為這些數碼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故稱之為阿拉伯數字。公元13、14世紀阿拉伯數碼傳入我國,但並未得到推廣。這是因為我國有自己的記數法,也是十進位制,而且漢字一至九的筆畫也很簡單。直到20世紀,我國數學家與其他國家數學家交流頻繁,需要採用國際上通用的阿拉伯數碼,阿拉伯數碼才在我國流行起來。

印度數碼的發明,對世界數學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印度數碼雖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但在古代時期就已基本形成。所以說,數碼的發明是古代印度數學的突出成就之一。

『貳』 印度和中國的差距有多大

1、中國和印度的差距,就像59分和60分的差距,60分的考上大學,從此飛黃騰達,連親戚朋友也雞犬升天。59分的上山下鄉,從此默默無聞,一生活在怨恨之中。

2、中國與印度的差距,如同美利堅與加拿大的差距。美國率先革命,結果就是英帝國汲取教訓,調整統治方略,以至於其他殖民地更難逃出英帝國的手掌心了。

3、中國與印度的差距,就像美利堅與墨西哥的差距。美利堅獨立比墨西哥早了幾十年,結果先到先得,北美成了美利堅的天下。墨西哥只有悲催的在牆角哭泣。任何一點差距,日積月累,就會出現蝴蝶效應,最後產生天地般的差距。

4、1862年,發生了兩件相似的事情,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俄國也廢除了農奴制度。後來兩個國家也成為了世界霸權的兩極。人生的際遇往往如此,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爭取多考一分,做好身邊的一些細事,積水成河,最後就會發生蟬蛻的效果。試想一下,如果1979年的改革開放是印度率先進行,中國到91年才開放,那結果又會有與今日完全不同的結果。當印度91年打開國門時,發現了歐美已經佔領高端市場,韓日佔領了中端市場,中國則占據了低端市場。

『叄』 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1,在印度,是一種政教合一的體制。印度佛教信仰活佛的存在,是佛教的原始形態。而中國佛教又稱漢傳佛教,又稱禪宗。不信奉活佛的存在,認為修行高的人死後可能成佛,而生前萬萬不能。

藏區離印度只有一山之隔,在歷史上很多印度高僧,跨越喜馬拉雅山到藏區,特別是12世紀到13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入侵印度以後,很多高僧大德跨越喜馬拉雅山以後,把印度所有佛教上的制度完整帶到藏區來了,所以藏傳佛教它的特色是它從小乘開始,小乘的基礎到大乘,就是你們現在講的漢傳佛教的顯宗,今後進入實修的密法,就像小學、中學、大學,一個層次一個層次上來,所以你的課程永遠像大學一樣,你進來之前,就把你的課程全部排完了。

『肆』 中國與印度的異同有哪些

1:歷史發展:中國大部分時間是大一統。而印度在歷史上多數時間是被別的民族統治。多次亡國。

2:人口。兩國人口都很多。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而印度年輕人的比重在上升。印度是精英教育,極少數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文盲率高。預期壽命低。

3:人種:中國是黃種人,印度是黑種人。

4:面積:印度的國土面積大約為中國的三分之一。但可耕地面積比中國多。

5:社會性質:中國漢族為主體,大約占總人口的88%,印度以印度斯坦族為主體,大約佔46%。印度的民族比中國多。中國基本不信教,印度信仰印度教。印度的種姓制度對社會影響仍然深遠。印度民族矛盾(因為不同民族人口差不多,所以斗爭也激烈),宗教矛盾(印度宗教很多),社會矛盾很多。不同點是印度實行普選制度,中國一黨專制,印度賄選很嚴重。相同點是印度和中國官場都很腐敗。印度還多有黨派爭端,互相詆毀。以及其他。

6:經濟發展水平:中國的經濟總量為印度的三倍。中國以製造業為主,印度以服務業為主。(因為印度工業不強,所以比重低)。因為印度工業不強,所以不論輕工業的紡織服裝,重工業的機械製造(甚至武器製造)航空航天都比中國差。印度引以為豪的是他的軟體外包行業,因為印度國內落後,國內需求少,只能出口。中國雖然軟體行業超過印度,但中國軟體主要供應國內,印度主要供應國外。印度雖然可耕地面積比中國多,但糧食產量比中國低。

