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714航班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714航班不是哪個國家發明的,而是一部漫畫的作品呀。
類型:漫畫作品
作者:埃爾熱(Hergé)
簡介:《714航班》(法語:Vol 714 Pour Sydney)初版於1968年,是《丁丁歷險記》系列漫畫中的第22冊,作者是埃爾熱。故事設定在印度尼西亞,主人公丁丁一行人乘坐714航班前往悉尼,中途停靠於雅加達機場,並結識了百萬富翁拉斯洛·卡雷達,此後他們陷入了拉斯泰波波羅斯的陰謀之中。這本畫冊是丁丁系列中與眾不同的一本,涉及到了外星人與科幻的元素,並在結尾處留下了一個未解的懸念。
❷ 印度的武器能認真造幾十年,可是造出來後為什麼
印度的裝備實力其實是可以的,一般在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四名的位置。但是印度的武器裝備,基本上都是買來的,比如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就是從俄羅斯買的,而之前的舊版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和維拉特號航空母艦則是從英國購買的。印度現在正在建造的新維克蘭特號航母,實際上也是由俄羅斯和法國、義大利等國家參與生產的新型航空母艦。
印度的軍工技術發展效率之所以不高,其實也和太依賴外購裝備有關系,既然靠買就可以解決需求,那麼印度當然不會考慮花大成本去研發自己的技術。而且印度的軍工企業也發現直接采購現有材料配件,比自己研發更劃算,所以就形成了長期性的「買買買」慣例。通過直接采購,的確有助於印度較快地建立軍備體系,但是卻無助於印度軍工技術的發展。
❸ 世界航空發展史
航空大事記
1.1783.11.21 法國的羅齊爾和達爾朗德乘蒙特哥菲兄弟發明的熱氣球第一次升上天空,開創了人類航空的新時代。
2.1783.12.01 法國的查爾斯和羅伯特首次乘氫氣球升空。
3.1785.06.15 法國的羅齊爾和羅曼乘氫氣和熱氣的混合氣球在飛越英吉利海峽時,氣球著火爆炸,二人成為第一次航空事故的犧牲者。
4.1852.09.24 法國的季裴製成第一艘軟式飛艇。
5.1900.07.02 德國的齊伯林「LZ-1號」硬式飛艇首次在博登湖上空試飛成功。
6.1903.12.17 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的帶動力裝置的飛機第一次試飛成功,在五十九秒內飛行了二百六十米。
7.1908.09.17 美國的塞普里金乘坐威爾伯.萊特駕駛的飛機墜落,成為第一次飛機事故的犧牲者,威爾伯.萊特身負重傷。
8.1910.10.31 法國的費勃成功地解決了水上飛機的起降問題,製成明掘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飛機。
9.1911.02.08 世界第一次運載航空郵件源槐舉。法制「索默」雙翼飛機攜帶6500封信由印度的阿拉哈巴特到達五英里外的奈尼。
10.1915.05.31 德國的齊伯林「LZ-38號」飛艇首次夜襲倫敦,是世界上第一次空襲。
11.1919.08.25 第一條由英國倫敦到法國巴黎的民用航線通航,所用的DH-16雙翼機可載四名旅客。
12.1923.06.26 美國的史密斯和里比德各駕駛一架DH-4B雙翼機,用輸油膠管進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空中加油。
13.1929.08.08-08.29 德國的「齊伯林伯爵號」飛艇環球飛行成功,航程
31400公里,歷時21天7小時26分鍾。
14.1937.05.06 世界上最大的飛艇,德國的「興登堡號」著火爆炸,36人犧牲,從而導致了飛艇的衰落。
15.1939.08.27 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德國的亨克爾公司製造的He178試飛成功。
16.1947.10.14 由B-29母機投放的X-1火箭飛機首次突破音速飛行,駕駛員為美國的查爾斯.耶格。
17.1949.02.26-03.02 第一次不著陸環球飛行成功,美國的蓋萊合爾等人駕駛B-50轟炸機歷時94小時零1分鍾,航程37734公里,途中進行了四次空中加油。
18.1954.08.01 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雅克-18初級教練機試製成功。
