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的印度為什麼屢次被外族攻打呢
1.地勢和資源豐富。印度半島,幾乎一馬平川,缺乏緩沖區,一旦北部山區被突破了之後,後方的平原就無險可守了,也沒有什麼周旋的餘地。熱帶季風氣候,以及三面環海的特性,也比較容易讓外來的移民在這里生存。
2.印度的文化建設不夠,書面流傳的歷史和著作少,無法形成深遠的凝聚力,而且印度的宗教過於成功,且早熟,人民比較認命。在這些人的心目中,幾乎沒有什麼歷史情節,什麼人來管理他們都可以,他們也覺得無所謂,缺乏擰成一股繩的向心力。
3.侵略者的力量太強。來自中亞到印度的侵略者,很多都是身經百戰且窮瘋了的亡命之徒,印度本土的城邦戰鬥力不強,本身又四分五裂,外來者往往一不小心憑幾萬人馬就能各個擊破,建立大王朝。
❷ 今天印度為什麼要消除種姓制度
印度要消除種姓制度的原因在於如果印度不消除種姓制度的話,印度就沒有辦法社會向前發展,畢竟現在來講的話,低種姓人群佔了印度的很大一部分人群。
❸ 古印度文明為什麼會消失
古印度文明會消失是因為當時強大的古印度王朝——孔雀王朝的覆滅,導致印度區域一帶不斷被外族和外國所入侵。而這些國家入侵後,卻都積極地把自己國家的文化和思想輸入了進來,而古印度文明則不斷的受到排擠。
同時,伴隨著中亞地區阿富汗境內的突厥人的興起,就在1001-1026年間,該王朝就曾經先後17次侵入北印度。雖然,他們最終並沒有在印度建立起其有效統治,但他們所信仰的伊斯蘭教在印度區域的影響力卻在不斷擴大,從而使古印度文明在最終遭受到了徹底的、毀滅性的打擊之後,走向了滅亡。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產生時間約為公元前3100年,由達羅毗荼人(或叫哈拉巴人)組建城邦,發展社會生產。
而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
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具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4個瓦爾納中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
❹ 印度全名族大起義為什麼會失敗
印度民族起義失敗原因:
這次起義所以失敗,一方面是因為,就全國來說。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絕大多數是站在英國殖民者一邊,竭力阻止自己地區爆發起義並從兵力、財力上支持英國統治者,使起義在范圍上受到限制,使英國殖民者有可能在一個地區被趕走而在另一個地區穩穩安身,並把未起義地區變成鎮壓起義的基地;另方面,也因為領導起義的封建主本身有很大階級局限性,無力擔當領導起義的重任。
只企圖恢復封建舊秩序:
首先,他們只考慮如敬恢復封建舊秩序,而絲毫不考慮下層人民的要求就使群眾感到失望。他們的政治主張從莫卧兒皇帝詔書、那那·薩希布給法國皇帝的信和奧德幼王的宣言這三份重要文件中便可看出。莫卧兒皇帝1857年8月詔書提出,要恢復王公養嗣權利,歸還土邦,取消英國殖民政權對地主的種種勒索,被剝奪土地的柴明達爾凡參加起義的,土地一律歸還,維護和保障地主的尊嚴和榮譽,使每個地主都能全權統治他的領地。還提出恢復大商人的地位,使手工業者「重新為國王、王公和富人服務」等。至於如何對待農民則隻字未提。那那·薩希布給路易·波拿巴的信中列舉了英國殖民統治的罪行,其中大部分是講印度王公的領地被剝奪,年金被取消,地主土地課稅太重,地主的及寺廟的免稅土地被重新征稅,干預印度教,取消撒提等等。信中講到起義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奧德幼王的宣言在列舉英國殖民者破壞印度人的宗教、榮譽、生命、財產四大罪行後特別指出,在英國統治下,竟把印度上等階級和下等階級一樣看待,上等階級沒有得到特別的尊重。這三份文件表明,無論是莫卧兒皇帝或土邦王公,他們起義都是為了恢復印度的封建秩序,重建封建主階級在政治、經濟、思想各方面的統治地位。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參加起義的大小封建主在一切起義的地方都是忙於抓政權,奪回被兼並的土地,對起義的下層人民則只知利用,從不考慮如何改善他們的經濟、政治地位。這里且不談他們要完全復舊的企圖是開歷史倒車,違背時代潮流,不可能行得通,畢竟這還只是他們的主觀設想。僅就現實而論,他們在起義過程中只知恢復自己權勢,完全置群眾的要求於不顧,不可避免地會阻礙群眾的進一步發動。已參加起義的群眾對他們感到失望,未起義地區的群眾看到起義後不過如此,對於起義的熱情也驟然消退。這就是為什麼起義像狂風暴雨一陣瓢潑而下後,卻突然停止不前的根本原因。
自身局限:
