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蘭芳獻土"是什麼事件,乾隆是怎麼看待蘭芳共和國的
中國在康熙時期和雍正時期的時候還是很繁榮的。因為在那個時期,康熙和雍正皇帝都是很清明的勵精圖治,中國的經濟也是很不錯的,百姓們過著安閑富足的生活。可是到了清朝中期的時候,中國的經濟狀況已經開始螞禪禪後悶塵退了。甚至還說蘭芳共和國的人民是海匪,不想與他們結交。其實南方共和國的人民大都是從大清朝出來的。所以說,與大清朝的中國人還是同根同源的。其實,從這件事情我們也可以看出為什麼後來的清朝慢慢的走向了滅亡。如果總是閉關鎖國,那麼整個國家終將與世界隔絕,在世界襲坦的發展的機遇中,就不會有中國的存在了。
B. 如何看待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和科技的優勢
一
從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特點來看,促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和科技優勢的,主要有下列一些條件和因素:
一是資本主義的先發優勢。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
義日後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於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972年版,第819頁)以英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中,學生經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既然社會主義制度比資本主義制度優越,為什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水平要高於社會主義國家,應當如何看待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和科技的優勢?對於這一問題的研究和回答,涉及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認識資本主義新特點及其發展趨勢,如何看待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以及如何解決當代大學生的理論困惑等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和科技領域所取得的優勢十分明顯,並對世界政治、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但也必須注意到,在這一歷史事實背後,有著許多錯綜復雜的歷史和現實的因素。這就需要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去深入研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上述優勢產生的條困虛件、原因,從而澄清在這一問題上的模糊認識,進一步堅定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國為例,英國設在印度的東印度公司僅1793年一年的食鹽壟斷就為英國帶來80萬英鎊的利潤。殖民掠奪加速了歐洲國家的原始積累過程。
二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管理體制的調整。二戰後,西方發達國家吸取了20世紀20、30年代經濟危機的教訓,採取國家干預政策,避免了單純的市場經濟自發性調節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如,通過調整財政收入占支出比重來影響社會總需求;通過中央銀行來控制利息率和貨幣供應量;通過對工資和物價的管理,調節工資、利潤和其他收入之間的關系,保持生產和消費的均衡和社會的穩定;通過經濟計劃這種綜合調節形式,對本國的經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激勵工人的生產積極性,也改變了資本主義早期所採取的殘酷剝削的方式,注重研究企業管理中人的需要層次和動力結構,通過吸收工人參與一定的企業管理、支持工人入股等方式,來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這些調整,既緩解了國內階級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正常運轉。
三是通過經濟全球化發展自己。經濟全球化意味著各國間的相互聯系空前密切。這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但各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利弊得失又是不盡相同的。與發展中國家相比,經濟全球化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顯然更為有利。如,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控制和操縱國際經濟組織,制定有利於自己的國際經濟規則,並力圖將這種不公平、不合理的政治經濟秩序固定化、合法化;它們在全力推進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過程中,以不等價交換關系,迅速獲取最大利益;它們還在開放的金融市場上,利用資金和技術的優勢,全方位地進行金融擴張和金融投機,造成他國利益的損失,自己從中獲利。
四是科技、教育和經濟的互動。在當代社會,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發展中起著先導和加速作用,對經濟增長起著決定和驅動作用。當代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而科學技術的競爭又直接表現為人才的競爭。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正是通過發展高科技,加緊人才的培養乃至爭奪,通過科技、教育和經濟的互動,有力地推動了生產力發展,在世界競爭的格局中占據了有利地位。面對知識經濟的浪潮,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制定新的發展戰略,通過科技、教育和生產的