『伍』 請問十二平均律和中國的、印度、阿拉伯的音律有什麼區別

「十二平均律」的發明者是我國明代的朱載堉。朱載堉發明的十二平均律,也叫「十二等程律」,朱載堉在其《律歷融通》中把這種生律法的數理塌滾並原則稱作「新法密律」(1581年序言)。「新法密律」就是用「等比級數」(也叫「幾何級數」)來平均劃分音律,這就是平均律。備含十二平均律,亦稱「十二等程律」,是指將八度的音程(二倍頻程)按頻率等比例地分 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個半音即小二度。一個大二度則是兩等份。 將一個八度分成12等份有著驚人的一些湊巧。它的純五度音程 的兩個音的頻率比(即 2 的 7/12 次方)與 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聽不出「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別。四個音樂體系:中國音樂、西方古典音樂、印度音樂以及阿拉伯音樂,並且很粗略地將之分為兩類,一是律制中含有微分音,但實際不使用微分音的中國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二是采微分音律制的印度與阿拉伯音樂。中國與西方古典音樂的樂律都是從五度相生的計算開始而導出十二律,然而理論家都知道這個系統所推算出來的第十三個音,與原先推算所用原點的音高是有差異的,同時自然半音與變化半音間也有所謂的「音差」(comma)存在(這裏沒提到西方的純律,但情況是類似的)。此外一個音階當中也不需要使用到十二個音,十二律的被推算出來,一方面是從數學的角度,一方面是為了「音樂表現」上的需要,可能是審美的需要,可能是風格使然,總之,這個「表現」上的需要,指的是西方術語中所謂的「轉調」以及「移調」。然而「音差」的存在造成樂器演奏在轉調上的困難,因此理論家利用各種數學方法,尋求聽覺與實際演奏上的平衡點,所以產生了西方各種的 mean-tone temperament(不知道該怎麼翻,「中間音音律」?),或是中國的「新律」、「十八律」等等之類的各種解決方案,也就是一個八度內除原先已得的十二音外再繼續推算其他的音,或者調整某些半音的音高,來方便轉調使用,這裏也就出現了所謂的「微分音」。必須強調的是,即使這些微分音被計算產生,然而一個音階當中卻不會用到微分音,因為微分音不是為了「一個」音階的需要而產生的,而是為了因應「不同」音階互相轉換而計算出來的結果。直到平均律的被計算出來後,轉調的需要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微分音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了。但理論推導出來的結果並不代表會被實際展演所採納使用,中國朱載堉的平均律就應該只流於紙上談兵。至於印度音樂與阿拉伯音樂雖然都使用微分音,但是這兩個體系的樂律卻極為不同。印度的律制極其復雜,理論學說很多,古代與現代有異,理想上的理論推算與實際上的音樂展演也不見得都配合。現在,二十二個 shruti是一般比較接受的說法,也就是一個八音內有二十二個音高不相等的音,每個 shruti 都有各自的情緒與氣質。雖然二十二個 shruti 都可以被拿來當做音階的音(svara),但一個音階(grama)中一般只用七個 svara(又可能另附加兩個次要的 svara,也就是最多用九個 shruti)。而 raga 則不僅僅只是一個音階,除了音階裏每一個音所用的 shruti 都有規范外,演奏遇某些音時還必須以附近的 shruti 來加以修飾,最重要的一點是,雖然印度音樂沒有絕對音高的觀念,但演奏一首樂曲(也就是一個 raga)時,一旦主音的音高選定後就絕對不會改變。總而言之,一群鄰近的 shruti 在一個 raga 中並不是獨立的音,而是演奏者用來變換不同情緒氣氛或是演奏技巧的表現手段之一;再進一步講,這些微分音就是表現音樂氣氛的媒介。