其次,這些封建主雖說口頭上大都接受莫卧兒旗號,但內心裡還是各有各的主意,各打各的算盤,都想在起義後擴大自己的勢力。加之,起圓吵義的王公和封建立各有部屬,自成系統,平素既少接觸,戰時就很難相互為謀。這一切在起義的組織領導上就表現為各自以我為中心,消極防禦,孤城自守,從來沒有形成統一指揮,沒有統一的渣腔慎戰略配合,不能利用起義頭幾個月的有利形勢,主動發起戰略出擊,擴大起義范圍和影響。這就給英國人以充分的機會,重整旗鼓,全面發動反撲。
應該指出,領導起義的封建主中有一些是很堅定的,如坦地亞·托比、章西女王等,他們以民族利益為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表現了愛國者的崇高氣節,成為民族英雄,受到後人景仰。但多數參加起義的封建主瞻前顧後,三心二意,唯恐起義不成,危及現有利益。有些人例如王妃姬娜德·瑪哈爾以及她周圍的一些權臣一直與敵人暗中勾結,形勢越困難,他們的活動越猖撅。英國殖民者是了解多數封建主這種心理的,於是發動政治攻勢。1858年11月維多利亞女王宣言的發表最終使封建主放下了武器。少數堅持斗爭的領導人無法挽狂瀾於既倒,其中不少人最終也死於叛徒告密之下。
事實表明,封建主階級的舊包袱是過於沉重了,此時靠他們來領導民族起義,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
❺ 印度天主教為什麼滅亡
印度的天主教在15世紀初期,隨著歐洲人入侵印度,才逐漸傳入東南亞。歐洲人利用軍事手段和經濟利益,使天主教得以傳播,在早期,天主教得到了穆掘咐斯林領導者和太古帝國建立者的認可。
然而,隨著印度帝國的衰落,許多宗教階級的動亂和社會部落的分裂,天主教的勢力逐漸喪失,滲透力也受到了削弱。十八世紀,法國和英國都對印度進行了侵略,對天主教產生了很大威脅,銀塵英國推行印度主義和判搏純拉美主義,更加強調印度民族及其宗教崇拜,以營造自身統治印度的權威。由此天主教得以滅亡。
❻ 今天印度為什麼要消除種姓制度
一、種姓制度影響印度政治民主化的進程。傳統的種姓因素在今日的印度仍起舉足輕重的作用。臨近大選時,由於印度絕大多數人口是農民,農村的選票對每個政黨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而農民在投票時往往取決於他們的種姓意識,往往投向代表自己種姓利益的候選人。因此每個黨在大選前必須仔細研究各地區的種姓勢力,選擇在當地佔優勢種姓中有威信的人當候選人。這樣做的結果,一方面導致被推為候選的人不一定是黨內精英;另一方面,這些人一旦進入政界,今後的所作所為必然多方考慮支持他當選的種姓社團的利益,從而使印度政治帶上濃厚的種姓色彩。 二、種姓制度影響經濟的發展。前面提到,種姓制度把經濟分成不同的社會集團,彼此接觸受到影響,有些人「種姓主義」思想嚴重,他們大都考慮本種姓的利益。想問題,辦事情從本種姓的利益出發,只對本種姓忠誠,缺乏民族同胞間的互助精神,這對整個經濟的發展是不利的。加之,每個人的職業生來決定,代代相傳,不易更改,不管一個人對某種職業有無興趣或特長,工作是否合適,都得被迫去做。這樣一來,有些人用不著努力則會得到好的職業,從事好的工作,享受優厚的待遇。這樣產生或助長了一些人的懶惰思想,缺乏奮斗精神;而另一些人,即低級種姓的人,只能受苦,逆來順受,認為命里註定,不可改變。這樣限制和束縛了他們的創造精神和積極性的發揮。 三、文教衛生事業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前途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但種姓制度的影響也深深滲透其中。印度各地不僅有各種種姓文化協會,還有許多種姓大學,甚至有的大學中各系分別由不同的種姓把持。而種姓制度實行的種姓內婚制使印度青年擇偶范圍十分狹小,導致農村中近親結婚十分盛行,產生出大批畸形兒,極大影響了印度人口的素質。童婚的流行,影響了兒童的正常發育,因此不少人過早夭折,這也是印度人平均壽命較短和兒童寡婦較多的原因之一。 2008年5月23日開始,印度古吉拉特人發動了一場「種姓戰爭」。 按照種姓投選票? 由此可見,在自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的印度,「種姓」這個最不民主的制度還是「陰魂不散」,正在以獨特的方式影響著印度社會。 近年來,民主化、拜金主義、城市化進程、世俗教育等「新鮮事物」,都在沖擊著印度傳統的種姓社會結構。但伴隨著印度成長了幾千年的種姓制度,不但沒隨現代化進程消亡,反倒改造了外來的「西方民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的最大特徵是政黨和選舉。印度雖然引入了西式政治制度的「形式」,但其政黨發展卻很不成熟。而這時候,種姓制度便趁虛而入。 當今印度,從組建政黨、宣傳到投票各種政治活動,都有種姓的影子。可以說,現代的印度政治是一種種姓化的政治。 一些政黨的建立甚至完全以種姓為基礎,政黨之間的斗爭往往也就是種姓之間的斗爭,只不過換了一件外衣而已。20世紀90年代一度執政的印度人民黨,就在高種姓之間享有廣大的支持度。 從政治忠誠方面講,種姓是最主要的。正如一句流行語所說:「在印度你不是投選票而是投種姓。」