19.1961.11.09 英國的「SUMPAC號」(塞桑普頓大學號)人力飛機首次實現了自力飛行,飛行距離64米。
20.1973.12.06 英國和法國聯合研製的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旅客機「協和」客機試飛成功,最大速度為2333公里/小時。
21.1999.03.雹碧01-03.21 第一次不著陸氣球環球飛行由瑞士探險家貝特朗.皮卡爾和英國的布賴恩.珍斯駕駛「布雷特林軌道器3號」氣球完成。他們一共飛行了19天21小時55分,飛行距離為42810公里。
❹ 印度經濟實力不行,為什麼感覺印度航天技術很發達
印度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只能排第五,排在它前面的依次是美、俄、歐、中。所以在世界上擁有航天技術的國家中,印度的水平屬於中上游。但印度人一直為他們的航天技術而自豪,這主要是因為下面三項成就:
1.火箭技術
火箭最關鍵的技術是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中國火箭發動機的推力是印度的5到10倍。中國可以向深空提供25噸的補給。中國正在建造長征九號火箭,它將在未來10年內把發射能力提高到100噸以上。印度最多能發射4噸。由於印度沒有大推力火箭,所有的計劃仍在想像中。
2.一箭多星技術
印度一次發射104顆衛星。中國強調具有一次發射200顆衛星的能力。
3.衛星網路
中國擁有世界第二大衛星網路北斗系統。中國的衛星數量超過俄羅斯,也超過歐洲和日本的總和,接近200顆。印度目前在軌衛星20顆左右。
4.載人航天技術
印度沒有載人航天技術,而中國已經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在軌測試驗證,以及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天舟二號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
5.深空技術
中國實現了無人登月和實現從月球「回」地任務。印度的航天技術算不上很發達,只是在印度這個國家整體的層面來看,它的航天科技比較突兀亮眼而已。印度盡管嘴上不說,但印度的航天科技還是把中國作為了「假想敵」和追趕對象的。
❺ 印度航天
印度航天工業是一個國際社會廣泛支持下的航天機構的縮影,通過獲得精密的箭載儀器設備、火箭發動機等核心裝備來彌補其自主航天工業、航天工藝上的不足。
航天技術包括:製造運載器技術、航天器技術和地面測控技術。
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運載火箭,印度運載火箭的發射重量還相當有限,目前尚不具備發射超大載荷的能力。其最先進的運載火箭在其他國家提供發動機和精密儀器的情況下也落後中國10年以上。
看一則新聞:
作者:nealyan 提交日期:2004-10-4 12:54:00 訪問:97399 回復:1573
印度總統卡拉姆2日在南部城市金奈表示,印度將在2007年將一艘飛船送入月球軌道,將用於研究月球地形以及結構的用途。卡拉姆稱,印度目前早已具備向地球軌道發射衛星的能力。
印度人喜歡計劃,卻不務實。
最讓我討厭的是他們簡直自戀到極點。
LCA戰機大家都知道幾乎是萬國聯合製造的。
而我們的殲十除了發動機以外全部國產。
可是印度人竟說我們的殲十是靠別國,他們的LCA是完全國產。
就跟"印度的成績是雙倍的,因為絲毫沒有依靠外國技術。我們的月球探測器實際上是唯一純粹由亞洲研發的探測器,因為日本和中國擁有國際支持,並且能向其他國家購買材料,但是印度僅僅利用獨有技術和較少的資金開展一切工作」 這段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覺得印度的航天技術落後我國有15年,如果加上製造工藝(他們的製造業相當差,很多好點的零件只能設計出來卻造不出來),相差20年。
❻ 印度要當亞洲頭號航天強國發展太空梭,造印度版「長征五號」
圖為印度太空梭
人類對於太空的 探索 可謂是前仆後繼,多年來,世界各國將載人航天作為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但技術難度太大,目前可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國家只有三個,即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但是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也有一個航天大國夢。