現代聯合,搶占現代化發展的制高點。20世紀50年代,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科技因素在經濟增長中所佔的份額為20%;70年代上升至70%;到了90年代已上升至70%以上,其中教汪賣燃育和培訓的份額佔20%左右。中國目前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還不到40%。目前中國高校錄取率只有10%,而加拿大為100%,美國為80%,韓國為50%,世界平均水平為15%。可以配孝說,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生產力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知識和人才的積累不足。
二
雖然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和科技方面取得了較大優勢,但並不意味著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就此消失,資本主義將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相反,這些優勢不僅不能最終解決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而且從長遠來看,還會使這些矛盾深化,進而導致資本主義更大的危機。因為從根本上說,資本主義私有制同以機器大工業和現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是不相適應的。具體來說,這些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社會不公的程度越來越大。在現代自動化大生產的背景下,勞動結構發生了變化,一般的直接從事物質生產的工人呈遞減之勢,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的比重在增大,但勞動者受剝削的程度卻加劇了。因為許多從事技術和管理的勞動者所創造的勞動價值要遠遠高於簡單勞動所創造的勞動價值,自然地,技術勞動又比簡單勞動創造更多的剩餘價值。美國的剩餘價值率1909年為110%,1950年為237%,1970年為289%,1987年為365%。二戰後,盡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關系有所調整,但卻沒有改變生產資料佔有的不平等狀況,而且這種狀況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擴張在量上又有新的發展。這在總體上表現為,雇傭工人人數在經濟活動人口中所佔比重增加,以及在資本進一步集中基礎上資本家人數相對減少。從分配角度來看,工人相對貧困在加劇,收入差距在擴大。美國公司經理1960年的平均收入是美國工人平均收入的40倍,1993年是149倍,1997年是326倍。在當代,佔美國人口總數2‰的富豪,擁有美國公司總資產的60%以上,收入最高的1%的人所擁有的財富,佔美國家庭財富總和的90%。
二是南北差距在擴大。資本在一個國家的積累會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引起國內的兩極分化,在世界范圍內的積累則會導致全球的兩極分化,後者直接表現為南北經濟差距的拉大。美國《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號第1期載文指出,「在世界上有20多個富國,100多個國家同富國的差距在拉大」。文章還指出,「30年前,世界上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是最窮20%人口收入的30倍,而今這一差距已經擴大為60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99年度《人類發展報告》稱,佔全球1/5人口的發達國家擁有全球生產總值的80%,佔全球人口3/4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所佔比重不足20%。保障世界所有人都能享受最基本的教育只需要60億美元,美國每年的化妝品消費就相當於這個數字;保障最不發達國家所有人都能夠得到最基本的醫療保障,需要130億美元,而美國和西歐每年在飼養寵物方面的花費就相當於這個數字。南北差距拉大,是北方國家利用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剝削南方國家的必然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非拉各國紛紛走上獨立解放的道路,世界范圍內舊的殖民體系也隨之崩潰,但不平等的國際經濟關系依然在限制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起飛。這表現為,在生產領域,不合理的國際分工格局未能徹底打破;在流通領域,不利於南方國家的貿易規則依然存在;在金融領域,一些重要的國際金融組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繼續控制在少數發達國家手中;等等。
三是資源和財富的極大浪費。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決定著資本主義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各個環節的經濟活動。資本家作為人格化的資本,就是要使資本價值增殖。他們為了生存和發展,通過企業組織和生產的技術改造,提高生產效率,不斷生產更多更便宜的商品投入市場競爭。在大量的產品生產出來以後,他們又利用各種現代技術和媒體來引導甚至誤導人的消費。正如西方學者馬爾庫塞所言,當代資本主義不顧人的真實需要和生活質量,通過製造一種虛假的需求,以實現強迫性的消費。這種經濟增長的結果,是資源和財富的浪費以及惡性消費、畸形消費的產生。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口佔全球人口的1/5,卻消耗了世界80%的原料和產品。其中美國佔世界人口不到1/20,卻消耗了世界1/5的能源、1/3的世界礦物質。據統計,每個美國人每天要扔掉約4磅的垃圾,每人每年要消耗120噸的自然
資源,每個美國人每年要消耗的資源相當於12英畝農田和林地提供的可再生資源。資本主義這種急功近利、追逐利潤的本性,將阻礙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
