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人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從那場戰爭說起
印度的等級制度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在印度,人分三六九等,等級森嚴,不同階層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甚至高階層的女人不會嫁給低階層的男人,即使他們結婚了,生下的孩子,也被叫著雜種姓。
因為,印度的這種等級制度,稱為種姓制度,兩個階層,也就是兩個不同的種姓,兩個不同的種姓結婚生子,當然就是雜種姓了。
當然了,低階層的女人要想嫁給高階層的男人,得付出高昂的嫁妝,這也導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出現為了嫁妝謀殺妻子的現象。
印度民眾
都說投胎是門技術活兒,在中國,你可能生在一個貧困家庭,可能偶爾會抱怨為什麼沒投胎在有錢人家。
但生在中國已經很幸福了,雖然出生在窮苦人家,但只要肯努力,也能夠走上人生巔峰,引娶白富美。
在印度,投胎那才真的需要技術,一旦出生在下流階層,一輩子都難以改變這種身份,一錘定音,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印度電影《起跑線》剛開始的時候,在服裝店內,老闆拉吉對店員說:「我說過很多次了,喬圖,你要了解顧客,在介紹前要先了解她們的階層,她們老家是什麼地方,她們喜歡什麼款式,哪裡顏色適合他們,這個時候再拿出商品,她們的防範之心就融化了。」
電影《起跑線》劇照
這部電影看似在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但實質上是在探討印度森嚴的等級觀念,且不說影片中拉吉與太太米塔的女兒面臨的上學問題,就連買個衣服也要分等級。
在中國,一個貧困山區的孩子,如果考上了名校,那麼他將很快融入那個圈子,成為天之驕子。
而在印度,就像電影《起跑線》講述的那樣,低層階級孩子,別說很難進入名校,就是進去了,也基本不可能融入進去。
電影《起跑線》劇照
從2006年起,印度教育部宣布大幅提高"保留配額"比例,以便增加社會低種姓群體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其中在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管理學院以及全印醫學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將來自低種姓家庭的入學名額從原來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學則提高到27%。
此舉竟然引發了高種姓學生抗議逆向歧視。
相比起來,中國的高考,那真是公平得不能再公平了。
那麼為什麼印度會有這么森嚴的種姓劃分呢?
這事兒還得從頭說起。
第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
雅利安人原來是活躍在東歐中亞一帶的草原游牧民族,他們主要以馴牛為生,並隨著牛車慢慢游移,這也是後來牛在印度地位崇高的起因。
後來他們遇到了蒙古人,學會了馴馬,開始成為了馬背上的戰斗民族。
「雅利安人」的稱呼最早出現在印度的祭神聖典《梨俱吠陀》之中,原意為「高貴的人」。
從這個自大又自戀的稱謂上,就能看出人們的等極觀念是與生俱來的。
《印度歷史》:公元前15世紀,雅利安人一路南下,四處尋找牧場,有的到了希臘,有的去了小亞細亞,其中一支到到了伊朗。
他們在伊朗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一部分經阿富汗,越過阿姆河、興都庫什山脈及帕米爾高原山口,進入了南亞次大陸西北部。
他們在這里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吠陀語,後來的印度吠陀文化也就以此命名的。
進入印度五河地區以後,雅利安人和當地的土著進行長常的征戰,最後雅利安人勝出。
他們俘虜了大量的土著,並將其稱為「達薩」,也就是後來種姓中的一種。
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印度進入了吠陀文化時代。
《印度歷史》一書中說:「在吠陀文化時代早期,印度基本也就兩個社會階層,一個是雅利安人,另一個就是奴隸達薩。」
那個時候,雖然是父系社會,但女性的地位很高,有著和男子平等的社會地位,有權利參與家庭管理、宗教祭祀和社會活動。
《梨俱吠陀》記載,雅利安人以血緣關系為基礎進行部落居住,氏族內部平等,但氏族之間已經有等極劃分了,弱小的氏族的愛強大氏族統治。
隨著部落長久定居,政治組織開始慢慢形成,在部落之上有了大王,一個大王管理一個地區的幾個部落。
但王不是世襲的,也不是終身的,屬於選舉制,其下還有部落民眾大會和部落長老議事會,大王必須在聯合會中宣誓後方可被承認。
直到到「十王之戰」,也就是由十個弱小的部落部落組成的聯盟,共同討伐強大的婆羅多部落。
「十王之戰」以強大的婆羅多部落取勝告終,從此之後,國家這一機構開始慢慢形成,階級社會正式開始出現,君權神授思想開始出現,世襲制出開始了。
《阿闥婆吠陀》中說:「領土由王據有。」
這個時候,婦女的地位由原來的男女平等,變成了家庭的包袱和不幸的根源。
女子無財產繼承權,不得參加祭祀典禮或政治事務,沒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童婚和殉葬習俗也開始了。
他們甚至將婦女和酒、投骰子共同列為罪惡。
第二、種姓制度的正式確立