不久之前,我國的「長征五號」重型火箭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成功,開啟了火星的 歷史 性探測之旅,外媒普遍認為,長征五號重型火箭在深空 探索 領域的技術已經趨於成熟,是全球一流水準,在亞洲也是遙遙領先。面對中國這一成績斐然的航天突破,印度像是打了雞血似的,促使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RSO)加快研製兩款新型重型火箭,這顯然是在對標「長征五號」。
圖為印度火箭發射
雖然上次印度月球探測器失去控制墜毀,新德里依舊是野心勃勃,宣稱要繼續執行登月任務,除此之外印度還要打造亞洲領先空間站、未來派遣宇航員登陸火星等計劃,不過面對莫迪的躊躇滿志,俄羅斯媒體潑了一頭冷水,質疑印度資金和技術從何而來。
2020年中國名義GDP14.7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3%,而印度1.8萬億美元,兩國的經濟體量就不是在一個水平上的,航天發展是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連美國NASA也難以承受,轉而將一些航天發射任務交給馬斯克的商業公司SpaceX。
據報道,印度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GSLV MKIII」,在近地軌道推力可達10噸,地球同步軌道推力為4噸,而「長征五號」重型運載火箭在同樣的條件下,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推力分別是25噸和14噸,兩者相比,說明印度與中國的差距至少20年的差距。
圖為印度重型火箭
除此之外,印度也發展過載人飛船項目,其「拉甘揚」飛船發射計劃從2015年推遲到2022年,不過它的太空梭卻早一步「登天」,在2016年5月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RSO)成功發射了首個用於技術驗證的太空梭RLV-TD,其長度約6.5米,重量1.75噸,可以說是太空梭中較小的型號,這款太空梭據說是印度為了大幅降低發射成本而研製的一種可重復使用運載飛行器。不過此次只是驗證性地發射,未來印度要想將宇航員和航天器送往太空,估計需要10至15年。
在月球 探索 上,印度也是緊追中國的腳步,2008年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月球1號,2019年月球2號不幸墜毀,探月計劃又遭停滯。不過印度的火星 探索 比中國早了七年,2013年「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點火發射,並最終於2014年9月抵達火星軌道,使印度成為全球第四個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但總的來說,其航天發展還是落後於中國。(清風)
❼ 古印度人製造宇宙飛船是怎麼回事
在人們的印象中,高速飛行器械肯定是現代人的發明。但是,考古學家的發現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因為,考古發現,古人不但能夠造飛行器械,還能造宇宙飛船。
近年來,人們竟然根據印度古文獻仿造出了飛行速度達5.7萬公里/小時的飛船。當然,從現代科技的角度去看,也許這是小事一樁。這份文獻是從一座倒塌的史前時代的廟宇地下室中發現的,這份資料以古代梵文木簡寫成。而這種飛船就是大名鼎鼎的「戰神之車」。
這份資料詳細記載了「戰神之車」飛船的驅動方式、構造咐橘或、製造飛船的原料乃至飛行員的訓練與服裝等眾多細節,篇幅達6000行之多。據記載,「戰神之車」的飛行速度如換算成伍鎮現代計算單位應為每小時5.7萬公里。
這就是說,當人類發明了火車、飛機、飛船並為自己的發明所陶醉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些看來非常現代化的工具在幾千年前就可能已經存在了,這真讓科學家們尷尬。