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和科技優勢及其所帶來的問題,進一步思考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可以形成以下幾點認識:
一是中國經濟和科技的相對落後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中國經濟和科技的落後,同近現代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有著本質的聯系。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藉助於軍事力量,開始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它們在中國經營輕工業和重工業企業,直接利用中國的原料和廉價的勞動力,嚴重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另外,帝國主義列強還利用掠奪來的資金優勢,借款給中國政府,並在中國開設銀行,壟斷了中國的金融和財政。帝國主義不僅在城市以商品競爭壓倒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而且還滲透到了農村,形成了一個買辦的和商業高利貸的剝削網,殘酷地剝削廣大中國農民和其他勞苦大眾。帝國主義還勾結中國封建地主階級,企圖使它們在中國的統治永久化、合法化。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中國的經濟和科技是不可能發展的。
二是社會主義制度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才能發展中國的經濟和科技。社會主義制度比資本主義制度優越的根本體現,就在於它比資本主義更合理、更迅速地發展社會生產力,並最終創造出比資本主義社會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新中國成立51年來,盡管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波折,但從總體上,我們在經濟和科技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新中國前30年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上,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的20多年時間里,創造了歷史的奇跡。由於中國堅定不移地走科教興國的道路,通過科技、教育和經濟相互作用,推動了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經濟運行的質量,大大增強了綜合國力。世界銀行1997年9月公開發表的《2020年的中國》評價:「在過去的15年中,中國經濟增長了四倍多。在1978年到1995年間,人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以8%的速度飛速增長。」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步伐,進一步推動新形勢下高校「兩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10月28日,教育部社政司、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本刊編輯部在京聯合召開了「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推動高校`兩課'教學改革與發展」座談會。會議以如何根據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思想道德體系的新要求,進一步加強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教育;高校「兩課」應如何結合新的實際,積極貫徹五中全會精神;面對新世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應如何加強學科建設和理論創新,切實重視對社會思潮的研究與引導為主要議題。參加這次座談會的有關專家學者有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俞家慶教授、北京大學錢淦榮教授、清華大學劉書林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徐志宏教授及張雷聲教授、秦宣教授、張新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王章維教授、本刊編輯部任大奎編審。教育部社政司司長顧海良、副司長靳諾、思想理論教育處處長徐維凡、副處長萬志建等出席了會議。
與會專家學者就認真學習和領會中央五中全會公報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精神的體會和感想,從如何在新形勢下「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如何結合五中全會精神「拓展鄧小平經濟理論研究與教學的新視野」,「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建設馬克思主義思想道德新體系」,在「`鄧小平理論概論'課中貫徹五中全會精神的設想」,「加強互聯網上的陣地建設,提高`兩課'教學實效」,如何正確看待和把握五中全會文件中的一些新提法等角度進行了座談和研討,提出了不少積極的帶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社政司司長顧海良就當前高校如何在「兩課」教育教學中,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加強對影響當前大學生思想的重大理論問題的研究,高校「兩課」教育教學將根據國家「十五」計劃的有關精神著手制訂的教材、大綱和教師培訓計劃和整體工作方案,以及社政司宣傳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有關工作談了自己的看法和工作設想。