其實在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時,已經有了三個階層,分別是武士、祭司和部落民。
但這算不上是種姓制度,確實的說,只是一種職業劃分,武士和祭司都不是世襲的,有能者居之,而且相互之間還可以通婚。
應該說,印度種姓制度出現的源頭,是「達薩人」的出現,也就是被雅利安人俘虜的土著。
雅利安人身形高大,白皮膚,高鼻樑,很帥氣。
而當地的土著幾乎個個都是扁鼻子,黑皮膚,和雅利安人比起來,可以說是醜陋。
《印度歷史》中說:當時雅利安人的氏族血緣關系尚未完全解體,為了保持自己純正的血統,又要將這些俘虜來的達薩人納入他們的社會中,於是出台了一項「瓦爾那」制度,也就是根本「色」和「質」將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區分開來。
《梨俱吠陀》中將雅利安人稱為「雅利安瓦爾那」,將非雅利安人稱為「達薩瓦爾那」。
隨著社會的演變,雅利安人內部也出現了階級分化,相應的社會勞動分工也已形成,於是瓦爾那制度有了新的劃分,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印度的發現》中也說:「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從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嚴格界限中開始的。」
為什麼要這么分呢?
當然是有依然的,而且還是神的旨意。
祭祀神典《普魯沙贊歌》是這么說的:「梵天大神從他的口中生出了婆羅門,從雙臂生出了剎帝利,從腿生出一吠舍,從腳生出了首陀羅。」
梵天大帝
很多學者都認為,這個故事婆羅門的僧侶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特權地位,後來加入這本書中的。
當然,除了梵天大神生出的四種等級之後,還有一種人,那就是野生的,也可以說是後娘生的,不是夢天大神的親兒子,屬於濺民。
第三、種姓階層的劃分
都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這話一點都不假。
夢天大神生出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同樣是他的兒子,待遇卻是天差地別。
1、大兒子婆羅門:
他們的社會地位最高,是神權掌握者,思想高超,地位超然,主持宗教祭祀活動,同時又壟斷文化化和教育,不用納稅,不可殺。
根據《摩奴法典》規定,可從事教授吠陀經、司祭與接受奉獻這三樣工作。
他們不負責具體的國事,但卻是一主九鼎,有著最高的話語權,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絕對領袖,就連國王也要聽命於他們。
2、二兒子剎帝利
剎帝利說白了就是皇族及掌權者,相傳是由早期吠陀時代的王族演變而來的,他們是國家的軍政領導,握有實權,負責片戰和國家管理,不用納稅,但依舊得聽命於婆羅門的決策。
其負有保護婆羅門之責。
3、三兒子吠舍
《印度歷史》中說:吠舍當然於當今社會的普通民眾,是總人口中數量最多的,原指氏族部落成員,大多數人是村社的農民和小生產者,從事農牧商和手工等職業,少數人是富裕的城市工商業奴隸主。
他們擁有財富,地位僅次於剎帝利。
他們在政治上無權,必須納稅,是國家財政的主要貢獻者,是婆羅門和剎帝利的供養者。
4、四兒子首陀羅
這個最慘,都是一個媽生的,何必呢?
首陀羅是種姓制度中最後一個階層,他們屬於受奴役、壓迫和歧視的無權等級,大部分是由被俘虜過來的土著「達薩」組成,後來也加入了一部分雅利安人。
他們是社會中的主要勞動者,除了奴隸和僱工以外,也有獨立的小生產者,從事農業、牧業和手工業。
事實上,他們才是真正供養婆羅門人和剎帝利的人,是他們支撐起了整個國家的GDP。
但他們卻是最窮最苦最被人看不起的人。
梅堯臣>說得好:
陶盡門前土,
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
鱗鱗居大廈。
更有趣的是,這些從梵天大神腳上出生的人,在宗教儀式上,只能為高級種姓的人洗腳,因為他們是由生主神的腳創造出來的。
但是有一點,首陀羅雖然地位低下,但他們也是由夢天大神生出來,是婆羅門和剎帝利的親兄弟,所以除了一部分奴隸以外,人身是自由的,可以自由的活動。
但是有點是最悲催的,大哥二哥三哥這種享受完了,下輩子還能托生為人,被稱為「再生族」,而老四首陀羅就不一定了,他們被稱為「一生族」,意思是下輩子不一定能托生為人。
5、濺民(不可接觸者)
這類人比首陀羅還不如,因為他都不是夢天大神生的,是後娘生的,被稱為不可接觸者,即達利特,意思是接觸了就會倒霉。
據說,到了現在,某些依舊保守的印度農村,你會看到有些人走路要避著人,因為他們不能讓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帶著掃帚,邊走邊掃掉自己的腳印。
他們為這個村子的人工作,卻不允許住在村子裡;他們不能到村子的井裡打水,小孩就算能上學也必須上專門的學校。
所以,電影《起跑線》中的男女主角才會想方設法的要把女兒送進高級學校,因為一旦擺脫了現有的階層,她將過上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後記:
有人說,印度的這種種姓劃分最開始是由分工來界定的。
這話也說得也一些道理,除了被俘虜的「達薩」,其它人都是雅利安人,大家的起點是一樣的,為何別人能成為首領而自己不行,還不是自己的原因。
就像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大家都一窮二白,大家都不富裕,貧富差距不大,為何到現在會出現這么大的貧富差距,還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大家都是人是吧?
