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政壇家族爭權,印度一共有幾個政黨
印度是一個資本主義聯邦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總統職位因去世、辭職或罷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憲法第65條規定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務。當新總統被選出及就職後,副總統恢復原有職務。總統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副總統暫時代理總統職能直至總統返回辦公。
印度的政黨有:
1、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簡稱國大黨(英),通常稱印度國大黨。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12月,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曾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選舉中兩次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在2014年人民院選舉中遭受重挫,僅獲得44個議席。現任主席索尼婭·甘地
。
2、印度人民黨
: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和教派主義色彩。1996年首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短暫執政。1998年至2004年兩度執政。2014年再次贏得人民院選舉,成為第一大黨,在中央單獨執政,該黨成員納倫德拉·莫迪出任總理。現任主席阿米特·沙阿。
3、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成立。黨員81.4萬(2002年),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曾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2011年5月結束在該邦連續34年的執政地位。現任總書記西塔拉姆·亞丘里。
4、印度共產黨:於1920年成立。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被印共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現任總書記蘇拉瓦拉姆·雷迪。
5、泰盧固之鄉黨:安得拉邦地方政黨。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在安得拉邦執政,黨主席、邦首席部長錢·奈杜以重視信息技術著稱。——國際政治篇。
② 目前世界上共產黨執政的國家有哪些
截止2020年有五個: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古巴、寮國、朝鮮
1、 中國共產黨創建於1921年7月23日,歷經多年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和絕大多數沿海島嶼取得全面勝利,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中華民國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澎金馬,並在1949年於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至今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在中國大陸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執政黨。
2、越南共產黨:是越南唯一政黨、執政黨、越南工人階級先鋒隊、無產階級政黨。曾名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勞動黨。1930年2月3日,胡志明受共產國際的委託,在香港召開會議,將3個組織合並成為統一的越南共產黨。同年10月,把黨的名稱改為印度支那共產黨。會議通過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大綱》。
3、古巴共產黨是古巴唯一合法政黨。古巴共和國憲法規定古巴共產黨是馬蒂思想和馬列主義先鋒組織,是古巴社會和國家的最高領導力量。1902年古巴獨立後不久就有了一些共產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組織。布拉斯·羅加、埃尼巴爾·埃斯卡蘭特和胡利奧·安東尼奧·梅利亞等人在20世紀20年代創立了古巴共產黨。
4、寮國人民革命黨:是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執政黨,也是寮國唯一的政黨,奉行共產主義。它成立於1955年,原名為寮國人民黨,1972年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改為此名。
5、朝鮮共產黨,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朝鮮勞動黨的前身。1925年4月17日,在共產國際直接指導下,朝鮮共產主義者召開代表大會,宣布成立該黨。領導人為金在鳳和朴憲永,金在鳳任責任書記。它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向工人、農民傳播共產主義思想。其奮斗目標是趕走日本侵略者,實現民族獨立,最終實現共產主義。1926年3月,成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