三是社會主義只有充分吸收、利用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參與國際合作,才能最終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社會主義要在全球范圍內取得勝利,有兩個基礎性條件:第一,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第二,與世界普遍交往關系的形成。這兩者又是相互聯系的。在當前,我們要充分利用資本主義科技和經濟成果,發揮我們的後發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經濟和科技實力。當今世界的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要在經濟全球化中學習和借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引進國外資金和技術,廣泛參與全球經濟合作,並盡可能參與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歷史過程。在當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通過
不斷調整,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這使得它還能在較長的時期內穩定發展,其經濟和科技的優勢也不會在短期內消失。我們既不能由此對社會主義制度失去信心,認為它難以同資本主義抗衡,也不可急於求成,否定我國在現階段同資本主義國家的合作。只要我們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堅定信念,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能夠完成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
[夏文斌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孫蚌珠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C. 如何看待我國近代報業的產生
我沒有主觀情感,但是我可以客觀地介紹一下我國近代報業的產生。近代報業在我國的產生,是與中國近代化進程同步的。在清朝末年,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式科學技術和文化思潮開始進入中國,這對於催生新的知識階層、觀念的更新和信息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壓迫,中國逐漸覺醒,開始進行現代化的建設,而報紙就是一種新興的媒介,為人們提供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信息。1840年,清政府宣布開放五港通商緩手,一批西方人帶著新式印刷術中哪坦、圖書、報紙等載體進入中國。最早的印刷社,1872年成立於上海。1876年出版創刊號的《申報》今天,成為了中華文化的珍品,是中國報業的鼻祖。隨後,各地報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有知識分子創辦的報紙,也有民間創辦的小報。這些報紙成為了傳遞民意、教育民眾和促進社會進步賣桐的重要資訊媒介,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進程。總之,我國近代報業的產生是當時社會歷史條件和人文氣息的交融,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D. 世界十大最美麗的國旗,中國國旗最具歷史意義,是如何看待的呢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國家的發展,旗幟不僅僅是一種身份識別的手段。他們代表了他們的人民所欣賞和為之奮斗的一切。每面國旗的顏型敬色和標志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理想,反映了人民的歷史和驕傲。國旗用於表示各國參加國際體育集會、全球討論和其他國際活動。它不僅代表了這個國家,也代表了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未來。以下是2018年全球十大最美國旗。
三、這表明了該國與政府13個成員國的平等地位。黃色新月標志著這個國家的官方伊斯蘭思想或辯。澳大利亞:國旗在山地日第一次驕傲地飄揚。它是澳大利亞驕傲和個性的象徵。表示對英國的支持。那面旗代表左上角的英國國旗,左下角的大七角星,還有南十字星,從國內很容易看到。
E. 怎麼看待波士頓傾茶事件前英國對北美殖民地收重稅
波士頓傾茶事件被看做是美國獨立的導火索之一,是北美獨立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這次事件之所以發生,則是由英國對北美殖民地徵收重稅而引起的。
如何看待這種行為?我們從英美兩個國家的不同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3
因此,當面對宗主國的高壓政策時,殖民地人民不是選擇接受,而是採取了反抗的手段,波士頓傾茶事件就是他們表達自身態度的一個信號,因為對英國允許東印度公司在北美免稅傾銷茶液前葉不滿,當地茶商將波士頓商船上的茶葉統統倒進了大海之中,對美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總之,無論從哪一國的角度看,這次事件都是世界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這之後,萊剋星鬧掘清敦打響了反英戰爭的第一槍,北美獨立運動正式開展,世界歷史的進程也由此改變。
F. 如何看待當前的反腐現象
(一)關於如何看待當前反腐敗形勢
關於如何看待當前反腐敗形勢,特別是腐敗易發、多發的現象,這是多年來困擾我們很多同志的一個問題。大家知道,盡管反腐敗斗爭的力度這些年來是不斷地加大,階段性的成效也比較明顯,人民群眾的滿意程度、認可程度也在不斷提高,但是消極腐敗現象在一些領域、一些部門仍然呈現著易發、多發的態勢,很容易發生,發生的機率比較高、頻率在增大,易發、多發這么一種態勢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發案率高,特別是經濟違紀、違法案件居高不下。什麼概念呢?在被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當中,經濟類案件大概要佔到 44% 左右;在被查處的經濟類案件當中,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的案件大概要佔到 50% 以上,一半以上;在被查處的行賄受賄的案件當中,建築領域的案件將大概要佔 1/3 以上。