說起「戰神之車」,還要從印度南部古城甘吉布勒姆的424座神廟說起。這些神廟據說最多時曾達到1000座,因而「寺廟之城」就成為這座城市衡伍的當之無愧的稱號。在這些神廟中,除了濕婆、毗濕奴、黑天、羅摩等眾多古印度的神靈雕像外,還有一種飛船的雕塑。這種被雕成不同樣式的飛船上面刻有眾多神話人物,但「戰神之車」卻是它們共同的名稱。據說這些飛船就是這些神話人物乘坐的坐騎。
研究者們發現,「戰神之車」是一種多重結構的飛船,絕緣裝置、電子裝置、抽氣裝置、螺旋翼、避雷針以及噴焰式發動機都裝備在了飛機上。文獻中多次指明飛船呈金字塔形,頂端覆蓋著透明的蓋子。這簡直就是傳說中的飛碟。
這份文獻是1943年從印度南部的邁索爾市梵語圖書館一座倒塌的廟宇地下室中發現的。這些神話故事因為它的發現開始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了,究竟這些人是神話人物還是真實人物?究竟這種飛船是地球人所造還是外星人所造?連科學家們也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飛船的駕駛方法也被記在這份文獻中,也就是說早在史前時代,飛船和飛船駕駛員就出現在了印度這個地方。這樣看來,人類的科技真像魔術一樣神奇。
當然,人類科技的發展是從當代和現代才開始的,這已被眾多的事實所證明,那麼,對古印度的飛船就只有一種解釋看上去顯得合理一點,那就是根本就不是人類建造了這些飛船。也許那時的人們看到了一個這樣的飛船,而這個飛船卻是外星人乘坐著到地球上來考察的,然後根據這個也許被外星人廢棄了的飛船,當地人仿造出了其他的飛船,而他們將那些外星人當成了神仙供奉起來。但一切都只是猜測而已。
❽ 印度航空水平差,為什麼能夠一箭多星甚至發射探測器到火星呢
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軌道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老厲害了,是全球首個第一次嘗試便成功入軌的國家。
我國之前有過一次火星 探索 計劃,但是搭乘的是俄羅斯的火箭,後來變軌失敗沒過去。
如果這是「看誰飛得遠誰就贏的比賽」,那麼很顯然印度贏了。
印度還有一箭104星的成就,如果這是「看誰帶的包裹多誰就贏的比賽」,那麼也是印度贏了。
但是如果比較「誰家火箭運載能力大誰就贏的比賽」,那麼很抱歉,印度最厲害的火箭相當於我們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水平,運載能力和我國長征二號捆相當,後者於1990年7月首次成功發射,於1995年退役。印度目前最大運載能力是近地軌道10噸;我們的長征五號是近地軌道25噸;美國剛發射的獵鷹重型是60噸;美國的土星五號是近地軌道120噸。
哦對了,補充一下,雖然人家運載能力低,但是人家起飛重量大,基本上全球頂尖了。也就是說,大塊頭,小力氣。
這么比,我們的確落後美國幾十年,印度嘛,呵呵。
哎?運載能力是啥,不是飛得越遠越厲害嗎?你要這么比,那麼美國的大力神運載火箭把旅行者一號早就飛過冥王星了,幾百年以內估計美國都是完勝的狀態。
而送旅行者一號飛那麼遠的大力神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概只有13噸。換個說法,我們要想把印度發射的那堆跟磚頭塊一樣大小的衛星呼啦啦送到火星,也做得到。但是沒啥意義,既浪費錢也打亂了計劃。
而且印度至今沒有自己的載人航天,沒自己的空間站,也沒有自己的登月。原因就是沒錢,錢都去哪了?當然花在「看誰飛得遠,看誰帶的包裹多誰就贏的比賽」啦。
不過話說回來,印度的確有很大的優勢,他的技術來源很廣泛,基本可以吸收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所以只要印度經濟跟上來,有錢了,那麼是非常有能力超過我們的。這不是么,最近人家說要玩太空梭了。
印度航天 科技 水平並不算差,前兩年創下了一枚火箭發射104顆衛星的記錄,打破了俄羅斯之前保持的37星的記錄,在未來也可能成為他們的一個特色。
說起印度一般人印象可能不怎麼好,實際上很多牛人也確實覺得印度不怎麼好,他們至今沒有統一度量衡,工業化基礎薄弱,很多裝備主要靠進口,國內環境還比較混亂。但印度與西方國家關系還可以,很多設備造不出來卻可以買回來。航天 科技 的發展,與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是分不開的,印度雖然完成了一些成就,但以後航天 科技 的發展個人不大看好。