阿拉伯音樂的樂律則是由四度相生的方式計算出來的,原先使用的九律中的某些音被理論家發現與 ud 琴上的實際音高有差異,因此有了一些律制的改變,而出現了介於小三度與大二度之間的「中間二度」。其實最初並沒有「音」的抽象觀念,對音樂家們來說,不同的「音高」是手指在 ud 琴指板上的不同位置。近代在受西方平均率的影響後,產生了「二十四平均率」,一個八度內均分為二十四個音,兩個八度內有四十八個音,加上第三個八度一開始的主音有四十九音,每個音都各有名稱。雖然每個音都是一個個體,但每個音也都以依附於其鄰近的一個重要的音上,也就是各音的重要性有等團跡級之分次。從現代的角度來看,一個八度內二十四等分,最小音程就是四分之一音,即半音的一半。然而這種四分之一音的音程觀點並不存在於阿拉伯音樂的實際展演中,一個 maqam 中絕對不會包含有四分之一音的音程,頂多是如 D 到 E 降四分之一音這類的四分之三音。不同 maqam 的音階由於不同的音程組合,而能表現出不同的音樂氣質,使聽者得到不同的情緒感受。另外雖然查閱的書籍上都沒有談到這一點,不過就本人少數聆聽阿拉伯音樂的經驗,一個 maqam 中應該是沒有所謂「轉調」的情形發生,也就是每個 maqam 的音階中所使用的音高是固定不會改變的,其主音的音高也不會在演奏途中升高或降低。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最簡單地說,雖然這四個音樂體系的樂律理論裏都出現了微分音,但造成各自在實際使用上有無微分音的差別,是因為音樂上有無「轉調」的需要。中國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之樂律中的微分音,乃因轉調需要而產生,然而一個音階中實際使用的音裡面並不包含微分音。相反地,印度音樂與阿拉伯音樂樂律中之所以含有微分音,是音階本身就包含了這些音級,同時兩者類似的是,這些音級所構成的不同音程都在音樂的情感氣氛表現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一首樂曲的主體情緒不變,其主音音高也就絕不改變,也因此沒有轉調需要所造成的演奏困擾以及接下來的樂律上的因應變革。四大音樂體系概分為二,在此還可對各體系對於微分音的使用做進一步的討論。中國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在表面上看來最小都只用到半音音程,可是在中國音樂的實際演奏上,仍常常可見以弦樂器以按壓琴弦的力度或位置改變,抑或是管樂器吹奏力度的變化,有意識地造成音高上的細微變化,藉以修飾主要音,從而形成中國音樂演奏上獨特風味。這種音高變化的表現方式,在中國音樂上被認為是一種音樂的韻味體現,但如果被運用在西方音樂裏,可能就會被批評為「音準不正確」的演奏。可是中國音樂裏這種音高細微變化的微分音程,與樂律本身也沒有關系,因為它的音高並不是依靠樂律的理論來規范的,而是在一個音樂的傳統的傳承下,演奏者本身的音樂經驗與能力的展現。另一方面雖然西方古典音樂長時間以來都不使用微分音,但由平均律而導致的半音運用被發展到極致後,現代作曲家們為了尋求新的聲響,也開始了微分音素材的創作。印度音樂與阿拉伯音樂都是微分音的音樂系統,然而兩者對於微分音的使用仍大有不同。在這兩個系統的音樂理論中,最小的音程單位都小於半音,也就是西方音樂角度下所認知的「微分音」,這些微分音程則是音樂情感的表現手段。可是真正運用於一首樂曲(也就是一個 raga 或 maqam)上時,只有印度音樂藉由主要音級附近的 shruti(群)來裝飾該主要音級時才會真正地演奏出這個小於半音的微分音程,阿拉伯音樂裏一個八度二十四分的各個音高,乃是做為構成一個音階的可能選擇,實際音階裏並不會出現四分之一音程,同時在理論上也沒有類似印度音樂這種藉由附近的微分音來裝飾主要音級的現象。另一方面,阿拉伯音樂的樂律是由四度相生的方式推算出來的,四度與五度乃為轉位,因此四度相生或五度相生在道理和結果上是相同的,然而阿拉伯音樂的系統卻和中國與西洋古典音樂截然不同,也再次證明音樂不僅是數學或物理角度下的聲響結果,雖然都是從同樣的數學理論來出發,但在不同的文化體系,也必然產生有不同的實踐結果。