第二、涉案的金額大。我們有個統計,全國 1988 年到 1997 年這個十年當中,查辦的經濟犯罪金額在 100 萬以上的經濟案件,後十年比前十年增加了 7 倍。 1998 年以後查辦的經濟類的案件涉及金額是繼續攀升, 1,000 萬以上的每年都有。今年 1 月到 7 月份我們有一個片區(我們不是分華北、華東、西北片區嗎),光有一個片區涉及到千萬以上的經濟案件就比去年同期上升 50% 。現在有的團伙作案的案值達到幾十億,甚至是幾百億,涉案金額大。
第三、領導幹部違紀違法的案件增多,特別是一把手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現在領導幹部當中的違紀、違法的案件從這兩年情況看有不少涉及到一些要害部門,黨政機關的要害部門。
第四、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比較突出。現在利用公款吃喝玩樂、亂收費、甚至收受紅包禮金、刁難群眾等等不正之風在一些地方和部門相當嚴重,失職、瀆職的案件也比較突出。
第五、涉案人員的作案手段更加隱蔽,有的反調查能力相當強,給我們查處案件、調查案件帶來了新的難度。
(二)為什麼大案要案仍然時有發生
這些年費了那麼大的力,力度不斷加大,也有成效,但為什麼大案、要案仍然時有發生,有些不正之風屢禁不止?老百姓對這個問題很還有意見呢?對這個問題中央領導同志也非常重視,都是做了重要指示,要求我們深入思考研究。下面我結合一個情況談幾點看法。我認為當前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既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既有現實的原因,也有歷史的原因,必須進行全面分析。
第一,從客觀的和歷史的原因來分析,主要是與體制轉軌、結構轉型、經濟基礎變化等方面的因素有關。
我們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來看,當一個國家處在經濟結構轉型、經濟快速增長的社會變革時期往往是腐敗現象的高發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國家推行價格體制改革、雙軌制,在商品緊缺的情況下官倒盛行。 90 年代以來隨著房地產、金融、證券等各類要素市場相繼出現,鑽土地資本等要素市場的空子成為搞腐敗的主要表現形式。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這種現象不止是現在有,在 18 世紀的英國、 19 世紀的美國都曾先後出現過腐敗高發的情況。不止是現在有,也不止中國有,歷史上就有過,國外就有過。當時英國被稱作是世界工廠,腐敗現象也非常嚴重,許多市政當局都把出售議席作為創收的一個主要來源。議會的議席拿出來賣,每一個議席, 17 世紀末只需要幾英鎊或者幾十個英鎊,但是到了 18 世紀末就漲到了 2 千多英鎊,到了 19 世紀初,也就是一八零幾年的時候,一個議席出售的價格漲到了 10 萬英鎊,它是市政當局創收的主要來源,在我們國家是堅決不允許的。我們都學過近代史鴉片戰爭,當時在英國有個東印度公司,這個公司向中國境內販賣鴉片,他的特權和壟斷權是怎麼來的呢?他就是通過賄賂國會的議員得來的。英國的議會曾經對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境內販賣鴉片過程當中的醜行有過一個調查,這家公司在給英國權貴的項目之下支出的金額是驚人的,連當時的英國女王本人也收受了酬勞費。美國搞市場經濟在英國之後若干年,美國在 19 世紀中期開始開發西部,在西部大開發的過程當中,也伴隨著大規模的投資和腐敗活動。當時連邦政府出台了一個優惠政策,鼓勵私人公司投資開發,一些議員和官員就利用政府合同與私人投資家進行交易,大肆的侵吞國庫。舉個例子,當時西部大開發要聯合開發一條叫作聯合太平洋的鐵路,鐵路的整個建設費是 9 千 4 百萬美元(當時的 9 千 4 百萬美元),實際上,開發商只支付了包括賄賂金在內的 4 千 4 百萬美元,其餘的 5 千萬美元全部落入了私囊,而受賄者當時就涉及到眾議院的院長和副總統等高級的官員。所以美國著名的學者亨廷頓曾經講過,腐敗現象往往是社會變革過程中的伴生物。需要指出的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一般都要經歷上百年時間。而按照我們黨提出的目標,如果從上個世紀 1978 年年底改革開放開始算起來(即從 70 年代末開始算起),我們計劃到 2020 年左右要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按這個目標,我們國家計劃要在 40 年左右時間建成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體制。資本主義國家,像英國、美國這些發達國家,他們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一般都花了上百年,美國花了一百幾十年的時間建立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我們按照現在的計劃是四十年左右。所以從這個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國家市場化改革比較當年西方國家的進程要快得多,時間要短得多,所以各種矛盾和問題勢必暴露得更加集中。有些問題我們想到了,有些問題我們恐怕還沒有想到,即使有些問題我們想到了,也採取了措施,但要在短時間內迅速解決確實也是比較困難的。我這么講絕不是說我們國家必然要腐敗大幅度泛濫,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想說明腐敗現象在新舊體制轉化時期的大量出現不是偶然的。我們還有一個特殊,是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化,這同當年的英國、美國不一樣,還有這么一個特殊的情況。因此在新舊體制轉化時期腐敗現象大量出現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這一時期的經濟、政治、社會特點相聯系的一種特殊現象。也就是說,過去計劃經濟時期不可能發生的現象,或許將來成熟的市場經濟建立之後不容易發生的現象,這兩個方面的現象都有可能在這一個劇烈變革的過渡時期表現出來。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么一個結論,反對和防止腐敗是一個歷史過程,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這個體制轉軌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歷史過程,因此遏制腐敗也是一個歷史過程,這就是當年我們中國腐敗現象易於發生的一個重要的背景、重要的歷史原因。我們是在這么一個特殊的歷史環境下來開展反腐敗斗爭的,這個角度講,我們國家的反腐敗斗爭確實是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認為是短時間內就消除腐敗,那是不現實的。當然,我們要有緊迫感,要增強緊迫感、增強責任感,把當前的工作要抓得緊緊的,把它做得更好。