印度目前有能力自行發射衛星、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航天實力是不錯的。一箭104星很厲害,不過實際上只是發射了一枚700多公斤的主衛星,其他103枚衛星加起來也就600多公斤,是很小的衛星。這對以後印度商業航天發射有一定的幫助,畢竟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功能多樣體積龐大的衛星,一箭多星發射「納米衛星」技術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工業基礎的薄弱很大的限制了印度航天的發展,印度最大的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0噸,我國長征五號目前是25噸,是現役世界第二(或第三記不大清楚了),但是印度運載火箭的起飛質量卻快趕上我國長征五號了,也就是說印度的火箭很笨重,塊頭大力氣小。這就是整體技術水平和工業化基礎不足的體現。
印度之所以有時叫開掛民族,似乎一直對這個稱呼情有獨鍾。開掛民族有時候真的會做出許多讓世界驚掉下巴的事。
所謂一箭多星,是指航天火箭發射時一起攜帶多顆衛星。一箭多星的發射運用,打破了傳統一箭一星的傳統,是一種高效的,大大節省經濟的發射方式。 。一箭多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標志著分導核彈頭、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目前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並不多,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幾個國家。
2017年2月15日,印度一箭多星打破俄羅斯創下的37顆衛星世界記錄,打破中國2015年一箭20顆衛星亞洲記錄,為104顆,目前世界最多記錄。
其實,印度能一箭發射104顆,並不能說明印度在航天領域就超越了我們老牌大國。
說出來大家可能會笑,印度一箭104顆衛星, 雖然衛星數量非常多,但實際上那麼多衛星加起來總重僅有1.38噸,要知道我們的天宮一號就重達8噸,這些衛星中只有三顆是自主研發,其它都是來自國外。
其中最大的一顆是印度自主研發的遙感衛星,重量700多千克,其它的衛星都屬於幾十千克甚至幾千克大小的微小型商用衛星。有網友戲稱,印度的衛星就像些玩具。
所以印度目前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重型運載火箭,但不可否認的是,開掛民族在多彈頭分導上還是比較牛的。
要是把我們的天宮一號質量全部換算成這些小型衛星。那麼我們可以發射它最起碼六倍數量的衛星。數量多並不代表就領先世界。水分含量太多。
科學疑惑篇@ 印度航空發展情況怎麼樣?
從1963年印度建立發射場,到1967年印度發射第一顆衛星,再到1968年印度建立空間研究組織!印度這個被譽為開掛的民族,在上世紀對航空的發展就非常的迅速與強勁!雖然早前多數衛星的發射都是由美國,歐洲國家等代為發射,但是印度也確實在一些領域默默趕超著各國!比如2013年印度成功火星探測衛星,以及2017年成功發射了一枚"一箭104星"火箭,也是震驚了不少國家哈!
在這里解釋一下什麼是"一箭104星"火箭?簡單地說就是發射一枚運載了104顆衛星的火箭!此前的記錄還只是由俄羅斯保持的"一箭37星"!印度直接運載104顆!還有印度居然可以發射火星探測器?要知道絕大數國家都還沒敢嘗試!
那麼可不可以說印度的航空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了呢?
科學解疑篇@ 印度航空 科技 水平整體怎麼樣?為何能夠發射火星探測器和一箭多星?
先說說印度的"一箭104星"情況!當年印度發射的一箭多星,攜帶的是一顆印度自己的重達700多公斤的衛星和103顆共計664公斤的納米衛星,印度本身只有3顆,美國多達96顆,其它是別國衛星!國際空間專家表示發射一箭多星能夠節約一大半的運載費用等等!而且這種技術也被一些國家認為是沒必要的做法!
因為一箭多星技術相對而言是比較低的,而且運載能力也低,火箭推力也低!我國專家曾經表示過這種技術運載的推力只有1.5噸而已,涉及多星分離,只要不發生碰撞就可以了!而且印度利用這種技術給外太空製造了很多的"太空垃圾"!換句話說就是,印度發射的很多衛星似乎不都是有用的!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競爭而為之的做法!我個人認為不是很提倡!