『陸』 「加減乘除」數學符號的來源

加減乘除的來歷和含義
+、-、×、÷這四個符號,小學生,還有些學前幼兒也已懂得它們的意義以及用法,在高等數學里當然少不了它們.但是它們的來歷確實經過了一段十分曲折的發展道路.
古希臘與印度人不約而同,都把兩個數字寫在一起,表示加法,如3+1/4就寫成了3 1/4.直到現在,從帶分數的寫法中還可能看到這種方法的遺跡.
若要表示兩數相減,就把這兩個數字寫得離開一些,如6 1/5的意思就是6-1/5.
於是後來,有人用拉丁字母的P(Plus的第一個字母,意思是相加)或P代表相加;用M(Minus的第一個字母,意思是相減)代表相減.如5P3就表示5+3,7M5就表示7-5.到中世紀後期,歐洲商業開始變發達.許多商人常在裝貨的箱子上畫一個「+」字,表示重量超過一些;畫一個「-」字,表示重量還不足.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大師達芬奇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採用過「+」和「-」的記號.公元1489年,德國人威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開始正式用這兩個符號來表示加減運算.到了後來又灶敬粗經過法國數學家韋達的大力宣傳以及提倡,這兩個符號才普及,到了1630年,最終獲得大家的公認.
在我國,以「李善蘭恆等式」聞名的數學家李善蘭,也曾用「⊥」表示「+」;用「▲」表示「-」.因為當時社會上普遍使用籌算以及珠算來做加、減、乘、除,所以還沒有創立專用的運算符號.
後來人們開始採用了印度數碼1、2、3、4、5、6、7、8、9、0(叫阿拉伯數碼,但發明者卻是印度人),同時也採用了「+」和「-」的記號.至於×÷符號的使用,大約也不過300多年.傳說英國人威廉·奧特來德於1631年在他的著作上用「×」表示乘法,於是後人就把它沿用到今天.
中世紀時,阿拉伯數字十分發達,還出了一位稿喚大數學家阿爾·花拉子密,他曾經用「3/4」或「3/4」表示3被4除.大多數人認為,現在通用的分數記號,來源就是出於這里.至於「÷」的使用,能追溯到1630年一位英國人約翰·比爾的著作.人們估計他大概是根據阿拉伯人的除號「-」與比的記號「:」合並轉化而成的.
在國內,人們也曾把單位乘法叫「因」,單位除法叫「歸」,被乘數叫「實」,乘數叫「法」,乘的結果叫「積」.在除法中,盡管被除數與除數也叫「實」與隱鎮「法」,但他們相除的結果,卻叫「商」.
現代許多國家的出版物中,都是用「+」、「-」來表示加與減,「×」、「÷」的使用則遠沒有「+」、「-」來得普遍.如,一些國家的課本中用「·」來代替「×」.在蘇聯或德國出版物中,很難看到「÷」,大多用比的記號「:」來代替.實際上,比的記號的用法可以說與「÷」號基本一樣,可以不必再畫出中間的一條線.所以,這個「÷」號,現在用得越來越少了.

『柒』 印度和中國的區別

印度和中國的區別
:1,位置不同。中國大部分地區是溫帶。印度大部分地區為熱帶。
2,社會構成不同。印度存在種姓制度,高種姓與低種姓存在社會地位上巨大差異。
3,歷史上中國始終是以漢人為主導的國家(除去蒙古、滿清前期)。印度被多次侵略(著名的莫卧兒王朝是蒙古人建立的)
4,宗教信仰。印度以印度教、伊斯蘭教為主。中國則歷史上偏向無神論。

『捌』 印度和中國有多大區別

印度和中國的區別很大,印度窮人更多,中國窮人相對少一些,印度科技不發達,很多東西需要進口,中國科技技術發達,可以自給自足,印度地域小,人口密度大,中國地域遼闊,人口密度小。

閱讀全文

與印度加減乘除和中國有什麼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什麼時候疫苗接種完 瀏覽:528
伊朗宗教是什麼宗教 瀏覽:748
哪裡有印度產的強生疫苗 瀏覽:534
印尼火山什麼時候能登頂 瀏覽:942
伊朗誤擊飛機大約需要賠多少錢 瀏覽:979
印度普通人是怎麼做飯的 瀏覽:895
印度和中巴什麼關系 瀏覽:534
印尼8月20日是什麼節 瀏覽:99
印尼婆羅洲哪裡好玩 瀏覽:667
越南疫情放假到什麼時候 瀏覽:608
我最喜歡吃義大利面英文怎麼讀 瀏覽:845
越南什麼銀行最多 瀏覽:860
1840英國有多少蒸汽機 瀏覽:952
英國威士忌怎麼區分 瀏覽:312
英國有什麼it系統 瀏覽:365
中國現有新冠確診病例多少例 瀏覽:116
越南皮革鞋多少錢 瀏覽:445
idtpp是印尼的什麼地方 瀏覽:504
義大利是什麼級別 瀏覽:495
印尼巴淡島屬於什麼氣候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