第二,我國社會現階段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歸根到底還是要從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系的變化當中來尋找原因。
我們黨認真總結以往經驗教訓,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逐步消除所有制結構不合理對發展生產力造成的束縛,促進了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同時,所有制結構調整會形成利益主體多樣化,這個利益主體為了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取有限資源,在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的情況下非常容易產生不正當的競爭,從而引發行賄、受賄等腐敗問題。
前幾年我們有一個省,曾經對縣處級以上的幹部的受賄案做過一個統計,結果顯示,私營個體行賄的占行賄總數的 36% ,集體單位行賄的(包括掛靠的個體工商戶在內)占行賄總數的 39% ,國有企業行賄的占 21% ,當然這只是一個省的統計。我們國家個人收入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鼓勵公民通過誠實勞動、通過合法經營先富起來,這當然有利於調動勞動者積極性,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同時也要看到,在分配條件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分配不公的現象。一個國家在經濟騰飛的階段,經濟增長逐步往上走的過程中,收入差距是有可能擴大的,從人類經濟發展的過程來看,是有可能擴大的,只是差距大、差距小的問題。只有當社會財富積累達到了程度,剩餘部分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採取大幅度的剋制來調節收入分配。從我們國家情況來看,四年前, 2000 年,我們國家的吉尼系數已經超過了 0.4% ,這是國際警戒線,已經超過了,一些國家公務員對收入偏低的狀況產生了心理失衡,這也是誘發腐敗的一個因素。
第三,主觀上和工作上的原因。正如胡錦濤同志指出的,教育不扎實、制度不完善、監督不得利仍然是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
在教育方面,一些黨員幹部還沒有真正樹立起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經受不住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理想信念動搖、私慾惡性膨脹,也有的是為鄉情、友情所害,一念之差,從收受禮金紅包開始一發而不可收拾,最終發展到違法犯罪。這幾年被查處的黨員領導幹部、包括高級領導幹部,在被查處過程當中有不少都表示了懺悔、非常的後悔。我們黨、我們國家這么多年來三令五申、反復打招呼不聽,出了問題以後後悔莫及。對於大多數犯錯的幹部我們還是盡量要挽救,對於極少數頑固不化的腐敗分子一定要使他在政治上身敗名裂,經濟上傾家盪產,心理上後悔莫及,沒有什麼後悔葯可吃。
制度還不完善,落實不得力。因為我們國家在整個市場經濟體制完善過程當中,管理體制、機制制度方面還存在一些漏洞薄弱的環節,客觀給腐敗滋生蔓延留下了可乘之機。雖然我們高度重視法制建設,我們的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規體系在不斷的健全之中,但是總的來講還不夠完善,有的還缺乏相應的配套和細化的措施,有的還落後於實際,還有許多法規制度落實不到位,特別是監督制約機制還不完善,執行不力,這樣使得一些腐敗分子可以利用其中的漏洞來謀取私利。 1996 年以來全國 11 個省 19 名交通廳的廳長、副廳長被查出來,主要發生在工程招投標、材料采購、資金管理這些關鍵環節。去年對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大概 3 千 4 百多個億,平均一個省要幾百個億。如果制度管理、監督力跟不上,這么大一筆投資資金很容易出問題。此外,我們有些地方和部門當中也還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治黨執政不嚴,好人主義盛行,對一些黨員幹部比較重視提拔使用,而忽視教育管理。有的地方部門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力度不夠,反腐敗的任務還沒有真正落實到位。黨風廉政責任制是一個很好的文件, 98 年的,制定一個好文件難,而落實一個好文件就更難。我們作為黨和政府專職紀律監察的監督機關,我們紀委的工作也還存在薄弱環節,這是我們講主觀上和工作上的原因。
第四,社會上還存在著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條件。
大家知道,我們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封建主義殘余影響仍然存在。對外開放以後,西方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虛而入,致使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潮在社會上滋長起來,侵蝕著一些人的思想,影響著社會公眾的廉潔心態。由於歷史文化方面的深層原因,整個社會廉潔光榮、貪污可恥這樣一種風氣、這樣一種氛圍還不夠濃厚。我看過一份資料,就是反映今年中秋節有一家商場一盒月餅的價格就賣到了 31 萬元,這怎麼得了啊,它迎合了一種什麼樣的社會心理,什麼樣的社會需要啊。北歐一些國家發案率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與他們的社會教育、廉潔意識、文明程度很有關系。我們是在這樣一個土壤當中、這么一個文化的環境當中開始反腐敗的。