如果以低廉節儉的角度去看印度航空,那麼確實能夠做到以低於其它國家60%左右的價格運載衛星!但其實這也是印度國內勞動力太過於廉價而導致的!其實我們國家也具備這樣的技術,只是沒必要運用而已!畢竟我國外太空空間站已經有相當規模,沒必要運用這種小規模,低運載的方式去應對火箭的發射!
而且印度有很多航天領域的技術是依靠美國,歐洲等國家的(以及上面提及的火星探測器也是),並非自家技術,所以和中國的獨立自主相比弱太多了,只是印度啊三喜歡炫耀而已!我國比較低調,默默發展!
所以綜上,印度沒有全球定位,沒有大推力火箭,更沒有載人航天等等!所以最多隻能算是國際第二階梯的航天領域國家,比起第一階梯的中國,美國,俄羅斯!
科學科普篇@ 關於航空的知識:
1丶航空與航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航空是指人類在地球大氣層內的飛行活動,主要運載工具為飛機。航天指人類在地球大氣層以外太空中的飛行活動,主要運載工是為火箭、太空梭等。
2丶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包括導彈)製造,比反復多次重復使用的飛機製造要相對容易些。
3丶印度在航天領域為二流國家,在航空領域屬不入流的國家。
科學家早就說了,我們的航天 科技 水平,和世界頂級水平還差20年。換句話說,國足水平也差不多。我們音樂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歌曲,落後標榜20年,我們的電影和好萊塢電影還差20年。我們的頂級大學和世界頂級名校還差多少年?
說明一箭多星並不是什麼多牛逼的技術,基本上能發射衛星的都會,至於發射探測器到火星,難點在於遠程測控,這個問題美國幫他解決了,其他工作,就和發射一個普通衛星差不多,並沒有很大的難度
這個問題不能只看錶面。雖然能一箭多星,那也要看成功率,你發個幾十次,難道不能成功一兩次嗎?只吹那成功的一兩次,那些失敗的呢?
再說發射探測器去火星,我覺得,外表意義多過實在意義,沒什麼用,只能騙騙國內民眾,浪費錢財!
人家的水平哪裡差?差在哪裡?你從新聞上看到的嗎?
❾ 印度航空技術有多厲害,為何會在落地時沖出跑道
8月7日,印度當地時間周五傍晚7點40分,印度快運航空一架從迪拜飛往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科澤科德市的波音737-800客機在機場降落時滑出跑道,目前已造成至少20人死亡,123人受傷。
我們從媒體報道也可以看出,飛機降落後,機身仍不斷向前快速滑行,最後沖出跑道,撞進跑道盡頭深約9米的壕溝里,飛機前部幾乎完全撞碎。
AXB-1344航班執行印度方面的撤僑任務,乘客為此前在中東務工或生活的印度公民。另據央視新聞,據中國駐印度使館消息,此次事故不涉及中國公民,無中國公民傷亡。
❿ 印度空軍的戰斗機
蘇-30MKI戰斗機
2001年4月28日,俄羅斯和印度在伊爾庫茨克簽署了俄向印度轉讓成批生產蘇-30MKI殲擊機許可證的合同,這是兩國迄今為止簽訂的一項金額最大的軍事技術合同,價值33億美元。除了向俄羅斯直接購買32架蘇-30MKI戰斗機外,印度還得到俄方授權,在今後17年內生產140架蘇-30MKI殲擊機。蘇-30MKI成了印度空軍裝備的最新型戰斗機。
蘇-30MKI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先進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3梁式機翼;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裝有著名的AL-31F渦輪風扇可操縱推力矢量發動機,具有高度機動性。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5。
蘇-30MKI主要機載設備有N-101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索/跟蹤感測器、激光測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戰機雙翼下有12個武器掛點,可以掛載4~6枚R-27中程空空導彈、R-73近距紅外空空導彈等。
「幻影」2000戰斗機
從法國進口的49架「幻影」2000戰斗機是印度空軍的新型主力戰機之一。
「幻影」2000戰斗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超音速戰斗機,主要任務是截擊和制空,亦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幻影」2000採用與「幻影」III相同的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但應用了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以及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和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所以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屬第3代超音速戰斗機。