③ 印度有多少政黨
印度1991年第十次大選後,有 7個全國性政黨,即:國大黨(I.甘地派)、國大黨(社會主義派)、人民黨、印度人民黨、民眾黨、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有26個邦一級政黨,影響較大的有:安德拉邦的泰盧固之鄉黨、泰米納杜邦的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同盟(1972年成立)、旁遮普邦的阿卡利黨(1920年成立)、阿薩姆邦的阿薩姆人民聯盟等。
④ 印度是一黨專制嗎
不是,除了執政黨外還有許多政黨,在2004年舉行的印度第14屆人民院大選中參選的政黨就達700個政黨之多,但是其國內長期都是一黨獨大,在90年代中期以前主宰印度政治和左右政局發展的核心力量一直都是國大黨,直到後來印度人民黨崛起才有所改變。不過目前印度政壇上的政治力量比較分散,不僅很難再出現一黨專政的局面,而且短期內也難以形成比較穩定的兩黨輪流執政的局面。各種政治力量需要經過不斷的分化組合,最後才能形成佔有優勢的兩個或三個政黨,而這只有在印度社會深刻變革的過程中實現,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
⑤ 印度的執政黨是
現在是國大黨
⑥ 印度有哪些政黨
主要政黨有:
(1)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通常稱國大黨。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12月,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選舉中再次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現任主席索尼婭·甘地(Sonia Gandhi)。
(2)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和教派主義色彩。1996年首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短暫執政。1998年至2004年兩度執政。現為最大在野黨。現任主席為尼汀·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
(3)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成立。黨員81.4萬(2002年),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現任總書記普拉卡什·卡拉特(Prakash Karat)。
(4)印度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於1920年成立。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與黨內發生分歧而被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現任總書記巴爾丹(A. B. Bardan)。
⑤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黨。近年來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在安得拉邦執政,黨主席、邦首席部長錢·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以重視信息技術著稱。
⑦ 印度莫迪政府是什麼黨
納倫德拉·達摩達爾達斯·莫迪1985年,加入印度人民黨。
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成立於1980年,1996年成為印度議會第一大黨,並執政13天。1998年與其他地方政黨聯合,執掌聯邦政權。
2004年敗給印度國大黨。印度人民黨作為印度政黨體系中一支重要的生力軍,有的學者評價它是教派政黨,有的學者則認為它是奉行世俗主義的現代政黨。2014年5月16日,印度議會人民院(議會下院)選舉結果揭曉,印度人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將組建新的聯邦政府,印度人民黨總理候選人納倫德拉 莫迪擔任總理,並於2014年5月26日正式宣誓任職。
2014年11月,印度人民黨開始加大馬力招募新黨員,「只要撥打一通電話,就可以直接入黨」。希望在2015年3月達到擁有一億名黨員的目標,成為全世界最大政黨。
⑧ 印度共產黨的執政之路
由於先天環境適宜,印度共產黨從其進入體制之初就顯露勃勃生機。1952年參加首次大選,印共所獲議席即列第二,成為國大黨在國會中的最大反對派。5年後,在喀拉拉邦的地方議會選舉中,印共又成功開啟執政生涯。在國大黨一統天下的1950年代,共產黨人能這么快取得自己的一塊地盤,成就不算太小。由於剛進入體制就獲得豐厚報償,這無疑極大鼓勵了共產黨人的信心和決心。與不切實際的武裝革命道路相比,他們很顯然願意以這種低代價的體制內革命方式進入政壇,並施展其改造社會的宏大計劃。
1957年,印度喀拉拉邦出現了第一個共產黨執政的邦政權,南布迪里巴德擔任邦首席部長。他宣布,他的政府不是要在喀拉拉邦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而是要實現國大黨中央政府提出或允諾過但沒有徹底實行的改革主張。新政府在憲法允許的范圍內推行了比較激進的政策,釋放了所有的政治犯,把所有的私立學校和學校置於政府的監督之下,特別重要的是,新政府把國家擁有的適於耕種的荒地分給無地的農民耕種,實現了租佃法,使廣大佃農得到了較多的實惠。