我們在企業進行問卷調查也表明 56% 的職工對腐敗現象非常的痛恨,但是對「假如你了解一些腐敗的線索,你會怎麼樣?」對於這樣一個問題,選擇「怕打擊報復不敢舉報」的 28% ,選擇「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才舉報」的占 15% ,選擇「如果行賄能解決你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你是否會去做」,竟然有 35% 的人選擇「肯定會」, 63% 的人選擇「依情況來定」,或者是「說不清」,只有 2% 的人選擇「肯定不會」。這說明現在一些領域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已經對社會公眾的心態產生了相當大的消極影響,而這反過來又助長了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這個問題是深層的原因。
(三)如何正確看待當前反腐敗形勢
第一,如何正確看待當前反腐敗工作的形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問題。
我們既要堅持不懈的開展反腐敗斗爭,又要警惕和防止敵對勢力利用這個問題來詆毀黨和社會。前不久香港一個刊物就造謠說中央對全國三十一個省區市開展了一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對中共的滿意率不足兩成,完全是一派胡言。現在有的別有用心的人編造謠言編的像真的一樣,特別注意要警惕。另外今年十月份互聯網上也提了一篇署名文章,說某某機關某某什麼透露,初步核實外逃貪官一萬餘人,涉及的款項是八千億人民幣,其中涉及到億元以上的有四百三十多,十億元以上的有二十七人等等,而且還公布了一張表,某某省多少人,某某省多少人,外逃出去的有多少億人民幣,毫無根據。某某省三百六十七人,一百一十七億元,某某省是二百零六人,二百五十億元,某某省四百八十人,三百六十五億元,看起來已經精確到個位了,全是造謠,毫無根據,無中生有。特別是今年以來,敵對勢力利用新型的媒體、利用網路集中攻擊黨和國家的一些要害部門,攻擊中央紀委、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關鍵部門,攻擊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要利用網路鋪設干線,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攻破,你共產黨就控制不住了。我們一切善良的人們一定要對此保持高度警惕。國內外的敵對勢力利用腐敗問題造謠誣蔑,一方面確實增強了我們開展反腐敗斗爭的難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們正確認識反腐敗形勢的難度,所以我們一定看到這項斗爭的尖銳性和復雜性,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覺,增強政治敏感性。
第二,如何正確看待當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勢,不僅有一個政治立場問題,還有一個思想方法問題。
有人講現在腐敗是越反越腐敗,意思就是說你不反可能腐敗還沒這么嚴重,是越反越多,事實不是這樣,首先我們進行量化分析。去年我們處理黨員是十七萬四千多人,從機關系統來看一年處理的黨員、處分的黨員十五、六萬,十六、七萬,佔全黨黨員總數是千分之二點一。但是這些黨員受處分要分析,不是說受處分了他就是腐敗分子,不是的,違紀和腐敗不能混為一談。這些受處分的黨員當中,絕大多數不是因為腐敗問題,有的是因為責任事故受到追究,包括各個級別都有,有的是因為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有的是因為工作作風或者是因為生活作風不檢點受到處分,所以違紀和腐敗是不能混為一談,腐敗分子在我們黨內是極少數。腐敗分子是政治概念,具體到人和事那就看是違紀還是違法。所謂職務犯罪,從違法這個角度講,從我們黨內看,去年這十七萬受處分的黨員當中被開除黨籍移送司法機關的黨員多少呢?我們統計了一下,去年是9,718人,占整個黨員總數的萬分之一點五,在我們這個黨一萬人當中,一點五人被開除黨籍移送司法機關。當然這個比例這些年來都是波動的,但總的趨勢是這個比例還是逐步下降的。其次我們要辯證的看問題,近五年來我們中央紀委查處的省部級幹部違紀違法的案件時間跨度(就是從初始作案到最後案發的時間),我們大致計算了一下,平均為6.4年,六年左右。比方說2003年,也就是去年,因經濟問題被查處的十一個省份的幹部當中,有九個人是1996年以前出問題的,是斗爭深入了挖出來了,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切腐敗分子不可能把偽裝得很徹底,紙是包不住火的,總有一天要被人們揭露出來。
我們還要客觀的看問題,反腐敗的成效究竟如何評判,要有一個客觀的標准,民意調查的數據是一個重要的參數。
今年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總隊和我們中央紀委研究室在十個省區、市當中進行萬人隨機抽樣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群眾對反腐敗成效的認可程度和滿意程度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這個調查已經開展了九年。今年和1996年比,滿意程度由1996年的32.8%提高到今年的57.3%,去年是首次突破50%。從隨機抽樣調查來看,人民群眾對我們反腐敗工作滿意、比較滿意的這兩個指標去年首次突破50%,今年達到57%,不容易,很不簡單的,這是抽樣調查中各個層次、各方面的人都有。認可程度,滿意、比較滿意,表示認可的這幾個指標加起來,1996年62.4%,今年達到80.3%,你看提高的幅度有多大。還要看到這幾年外國一些政黨、政治家對我們國家這些年來的反腐敗的評價也已經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前不久泰國某政黨主席訪問我國,聽了有關方面的負責人介紹反腐敗工作的情況之後講,現在我才明白為什麼前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的執政黨都垮台了,中國共產黨不但沒垮而且站穩了腳跟。上個月我們有一位中央領導同志出國訪問,有一個國家的議會議長多次講到中國為什麼經濟發展這么快,建設這么好,主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有利,懲治腐敗效果顯著,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現在還有一些國家,包括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如剛剛當選的印度尼西亞的新總統蘇西洛對中國的反腐敗經驗給予充分肯定,提出要研究中國是怎樣開展反腐敗斗爭這方面的經驗和做法,這是第二個我想補充的。