「幻影」2000戰斗機裝備有9個外掛架(機身下5個,兩機翼下各兩個),執行截擊任務時可帶兩枚R530中距和兩枚R550近距空對空導彈,用於對地攻擊時可載各種炸彈。另外,印度還和法國簽訂了價值3.78億歐元的合同,以購買10架法國的「幻影」2000H型戰斗機。2000年10月9日,印度空軍參謀長蒂普尼斯稱,空軍計劃使用「幻影」2000型戰斗機來實施核武器的投放。
「美洲虎」攻擊機
印度空軍還裝備有116架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有多種改型。
從外形上看,「美洲虎」頗有特點———它在機翼上部裝備有導彈掛架,迎面一看,彷彿在肩膀上扛了兩枚導彈。該機最大飛行馬赫數為1.5,最大作戰半徑1300千米,機上裝有兩門30毫米航炮,可外掛各種空對地武器,最大載彈量約 4.5噸。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法國空軍的「美洲虎」戰機曾參戰實施對地攻擊,結果被地面火力擊傷多架。
LCA戰斗機
2001年1月4日,由印度自行研製的輕型作戰飛機(LCA)首次試飛成功。印度軍方高度評價這一成功,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值得印度自豪」。LCA因此成為印度空軍的「未來之星」。
LCA飛機整個研發過程歷時近18年,可謂路途坎坷。據印度媒體稱,LCA整體技術十分先進,號稱是「世界上最輕的多功能戰斗機」。這種輕型超音速戰斗機集速度、機動性、加速性、可靠性於一體,符合現代空戰的嚴格要求,能實施全天候制空、對海、對地攻擊作戰任務。
從公布的照片看,LCA飛機頗似「幻影」2000的濃縮版。在未來,LCA飛機將與蘇-30MKI重型戰斗機構成輕、重搭配。LCA的機載雷達很有特點,它是一部多功能雷達。它具有探測、追蹤、地形迴避和制導武器發射等功能,在計算機系統的處理下,掃描和追蹤可同時進行。多普勒脈沖使其具有俯視射擊效果和地形繪制能力。LCA共有7個裝備外掛點,在武器的配置上力求作到最大的適應性,即可發射各種導彈、炸彈和火箭。根據任務需要,LCA可發射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空對艦導彈。
米格—21戰斗機
20世紀50年代初期,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出米格-21「魚窩」戰斗機,此後曾不斷改進,出口到全世界37個國家。印空軍擁有4種型號125架米格-21戰斗機。
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單發輕型超音速戰斗機,米格-21重量輕,機動性好,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縱性好。從外形上看,米格-21小巧靈活,戰機的最大飛行馬赫數能達到2.1,作戰半徑270千米。武器裝備有:一門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翼下4個掛架可帶4枚K-13A紅外空對空導彈或「先進環礁」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也可帶火箭彈或常規炸彈。載彈量一噸。
也許是由於服役時間太長的緣故,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斗機事故率較高。為解決這一問題,印度空軍出資數億美元,從1999年開始與俄羅斯合作,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希望米格-21能繼續承擔主力戰斗機的重任。
米格—29戰斗機
作為當今世界優秀的第3代戰斗機之一,米格-29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一直頗為暢銷,曾出口10餘個國家。在印度空軍中,米格-29戰斗機也是當仁不讓的「頂樑柱」。
米格-29戰斗機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雙發高機動性超音速戰斗機,可執行截擊、護航、對地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俄羅斯出具的技術任務書上說明,米格-29的近距作戰和超視距作戰性能均優於美國的F-16和F/A-18。
米格-29戰斗機採用全後掠下單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帶有較寬的機翼前緣邊條,液壓助力機械式操縱系統,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復合材料結構佔全機重量的7%,作戰半徑574千米,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米格-29戰斗機的特點是強調飛機的高亞音速機動性、加速性和爬升性能,但不具隱形能力,是典型的第3代戰斗機。