然而,南布迪里巴德關於新政府不是要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講話並沒有消除印度全國、喀拉拉邦內部和國大黨對共產黨政權的敵視態度,反對派勢力不斷地挑起各種事端,而時任印度總理的尼赫魯和國大黨中央總書記的英迪拉·甘地對此實際上是贊同的,中央政府沒有採取任何穩定措施。由於形勢動盪不斷升級,1959年7月31日,印度總統以喀拉拉邦法律和秩序遭到破壞、政府失去民心為由,接管了邦政權,實行總統治理。印度第一個合法的邦級的共產黨執政的政權就這樣夭折了。
歷經磨難的印度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力量並沒有因為這一次的失敗而氣餒。相反,他們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結成以印共(馬)為首的左翼陣線,通過合法的斗爭,爭取掌握政權。
1977年,印共(馬)領導的左翼陣線趁國大黨內亂,接連成功搶奪了西孟加拉邦、特里普拉邦兩地的執政權。此後,這兩塊位於孟加拉國兩側的邦成為印度最為鞏固的紅色堡壘。迄今為止,共產黨只在1988年的特里普拉邦選舉中失守過一次;在西孟加拉邦,則連續執政了34年,是印度執政時間最長的地方政府。究其原因,與印共(馬)在擁有8000萬人口的農業大邦西孟加拉大力推行土改有關。土改重心有兩方面:租佃改革與土地的重新分配。通過合法的土地改革,有超過150萬佃農在主管部門登記後獲得租地耕種,其永久、可繼承租賃權受到憲法修正案保障;根據聯邦制定的《土地最高限額法》,邦政府從地主和富農手中徵收超限額土地,分配給250多萬農戶。土改使西孟加拉過半數農戶直接受益。小農、貧農、中農擁有該邦84%的土地,遠高於全國平均值。土改充分釋放了農村的活力和農民的積極性,1981年到1991年,西孟邦的糧食產量年均增長6.5%,而同期全國平均增長率僅為2.7%。
左翼陣線還著手建立縣、鄉、村三級自治體制,使印度傳統的評議會即潘查雅特(Panchayat)制度煥發新活力。邦將50%的職權下放充實到三級潘查雅特,而各級機構每5年改選一次。選舉過程從候選人醞釀到政策宣傳再到最終投票和計票,均自由、公開、透明,包容反對派別,具有充分競爭性。邦政府特別規定,婦女席位要佔1/3,落後地區、低收入者、賤民和土著民,也須予以充分照顧。如此重組之後,無地和貧苦農民在各自治機構中的代表比例高達70%以上。通過這種方式,原本由地方精英壟斷的權力結構被摧垮了,地方治理結構大為改善。如今,這種模式已成為印度各邦效仿的典範。
⑨ 印度有黨派之爭嗎,中國可以從中得到什麼
印度確實有黨派之爭,但是印度是民主社會,如果哪個黨出賣國家利益,肯定會失去政權,所以你可以看到無論印度是哪個黨統治,他們對外是一致的,保衛自己國家領土和國家利益(當然難免私人利益,但印度官員與中國不同,他們的高官是不敢隨便貪污受賄,越是高層越清廉,因為有很多雙眼睛盯著你,印度媒體是獨立機構,不受政府和黨派的約束,什麼話都敢說,什麼料都敢報,針針見血。中國呢,大家都明白,官越大,房子越大,錢卻多,子女移民的越多)。
中國對爭議領土的態度一般是口頭抗議,什麼「自古以來,某地方是中國的」,而印度、英國、日本等國家都在乎誰占就是誰的地方,原來中國一直聲明錫金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但印度實際佔領,並移民。中國於2005承認「錫金是印度不可分割的邦」。俄羅斯占日本的島嶼,韓國占竹島/獨島,靠的不是軟綿綿的口頭抗議,而是實際行動,而中國政府呢,最後一般都把爭議領土送給對方,至少是默認,比如藏南地區(世界多數國家也承認是印度的邦,印度對其實際控制和管理,那裡的老百姓從來不知道中國對他們做了什麼事情)。
⑩ 印度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
印度是多黨制。
印度政黨指的是印度的黨派,印度是亞洲最早出現政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存在政黨較多的國家之一。政黨體制為多黨制。而且是政黨林立、變數太多的多黨制。
單就總理瓦傑帕伊領導的執政聯盟來說,就由24個黨組成。24個政黨加入的執政聯盟,這恐怕是世界上最龐雜的執政聯盟了。
印度1991年第十次大選後,有 7個全國性政黨,即:國大黨(I.甘地派)、國大黨(社會主義派)、人民黨、印度人民黨、民眾黨、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有26個邦一級政黨,影響較大的有:安德拉邦的泰盧固之鄉黨、泰米納杜邦的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同盟(1972年成立)、旁遮普邦的阿卡利黨(1920年成立)、阿薩姆邦的阿薩姆人民聯盟等。
(10)印度哪些黨執政過擴展閱讀
印度政黨是在印度人民反對英國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中形成的。19世紀中葉,印度資本主義開始產生和緩慢發展,印度民族資產階級同英國殖民主義者的矛盾日益尖銳,一些地區性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組織開始形成。
1851年首先在浦那建立了德干協會,在孟加拉建立了英印協會;1852年在孟買建立孟買協會,在馬德拉斯建立本地人協會。這些地區性政治組織通過請願等活動。
傳播了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思想,為民族改良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資產階級政黨的產生奠定了基礎。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民族改良運動逐步由分散走向統一,由地區性運動發展為全國性運動。
1885年印度國民大會黨成立,它是全印統一的民族主義政治組織,也是亞洲殖民地的第一個民族資產階級政黨。20世紀初,印度民族運動開始由資產階級民族改良運動轉變為民族革命運動。國大黨也由民族改良主義政黨變成民族革命政黨,由「民族議會」政黨變成有嚴密組織的群眾性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