第三,我們既要看到誘發腐敗的因素在短期內難以消除的客觀現實,又要充分看到在我國有效遏制腐敗現象的有利條件也不少,至少有這么以下幾條:
第一條,十六大以後,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旗幟鮮明,態度堅決,措施有利,反腐倡廉工作面臨新的機遇。
第二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貫徹實施,為我們從源頭上防止腐敗提供了更有利的體制條件和法制環境。反腐敗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有賴於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一點。因此,十六大以後我們要在2010年以前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然後再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完善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所以體制條件逐步的健全起來。依法治國的方略,特別是我們下一步在廉政立法上要進一步加大力度,隨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貫徹實施,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的法制條件和體制條件都比過去九十年代,甚至比八十年代要好得多,這也是一個有利條件。
第三、幹部群眾民主法制意識增強,支持和參與反腐敗的熱情進一步高漲,我們查辦大案、要案大概70%的線索來自於群眾舉報。我們今年有的案件,包括中紀委查辦的案件,其中有一個重大案件就是來自於幹部群眾的舉報,而且是署名舉報,提供線索非常具體。署名舉報現在能佔到12%左右,比過去大大提高了,說明幹部群眾民主法制意識在不斷地增強。外部環境也比以前更加有利了,我們通過簽署加入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組織之後外部環境更為有利。
第四、各級執法隊伍在實踐當中有效突破案件的能力不斷增強,反腐敗工作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辦案周期同過去比大大縮短,辦案效率不斷提高。
第五、我們黨已經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們現階段基本國情的有效開展反腐敗的路子,積累了防止腐敗的豐富經驗,所有這些都為我們黨戰勝腐敗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G. 如何看待鄭成功、劉銘傳對於台灣的歷史意義
鄭成功、劉銘傳都是我國著名的名敏激卜族英雄,都深受台灣當地居民的愛戴與尊敬。
鄭成功主要是收復台灣,讓台灣不被外敵摧殘。劉銘傳是致力於發展台灣。
H. 如何看待與評價近代中國歷史上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
1、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間在廣州市郊外三元里發生的沖突事件。三元里抗英斗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禦外敵的愛國精神。
2、虎門銷煙
林則徐是我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在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入侵我國的初期,即鴉片戰爭前的禁煙運動和鴉片戰爭期間以及戰後的反侵略斗爭中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光輝業績達到他那時代和所處階級所能達到的高峰。
3、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8)怎麼看待東印度公司擴展閱讀:
從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開始了對中華民族的侵略,中華民族的反侵略斗爭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卻具有重要的意義:
1、粉碎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陰謀近代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和他們在中國的統治,粉碎了他們瓜分中國的圖謀。正是中國人民的英勇無畏的斗爭,給了帝國主義沉重的打擊,才使帝國主義清楚地認識到中國人民是無法征服的。
2、促進了中華民族民族意識的覺醒近代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鼓舞了全國人民反帝愛國的偉大鬥志,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意識,極大地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I. 如何看待1617世紀西歐殖民主義擴張與爭霸
16世紀後期荷蘭積極向海外殖民擴張在17世紀建立了世界范圍內的殖民帝國17世紀開始英國也積極向海外殖民擴張並與荷蘭、法國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到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新航路開辟後伴隨著殖民擴張人類的商業活動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開展人類的經濟活動由於世界市場的出現而第一次被廣泛地聯系在一起而西歐國家對殖民地財富、資頃昌源、勞動力的暴力掠奪是歐洲發展和興旺的重要條件也是亞、非、脊乎凱拉美災難的根源。正是在17—18世紀櫻喚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對殖民地的掠奪和屠殺基礎之上迎來了工業革命東西方國家的歷史進程從而被明顯地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