很多選民僅僅因為屬於同一種姓,而非政見一致,就支持某個政黨或候選人。無論政見如何吸引人,選民投票時首先考慮的也是種姓。其結果就是政治化的種姓和種姓化的政治。 種姓化政治的特點就是不斷分裂的政黨宗派。種姓社會的人「只認種姓不講道理」,為了某種政治利益,不同種姓的人組建的政黨,在達到某個目標後,往往便會因為沒有凝聚力而分裂。看看印度政黨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分裂的歷史」,國大黨分裂過三次,印度共產黨也分裂過兩三次,而印度社會黨更是有至少六七次分裂。 披上了政黨的外衣後,原本的種姓矛盾就變成了政黨間的矛盾,種姓的沖突也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一旦通過政黨斗爭的合法途徑無法解決,種姓矛盾就演變成街頭政治,這真是印度未來發展的一大難題。
❼ 古印度文化為什麼會消亡當時發生了什麼
在世界上最初有四大文明古國,而到目前為止,只有中國文明仍然在延續,而其他的文明中途都因為種種原因而消失。印度和我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們同為四大文明古國,但是目前為止,兩個國家的發展卻截然不同。這可能是因為我們中華幾千年來文化沒有斷絕消亡,而古印度文化在公元前1500年就已經慢慢的結束了,古印度文化准確的來說也是印度河文化,就這樣逐漸消失在歷史中,到目前已經找不到它的影子。古印度文化的消亡與雅利安人的入侵有著密切關系,並且古印度文化的消亡還與地球運動有關。
古印度文化同樣光明燦爛,它和其他的文化一樣誕生於大河流域,古印度文化自蘇美爾文化出現之後,是第二個人類文明,這種文化對於人類歷史作用十分的重要。由於外來人口入侵,印度居民不能很好地抵擋,就造成了他們文化的消失。一個民族如果淪為別的民族的殖民,那麼他們的文化就沒有發展的空間和可能,古印度文化的消失就說明了這一點。
❽ 為什麼屠殺印第安人
美洲殖民者屠殺印第安人的原因很簡單:掠奪他們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這邊度地上的合法主人。
印第安人分布在整個美洲大陸,而且美洲大陸的自然資源那麼豐富,肥沃的畢沖土地,還有那麼多的動物,他們是這里的原住民,只要美洲大陸上還存在大批的印第安人,他們就是這片土地的主人,那些歐洲殖民者和他們的後代永遠只是客人和強盜。所以他們要屠殺印第安和備人,讓美洲大陸成為無主之地,這樣歐洲殖民者們才能成為美洲大陸具有合法性的主人。
屠殺印第安人給殖民者的好處就是使美國政府一舉甩掉了本應承擔的沉重的包袱和責任,又能無償地徵用他們的多達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地產和無以計數的自然資源,從而使美國毫無負擔地發展經濟。
(8)印度為什麼滅族擴展閱讀
印第安人大屠殺,大約死亡人數2500萬人。據統計,殖民時期,西班牙所屬的領地有1300萬印第安人被殺,巴西地區有大約1000萬被殺,美國西進運動中又有100萬左右印第安人被殺。
據美國一些誠實、嚴謹的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依據史料重新做出的推算,當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時,在現在美國境內居住的印地安人總人口在3000萬至1億之間。再到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被迫分散在美國全國各窮鄉僻壤的「保留地」里的印地安人總人口還剩下了不到80萬人。
❾ 英屬印度時期,大量土邦王室後來為什麼都消失了
關於英屬印度時期大量土邦王室後來為什麼都消失了,有兩點解釋。其一、英國總督驅逐了土邦王室。其二、印度通過憲法廢除了土邦特權。
總結一下,印度土邦王室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被取消的,所以從那個時期印度土邦王室就自然消失了。
❿ 為什麼說古印度覆滅了
古印度的種族被雅利安人征服並奴役,後來又被蒙古人征服並奴役,再後來英國人到來,徹底使印度成為了英國的領地,英語在印度成為了通用語,也就是說,歷史上代表印度的民族大部分時間內不再是創造古印度的印度人了,從語言文化膚色上統統不是
埃及也一樣,先是被羅馬統治,後又被阿拉伯人征服,再後被土耳其人英國人佔領,在歷史上,真正的埃及人歷史畢竟很長,從5000年前到2000年前共3000年長,但這之後就一直是被異族統治,現在埃及人基本上是埃阿(拉伯)混血人種,文化也是典型的伊斯蘭文化,語言是阿拉伯語
只有中國雖然也曾遭蒙古人入侵,及近代的西方侵略,在文化上引入了外國的佛教 社會主義等,但代表中國的主體民族仍然沒有變化,主體語言沒有變化,文明根基沒有改變,所以除卻思想領域,可以說中國人從古到今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