當然了,這只是說的初期,在等級觀念還沒成形的時候,大家同處一條起跑線,每個人都有機會。
但一定這種等級成形了,或者說貧富差距已經形成了,再想改變,還是很難。
特別的印度的這種等級制度,發展到後面,也只能是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的兒子會打洞了。
要想改變身份,只能下輩子,而悲催的是,首陀羅下輩子還不一定能變成人。
對於印度的這種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你是怎麼看的呢?
歡迎留言討論!
② 印度等級劃分嚴格無人敢越界,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狀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跟中國一樣也是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封建等級制度在印度人心中根深蒂固。即使到了現代文明社會,印度還是有著嚴格的等級區分。因為印度一些特有的種姓特徵,所以各個種姓不敢越界。
印度的等級制度給印度人民套上了沉重的枷鎖,讓他們呼吸不到自由的空氣。但是印度上層社會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用宗教和種姓制度壓迫印度下層人民,使下層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③ 差異太大!印度的種姓制度歧視有多可怕
經歷了時間敲打的印度的種姓制度,由於其規則根心蒂固,加上印度人對於種姓的在意,導致種姓制度影響了所有的人。
提及印度的種姓制度,很多人都覺得是無法理解的,畢竟種姓制度區分了印度人,而且最高種姓和最低種姓之間是超級大的歧視;歸根到底還是種姓制度的存在,導致印度人完全地區分了貧富。
了解印度文化都知道,當地人都是很看重種姓制度,低種姓的人出生就註定了一輩子卑微。
④ 為何印度的種族階級制度如此森嚴
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
因此,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並與印度的社會體制、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系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范。最初是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要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本身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和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
然而隨著馬木留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統治印度,種姓制度為了政權需要經歷過許多調整,並且在英屬印度時期為符合殖民者需要,被固定、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
因為階級過大就會變成種姓,一但種姓完成低階層上升基本不可能,印度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早已是在法律上廢除多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在法律上並不存在,只是存在於觀念之中,而觀念這個東西,是會隨著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斷進步的。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無論在印度境內或境外,皆有許多對種姓制度的批評 。這些批評有些出自印度教教徒。
(4)如何證明印度人等級觀念嚴重擴展閱讀:
禁忌與食物接觸:印度教徒只可吃婆羅門和與他同一種姓的人的食物。由牛油煮的食物任何種姓也可食。在進食前會專門洗澡,素食戒酒者也比食肉的地位高。
政治權力:由於種姓制度與地域緊密結合,並有明顯的區域范圍,因此其政治權力可依區域大小分為三個等級:地方的小王國或地區行政中心、聚落以及各別聚落內的種姓。
這三個層級的權力運作雖有高低之分,而且差異甚大,但其共同特色是權力施行者都在模仿瓦爾納階序中的剎帝利,而且都會宣稱其權力的合法性與有效性,即使實際上未必如此。尼泊爾的種姓制度與印度不同:婆羅門與剎帝利遠多於首陀羅,是印度的婆羅門有意為之的結果。
⑤ 印度人的生活水平真的層次分明嗎
印度不是等級分化,應該是等級固化,咱們在課本中學到的印度的四大階層,確實是存在的。階層之間的流動是絕對禁止的,君不見印度的報紙上經常有誰的新兄弟因為與其他階層的交往,而手刃自己家族的姐妹,而且還被民眾所支持。印度人通過了解你的姓,來知道你是哪個階層,因此有些下層的人,會刻意隱瞞自己的姓。