米格-29戰斗機裝備有大功率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和超視距攻擊,機翼下有8個外掛點,可攜帶先進的中距和近距空空導彈,如R-60紅外空空導彈,也可攜帶R-73A或R-73E紅外空空導彈以及各種炸彈和火箭等。機上裝有「警笛」3全向雷達告警系統,還有獨具特色的頭盔瞄準具(可用於導彈離軸發射)等。
印度「導彈之父」、總統卡拉姆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截了當地指出:「弱小並不令人尊重,因此,印度(在軍事上)必須強大。」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印度「以軍強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三軍不斷購買先進武器裝備,修改作戰理論。作為未來戰場上的主力,針對宿敵巴基斯坦空軍的「先發制人」戰略,印度空軍認為,國土防空作戰理論已經過時,
並提出一種全新的作戰理論,即「戰略性威懾防空」。
「戰略性威懾防空」就是指印度空軍利用信息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優勢,在承受住敵對國最初的攻擊後,用現代化技術和高性能的遠程飛機,通過空中加油,延長空中作戰時間,對入侵之敵進行大縱深和遠距離的反擊作戰,以求「後發制人」。
印度空軍認為,巴基斯坦空軍已制定了「先發制人」的空戰理論,謀求將印空軍戰機摧毀於「巢穴」,縮小其空軍兵力的劣勢。因此,印度空軍必須要承受住巴基斯坦空軍的第一波「先發制人」的打擊,然後對巴基斯坦進行毀滅性的反擊,從而獲取戰爭的勝利。在2005年10月份巴基斯坦空軍舉行的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高分2005」演習中,巴基斯坦空軍就重點演練了「先發制人」的打擊戰略。所以,印度空軍官員稱,「戰略性威懾防空」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強大的災難性的遠程戰略反擊能力給對手以震懾,讓其不敢輕舉妄動,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印度空軍的「戰略性威懾防空」理論指出,印度空軍能否「後發制人」,關鍵是能否在巴空軍「先發制人」的打擊中生存下來。因此,印度空軍必須構築完善的預警系統,盡早發現巴空軍襲擊徵兆,以進行有效防護。印度空軍已經與以色列簽署合同,購買4架「費爾康」預警機,並自行研製3架預警機,使印度空軍在2012年以前的預警機數達到7架,實現全天24小時的偵察監視和指揮作戰,並打造印度空軍的空中指揮中心。另外,為防止巴空軍的攻擊,印度還加緊打造可用於防空的導彈防禦系統,自行研製「天空」防空導彈。
同時,「戰略性威懾防空」還強調,反擊作戰應把戰場引向敵領空,以減少空戰的附帶損傷。為此,印度空軍決定購買空中加油機。據悉,印度已與烏茲別克簽署協議,購買6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並選派飛行員和技術人員赴烏學習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駕駛、空中加油及維護與保養技術。印度空軍已裝備4架空中加油機。印度空軍官員稱,經空中加油後,印度蘇-30MKI戰機的續航能力將提高3倍以上,其他飛機也可在空中加油機的幫助下攻擊7000公里范圍內的任何目標。
而且,為增強「戰略性威懾防空」的效應,印度空軍計劃從俄租賃或購買圖-22戰略轟炸機,並在未來15年內,將現有39個戰斗中隊擴編為55個,裝備190架可執行核打擊任務的蘇-30MKI戰斗機。軍事專家稱,一旦印度空軍裝備圖-22戰略轟炸機,印度空軍的戰略反擊能力將會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印度空軍的「戰略性威懾防空」理論還認為,取得空間優勢和信息優勢是印度空軍實施「戰略性威懾防空」的重要條件。因此,在該理論的指導下,印度空軍新戰略計劃《空軍2020年遠景規劃》就強調,印度應利用其在信息技術和空間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加快天基預警、偵察、通信力量建設,奪取制空天權,全面提升空軍的縱深戰略打擊能力。
為此,印度不斷加大太空投入,分別參與俄羅斯和歐洲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研製各式衛星和太空武器。印度空軍計劃,最遲在2007年以前擁有一套以衛星為基礎的軍事偵察和監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