中產及以上階層的印度人的印度的現狀有著非常清楚地認識,這些印度人的受教育水平和眼界足以匹敵歐美國家 然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底層印度人對自己的國家沒有任何的了解甚至沒有任何的認同 旁普遮人不會認同部長全是古吉拉特人的國家 馬哈拉施特拉人不會為了阿魯納恰爾的居民和鄰居刀兵相見 馬拉地語和印地語彼此不通 中產階級以下,沒有印度共和國 甚至沒有馬哈拉施特拉 沒有果阿 沒有阿薩姆 只有每天為了果腹而奔波終日的幾盧比。
⑥ 印度等級劃分嚴格千年無人敢越界,究竟是為何
主要原因是因為印度是一個宗教國家,他們這個國家的所有人基本上都是信奉宗教的,而宗教在古代的一個非常特別的能力就是安撫人心,維護統治。宗教越繁盛的國家,社會就會越穩定,當然了,這個穩定指的是各個宗教內部,階層的穩定,如果這個國家的宗教太發達,以至於出現了很多教義,出現了很多宗教,那各個宗教之間也會有沖突。
另外,印度的上等級,是從別的部落來的,他們在印度打敗其他等級,才成為了上等級,其實也算是越界吧,只不過越的時間很早,現在的人們已經忘了,後來則是趨於穩定,直到現在這樣。
⑦ 印度人:在中國,才感覺是個人,印度種姓制度究竟多可怕
我覺得印度人的姓氏比較奇怪,也不懂是怎麼來的,就光一個姓由很長的文字組成。有些人出生就是貴族,而有些人出生就是奴隸。
現在的印度,雖然接觸外來文化越來越多,很多人已經逐步打開自己的視野,努力擺脫傳統種姓制度的束縛,追求改變命運。
⑧ 怎樣才能看出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
在印度,怎樣分辨一個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看完發現好簡單!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北方雅利安人進入印度之後創立的,大約已經存在了3000年,這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大致分為四種,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在此之外還有一種賤民,是等級最低的存在,都不被納入種姓制度之內。
還可以從飲食方面,高種姓素食者多,而低種姓人群肉多些。高貴的婆羅門也不會大吃大喝,飲食傾向清淡和新鮮,喜歡吃時令蔬果和糧食,相反的是,一些達利特家庭,餐食中菜量少口味重。另外,在印度酗酒人中,低種姓人多,這大概與他們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以及承受較多社會壓力有關。 (窮人喝酒,富人喝茶哪國都一樣)
各種姓在歷史上都有約定俗成的居住地,在現代印度,高尚社區和貧民窟雖說並肩而立,也是老死不相往來。再說一下印度的最高種姓婆羅門,婆羅門在印度人數非常少,但是地位高貴,他們很少從事世俗行業,一般都是宗教領袖和學者,所以這些人我們很少可以見到。我們經常見到的種姓大多是印度的第二種姓剎帝利和第三種姓吠舍,剎帝利在印度幾乎壟斷了醫生、律師、和工程師等高薪職業,如果你在印度見到一名醫生,那麼他百分之九十會是剎帝利。
⑨ 印度的種姓制度有多可怕,為什麼說窮人很難翻身
在印度,每個角落都有著種姓制度,這種制度殘酷到一個人生下來,就被決定了自己的命運,一個姓氏生來就已經決定了他今後的人生,這一生都沒有翻身的餘地。
1、印度的種姓制度把人分作三六九等,每個種姓的職業也是固定的就算有一部分低種姓人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工作特性,但仍然不能轉換自己的社會地位。
2、印度是內婚制群體,就是婚姻大事要求每個群體內部解決,不同種姓間禁止通婚,簡而言之就是父母包辦婚姻。低種姓人是不可能通過婚姻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的。
種姓制度對印度的影響
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被正式廢除,時至今日,印度人的身份證明上也已看不到任何和種姓制度有關的標識,但種姓制度已經成為了印度人身上的無形枷鎖,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仍然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對印度人民的束縛明顯減輕,低種姓人可以上學、接受教育、通婚,命運有了可以改變的機會。同時也有走出國門,在外國闖出一片天地的低種姓人,印度本土甚至還曾有過兩位出身賤民的總統。
但實際上,獲得成功的低種姓人卻是少之又少,大多數的低種姓人仍然在遭受著不公平的待遇,印度宗教認為低種姓人「不潔」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
⑩ 印度等級制度那麼森嚴的情況下,為何低種姓人卻從不會試圖冒充高種姓呢
印度的種姓制度已經成為印度人心中的“規則”,他們認定了種姓制度的存在,自然不會隨便地試圖冒充。
每次看到印度種姓制度時候,很多人都是十分不理解的,為何種姓制度那麼變態,他們沒有人去挑戰?要知道種姓制度對於印度人來說是神聖的存在,及時自己願意去冒充,也未必能真正沖破這個神聖的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對於印度人是神聖的,以至於沒有人去嘗試沖破種姓制度的限制。